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肖

五行金字最旺的字取名男孩(五行金字)

五行金字最旺的字取名男孩(五行金字)

“梓”成为起名首选缺乏想象力?古人起名也跟风

近日,广东佛山市公安局公布佛山2020年新生儿取名热门名字,男孩取名为“梓睿”的最多,已连续两年排行榜首;女孩取名最多的是“梓晴”,已连续5年排行榜首。

点击进入下一页 “佛山市公安局”微信公众号截图

在这份热门名字榜单上,“梓”字似乎成了这届家长取名的“首选”。

点击进入下一页 “佛山市公安局”微信公众号截图

不少网友觉得,现在的家长缺乏“想象力”,连孩子的名字都趋同了。

但其实,类似的名字趋同现象古已有之。可以说,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流行的名字。

甚至,就连名字的格式,都因时代而不同。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一个疑问——汉末三国时期的人名为何绝大多数都是单字。

比如,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至于一些三字的姓名其实大多是因为姓是两个字,像诸葛亮是姓诸葛、名亮,司马懿是姓司马、名懿。

后世研究认为,这样的取名格式与西汉末年王莽推动“去二名”有关,也就是提倡人们以单个汉字为名。

当然,如果具体到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这明显受到了当时风气的影响。

有学者认为,“去二名”与儒家“二名非礼”的观念有关。西汉昭帝、宣帝以后,儒学理念渐渐扩展开来,于是“单名”在官吏、儒生中愈发常见。

一直到东晋时,这种“单名”习惯才开始有所突破,一些虚字开始用于起名。

“之”字就是在这段时间成了人们喜欢用在名中的字。

“书圣”王羲之一家的名字中,几代人都有这个“之”字。可以说是,父子兄弟数代相袭,并不避讳。

具体来说,琅琊王氏之中,六世有晏之、允之、羲之、颐之、胡之、耆之、羡之、彭之、彪之、翘之;七世有崑之、晞之、玄之、凝之、徽之、操之、献之、茂之、随之、伟之、越之、临之、望之;八世有陋之、肇之、桢之、静之、裕之、镇之、弘之、韶之、纳之、瓖之、泰之;九世有悦之、悏之、瓒之、昇之、标之、唯之、逡之、珪之;十世有秀之、延之、舆之。

其喜爱用“之”字的程度,看起来不亚于今天人们对“梓”字的执念。

当然,这并非仅限于王羲之他家。其时,东海徐氏、琅琊颜氏、范阳祖氏、鲁郡孔氏、河间褚氏、陈留阮氏、南阳范氏、浔阳陶氏、东莞刘氏、平阳贾氏、南阳宗氏中均有数代名字用“之”的情况出现。

同时期,在“之”字外,“道”“僧”等字也颇常见于人名。

有研究认为,这些虚字或许在当时是作为“双名”中的信仰点缀,而并不具有实际人名功能。

及至唐末五代时,“彦”字成了风靡一时的取名用字。

这一点,清代赵翼已注意到了。他在《廿二史札记》中就写到“五代人多以彦为名”。

唐末有宰相徐彦章、左拾遗徐彦枢、供奉官史彦琼等等。一直到宋初,人名中带有“彦”的仍未在少数。如军校罗彦瓖、王彦昇,龙捷指挥使赵彦徽,武信军节度使崔彦进,步军指挥使靳彦明,晋阳巡检穆彦璋等。

而到宋代,以“老”“叟”“翁”“父”等字命名成一时之风。

当代学者马叙伦在《读书续记》中就说,宋人自名叟老,可谓创一时之风气……

清人赵翼也说,宋人字名则好用老字。仅以“老”字为例,有研究就列举如下名字:胡唐老、王同老、孟唐老、苏元老、王廷老、陈朝老、赵学老、杜莘老、王涣老、刘唐老、高商老、刘德老、李商老等。

此外,宋代也有以五行命名的风尚。而这一风气在明朝时,因被皇族用到排辈中,更多见于史籍记载。

明太祖朱元璋给自己的子孙规定了颇为复杂的起名方式——不仅每一支子孙拥有固定的辈分字,名字中的最后一字还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固定了该字的部首。

例如,朱元璋四子朱棣一支的辈分字是“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因此,明仁宗叫朱高炽,高字辈火字旁;宣宗朱瞻基,是瞻字辈土字旁;英宗朱祁镇、代宗朱祁钰,是祁字辈金字旁;宪宗朱见深,见字辈三点水……

这种起名方式让朱家后代颇为头痛。每个人基本只有半个字是自己的,其余两个半字都规定好了。也因此,朱氏后人的名字中不乏生僻字。

以火字旁为例,周王系临安王朱勤烷、楚王系楚王朱孟烷、蜀王系永川王朱悦烯、岷王系安昌王朱定烷、唐王系唐王朱琼烃、伊王系伊王朱颙炔、郑王系郑王朱厚烷、衡王系玉田王朱厚烃……

从历史的维度看,名字终究是一个时代的表现。

近代以来,时代潮流在名字中体现愈加明显。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名字多用“军”“国”“兰”等字;“80后”中,“磊”“涛”“静”等单名盛行;“90后”则开始出现“琼瑶风”的名字……

你的名字,是否也有这样的时代烙印?(记者 宋宇晟)

参考资料:《中国人名研究》《单名与双名:汉晋南方人名的变迁及其意义》《这届家长给孩子起名“没文化”?看古人如何取名》《汉魏人名考》《中国民间的字辈谱》

金-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

一、文字演变

二、姓氏读音

拼音: jīn

注音:ㄐㄧㄣ

繁体字:金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造字法:金

简体部首: 金

五笔86:QQQQ

五笔98:QQQQ

UniCode:U+91D1

四角号码:80109

仓颉:C GBK

编码:BDF0

规范汉字编号: 1166

金的部首笔画: 8

总笔画: 8

笔 顺: 撇捺横横竖捺撇横

一种化学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黄赤色,质软:黄金。金子。金笔。

金一类的,具有光泽、延展性,容易传热和导电的固体的通称(汞除外)。:金属。五金(旧指金银铜铁锡)。合金(两种或多种金属混合而成的金属)。金文(铸或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旧称“钟鼎文”)。

