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意六合拳的合是要合一
心意六合拳的合,怎么解释?
***********************
合二为一 V.S. 合而为一
***********************
这两个成语都是有的,都是有出处的。
*********
合二为一
*********
心意六合由内三合和外三合组成
内三合 心与意合 意与气合 气与力合
外三合 肩与胯合 肘与膝合 手与足合
内外相合:是合二为一
内三合:都是两两合一
外三合:也是两两合一
*********
合而为一
*********
心意六合拳练的是整劲合力。
力量:四稍齐内劲出
速度:手脚齐方为真
没有所谓的丹田内功。
你打击到对手身上的是力;牛顿的力;可以被检测到的牛顿的力。
对手打击到你身上的是力;牛顿的力;可以被检测到的牛顿的力。
整劲合力是什么?
可以从不是什么去理解。
非蛮力 去拙劲
什么是蛮力?什么是拙劲?
不整不合的就是蛮力拙劲。
这样就循环论证了,当然其实懂的已经懂了。but not good enough
1.心意六合拳练相对不练绝对,及不以西方的健身加大和加强身上的肌肉去增加自己的打击能力。
2.整合自己身上原有的力量就是整劲合力。
我们说:我都用上吃奶的力气了。
1.这是你原有的力气。
2.这力气很可能是无法统一的。如果你没练过。
力从地起,也就是从根节就要开始发力,使它贯到你手上,打击到你对手身上。
一点不神奇,拳击出拳之前先脚点地的技术,就是从地面借力的方法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
我们的不同在于:轻步无迹 一撧不撧
拳击是体育比赛,我们是生死搏击。
我们始于轻步无迹 终于一撧不撧
体育比赛双方都知道就是来打的。
我们一开始要不露形,最好发起出人意料的攻击。
拳击碰别人一下也是点数得一分,不管力量多少。
我们去碰别人一下有意义吗?我们的最后一下一定是:一撧不撧。
1.浑身的力气上去。
2.把浑身的力量的作用方向一致。根节的力,从中节可以贯到稍节。
3.撧是短促的爆发力。作用时间越短越好,作用点越集中越小越好。
一撧而无不撧
心意六合拳都是打撧劲的,但你可以注意一下虎扑和背劲。
力从一只脚的脚跟到另一只手的手上。从根节到稍节。
箭躜式
一条鞭
横插一支旗
顶门闩
都是一个意思的不同描述。
*************************
心意六合拳从练法的角度:
三节贯通 六合相聚
*************************
*******************
六合相聚 合二为一
*******************
六合都是两两相合的,这里再多讲一句:分是合的基础,没有分无以为合。
这个分是你生下来就分好了的,六合我们最讲究手与脚合。你生下来就是两手两脚。
由拳升理 由理化拳
合是分的升华
心意六合拳是唯一有拳理的拳,这个拳理就一个字:合。
告诉你了都是简单的。
不告诉你外三合:手与脚合。你悟的出吗?
不告诉你内三合:心与意合。你悟的到吗?
劲为三通 意为连接
*******************
三节贯通 合而为一
*******************
曲断中节 路断桥联 上通下达 化整为零 三节合一
本然之力 合以为劲
找劲出意 意劲合一 随心所欲 不加一羽 力拔山兮
劲为三通 意为连接
找劲出意 意劲合一
是内三合和外三合的合二为一。
Conclusion:
六合相聚 合二为一
三节贯通 合而为一
合力 非蛮力
整劲 去拙劲
所有指向的都是:1
**************************
心意六合拳从打法的角度:
攻击阵位 一步到位
**************************
心意六合拳是去练合的,合就是1。
六合相聚是1
三节贯通是1
合力是1
整劲是1
练法是为打法所服务的。
so 手眼身法步,是不可分的。是没有priority的,是没有孰轻孰重的。是合一的,都是为了打法所服务的。
任何单一的一个东西都不足以去完成最终打击对手的目的。
所以一定要合。
合就是1
1就是一步到位
一步到位的解决:
1.距离。物理距离上我打的到对手。
2.我抢占最好发力的位置。
3.我可以发力打,但不让对手动,对手手抽不出来。也就是我不单单是抢占了攻击阵位,我还要让对手不能对我发动攻击。打人如亲嘴,这个时候两个人都贴在一起粘在一起了,基本情况是我用我的身体压住了他的手。
一步到位抢占攻击阵位,攻击阵位抢占完毕,也就打出去了。
轻步无迹 一撧不撧
移步换形 移形换影
手到脚到 不二法门
眼到手到 意劲合一
要不我们都在相互打不到的距离,距离一到手起刀落。
没有1停2看3通过
全部同步到位
这就是合
这就是1
一切是为了这个目的
练就是练合
练就是练1
一切都是为了:一撧而无不撧,这一下上的。去练的。
***************************
文字的描述 V.S. 数学的描述
****************************
合是文字
1是数字
心意六合拳的核心原则是:
手动脚动
手到脚到
心意六合拳的一般原则是:
手一动脚一动
手一下脚一下
换成数学去描述就是 1:1
手和脚的 1:1
数学是工具,文字也是工具。
数学是简洁的
数学是明确的
数学是没有二义性的
我们怎么去用这个工具呢?
