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聆听盐城 一座城市与鸟的和谐共鸣
当第一缕阳光洒向黄海之滨,一声鸟鸣打破了沉寂整夜的静谧,随着一只鸟儿起飞,巨大的“鸟浪”腾空而起,遮住眼前整片天空,鸟翅扑起的声音响遏行云。即使不在海边,市区的盐城人也早已习惯在清晨,被“百啭千声”的鸟鸣唤醒。
对鸟而言,这是一片神奇的湿地乐园。
说是临海,从城区出发,起码要走上数十公里才能到达海边,即使到了那里,也不一定能真正见到大海,因为还有望不到边际的滩涂。盐城地处全球六大城市群之一的长三角,在人类活动最密集的区域,能守护住这样一块“绿心”,很多海外生物多样性专家都觉得不可思议。
对人而言,这是一座独特的海滨城市。
在盐城,可以清晰聆听人与鸟的共鸣,城为鸟提供了优厚多样的栖息条件,鸟为城增添了灵动活力的城市标识。循着鸟鸣,我们试图感知一座城市与鸟的距离。
人对鸟的追寻
让每个拥有眼睛和大脑的人放下猎枪并拿起望远镜吧,如果他足够幸运,他将不再希望变回原来的样子。
——《观鸟》
身披掩盖物,趴在推车上,在条子泥滩涂蹲守的生态摄影师李东明时而移动单筒长焦镜头,时而轻轻按下快门。海边的蚊子厉害,不一会就把脖子叮出一串大包,他却浑然不觉,心中只一个念头:今年勺嘴鹬怎么“迟到”了?
这种嘴巴像小勺子的湿地精灵,全球约600只,每年超过三分之一来到盐城黄海湿地觅食、换羽。“去年是7月28日到的,每年盼它们就像等回家过暑假的孩子,晚一天都让人担心。”老李回忆说,那几天都有点上火。
8月1日,李东明终于发现了第一只勺嘴鹬,它的同伴中不少腿上带着“Y1”“EJ”等字样的脚标——这是位于俄罗斯远东沿海的鸟类学者装上的,那里是勺嘴鹬的故乡。“小家伙们只有10年寿命,曾有一只装了脚标的勺嘴鹬5年没有监测到,在这儿被我拍到了,照片传回俄罗斯把他们高兴坏了。”李东明说。
今年是李东明拍鸟的第13个年头。他有心得,知道必须趴着才能慢慢接近鸟群,人只要站着端起相机,鸟就会以为被狩猎而惊飞,这是刻入鸟类基因的本能;他更充满自信,成千上万只在普通人眼中跟麻雀差不多的鸻鹬类水鸟,单筒镜头一扫,就知道有哪些品种。
“灰斑鸻的翅膀是黑灰白三色,小青脚鹬嘴巴微微上翘,脚短显矮……”李东明如数家珍,“认识了都不难区分,鸻鹬类中国有80多种,在盐城就能看到50多种。”
盐城,在中国沿海,乃至世界都是独特的存在。湿地滩涂芳草萋萋,莽莽苍苍,当潮水退去,泥螺、沙蚕、白虾等底栖生物显现,候鸟翔集,恣意觅食。在全球9条候鸟迁飞通道中,盐城所处的“东亚—澳大利西亚”最为繁忙,每年数百万只候鸟把黄海湿地作为繁殖地和“加油站”:春季,绿草如茵,群鸟北飞;夏季,草木扶疏,鸥鹭翔集;秋季,红蒿如幕,雁鹤归来;冬季,雪花飞舞,鹤鹿相闻。
在盐城,不仅有李东明这样的常驻专职摄影师,还有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拥趸。《中国鸟类野外手册》被视为中国观鸟人启蒙读物,该书2020年再版时,作者约翰·马敬能仍对在盐城邂逅勺嘴鹬津津乐道;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协会首席政策官尼古拉·克罗克福德2017年第一次来到条子泥观鸟时激动得热泪盈眶,后来在很多场合,除了常年佩戴的勺嘴鹬徽章,她还会多戴一枚盐城的徽章,上面是麋鹿和丹顶鹤的图案。
如今在中国,观鸟亦成风尚,越来越多的人举起望远镜和照相机,享受“不杀戮的狩猎乐趣”。普通人或许疑惑:鸟,究竟有什么好看的?
