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中药材稻槎菜
稻槎菜拼音Dào Chá Cài
英文名Herb of Common Nipplewort
别名鹅里腌、回荠
出处始载于《救荒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区科植物稻槎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psana apogonoides Maxim.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稻槎菜 一年或二年细弱草本,高5-30cm。基生叶丛生,有柄;叶片长4-18cm,宽1-3cm,先端圆钝 或短尖,顶部裂片较大,卵圆形,边缘羽状分裂,两侧裂片3-4对,短椭圆形;茎生叶1-2,有短柄或近无柄。头状花序成稀疏的伞房状圆锥花丛,有细梗,果时常下垂;总苞圆柱状钟形,外层总苞片,卵状披针形,长约1mm,内层总苞片5-6,长椭圆状披针形,长约4.5mm;花托平坦,无毛;全部为舌状花,黄色。瘦果椭圆状披针形,扁平,长4-5mm,等于或长于总苞片,成熟后黄棕色,无毛,背腹面各有5-7肋,先端两侧各有1钩刺,无冠毛。花果期4-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田野、荒地、溪边、跌旁等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部沿海及中南等地。
性味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透疹。主咽喉肿痛;痢疾;疮疡肿毒;蛇咬伤;麻疹透发不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捣汁。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1.《救荒本草》:生稻田中,以获稻而生,故名。似蒲公英叶。又似花芥菜叶,辅地繁密,春时抽小葶,开花如蒲公英而小,无蕊,乡入茹之。
2.《新华本草纲要》:清热凉血,消痈解毒的功能。用于咽喉炎、痢疾、乳痈、麻疹不退。
摘录《中华本草》
一个中成药,消痈散结,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用于囊肿结节
家里一个亲戚做了健康体检,体检报告提示:肝囊肿,肺实性小结节。
肝囊肿
肺结节
十分紧张,问我是不是出大事了。
我看了他的体检报告,医生建议定期复查。
我告诉他,不用担心,但是也不要懒,每年定期复查就好了。
其实我们人体长结节,囊肿是很常见的,大多数人都没有临床症状,都是在体检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大部分也都是良性的,定期复查即可。
那么,中医是如何看待囊肿和结节的?
中医认为,体内的一切囊肿结节都是因为气滞血瘀所致。
过分忧虑的人,经常生气的人很容易气滞血瘀。林黛玉就是典型的敏感性格,多思,多虑,多气。寄人篱下,性格敏感,忧思太过,还经常生闷气。
生气伤肝,肝主疏泄。如果肝失疏泄,体内的气机就会运行不畅,就容易郁结。忧思伤脾肺,脾主运化,肺主呼吸。如果脾失运化,气血生化不足,整个人就没有活力,一副很虚弱的样子。肺失呼吸,就会出现咳喘。
所以看林黛玉体质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是典型的气滞血瘀体质。
气和血是人体的总动力和基础,气行不畅无法推动血液运行,时间长了,就形成了气滞血瘀。
气血不畅,什么结节,囊肿也就见怪不怪了。
因此,治疗结节、囊肿当以消痈散节、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为主。
一个中成药小金丸,消痈散节、活血化瘀、通经活络。
小金丸:没药、木鳖子、香墨、草乌、乳香、枫香脂、五灵脂、当归、地龙、麝香。
第一:麝香、木鳖子、枫香脂、香墨(消痈散结)
第二:草乌(散寒止痛)
第三:乳香、没药、五灵脂(活血化瘀)
第四:当归、地龙(通经活络)
因此,很多病都是心情在作怪!无论遇到什么难事,都希望你们能乐观面对,笑一笑就过去了,最好的药就是让自己开心!
