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姻缘

梦到过世的母亲还活着怎么回事(梦到去世的母亲)

梦到过世的母亲还活着怎么回事(梦到去世的母亲)

梦到死去的家人,到底是福是祸?读了这三个要点,你会发现

人活着,梦里梦见死去的亲人总是难免的。

有一天,你梦到亲人去世了,你内心十分悲伤,很久之后才从梦中醒来。

你会发现自己内心是非常高兴的,并且还能理解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有的人会说,梦到亲人去世的人不好吧。

那现实中呢?

其实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很多这样的事情。

甚至有的人会因此一蹶不振,甚至产生抑郁症、精神分裂等问题。

而实际上做个梦并不是什么坏事,它是我们人生经历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而为什么我们要这么说呢?

一、导语

做个梦是什么意思?

做个梦,就是在我们睡觉时做梦。

我们都知道人的一生中会做梦。

在梦境里,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

比如去看一场电影,比如和朋友一起聚会等。

那做个梦呢?

就是我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事情的回忆所形成的场景。

这其中包括亲人去世,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事情。

而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情感宣泄过程,也是一种心理治疗过程。

所以说做个梦,对于心理健康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和改善作用。!

甚至有的时候梦里出现死亡情况,甚至会让人感到恐惧和悲伤……[此处省略100字][此处省略1字](不包含任何感情色彩)。

其实梦里出现死亡情况并不是什么坏事,而且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捂脸](其实也不用我这么形容啊)。

二、梦到死去的亲人,会影响你的运势吗?

我们常常认为,梦见死去的亲人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我们需要了解的是,梦见死去的亲人只代表我们在这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好的事情,而那些没有发生过或者没有造成影响的,并不意味着它们就可以避免或者不发生。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明白,当你梦到亲人去世时,那么只是因为他们在这段时间内已经离开了。

对于这一点来说,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考虑清楚。

在梦境中我们总是会看到一些美好而又奇怪的事情或者东西。

你可以试着回忆一下自己小时候或者是最近一两年去过哪些地方、做过哪些事情。

而这些事情中你可能也会遇到一些你从未经历过的事情。

三、生活中经常梦见去世的亲人,到底是福是祸?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亲人去世,而对于一些亲人去世的情况我们可能会在梦里梦到。

当然,这些梦也是正常的,是人们正常的心理表现。

因为我们很多人都知道,人在一生当中都有很多次的生离死别。

如果在你最脆弱和无助的时候,

亲人突然离去了,那你一定会觉得这一生也就结束了。

但如果你经历过一些事情之后,就会发现其实人生当中很多事情都没有那么复杂。

就比如亲人去世后,你也能从一些梦中明白过来。

比如现实生活当中,我们要学会接受失去的事实;而在梦境当中也会让你明白过去发生过哪些事,这样对于下一次发生同样是有好处的。

四、如果有缘,你会去做吗?

如果有这样的机会,你会不会去做呢?

当然,如果说梦到亲人去世也是一种福祸并存的事情。

那梦到亲人去世,到底是福还是祸呢?

其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因为梦见了亲人去世而非常悲伤,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去处理这样的事情。

于是就自己偷偷跑到墓地,甚至把墓给卖了。

当然最后这些事情还是没有解决的,因为这些都是属于个人心理问题。

五、写在最后

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梦到亲人去世,大多数人都是不愿意的,而且做了噩梦之后,也很难从梦中醒过来。

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心理暗示来帮助自己从睡梦中醒来。

所以我们可以尝试着把自己的思想想法告诉亲人,并且相信他能够明白你内心的想法。

如果不愿意,也可以告诉身边的亲人。

如果你不想让他看到的话,那么也可以将这个梦和亲人分享一下,这样你们就能更好地交流了。

希望以上所说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我是子默,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

如果一件事已经让你难以接受,你又该如何解决它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

当一个人的情绪状态不好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宣泄等方式来调整自己情绪。

其次,要了解梦到底是什么。

从心理学上来讲,梦是人类潜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

而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深处的想法或者表达自己内心所想,是最直接又最有效的方式。

母亲去世第七天中午午睡中,我梦见母亲了,微胖,健康,精神抖擞

我在母亲李凤英去世第七天午睡时,梦见了健康年轻的母亲,梦醒后泪流满面,留恋梦中母亲年轻时的样子。

这天中午,我在自己的卧室里躺下小憩。阳光透过窗帘洒进房间,暖暖的很是舒适。

“妈!”我惊喜地叫道,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前去,紧紧抱住母亲。

母亲温暖的手抚摸着我的头发,眼里盈满慈爱:“淑慧,妈妈在这儿。”