直到20世纪的第一年,“观鸟”(bird watching)这个短语才首次出现,并成为一位名叫埃德蒙·塞卢斯的年轻博物学家所著书籍的标题——今天,我们用以指代这项活动的词仅诞生一个多世纪。
然而自由与飞翔,却自古是人类的终极梦想。《窗外飞过一只鸟》的作者、英国自然作家西蒙·巴恩斯提到,相信每个人都做过飞行之梦,梦里“自由潇洒、神奇无比”,他笃定地推测,当原始社会的人类刚刚能够把目光投向苍穹,环顾世界,就开始观察鸟类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让中国文学作品对鸟的记载可追溯到西周,据统计《诗经》里曾描绘过40多种鸟类。当北宋著名词人晏殊写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咏叹时,绝想不到千年之后,在他曾经为官的盐城,世人竟会为了追逐候鸟纷至沓来。
东台市弶港镇是距离条子泥最近的镇子,小镇人口不过5万。镇街虽小,每逢观鸟季节,小镇的宾馆民宿总被观光客和拍鸟人挤得满满当当。每天凌晨3点多,整条街都会在沉睡中早早醒来,通往海滨的道路上,一辆辆汽车首尾相接,赶着去条子泥观鸟、拍鸟、看日出。
条子泥景区的讲解员沈丹丹一眼就能分辨出普通游客和观鸟人:普通游客看两眼拍个照就会走,他们还体会不到观鸟的乐趣,而观鸟人往往会看很久,她经常看到有家长带着孩子扎起帐篷,一待就是一整天。
在沈丹丹看来,每种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爱鸟的人把反嘴鹬叫“翘嘴娘子”,砺鹬是“胡萝卜嘴”,她最喜欢的苍鹭被称为“长脖老等”,因为总是站着一动不动常被游客误认为是雕塑。“面对一只过境的飞鸟,思考它们从哪里来,路上都经历了什么,为什么这个时候出现,都有着无限乐趣。”沈丹丹说。
65岁的周晨曦是退休之后才发现这种乐趣的。有一次他听说一种美丽而罕见的鸟在保护区出现,便在滩涂蹲守了三天,终于拍到了正在觅食的这只鸟。后来鸟类专家告诉他,这是几乎要宣布灭绝的彩鹮,他的照片填补了江苏20年未发现彩鹮的空白。老周因此上了电视,成就感拉满,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爱鸟的人各有所爱,有人喜欢个体飞翔动作的优雅,有人欣赏“鸟浪”遮天蔽日的壮美,有人热衷于为鸟单“加新”(观测到新鸟种),有人更在乎看到珍稀品种……周晨曦决定将爱鸟的人组织起来,并让更多人懂鸟、护鸟。2022年5月,盐城市观鸟协会成立,并成为全国为数不多在科协注册成立的观鸟组织。
作为理事长,周晨曦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摸清家底。今年4月,观鸟协会联合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共同发布的鸟类生态报告表明,该市已然是436种鸟类的家园,约占全国鸟种的30%。今年首个“全国生态日”前夕,协会举行了一次观鸟赛,本想控制在30人左右,结果报名踊跃,现场来了80多人,周晨曦颇感意外。
盐城白领朱源近年来也加入观鸟大军,他的观鸟点不在海边,而是市区的盐渎公园。“观鸟让人重新审视自己与自然的距离。”朱源最特别的感受在于:当你下意识放慢脚步才发现,春夏秋冬的鸟各有不同又各美其美,你还会关心当地的植被,鸟和其他动物的关系。
“声声鸟鸣,就是我们最触手可及的自然。”朱源说。
人与鸟的和谐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走过那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再也没来过。
——《一个真实的故事》
秋日清晨的雾气里,丹顶鹤气定神闲地漫步在芦苇草滩,嘹亮高亢的鸣唱,在广袤的湿地回荡。近几年,每年有400到600只丹顶鹤选择盐城作为越冬地。
1986年,来自北方的驯鹤女孩徐秀娟,怀揣三枚鹤蛋,独自登上南下列车,辗转来到盐城珍禽保护区,人工繁育丹顶鹤的研究就此开始。一年后,她为了寻找两只受伤的天鹅,体力透支沉入河中,23岁的青春永远留在了这片滩涂深处。在盐城,以生命守护候鸟的生命通道,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首歌传唱至今,守护候鸟代代传承。2月17日,输电线路运维员刘成军爬上50米高的输电塔,救下了一只被卡住的东方白鹳。当他靠近时,东方白鹳已挣扎到失去力气倒挂在巢边,如果再晚一些,这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能就没命了。今年以来,类似的救援已上演了3次。
由于人类活动密集,“东亚—澳大利西亚”是世界上受威胁最严重的候鸟迁飞通道。驱车行驶在临海公路上,可以看到路旁几乎每个输电塔上都有鸟巢,即使在市区,电线杆、路灯上的鸟巢也随处可见。鸟类的粪便会顺着导线滴到绝缘子上引发故障,而电路跳闸放电本身对鸟也会造成伤害。
