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寒命人是什么意思(寒命人)

寒命人是什么意思(寒命人)

风水学堂:人无贵贱之分,但命却分寒热,快来看看你的命格温度

寒热命用法——当各位知道寒、热或是平命以后,就可以知道自己一生之运程。

命分三种,寒命,热命,平命~寒命喜火、热命喜水、平命喜水不忌火。而土为平,带水为湿土,带火为干土。然后再要知道木、火、土、金、水每十二年一个循环;每十二月一个循环;每十二日一个循环。

好啦好啦!看官请息怒,我们用简单的新历日期来说说:

平命(西历三月六日至五月五日)

热命(西历五月六日至八月八日)

寒命(西历八月九日至三月五日)

是不是一目了然!

平命人生性不温不火,可冷可热。接下来我们重点分析【寒名】与【热命】

寒命:8月9日~3月5日颜色宜:

青、绿、红、橙、紫(忌:白、金、银、黑、灰、蓝)譬如屋子、房间、地砖、窗帘、床单、家具、汽车等等。

方向宜:

东、南、南、西南(忌:西、西北、北、东北)床头宜靠在上述方向,办公桌宜面向上述方向。

热命:5月6日~8月8日颜色宜:

白、金、银、黑、灰、蓝(忌:青、绿、红、橙、紫)譬如屋子、房间、地砖、窗帘、床单、家具、汽车等等。

方向宜:

西、西北、北、东北(忌:东、南、南、西南)床头宜靠在上述方向,办公桌宜面向上述方向。

平命:3月6日~5月5日颜色宜:

中性颜色:米色、黄色、啡色、棕色、褐色。用此颜色以方便不同命的人共同用以不影响双方。

把《寒热命理论》使用得当,则枯木逢春,春风化雨,雨后彩虹。

上焦怕热、下焦怕冷?送你十味中药,清上温下,改善冰火两重天

中医讲究的是天人合一,治病也好,养生也罢,中医都认为该顺应时节,

比如夏季,就应该乘着外界阳气充足的时候,再用一些温里药把体内的寒气彻底驱逐出去;

再比如到了冬季,就应该进补,让体内气血充盈以抵御外界恶劣的环境,免受外邪入侵。

因此,中医将一年十二个月与足之左右六经相合。

首先,岁半以上为阳,而主少阳、太阳。其中一、二月春之初至,阳之初起,故为少阳;五、六月暑夏已至,阳气正盛,故为太阳。而两阳相合则为明,是故,三、四月则为阳明。

一样的道理,岁半以下则为阴,主少阴、太阴。七、八月初秋将至,阴气渐长,故为少阴;十一二月寒冬凛冽,阴气最甚,故为太阴。而两阴交尽则为厥阴,因此,九、十月正是厥阴。

《灵枢》:“此两阴交尽,谓之厥阴。”

眼下即将进入金秋九月,今天,想和你聊聊厥阴病。

首先,什么是厥阴病?

所谓厥阴,说的是阴气发展到最后阶段,开始向阳的方面转化。有时指足厥阴,有时指手厥阴,有时为手足厥阴,因此,厥阴证的人多见四肢冰凉。

那用点温阳的药材吧!

当然不行,如果这么简单,那就不用叫厥阴证这么复杂了,直接叫里寒证即可。

东汉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早有提及:

《伤寒论》:“此皆厥阴自病之热证,并非伤寒传经之热邪。盖厥阴内藏相火,其消渴,火盛水亏也;气上撞心,心中疼热,肝火乘心也;饥不欲食,食即吐蚘,风木克土,胃中空虚也;下之即利,土受木贼,不禁再利也。”

说的是厥阴证者虽有手脚冰凉等寒症,但又不是完完全全的寒证。厥阴,虽说是阴气发展到的最后阶段,但也暗示着身体也要向阳的方面逐步转化,阳气主升,因此,体内相火向上生发而多见口干舌燥,心气上行,而症见心热烦躁。这主要是由于阳气随肝气上亢而助心火滋生,须知,肝木本就容易滋生心火,再加上阳气的助长,心火就更旺盛了。

中医对这种上焦烦热,口干舌燥、口舌生疮等症状形象地称为上热。

而对于四肢冰凉,尤其以下肢冰凉为主的现象统称为下寒。

因此,厥阴证又因症状多见寒热往来,而称之为“上热下寒”。

那么,上焦怕热,下角怕寒应该如何治疗呢?