四味中药,解毒消痈,治多种结节痈肿
《外科全生集》中记载的犀黄丸,已传承近三百年,至今仍然广为应用。该方是由牛黄、麝香、乳香、没药四味药研为极细末,再用陈米饭捣烂为丸,晒干后用黄酒送服,晾晒的过程中不要用火烘干。《外科全生集》中记载的犀黄丸,已传承近三百年,至今仍然广为应用。该方是由牛黄、麝香、乳香、没药四味药研为极细末,再用陈米饭捣烂为丸,晒干后用黄酒送服,晾晒的过程中不要用火烘干。
该方的主要功用是活血化瘀,解毒消痈,主治瘰疬、痰核、流注、痈肿、肺痈、肠痈等。犀黄就是牛黄,性寒凉芳香,功能清热解毒,开窍豁痰,是该方的主药。麝香香窜,活血通经,消肿止痛;乳香辛散苦泄温通,行气活血及止痛的作用很强,没药入肝经,以活血通瘀而收止痛之功,乳香没药相兼而用,能止痛、消肿、生肌。四药合用,共同起到清热解毒、消肿定痛的作用,临床多用于急、慢性炎症性包块,属于毒热、痰热壅聚,血瘀阻络者。如淋巴结核、乳房结核、慢性囊性乳房病、急性乳腺炎、急性阑尾周围脓肿、蜂窝组织炎、体表与深部脓肿、肺脓疡等。临床应用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证候,配合汤药同服效果更好。也可以用菖蒲膏取代麝香,功用与主治和犀黄丸相近。
《外科全生集》中还记载了一味醒消丸,组方与犀黄丸相近,是由雄精代替了牛黄,可以治红肿痈毒,但清热化痰的作用不如犀黄丸强,临床多用于慢性炎症性结块,如淋巴结核等。醒消丸可用菖蒲膏取代麝香,另加蜈蚣,功用主治与醒消丸相近。
该方的主要功用是活血化瘀,解毒消痈,主治瘰疬、痰核、流注、痈肿、肺痈、肠痈等。犀黄就是牛黄,性寒凉芳香,功能清热解毒,开窍豁痰,是该方的主药。麝香香窜,活血通经,消肿止痛;乳香辛散苦泄温通,行气活血及止痛的作用很强,没药入肝经,以活血通瘀而收止痛之功,乳香没药相兼而用,能止痛、消肿、生肌。四药合用,共同起到清热解毒、消肿定痛的作用,临床多用于急、慢性炎症性包块,属于毒热、痰热壅聚,血瘀阻络者。如淋巴结核、乳房结核、慢性囊性乳房病、急性乳腺炎、急性阑尾周围脓肿、蜂窝组织炎、体表与深部脓肿、肺脓疡等。临床应用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证候,配合汤药同服效果更好。也可以用菖蒲膏取代麝香,功用与主治和犀黄丸相近。
《外科全生集》中还记载了一味醒消丸,组方与犀黄丸相近,是由雄精代替了牛黄,可以治红肿痈毒,但清热化痰的作用不如犀黄丸强,临床多用于慢性炎症性结块,如淋巴结核等。醒消丸可用菖蒲膏取代麝香,另加蜈蚣,功用主治与醒消丸相近。
淤血生百病,最伤心脑血管,三味药,帮你通气化瘀!
遇到一位五十多岁的男性患者,近半年来总是感觉胃脘部疼痛不适,自己也说不出到底是心痛还是胃痛,这种感觉有时还会牵扯到胁下,尤其是到了晚上更疼的厉害,一下一下的,像针扎似的。
聊天中得知,他的工作压力较大,脾气不好,容易发怒。诊察了他的舌脉,发现他的舌上有小瘀点,舌质紫暗,涩脉。
判断他这是由于气滞血瘀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于是想到了《时方歌括》中一首有名的方子,叫作丹参饮,正适合治这些症状。给他开了五天的药,喝完后疼痛明显减轻了,反馈良好。
丹参饮丹参饮,出自《时方歌括》卷下,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功效。
如果出现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急躁易怒,胁下痞块,刺痛拒按等症状,就可以选用丹参饮。如果是妇女,还可能会有闭经或者痛经出现,舌质紫暗,舌上有瘀斑,脉涩。
丹参饮由丹参、檀香、砂仁三味药物组成。
气滞血瘀刚开始形成的时候,气机郁结在经,时间久了则血液淤滞在络,这也就是叶天士所说的“久痛入络”。
丹参是一味活血化瘀药味苦,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效,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血瘀的良药。
方中重用丹参,用来活血祛瘀,把血管里、身体中堆积的淤血都打扫干净,送出体外。
气血的运行,不光需要管道通畅,后面还要有气来推动,如果气的推动力量过弱,血液运行不畅,就会造成血瘀。
《寿世保元》中提到“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所以方中使用檀香和砂仁来配合丹参,发挥行气止痛的作用。
檀香是一味理气药,味辛,性温,归脾、胃、心、肺经,具有行气止痛,散寒调中的功效。
