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星座

梦见发大水但有惊无险梦院子里有水(梦见发大水但有惊无险)

梦见发大水但有惊无险梦院子里有水(梦见发大水但有惊无险)

成都年均61岁骑行团穿越无人区,翻越5000米垭口

“班公湖里洗过澡,界山达坂撒过尿,死人沟里睡过觉。”喜欢骑行的人大多听过新藏线上这句流传已久的话。

新藏公路是新藏线之一(新藏西线),编号G219,北起新疆喀什,南至西藏日喀则拉孜,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条件最苦、路段最艰险的公路,途中需翻越5000米以上大山5座,其中最高的红土达坂海拔高达5380米。此外,全线几乎所有路段均为高寒缺氧的无人区,常常数百公里不见人烟。

一人一车穿越新藏线,是很多年轻骑友都不敢做的事,但近日,成都一支平均年龄61岁的“老年”骑行团刚从这条“堪比蜀道难”的路线骑行回来。不仅如此,还“额外”骑行了一段2000多公里的青藏线,全程近5000公里,耗时两个月。这支成功骑完全程的骑行团中,年级最大的一位已经68岁。

↑骑行团在无人区

唯一一位骑完全程的女性

剃了光头下决心做就必须拿下

“周三骑行团”最近沸腾了。比每周三例行的骑行活动让群里的骑友更关注的,是刚刚从西藏归来的四个“远征军”。

7月1日,一支8人自行车骑行团从成都坐火车到喀什,从喀什出发,用自行车骑行到拉萨,再骑行至西宁,最后从西宁坐火车回到成都,耗时整整两个月。在这段行程中,骑行团需要翻越10来个5000多米的垭口,穿越约400公里的无人区。一整圈下来,真正做到全程不打车、路线不清零的只剩4人。这4人就是“周三骑行团”里的4位骑行爱好者。

↑骑行团最开始有八人,最后四人完成全程

赵丽娟是此次骑行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唯一一位骑完全程的女性。“只要下决心开始做,就没想过不行,再难也必须拿下。”

赵丽娟今年49岁,12年前因为母亲生病,从香港回到成都,一直待到现在。赵丽娟是自行车骑行的狂热爱好者,她的朋友圈,几乎所有内容都与骑行有关,7月1日至9月1日,她更是把每天的骑行情况都以日记的形式发布在朋友圈中。

赵丽娟是从2013年开始喜欢上自行车骑行的。那一年,她自驾到丽江游玩,途中遇到一位成都女骑友,当时她并不相信对方是以骑自行车的方式到了丽江。后来回到成都,在这位骑友的影响下她也爱上了这一运动。

从最开始的一天骑行20公里到成都周边区域都很困难,到后来路程逐渐加码,如今,有6年骑龄的赵丽娟几乎用自行车走遍了全国。

↑赵丽娟

此次骑行路线是赵丽娟多年来的骑行梦想,四年前她就曾花费2万元买好装备试图挑战,但因种种原因搁浅。直到今年,赵丽娟终于找到另外7位愿意同行的骑友,这段近5000公里的征程,也是她骑过最远、耗时最长的路线。

这条线是赵丽娟心中一个执念,尽管没有走过,但她早已对这条线上的每个站点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连做梦都会常常梦到”。

出发前,赵丽娟将她一头短发剃光,因为听骑行前辈说“上面缺水,很难找到多余的水洗头”。从整个行程来看,因为“全程都按骑行前辈的攻略走完”,又很熟悉路线,所以“比较顺利”。

↑赵丽娟在新藏线上海拔最高的红土达坂

事实上,在长达两个月的骑行过程中,约有一个半月的时间,一行人都处于平均海拔4500米高寒缺氧的环境中,骑行途中遇到逆风、头顶暴风雪也是常有的事。由于条件艰苦,“有热饭吃、有房睡已经是豪华待遇”,赵丽娟和其他队友一样,常常是不洗脸、不洗脚,关掉手机就缩进藏族同胞家中充满酥油茶味道的被窝里睡觉。

