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星座

上巳节是什么节日由来(上巳节是什么节)

上巳节是什么节日由来(上巳节是什么节)

揭秘上巳节:它是古代情人节吗?为何祭祀高禖?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4月3日电(记者 上官云)上巳节,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古时以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巳日多逢三月初三,后来,上巳节的日期固定为三月初三。

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轩辕黄帝的诞辰。那么,上巳节是怎么来的?有哪些习俗?

它为何叫上巳节?

上巳节的历史十分悠久。古时以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巳日多逢三月初三,后来,上巳节的日期固定为三月初三,后代便沿袭下来。

资料图:众多大学生身着汉服,在长沙石燕湖边进行“祓禊”“宴饮”“踏青游春”等汉风古韵的演绎,以此迎接即将到来的上巳节。杨华峰 摄

关于上巳节的由来,有一种说法是,上巳节起源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用兰汤以驱除邪气。兰草被用作灵物,有香气袭人的特点。

春和景明,人们走出家门,集于水边,举行清除不祥的祓除仪式。《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

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的重要节日。祓禊一般指到水滨去洗濯,去除宿垢,带走身上的灾晦之气,有祈福的寓意。

此外,《论语》中曾记载:“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据说写的就是当时祓禊的情形。

《诗经·郑风·溱洧》中则说:“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记载的就是民间上巳节,溱洧河畔青年男女出游相会的场景。

在上巳节的民俗活动中,还要祭祀高禖。相传高禖是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通过这种活动,人们希望能除灾避邪、祈求生育。

有趣的“曲水流觞”

慢慢地,上巳节祓除的意义逐渐减弱,迎春赏游之意越发浓郁。

资料图:大学生们在湖边进行复古式宴饮。杨华峰 摄

据说,魏晋时上巳节逐渐演化为文人雅士等临水宴饮的节日,由此衍生上巳节的另一项重要习俗——曲水流觞,即禊饮。

历史上,有一次类似的活动很有名。王羲之与朋友举行兰亭之会,大家饮酒赋诗,他挥毫作序,成就了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到了唐朝,上巳成为当时隆重的节日之一。节日的内容除了修禊之外,主要是春游踏青、临水宴饮。杜甫的《丽人行》中提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一个热闹的节日

从习俗来看,古时的上巳节是一个比较热闹的节日。

据民俗专家介绍,农历三月三正值暮春,春天的特点就是“生发”,所以这时的民俗也都是提倡人们多活动,热爱生命。

资料图:一场重现中国古代春秋时期上巳节“曲水流觞、临水浮卵、水上浮枣”风俗的活动在江苏常州淹城春秋乐园内上演。唐娟 摄

除了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等习俗外,上巳节还有临水浮卵、水上浮枣等活动,其中以临水浮卵较为古老: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谁拾到即食之。

虽然上巳节起源较早,但由于时间上与清明接近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后来,它的一些习俗便逐渐融入清明节当中。

此前还有说法称,上巳节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但也有专家表示,上巳节主要的习俗还是祓禊、辟邪,不能简单看作“古代情人节”。(完)

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广西三月三 【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广西,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的重要日子,当然最让人羡慕嫉妒的是广西今年壮族三月三连休4天。世界辣么大,只有广西在放假。2014年“壮族三月三”申遗成功,广西将壮族文化三月三推上了国际舞台。“三月三”节庆时,家家户户都会将糯米用不同颜色的植物汁液浸泡,做五色糯米饭,不少地方还会举行大型的公祭始祖。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刘三姐是壮族民间传说的人物,聪慧机敏,歌如泉涌,后世的人更是在每年的三月三唱山歌来纪念她,因此“三月三”也是壮族地区的“歌圩节”,歌圩是男女青年找对象的好时机

来源: 广西文化和旅游厅

今天三月三,上巳节|中国古代最浪漫的节日

暮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这是最早关于上巳(sì)节的记载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

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但是它和花朝节一样

正在逐渐被人们淡忘

实际上,上已节的起源非常早

文化底蕴也很浓厚

三月三,生轩辕

上巳节是纪念黄帝的节日

也叫春浴日,女儿节

同时也是最古老的情人节

草长莺飞三月三

一个美好而诗意的节日

适合认真去相爱,诗意去生活

上巳节的来历

上巳节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传说伏羲氏和妹妹

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地区尊称伏羲为“人祖爷”。伏羲在宛丘建都,并长眠于此。

春秋时,宛丘已建有纪念伏羲的太昊陵庙。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每到这时,人们都从天南海北赶过来,朝拜人祖。

