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葬礼的全部流程及顺序
我国传统的葬礼主色调为黄色和白色,所以殡葬又有白事之称,亦与红事相对。根据逝者的信仰不同,殡葬服务的过程中经常伴有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宗教色彩。今天忠德殡仪要介绍的是传统葬礼的步骤及其先后顺序。
1、小殓
为尸体净身、整容并穿上寿衣。这个步骤要尽早,通常情况下是逝者断气后立马进行。因为过了几个小时后,由于肌肉细胞死亡而导致四肢僵硬的现象,会影响工作人员为逝者穿寿衣。
2、报丧
正式通知各处的亲友逝者的死亡时间、情況以及葬礼安排。
3、奔丧
亲友携帯礼品、礼金、挽联、花圏等从外地来参加葬礼。
4、停灵
即将逝者遗体停放于灵堂,等待前来奔丧的亲友,在古代停灵有助于确定逝者是否真的死亡而不是昏迷假死。
临时搭制的灵棚、家中房间或殡仪馆的专用房间均可作为灵堂。灵堂内设死者遗像、供奉死者的供品、香、蜡烛、纸钱等。忠德殡仪需要提醒的是,在暂时不能正式安葬死者的情况下,将棺材寄放在寺庙或殡仪馆等地,等待未来下葬,也可称作停灵。
5、守灵
停灵期间,逝者的晚辈需在灵堂轮流守护逝者,接受其他亲友的吊唁。在整个葬礼期间,死者直系以及亲近的晩辈,被称为孝子/孝女,他们需要穿不缝边的白色粗麻布褂子或衣服,腰系麻绳或草绳,脚穿草蛙,即为孝服。
6、大殓
当着逝者家属的面,将逝者遗体移入铺有褥子的棺材,盖上被子,钉上钉子封棺。
7、出殡和下葬
即把已封好的棺材送到墓地埋葬。孝子将一个瓦盆摔碎,即俗称的“摔盆儿”后出殡就正式开始。然后由孝子执“引魂幡”带队,沿途有乐队吹打,并散发纸钱直到墓地。
8、烧七
下葬后,亲属需每七天去墓地看望并烧纸钱,一共去七次共四十九天。还有类似的叫魂、烧纸钱等活动,称为“做七"。第四十九天的仪式称为"断七",为正式葬礼部分的结束。
9、守孝
忠德殡仪的小编了解到按古时儒教的传统,孝子需要守护在父母墓的周边三年,期间避免饮酒食肉、娱乐、夫妻同房等。
10、牌位
家人用香烛祭品供奉写有逝者名字的牌位。
11、扫墓
亲友于清明节、春季等节日期间修理、打扫墓地。
现今土地资源紧缺以及绿色环保的提倡,忠德殡仪认为日后简丧必定是大势。但流传几千年的殡葬文化我们也不能完全忘记,因为它们承载了中国的历史,有了它们才让历史更加真实和有迹可循。
遗体告别仪式之司仪及悼词
告别仪式准备是追悼活动的前期工作,主要安排、落实六项具体事项。
五、确定仪式司仪
在追悼会上,司仪是承担整个仪式的主要人物,相当于节目主持人。从追悼会开始到结束的每一项程序都是由司仪来宣布进行的,因此确定司仪的人选很重要。选定的司仪应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见过大的场面,不紧张,不怯场,讲话得体,仪表端庄,常常由死者生前的单位委派。家庭成员中如无合适的人选,殡仪馆或殡仪服务公司都可以委派专门的司仪主持追悼会,他们经验丰富,善解人意,能够成为丧家的帮手。
六、准备悼词、答谢词并确定致词人
悼词是追悼会上宣读的一种文书,是对死者一生的总结。准备悼词先要了解死者的生平、主要贡献、组织的评价等。悼词一般由死者单位撰写,也可由亲属来写。领导干部或是有公职的人死后多由组织上写悼词。一般讲,谁写悼词就由谁来宣读,单位写可由单位派人宣读,亲属写可由亲属宣读,多为长子宣读。
答谢词是亲属在追悼会上宣读的文书。死者身前病重住院时得到过组织、单位同事、亲友等许多人的关心,去世后办理丧事时又得到许多人的帮助,对这一切,家属是十分感激的。为了表示谢意,在追悼会上家属要致答谢词。答谢词的内容可以简单回顾死者的病情、住院期间单位的照顾、亲友的关爱、家属及子女的心情等,并对所有关心过死者的人和单位表示感谢。上述悼词、答谢词等均称殡葬文书,在以后的文章里有详细叙述。
农村丧葬仪式的15个程序,70后全知道,80后懂一半,90后没听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同时也造就了不同的民风民俗。其实所谓的民风民俗,就是指创造在民间又流传在民间,还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象,其中就包括了节日,婚恋、礼节、饮食、建筑、喜好、以及服饰等等,这是由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在农村办喜事的人比较多,所以大家都知道喜事的程序,其实丧葬仪式也有15个程序,以前农民在办白事时,都是按照这个步骤进行的。不过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这些农村习俗已经被简化了,所以很多90后的年轻人都没听过,80后的人虽然知道,但大多数都是一知半解,只懂一半,而70后的人差不多全知道,你懂吗?
