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神灵异兽,别说没听过,不查字典连名字都不会读
汉字博大精深,这已经是世人皆认可的事情。还好是在现代,要是换在古代,不博闻强记还真不敢说自己认识字。因为有太多的事物,别说没听过,如果没有字典可查,就连名字也读不全。
不信,可以来试试看,下面这4种神灵异兽,可读得出它们的名字?如果不知道,就请看到最后吧。
一、猼訑
这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一种样子像羊的怪兽。据说它有九条尾和四只耳朵,眼睛长在背上。有人说取它的皮披在身上,就不知畏惧。
在《山海经‧南山经》中记载︰基山,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佩之不畏。
二、鸓
这是一种形状像喜鹊一般的鸟,长着红黑色羽毛和两个脑袋、四只脚,人养着它可以辟火。《山海经》记载:“又西二百里,曰翠山,其上多棕枬,其下多竹箭,其阳多黄金、玉,其多鸓,其状如鹊,赤黑而两四足,可以御火。
三、讙
这是一种生活在翼望山山中的野兽,形状像一般的野猫,只长着一只眼睛却是三条尾巴,名称是讙,发出的声音好像能赛过一百种动物的鸣叫,饲养它可以辟凶邪之气,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好黄疸病。
四、䮝
《山海经》记载:北次三山之首,曰太行之山。其首曰归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有兽焉,其状如麢羊而四角,马尾而有距,其名曰䮝,善还,其鸣自訆。
其实到了现在,普通人会不会读并不打紧,有人会就行了。不过如果读不出来,那也不妨看看下面吧。
正确的读音:
猼訑;bo(二声)yi(二声)
鸓:lei(三声)
讙:huan(一声)
䮝:hun(二声)
「每天一句《论语》,第187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原文】
子曰:“君子坦荡荡(tǎn dàng dàng),小人长戚戚(cháng qī qī)。”
【译文】
孔子说:“君子心胸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局促忧愁。”
《诗经》里的鱼—鲦
《诗经》里鲦的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 仅供欣赏 如有涉权 请联系删除)
鲦在《诗经》时期是帝王祭祀的一种常用鱼,
也是民间食用的普通鱼。
它常常被人提起
《庄子·秋水》 说: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
翻译成现代汉语,
大致意思就是:
庄子和好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
庄子看着水里的鲦鱼说:
“鲦鱼在水里悠然自得地游着,
这是鱼的快乐啊。”
宋代诗人方回有《孚舟亭独坐》诗:
荦确莳籼米,浅清钓鲦鱼。
兹事不在多,克俭即有余。
欧阳修、苏东坡等大诗人也有歌咏鲦鱼的诗词。
在《诗经》众多提及的鱼类中,
鲦只是个小角色,
仅出现一次,
《周颂·潜》提及:
猗与漆沮,潜有多鱼。
有鳣有鲔,鲦鲿鰋鲤。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翻译成现代汉语:
漆水沮河自悠长,多条鱼儿沉底藏。
鳣鱼鲔鱼正肥美,鲦鲿鰋鲤亦不少。
用来祭祀献祖先,用来祈福永绵延。
《潜》是一首祭祀祈福的诗,
描绘了漆、沮二河的风景,
以及鱼类之繁、数量之多,
并以此来祭祀祖先,祈求洪福。
全文仅有二十四字,
提到的鱼儿数却达到六种,
客观地展示了当时渔业的状态,
表达人们对鱼类的认知程度,
说明贵族的祭祀活动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诗歌形象生动,读来趣味盎然。
古籍中,鲦有多种名字,
如《尔雅》称“鮂、黑鰦”;
《埤雅》称“白鲦”;
《尔雅翼》称“参鱼、肉条鱼”;
《本草纲目》称“鲹鱼”,俗称“鲹鲦鱼”。
鲦,也叫䱗、鮂,
俗称还有:
白鲦、鲹鲦、参条、窜条、穿条、白条、青鳞子等等,
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
其形状扁平,状如柳叶,
鱼背淡青灰色,体侧及腹部银白色,
尾鳍边缘灰黑色,其他鳍均为浅黄色。
长度可达15厘米,
常群集于河流、湖泊沿岸浅水区域,
喜食水草、藻类、小虫等,
是一种常见于江河湖泊的普通鱼类。
从古至今,
东南西北的江河湖泊基本上都有鲦的身影,
都江堰的江河湖泊随处都有它的踪迹,
在众多的鱼类中是比较普通的一种鱼。
很多垂钓者最讨厌它闹窝,
人们习惯称其为“小杂鱼”“野杂鱼”,
但我并不在乎它的“小”和“野”,
对于像我这样以休闲、赏景的垂钓者来说,
垂钓的是心情,鲦鱼上钩多多益善。
正因为它个体小而野,
所以肉质结实,适宜油炸,
出锅后肉质细嫩,口感鲜美,
此时抿一口灌县老酒,
口齿生香,何乐而不为?
所以,尽管它比不上鳣、鲔、鲿、鰋、鲤高贵吉庆,
却有幸列入《诗经》中君王的祭品。
唐代诗人独孤及最喜欢鲦鱼下酒,
一次赏鱼品酒后挥毫赋诗一首
《垂花坞醉后戏题》:
紫蔓青条拂酒壶,落花时与竹风俱。
归时自负花前醉,笑向鲦鱼问乐无。
清朝时,每到鲦子大获的时节,
有些地方的小酒肆小饭馆就会打出品尝鲦子的广告幌子,
嘉庆诗人陈阿宝有诗记此事:
溪桥水涨鲦鱼上,市村花明九旗悬。
食品高度丰富的今天,
鲦仍然在鱼类食品中占有一席之地,
不仅常常出现在普通百姓的餐桌上,
还入室寻常街井的小饭馆,
也登堂富丽辉皇的大酒店,
深受大众的喜爱。
本文同发《垂钓》杂志2022年7期,
收录于西南财经大学、
甘肃兰州大学文库
及《中国知网》《龙源期刊》
《维普期刊》《百度学术》等
本文作者 赵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