↑骑行团在无人区

在穿越新疆境内的无人区时,因为没有补给,骑行团每人每天都要带上水、干粮、帐篷、灶具等,每人基本都要在原本12公斤左右的负重上,再额外增加约6公斤的负重。根据点位距离不同,骑行团一天最少需要骑行47公里,最多一天要骑行近200公里。

这段时间,赵丽娟一行几乎每天都是六七点出发,下午两三点到达站点,收拾妥当后再用手机记录下这天的骑行情况,再关掉手机储存电量。因为“吃得下苦,能吃能喝”,全程下来赵丽娟只瘦了2斤。

“除了有体力和装备,有毅力,是战胜这条线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赵丽娟告诉记者,今后会更多地计划短途骑行,因为想多陪陪年迈的母亲。

↑骑行团在途中

68岁的骑行者

最困难的是顶着豌豆大小冰雹前行

68岁的周谦尧是此次骑行团里年龄最大的一位。8年前,受40多岁热爱骑行的女儿的影响,他踏上了骑行之路。

周谦尧是成都本地人,身材精瘦。“报名的时候我还是有点‘虚’,因为没骑过这么长的距离,也不知道自己行不行。”周谦尧说这句话时拿出了由西藏阿里地区旅游发展委员会颁发的“新藏骑行证书”,指着证书背面一个个有着官方认证的打卡点说,“我自己也没想到能完成,心里还是很骄傲的!”

↑骑行团抵达可可西里,从左至右依次为周谦尧、赵丽娟、魏国平

早在两年前,周谦尧就有了征服新藏线的想法,但那时没攒够勇气,也找不到同行的人。彼时,他已骑行过云南、湖南、广西、海南等地,“走遍了半个中国”,还在2014年成功骑完“318川藏南线”。

提及两个月征程最困难的时候,周谦尧眯着眼回忆片刻答道:“没有特别困难的事,只是吃住很不方便。”

周谦尧告诉记者,两个月的行程中,除了常吃夹生饭和不合胃口的食物,搭帐篷睡野外和睡旅馆是最困难的事。“那时候是睡10人一间的大通铺,我们都是穿着冲锋衣直接睡,拉链拉到头,还要把帽子戴上,只露嘴鼻眼出来。被子味道实在太重,但又太冷,只能先把被子放到心口位置,待稍稍习惯了再慢慢往上拉,很久才能睡着。”

↑骑行团抵达长江源,从左至右依次为赵丽娟、周谦尧、魏国平

除了恶劣的吃住环境,让周谦尧印象深刻的,还有一段风雪路。

那天下午,风雪交加,周谦尧一行沿着狮泉河往下,豌豆大的冰雹“乒乒乓乓”砸在脑门上,此时他们距离下一个站点还有段约20公里的下坡路。“不知是太疲惫还是其他原因,意识很清醒,身体却不受控制飘忽不定,我只能咬着牙、眯着眼,迎着风雪和冰雹,一遍遍告诉自己一定要小心,因为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摔下去。”回忆起这段经历,周谦尧说“就像是做梦”,但总算有惊无险。

扛着自行车翻越5600多米垭口

最美味的食物是“开水”泡的泡面

“当我掀开泡面盖,混合着泡面香味的蒸汽扑面而来,这才是熟悉的泡面味道。”回忆起两个月的骑行史,61岁的魏国平记忆最深的,是在8月底回到2200米海拔的西宁那天,用100℃开水冲开的泡面味。

“那才是真正的浓汤味。”事实上,魏国平在这两个月里共吃过10余次方便面,每次都是同样的品牌、同样的口味,但由于海拔高、沸点低,水连佐料包都化不开,“面是硬的,没有香味,吃到最后面汤都是清水”。

魏国平有一个刁钻的胃,解决一路上的吃对他来说是最困难的事。吃不下一顿饱饭,为保证体力,他只能买红牛等运动功能型饮料作为补充。两个月下来,出发前有73公斤的他,回来后只有64公斤。