一,烧倒头纸
在农村,谁家要有老人去世了以后,家里的后辈要将去世的老人,双脚朝里头朝外的放入堂屋内,然后在床前放一个“老盆”,接着孝子和娘家人前来烧纸,而且必须在“老盆”里烧,农民称这个程序是“烧倒头纸”。
二,报庙号
在农村,谁家要有老人去世以后,孝子要在老人去世的当晚,去自家的祖坟那里报信,农民称这个程序是“报庙号”。
三,报丧
报完庙号以后,家里的后辈要尽快通知亲友,而这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报丧的孝子要穿孝服,到了别人家的时候不能进门,有人出来迎接的时候,无论长幼不管年龄都必须磕头。农民称这个程序是“报丧”。
四,换新衣
报完丧事以后,家里的后辈要出去外面,给老人定制一套新衣服,然后给老人换上去,农民称这个程序是“换新衣”。
五,扯孝帽
扯孝帽的意思不是说,扯掉拽掉帽子的意思,而是指老人去世以后,家里的后辈们要去外面,订制一些孝帽,给前来帮忙的亲友们佩戴,农民称这个程序是“扯孝帽”。
六,搭灵棚
扯完孝帽以后,后辈们需要在家门口搭建灵棚,或在厅堂内设灵堂祭奠,主要是便于亲友吊唁追忆逝者,提供一个庄严肃穆的场所,农民称这个程序是“搭灵棚”。
七,拉菜单
灵棚搭建好以后,肯定会有很多亲友前来吊唁,这个时候就需要准备饭菜了,而拉菜单的意思就是说,找一个大厨来做饭。
八,泼汤水
丧葬仪式正式开始的前一晚上,长子要拿着面汤沿街泼洒,农民称这个程序是“泼汤水”。
九,破土
发丧这天,一般都是孝子和忙客先去坟地,等到达地点以后,由孝子先挖三下土,剩下的工作才是忙客们的,农民称这个程序是“破土”。
十,吊唁
起丧之前,还有一个集中吊唁,所有的宾客都必须去。
十一,摔老盆
集中吊唁完以后,长子手执哀杖,走到十字路口时要停下,然后把烧纸的盆子给摔烂,农民称这个程序是摔“老盆”。
十二,送盘缠
以前的交通工具不发达,而且坟地也离村子很远,所以娘家人就会带点食物,让丧葬队伍简单吃点!农民称这个程序是“送盘缠”。
十三,下葬
把去世的老人下葬,就代表着丧葬仪式基本结束了。
十四,圆坟
老人下葬后的第三天,后辈们要去坟地,把坟堆上再添点土,农民称这个程序是“圆坟”。
十五,烧七
老人下葬后的第七天,子女们要去给老人“烧钱”,这个程序结束以后,就代表丧葬仪式已经全部结束了。
农村这几个丧葬仪式,你们听过几种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农村丧礼习俗,15种丧礼流程全揭秘,路祭、泼汤只是其二!
在农村,地域的不同,农民对丧礼习俗的考究也多有差异,毕竟“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今天我们就主要说一下在北方地区丧礼的习俗。
众所周知,丧礼是一个人存于世间的最后一个仪式,也是众子女表达孝敬的一种方式,古人以“孝”治天下,但在如今的农村,“孝”依旧是考虑一个人好坏的标准之一!今天我们就讲讲关于农村葬礼的一些仪式。
一、倒头纸。在农村,当家里老人过世,首先要将他移动到厅堂,并且将脚朝内,头朝外,在床头处放“老盆”烧纸!这就是处死后要烧的“倒头纸”!
二、入殓。在农村,过去实现的土葬多用棺材,因此在入殓时,在我们农村要让老人口中有饭,或者用一些古币或玉石放在口中。
三、告庙。村中老人过世后,忙客不用请,听到鞭炮响自然到,如果过世的是女方,要倒头时给“娘家至亲”报信,而孝子会去祖坟报信,也就是我们农村所说的“告庙”或“引魂”!
四、报丧。如果女方去世,孝子会先向故人的“娘家”报信,而娘家人也会立即扎好“牌坊”来到吊唁!但是对于一般的亲戚,在第二天孝子会逐一报信,一般情况下,孝子报信不能进门,并扣头报丧!
五、破孝。在农村所谓的“破孝”就是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做“孝帽”和“孝服”,在我们农村,鞋子也要用白布敷一层!其中,男子多为“羊角帽”,女子多用白方巾裹头!
六、设灵棚。为了方便宾客吊唁,常在厅堂门口设灵棚,众孝子分跪于两侧。灵棚正中设案桌,放祭祀用的贡品!
七、请厨。在农村,老人过世,一般要三天的时间,在发丧的时候,亲戚前来,主家要管一顿饭,在我这俗称“豆腐汤”!随着农村移风易俗,现在的农村,很少有用鼓乐手的了!但是,请厨却依然存在。
八、泼汤。在发丧的前一晚上,长子拿着引魂幡,后面孝子会抬着半桶面汤,沿路泼洒!
九、破土。在农村,在发丧的这一日清晨,众孝子一起去选定的坟地,由长子起前三楸土,以后的由忙客代劳,挖坑打穴!
十、起灵。也就是丧葬仪式的开始,亲友送老人最后一程,一般亲近的要行“九头十八揖”,待所有亲朋仪式完成后,仪式正式开始,在我这说是“出丧”!
十一、摔老盆。在丧葬仪式中,孝子拄哀杖,长子摔老盆。按照农村习俗,“摔老盆”要一次完成,而且越碎越好!
十二、路祭。在丧葬行进过程中,由于过去路途远,并且多棺木,因此有至亲在半路会准备一些瓜果,跟随队伍一路送至坟地!
十三、安葬。安葬完成后如果下雨是好的征兆,也就是所谓的“雨雪临坟出贵人”的含义。
十四、圆坟、在丧礼完成后的第三天,孝子要去坟地圆坟,按照农村老人的说法,坟堆越大越好,但是不能占了别家的地方!
十五、居丧。在农村,丧礼完毕后,有守孝之说,也会按照做“五七”,“百日”以及“周年”!并且过年不用贴春联,等到三年期后,一切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