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合婚

盯住图片10秒出现鬼脸(盯住图片10秒出现鬼)

盯住图片10秒出现鬼脸(盯住图片10秒出现鬼)

公交车上的贼 相

几天来,上班下班我都比平时要晚10分钟左右,是有意的,原因竟是为了避开3个或者5个小偷。如果说打家劫舍的是大偷,那么我在公交车上遇见的就是小小偷。

虽然是小小偷,毕竟是贼性使然,搅得我心烦。也许我真的避开了,一上车,就左顾右盼,居然再也没见着他们的身影。

现代社会是文明的社会,我们也应该是文明的人,甚至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不能随意指责某男某女是小偷,那是侵犯人权的行为。但是我可以在这里描述一下贼相。

图片来自网络。

想来初见他们是在一个月前。一天下午下班,正是公交高峰人流时间。按照前门上、后门下的规则,我从前门上车,乘客已经是人挨着人。我翘首望见后门处尚有空隙,便奋力向那里挤过去。靠近后门的一个年轻女人奇怪地托了我一把,似乎有点帮助我或者说把我送到后门空间。因为环境比较松,我可以时不时地望望四周的人。这一扭头,就看到一个“残疾青年”右手抓着横栏,似乎左腿不便,身体向左倾斜下去。他的眼睛眯缝着,似乎没有睡醒的样子,抓着横栏的手随着车体的猛烈晃动几欲松开,看起来非常难受的样子。我环顾四周,有点儿为他打抱不平,心想:怎么就没有人为这位“残疾人”让个座呢?

我左边的一个年轻女子,与我右边的女子穿同样的黑色羽绒短上衣,脸圆圆的,头发向后梳,扎成一束。我看到她时,她也望着我,圆圆的眼睛似乎还有点笑意。

图片来自网络。

车到一站,那个“残疾青年”下车,我身边的两个女子也紧随其后下了车,3人走在一起,似乎很熟悉的样子。原来男青年根本不是残疾人!我的脑子里闪过刚才所见,忽然明白过来:那个男青年刚才身体倾斜,是正在摸一个女乘客的提包,托我一把的女子是有意把我推进他们的三角区域中,便于下手摸我的提包。

他们是小偷!我断定。

接下来的一连二三天,下午下班时,当我站在后门对面的位置上时,无意中一扭头,都会碰见那个圆脸圆眼的女子,仍然是一脸的笑意。乘公交车上班下班的人一般都面熟,我对她没有在意,只是瞥见她的右肩上挎了一个黑色革质的包,硕大,与她的身高极不相称。

有了上次的经验,知道他们是小偷,我便对他们多了几份警惕。

一日,我被人流挤到后门处,右肩靠着栏杆,左手提着包。这时一个小伙子站在了我的旁边,上身穿一件黑色条绒质地的夹克,敞着。我以为他也是下班回家的乘客,没在意,可是无意中瞥他时,感觉他倏忽将左手藏在右襟下。冥冥中我一激灵,脑中闪过一个念头“小偷”!于是有了警觉,将提包往身前挪了挪。

小伙子下了两层台阶,正好站在我的前面,这时我发现身边多了那两个穿黑色羽绒衣的女子,一左一右靠在了我身边,她们肩挎同样硕大的包刚好挡住了我的视线,我看不到自己的包。这时我已经完全清醒地意识到他们的目的:两个女子掩护小伙子摸我的提包。

我心中“腾”地一下子升起一股子愤怒,挑衅地看着他们,把手中的包提了上来,心道:“众目睽睽,我看你们怎么摸?”

车到一站,后面下车的人流将三人推下车,那个曾经托我一把的女子还有点不情愿,回头怨恨地望望后面的人。

我庆幸自己警惕性高,能识别小偷的伎俩,可是下车后举包一看,拉链早已被拉开一个口,幸好没有被偷去什么。

三个小偷大概是为了生计,居然也赶上下班的高峰时间,特别难能的是早上不睡懒觉,专门在人多的车上穿梭,很是勤奋。而且常常是来回倒车。我算算他三个人的车费,一天也得十几元钱,可算是他们的投资吧。