***
1:0
***
原地定步脚不动摇扇把是我给这把拳起的名字,我们没有这一把!
它的特性是:手动脚不动
证明:这把不是心意六合拳
手动为 1
脚不动为 0
1:0
心意六合拳是打合的
心意六合拳为1
心意六合拳为 1:1
So,原地定步脚不动摇扇不是心意六合拳的东西。
QED
***
0:1
***
溜鸡步,我们没有这一把!
老凌老师的《心意六合拳艺传真》中没有这一把,我也没有,我也不敢有。
我去那里去学这一把?
抖音?
你那里来的?
抖音
东看一把 西偷一把
河南心意六合拳
少林师傅直接教的?你师傅从少林师傅那里嫁接过来的?
反正我没有。
我仔细看了一边这个目录,不用说其他的了。就凭这个目录老凌老师:功德无量 名垂青史
没有一把奇奇怪怪的,没有一把可以被质疑的。
这个就是真的是传真了,全真啊!
说这个是谁伪造的,你想清楚哦。
你说谁伪造的都可以,你不是说这是解兴帮解先生伪造的吧?
这事情就可大可小了。
这是要出江湖追杀令,还是要出江湖奸杀令的事情了。
卢师卢嵩高不识字,识人。
《心意六合拳艺传真》本来就是卢师卢嵩高令老凌老师去撰写的,卢师就是十大形,十大形就是卢师。
他要几把就几把,他不要就不要。
河南心意六合拳有老三篇吗?
启功可以伪造王羲之的字。
启功没有办法伪造自己的字,启功没有办法伪造启功的字。
启功写的就是启功的字,这和卢师就是十大形,十大形就是卢师是一样的道理。
溜鸡步,我们没有这一把!
它的特性是:脚动手不动
证明:这把不是心意六合拳
手不动为 0
脚动为 1
0:1
心意六合拳是打合的
心意六合拳为1
心意六合拳为 1:1
So,溜鸡步不是心意六合拳的东西。
QED
***
0:0
***
先说几个数学概念哦:
0比你想的复杂,自然数是自然届有的数字,1个人,3只羊。没有1.3个人,这个是不自然的。对0有争议,一会是自然数,过了十几二十年数学家又认为不是自然数了。
0/0 等于几?
没有定论。如果这是你第一次听说,这个问题远比你想的复杂。有说等于1的;有说无意义的;有说0的。
0:0
对我们来说就是手不动;脚也不动。
也就是说0:0为桩。
我们到底就没有桩?
我先说答案:没有。
卢师说有就有,卢师说没有就没有。
卢师这么教过就是有,卢师没这么教过就是没有。
什么动桩
桩是不动的,动是运动的。你是让我动还是不让我动?
动者为拳 静者为桩
我不和你讲这个,我要的是一个可操作性的,我是动还是不动?
有人说:这是搬搬架子的。
那么搬架子不是练拳啊!
有人说:练腿部力量的(包括有人说溜鸡步就是再你配合不好的情况下,先走走熟,练练腿部力量。)
NO NO NO NO NO NO NO NO NO NO NO NO NO NO NO NO
卢师卢嵩高这么练吗?
卢师卢嵩高这么教吗?这是唯一的标准哦!
练力量
练腿部力量
你可以去跑步啊!你可以去深蹲啊!
跑步深蹲明显不是拳的范畴吧?
心意六合拳是打合的
心意六合拳为1
心意六合拳为 1:1
1:0
0:1
0:0
都不是心意六合拳
**************
Further Work
**************
工具我给你了,我建议你用这个工具去对比;研究和思索,一下其他拳。
有些拳是 1:1的
但是,他们的手脚是异步的,及不sync的,不同步到位的。一般都是先脚到再手到。
有些拳是 *:1的
脚出一步,手为好几个动作。
有些拳是 *:0的
脚定死的,只有手部动作。
以上的问题我说过,但是不能说的太透。
今天我再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总是手多余脚?