能理胸膈脾胃之气而行气止痛,常常用于治寒凝气滞、胸腹冷痛,胃寒作痛、呕吐食少,胸痹心痛等病症。
砂仁,姜科豆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干燥的成熟果实入药,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功效。
方中使用辛温芳香的砂仁来和胃行气止痛。砂仁中含有挥发油,气味芳香,久煎容易挥发,影响药效,其他药物快要煎好时,再放砂仁,煎5~10分钟。
以上三味药物合用,能够使气行血畅,疼痛减轻。虽然方中只选用了三味简单的药物,但配伍精良,重用丹参,轻用砂仁和檀香,活血祛瘀为主,行气为辅,达到了气血并治、刚柔相济的目的,不仅可以祛瘀、行气,更能止痛。
气血之间的关系气与血都是维持我们生命活动的物质,人体内像河流一样循环不息的物质就称气血。
其中有形的可以看见的,属于血,属阴;无形的看不到的,属于气,属阳。只有气血阴阳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我们身体中各个器官才能正常运转。
气与血两者也有相互作用,中医里讲: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意思就是,气能够统领血液运行,既可以推着血液在脉道里跑,又能够及时“踩住刹车”固摄血液不随意流出去,与此同时,血液还是气的依托,承载着体内的气。
每当情志失调或痰湿食积停留在某一个部位,就会影响身体中气的流通,导致局部或全身的气机不畅,也就是气滞。
气滞就没有办法推着血液运行,血液就会堆积在脉道里,形成淤血。这些淤血就像水管中的垃圾一样,堆在哪里,哪里就出现问题。《血证论》中记载:“气结则血凝”,也印证了这一说法。
表现在我们身上就出现疼痛,皮肤或舌头出现瘀斑瘀点等,气滞严重的胀痛明显,血瘀严重的就表现为刺痛多一些。
淤血最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导致各种严重的问题出现,所以在身体有血瘀的情况时,我们就应该及时进行干预。
此时,丹参饮就是不错的选择,可以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尤其是治气滞血瘀引起的心胃疼痛效果显著。
如果出现了气短,胸闷痛、胃脘疼痛,舌暗有瘀斑、脉弦涩等症状,以及一些由于血瘀而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就可以选用丹参饮。
以下是一些加减应用:胃脘剧痛难忍,进食后加重,甚至呕吐者
这是由于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当我们吃下食物时,气就会向上把食物推出来,就是我们常见的呕吐。
可以用丹参饮与金铃子散合用,来活血化瘀,疏肝行气,加强止痛的效果。
伴有胁肋少腹疼痛者
这是由于气滞在胸胁、少腹而引起的疼痛。
肝位于胁肋部,肝经的循行又经过少腹,所以治疗时可以加一些疏肝的药物,在丹参饮的基础上加延胡索、川楝子来活血行气,疏肝止痛。
血瘀疼痛严重者
如果有严重而且典型的针刺样疼痛,一到晚上就加重,疼痛部位固定,那这就是血瘀严重的表现了,治的时候可以在丹参饮的基础上加乳香、郁金、桃仁来增加化瘀调气止痛的效果。
除气滞血瘀以外,气虚也会导致血瘀。气虚血瘀是由于气对血的推动无力而导致的血行不畅,甚至瘀阻不行的病理状态。会出现面色淡白、疲倦无力、少气懒言、心慌、失眠等一系列症状。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提到:“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
气虚血瘀的根本的原因是气虚,所以治的时候不仅仅要活血化瘀,更应该注重补气,治疗时不应破气而要补气、益气,在丹参饮的基础上,加上补气升阳、生津养血的黄芪和大补元气的人参,从而达到气足推动血行的目的。
注意1.方中药物含有活血化瘀作用,月经过多和孕妇禁用。
2.出血性疾病者慎用。
3.不宜与藜芦同用。
4.有血压高、血栓性疾病以及其他基础性疾病者要慎用。
一味药:川贝母,清肺化痰,还能散结消痈
今天跟大家讲一讲中药川贝母。
川贝母能清痰止咳嗽,同时宽利滋润心肺气机。
贝母这味药估计大家都听说过。小时候我们燥咳上火时,家里总会买来蛇胆川贝口服液,或者是含有川贝母的止咳药膏、药水,喝了咳嗽就好些了。
可见贝母乃止咳化痰之要药,通常阴虚燥火咳嗽少不了它,但是有一种咳嗽反而不宜用。那就是湿痰,为什么?