这段时间,魏国平最高负重有30公斤,彼时他在海拔4800米以上的无人区,身上带了两人份的帐篷、睡袋、食物等补给。但在他眼中,这30公斤的负重,还比不上在翻越冈仁波齐一道垭口时,带上的一辆自行车的重量。

7月25日凌晨3点,魏国平一行趁黑出发,他们的目标是冈仁波齐一道5600多米的垭口。其他队友都是徒步,以为有公路上去的魏国平却带上了自行车。刚骑行了不到一公里,好日子就到头了,魏国平只能推着自行车上山。“路势很陡,全是乱石子”,很多时候他只能扛着自行车走,走一段,停下来歇一阵。翻过垭口那一刻,魏国平“自己都佩服自己”,因为“没想到垭口这么高”。

扛着自行车站在垭口上那一刻,距离魏国平第一次拥有属于自己的山地自行车已过去近11年,这却是他11年骑行史上走过最艰难的一段路。翻越冈仁波齐是他11年来的愿望,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算是给了自己一个交代”。

“骑行时心是自由的,它可以让我走得更远,看得更多。我会一直骑下去,直到我骑不动那天为止。这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愿望。”魏国平说。

(来源:红星新闻)

热点|独家!“胖五”背后让人洒泪的一波三折……

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钱学森曾经说过:科学试验如果次次都能成功,那又何必试验呢?经过挫折和失败,会使人们变得更聪明。

眼下长征五号的“凤凰涅槃”之旅,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长征五号第三次发射,成功!宋国强 摄)

两年前,长征五号在第二次发射时遭遇失利,这则消息像阴霾一样笼罩国人心头,并一度引发质疑。如今,这枚中国最大火箭历时900多天“浴火重生”,再次出征。

12月27日,伴随着一阵震天撼岳的轰鸣声,长征五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开启了它的第三次飞行之旅,一团耀眼的火焰簇拥着大火箭“华丽涅槃”,飞向天际。最终,任务宣布成功,这枚大火箭蛰伏两年,终于扬眉吐气!

一飞冲天的背后,却并非一路坦途,甚至可以用“一波三折”来形容。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系列火箭总设计师龙乐豪常挂嘴边的那句话说,“失败是差一点的成功,成功是差一点的失败”——过去两年900多天的日日夜夜,中国航天人每时每刻都不敢掉以轻心。

惊心动魄3小时

长征五号是一个从一出生就注定不平凡的火箭,它寄托了太多人的梦想和夙愿。长期以来,谈及我国的某项技术或某个领域的发展,人们已经习惯用“大而不强”来形容。但航天正在将这种说法打破,而打破这种说法的第一拳就是长征五号——相当于“航天强国”的入场券。其研制难度可想而知。

早在1986年,我国就已经开展了新一代运载火箭的论证,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针对新一代火箭发动机的研究提上日程。2016年,经过30年论证研制的新一代大火箭——长征五号首飞成功,万众瞩目。

然而,首飞成功的背后,也有“差一点失败”的插曲。

胡旭东是长征五号首飞任务01指挥员,他至今记得,那是2016年11月3日,发射时间从原定当天18点整,到最后发射时的20点43分,期间经历令人窒息的6次时间重置,甚至一度面临发射任务被迫取消的考验。

观看发射的人们因此记住了这个“有惊无险”的特殊时刻,也对这枚拉开中国大运载时代序幕的火箭多了几分直观的认识。

(长征五号第三次发射,成功!宋国强 摄)

时间回拨到当天17时30分,测发大厅气氛突然紧张起来,数百名科技人员的目光一齐投向大屏——由于火箭一级循环预冷泵无法正常启动,火箭“发烧”了。此刻大屏上显示的温度是238K,远高于110K的起飞标准……

根据胡旭东的回忆,这时任务指挥部研究决定,如果到了19时30分,发动机预冷效果还达不到发射条件,将启动推进剂泄回程序,取消此次发射任务。

19时28分,距离“底线”时间仅剩2分钟,发动机温度降至预定值,火箭成功“退烧”。

“设定点火时间为20时40分。”胡旭东大大地呼出了一口气。

然而,即便是临射前的最后关头,紧急情况却一再发生。

20时40分,距离最后发射时间仅余1分钟,胡旭东刚下达“1分钟准备”口令,突然听到控制系统指挥员韦康发出了“中国航天史上最牛的口令”:“01,中止发射!”