卢师卢嵩高遗训:手不改拳
你不要以为这只是句口号而已,它是实质意义。
他指的就是合
他指的是1
他特别针对的就是1:1
手和脚的比1:1
特别是这个脚。当你的脚不上去的时候,当你只有手部动作的时候。
你就达不到1:1
你就没法达到1
你就没法合
不合的还是心意六合拳吗?
偷步上身:是去打人的。
偷拳是没教学费的。
很多师傅年纪大了,打不动了,也把步给眯了。
卢师严禁这么做!手不改拳,其实是手脚必须1:1,绝对不准自己改拳,把步子偷懒偷掉。
什么叫卢师,他为什么可以成为卢师卢嵩高?
就这句话,就这句话就是我最佩服的地方:
卢嵩高老师十大形拳照
拳照摄于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一日,卢师时年七十九岁。
注:猴束蹲应两足平踏。但因卢师年迈,下蹲不便,故右足跟翘起。
当他打不动的时候,他告诉你拳不是这样的,我年纪大了,你们不许这么打。
这就是卢师!!!
很多拳师傅不是这样的。拳是随着他的年纪,他能打到什么样子,拳就是什么样子了。
为什么要这么做?没办法要吃饭。手停就是口停。
我还是说
****************
夯实底层 说实话
****************
卢师卢嵩高为什么可以说实话,这是有经济基础的。都是钱的事。
开始老凌老师养着,后来徒子徒孙养着。
有钱
你有钱你就可以学拳
他有钱他就可以不改拳
就是钱的事
**************
国术 V.S. 国学
**************
我们的武术,功夫被称为国术,是武学。其内在含义是被期许于国学,集书法;诗词;等文学去分庭抗礼的!!!!!!
其衍生含义是我们当中要有人去和杜甫去匹敌,去和李白媲美的。
老凌老师教育我们文武双修。
我们传武的,很多人把无知当个性,把愚昧当德行。
我就是个大老粗!讲理论都是讲手。
那么他们讲点什么呢?
丹田 内功 阴阳 五行
你听的懂吗?
你不懂,你以为他们懂吗?
你没读过道德经
他们也没读过道德经
他们就赌你没有读过道德经
他们就欺负你没有读过道德经
他们怕的就是
你去查
你去思考
今天脑袋一拍,发明一把拳。
明天脑袋一拍,又发明一把拳。
后天脑袋一拍,还可以发明一把拳。
万一他喝醉了,一天拍了十下呢?
那就是十把拳啊!
你怎么知道你打的不是他脑子里面拍出来的?
李白杜甫遥不可及吗?
昔有佳人公孙氏 一舞剑器动四方
才有了张旭的狂草,吴道子的丹青。
无慷慨之士,何来豪放之作?
无潇洒之人,何有婉约之词?
事在人为,Anything is impossible.
现在传武的顶流是Five连鞭,雷公。
这说明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花醉客
###——凌氏拳艺——###
想了解《凌氏拳艺》的点这里:
###——凌氏拳艺——###
各位英雄来助拳助力的点这里:
###——助拳助力——###
能看到这里;
觉得在下写的也还算过得去,至少买了力气;
或许支持心意六合拳十大形,或许支持传武;
觉得传武有必要保留和发展的;
***点赞***留言***关注***
( : (: (:
潮汕话“合”字的四种读音
“合”字再普通不过了,谁都认识它,潮音读 (哈8),如“合作”、“合理”等,潮汕话俗语云:“百货合百客,阿姆合阿伯。”但您未必知道,“合”字还有其他三个读音:一读为 (含8),一读为 (蛤),一读为 (甲)。先说说 (含8),把翻开的书页等合拢起来,叫做“hab8磨”,或者“hab8 眯”,“hab8”的本字就是“合”。《广韵》“匣”母“合”韵,音“侯閤切”,潮音正好切“hab8”(含8)。上文第一段中的读音 (哈8),是从这个音变化而来的:失去闭口塞音韵尾 而改读喉塞音 ,也即:hab8(含8)-hah8(哈8)。第二个读音 (蛤),按药方配药潮汕话叫做“gab4药”、按药方配制药丸子叫做 “gab4药丸”;几个人合在一起开伙叫做 “gab4食”;普通话的偏旁部首“口字旁”,潮汕话叫“gab4口”或者“gab4 口畔”。