伏羲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又教人们捕鸟打猎,还发明了瑟,创造了音乐,他还是中医药鼻祖。

后人为了纪念伏羲,每年上巳节的时候便都聚在一起举办活动。

先秦时期,人们会在上已节时通过沐浴洗濯达到祈求祛病消灾的目的。

“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

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

(《后汉书·礼仪志上》)。

该节日在汉代以前,

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

魏晋以后,

上巳节改为三月三,

后代沿袭,遂成汉族

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上巳节习俗

祓 禊

祓禊( fú xì):古时人们去河边沐浴,用兰草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点头身的仪式。

所谓“禊”,即“洁”,故“祓禊”就是通过自洁而去灾病的仪式。

《风俗通义·祀典·禊》中说:

“巳者,祉也”。

意为既除病,又祈求福祉降临。

在周朝时,“祓除衅浴”之礼已成为一种制度,并有专门的女巫掌管此事。

每年这一天,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庶民百姓,都穿上新缝制的春装,倾城邀约而出,或到江河之滨嬉戏沐浴,或至深山幽谷采摘兰草,或去郊野陌上宴饮行乐,认为这样可以祓除不祥。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唐·刘宪

桃花欲落柳条长,沙头水上足风光。

此时御跸来游处,愿奉年年祓禊觞。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唐·徐彦伯

晴风丽日满芳洲,柳色春筵祓锦流。

皆言侍跸横汾宴,暂似乘槎天汉游。

芍药定情

上巳节还是中国三大传统情人节之一。

农历三月初三,清明过后,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柳绿花繁。

在《诗经·郑风·溱洧》中

描写了郑国三月上巳日,

青年男女在溱水和洧水岸边

游春的情景。

男女青年借此机会

互诉心曲,表达爱情。

古人用芍药中的“药”(通“约”)字代表相约,芍药也是男女间定情的象征,是最古老、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

三千年前,那些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于阡陌之上,聆听着大自然和人类的声音,记录下了我们最早的爱情故事。

诗经·郑风·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蕳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吁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

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士与女在“三月三”这春情盎然的日子里,踏青幽会,互订终身。

青山碧水,红桃绿柳,阳光明媚,虽然已过千年,我们分明可以看到他们嬉戏追逐的身影,听到他们的呢喃私语,俏皮调笑。

从此,在这山水间流淌开来的自由恋爱之日,成为中国最古老的情人节。

自宋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三月上巳风俗渐渐衰微,三月三里浪漫与美好,以及曲水流觞的雅趣,至今荡然无存。

我们曾经是那样一个浪漫的民族啊!

我们的先人

曾经生活在离造物主最近的地方

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爱

什么是真正的浪漫

什么是真正的美的生活

曲水流觞

最古老的习俗是临水浮卵,

它是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河水中,

任其浮移,谁拾到谁食之。

后变为“流杯曲水之饮”,

人们在举行祓楔仪式后,

大家坐在水渠两旁,

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

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

彼此相乐。

觞是古代的盛酒器具,即酒杯。通常为木制,小而体轻,底部有托,可浮于水中。也有陶制的,两边有耳,又称\"羽觞\",因其比木杯重,玩时则放在荷叶上,使其浮水而行。

所谓“流杯”,也称“流觞”,众人坐于环曲的水边,把盛着酒的觞置于流水之上,任其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杯。

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觞”,是王羲之与谢安等名士友人在会稽举行兰亭之会。大家饮酒赋诗,论文赏景。

王羲之挥毫作序,乘兴而书,成就了书文俱佳、举世闻名、被后人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节选)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上巳日恩赐曲江宴会即事