“怎么回事?”

这一刻,胡旭东的思绪瞬间凝固了,不由自主地站起来,脱口而出问了一句。

发射前10秒,胡旭东开始倒计时计数,突然又接到韦康“请稍等”的请求。

“中止发射!”胡旭东叫停了发射程序,再一次组织排查故障原因。问题最终得以解决。

“点火”口令终于下达,火箭腾空而起。

人们欢呼的背后,包括胡旭东在内的航天人开始整理分析发射数据,他们要面对的是63万条原始数据——这些关乎着中国大火箭下一次能否依旧“转危为安”。

猜到了开头 却没猜到结局

长征五号的前两次发射任务,龙乐豪都在现场。他一个明显的感受是:第一次发射任务虽然成功了,但是起飞前3小时的“跌跌撞撞”似乎更牵动人心,他说,“这也是难免的,毕竟这是一枚全新的火箭,新情况太复杂。”

相应地,第二次发射,对很多在现场的人来说,“原本称得上十分顺利”。“起飞前不像长征五号遥一(即第一次飞行任务,记者注,下同)那样惊心动魄,”龙乐豪说,遥二的发射现场,最初几分钟“要平静得多”“要好得多”。

他当时还在想,“这或许是有了第一次的曲折经历,暴露出一些问题,继而做了大量改进工作,有经验了,心态比较平稳。”

的确,长征五号从文昌航天发射场第二次起飞之后,前面几分钟的飞行一切正常。但飞行300多秒后,问题出现了。

“突然之间,(长征五号)飞行曲线就不大对头了……”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测发大厅,龙乐豪从大屏幕上看到,曲线不是按照他们预定的方向往上跑,而是在往下“掉”。

他心头一紧:飞行曲线往下掉,就意味着火箭在渐渐失去推力,推力不够,火箭就没有加速度,就不能克服重力场的作用。

“那时,我预感到‘完了’,这一次发射要失败了……”龙乐豪说。

(长征五号第三次发射,成功!郭文彬摄)

测发大厅一片寂静。

一位在现场的测控队员告诉记者,他们的心,就像大屏幕上的飞行曲线一样,“一直往下掉”,很多人都默默流下了眼泪。

当晚,新华社发布任务失利的快讯:2017年7月2日19时23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组织实施长征五号遥二火箭飞行任务,火箭飞行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利。后续将组织专家对故障原因进行调查分析。

“这个结果,是谁都不愿意见到的。”龙乐豪说,他很快就告诉自己,科学试验失败在所难免,当下要做的是如何尽快找出故障原因,采取措施,争取尽早复飞,用实际行动再次证明我们的火箭是可信任的。

那一晚,龙乐豪从测发大厅离开时,并没有和现场的航天后辈有过多的交流。但他相信,这些年轻的航天人有能力顶住压力。“现在看起来确实也是这样,他们并没有被困难所压倒——压趴下,仍然站了起来!”龙乐豪说。

又是发动机,到底难在哪?

2018年4月16日,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长征五号遥二火箭故障调查情况,其中提到,长征五号遥二火箭飞行至346秒时突发故障,故障原因已基本查明,改进后的芯一级液氢液氧发动机完成多次地面热试车考核,验证了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根据分析仿真计算及地面试验结果,故障原因为芯一级液氢液氧发动机一分机涡轮排气装置在复杂力热环境下,局部结构发生异常,发动机推力瞬时大幅下降,致使发射任务失利。

发动机,又是发动机,是的,这个曾一度刺痛国人航空领域关键技术的字眼,这一次在航天领域成了“绊脚石”。

大火箭,自然离不开大推力,而大推力,就离不开发动机。在长征五号之前,我国现役火箭发动机单台推力最大只有70吨左右,想要发射超大型航天器,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新型的大推力发动机应运而生。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党委书记周利民的说法,经过15年不懈攻关,8台全新研制的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被装配在长征五号的4个助推器上,4台全新研制的氢氧发动机,则在一级和二级火箭上各装配了两台。

