作为明朝唯一连中三元者,深受文人推崇的商辂到底是何方神圣?
自从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开始实行,代表着殿试第一名的“状元”就一直是无数读书人心目当中梦寐以求的荣耀。当然,在进行最终的殿试之前,考生们还要参加在地方上举行的乡试以及在京城举行的会试。在乡试、会试中取得第一分别被称作解元、会元。如果能够同时取得解元、会元、状元,便会被称作“连中三元”。
据统计,自唐初至清末,我国历史上共有状元五百零三人,解元、会元更是不计其数。然而,能够连中三元者少之又少,像存续了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就只出过一位有明确记载的连中三元者,那便是深受文人推崇,曾被誉为“我朝贤佐,商公第一”的商辂。
永乐十二年(1414),商辂生于浙江严州府淳安县,也就是今天的浙江杭州淳安县一带。关于商辂年轻时的经历,史书着墨甚少,只知大约是宣德十年(1435)时,刚刚二十出头的商辂参加乡试,并成功考中解元。正统十年(1445),商辂进京赶考,先是在会试中取得头名,又在接下来的殿试环节得到了明英宗的欣赏,于是连中三元。
常有人提出,在商辂之前洪武年间的黄观就曾经连中三元,但《明史》却说得很清楚,即:“终明之世,三试第一者,辂一人而已。”尽管连中三元说来稀奇,但其待遇和其他状元并没有什么不同,高中之后,商辂被任命为修撰,不久后又得以进入东阁学习进修。史书形容商辂外表“丰姿瑰伟”,这除了帮助他赢得明英宗青睐,从而高中状元之外,也让他得以入朝不久后便被皇帝亲自选为了展书官。
四年后,著名的土木堡之变爆发,御驾亲征的明英宗被瓦剌俘虏,郕王朱祁钰由此开始监国。国家危亡之际,商辂得到陈循、高谷等人推荐而进入内阁,并与于谦共同极力反对南迁。不久后,朱祁钰登基为帝,商辂则很快晋升为翰林院侍读。次年,瓦剌人将朱祁钰释放,商辂奉命前往居庸关迎接,归来后进位翰林学士。
此后数年里,商辂受封兵部左侍郎、左春坊大学士,他性格刚直,曾上书核查豪强侵占土地案,又请求发放种子安置中原流民。景泰五年(1454),钟同、章纶因为进言复立明英宗之子朱见深为太子而被刚刚承受丧子之痛的朱祁钰关入诏狱,商辂极力挽救,尽管救下章纶,但钟同还是被活活杖毙。
景泰七年(1456),商辂参与编纂《寰宇通志》,被加授太常卿。次年,朱祁钰罹患重病,群臣纷纷上书请求立太子,当时甚至有人主张直接立朱祁钰的皇叔襄王朱瞻墡为新君。此时,商辂挺身而出,直言朱祁钰本是明宣宗朱瞻基之子,自然应当立朱瞻基这一脉的皇子皇孙为帝。朱祁钰已然无子,那么他的言下之意自然就是复立朱见深为太子。
然而,还没等商辂的奏疏呈上,当天夜里石亨等人便发动夺门之变,强行拥立被软禁了八年的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紧接着,于谦、王文等重臣惨遭收押,商辂则被命令草拟复位诏书。由于和一心权势的石亨等人不睦,商辂遭弹劾入狱,但朱祁镇念及往日情谊,又得知当初商辂坚决反对南迁、主张复立朱见深,于是只将其贬为了庶人。
此后十年,尽管朱祁镇常常怀念商辂,但在朝中遭受忌恨的商辂终究没能再度得到起用。直到成化三年(1467),已是皇帝的朱见深将商辂召回京城,并为其官复原职。据史书记载,刚刚复职的商辂便“首陈勤学、纳谏、储将、防边、省冗官、设社仓、崇先圣号、广造士法凡八事”,不难猜出,即使赋闲在家,商辂依然心系天下。