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能紧紧搂着母亲的腰,生怕一松手她就会离开。这几天我日夜思念着母亲,如今梦中能再次见到她,内心激动不已。

“妈,我好想你!”我流着泪说。

“淑慧,别哭啊,妈妈现在很好,你看,妈妈不是还陪着你吗?”母亲抚摸我的后背,安慰道。

我点点头,抬起头看着母亲,眼前这张熟悉又陌生的面容让我既欣喜又伤感。

“妈,你能不能不要离开我?就永远陪在我身边好不好?”我哀求着。

母亲没有回答,只是朝我温柔一笑。这一刻,我只希望时间停止,让我和母亲静静相拥。

不知过了多久,我渐渐从睡梦中醒来。抹了一把脸,满手泪水。原来刚才只是一场梦,母亲依然离我而去。

我坐在床边,看着墙上母亲的照片出神。照片中的她微笑静静地看着我,可我再也看不到她真实的样子。

这七天以来,我每个夜晚都梦见母亲。她或健康,或虚弱,但每次见面我都舍不得她离去。

如今我才真正意识到,母亲对我的意义有多大。她是我生命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存在。

每想到这里,我就忍不住泪流满面。

哦,我亲爱的母亲,你现在安好吗?如果你也想念我,请在梦里多出现几次吧。

我描述了母亲李凤英去世前虚弱瘦弱的样子,与梦中母亲形象的对比,表达对逝去母亲的思念。

母亲去世前这几年,身体每况愈下。她小我几十岁就得了腰腿病,行动不便,只能卧床休息。

最后几个月,她已经完全无法下床,全身皮包骨,脸色苍白,说话也吃力。我看到她那幅虚弱模样,心如刀割。

作为女儿,我尽我所能照顾母亲起居。每天我都会去她房里,端水送饭,喂她吃药,轻拍她的后背,陪她说说话。

“妈,你觉得哪里不舒服吗?”有天我轻声问道。

母亲摇摇头,脸上堆起一个虚弱的笑:“我没事,淑慧你别担心。”

我知道她在强打精神安慰我,但看着她瘦弱的样子,我更加心疼。母亲生我养我长大,如今我却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她一天天衰弱下去。

终于有一天,母亲在睡梦中安然离世。临终前她虚弱地对我说:“淑慧,妈妈去看你爸爸了。

你们要照顾好自己。

我握着母亲冰凉的手泣不成声。这么多年来,我们母女相依为命。现在她就这样永远离开我,我的心如同被撕扯开来,痛不欲生。

母亲的葬礼很简单。我看着母亲平和的面容,蜡黄的脸上还残留着岁月的痕迹。

如今母亲已化为泥土,可她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心中。每个夜晚入睡前,我都会在黑暗中轻声唤她:“妈,你在天堂还好吗?我们母女别离实在太快,我inner有太多话还来不及跟你说。

我知道,我的啜泣只会消失在夜色中。可我还是忍不住倾诉,希望这思念能穿过云层,传达给我挚爱的母亲。

我自责没有在母亲李凤英去世时握着她的手陪她走完最后一程,表示这是我此生最大的遗憾。

母亲在世的时候,我并不觉得我们之间有什么遗憾。直到她去世的那一刻,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给她的陪伴还远远不够。