钱:现金。基金。挥金如土。

指兵器或金属制的乐器:金革(兵器甲铠的总称,引申指战争)。金声(a.钲声;b.钟声)。金鼓(锣鼓)。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喻尊贵、贵重、难得、持久、坚固、有光泽等:金兰(友情深)。金刚(梵语意译,喻牢固、锐利、能摧毁一切)。金瓯(a.盛酒器;b.喻疆土完整)。金城汤池。

一些动、植物因颜色似金而得名:金鱼。金乌(太阳)。金龟。金丝猴。

中国朝代名:金代。

姓。

三、姓氏起源

源流一

出自少昊金天氏。相传少昊是上古五帝之一,少昊死后被尊为西方大帝;即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所云:金姓是“少昊金天氏之后”。少昊是古代东夷部落首领,东夷部落以鸟为图腾,他曾以鸟名为官名,设有工正和农正,管理手工业和农业。相传他因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按照古人的五行学说,土生金,他以金德王,故号为金天氏。《帝王世纪》上说:少昊自穷桑登帝,后徙曲阜。穷桑在今山东曲阜市北。少昊的子孙中,有一支简化他的号“金天氏”而为姓氏,就是金氏。

源流二

源于匈奴族,出自西汉时期匈奴休屠王之子金日磾,属于帝王赐姓为氏。西汉王朝时期,南匈奴休屠王的儿子名叫日磾,在汉武帝执政时期随母亲归顺于汉室,汉武帝因获休屠王祭天金人故赐其姓为“金”, [2] 曾为马监,后以功拜车骑将军。金日磾,公元前134~前86年,字翁叔,匈奴休屠王太子,武威休屠人(今甘肃民勤)。著名西汉大臣,车骑将军,有远见卓识的匈奴族政治家。汉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农历9月,金日磾病逝于长安(今西安市),终年四十九岁,陪葬于茂陵,谥为“敬侯”。金日磾长期生活在汉王朝,勤学苦练,钻研汉朝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等进步文化。因此,他在供职中央期间,尽力维护统一,反对任何破坏和分裂统一的行为,他一生多次识破并挫败叛乱活动,在维护汉王朝的统治和社会安宁方面,建立了不朽功绩。

金日磾的后代子孙,就以汉武帝所赐之“金”为姓氏,尽皆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

源于改姓,出自五代时期吴越国刘氏一族,属于因谥改姓为氏。唐朝末期至五代时期,吴越大豪钱镠创建了吴越国,他成为开国第一任君主。

由于钱镠的“镠”与“刘”为同音字,为了令辖下皆避自己的名讳,钱镠便下诏将吴越国中所有的刘氏族人皆改为金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相传古有金国,国人以金为氏,伏羲臣金堤为其后(见《姓考》)。

源流五

赐姓而来。明代蒙古王子也先土干,元人额森图克、阿尔哈特实哩等受赐金姓;清乾隆帝赐台湾土著七姓有金姓。

源流六

改姓或其他。元人金履祥、清人金圣叹均系改姓;景颇族金劈氏、恒滚氏,达斡尔族索曲氏、德力根氏等汉姓为金;南北朝时羌族,唐时新罗国,金时女真族,今日回、蒙、土等族均有金姓。

源流七

朝鲜族中源自“王”姓。公元1392年,高丽王朝大将李成桂废黜高丽王自立为国王,改国号为“朝鲜”。朝鲜王欲将蒙古血统很浓的原高丽王朝王室家族(王姓)斩尽杀绝,于是朝鲜王姓之人纷纷改姓金、全、玉,现多分布于东北三省。

根据《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记载,公元65年脱解尼师今听到庆州西部的树林传出公鸡的鸣叫。于是派宰相瓠公前去看个究竟。瓠公在林中发现一个挂在树上的金盒子。还有一只公鸡在金盒子下不停地鸣叫。脱解尼师今令人将金盒子取下。打开盒子后,竟然发现盒子中有一个小孩。脱解尼师今于是将这个小孩收养。由于小孩来自金盒子,故而被脱解尼师今定为金姓。发现金盒子的树林因此也被改名为鸡林(公鸡鸣叫的树林)。《三国史记》记载:“改始林名鸡林, 因以为国号”。

源流八

源于地名,出自汉朝时期西北金城郡,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在《前汉·地理志》中记载有金城郡。金城郡,是汉昭帝刘弗陵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开始设置的。原为古匈奴之地,后在农历7月,以边塞阔远,取天水、陇西、张掖郡各二县置金城郡。传说当初筑城得金,故称金城。而且称“金”,取其坚固之意。金城郡辖今甘肃省兰州以西和青海省的一部分,即皋兰县西北黄河北岸一带地区,治所在允吾(今甘肃永靖),汉朝时期的金城即指今兰州,但不在金城郡辖区之内。西晋朝时期初治榆中(今甘肃榆中),东晋时期移治金城(今甘肃皋兰),北魏时期金城郡初治榆中,后徙金城(今陕西汉阴)。隋朝时期废郡,改置兰州,移治皋兰。唐朝时期先称兰州,后改金城郡,再后又改称尘州。宋朝时期干脆称兰州金城郡,南齐因之,治所在今陕西南郑。