唐·白居易

赐欢仍许醉,此会兴如何。

翰苑主恩重,曲江春意多。

花低羞艳妓,莺散让清歌。

共道升平乐,元和胜永和。

上巳日曲江有感

唐·司马扎

万花明曲水,车马动秦川。

此日不得意,青春徒少年。

晴沙下鸥鹭,幽沚生兰荃。

向晚积归念,江湖心渺然。

踏春游春

上巳不仅是祛邪求吉的节日,

正值草长莺飞,柳绿花繁的好时节,

更是自由快活的春游。

采桑子

宋·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水调歌头·上巳日

明·王世贞

三月又三日,上巳复清明。问君几许,高兴儿女队中行。数点洗尘芳雨,一脉养花天气,信马出郊坰。年少五陵子,金弹惹流莺。

过油璧,低粉面,按银筝。管弦丝竹,何限应自胜兰亭。共酌几杯春醑,也插一枝杨柳,归袖任纵横。听取九门钥,隐隐下西清。

互赠香草

古人认为,香草

有驱邪之功,于身体大有裨益。

兰草香气袭人,被用作灵物。

古人在重大祭神仪式前,

须先期进行兰汤沐浴

上巳执兰

明·邓云霄

水际丛兰碧,香风两岸闻。

褰芳修褉罢,欲荐云中君。

上巳泛江采兰

明·陈迪祥

鉴江江上望,莫拟是山阴。

元巳风光满,春流烟翠深。

芳辰娱褉事,兰气见同心。

共约乘槎去,天香若可寻。

上巳节习俗

荠菜煮鸡蛋

天朝作为一美食大国,凡是传统节日,必定少不了吃的。

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子)煮鸡蛋的习俗。地菜(子)即荠菜,湖南这边在路边或野地里随处可见。

荠菜不仅是营养丰富,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民间有“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谚语。

相传三月三为荠菜花生日,

妇女均戴荠花,

民谣曰:

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

女人不戴无钱用,女人一戴粮满仓。

人们今天去野外采撷整棵荠菜,煮食鸡蛋。也有暗含孕育生命的意。

据《本草纲目》记载:“荠菜味甘性平,入心肺肝经,具利尿、明目、和肝、强筋健骨、降压、消炎之功。”荠菜有明目益胃、利肝和中之功效。

艾叶糍粑

农历三月三是艾草生长茂盛

且最为鲜嫩的时节,

艾叶糍粑,

也成了“三月三”必吃的美食。

乌米饭

在畲族,家家都做乌米饭,

全家共餐,馈赠亲友,

欢度“乌饭节”。

传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起义军抗击官军围剿,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畲民为纪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乌米饭,集会对歌。

五色糯米饭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

广西各族人民普遍制作五色糯米饭。

壮家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

把它看作

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蒿子粑

三月三吃蒿子粑,与传统习俗有关,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民间又称为“鬼节”。

传说这一天,人的魂魄容易被东游西荡的鬼迷惑,朴实憨厚的乡民们认为,必须吃这种带有野味的蒿子粑,才能把人的魂儿“粑”(粘)住,不为邪恶所侵。

上巳节寄语

三月三,上巳节

一个古老而诗意的时节

一个曾被人们遗忘的节日

今天,在这个古老的情人节里,

愿你遇见对的人,遇见真的爱。

愿你与所爱的人

共享朝阳暮色中一蔬一饭的宁静

携手跋涉过春秋冬夏、湖海江河

大雪落了满头

依旧相依相偎、不弃不离

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编辑:顾军

非常中国节|“上巳节”究竟是个什么节?

视频加载中...

每年三月初三,为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上巳节”。这一富有诗意的节日也是中国最古老的情人节,在古代风靡一时,踏青游春、临水饮宴等趣味风俗也为上巳节增添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又是一年三月三,让我们共赴春约,在盎然春意中穿越古今,感受古人的风雅与浪漫,看古人如何玩转春天!

清明、寒食、上巳三者间什么关系?这是中国人一定要了解的传统节日文化

春回大地,天清地明

这段时间

正是春耕、春种的最佳时期

可是你知道吗

清明作为敦促春耕的节气

演化成为纪念祖先的节日

很大程度上

与上巳节、寒食节有关

视频加载中...

上巳节

俗称三月三

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

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

上古时代人们在这天结伴去水边沐浴

此后又增加了

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就是写的一次文人雅士从事禊的活动

有了书圣的风雅前例

三月三这个官民游乐的好日子

更成了骚人墨客赋诗的好机会

寒食节

在夏历冬至后105日

清明节前一二日

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

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

祭扫、踏青、秋千、蹴鞠

牵勾、斗鸡等风俗

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

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

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清明节

又称踏青节、行清节、

三月节、祭祖节等

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

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

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

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

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

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

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诗词欣赏

《清明》

作者:【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闾门即事》

作者:【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