那天母亲的状况突然恶化,她在睡梦中逝去。我惊慌失措,第一时间叫来了医生。

“妈,你怎么可以就这样离开我!”我歇斯底里地大喊,握着母亲已经冰凉的手。

我知道一切喊叫都毫无意义,生命终究逃不过死亡。可我还是不甘心,不甘心我们就这样天人永隔。

医生和家人劝我冷静下来,准备为母亲穿寿衣收殓。我机械地帮母亲更衣,给她梳头布置妥当,可我的心早已碎成片片。

为什么我没有握着母亲的手陪她走过最后一刻?为什么我没有轻声对她说声再见?为什么我失去陪伴母亲的最后机会?这些自责的念头如海浪一般冲击我的心。

母亲的遗体很快入殓师。我低头看着母亲冰冷的面容,她就像睡着了一样,嘴角还留着淡淡的笑。

“妈,对不起,我没有完成你的最后心愿。”我泣不成声,“我会永远记得,我欠你一个牵手相伴的机会。

这是我此生最大的遗憾。

从那时起,我就下决心要好好对待家人。我不再有任何怨言,只想多花时间与他们在一起。

我再也见不到母亲,可我会永远爱她,永远怀念她。妈,你走得那么匆忙,我甚至来不及说一声再见。

我返回家中,将母亲遗像放在父亲李天禄旁边,表示他们终于团聚,我的心中还是无尽的悲伤。

母亲的丧礼办完已是第三天。我独自一人回到家中,目光落到父母的婚照上。

照片中父母笑得开心,正是少年时。父亲英姿勃勃,母亲羞答答地靠在他肩头。

父亲先我母亲几年辞世。如今母亲也来到父亲的身边,他们终于可以团聚。

但当我拿起母亲的遗像,放在父亲的画像旁时,还是忍不住热泪盈眶。

“妈,你终于见到爸爸了。你们在天之灵一定开心地没完没了地聊着吧。”我轻声说。

我知道,按照风俗我不该太伤心。因为我已经完成了作为女儿的任务,送母亲去团聚父亲是女儿的责任。

可当我看着父母的遗像,还是禁不住伤感。这一别,我的父母就永远离开我,化为了家中的两张黑白照片。

“爸,妈,你们在天堂还好吗?”我对着他们的照片喃喃自语。

我多么希望他们还活生生站在我面前。哪怕只有一天,我也想再次感受父母的温暖拥抱。

我知道这已经不可能了。他们已在另一个世界安详团聚,我的思念无法传达。

“爸,妈,我会照顾好自己的。”我 firm了firm心,“你们放心去吧。我会好好活下去,当个你们引以为豪的女儿。

话音刚落,我再次控制不住眼泪。我明白我该向前看,可内心对逝去的父母,还欠着一段哀思时光。

我抱着父母的遗像 photo,泪水滴在他们脸上。夕阳透过窗子斜射进来,温暖了这个略显悲伤的夜晚。

我发誓无论发生什么,都会支持姐姐李晓梅,成为她的坚强后盾,以此表达对母亲的承诺。

昨晚,姐夫喝多了酒,给姐姐打电话说了很多难听的话,让我立刻过去“主持公道”。

可我已经下定决心,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支持姐姐。因为我答应过母亲,会永远保护好姐姐。

“姐,别听他瞎说。你冷静点,我马上过来。”我安抚姐姐后立即叫车前往他们家。

到了姐夫家,我看到他醉醺醺的样子,心里很不是滋味。姐姐红着眼睛站在一旁,一见我来了,她就紧紧抱住我,失声痛哭。

“你来什么来?站边上去!”姐夫看见我好像更加动怒。

我深吸一口气,挡在姐姐身前:“舅舅,你喝醉了,我们改天再聊。”

“聊什么聊!她是我老婆,我说了算!”他大声吼道。

“舅舅,你不能这么说话!”我提高音量,“我尊重你,但也请你尊重我姐姐!”

“尊重?我把她养大的!”他已经失去理智。

“够了!”我决然说,“舅舅,我送你去睡觉睡醒再聊。今晚我和我姐姐回娘家住。”

说罢,我端起姐夫的水杯就往卧室走,算是结束这场争吵。

送走姐夫后,姐姐终于止住了眼泪。我抱着她,轻声安慰。我知道,从今往后,我会永远站在她这一边。

因为我答应母亲,这辈子都会保护好姐姐。她经历了太多,我不能看着她再受一点委屈。

妈,您放心吧。我会时时刻刻记得我的诺言,永远支持姐姐。有我在,她就不会是孤家寡人。

我表达了对逝去父母的思念,并祈祷他们在天之灵能够保佑生者。

这些天来,我时常想起已经逝去的父母。尤其是在入睡前,我总会不自主地回忆起与他们的点点滴滴。

我记得父亲生前最爱抽的那种烟,记得母亲端上桌的家常饭菜香气四溢。

这些琐碎的片段在我脑海里永远存活着。

“爸,您在天之灵还好吗?我过得很好,您放心。”我默默地对着夜空祷告。

“妈,我每天都想您。等我有时间一定去墓地看您,给您带上鲜花。”

我知道父母已经离我而去,听不见我的思念。但我还是忍不住要与他们诉说,哪怕只是自言自语。

我祈祷父母能在另一个世界安好,不再受任何疾病折磨。我也祈祷父母能眷顾生者,保佑我和姐姐以后生活幸福平安。

爸,妈,你们的女儿已经长大成人,会好好对待自己和家人。所以你们放心去吧,我会活得开心幸福的。

当我诉说完所有的心声,便沉沉入睡。第二天醒来,我感觉神清气爽,仿佛父母在天之灵真的听见了我的祷告,所以我的梦境格外安稳美好。

人终有一死,但感情会永存。我深知父母的爱一直围绕着我,感激他们给了我这生命。

梦见死去的亲人是好事还是坏事?看完这三点你就明白了

作者:人称老吴

来源:每日读书(ID:meiriyidu8)

“自从父亲去世后,我经常梦见他。梦里一家人有说有笑,但当我醒来时,我发现这一切都是假的,我感到非常失望。”

“这几天我总是梦到他,虽然我在梦里不记得以前的事了,但他绝对是我失去的亲人!”