古代居金城之民,多为故匈奴、西羌之民,因而有取金城之名为汉化姓氏者,称金氏。

源流九

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吏执金吾,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在史籍《前汉·百官公卿表》中,记载有官吏执金吾。金吾,是古代的一种祥鸟的名称,专避不祥之兆。后在帝王国君出行时,“执金吾先导,以御非常,故执此鸟之象,因以名官。”实际上,在侍卫一类官中,金吾,就是一种武器,为金属棒,多以铜棒制造,以黄金涂抹在两端,上刻有“金吾”,样子好似孙悟空的金箍棒,职位到了校尉之属者方能执有,谓之“金吾御史大夫”,为武职,护君惩佞,简称“执金吾”。执金吾多是帝王的亲信,对君主忠心不二,受封“执金吾”者,一直是门庭荣耀之极的美事。在唐朝时期,分为左、右金吾卫,负责掌管宫廷河京畿的护卫,为禁卫军之一。在金吾卫中设有上将军、大将军、将军等官职,官秩卫正二品,属大员。这种官制一直沿用到明朝时期。

在执金吾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金吾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金氏。

源流十

源于官位,出自三国后期曹魏时期官吏金曹,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金曹,为曹魏、晋朝以后,在丞相、三公府中设置的一种官职。曹魏时期,在丞相府专门设有金曹官署,长官称金曹掾,官秩三百石,下设金曹属一人,官秩二百石,官位七品。金曹官署主要负责掌管货币、盐铁之事。到了晋朝、南北朝时期,丞相府内均将相应官职改称参军,但南朝刘宋政权在太尉府中仍设为金曹。

在金曹掾、金曹属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金曹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金氏。

源流十一

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朝时期蒙古王室,属于帝王赐姓为氏。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率二十万大军伐漠北,元世祖孛尔只斤·忽必烈的后裔、蒙古王子孛尔只斤·也先土干率妻子及其部族众人归降,明成祖大喜,特赐其汉姓为金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阿勒特氏,源于元朝时期蒙古阿儿剌部,以部为氏,世居塔巴克努图克哈喇。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lte Hala。后多冠汉姓为金氏。

⑵.蒙古族阿鲁特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rute Hala。所冠汉姓即为金氏。

⑶.蒙古族阿苏克氏,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以地为氏。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suke Hala。后多冠汉姓为金氏。

⑷.蒙古族阿苏特氏,以部为氏,世居锡喇塔拉(今甘肃张掖永固镇)。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sute Hala。后多冠汉姓为金氏。

⑸.蒙古族阿噜罗特氏,源于元朝时期蒙古阿鲁剌惕部,世居察哈尔。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rurote Hala。所冠汉姓即为金氏。

⑹.蒙古族阿穆尼布塔斯氏,世居荪尼喀扎哩。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munibutas Hala。后多冠汉姓为金氏。

蒙古族博尔济氏,源出元太祖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后裔,世居东城(今吉林梨树叶赫乡)。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orgi Hala。后多冠汉姓为金氏、边氏、季氏、李氏等。

⑺.蒙古族博罗特氏,源出元太祖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后裔,世居察哈尔。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olot Hala。后多冠汉姓为金氏、包氏等。

⑻.蒙古族博尔吉津氏,亦称白尔济吉氏,源出元太祖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后裔,世居阿巴噶(今内蒙古锡林郭勒阿巴噶镇)。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orgigin Hala。后多冠汉姓为金氏、包氏、陆氏、王氏、梁氏等。

⑼.蒙古族博尔齐特氏,源出元太祖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后裔。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orkit Hala。所冠汉姓即为金氏。

⑽.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亦称博尔机锦氏、包结虑驼氏,源出元太祖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后裔,突厥语“蓝眼睛的人”。世居科尔沁(今内蒙古通辽地区、吉林西部一带)、锡喇木楞(今内蒙古东部克什克腾旗西喇木伦河流域)、乌鲁特(今内蒙古兴安盟)、扎鲁特(今内蒙古扎鲁特旗)、克鲁伦(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克鲁伦河流域)、察哈尔、呼伦贝尔(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克什克腾(今内蒙古克什克腾)、阿巴噶(今内蒙古锡林郭勒阿巴噶镇)、巴岳特(今山西天镇、阳高)等地。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orjigit Hala。后多冠汉姓为金氏、包氏、鲍氏、博氏、李氏、陆氏、王氏、梁氏、尹氏、寇氏、奇氏、波氏等。

⑾.蒙古族特济氏,亦称台吉氏、唐基氏,汉义“太子”,源出元太祖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后裔,世居扎库塔。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Tegi Hala。后多冠汉姓为金氏、云氏、鄂氏、赵氏、敖氏等。

源流十二

源于改姓,属于冒改姓为氏。元朝时期有个金覆祥,原先本为刘氏,后改为金氏,其后裔子孙遂皆为金氏,世代相传至今。

清朝初期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本名张采,字若采;明朝灭亡后,他改名为张人瑞,字圣叹;后又改姓为金氏,目的就是为了在衡文评书中响亮其笔名,因此在金圣叹的后裔子孙中,便有人干脆以先祖笔名为姓氏者,称金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十三

源于景颇族,出自明朝时期景颇族诸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明朝时期,西南地区景颇族中有复姓金劈氏、恒滚氏。在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严禁胡姓,因此多取汉姓为金氏。

源流十四

源于达斡尔族,出自明朝时期达斡尔族诸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达斡尔族精奇哩氏,斡尔族著姓之一,世居精奇里乌喇(今俄罗斯境内结雅河流域)、噶哈里碧汉额里村(今吉林延吉朝阳川)、黑龙江沿岸等地。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Gingciri Hala。后多冠汉姓为金氏。

⑵.达斡尔族索曲氏、德力根氏,到清中叶以后,多取汉姓为金氏。

源流十五

源于满族,出自清朝时期满族诸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在清兴祖佟·福满、清景祖佟·觉昌安的清朝满族皇室后裔爱新觉罗氏族人中,皆取意为汉姓金氏,时代相传。