10多年前,蒋诚刚入职的时候,师傅教他有事故隐患的鸟巢要及时捣毁,如今他却是国网盐城供电公司“爱线护鸟小队”的一员。蒋诚和队员们制作了100多个护鸟指示牌,张贴在巡线中发现的有珍稀鸟类筑巢的输电塔下方,上面印有筑巢鸟类信息和联系人二维码。“通过不断改进无害驱鸟器或挡板,在安全位置搭建280多处草编鸟窝,近年来因鸟类活动导致的跳闸率已下降60%。”蒋诚说。
在鸟的眼中,高度现代化的城市和人类基础设施已经成了它们赖以生活的“自然”的一部分。人与鸟要和谐共存,鸟类早已形成了自己的生存哲学,而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则更需要智慧。
大力发展新能源的盐城正努力打造“海上风电第一城”,同时也注重呵护候鸟迁飞的通道。通过引导部分风电场安装“探鸟雷达”,不仅能有效向保护区同步鸟群飞行的方位方向、高度速度等信息,还可根据鸟情控制风机运转,减缓对鸟类的影响,提高候鸟通过的安全性。
在盐城籍诗人姜桦看来,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之所以相得益彰,盐城最突出的贡献,是保住了黄海湿地。在2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姜桦几乎所有的文字都聚焦于这片珍贵的滩涂。十几年前,盐城启动百万亩滩涂围垦计划时,姜桦曾写下《滩涂之殇》组诗表达自己的担忧。
幸运的是,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想法在彼时萌发。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主任吴其江回忆,当时申遗有两个重要的背景:一是如何动态保护不断淤涨的湿地,迫切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做法;二是若能摘下世界级金字招牌,对塑造城市形象和提升发展能级十分有利。
申遗带来的变化,东台沿海经济区条子泥湿地服务中心主任姜文魁的感触最深。以2015年为转折,此前他负责滩涂围垦,此后他的工作任务变成了退渔还湿,把围起来的鱼塘还原成湿地。
7月底,数台大型机械挥臂作业,远处一群麋鹿悠闲觅食,成群的鸟儿在水边嬉戏。这幕和谐的景象,出现在弶港镇蹲门村境内的川水湾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施工现场,这是我国首个在海岸带遗产地开展的生态修复项目,姜文魁正是现场负责人。
一开始,姜文魁并不理解从滩涂围垦到退渔还湿的180度转变,但如今他已经是湿地修复和保护的行家里手。“除了划分咸淡水不同区域,还要营造相应的生物群落。”姜文魁介绍,8年来千方百计地为鸟让地,条子泥先后实施岸线生态修复27.6公里,累计修复湿地超6万亩,看到环境越来越好,鸟儿越来越多,他愈发意识到生态价值的重要意义。
设在沿海经济区的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近年来一直在加强条子泥区域候鸟种群数量的监测,并尝试解码底栖生物“食谱”与水鸟“族谱”的关系。贾亦飞作为中心的青年研究员,曾经和姜文魁站在保护与开发的两端,如今他们是并肩作战的队友。“研究表明,条子泥有20多个候鸟种群超过全球物种数量的1%,重要性无可替代。”贾亦飞说。
当年围垦而成的海堤,现在是条子泥景区亲鸟、观鸟的打卡地。在海堤内侧,720亩鱼塘被改造为涨潮时水鸟可以落脚觅食的“720高地”。贾亦飞介绍,遵循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高地通过微改造使水面和草甸错落有致,底栖生物稳定丰富,该做法也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今年8月初,这一区域单日观测鸟类数量达11.3万只。
保护候鸟,不仅要处理好人与鸟的关系,还要调节鸟与兽的距离。同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嘴鸥和麋鹿,青睐同一块水草丰美的盐蒿地。区别于一般鸟类在高处筑巢,黑嘴鸥的繁殖地就在平地上,一旦麋鹿闯入踩踏就是灭顶之灾。2021年3月起,盐城采取“自然+适度干预”的方式在黑嘴鸥落脚繁衍区域周围修建起17公里长的生态围网,待繁殖期过后开放。
颇受偏爱的黑嘴鸥不怎么怕人,人们常常可以在海边看到这样一幅景象:当渔民赶海时,蛏勾子铲出的淤泥中蕴藏大量底栖生物,人在前面挖,鸟就在后面吃,对于自然的馈赠,人和鸟各取所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所描绘的生灵万物平等和谐的图景映照在这片滩涂上。
“在大自然面前,人和鸟都很渺小。”创作了上百首滩涂诗歌的姜桦,在《滩涂,没有一首诗是我写的》中吐露心声:写出这些诗的,是大海、天空、草地、太阳星星的尾巴,是芦苇、水杉、盐蒿、一只只飞鸟翅膀上的云……