图片来自网络。

我被他们盯住了,因为一连几次,一上车,就发现三个人幽灵似的出现在我身边。我知道他们的心思,不就是我手中的包吗?我就特意举起来让他们饱饱眼福。下班时间得不了手,我又发现他们出现在我上班时的侯车站。有时是车到站,他们从后门下车,我从前门上车;有时则是早已侯在车站,随我上车。因为有警惕,自然不会让他们有下手的机会。但是心中已经很烦,因为不但自己要提高警惕,还得告诉身边的女乘客防小偷。

一天早上,我特意出来晚一点,想能避过那三人。可是一转过路弯,就远远瞅见三人在与另一男一女说话。见我走近,那三人散开,装着不认识似的。我慢慢踱过去,盯着留在原地的男青年看,他也斜睨着眼盯着我。我又转身向留在原地的青年女子踱过去,看到她也挎着一个硕大的包,双眼斜斜射向我的包。

被五个小偷包围,我有何德何能啊?我盘算着上了车怎么办?幸运的是同时到站两辆车。留在原地的一男一女上了前面的车,三个老相识跟我上了后一辆车。车上人不多,尚有空座。三个小偷根本没有下手的机会。

从他们斜睨的贼眼中,我忽然明白他们盯我的目的:一是我的包是鳄鱼牌的;二是我的包拉链在上,容易拉开。那天他们三人下车后,就有乘客气愤地说:“这是3个贼!”于是很多人都随声附和着议论起现在的社会治安问题。我这才明白3个小偷之所以天天随我们上下班,是因为人人都已经知道他们的特殊营生,人人防着,他们找不到下手的机会。

真有意思,贼就是贼,如过街耗子,举手投足,无不显出贼相。

(写于2006年12月12日)

12种令人感到十分诡异的视错觉

利维坦按:先来个比较惊悚的……下面这张图,单看左边或者单看右边都很正常,不过:

盯住中间的“+”看,左右两边的人脸就开始变形了……

文/STEVE STEWART-WILLIAMS

译/及河峤岳

校对/Anthony

原文/nautil.us/blog/12-mind_bending-perceptual-illusions

本文基于创作共同协议(BY-NC),由及河峤岳在利维坦发布

奇妙的视错觉常常会令人注目良久,沉醉其中。大部分人在很小的时候就领略过这种神奇,甚至连猫也为之着迷!随着我们的成长,视错觉也并不会消失。

视错觉艺术正变得愈发惊艳。在这个社交媒体时代,很多人正创造并分享着与视错觉有关的设计。其中最好的设计正日渐风靡并不断成为新的标杆。实际上,视错觉正在成为越来越有力的文化象征。

有趣的错觉也有着重要的哲学应用。它以一种清晰准确的方式告诉我们:我们对周围世界的直观感知并不可靠。感知实验模拟了一种心理模型,即我们并不能对实验设计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正确反应。

下面是我最喜欢的视错觉。共赏之!

先入为主的力量

首先,我们来举一个预设如何引导感知的例子。

图源:Breezy Clothing

我们早已习惯了单词以特定的顺序排列,以至于当词语顺序被打乱时我们通常无法发觉:我们被自己对世界的预设所误导。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难去校对自己写的文章。

斯凯蓝色咖啡馆墙上的错觉

创造该视错觉的是艺术家维多利也·斯凯(Victoria Skye)。该视错觉是2017年度错觉大赛的最佳作品之一。信不信由你,图里的水平线都是互相平行的。只要斜视或者从该图的侧面看,你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图源;Victoria Skye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你证实并且相信线是平行的,但错觉仍然存在。感知大多是无意识的——它以多种方式与我们的理论知识相悖。

五彩纸屑

这是芒克错觉(Munker Illusion)的变种,由大卫·诺维克(David Novick)创造。图中所有圆圈的颜色都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圆圈周围的直线颜色。

图源:David Novick

该错觉生动地阐述了一个事实:我们并不是直接感知周围物体的颜色的。相反,我们的感知系统会在物体周围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有根据的“猜测”。

稻浪错觉

这幅图看上去像动图,但其实不是的。这种动态的感觉产生自我们的大脑。

图源:Akiyoshi Kitaoka

图中水滴的阴影和排列触发了我们的大脑运动区域,在刺激物静止情况下,制造了其在运动的错觉。有趣的是,大约百分之五的人不会产生该错觉。

路斜错觉

这两张照片看上去似乎是拍摄于同一条道路的不同角度。但实际上,这两张照片一模一样。

图源:Daniel Picon

很显然,我们的视觉系统将这两张图片的路处理成了不一样的路。实际上,两张照片里的道路是相互平行的。由于现实生活里的真实道路都是彼此间相互偏离的,所以,我们的视觉系统也做出了这种先入为主的推断。