这些词中的“gab4”本字都是“合”。《广韵》“见”母“合”韵音“古沓切”,潮音正好切 (蛤)。第三个读音 (甲),潮汕话用作的义项有三个:1.单音节词,表示搭配,配合,如俗语“食鱼食肉着菜佮”(吃鱼吃肉时要搭配一些蔬菜。“肉”此处读 <bhah4> )。潮汕话有个成语,叫做“合群合汉”,意思是喜欢跟大家凑在一起,恋群,“合”做动词用,也应该是这个意思。2.表示配合、合作或者比试,如“佮斗”、“佮合”,合作、比试的意思。如说:“我无个伊佮合/佮斗过,唔知伊怎生(我没跟他配合过,不知道他怎么样)。”“佮脚手”,不是“合手”、“合脚”的意思(见下文),而是比试功夫的意思。如说:“伊无学几年拳,了长爱出去个人佮脚手(他没学几年功夫,但很喜欢去跟人家比斗)。”3.重叠使用,“佮佮”,就是“刚好”、“恰好”,如说:“你只回来佮佮好,我正想呾爱去叫你(你来得正好,我正想去叫你)。”4.做连词或者介词,如说:“我合你来去(我和你一起去)。”“合”字的这个读音是由 (蛤)变化而来的,道理跟上面hab8(含8)-hah8(哈8)是一致的,也即是失去闭口塞音韵尾 而改读喉塞音 。这个读音的“合”,搞民间文艺写作的作者常常写成潮语同音字“甲”,但从词义上看,跟“甲”没有半点儿关系。这个读音后来古代韵书中还造了个“佮”字来表示。《广韵》中这个字就有“古沓切”的读音,与“合”字音义完全相同。我觉得,用它来表示潮音的 这个义项,比用“甲”字好。用“佮(合)”做词素表示符合、合适的意思来构词的还有:佮磅,差不多,如说:“件物看着佮磅定,无呾就许好(这东西也就算过得去,不见得就很好)。”佮价,指售货的价钱与市场价格相吻合,比较合适。如说:“你抑是个价钱开了会佮价,我就个你买(你如果开的价格合适,我就买你的)。”佮街市,与社会的看法(价值观)能够吻合,在理。如说:“你抑是话呾来会佮街市,人就听你个(你如果话说得在理,人家就听你的)。”佮手,合手,(工具等)用得趁手,如说:“只支斧头柄我擎 着会佮手(这把斧头柄我使起来很趁手)。”佮脚,合脚,鞋子穿起来合适,如说:“双鞋穿着会佮脚,号码佮佮好(这双鞋穿起来正合脚,号码刚好)。”佮味,食物的味道适合口味,如说:“只锅汤我食着会佮味,怪好食(这锅汤味道很合我的口味,好喝)。”佮目,看起来顺眼。如说:“你只几件事做了,我看着哩无若佮目(你干的这几件事,我觉得不怎么顺眼)。”佮身,衣服穿起来合身,如说:“你只副西装穿了怪佮身,雅死(你这套西装穿起来很合身,帅气得很)。”佮事,合理,正好,如说:“你只车分你阿弟开么就佮事(你这部车让给你弟弟开就很合适)。”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6、8、29作 者: 林伦伦
你也许不知道,这些汉字都和“手”有关系
“手”是最简单的汉字之一。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最早认识的一批汉字——天、地、人、口、耳、目、手、足……“手”就是其中一个。
“手”字尽管简单,可实际上,“手”这个汉字要比我们在语文课本里学的,要有趣得多,有故事得多。
最早的“手”字是这样写的:
甲骨文“手”字
甲骨文的“手”字是一个象形字,描绘的是一只伸张的五指的形象。《说文解字》中解释:手,拳也。意思就是说五根手指张开就是手,五根手指握紧就是拳头。
《说文解字》中还说“凡手之属皆从手”——所有与手相关的字,都采用“手”字作偏旁。事实上,很多我们所熟悉的常用的汉字,它们都和“手”有关系,但是从它们的字形上,我们已经很难看出它们和“手“的联系了。
比如:“左”字和“右”字。
最早的“左”字和“右”字是这样写的:
甲骨文中“左”字的字形就像是一只左手伸向右边要抓握什么东西的样子。
甲骨文中“右”字正好跟“左”字相反,字形像一只右手伸向左边要抓握什么东西的样子。
金文中的“左”和“右”,分别在下部分加了“工”和“口”字。写成下面的样子:
“工”的本意是“工具”,左手拿着工具,可以辅助、帮助干活。所以“左”的本意是“辅佐;从旁帮助”。在“左‘演变为方位词后,才另外造了“佐”字代替。