……

很多人可能想知道为什么会梦见已故的亲人,尤其是在亲人刚刚去世的时候。

遇到这种情况,老人们通常会这样解释,因为他们太想念亲人了,亲人也察觉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在梦里遇见了你。

但真的是这样吗?梦见亲人死了是什么意思?

01

所见之事、所思之人,皆源于生活

古人云:“日思夜想”。

梦中的人或物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心理活动、经历等它们可能会默默地出现在你的脑海中。

当弗拉基米尔·亲人去世时,人们不可避免地会怀念他。甚至听到相关消息或向经历过同样事情的人吐露心声也会引发内心的情绪。

其实,大部分所谓的梦想都来自于生活。

就像每个人梦中出现的一样,现实中也是有蛛丝马迹的,根本不曾存在过的东西并没有出现。

如果你梦见已故的亲人,你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想念他。

02

感到空虚和不确定

众所周知,当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压力无处不在。看似坚强的身体背后,是无比疲惫的心。

这个时候就非常需要一个肩膀来缓解疼痛了。

对于很多人来说,亲人是唯一一个能听着唠叨而不厌烦的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

但有时如此重要的人却去世了。既然如此,晚上梦见亲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梦中,在你的面前,你可以尽情地释放你的失望,同时,你可以回忆起一起经历过的美好时光,心里的痛苦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因此,有时梦见死去的亲人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03

我错过了一些事情,我想弥补

我曾经收到过一位粉丝的留言:

自从婆婆去世后,她的丈夫经常梦见她的母亲。他数次半夜醒来,独自叹息。

她一开始也明白,只是没想到自己的丈夫很长时间不出来,而且时不时还会发生矛盾,让全家人都不安!

当我带她去看心理医生时,真相才浮出水面:

原来,岳母去世后,他因要办理买房手续,无法见到母亲,在筹备丧事时就提前回到了工作的城市。最后出来。为此,丈夫的愧疚感越来越深……

最终,在丈夫就医期间,她抛却了内心的自责和愧疚,告别了母亲。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梦见死去的亲人,有时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对亲人怀有特殊的感情。

我想你们大多数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梦见死去的亲人不好。

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在梦中看到已故的亲人并不是一件坏事。相反,它可以帮助减轻我们内心的负担,我们甚至可能会再次见到亲人。

这在亲人心里想必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你非常想念他,所以你会梦见他。其实你不用太担心,放松就好。

更重要的是,梦可以被视为一个自我治愈的过程。

通过梦,我们可以知道自己的“心”有病,这样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让自己休息,或者和家人倾诉。

总而言之,梦见已故的亲人并不是一件坏事。也许已故的亲人会很高兴他仍然惦记着她。

你甚至可以把它想象成已故的亲人将梦想托付给你,仍然远远地关心和信任你。

最后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身边所有重要的人,不要让自己后悔!不要给自己留下任何遗憾!

让我们互相鼓励吧~

仅在头条号发布,其他平台均为搬运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原创不易,欢迎转发!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评论!

园中柳郁郁 耕者鬓皤皤——郭青的百岁人生

【述往】

作者:郭戈(系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理事长)

学人小传

郭青(1906—2008),安徽怀宁人。早年在安徽省立工艺美术学校、安庆职工学校学习。曾任新安小学校长、延安鲁迅小学教务主任、延安保育小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著有《延安保育小学》等。

郭青享寿逾百岁,他毕生主要从事教育工作,做过著名的淮安新安小学校长、延安保育小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教育出版及研究工作,为老解放区小学教育和新中国教育出版事业作出了贡献。

1939年延安保育小学教职员合影,前排右三为郭青。

从苦儿院走出来的革命青年

郭青1906年出生于安徽怀宁一个穷苦佃农家庭,10岁那年父亲因痨病去世。母亲带着三个幼子,生活几乎陷入绝境,只好把郭青的妹妹送给人当童养媳,她自己到城里替人家洗衣做活,郭青则被送去一家钟表铺当学徒。