他有一个形象的说法,研制发动机就像攀登珠穆朗玛峰这样的难度,“一些外国专家说,即使我们设计出来,我们也不可能把它制造出来。” 这其中,遥二任务出现故障的氢氧发动机,更是“难上加上”。

(长征五号第三次发射,成功!郭文彬摄)

周利民至今记得,面对全新的发动机,研制团队开始了夜以继日的科技攻关,几十种新材料、一百多种新工艺一一被攻克。然而,发动机的起动成为一只最大的拦路虎。

他说,起动阶段它是整个发动机处在不稳定的动态过程里, 因为转速从静止状态转到几万转,温度要从常温从低温下要进入到高温下,我们的控制时序都是以毫秒级来控制动作的,任何一个配合不好,没达到预想的结果都可能导致失败。

最初让研制团队备受打击的是,长征五号首飞所用的发动机样机研制出来后,其试车结果连续4次均遭失败:两次起动爆炸,两次燃气系统烧毁。

周利民说,这些对整个研制队伍、设计队伍信心打击非常大,“很多人做梦都梦见爆炸的场景,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与“魔鬼”做斗争

而这些,还只是中国航天人在发动机研制阶段所遭遇的“痛不欲生”。长征五号遥二任务失利后,这些人面对的压力变得更大,他们甚至将出现故障的发动机问题称之为“魔鬼”。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一位试验队员告诉记者,为了揪出“魔鬼”,消灭“敌人”,研制团队这两年多承受的煎熬、困苦、曲折、质疑,前所未有。所经历的磨砺、拼搏、奋斗、攻关,也是研制历史中罕见的。特别是那些隐藏很深的“魔鬼”,战斗之紧张之复杂,更是前所未有。

“‘魔鬼’时不时突然冒出来,蒙蔽研制团队的视线,甚至把他们逼进了伸手不见五指的无边深渊。但研制团队并没有被黑暗所吓倒,更没有被击垮。”周利民说。

(长征五号第三次发射,成功!郭文彬摄)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的统计,仅2019年二三季度,该院北京11所氢氧发动机研制团队累计加班就达到23000小时。终于揪出了隐藏在发动机身上的“魔鬼”,消灭了负隅顽抗的“敌人”,排除了隐患,消除了故障。

长征五号火箭总设计师李东告诉记者,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失利后,经过100余天的故障排查与定位,以及180余天的试验验证,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失利的原因终于确认。此后,根据故障调查的结论,研制团队对芯一级氢氧发动机进行了设计改进,从结构、材料和工艺等方面都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了对飞行环境的适应性。

故障原因找到了,查明了,也改进了。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顺利。

然而,新问题又来了。

归零过程一波三折

2018年11月30日,改进后的芯一级氢氧发动机,在长程试车过程中出现问题。

李东告诉记者,这一次航天人反应更快,根据故障原因,研制团队对发动机的局部薄弱环节进行了改进,提高了结构的动强度裕度。

2019年3月29日,发动机试车故障的归零工作及改进验证全部完成——两次长程试车验证顺利通过,第二次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但很快,他们就迎来了第三次“遭遇战”。

2019年4月4日,在长征五号遥三火箭的总装工作进入到最后阶段时,一台用于后续任务的芯一级氢氧发动机,在试验数据分析过程中,出现了“异常振动频率”。

真可谓一波三折,也再次验证了那句话:科学探索的道路从来不是坦途。

“不带一丝疑虑上天!”李东说,研制人员顺藤摸瓜,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发动机局部结构,对复杂力热环境非常敏感,容易引起共振,一旦激发,不易衰减。

2019年7月,研制人员完成了对发动机的结构改进,并完成了十几次大型地面试验。

至此,困扰长征五号两年多的发动机问题,终于排查完毕。

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的统计,长征五号从2017年7月2日遥二失利,到2019年12月27日遥三发射成功,历时908天,累计进行了40余次关键技术试验。

