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命理

人丁兴旺是什么生肖动物(人丁兴旺是什么生肖)

人丁兴旺是什么生肖动物(人丁兴旺是什么生肖)

40岁夫妻生娃尽孝,原因:老人就图人丁兴旺

文|小安

40岁的彭女士和老公在城里打拼了十几年了,去年俩人盘下一家小店做海鲜生意,这个店面几乎将俩人十几年的积蓄花光了。本打算通过这个小店“翻盘”,可店里生意一直不好,连支付房租都有些困难,家里的存款仅剩下不足3万。更让人忧虑的是,此时彭女士又怀孕了,其实彭女士的大儿子已经13岁了,这个二胎在外人看来就是“累赘”。可彭女士两口子还是顶着压力生下了二宝。

有些亲友不解:“生活这么艰难,还拼命造娃,图啥啊?”彭女士抱着胖嘟嘟的二宝笑着解释:“家里老人盼着家里人丁兴旺,多个娃将来家里更热闹。”原来彭女士夫妻俩自从来城里后很少回老家探望,所以一直感觉对家里的老人亏欠比较多,现在老人想再抱一个孙子,彭女士夫妻俩一合计,再生一个孩子吧,就当尽孝了。

现在大龄生娃的宝妈越来越多,每个宝妈冒着大龄的风险生娃,都有自己的原因,有的生娃是为了大宝有个伴,有的生孩子是图自己老了多个人照料;有的生宝宝则是单纯的想再次享受天伦之乐……但很少有宝妈是为了“尽孝”生娃的。

生娃尽孝为哪般?

现在有些生二宝的妈妈,其实本来没打算再生,最后往往是因为家里老人的鼓动,面对老人真诚的劝告、殷切的期盼,实在不好意思忤逆老人的意思,最后才下决心再生孩子的。说起这些,很多过来人宝妈都直呼“上当”。原因是宝宝生下后,跟别人真的关系不大,最终受累费心的只有娃的爸妈。

什么情况下可以考虑生二娃?

做好自己照顾娃的打算

想要再生一个,首先不要把未来照顾娃的希望寄托在老人身上,即便此时老人说的千好万好,也不要当真。难道等娃生下来,还真能因为老人没有履行自己的诺言,而把娃塞回肚里去吗?所以想要再生,就得做好充足的准备自己照料。

夫妻俩协商一致

要不要生二娃,夫妻俩必须认真的开一次“家庭会议”,研究明白将来家庭的走向,比如谁负责赚钱,谁负责养家以及家里的费用够不够养娃?当然生娃的前提是夫妻关系好,俩人没有离婚的打算,否则生娃就是害了娃。

家里经济足够雄厚

想生娃必须考虑能不能养得起娃,否则生了就是对娃不负责任。比如像彭女士那样不管不顾生娃的,其实是非常不理智的,娃生下来怎么样呢、生病了有钱看吗、将来能受到较好的教育吗……都是需要考虑在内的,只管生不管养,真的不算是合格的父母。

尽孝=生娃?

所谓“无后”即为不孝,是古人对父母一种愚忠的行为,并不适用于现在的社会。作为子女尽孝是义务,但并不是只有生娃或者多生娃,才是对父母的“孝”。试想为了生娃、养娃导致没有能力赡养父母算不算“孝”呢?生娃行“孝”,这个原因或许会让很多人感到暖心,但是本人认为呢,这种做法并不理性。

关于生娃“尽孝”你怎么看呢?

END

猪为何是十二生肖之一?它原来有这么多优点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有猪的家庭在这一天杀掉自家养的猪,大碗吃肉;而没养猪的贫困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

猪年还没开始,有一头可爱的小猪倒是先火了!你还知道啥是佩奇吗?

在十二生肖里,猪是压轴出场的,地位自然不同一般。今天的主角也自然是猪了。

现代人对猪存在着误解,无论是形容别人好吃懒做、还是头脑愚笨,或者是做事不地道,都喜欢用猪来比喻——“懒得像头猪”“像猪一样笨”“猪狗不如”。

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猪却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几千年来,中国人已经离不开猪了,在与猪的共同生存中,中国人创造了独特的猪文化。

有猪方为家

猪(豬),按照许慎的“六书”造字理论来看,是个形声字,“豕”是其形旁,表义,是个后起字。在上古时期,表示猪的字为“豕”,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豕”这个字,是个象形字。

新石器时代,人类已把野猪驯养为家猪,最具有说服力的就是“家”字。关于“家”字的解释,一般认为它是个会意字,表示房屋下面有猪,以房屋和猪两个事物构成“家”的意义内涵,屋里有猪方是家。家是中国人情感的归宿、中国人沟通情感的桥梁,而每逢过年过节,中国人都要不远万里地回家,与家人团聚。“猪”和千百年来中国人对家的情感联系在了一起。

餐桌上少不了猪

《三字经》有云:“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猪从六畜之末逐渐变成了六畜之首,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和民族中广泛用于祭祀,猪与牛羊合称“三牲”,一说“三牲”齐备,谓之“太牢”,有称“大牢”。在中国很多地区和民族的习俗里,猪几乎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如汉族过年仍然要“杀年猪”,广东潮阳迎亲的花轿前要悬挂一块肥猪肉,摩梭人用鲜红的猪血染红树枝表示祖先灵魂回来的路,山东沿海的渔民杀猪祭海,希望能给自己带来财运,他们叫“杀发财猪”,四川凉山州彝族逢年过节流行送猪脑壳,畲族还有抢猪节,张家界土族祭祀祖先还要吃一种“猪血饭”……