当时,安庆有一所绅商资助的苦儿院,专门救助本地贫苦儿童,并教授相应技能,郭青11岁那年被苦儿院收留下来。在苦儿院,20多个孩子挤在一间阴暗的寝室里,吃的是糙米烂菜,穿的是破旧衣衫,但有书读就让郭青感到很满足,他一心一意埋头读书,用了五年时间达到了高小水平。苦儿院为了鼓励学习勤奋、成绩优异的学生,专门挑选出四位优秀毕业生到省立工艺美术学校继续读书,郭青是其中之一。然而因组织同学驱逐贪污腐化的校长,他被学校开除。

郭青著《延安保育小学》。

此后,郭青转到安庆职工学校上学。在这所学校,郭青接触了一批有思想的年轻教员,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又和几个同学办起了工人补习夜校,教工人们识字、学文化,宣传民主和反帝思想,很受工人欢迎。他和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的苦儿院同学一起,秘密阅读进步书刊,到农村宣讲进步思想,并经常深夜到安庆街头撒传单、贴标语。郭青在《回忆二十年代安庆革命活动的一鳞半爪》中说:“进步青年拿到这些书如获至宝,高兴地说:‘雪夜闭门读禁书,诚人生一大乐事。’买到书后,撕去封皮,拆成散页,分散阅读,互相交换,零散保存,以防敌人抓捕……我们在安庆地下活动时,多半在我家开会,有的文件放在我家保存。记得有长江局的油印刊物《向导》和《中国青年》等。”(《安庆文史资料》第4辑,1982)1925年,郭青加入共青团。他还曾写信求教于杨贤江主编的《学生杂志》。杨贤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和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也是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理论家,在杨贤江文集中,保存了两封写给郭青的信。

2005年,昔日延安保育小学学生为郭青(前排中)庆祝百岁生日。

1926年,20岁的郭青投笔从戎,参加了北伐战争。“当时我们认为北伐就是革命,所以很快离开了安庆,欣然参加了北伐军。”(《回忆二十年代安庆革命活动的一鳞半爪》)1927年后,他一直在安庆从事小学和贫民子弟的教育工作,并在报刊上发表文章。

从新安小学到圣地延安

根据《新安旅行团大事年表》记载:“1935年8月,汪达之邀请郭光庭(郭青)同志来新小担任校长,以便他亲自率领新安旅行团出发。”汪达之是晓庄师范的学生,1930年受陶行知委托担任新安小学校长。新安小学很不一般,是陶行知“生活教育”试验的重要基地,也是著名少年儿童革命团体“新安旅行团”的母校。在大江南北,“新安旅行团”每到一处,都会为农民放映抗日影片,宣传抗战主张,吸引来数不清的民众观看。“新安旅行团”也到城市的中小学乃至大学演讲、表演,所到之处,无不引起轰动。1936年5月,该团抵达上海。在党组织安排下,一批著名进步学者和艺术家前来给孩子们授课。郭青也赶到上海,见到了他仰慕已久的陶行知,参观了他办的工学团,并听了沈钧儒、邹韬奋、史良等著名人士的时政报告,还加入了生活教育社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在汪达之率领“新安旅行团”外出时,郭青留守主持新安小学的管理工作,继续对陶行知新思想和方法进行试验创新,身体力行。该校学生主要是当地农民子女、孤儿以及党的干部子女,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康健的体魄,生产的技能,艺术的兴趣,征服自然的本领,改造社会的精神”。学校开设的课程除国语、算术、常识、音乐、美术、体育外,还有当时一般学校没有的“科学把戏”“国难教育”“社会实际”“生活技能”等。教材是“根据生活教育之原则”由教师自编。教学方法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提倡“手脑并用”,重视实践。学校有劳动基地,学生在校既读书又劳动,以培养独立工作和生活能力。学校还实行“小先生制”,师生之间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关系,老师要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引导学生自己教育和管理自己。在郭青领导下,学校办得朝气蓬勃,学生生活生动活泼。回忆这段时光,郭青说:

“终日同儿童们在一起,看到孩子们的纯洁天真,心情为之感动。想起自己童年的不幸处境,感慨万分,决心把失去的东西寻找回来。教师是培育幼苗的园丁,这事业纯洁高尚神圣,我宁愿一辈子都当个辛勤的园丁。就这样奠定了我从事教育工作的思想基础。”