908个日夜,无数次跌倒后又重新爬起。而最大的“硬骨头”——氢氧发动机,也在两年多时间里完成了凤凰浴火、涅槃重生。

(长征五号第三次发射,成功!郭文彬摄)

按照龙乐豪的说法,900多天,这样的间隔时间——出了任务失利后再进行后续飞行的周期,在长征火箭的历史上是属于比较长的,他印象里甚至还没有间隔这么长时间的“归零”。

“我们当然希望间隔时间缩短一点,但科学研究不可能随主观愿望改变。”龙乐豪说,长征五号遥二火箭的失利,是在复杂力热环境相互作用下,发动机某一零部件组件出现失效——这个问题隐藏得比较深,大多数情况下不出现,只是偶尔出现,然而一旦出现,就是“灾难性的结果”。

在他看来,这次“归零”,终于把这个捣蛋的“魔鬼”逮住,尽管耗费时间长,却值得。

“我们都憋着一股气!”

事实上,揪出“魔鬼”,“再造”发动机,并非几个人,几个团队,或几家单位的事情。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北京11所副所长颜勇告诉记者,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发射失利,把拥有“金牌动力美誉”的液体动力事业推向了风口浪尖,芯一级大推力氢氧火箭发动机出现的故障,让发动机研制队伍承受了异常巨大的压力与考验。该所借助集团和六院的力量,利用一切有效资源,开展归零工作——可以说,这是一场技术攻关的“全国大联合”。

在这场联合大攻关中,中科院、国防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航空工业集团的各大研究院所,加在一起20多家单位的数百名专家学者参与进来,共同开展归零分析,联合进行课题研究。

北京11所质量主管吕威告诉记者,过去两年多,他们先后组织了百余次故障分析会及专题会。

“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院士齐聚一堂!”吕威说,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评审,有25位院士和5位大学教授作为特邀专家来到现场,听取发动机研制工作情况,提出意见建议,系统内的近60位领导专家也参与到交流讨论中。

事实上,两年前的任务失利之后,很多人也在跃跃欲试,期待重归“战场”,大显身手。

“如果挫折遮蔽了前路的光明,那就用不悔的初心举火夜行!” 文昌航天发射场发测站系统指挥员陈吉伟告诉记者,没有沮丧和气馁,大家都憋着一口气,各个系统、各个岗位重整旗鼓、从零开始,立即投入火箭复飞的准备中。

一次又一次地流程推演,一项又一项地预想回想,一遍又一遍地操作演练。发测站某系统空气压缩机运行不是很稳定,设备厂家反复做了数十次改进试验,问题依然存在。

有很多人都劝陈吉伟,“又不是制约性因素,差不多就行了”。但他的回答却不依不饶,“影响任务的因素,就得不打折扣,解决到底!”

如今,长征五号终于打赢这场“翻身之战”,它也成为中国航天2019年最具标志性的任务。而这,不仅仅是因为它决定着后续嫦娥五号、载人空间站和首次火星探测等重大工程任务的执行,更在于它将科学试验由失败走向成功的过程,以这样一种直观的方式呈现到公众面前,让人为之牵动,让人为之惊叹。除了钱学森的那句话,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也有过一句被科学界奉为圭臬的“金句”,大意是: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长征五号做到了。中国航天人做到了。

新完结古言盘点!撞破病美人世子狠戾凶残的一面,女主好怕被灭口

五本新完结古风言情小说推荐,献给喜欢阅读的书友们!这系列作品基本上不错,值得期待!