首先,单单用寒凉药清热,或是单用清热药泻火只会使身体更偏寒凉或者火热,所以此方案不可行;

那有人会说了,既然是寒热往来之证,那就寒药与热药同用,既清上焦火热,又可温熙下焦寒凉。看似可行,但须知,清上温下只是治标,并不治本,停药之后,病情容易反复,所以,依旧不是上上之选。

其实,治疗疾病,首先应当找到病因在哪里?我们前文说了,上热下寒的人多因心火亢盛不能下制肾水所致。心火下不去,只能在上焦烧啊烧,肾水虚冷,寒凝血脉,所以多见四肢冰冷。

因此,引上焦之火来温熙下焦,既能改善上热的问题,同时也可改善下寒的问题。所以,打通中焦,成了当务之急。

今天,向大家介绍一张辛开苦降善通中焦的方子——乌梅丸,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

乌梅丸:乌梅、附子、干姜、桂枝、细辛、花椒、黄柏、黄连、人参、当归。

生津止渴:乌梅

方子既然是以乌梅为名,乌梅当然是君药了。

其实啊,仲景先师在写下这剂乌梅丸的时候,主要是用来治疗蛔虫病的,后来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发现可用于厥阴证。

一提到乌梅,很难不联想到望梅止渴的故事,

是的 ,乌梅味酸偏涩,功善生津液而止烦渴,又功兼收敛之效,用在这里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热病伤津,治本之前,先治治标。

《本经》:"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

乌梅

辛行升散:附子、干姜、桂枝、细辛、花椒

附子为大辛大热之药材,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善峻补元阳,益火消阴。为治疗肾阳虚、脾阳虚、心阳虚等阳虚诸证之良药。

此外,附子秉性纯阳,散寒之力大,就像是一个小太阳一样,温熙着我们的身体,附子温散走窜,为散阴寒、祛风湿之良药。

《本草备要》:"补肾命火,逐风寒湿。"

《本草正义》:“附子,本是辛温大热,其性善走,故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

附子

干姜,即生姜晒干或低温干燥后而得。

《中国药典》2020版

其味辛而性热,上入心肺经,中入脾胃经,

既能助脾胃之阳气而祛脾胃之寒邪,而奏温中散寒之效,

其辛香之气长于行散,可助脾升清,引下焦寒凉之气向上制约上焦的火热。

《本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潞下痢。生者尤良。"

干姜

我们看到的桂枝,大都是已经切好的一小段一小段的。须知,桂枝本是肉桂树上的嫩枝,它长在树的最顶端,最接近太阳,也吸收了大量的阳气。

因此,桂枝味辛性温,既善通行血脉而祛除寒邪,又善行散升阳。

《本草汇言》:“桂枝,散风寒,逐表邪,发邪汗,止咳嗽,去肢节间风痛之药也。”

桂枝

细辛、花椒都是辛味的药材,可助附子、干姜、桂枝发散温通,以助脾气升清。

细辛

花椒

苦降通泄:黄芩、黄连

黄芩、黄连均为苦寒之药材,用在这里,不仅可以清上焦上火的症状而治标,

此外,中医认为,苦味善降。因此,黄芩、黄连用在这里还可助胃气通降,顺带着将上焦的火热也往下引。

黄芩

黄连

益气养血:人参、当归

方子的最后,用了人参、当归益气养血,

一来啊,是防止诸药材辛开苦降之间损伤脾胃正气,

二来呢,方中用了好多辛香行散的药材,容易伤津耗血。

然而,只要说到人参,马上就有人会跳出来说,“人参大热,服用之后容易上火”,

你可以去翻一下《中国药典》,里面清清楚楚地写着,人参性微温。

所以若是适量服用,并不用担心上火的问题。

如果你还是担心有上火的问题,可以换用党参,

党参

或者加用金银花都可。

金银花

人参主入脾经,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人参善补脾调中,鼓舞脾气,脾胃健运,则精微输布有序,五脏六腑得精微濡养,体内气血津液充足。

加之人参本为大补元气的要药,气旺则津生,而奏生津止渴之效。

《别录》:"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肋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

《药性论》:"主五脏气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瘦弱,吐逆不下食,止霍乱烦闷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

人参

当归以补血的功效而闻名于中药界,其味甘而重,功专补血,但凡是血虚的人群,都可以选用当归来改善。是故,前人素来便有“十方九归”的说法,说的是补血的方子,十之八九都会用到当归。

不仅如此,当归辛香而散,长于行血,一边补,一边通,行中有补,补中有散,诚为血中圣药。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及主癥癖。"

《珍珠囊》:"头破血。身行血,尾止血。"

当归

文章的最后,作一简单总结,

方中先用乌梅生津止渴以治热病伤津之症,再用以大量的辛香之附、姜、桂等药材以助脾升清,用以苦寒之芩、连以助胃降气,一升一降之间,将郁结于中焦的气机疏散开来而通中焦,中焦即通,心火可下达而温熙肾水,肾水可上行制约心火,水火既济,上热下寒之症自然得以改善。

此外,附子、干姜、肉桂又兼具热性而可温熙下元虚冷;黄芩、黄连性寒可清上焦郁热。辛开苦降之余,又可清上温下,治标又治本。

最后,用了人参和当归,益气养血,以正脾胃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