鸟给人的答案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潮间带滩涂,保护着全球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该遗产是一个充满了希望的开端,是认识、保护和管理一个更大的、具有全球重要性且非常脆弱的自然遗产地的最有意义的代表。
——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决议
鸟类的迁徙,残酷而美丽。
它从来不是浪漫的旅行,而是生命的冒险;也从来不是孤军奋战的独自前行,而是各司其职的抱团取暖。假如人类拥有鸟的视角,会发现盐城滩涂上的“潮汐森林”像极了五线谱,飞鸟的影子投射其上犹如音符——这是一曲不屈不挠、以飞翔对抗命运的生命之歌。
在盐城长达2000多年的建城史中,2019年7月5日下午3点30分,是这座海滨之城的里程碑。回望曲折的申遗过程,一如候鸟迁徙起伏跌宕。
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会主席加拉耶夫一槌定音——盐城黄海湿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一个、全球第二个潮间带湿地自然遗产,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世界遗产空白。木槌落下的那一刻,吴其江悬着的心也跟着落下。
作为申遗成功的亲历者,吴其江介绍,盐城正式成立申遗机构时,距大会召开仅两年多时间,按常规经验,申遗成功需耗时8年。作为竞争对手,当时韩国为同一海域的西海湿地申遗工作已经准备了15年。
跨部门抽调人手、召开研讨会60余次、实地考察数百次……在世界自然遗产中心规定的关门前4小时,一份总计200余万字、近5000页的中英文申遗文本如期而至。不料距世界遗产大会召开不足两个月时,一份“退回重报”的评估报告给申遗团队浇了一盆凉水。
为寻求更广泛的国际支持,吴其江在法国巴黎拜访了澳大利亚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使,也是该国世界遗产大会代表团的团长。“是候鸟把我们连接在了一起!”吴其江的开场白迅速拉进双方的距离,他告诉对方,如果申遗失败,湿地得不到有效保护,今后候鸟可能找不到回家的路……
“守护候鸟迁徙通道,也是守护地球的生命通道。”一番深情游说后,这个星球上候鸟最多的“航线”被打通了——原本持反对立场的澳方代表团,牵头发起修正案声援盐城。澳大利亚代表团首席科学家玛尔什表示:“候鸟迁飞没有国界,支持盐城,就是支持澳大利亚自己。”经世界遗产大会审议表决,无一反对票,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跻身《世界遗产名录》。
在宏阔宇宙中,我们生存的这颗蓝色星球周而复始地孤单“迁徙”着,幸运的是,人类并不孤独——“八千万年来,鸟类曾一直统治着天空、海洋和陆地……鸟类迁徙,是个关于承诺的故事,一个对于归来的承诺。”著名纪录片《迁徙的鸟》导演雅克·贝汉曾说,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是人类的一种需要,它让我们感受到生命存在的奇迹。
“生命的蓬勃张力”是吸引生态摄影师蒋卫兵观察鸟类的起点,他发现鸟类生长很快,可以见证生命从诞生到成熟的轨迹,不同鸟类也展现出生命的多样性。“每一次起飞、停歇和觅食都充满力量,这些湿地精灵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律动。”蒋卫兵说。
东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沿海经济区党工委书记吕洪涛曾经无法理解蒋卫兵这样的爱鸟人士,但他现在却能清晰地说出条子泥湿地底栖生物的种类,应该如何对“720高地”进行“水、气、声、光、磁、地形、植物”七个方面的严格控制。
全球记录不超过1000只的小青脚鹬,9月初在条子泥观测记录到1560只,这让吕洪涛尤为自豪。如今每天都要关心鸟过得好不好的他,清楚地知道这片土地的生态价值所在,世界自然遗产这颗“皇冠上的明珠”,让盐城人感恩自然的馈赠,更加笃定对鸟的守护。
说起未来规划,吕洪涛希望依托投资700亿元的长三角(东台)康养基地项目,打造满足全年龄段需求的康养服务一体化示范区,实现生态产能的转化,“我们要让游客像候鸟一样到盐城研学旅游、调养身心”。
康养基地仍在规划中,但近水楼台的人们已在享受“候鸟红利”。弶港镇巴斗村是紧邻条子泥的小渔村,远观海天一色,近看鸟浪如潮。沿街而立的别致小楼外墙上,海鸟、贝壳、帆船等卡通形象描摹着这个滨海小渔村的蝶变:响应“退渔还湿”,培育“观鸟经济”,渔民从“卖海鲜”到“卖海景”。
年少离乡打拼的祁兰芳2020年回村二次创业,开办起“巴斗渔娘”饭店,日子越过越红火。“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喜欢上我的家乡。”祁兰芳说,候鸟扇动翅膀飞向远方,也让籍籍无名的小渔村走出了深闺。
