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星座

周一到周日眼皮跳预兆图片(周一到周日眼皮跳预兆)

周一到周日眼皮跳预兆图片(周一到周日眼皮跳预兆)

眼皮频跳能预测吉凶?或是“面肌痉挛”前兆

生活中,每当遇到眼皮频跳,很多人总会念叨一句“左眼跳财,右眼跳灾”,却对眼皮频跳不止的原因不是很关心。其实,眼皮频繁跳动并不能预测吉凶,反而可能是“面部肌肉痉挛”等疾病的前兆,大家需要警惕。

眼皮跳动在医学上称为眼睑震颤,是神经或眼部周围肌肉受到影响而突然产生的。眼皮跳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如何辨别眼皮跳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

引起眼皮跳动的原因,包含过度劳累、紧张、眼睛本身的疾病或用眼不当、外伤及颅内病变等,这些因素可以刺激运动神经,导致肌肉收缩,从而引起肌肉跳动。

生理性眼皮跳一般比较轻微,如果是劳累过度,休息后就会好转。

病理性眼皮跳的原因则比较复杂,很难自愈,发展趋势是进行性加重。专家提醒,眼皮跳或嘴角抽搐都可能属于面神经的疾患,临床通常诊断为“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发作时有何症状?

“面肌痉挛”发作时,患者的脸会呈阵发性、快速且不规则的抽搐,随着病情发展,间歇逐渐缩短,可连动到嘴角甚至颈部,严重者呈强直性,致同侧眼不能睁开,口角向同侧歪斜,无法说话。常因疲倦、精神紧张、自主运动而加剧,但不能自行模仿或控制其发作。

“面肌痉挛”有哪些类别?

“面肌痉挛”主要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面肌痉挛是由于颅内血管压迫面神经导致神经脱髓鞘引起的面部抽动。继发性面肌痉挛是由于颅内的肿瘤,炎症,粘连等因素使面神经损伤导致的面肌抽动。

“面肌痉挛”病因有哪些?

“面肌痉挛”的病因一般认为可能有三种:第一,可能是因面神经的异位兴奋或伪突触传导引起;第二,可能是由于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或脑瘤等对面神经根部的压迫所致;第三,极少数患者为外伤、肿瘤或外科手术后出现患侧面肌抽搐。

“面肌痉挛”患者有哪些注意事项?

1.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冷空气刺激,注意防寒,不用冷水洗脸,遇风、雨、寒冷时,注意头面部保暖。

2.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粗粮、豆类、鱼类,避免辛辣、烟酒、咖啡、浓茶等食物。

3.适度运动,增强抵抗力。

4.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情轻松、愉悦。规律生活,劳逸适度,减少熬夜,保持充足睡眠。

眼皮频跳是人体健康的报警器,不可忽视,只有足够重视、及早预防、及时就医才能防患于未然。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这样呵护孩子的眼睛

改善学校—家庭—社区视觉环境、落实日间户外活动2小时和体育锻炼1小时、每学年开展视力不良筛查不少于2次……国家疾控局近日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儿童青少年近视干预技术,采用三级预防策略落实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措施,以预防、降低、减缓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

针对儿童青少年关心的近视防控问题,国家疾控局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解答。

《指南》要求,日间户外活动2小时和体育锻炼1小时。上海市眼科医院院长邹海东介绍,户外活动预防近视主要与多巴胺有关,室外较高的光照水平会促进眼睛释放更多的多巴胺,延缓眼轴增长,从而起到预防近视的效果。此外,户外强光照射使瞳孔缩小、景深加深、模糊减少,也认为可能对抑制近视发生起到一定作用。

邹海东表示,学龄儿童日间户外活动应达到2小时,落实于校内校外。上学日户外活动时间不足的部分,应在周末补上,并达到每周户外活动至少14小时。幼儿园儿童提倡日间户外活动3小时,把更多的保育内容放在户外。

如果家长很难保证孩子每天有2小时及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可以多利用碎片化时间来补齐,多陪伴孩子走路上学放学,给孩子选择在户外进行的课外兴趣班。在周末多带孩子去户外玩耍或运动,补充光照。老师把一些课程放到户外上,如兴趣类课程、班会等。每周累计达到14小时户外活动也可以达到效果。

《指南》认为,早期发现远视储备量不足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是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关口前移的关键所在。那么,儿童青少年远视储备量不足和近视前期有什么区别?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王凯介绍,正视化前的远视大多为生理性远视,是一种“远视储备”,可理解为“对抗”发展为近视的“缓冲区”。远视储备量不足,指裸眼视力正常、散瞳验光后屈光状态虽未达到近视标准但远视度数低于相应年龄段生理值范围。如4—5岁的儿童生理屈光度为150—200度远视,则有150—200度的远视储备量。如果此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屈光度只有50度远视,意味着其远视储备量消耗过多,有可能较早出现近视。

而近视前期是据散瞳后验光仪测定的等效球镜(SE)度数来判断。近视前期判定标准为尚未近视但远视储备量不高于75度。对近视前期者,应当予以高危预警,重点干预,建议到专业机构接受医学验光等专业检查,明确诊断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和减缓儿童近视的发生发展。

《指南》提出,改善学校、家庭、社区视觉环境。现代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电子产品,电子产品对眼睛有哪些影响?如何正确使用电子产品?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教授马军表示,视屏类电子产品的屏幕亮度、环境亮度、观看距离和暴露时间是影响儿童青少年视力的主要因素。电子屏幕的特点是直射光、富蓝光、刷屏快、高对比、颜色艳、反光多,容易使眼睛肌肉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容易产生疲劳,调节力不足出现调节滞后,导致无法看清物体,产生远视性离焦,刺激眼轴长度增加,远视储备量快速消耗,增加近视发生。儿童青少年眼球透过性好,对光刺激敏感,对光变化反应能力强,更容易受到视屏类电子产品的影响。

家庭选择电子产品,建议使用次序为投影仪、电视、电脑、平板、手机。总体原则是屏幕越大、分辨率越高越好,并根据环境调整亮度。学校多媒体教室宜选择大尺寸投影仪或电脑屏幕,相同屏幕尺寸情况下,选择屏幕分辨率高的产品。周围环境较暗时,要打开房间灯光照明,避免在过暗的环境下使用电子产品。

需要通过网络学习时,宜选择电视、台式电脑等大尺寸屏幕电子产品,相同屏幕尺寸情况下,选择屏幕分辨率高的电子产品。电视的观看距离不小于屏幕对角线距离的4倍,电脑的水平观看距离不小于50厘米,手机的观看距离不小于40厘米。儿童青少年卧室不摆放电视、电脑,夜间使用避光窗帘,不开夜灯睡觉。夜间应减少或避免暴露在高亮度、富蓝光的电子产品光线下。(记者 王美华)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