在朱见深麾下,商辂历任兵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还被加授太子少保。成化十一年(1475),商辂出任内阁首辅,总算站在了文臣之巅,然而,此时宫中的汪直逐渐得到了宠幸,开始干预朝政。成化十三年(1477),朱见深设置西厂,并安排汪直统领。没过多久,汪直便“数兴大狱”,引起了文官群体的警惕。
作为文官首领,商辂率领群臣上书弹劾汪直十一条罪状,甚至直言道:“直不去,天下安得无危?”迫于商辂等大臣的压力,朱见深很快宣布撤销西厂,但被罢黜的汪直依旧受宠。为了免遭迫害,商辂主动请辞,并于闲居家中十年后去世,享年七十三岁。至于商辂致仕对国家的影响,史书形容道:“辂既去,士大夫益俯首事直,无敢与抗者矣。”
综上所述,作为明朝唯一连中三元的大才子,商辂曾经官居内阁首辅,达到了文臣所能触及的最高成就。在朝为官期间,他刚正不阿、尽职尽责,收获了众人的爱戴。可惜的是,由于陷入权力斗争,他两度被迫离开朝堂,没能彻底施展自己的才华。
历史上连中三元的才子1:第一位连中三元的人竟是作弊大王?
中国古代有科举以来,作为学生,谁不想当状元。“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那不仅能够证明其才学,更能够平步青云、光宗耀祖。头悬梁、锥刺股,不论有多苦,都要争取考中科举。不过能夺得状元的人,真是万里挑一。而能够连中三元的,更是凤毛麟角。据统计,中国古代状元共有539人,其中,连中三元的只有21人。今天,说一说第一位连中三元的才子:崔元翰。
崔元翰,河北定州人,唐德宗建中二年,即781年状元及第。府试、省试、殿试都是第一,中状元后,博学宏词科、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又皆第一,是历史上第一位连中三元的状元。崔元翰属于大器晚成的人,前半生埋头苦读,教书治学,直到快50岁才金榜题名。当时的主考官礼部侍郎于邵一眼就相中了他,认为其“不十五年,当掌诏令”。后果然入朝,知制诰。但是崔元翰过于耿直刚烈,容易得罪人,很快就因此被降职。
有意思的是,崔元翰的弟弟,崔敖、崔备都和他是同榜进士,哥仨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占据前三。要知道,当时同榜进士只录取了17人,这不啻为文坛一桩佳话。不过这哥仨做的官最终都不太大,只有崔备曾任过工部尚书,崔元翰止步与厅局级干部,崔敖只做到七品的太常博士。崔元翰历史和文学成就并不算突出,只是在倡导古文运动方面有所建树。
但根据《太平广记》引用《唐国史补》的记载,崔元翰高中状元,可能有作弊的嫌疑。“崔元翰为杨炎所引,欲拜补阙,恳曰:愿举进士,由此独步场中。然不晓程试,先求题目为地。崔敖知之。旭日,都堂始开,敖盛气白主司曰:若出白云起封中题,敖请退。主司为其所中,卒愕然换之。是岁,二崔俱捷。”这里说明,崔元翰当时比较有名气,得到宰相杨炎的推荐,但仍想通过科举步入仕途。并且通过某些途径,事先已经知道了题目——白云起封中,还泄露给了弟弟崔敖。崔敖还不服气,换了题目,但仍然考中了。而崔元翰考试所做的题目正是《白云起封中赋》。
这样一来,就有意思了。《唐国史补》是唐朝人李肇所写。李肇和崔元翰是同一时期的人,并且《国史补》被《太平广记》这样的国书大量引用,说法可信度比较高。照此推论,崔元翰一路考试都有作弊的嫌疑,连中三元的含金量未免打了折扣。从后来崔元翰9首传世作品来看,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工作经历也比较简单,的确与“连中三元”的状元身份不太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