如同“头雁”,祁兰芳的身后涌现出伴飞的“鸟群”——一批外出务工的巴斗人回村兴办渔家乐、民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可持续旅游”中国试点项目第二期在此启动,巴斗村获“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社区协同发展实践基地”称号。
申遗成功后,盐城持续探索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发展新路径,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先后创成国际湿地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世界上很少有城市表现出这样的奉献精神,不仅在当地通过世界遗产地保护湿地,而且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推动滨海湿地保护。”尼古拉·克罗克福德评价道。
深化与韩国庆北国立大学、英国皇家观鸟协会等单位的合作平台建设,赴法国、荷兰等地交流考察,筹建瓦登海—黄海世界遗产联络合作机制……后申遗时代,盐城积极开展国际科研合作交流,深度参与全球生态治理话语体系构建。
9月25日至27日,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将在盐城举行,论坛得到生物多样性公约组织、湿地公约组织、保护迁徙野生动物物种公约组织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四大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将进一步搭建引领生态治理的全球机制性平台,通过生态朋友圈凝聚保护滨海湿地更广泛的全球共识。
“全球滨海论坛将向人类展示,滨海湿地是这个星球最珍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和人类自身安危都极其重要。”瓦登海秘书处原秘书长延斯·埃尼马克说,期待盐城与瓦登海携手在国际舞台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大地无言,鹿鸣鹤舞。
候鸟迁徙的平均距离是5000公里,这段艰辛漫长的旅程中,它们为了生存,不断起飞。一个人、一座城亦当如此,无论路途再遥远、坎坷,唯有坚持,才能生生不息;只要向前,也终将抵达。
观鸟者常常自嘲这一博物活动是“美好而无用的”,但当你抬头欣赏一只鸟,并热爱这件事情,自然会有答案。(记者 刘亢 杨丁淼 陈圣炜 陆华东)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明儿夏至!一年中最热的日子来了!
夏至节气即将来临,这意味着高温正式到来。
除了吃面,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注意。
明天的最高气温预计将达到33℃-35℃以上。
阴凉天气将不再出现,进入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尤其是周四预计会有高温和降雨,简直就像是煮雨一样。
所以在夏至到来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防暑和防晒。
然而,您是否知道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
夏至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最长,黑夜最短。
而且越往北,白昼越长,黑夜越短。
在北京地区,夏至日的白昼可长达15小时。
感觉每天都好漫长的日子来了。
夏至节气的外文名是Summer Solstice,
寓意炎热将至。气候特点是暴雨、梅雨天气,高温和潮湿。
夏至的风俗活动包括祭神祀祖和消夏避伏。
而夏至的风俗食物则有麦粽和夏至饼。
养生方面,建议多吃苦味食物,同时调养精神。
夏至的三候是鹿角解、蝉始鸣和半夏生。
这告诉我们,在炎热的夏季,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
性的生物则开始衰退。在养生方面,这一点变得尤为重要。
极阴与极阳之间的平衡十分关键。
没有掌握好这一点,阴阳就会失衡。
饮食是养生的关键,因为病从口入。
夏至时,推荐吃苦瓜、南瓜、金针菇和花菜等食物。
而在北京,吃面是夏至的传统习俗。
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可以大量食用生
菜和凉面。
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的食物可以降火,开胃,又
不会因为寒凉而损害健康。
夏至这一天,北京的面馆人气很旺。
无论是四川凉面、担担面、红烧肉面还是炸酱面,各种面条都
很受欢迎。为什么夏至要吃面呢?