第一本:《我在古代有个崽》作者:禅猫

剧透:一个现代白富美隔空养崽的日常。女主玩一款养崽游戏,里面的崽崽生活在一个架空大虞朝灾荒年代,吃不饱穿不暖整个人又瘦又黄,还要被恶毒伯母扔到山里差点成了野猪的盘中餐。幸亏吉人天相,崽崽有惊无险地度过了这一关。心疼崽崽的女主找不到氪金通道,只能努力做任务获取积分购买食物大礼包投喂她的崽。女主与崽崽脑电波交流教他找食物、传递现代知识,将红薯等高产作物带到古代等等;顺便守护一下崽崽爹,免他血光之灾。而男主,他一直在怀念那一夜的旖旎梦,这个梦为他带来了个崽,崽崽手里握着那一夜后他丢失的玉佩……

看完读后感:这篇文中,女主先是在现代在线养崽,后来亲身穿越到古代,一边和崽崽亲子互动一边和男主谈恋爱,顺便帮助百姓们度过灾年的困难时期,将一个动荡不安的王朝打造成太平盛世。然后一家三口在现代团聚,完结撒花。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剧情,但是我看完好治愈,又欢乐又温暖,值得在这个冬天拥有!

第二本:《诸事皆宜百无禁忌》作者:木沐梓

剧透:女主秋欣然孤儿出身,自幼跟随师父习得九宗卜算之术,学成后下山历练修道心,经师父关系和师弟一同入宫当差,因算卦准受皇帝喜欢,被任命为司辰官。男主是是将军和长公主的独子,受皇帝忌惮被困在长安中,为了报仇他不得不隐忍装病弱。两人年少时就相识,女主曾免费为男主算一卦,说他是薄情之相。两人本该互不了解,直到一次遇匪,男主在女主面前暴露了自己武功高强的一面,撞破他秘密的女主吓懵了,心想自己要被灭口了,结果男主只是敲晕了她。后来因皇宫命案和官员被杀案有了更多交集,男主每次寻真相时总能遇到吃瓜群众女主,为了打探消息,他把亲妈的玉佩当卦资抵给了女主假扮的算命先生了。

随着两人越来越熟,这时剧情的转折点来了。番邦挥兵直攻琓州,男主父亲莫名失踪(被敌军设陷阱困在山中),琓州岌岌可危,皇帝震怒,于是想清算男主。女主为保男主,故意算一卦说让男主行兵打仗能解琓州之困。在外人眼里觉得女主是挟私报复,实际上女主是为男主指出一条生路。男主带五千兵去打敌人几万大军,自然要出奇招,什么暗渡陈仓、声东击西、擒贼擒王都来一遍,耗时七年打至敌人献降,平定西北后班师为朝一举封侯。正当众人以为女主要完蛋,两人的感情线开始若隐若现了……

看完感言:造孽呀,我这都剧透完了。总之,傲娇腹黑扮猪吃老虎的男主和机灵鬼道士女主人设很戳我,虽然感情线短小,女主还是个迟迟不开窍的铁憨憨,但是看他们的对手戏还是挺爽的。还不错的文,没被金榜推可惜了!

第三本:《幺儿的科举之路》作者:花开缓缓归

剧透:现代历史老师沈煊穿越成沈家村村长的四岁乡儿,三岁起就跟随屡试不第的童生爷爷读书识字,为了未来过得更好,从小就立下科举为官的梦想。男主在努力让家境变殷实的同时也勤学苦读,八岁就中了案首,十一岁考上廪生,二十岁被皇帝亲点为探花,从此,在官涯上大展抱负,从寒门学子到封侯拜相,男主在朝堂上几经沉浮,一步步成就他的仕途人生。而感情方面,女主顾茹是小官嫡女,被庶妹陷害差点被人贩子拐走,多亏男主英雄救美。两人门当户对,顾大人上门求亲,男主禀告长辈后便与女主成婚,婚后红袖添香,两心不疑。

看完感言:这是一本以男主视角展开的科举文,剧情苏爽,但男主没有大开金手指全程第一名什么的,而是合理地在科举规则中展现自己的才华。男主也不去触碰古代制度,经商和仕途不能兼顾,他便将庄户人家的出身改门楣成耕读之家。女主也并非特别出彩的人物,胜在温婉可人,帮男主照料好家中一切,让他没有后顾之忧。整体来文风稳健但慢热,剧情精简点会更好看。