在古代,猪之所以成为中国人最大的肉食来源,自然有其优越性。在整个动物界,猪是把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蛋白质和脂肪的效率最高最高的动物之一。猪吃每100磅饲料,就大约能长20磅肉,而牛吃同样多的饲料只大约长7磅肉,以每卡饲料热量所产出的热量看,效率是牛的3倍多,是鸡的两倍多。

随着铁犁牛耕的农业生产模式在古代被推广,耕牛成为重要的生产工具,历朝历代三令五申禁止宰杀耕牛,因此吃牛肉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稀罕事。梁山好汉大碗喝酒,大块吃牛肉的场景只是一种对统治秩序反抗的象征而已。

在清朝以前,羊肉是士大夫阶层最喜爱的肉食,而普通百姓则多吃猪肉。从根本来说,这还是养殖成本的问题。羊是草食性动物,猪是杂食性动物,对饲料的要求不高,而且猪生长快,繁殖能力强,产肉远高于羊。

苏轼不光是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位美食家,他在黄州时作的《食猪肉》曰:“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此诗诙谐生动,通俗易懂,既刻画了诗人爱吃美味的猪肉的情状,又介绍了烧煮猪肉的诀窍。这就是驰誉古今中外的名菜肴“东坡肉”的由来。

时至今日,中国家庭的饮食越来越多元化,但猪肉仍是仍然是当前中国人常见的食肉内容。2018年,中国生猪存栏量大约为3.3亿头,猪肉消费量约为560万吨,猪肉在中国占肉类总消费量高达85%。东坡肉、红烧肉、回锅肉……一道道用猪肉做成的美味佳肴,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

而除了食用,猪还有其他很多的功用,自古以来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就很多,《肃慎国记》说:“猪放谷中,食其肉,衣其皮,绩猪毛为布。”猪的皮毛可做人类衣物、甲胄、茵鞬等的材料。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专门列举了猪的几十种药用价值。此外,猪的排泄物猪尿、猪粪以及猪骨汁等,在古代都是农家肥料的主要来源,它为农作物的收成提供了保证。可以说,猪浑身都是宝。

受崇拜的猪

动物崇拜是中国古代先民常见的崇拜形式,而猪崇拜是重要的内容。有人认为,先民对于猪的崇拜主要有这几点原因:野猪勇猛、好斗,雄壮威武,有飞快奔跑的能力,这也是人类在自然界博弈求取生存而希望具备的良好素质;猪有强大的繁殖能力,五谷丰登、人丁兴旺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猪是人类最早圈养的家畜之一,有了充足的猪肉供给,人们就有了强壮体力的保障。

早期的猪崇拜还体现在猪龙崇拜上。在距今5000-6000年的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著名的“玉猪龙”。据考古学家考证,早期龙首的形象取自猪头,后世的“龙马精神”是取代了早期的“猪龙精神”而来的。

汉代有握玉猪的丧葬习俗。现在出土的汉代墓葬中,比如著名的中山靖王刘胜的墓中就有玉猪。由于玉猪价格昂贵,东汉以后出现了石猪、陶猪等随葬猪品。“握”是不希望死者空手而去,而“猪”是财富和富贵的象征,因此“握猪”就是要在死后也带走“财富”。

古代视猪为勇猛的象征,因此古人有取猪之名作为名字的习俗。春秋时期有人叫杜溷罗,战国时期魏国有大力士叫朱亥,秦二世叫胡亥,汉代有人叫荀彘、刘狗彘,汉武帝小名叫刘彘,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人叫管亥、苏亥、陈猪、孔豚、靳豚、卢豚、傅野猪、薛野猪,唐代有李猪儿,五代时期有人叫崔涿等等。

即便是现代,也有“就算是五万多头猪,共军抓三天也抓不完”的说法。这话其实不无道理,家猪即便肥大笨拙,但依然残存了一些野猪的特性。农村里杀猪时都要好几个大汉一起把猪按住,然后才能下刀。而如果猪漫山遍野地奔跑,确实比人还难驯服。

猪的美好寓意

“猪象征财富”这一观念,基本上获得了民间普遍的认同。汉语言文化中,猪被称作“金猪”“乌金”。成书于唐代前期的笔记《朝野佥载》说:“洪州有人畜猪以致富,因号猪为乌金。”农历正月初三是“猪日”,“肥猪拱门”是这一天的吉言,象征勤劳致富、丰收吉祥。在中国的年画或剪纸里,“肥猪拱门”是常见的题材。猪有独立自主的根性,它们用鼻子拱地掘土求食,勤勤恳恳,老老实实,不奢望嗟来之食。如果人们像猪一样勤恳老实,就好比猪背驮着聚宝盆创业。人们还用猪形钱罐来储蓄零散钱财。

猪还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民间至今还流传着“杀年猪祭灶神”的习俗,用以祈求来年吉祥如意、五谷丰收、人畜兴旺。因“猪”与“朱”同音,“蹄”与“题”音谐,唐代考进士以吃猪蹄子为吉祥,希望能金榜题名。于是,每当有人赶考,亲友们都赠送红烧猪蹄,预祝赶考人“朱笔题名”。

猪,膀大腰圆,心宽体胖,不好大喜功,也朴实无华。猪是我们的好朋友。

猪年即将到来了,愿大家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啥都能配齐!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