这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民间有句谚语:“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
传说中,夏天吃热面可以避邪,用多出汗的方式祛除体内的潮
气和暑气。夏至吃面也是为了祈求家人身体健康。
除了吃面,夏至节气还有其他需要注意的方面。
夏至时,天气非常炎热,健康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避免以下八个误区:早晨晨练、快速喝水、吹风扇对
着颈椎、眼睛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冷饮过多对肠胃不好、家
里积聚灰尘等。
此外,夏至节气还有六个要素:早晨晨练要缓慢、喝水要适量
、颈椎要保护、眼睛要遮阳、肠胃要保持温暖、家里要勤打扫
。这些都是为了保持健康而需要注意的事项。
夏至节气在中国的历史和地理风俗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北京人要吃面的传统习俗之外,其他地方也有各自的风俗
习惯。
夏至在古代时就如同春节一样重要,甚至有三天放假的传统。
从周代开始,夏至就有祭神的仪式,人们相信这可以消除疫疠
、荒年和饥饿。从汉代起,夏至节的习俗就已经存在。
宋代的《文昌杂录》中记载,夏至这一天,百官放假三天。
现在,是否应该恢复古时夏至放假三天的传统呢?
无论如何,我们可以回家煮碗面来庆祝夏至。
夏至节气代表着一年中最热的时节的到来,除了吃面,我们还
要保持冷静。让这个世界少一些暴躁,多一些宁静。
参考资料:1. "夏至节气到了,北京人吃面才算过
节",中国新闻网,2019年7月20日2. "夏至吃
面,北京人的节气饮食习惯",凤凰网,2017年6月20
日3. "夏至吃面的风俗习惯",搜狐网,2016年6
月20日
【免责声明】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END-感谢大家的阅读,你的阅读是对小编的鼓励,如果觉得文章还不错的话,小手轻移点一下右下角,点“ 在 看 ”,谢谢对小编的支持,小编一定每天给你们带来更多资讯。
国宝画重点|良渚之光照耀亚运之美
玉鸟飞旋,时空流转
神徽浮映,古城再现
良渚遗址
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
我们再一次领略到了
良渚古国的风采
玉琮是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物
此玉琮形体宽阔硕大、纹饰独特
琮体四面直槽内上下各琢刻一神人兽面纹
整体图案采用浅浮雕和线刻技法雕琢而成
中国人爱玉、佩玉之风可谓源远流长
这件良渚文化玉三叉形器
就是当时良渚男性佩戴的
它左右两叉平齐,中叉较低
中叉内有竖向钻孔
佩戴的方法可能是用发簪穿过玉管及钻孔
将成套的三叉形器固定在头部
鸟纹在良渚玉器中多次出现
这件良渚文化鸟立高台刻符玉璧上
阴刻一只小鸟
其形态逼真,丰满肥硕
长尾上翘,小圆眼
侧身站立于三重台阶的“高台”之上
刻符图像整体神韵悦目
琢刻工艺高超
这件玉鸟呈尖喙短尾状
体形平展,两翼外张,振动奋飞
鸟儿在当时可能被先民认为是天地信使
是人与神沟通的媒介
给人们带来光明与福祉
良渚文化玉钺里
也有鸟的形象
该玉钺呈淡青色,夹墨绿色斑
整器呈风字形
两刃角的正反两面
分别浅浮雕完整的神人兽面纹和鸟纹
在已发现的良渚玉钺中仅此一例
因而有“钺王”之称
这两件玉器
一称瑁,一称镦
它们原本安装在权杖的上下部
上部为瑁,瑁体两侧浅浮雕神人兽面纹
纹饰跨越器物两面,上下错落构图
下部为镦,整器呈烛台状
2019年7月6日
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良渚古城遗址
代表了中国在5000多年前伟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
是杰出的城市文明代表
这座古城
仿佛是一面时间的镜子
倒映出千百年的文明光辉
它的故事
将继续在时光中闪烁
等待着我们去感悟
策划:齐慧杰 周宁
监制:胡国香 张书旗 曹晓轩
终审:何险峰
统筹:唐颢宸
设计:邱星翔 余欣玥(实习)
记者:冯源 邱世杰
编辑:赵露露 吕梓源(实习)
新华全媒+丨一通惠天下 万里尚为邻——我国可持续交通为全球交通发展注入新活力
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 题:一通惠天下 万里尚为邻——我国可持续交通为全球交通发展注入新活力
新华社记者
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可持续交通体系,是支撑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美好愿景的重要举措。
9月25日,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在北京盛大开幕。全球各界交通人士汇聚于此,共商交通可持续发展大计,为未来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强基固本,共享交通发展成果
9月14日,随着一列试验列车从成都东站缓缓开出,川青铁路青白江至镇江关段进入运行试验阶段。这条铁路正式开通后,将彻底改变川西北地区没有铁路的历史。
从墨脱公路正式通车让我国实现公路“县县通”,到“爱达·魔都号”邮轮完工试航“解锁”国产大型邮轮制造技术;从C919一飞冲天推动国产大飞机规模化发展,到中老铁路打通冷链国际运输大通道……如今的中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航空航海通达全球。