⑵.满族楚库勒氏,亦称车勒库勒氏、褚库尔氏、车克里氏,满语为Cukule Hala,世居楚库勒(今黑龙江黑河江北俄罗斯境内褚库尔村),以地为氏,后多冠汉姓为金氏、楚氏等。

⑶.满族金佳氏,满语为Gin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海岸则自俄罗斯滨海地区)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金氏。

⑷.满族精吉氏,满语为Ginggi Hala,世居乌拉(乌喇,今吉林永吉)。后多冠汉姓为金氏、精氏等。

⑸.满族精格哩氏,亦称精厄礼氏,满语为Ginggeri Hala,汉义“洁净”,世居乌拉(乌喇,今吉林永吉)。后多冠汉姓为金氏、精氏、孙氏、景氏等。

⑹.满族索尔济氏,满语为Sorgi Hala,以地为氏,世居乌拉(乌喇,今吉林永吉),后多冠汉姓为金氏、索氏、锁氏、关氏等。

⑺.满族锡尔馨氏,亦称谢京氏,满语为Sirhin Hala,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以姓为氏,世居和托阿拉(今辽宁新宾),后多冠汉姓为金氏、谢氏等。

⑻.今辽宁丹东东沟大孤山镇满族金氏的始祖为佟·猛特木,他曾在后金时期督师南关,连战连捷,深受后金大汗佟·努尔哈赤所器重。后因为恃权私收降女为妻,被佟·努尔哈赤定罪处斩。经诸位大臣力保其征战之功,方予免死,却被贬配至辽东。其后裔爱新觉罗·塔石后来乘船过海,隐居在辽宁丹东的大孤山下,后代子孙散居在东沟金大岭、三道洼等地。满族金氏显祖爱新觉罗·塔石的后裔皆为宗室金氏。

四、得姓始祖

少昊氏、熊卓、金日磾、孛尔只斤·也先土干、易卜拉欣·先锡、胡达哩、金圣叹(张采、张人瑞)、爱新觉罗·塔石。

五、人口分布

当代金姓的人口已近380万,排在全国第六十九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1%。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金姓人口由44万增加到380万,增长了8倍多,金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金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浙江、河南二省,大约占金姓总人口的31%,其次分布于山东、辽宁、安徽、江苏、湖北、上海,这六省市的金姓大约占金姓总人口的33%。浙江为当代金姓第一大省,大约居住了金姓总人口的20%。全国形成了东南皖苏沪浙、中原豫鄂、东北三省三块金姓聚集区。在近600年期间,金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些区别,主要的流动是向西和向北的强劲回迁。

金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金姓是属于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的姓氏。在浙苏沪皖、赣闽北部、湖北大部、河南南部、贵州大部、云南东部、广西西部、宁夏、甘肃中部、黑吉、辽宁大部、内蒙古东北部,金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33%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4%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2.9%,居住了大约65%的金姓人群。在河南中部、山东南部和东部、陕西南部、甘肃大部、青海东部、川渝、湖北西南、湖南大部、贵州东北、云南大部、广西中部、赣闽南部、台湾北部、河北东北、辽宁西南、内蒙古东部,金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22%一0.33%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6.3%,居住了大约23%的金姓人群。

南北朝时,金氏有迁至今甘肃省境者,如北齐大都督金祚,就是安定(今甘肃泾川县北)人。唐朝贞观年间所定益州蜀郡(治所在四川成都)三姓之一有金氏,汾州河西郡(今山西临汾)四姓之一有金氏。宋、明时期,南方的金氏除在今浙江、江苏一带发展外,还分布于今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北方的河南、河北、辽宁等省也都有金氏的聚居点。从清朝嘉庆年间开始,闽、粤金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此后,有的再迁海外,侨居于新加坡等国家。

金姓早期名人已如上述。唐代有金忠仪,新罗人,德宗朝官将军。宋代有金文刚,休宁今属安徽)人,官龙图阁直学士;金彦,邵阳(今属湖南)人,奉诏举孝廉,为天下第一,郡人号“义门金氏”。元代有学者金履祥,书法家金元举。明代有学者金问,散曲家金銮。明末清初有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曾对《水浒》与《西厢》进行批改。清代有书画家金农,隶书朴厚,楷书自创一格,其画造意新奇,为“扬州八怪”之一;还有中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太傅金之俊,画家金侃,学者金榜,诗人金和,史学家金门诏。金姓英才辈出,代不乏人。

金姓的郡望是彭城、京兆。在当今以人口多少为序的中国姓氏中,金姓排在第69位。

六、家谱文献

安徽绩溪胡金紫祠续修宗谱启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微州市博物馆。

上海宝山罗溪金氏谱略一卷,(民国)金其源纂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

辽宁锦西金氏族谱一卷,(清)金锃纂,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锦西市沙河营乡乌朝屯。

上海嘉定金氏家谱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金恩沛辑,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江苏常州延陵金氏续修宗谱十二卷,(民国)金杏魁主修,金杏生主稿,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延陵纯本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常州毘陵湖里金氏宗谱十二卷,(民国)金元升修,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树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今仅存第一~三卷、第五~十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常州毘陵钱桥里金氏宗谱十二卷,(民国)金震一等续修,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雍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常州毘陵白荡金氏宗谱八卷,(民国)金嘉戊主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吴县金氏世谱,(清)金正诗、金正麟纂修,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江苏吴县金氏宗谱十卷,(清)金景谟、金升重修,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敬承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苏州市博物馆。

江苏吴县下保金氏重修族谱一卷,(清)金景谟、金升重修,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敬承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苏州市博物馆。

江苏吴县洞庭夏泾金氏宗谱八卷,(清)金兰军编,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叙伦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吴县金氏族谱钞,著者待考,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金科乙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苏州市博物馆。