有一次,郭青到上海办事,陶行知让他把一个姓张的小女孩带到新安小学。郭青问:“孩子叫什么?”陶先生想了想说:“叫苏云吧,在江苏飘来飘去的一片云。”并且,很郑重地嘱咐一定要把这个孩子带好。郭青对这个没有名字的孩子心里没底,很紧张地问:“出了差错怎么办?”陶先生说:“你只要尽力而为,出了事你不用管。”(项苏云口述:《我与父亲项英:两代人的沧桑往事》)

南京陷落后,新安小学的教学已无法维持。这时,郭青接到仍在外带领新安旅行团宣传抗日的汪达之的信,要他带7岁的苏云去西安。于是,郭青带着小苏云在兵荒马乱中匆匆离校,第一站来到淮阴,看见铁路上停着一列货车,心想这列火车总是要开走的,便拉着苏云攀上了一节敞篷的货车车厢。他俩就搭乘这趟免费的货车到了安徽蚌埠,接着又换乘驶往西安的列车,继续向西北行进。夜间,他们遭到在风陵渡的日军炮击,所幸最后冲出了险境。

到了人地生疏的西安,住了一个月,郭青因没有收到汪达之的信,不知投奔何处,而身上的盘缠已所剩无几。他暗自打算先去找个教书的差事,挣钱维持自己和苏云的生计。正在此时,汪达之的信终于辗转而来,郭青看了信才知道,他历尽艰辛带到西安的女学生,竟是新四军副军长项英的女儿。她因从未见过父亲,一直由母亲带着,故而随母亲姓张。信中,汪达之还指示郭青带着苏云与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联系,设法把她安全送到延安。在国民党严密控制下的西安,特务活动猖獗,普通百姓不敢公开谈论八路军。郭青向路人询问八路军办事处时,看到的都是惊恐猜疑的目光。颇费了一番周折,郭青才带着苏云找到了办事处所在的七贤庄1号。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主任伍云甫热情地接待了他们。郭青终于带着苏云乘上了前往延安的卡车。到延安后,张苏云改名项苏云,郭青则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回忆起这段往事,郭青诙谐地说:“是项苏云带领我再次投入了革命队伍,要不是护送她去延安,我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党组织有这样直接的联系。”

在保育小学的岁月

不到半年,郭青在抗日军政大学的学习结束,组织安排他到他熟悉的教育领域工作,担任延安鲁迅小学教务主任。鲁迅小学之前叫延安干部子弟小学,于1937年由徐特立创建,最初有30多个七八岁至十来岁的小学生,他们有的是革命烈士的遗孤,有的是白区地下工作者的孩子,也有延安干部子女。1938年年初,延安干部子弟小学和延安完小合并,改称鲁迅小学,继而又更名为陕甘宁边区中学小学部。项苏云也在这所学校读书。

到延安不久,郭青由陕甘宁边区妇联主任徐明清和教育厅国民教育科科长董纯才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两位介绍人都曾是陶行知的学生,并在晓庄师范学习和工作过,其中徐明清在上海工作时还帮助照顾过幼年的项苏云。

1939年,宋庆龄领导的中国福利会建议在陕甘宁边区办一所战时儿童保育院,由福利会拨发一部分办院经费。为了使小学的孩子也能分享福利会的资助,边区政府决定将边区中学小学部并入陕甘宁边区保育院,称保育院小学部,也就是保育小学。学校成立不久,郭青被任命为保育小学校长。

这一年,延安保育小学的学生已达到300多名。学校教师大多是马列学院、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文学院的毕业生,其中不少人有中小学教学经验。

边区政府对这所小学非常关心,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亲自询问学校的情况。尽管当时延安物资匮乏,边区教育厅还是想办法保障孩子们的供应。保小学生的待遇要优于一般干部,而且粮食中大米和面粉的比例要高一些,服装每年要多发一套,冬季再补充被褥鞋帽。

1939年8月,边区教育厅专门为小学教员举办了培训班,毛泽东应邀而来给学员讲课。那天,毛泽东一走进挤满了人的培训班,大家都站起来热烈鼓掌。他招手并示意大家坐下,操着湖南口音对学员们说:“有人认为,一个小学教员,对抗战能有什么用呢?这种看法就不对了。小学教员在抗战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不要以为我们的任务不大,不过是个小学教员而已……孙中山先生起初是学医的,后来创造了三民主义;高尔基是鞋店学徒,创造了现代世界文学的最高纪录。我们的教科书要有抗战,但要把生活加进去,真正做到理论和实际联合起来,这就是‘抗战教育’的‘知行’教育。”最后,毛泽东还问孩子们:“你们还有什么要求吗?”朱德、刘少奇、任弼时、谢觉哉等都到学校看过孩子们,周恩来和邓颖超还为保小捐赠过钱和物品。