因为不管是川贝母还是浙贝母都是偏凉的,你本身水湿重,就要以温药和之,你本身是寒咳、湿咳,应该用温药,反而用寒药、凉药,不正如雪上加霜吗?
讲到贝母时,先要跟大家讲讲川贝母和浙贝母的区别。
大家都可以止咳化痰,川贝母价高,浙贝母便宜。
川贝母更适合于婴幼儿,因为它味道平和,不像浙贝母那么苦,所以把川贝母研成细粉,拌点蜂蜜给小孩子吃,小孩子非但不拒绝,他如果真是燥咳的话,还喜欢吃。
而浙贝母就不同,味苦泻火之功更速。但并不是说它价格不高,效果就不好。
浙贝母更适合于痰结包块的瘿瘤瘰疬,前面我们讲牡蛎时,跟大家提到消瘰丸,就是玄参、牡蛎配合贝母。这样软坚散结、化痰泻火之功就更强。
浙贝母
所以攻击痰结包块,川贝母不如浙贝母。补虚润燥,平调疾病,浙贝母又不如川贝母。所以说,古人认为甘补苦泻,因为川贝母味道偏甘,能够滋润补肺,润肺止咳,对于虚劳咳嗽、肺热燥咳都可以用。
但浙贝母味道偏苦,大家知道,苦能泻,它善于走泻痰热,所以痰热亢盛的咳嗽,我们往往选择清热散结之功更厉害的浙贝母。
秋天天干地燥时,有不少人咳嗽,舌头一伸出来,舌红苔少,一片干燥之象。燥者润之!你就要选择一些润燥止咳之药。有个病人燥咳了一周都没好,他买了川贝枇杷膏,效果不理想。于是他用一个雪梨,配合川贝母粉,隔水炖服。想不到吃两次就好了。
燥者润之,真是真实不虚的医理。为什么选雪梨呢?秋天梨子上市,这时正是秋燥之时,你身体需要什么,大自然早已为你安排好了。所以吃应季的蔬菜瓜果对身体更好,不要以为那些反季节的食物价格高,就一味说好,其实普通平常的蔬菜才是最养人的。
《阴符经》里说,食其时,百骸理。按时令节气生产的,就是你身体最需要的。
这里有一点要跟大家提到,川贝母尽管是止咳化痰之要药,但它疗效的高低和你使用的方法相关。一般煎汤效果没那么好,把它打散制成丸剂效果更强。所以古代用贝母来入药,大多以丸散居多。
所以大家如果用煎汤效果平平时,可以尝试直接把贝母研成细粉,然后用梨子蜂蜜水冲服,这样也简单易行,更能起到润肺止咳的效果。
有些老年人一到秋天就燥咳得厉害,你还可以自己配制川贝雪梨膏,当然市场上也有得卖。熬成膏方,润肺效果更好。
你就用雪梨,配上打粉的川贝母,再用蜂蜜作为原料。雪梨榨汁,同水一起熬至浓稠,然后放入贝母细粉,和蜂蜜搅拌而成。每次一两调羹,取它滋润胸肺的效果。所以说贝母清痰止咳嗽而利心肺。
利用贝母既能够清走痰浊,还可以滋润心肺的作用,去治疗各种秋燥咳嗽,气管炎,支气管炎,甚至因为燥热引起的哮喘,皆可以贝母雪梨膏滋润之。
除了治疗痰热咳嗽,川贝母还有一个治疗乳痈的作用。
乳痈,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乳腺炎。
很多新手妈妈,生完小孩后,就得给孩子喂奶。但是由于喂奶不规范,造成乳汁积聚,或者小孩不小心把奶头咬破,就会造成细菌感染。
乳汁是含有丰富营养的,细菌一旦进入里面,就会在里面繁殖,非常容易造成感染,乳房就会迅速发红、肿起、疼痛、火烧火燎,形成一个很大的炎症病灶。这就是乳腺炎了,如果不赶紧治疗,就会造成乳房化脓。
所以,在炎症初起的时候,就要赶紧的处理,不能拖,不能等,一旦等到化脓,就得在乳房上切开排脓,到时候就很麻烦了,虽然不会致命,但是谁都不愿在乳房上手术啊,一旦手术就意味着留疤。
川贝母在乳痈初起的时候,就有不错的疗效,可以用:川贝、蒲公英、鱼腥草、瓜蒌、牛蒡子浓煎,连喝几天就会消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