推动可持续交通发展的过程中,安全、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截至2022年底,全国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超过4万公里,高速公路覆盖98%的20万以上人口城市,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达2751个,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9554公里,全国颁证运输机场达254个。
可持续交通在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中具有关键作用。
8月31日,暑运落下帷幕。西藏拉萨贡嘎机场暑运期间共完成旅客吞吐量122.9万人次,同比增长56万人次,增幅为83.8%。
我国航空服务已覆盖83%的脱贫地区人口;公路交通运输网络延伸到每一个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国204个县跨入高铁时代……
交通通达,山乡巨变。青藏高原、大别山区、云贵高原、大兴安岭等曾经山高路远、闭塞落后的地区,如今因交通通达而焕发生机与活力。
创新引领,共建绿色低碳世界
德国慕尼黑车展上,比亚迪、零跑、小鹏等众多中国品牌集中亮相,占据展区“C位”。
2012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为1.3万辆;2022年,这一数字达到了688.7万辆。锂电池、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和自动驾驶等技术,持续传递中国交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声音。
建设可持续交通体系,高效、绿色是题中应有之义。
2019年11月28日,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二期投产运营,以自主研发氢燃料电池组为动力,在减轻设备自重的同时降低了设备机构复杂度、设备维保量和维修费用。
2020年4月11日,靠泊在江苏苏州港太仓协鑫电厂码头2号泊位的“神华523”轮完成6.6千伏高压岸电连船送电作业,成为长江港口完成高压岸电连船送电的首艘船舶。
推动构建可持续交通体系的过程中,我国也在努力将绿色发展理念传播到世界各地。
淡布隆跨海大桥作为中资建筑企业在文莱承建的最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过程中需穿越文莱热带雨林。中国团队在施工过程中,桩基及架梁等作业全部在“不落地移动式钢平台”上完成,不破坏雨林植被,实现绿色智能高效建造。
“随着各国加速落地‘双碳’愿景规划,对绿色基础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加,可持续交通发展成果将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建平说。
交通天下,开放合作利惠全球
9月22日,新疆乌鲁木齐多式联运中心,数辆大货车沿着中蒙俄沿亚洲公路网4号线(AH4)国际道路奔赴远方。
“这是继AH3号线路后,开通的第二条连接中蒙俄三国的国际道路运输通道,将为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发挥重要示范引领作用。”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宣登殿说。
目前,我国已经与21个国家开展了国际道路运输合作,我国已有68个口岸已开通国际道路运输业务。
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始终致力于做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贡献者。
7月2日,一列满载汽车配件的火车从泰国罗勇出发,一路向北直抵四川成都,途经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后到达匈牙利。这是首趟以“中老铁路+中欧班列”模式运输过境的货物列车,意味着中老铁路与中欧班列实现衔接。
数据显示,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1900万人次、货物2300多万吨;中欧班列累计开行7.7万列,运送货物731万标箱,货值超3400亿美元。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项目,以中欧班列、中老铁路等为代表的项目工程,已成为我国可持续交通开放合作、联通世界的“金字招牌”。
2022年10月14日,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成立。发展一年以来,中心深入贯彻“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国际可持续交通合作。如今,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让全世界的目光再次汇聚中国。
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可持续交通体系,努力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必将让可持续交通发展之路越走越坚实、国际合作共赢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理解城市丨盐城:一座曼妙之城的荣耀与抱负