江苏吴江金氏家谱五卷,(清)金学诗编,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修,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金氏宗谱三十二卷,(清)金风岐编,光绪丙子版(公元1876年)十四卷;(民国)金梯射编,民国丁卯版(公元1927年)十八卷,均为三贤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无锡市档案局。

浙江休宁迁浙金氏谱略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杭州金氏宗谱一卷,(清)金日修纂修,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7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鄞县鄞月湖金氏家乘二卷,(民国)张琴纂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稿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慈溪汉塘金氏宗谱二卷,(民国)金利镇、金忠书等创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奉恩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奉化龙溪金氏宗谱五卷,(清)王际青重修,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嘉兴金氏如心堂谱,(清)金鸿吉、金兆蕃等重修,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山西大学图书馆。

浙江嘉兴金氏如心堂谱,(民国)金兆蕃续修,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兴孝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浙江省嘉兴市图书馆。

浙江绍兴山阴贤庄金氏宗谱,(清)金良编辑,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敬爱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绍兴山阴贤庄金氏家谱,(清)金良编辑,金兆珑续编,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绍兴平水金氏宗谱,(民国)金兆珑编,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诸暨暨阳西安白浦刘金氏宗赠十卷,(民国)金足民纂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忠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浙江诸暨研塘金氏宗谱十二卷,(民国)金汝洲、金咏棠续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浙江上虞金氏家乘十四卷,首二卷、末二卷,(清)金鼎、金晴川等修纂,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旧续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上虞前江金氏宗谱六集十八卷,(清)金晴川、金翰臣修纂,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旧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金华凤山金氏宗谱五卷,(清)金元发等纂修,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金华市文物管理局(另有一部缺第二卷)。

浙江兰溪桐阳金氏宗谱八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芝堰乡桐山後金村。

浙江临海金氏世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二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县博物馆。

浙江临海金氏世谱二十四卷,(清)金炎之纂,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湖阜草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二十二~二十四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县博物馆。

浙江临海临邑涂下桥蟾洋金氏宗谱四卷,(清)金在镕、金世凯纂修,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黄岩大田金氏宗谱十二卷,(民国)金彭年纂,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第一卷、第四卷、第八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县博物馆。

浙江松阳西演坑金氏宗谱三卷,(民国)叶冠祥撰,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松阳县玉岩乡西坑村、浙江省松阳县玉岩乡大垢下村。

浙江松阳吊玄金氏宗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松阳县斋玄乡上坌村。

安徽休宁新安休宁瓯金氏族谱四卷,附录五卷,(明)金嘉宾修,清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安徽休宁新安休宁瓯山金氏族谱四卷,(清)金汝麟等续修,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安徽休宁瓯山金氏眉公族谱,(清)金敦炽编,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稿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馆。

安徽休宁瓯山金氏族谱六卷,首一卷,(清)金福堂等修,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安徽休宁瓯山金氏眉公支谱四卷,(清)金锦荣纂修,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

安徽休宁瓯山金氏迁庐支谱表,(民国)金宣猷、金骏猷录,民国年间油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馆。

江西婺源上坪金氏七修宗谱,(清)金兴云等纂,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西省档案馆(仅存一卷)。

湖北黄冈金氏宗谱四十二卷,(民国)金绪斋续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南极乡陶山村。

湖北黄冈金氏宗谱,(民国)金文藻等重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振声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三~三十九卷。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湖北黄冈金氏宗谱十八卷,(民国)金宏太、金勤香续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潘塘乡郑楼村。

湖南长沙金氏四修族谱十六卷,首三卷,(民国)金士横等纂修,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仅存卷首上册)。

湖南宁乡金氏续修族谱,(清)金胜周、金秀坤修,金孔曙纂,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彭城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仅存卷首)。

湖南湘潭金氏四修族谱八卷,(清)金序绳纂修,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福荣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金氏宗谱十八卷,(清)金玉山等修,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长庆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金民族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金奉尧辑,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吴江县图书馆。

金氏族谱,(清)金明远题识,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吴江县图书馆。

安徽祁门京兆金氏宗谱六卷,(清)金可斤修,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木刻活字印本七册。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

安徽桐城盘山金氏志升公支派谱,(现代)金城纂,1995年手写本复印本一册。

浙江富阳富春望仙金氏宗谱,(现代)金炳升等修,1998年敦伦堂计算机排印本一册。

暨阳金刘氏宗谱,(清)金向荣等纂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人和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

暨阳白浦刘金氏宗谱十卷,(民国)金足民等纂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忠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十卷。

暨阳西安白浦刘金氏宗谱,(清)金春标等总修,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忠孝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

东阳中山刘金氏宗谱十卷,(清)刘刚沛等纂修,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五卷、第十卷。

东阳重修刘金氏宗谱三卷,(清)何盈群等纂修,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二卷。

东阳六居刘金氏宗谱三卷,(清)刘益明等纂修,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

东阳刘金氏宗谱,(清)刘明安等纂修,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东阳六居刘金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咸丰五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四~五卷。

缙云重修彭郡刘金二氏宗谱十四卷,(清)刘洪福等纂修,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木刻活字印本七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第五卷、第七卷、第十一卷之一册。

七、郡望堂号

郡望

彭城郡:彭城郡原为西汉时期的楚国所置。汉宣帝地节元年(壬子,公元前69年)以楚国改置彭城郡,治所在彭城县(今江苏徐州),西汉朝黄龙元年(壬申,公元前49年)复名楚国,东汉朝章和二年(戊子,公元88年)又改为彭城国。南朝宋永初二年(辛酉,公元421年)复为彭城郡。隋开皇时期(公元581~600年)废郡,隋朝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又改为徐州,唐朝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名彭城郡。唐朝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复为徐州。历史上的彭城郡,其统辖范围大致包括今山东省微山县、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沛县东南部及邳县西北部,安徽滩溪县东部及山东微山县一带。彭城郡与沛郡在地域范围上有部分重叠。