《说文解字》里解释:右,手口相助也。《说文解字注》里注解:手不足以口助之,故曰助也。——意思是:口、手并用帮助别人。在“右‘演变为方位词后,才另外造了“佑”字代替。
所以,“又”是“右”的本字,而“右”是“佑”的本字。
所以,“横撇”是左“的本字,而“左”是“佐”的本字。
《说文解字注》对“右”字的注解
部件中带有“又”字的汉字,都和“手”有一定的关系。
比如“取”字。“取”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写成这样:
甲骨文“取”字
甲骨文“取”字,描绘的是一只右手抓着一只耳朵的情景。这个字的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字),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在古代,打仗的时候割取战败者的耳朵作为凭证,用来计算战功。
“取”的本义是:捕获到野兽或战俘时割下左耳。《说文解字》中解释:取,捕取也。
“支”字。最早的”支“字是这样写的:
篆文“支”字
篆文“支”字,中间是一只手(“又”字),上下两部分是竹子的“竹”字。组合在一起代表什么意思呢?《说文解字》中解释: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前句意思是——“支”是截去了竹竿的竹子枝叶,后句意思是——用“手”作为偏旁,像手持半截竹子。这前后两句话的意思是矛盾的。所以有人猜测前一句应该是“去枝之竹”。所以,“支”字的本义是:去枝的竹子。也有另一种说法,说“支”字的本义是:山路旅行者用竹杖撑持身体,平衡重心。
“支”被写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样子——保留了“又”字(一只右手),而“竹”字完全消失了。这可能是讹变的结果。
“父”字也有一只“手”。甲骨文“父”字是这样写的:
观察甲骨文“父”字字形可以清晰看到——右手抓着的一竖点,这一竖点代表棍棒,一个人手举棍棒正在教训孩子,教儿女守规矩。
在古代,“父”字还有一种写法:
从上面这个字的字形我们可以看到:一只手握着尖锐的锥子刺向一双人眼。这个手里拿着锥子的人,可能是一个很有权威的人物,也许是一个酋长,也可能是一个奴隶主。这一双眼睛的主人可能是一个奴隶或者俘虏。因此,“父”字在后来才能引申出“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这一意思。当“父”字作这一意思时,要读“fǔ”,使用时一般把“父”字附缀于表字后面。比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里的这句话:余弟安国平父(fǔ),安上纯父(fǔ)。
最后,我们来看看“友”字。甲骨文的“友”字写成下面这样:
甲骨文“友”字
甲骨文“友”字,从字形看是两只右手——一个人的手外加一个人的手,表示两人结交,协力互助。《说文解字》里说“同志为友”——志趣相同,为了完成相同的一件事(事业),彼此通力协作才算是“友”。
在甲骨文中“又”字是顺着同一方向的两只手,也就是两个“又”字,照字形来写应该写成“双”字。而我们今天使用的“友”字,是由“”和“又”两个部件组成——一只左手,一只右手,握手结交。这符合生理规律。
今天我们用来表示“一对的”意思的“双”字,也和“手”有关系。繁体字“双”写成这样:雙
下边是一个“又”字,表示右手。上边是两个“隹(zhuī)”字,合在一起表示用手捉住了一对鸟。
“只”字也和“手”有关系,繁体字“只”写作:隻
下边是一个“又”字,表示右手。上边是一个“隹”字,合在一起表示用手捉住了一只鸟。
“持一隹曰隻(只),持二隹曰雙(双)。”
“只”字金文写成这样:
金文“只”字
汉字里面有文化,汉字里面有故事。如果你也感受到了,请给我点个赞吧!