郭青担任保育小学校长后,把全身心的爱和体贴灌注于孩子们的教育和生活,并把战时教育、生活教育的进步思想贯穿于学校的建设和教学当中,学校办得有声有色,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1941年5月,郭青被选调到中央马列学院学习。此后,他被分配到延安师范学校担任教导主任。抗战胜利之前,郭青还担任过米脂县东街小学校长和县政府教育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任绥德专署三科科长、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国民教育科副科长、秘书室主任。

1947年3月,西北人民解放军主动撤离延安,边区教育厅指派郭青、黄克到保育小学负责学校师生疏散工作。郭青在《回忆延安保育小学》一文中写道:

保小学生除一部分(一百多人)离开延安去晋冀鲁豫根据地外,留下的学生和工作人员还有三百多人,要跟着部队行动。学生年龄小,加上工作人员自己的小孩和保育员中年纪大的老太太,小的小,老的老,行军有很多困难……14岁以上的学生要背上背包(自己的被子)。战争间隙暂驻休息时仍要上课学习。五个多月的行军,幸未发生什么事故……第一天跑了七八十里路,队伍距离拉得太长,个别小孩竟在路上睡着了。(《从延安到北京——北京育才学校校史资料选》,1983)

《延安保育院小学校长百岁回忆》一文也有相关记述:

有一天,保小的队伍来到王家湾。师生们一进到村子,就感觉环境不太一样,站岗的不是拿红缨枪的自卫军,而是拿驳壳枪的士兵,村里还有电线和电报天线。因为队伍里有个病号,实在走不动了,郭青和黄克就张罗着到村里找担架。上了山坡,他们看见一个人,正背着手散步。他们喊:“老乡,老乡。”那人不知是喊谁,一直没有回头。他们又喊了几声,那人才转过身来,问:“同志,你有什么事?”他俩一惊,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你是,是毛……”那人回答说:“我不姓毛,我姓李。”他们当时还不知道,毛主席在转战陕北期间改称“李德胜”了。又问:“您知道村长在哪儿吗?”那人说:“村长在下面,你们赶快去找。”他们刚要走,听那人问:“你们是哪里来的?到哪去?”回答说:“我们是保小的,要往绥德方向走。”那人说:“你们先在这吃饭吧。吃完饭,我派一个班,送你们走一程。”于是,跟随这位“李”同志的部队,特意为保小的师生们做了一顿面条;吃完面,也没睡午觉,保小的孩子们就在两个骑兵班的保护下,继续往东北方向前行。(《党史纵横》2005年第7期)

很多延安保小的学生后来成为在各领域独当一面的栋梁之材,他们没有忘记郭青校长和保小其他校长、老师当年的呕心沥血、精心呵护。多人撰写回忆文章,认为这些为人师表者的言传身教和延安精神的熏陶,是他们健康成长、进步发展、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

在延安特别是保育小学的工作经历,可谓是郭青人生的一段“高光时刻”。离休之后,他撰文著书,详细回顾了学校各方面情况。这些论著既是郭青在延安保育小学工作情况的全面总结,也是研究延安及陕甘宁边区基础教育的重要历史文献。

投身教育出版

新中国成立后,郭青被任命为陕西省文教厅办公室主任。1953年5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从全国各地抽调一批优秀教育干部和学科专家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扩充教材编辑出版队伍。因此,郭青于1954年3月调京担任人教社计划财务室主任,和他同期报到的还有吴伯箫、叶立群、余元庆、魏群、孙士仪、李润泉、肖垠、董秋芳、余文、刘默耕等许多学科专家。两年之后,郭青转任出版部主任。

人教社成立之初,全国中小学课本的版本和定价已经统一起来了,并形成了事业单位性质、企业化管理的体制,国家不再补贴。郭青上任后,首先遇到了出版社在东北与江西亏损,而其他地区均有盈余的情况。纸张价格高低对印制书籍的盈亏起决定作用,为此,郭青建议纸张单价采取加权平均法,通过联购的方法解决各地盈亏不等的问题。同时,为了减轻学生经济负担,他还主张继续降低小学教材的定价标准,教科书定价因此长期在各类书籍中处于最低档。