第四本:《小淑女》作者:伊人睽睽

剧透:姑苏关氏淑女关幼萱,一天梦见前世兵荒马乱中被一少年将军(男主)所救,少年将军称她是他的未婚妻,醒后心中怔怔。这时堂姐求她一起去凉州,女主想起那个梦,便跟随堂姐偷溜出家。堂姐去凉州是为了退亲,而她则想着,找到少年将军,与他成亲。阴差阳错下被男主误以为在败坏他的名声,气急败坏带着大鹰去找她算帐。就此,姑苏小淑女与凉州小霸王今世相见。后来,女主堂姐诈死退亲,女主自告奋勇用自己来延续关原两家联姻。成亲那天,男主血袍未卸便与女主拜堂,女主一心体谅觉得血袍也是红的。婚后,活泼又乖巧的女主以柔克刚顺毛男主,而恣肆桀骜的男主,内心再坚固的壁垒也被她的温柔融化成软肋……

看完感言:这篇文真的好甜,看完我的心也软成一片。女主这样软糯好脾气的小淑女, 试问谁不爱!这里有关于两人的前世,心动不能相爱的凄凉感也令人惋惜。这辈子男主及时救下了二哥,前世的关原两家的死结彻底消除,男女主的感情自然水到渠成。婚前女主追逐男主时男主的内心戏真的太好玩了,什么啧,她就这么喜欢我!婚后,男女主的互动也萌翻人,女主觉得男主长得好又聪明武艺又强,就是脾气不太好,不过没事,凉州狼崽被她驯服住了就很忠心。男主口嫌体正直又独占欲强,睡觉给女主摆“楚汉边界”,情敌不分男女,只要女主多夸他(她)一句就吃醋。当然,作者格局很大,儿女之情外就是残酷的沙场杀敌情节,凉州外寇屡侵不止,男主对生死的考量也让人动容。最后,凉州夜寒如水,淑女展颜如春来。

第五本:《穿成侯府傻女》作者:漫步长安

剧透:女主裴元惜胎穿成侯府嫡女,却被歹毒姨娘调包成了庶女,自幼聪慧被姨娘忌惮,又被毒傻。女主的灵魂困在躯壳中,浑浑噩噩活到了十五岁。十五岁后,被调包的假嫡女推倒撞了头,她终于恢复了神识。接下来就是有仇报仇,斗姨娘斗恶仆,拿回属于自己的身份。在一次落难中,女主把两个歹徒都打趴,就此与男主相识。男主大都督,杀伐果决冷冰冰,受女主侯爷爹所托寻找女主,却发现傻子女主竟然二杀成功。本来只是萍水之缘,哪料小皇帝他爱拉线做媒,总说他们是一对恩爱夫妻。说小皇帝瞎说吧,小皇帝他还真的是男女主的亲儿子借尸还魂来的……

看完感言:这篇文开局挺好的,特别是女主傻子时期,我都搞不懂她是真傻还是假傻,傻了也鬼精鬼精的,坏人在她手上没讨到好。作品中除了女主亲娘是圣母形象,其他人都对女主很好,很护短。小皇帝的形象塑造特别好,卖萌搞怪一流,喜欢吃臭豆腐、榴莲等食物也挺抓睛的。整体布局、梗我都很喜欢,就是结局潦草且细节没处理好了,不过我还是看完了,还不错。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删致歉!

喜欢的亲们帮忙点个赞,留言评论比心(害羞)~听说关注我每天有不同的精彩小说推送,保证让亲们看得热血沸腾,欲罢不能,约吧亲!如果亲有喜欢的小说,也种草给我,让我们一起愉快地阅读吧!另: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删致歉!

202114

往期精彩回顾:

穿书女配现言系列!满级大佬只想在书中咸鱼躺,却被迫翻了个身

经典古言:智慧型女主系列!丹朱花言巧语强行认义父,男主心好累

男主靠女主续命系列文!病娇男主眼看要凉,霸气女主与阎王爷抢命

五本病弱美人系列古言!女主身娇体软但心志坚韧,谁也骗不倒她

十本女主是鬼系列文:《凤灵》《呸!下流胚!》《奈何》《鬼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