深浅错觉

这项设计来自错觉大师北冈明佳(Akiyoshi Kitaoka)。

为了理解动态影像,我们的视觉系统会将其认知为:灰色方块从阴影区移动到明亮区,再移动到黑暗区。为了看清明亮区里的方块,方块必须颜色要深,相反,为了看清黑暗区里的方块,方块必须颜色要浅——我们的感知系统会做出如此推测。

图源:Akiyoshi Kitaoka

我们的大脑会搞很多幕后操作——远远超乎你的想象。

动态艾宾浩斯(Ebbinghaus)

这是另一个获奖的错觉设计。橙色圆圈的大小实际上没有改变。

图源:Christopher D. Blair, Gideon P. Caplovitz, & Ryan E.B. Mruczek

正如颜色和深浅,我们对于物体尺寸的感知也不是直接的。我们的感知系统会根据我们看到的线索对物体的尺寸做出推测——这些线索包括视野中其他物体的相对大小。

动态穆勒-莱尔(Müller-Lyer)错觉

这是我见过的最美妙的视错觉。蓝线和红线等长且在同一水平线上,没有一条在移动或者改变大小。运动的只有线两端的箭头。

图源:Gianni A. Sarcone

纵然看上去蓝线和红线在震荡收缩,但实际上它们的长度没有变过。除了线两端的箭头在运动,其他部分都是静止的。

这种错觉是旧主题——缪勒-莱尔(Müller-Lyer)错觉的新衍生。目前有很多关于这种错觉产生原理的理论,但没有一个是绝对准确的。甚至对于它是作用于全人类,还是只针对特定文化下的人群存在也有着种种争论。

火车错觉

你可以用自己的念力将火车的行驶方向改变……并且练习可以使你更加熟练。

图源:Tumblr

人对事物的感知通常会超越感官所能提供的证据。在这个例子中,感官给予的证据相对比较缺乏,因此我们可以对画面产生两种似是而非的解读:火车正在驶来或火车正在开走。我们用哪种方式看待它都可以。

旋转环

这是一张让人抓狂的图片。当你在黄点红点间来回扫视时,旋转环的转动方向会不断变化。当我们分别从视界中心和视界边缘看运动的物体时,我们其的感知会有所不同,这项错觉正是利用了这种不同。

图源:Arthur Shapiro

旋转的舞者

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最爱之一。如果你同时看着左边和中间的舞者,你感觉中间的舞者是瞬时针转动的。如果你同时看着右边和中间的舞者,中间的舞者便会开始逆时针转动。

图源:Nobuyuki Kayahara

正如火车错觉一样,秘密在于中间的图片是模棱两可的:可以解读出两种旋转方向。两边的舞者则相反包含了一些细节,这些细节使我们的解读倾向于某一种旋转方式。这种倾向性解读引导着我们对中间舞者的感知。

星空

盯着上面的图中心看30秒,然后再看梵·高的《星空》。

图源:Giphy

这是运动后效应的一个例子。当你看向漩涡时,你的视觉系统便会开始对这一可以预知的运动进行补偿,以便于尽快忽略它。但是当你接着将目光移到静止的油画时,尽管漩涡已经不存在了,但是这种对漩涡运动的视觉补偿机制还在继续。这就使得你对运动的感知发生错误,觉得其运动方向和漩涡相反。这种效应与油画中的线条相互作用,便产生了星空在流转的错觉。

→←

活动时间

2018年11月1日-2018年11月14日

这场书市的规模颇大,有接近3000种绝版书,但99%库存却只有一本,因此在领取双十一优惠券后,建议抓紧时间挑选。同时,我们活动期间每天上午9点15分对20种绝版书进行低至5折的限时秒杀。如果你想要提前看上新或秒杀预告,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朋友圈看预告:

往期文章:

“利维坦”(微信号liweitan2014),神经基础研究、脑科学、哲学……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反清新,反心灵鸡汤,反一般二逼文艺,反基础,反本质。

投稿邮箱:wumiaotrends@163.com

合作联系:微信号 liweitan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