郭青担任出版部主任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从1957年开始,上级规定中小学课本由大区印造逐步向各省、市、区自行印造过渡。为了保证课本大量供型和质量的要求,他和同事把用于工业的电镀工艺经过试验改进用到印刷制版业,获得成功,建立了当时全国唯一的用电镀铜版制型的新工艺,满足了各地印制的需要。

1961年年初,人教社与高教社合并,郭青担任大出版部主任,并开始负责供应大学基础课教学用书。文、理、工各种用书种类庞杂,排版字数多,印订数量大,五六个月时间必须全部出齐,困难极大。当时的教育部高教二司司长黄辛白挂帅,与郭青等组成领导小组。排印计划制定好后,郭青担心延误出书,天天跑工厂、抓进度,马不停蹄,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同时,他还要注意不能影响中小学课本供应,哪一方面都不能出问题。到秋季开学前,2000余种、500万册课本顺利出版,排版近亿字,直到此时,郭青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睡了几夜好觉。此后,这样的浩大工程每年都有一次。

“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教社停办,编辑和干部都下放到“五七干校”。此时的郭青已经60多岁,被安排放牛,劳动量不大。这对穷苦出身、在延安经常劳动的郭青来说,是小菜一碟。1972年,他被安排退休回安徽老家,他出资为家乡怀宁县的一个小乡村架设电线,给每家每户都安装了电灯。1980年年底,郭青被落实政策迁回北京,1982年12月正式办理了离休手续。作为在20世纪30年代入党的老党员,他始终在教育和出版战线的普通岗位上默默耕耘,从无怨言。

老骥伏枥心无忧

1979年,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会议上,编写老解放区教育史工作被列入国家“七五”重点教育科研项目,时任教育部副部长董纯才特别强调要写好陕甘宁边区教育史。1982年3月,陕甘宁边区教育史研究小组成立,1985年5月在西安召开了编写工作座谈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原在边区工作的董纯才、林迪生、李之钦、辛安亭、张腾霄、刘御、郭青等出席了会议,重点研究了《边区教育史编写纲目(草稿)》与《陕甘宁边区教育大事记》,并对有关理论问题进行了研讨。会上成立了编审委员会,郭青为特邀顾问。他不顾年老体弱,用了很多时间撰写了自己早期的革命经历,特别是在陕甘宁边区从事教育工作情况的回忆录,先后发表《回忆二十年代安庆革命活动的一鳞半爪》(1982)、《回忆延安保育小学》(1983)、《崇高风范育后代》(1992)、《怀念蔡子伟同志》(1999)等文章,还出版了内容丰富的革命回忆录《延安保育小学》(1989)一书。

郭青活了一百多岁,晚年每天读书看报,写回忆录、读书笔记和日记。他个头不高,瘦瘦的,但精神矍铄,脸上没有老年斑,黑白相间的眉毛足有一寸多长,除了耳朵有点背,没有任何慢性病,很少吃药,很少住院。郭青保健养生有什么秘诀呢?他常说:“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

郭青生活规律,起居有常,一般早上6点多起床,喝一杯凉开水或蜂蜜茶。中午午睡一个小时左右,晚上10点前就寝。饮食以清淡为主,不挑食、不偏食,从不吸烟,也不喝酒,坚持打了几十年太极拳。

郭青淡泊名利,更不居功,一直住在景山沙滩后街的两间平房。有的人觉得以郭青的资历,应该享受更优越的待遇,可他却说:“比起我在苦儿院,比起我们在延安的时候,现在多幸福啊!”

2005年6月20日,是郭青百岁生日。这一天,他的许多学生都来到沙滩后街看望老师。项苏云带上了延安时期《解放日报》记者为保小的五位“特长生”拍摄的一张老照片。那是延安庆祝六一儿童节的比赛大会,这五位各有特长的学生在比赛中获了奖,《解放日报》还为此写了一篇报道。郭青看着照片,一一点出了照片上学生的名字。不论是好学生还是调皮捣蛋的学生,郭青对他们的爱是一样的。他对教育的忠诚,是发自内心的。

为了商议如何给郭青校长过这个百岁诞辰,一些原保小的师生一起追忆了郭青在保小的往事。中午聚餐时,他们自然而然想到当年在学校吃饭的情景。食物端上来后,大家要先唱《吃饭歌》,指挥唱歌的人大喊“发动”,大家才动碗筷。于是,在座的保小师生又像当年那样唱了起来:“我们的粮食是老百姓供给的,我们就应该加倍努力,服从纪律,用功学习,准备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本文图片和部分素材由郭青女儿郭可可、郭多多提供)

《光明日报》(2023年10月02日0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