京兆: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上“京兆”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朝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区。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京兆”之称。

堂号

京兆堂:以望立堂。

丽泽堂:宋朝的时候金履祥最长濂洛之学,进入元朝,元帝召他任国史馆编修,没到任就死了。他曾在丽泽书院讲学,所以称“丽泽堂”。

八、字辈排行

四川苍溪金氏字辈“大、登、玉、作、贤、廷、昌、克、少、先、奉、字、为、天、宝、志、德、本、仁、山”。

湖北仙桃泥湖支派:“贤良兆光彩培植永吉昌承先惟宝善华国以文章诗书宣盛典礼易举鸿纲汉爵焕祥瑞万代长盛芳”。

四川合江金氏字辈:“士中明庭芝”。

四川都江堰、贵州遵义务川金氏字辈:“有启玉宏应国正天星顺承祖思德厚永远佐朝廷官清民安康忠良万代福龙凤文武才荣华富贵长”。

四川资中金氏字辈:“祖宗庆德浏泽远家庭和”。

四川德阳金氏字辈:“昌品正承”。

湖北仙桃江汉支派:“世德宏有文明必达其兆方升保邦贻家承先济美惟秉忠贞敦信崇义永绍万年喻礼尚仁敬学启智纯良恭俭慎举善思”。

湖北随县(今随州)何店花园村字辈:……(前不详)云华辅立琮辉焕世代昌发(后不详)……

湖北竹山金氏字辈:“天邦臣师必与显名孔孟道学希世光荣汝惟尚志”。

湖北房县金氏字辈:“国保尚开万仕,天心克兆,三多元鼎........科”(有碑文可考)

湖北汉川金日磾后代字辈:“文章华国诗礼传家后增克绍先业正学大光宽信敏惠厚德显扬”。

湖北汉川金氏字辈:“施礼传家克成(少)先业正学大光”。

湖北沅江金氏字辈:“国正天心纯学本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帝廷贤辅佐必用读书人”。

湖北花水港金氏字辈:“文章华国诗礼传家克绍先业正学大光宽信敏惠厚德显扬”。

湖北金氏一支字辈:“殿绍生永建家国世配中重起”。

湖北金氏一支字辈:“文宗志万正大光明国家新(兴)胜(盛)”。

湖北广水金氏字辈:“正大光(成)明传世泽,诗书礼乐继家深”。

湖北广水吴店镇金家湾一支字辈:万代守忠贞立之祖顺,千秋传家庆培育心德。

辽宁鞍山金氏字辈:“守德榜秉文起天万殿长宝荣增先世安康育国贤青年家道胜孝有进江山”。

辽宁沈阳满族金氏字辈:“胤弘颐曼奕载(常)溥毓恒启(松柏清国)焘闾增祺敬志开端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辽宁千山金氏字辈:“国有忠贤有(官良财)守德榜秉文起天万殿(玉)长(广)宝(国)荣(文)增先世安康育国贤青年家道胜孝有进江山”。

辽宁辽阳金氏字辈:“玉朝殿新万绍忠文主德继续振家庭”。

辽宁灯塔市金氏字辈:“长洪殿作明永宝生”

辽宁大连金氏字辈:“明学士广朝宗建延安门地春常在”。

辽宁海城金氏字辈:“成兴富贵崇天徵”。

辽宁瓦房店金氏字辈:百世有永金士金述熙(生)廷守庆丰年恒古忠孝国常经。

辽宁金氏一支字辈:“凤殿玉春井万宝国顺廷”。

辽宁金氏一支字辈:“喜玉正国家生永顺长叶兴召广运福顺庆原长”。

黑龙江哈尔滨一支字辈:“复延洪国泰,建业振邦兴,志胜更明远,历成乐永恒。” 注:“据传自金圣叹一支”

浙江上虞金氏字辈:“应宇汉德信兆承尚维克明”。

浙江宁波蟹浦、舟山金氏字辈:“天子大朝庭元宗国泰民传家庆祖德允宪道宏仁”。

浙江天台金氏字辈:“江淮河汉功允绍唐……奇英文章行立孝义从心显扬……仁里华国明贤熙康”。

浙江义乌金氏字辈:“绂仪光士亨曾寿鼎宝完钟正(怡清)尚廉崇谦秉德汉以永家声孔彰式绍尔祖允祚其昌”。

浙江浦江金氏字辈:“以学振家永”。

浙江温岭金氏字辈:“如存永万茹伯天元金应崇彦永大思世朝邦国家兴起元臣献忠创垂伟叶”。

浙江温州金氏字辈:“文冠章永成献丽”

湖南长沙金氏字辈:“世友善士先泽洪延清源正本崇德象贤家修廷猷功立名传克济其美惟以永年”。

湖南华容金氏字辈:“三凤登台阁五桂发月池孝友崇家政文章振先时怀仁培祖德笃本茂宗支道学千秋慕忠勋万古垂”。

湖南溆浦金氏字辈:“宗仁兆长发(华)吉庆永秀芳”。

湖南金氏一支字辈:“政继述承先德”。

安徽金寨金氏字辈:“忠良世泽新勤奋传家宝”。

安徽合肥金氏字辈:“国恩家庆人寿年丰”。

安徽宿松金氏字辈:“国正天心佑德龙永世昌传家本厚道显烈继承长信义昭弘远忠贞任自强”。

安徽太湖金氏字辈:“太龙中”

安徽颍上金氏字辈:“学德继文友 义士永保守 光传于后生 显明前堂任”

江苏润东金氏字辈:“广启学士富贵永昌长发其祥”。

江苏南京回族金氏字辈:“一棵源家树友宗益潮珍相贤佳国瑞”。

江苏兴化金氏字辈:“刻红春国宝天生顺”。

江苏高邮金氏字辈:“德友明其本仁修厚意宽”。

江苏扬中金氏字辈:“广启学士富贵永昌长发其祥”。

江西余干金氏字辈:凡昌观后启。

江西弋阳刘金氏总谱字辈:

行派:“天地开创元黄肇兴春夏禅序日月升恒太平呈兆川岳钟灵高瞻见佑后载维新才德济美奕世其昌中和方正奎璧辉光缵绪克善云仍炜煌龙腾凤起蕃衍芬芳”;

讳派:“江淮河汉朝宗永长乔松瑞梓端本惟良嘉会运继一道相焕发祥自久奇英文章行立孝义从心显扬侯阶伯宠功允绍唐时习祖圣浚哲恭宽仁里华国明贤熙康”。

江西南昌金氏字辈:“源推远代衍派自咸阳禄选豫章任卜居归德缙承恩先泽远托庇宗功长守礼传家策效贤裕后方云仍循义训昆季绍书香悦志敦伦典观光趣赞襄”。

江西高安金氏字辈:一世本元长,贵子登科树

江西鄱阳县银宝湖金氏字辈:乾德光世运,坤道达真元

贵州遵义金氏字辈:“祖武传方继”。

贵州凯里金氏字辈:“天庭光文再应发世登朝”。

贵州福泉金氏字辈:“经志谷安洪骐笏世大金生履玉光土之家承先德邦延祖泽”。

贵州兴仁百德镇金氏字辈:“芝心立启 云仍衍庆 祖武传芳 继续其善 希学纯良 怀明济义 万代兴隆 世德永昌 兰桂结彩 朝廷富贵”。

重庆广顺金氏字辈:“鼎钟名在邦国光馨”。

重庆巫溪金氏字辈:“德世光余庆忠良本义昌大文成祖志多仕定维常”。

重庆金氏一支字辈:“朝文大宇光明学正南贵腾芳世代长远”。

河南息县金氏字辈:“文言秀山,鸿恩大有。”

河南光山、潢川金氏字辈:“士国维新尚作席珍钦定昌远谋显业成汉鼎传家”。

河南南阳金氏字辈:“文明光世泽学业振家声”。

河南信阳金氏尖山片支系字辈:“朝士若国(升/襄/田/荣)建如寿(九/榜/德/山)玉(忠/传)厚开基宏”;

河南信阳金氏金台寺片支系字辈:“朝应正白汉(科/榜/柱)文(荣/华/双/萃)廷玉书心广德运”;

河南信阳金氏尖山片支系“朝~宏”与金台寺片支系“朝~运”有对应关系,(宏/运)之后统一字辈为:“发远泽长 积善敬祖 洪福盛世 家兴久延 鹏程万里 永世其昌”。

北京金氏一支字辈:“士守正华宗”。

北京密云金氏字辈:“昌巨万(玉)福(振)春来”。

福建平越金氏字辈:“光土之家承先德安邦定国永发祥”。

河北香河金氏字辈:“殿永玉大宝万广”。

河北泊头金氏字辈:“光德朝如书彦世”。

河北东光金氏字辈:“宝万连福树治灿”。

云南开化金氏字辈:“百世有永金士金述熙(生)廷守庆丰年恒古忠孝国常经”。

广东清远金氏字辈:“国荣华奕文”。

山东平度金氏字辈:“木善延吉煦”

山东费县金氏字辈:“永明传世远,瑞献兆泰隆”。

山东即墨金氏字辈:“广太吉克守信发”。

山东临清金氏字辈:“耀作声德茂学荣(龙)振”。

山东金氏一支字辈:“尚祖承宗安学绪业宝家润华”。

山东济南金氏字辈:“忠孝长连镇”。

山东日照金氏字辈:“子云学为昌立新元吉礼义方绪传”。

山东穷桑金氏字辈:“明学士广朝宗建延安门地春常在”。

山东泗水金氏字辈:“微之玉□仁兆祥凤润耀呈”。

山东即墨金口古阡金氏字辈:士国广兆明守(克)福(为)善正新

山东文登金氏字辈:金聿正乃子,立志思有在,所守维纯笃,其传以忠良,斯为积善家,兴仁道自生。

金氏一支字辈:“汝元运泰敬守家传”。

金氏一支字辈:“国正天朝崇士学行成德立永义芳明良喜气邦家庆自古诗书世泽长”。

九、姓氏名人

金王孙-西汉前期人。为汉武帝刘彻生母王娡的前夫。与王娡生有一女金俗,后被封为脩成君。

金日磾- 西汉大臣。匈奴休屠王太子,归汉。其后世代代官宦,且多为侍中。金姓历代名人中地位最显赫者。

金忠仪 - 新罗人,唐德宗时朝官将军。

金崇岳,系金氏始祖日磾公第33世裔孙,北宋末年礼部尚书,上书极言奸臣蔡京、童贯误国,被贬谪为象州司户

金文刚 - 宋代之龙图阁直学士金幼孜- 明朝官吏。多次随从明成祖北征;宣宗时命修两朝实录,任总裁官。

金履丰 -南宋浙江兰溪人,抗金名将,官至驾前大将军兼御史大夫。后宋亡于元,愤时事不可复为,归隐福建侯官,建有将军庙现存。

金履祥 -宋元间兰溪人。理学大家,宋亡入元,不仕,专意著述,晚年筑室隐居金华仁山下,讲学于丽泽书院,以淑后进,为浙东金华学派中坚,尊称为仁山先生。

金幼孜 - 明朝 江西人 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旋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兼大学士,担任翰林学士

金忠 - 浙江宁波府鄞县人,明朝大臣,官至兵部尚书。死后追赠荣禄大夫、少师,谥忠襄。

金圣叹 - 明末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

金农 - 清代书画家兼诗人,扬州八怪之一。

金之俊 - 清代中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太傅。

金侃 - 清代名画家。

金榜 - 清代名学者。

金和 - 清代名诗人。

金门诏 - 清代名史学家。

金旋- 字元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京兆人,担任过黄门郎、汉阳太守,也当过拜议郎,中郎将等官职,最后成为荆州的武陵太守。

金祎- 东汉末期人物,金旋之子

以上资料为荀卿庠在网络收集整理,为宣传国学蒙学教材识字为主,了解家族历史为辅,更多资料、更多姓氏在收集中,欢迎建议与留言……

金、木、水、火、土究竟蕴含了什么?让我们古人对此爱不释手?