你也许不知道,这些汉字都和“手”有关系
“手”是最简单的汉字之一。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最早认识的一批汉字——天、地、人、口、耳、目、手、足……“手”就是其中一个。
“手”字尽管简单,可实际上,“手”这个汉字要比我们在语文课本里学的,要有趣得多,有故事得多。
最早的“手”字是这样写的:
甲骨文“手”字
甲骨文的“手”字是一个象形字,描绘的是一只伸张的五指的形象。《说文解字》中解释:手,拳也。意思就是说五根手指张开就是手,五根手指握紧就是拳头。
《说文解字》中还说“凡手之属皆从手”——所有与手相关的字,都采用“手”字作偏旁。事实上,很多我们所熟悉的常用的汉字,它们都和“手”有关系,但是从它们的字形上,我们已经很难看出它们和“手“的联系了。
比如:“左”字和“右”字。
最早的“左”字和“右”字是这样写的:
甲骨文中“左”字的字形就像是一只左手伸向右边要抓握什么东西的样子。
甲骨文中“右”字正好跟“左”字相反,字形像一只右手伸向左边要抓握什么东西的样子。
金文中的“左”和“右”,分别在下部分加了“工”和“口”字。写成下面的样子:
“工”的本意是“工具”,左手拿着工具,可以辅助、帮助干活。所以“左”的本意是“辅佐;从旁帮助”。在“左‘演变为方位词后,才另外造了“佐”字代替。
《说文解字》里解释:右,手口相助也。《说文解字注》里注解:手不足以口助之,故曰助也。——意思是:口、手并用帮助别人。在“右‘演变为方位词后,才另外造了“佑”字代替。
所以,“又”是“右”的本字,而“右”是“佑”的本字。
所以,“横撇”是左“的本字,而“左”是“佐”的本字。
《说文解字注》对“右”字的注解
部件中带有“又”字的汉字,都和“手”有一定的关系。
比如“取”字。“取”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写成这样:
甲骨文“取”字
甲骨文“取”字,描绘的是一只右手抓着一只耳朵的情景。这个字的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字),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在古代,打仗的时候割取战败者的耳朵作为凭证,用来计算战功。
“取”的本义是:捕获到野兽或战俘时割下左耳。《说文解字》中解释:取,捕取也。
“支”字。最早的”支“字是这样写的:
篆文“支”字
篆文“支”字,中间是一只手(“又”字),上下两部分是竹子的“竹”字。组合在一起代表什么意思呢?《说文解字》中解释: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前句意思是——“支”是截去了竹竿的竹子枝叶,后句意思是——用“手”作为偏旁,像手持半截竹子。这前后两句话的意思是矛盾的。所以有人猜测前一句应该是“去枝之竹”。所以,“支”字的本义是:去枝的竹子。也有另一种说法,说“支”字的本义是:山路旅行者用竹杖撑持身体,平衡重心。
“支”被写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样子——保留了“又”字(一只右手),而“竹”字完全消失了。这可能是讹变的结果。
“父”字也有一只“手”。甲骨文“父”字是这样写的:
观察甲骨文“父”字字形可以清晰看到——右手抓着的一竖点,这一竖点代表棍棒,一个人手举棍棒正在教训孩子,教儿女守规矩。
在古代,“父”字还有一种写法:
从上面这个字的字形我们可以看到:一只手握着尖锐的锥子刺向一双人眼。这个手里拿着锥子的人,可能是一个很有权威的人物,也许是一个酋长,也可能是一个奴隶主。这一双眼睛的主人可能是一个奴隶或者俘虏。因此,“父”字在后来才能引申出“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这一意思。当“父”字作这一意思时,要读“fǔ”,使用时一般把“父”字附缀于表字后面。比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里的这句话:余弟安国平父(fǔ),安上纯父(fǔ)。
最后,我们来看看“友”字。甲骨文的“友”字写成下面这样:
甲骨文“友”字
甲骨文“友”字,从字形看是两只右手——一个人的手外加一个人的手,表示两人结交,协力互助。《说文解字》里说“同志为友”——志趣相同,为了完成相同的一件事(事业),彼此通力协作才算是“友”。
在甲骨文中“又”字是顺着同一方向的两只手,也就是两个“又”字,照字形来写应该写成“双”字。而我们今天使用的“友”字,是由“”和“又”两个部件组成——一只左手,一只右手,握手结交。这符合生理规律。
今天我们用来表示“一对的”意思的“双”字,也和“手”有关系。繁体字“双”写成这样:雙
下边是一个“又”字,表示右手。上边是两个“隹(zhuī)”字,合在一起表示用手捉住了一对鸟。
“只”字也和“手”有关系,繁体字“只”写作:隻
下边是一个“又”字,表示右手。上边是一个“隹”字,合在一起表示用手捉住了一只鸟。
“持一隹曰隻(只),持二隹曰雙(双)。”
“只”字金文写成这样:
金文“只”字
汉字里面有文化,汉字里面有故事。如果你也感受到了,请给我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