五行学说的内容

首先,我们要聊一聊什么是五行学说。五行学说, 它的内容含有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木(代表生长)、火(代表破灭)、土(代表融合)、金(代表敛聚)、水(代表浸润)。

阴阳是原始的对立统一学说,五行是古代的系统论。五行讲究的是阴阳平衡,利用这五种元素去平衡世间万物。

航拍中国

五行的构造非常的简单,也就是简简单单的五种组成,金、木、水、火、土。古人十分相信五行学说,他们曾经说过:“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可用这五种最基本的元素构成,有了他们便构成了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当然,在现在人看来,这就话就有有很多不严谨之处,学过初中化学的我们知道,大自然中有100多种最基本的元素: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所以说世间不仅是由这五种元素构成。

但就是这么不严谨的学说,中国的古人却爱不释手,他究竟能什么样的魅力,让我们接下来看。

元素周期表

五行学说的哲学思想

五行学说不仅仅是一个实用主义的书籍,更像一本与哲学有关的书籍。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取象比类学说,不是五种元素,而是将万事万物按照润下、炎上、曲直、从革、稼穑的性质归属到水火木金土五个项目中,

与西方古代的地、水、火、风四元素学说有区别,是集哲学、占卜、算命、历法、中医学、社会学等诸多学于一身的理论。

雷电橙色预警插画

五行学说讲究的是万事万物、相生相克的原理。而相生是指两类属性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关系;例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当年明朝皇帝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就参考了五行学说的相生关系(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来给自己的万千子孙起名字。

在这里举个例子: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思宗朱由检。

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辈分都有一个固定的五行。完全遵

皇帝在接受百官朝拜

守了相生关系。每一个长辈的属性正好滋润了下辈的属性,好像明朝皇帝对自己的后代非常的爱护,只有战死的朱家人,没有怕死的朱家人。不会用后代公主的命来换取王朝的复兴。

正是因为这样明朝皇帝敢喊出这样的口号:不称臣,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是阴阳平衡的世界,每一样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这就是所说的阴阳平衡,同样的,作为阴阳平衡的代表,五行学说

热爱生活

既有相生一面、必定有相克一面。

相反是指两类不同五行属性事物之间关系是相互克制的;具体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例如最明显的就是:金克木,斧(金属)砍树;木克土,木破土而生;土克水,泥土防洪;水克火,火浇水后熄灭;火克金,火将金熔化。

五行学说与阴阳论

五行元素,即相互滋润,又相互抵制。阴阳相克,而又阴阳相生,在此刻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古人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

它强调整体,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阴阳平衡在此处体现出来。

成龙历险记

这个世界讲究的是阴阳平衡,有大善,就会有大恶。

正如成龙历险记中老爹的那一句话:“"世界的光明和黑暗是成正比的,有正义便会有邪恶,圣主和小龙被封印后,黑暗的座位必然会有一个空缺,而这会产生出一位更加强大的恶魔来代替。 ”

这里面的知识丰富,剩下的只有我们的深度思考了。

五行学说在古代农业中的作用

一个王朝的兴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钱,是人,还是皇帝?我认为都不是。国家制订了一系列关于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粮食安全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没有了粮食,干什么都会没有干劲。所以说,粮食是古代王朝兴旺的根本因素。

说完了五行学说的相生相克的道理,咱们再来看看,五行学说,在古代农业哪里也有着一席之地。

五行是指气体的五种运动方式。

农民丰收的喜悦

春天属木,代表气体向四周扩散的运动方式。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古代农业时,我们所种的粮食,都是春天的时候播种,这时候树木生长得很快,大部分植物生长都在春天。所以春属木。

夏天属火,代表气体向上的运动方式。作物涨势迅猛,颇有点欣欣向荣的感觉,又因为夏天很热,所以夏属火。长夏属土,长夏是夏和秋之间的一段过渡期,长夏时温度很高,农民们忙着在地里收割庄稼,所以长夏属土。

秋天属金,代表气体向内收缩的运动方式。金的特点是稳固,人们储蓄粮食,粮食就是财产,所以收集粮食就是聚拢我们的财富,所以秋属金。

冬天属水,代表气体向下的运动方式。水往低处流,过冬就要吃粮食,把丰收的粮食吃完然后睡觉,冬天万物休眠,所以冬属水.

(古人认为一年可细分为五季,分别对应木、火、土、金、水五行。古人最重要的粮食也因此分了类)

春、夏、秋、冬

对于五行学说,我们从这里应该能看出他的微妙之处吧。我们从五行学说的相生相克开始说起,直到遇上五行学说对古代农业,古代王朝兴衰。

从中可以看出,它至关重要。由此可见,它对于古人的生活起着很大的作用,这应该就是古人对它乐此不疲的原因吧。

五行学说的历史意义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他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善于发现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善于总结,擅于发现真理。

当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不会去一味地逃避,而是善于解决这一类问题,中国人由于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

四大文明古国

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位于西亚,今地域属伊拉克)、古埃及(位于西亚及北非交界处,今地域属埃及)、古印度(位于南亚,地域范围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和古中国(位于东亚))灭亡了三个,就剩下中国文明没有灭绝,

我认为五行学说的存在也有一定的影响。正是因为有上述这种精神,才有这一份追求真理的精神,为他的复兴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五行学说所蕴含的道理,不止这些,但本领尚浅,只能参悟到这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