这确实不像我印象中的盐城。
兼具湿地、海洋、森林三大生态系统,拥有江苏省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经济表现成果突出,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七千亿元……
“盐”是百味之首。作为中国唯一以盐命名的地级市,盐城早在战国时期便“煮海为盐”,因“环城皆盐场”而得名。而今天的盐城,早已呈现出超越其字面名称的精彩。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引进第一家韩资企业到如今成为韩国在江苏最密切的产业合作城市,从传统“农业大市”到工业强市快速崛起,从抢抓江苏沿海发展机遇,到深度融入长三角,盐城走过的每一步都是这座年轻城市的积蓄奋斗。
盐城聚龙湖 本文图片均由盐城市委宣传部提供
而生态则是如今盐城最傲人的名片。作为江苏省海岸线最长的城市,盐城把广袤的沿海滩涂打造成为了我国第一处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被评为“国际湿地城市”。
数百万只候鸟用脚投票,告诉人们盐城的湿地是它们理想的栖息家园。
再过几天,以“绿色低碳发展 共享生态滨海”为主题的2023全球滨海论坛就将在盐城举行。
一片湿地,连接了中国与世界。一片湿地,勾连了盐城和未来。
在人口稠密、经济活跃的长三角地区,盐城是怎样平衡好发展与保护关系的?面对时代考题,绿色经济形态该如何持续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当盐城的绿色底色、经验亮色、品牌成色得以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展示的同时,“绿色发展模范生”也被赋予了更重的责任和更高的期待。
一
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开幕在即,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主任吴其江这段时间格外忙碌。
聊起盐城的申遗之路,吴其江回忆起2014年9月份,当时一位市领导关于“盐城是否可以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提问让时任江苏盐城珍禽保护区主任的他陷入了思考。
那时的吴其江甚至不知道“世界自然遗产”的概念,更是不清楚该从何处着手去完成“申遗”这个浩大的工程。
盐城拥有582公里的海岸线、76.96万公顷湿地面积,孕育着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生态保护最好的海岸型湿地。盐城黄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在全球同类生态系统中是最丰富的,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2016年12月19日,盐城市正式成立黄海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盐城的申遗工作。盐城的申遗之路正式开始。
这之后的几年,吴其江和相关专家见证了盐城申遗的全过程,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
条子泥湿地
对于生态文明的认知是一个过程。面对保护与开发的两难之困,盐城也曾经历过经济利益与生态效益的艰难取舍。
2011年,盐城启动了百万滩涂围垦计划,一期围垦超过10万亩已经用作海水养殖,好在二期等待审批期间,为了更好地保护这片湿地,盐城作出重要决策,放弃已经依法得到批准的条子泥、高泥和东沙区域百万亩滩涂围垦计划,将这些区域严格保护起来,为百万鸟类留下了一方净土。
地方政府对生态保护的自觉也为盐城留下了最鲜明的城市标识。虽然申遗的过程历经波折,但凭借多方的共同努力,2019年7月5日位于江苏盐城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最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吴其江告诉我,一般而言,国际上自然遗产申报平均要8年左右时间,而盐城只用了3年。他认为,盐城的成功在于,全国上下对于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了高度统一,盐城的申遗也从一个城市的努力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国家行动。
2022年6月,盐城获评“国际湿地城市”,生态底色被进一步擦亮。而盐城的荣耀在于,它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国际名片的生态城市,这是国际社会给予盐城的巨大肯定。
二
在盐城老火车站改造的黄海湿地博物馆里,我认识了勺嘴鹬,这一外号“小勺子”的长距离迁徙候鸟凭借略显呆萌的外表和极其濒危的数量成了当之无愧的“湿地明星”。
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
在勺嘴鹬青睐的盐城东台条子泥湿地,我也结识了几位多年来默默扎根于此研究和保护这些自然界精灵的人们。
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杨洪燕便是其中一位。
2019年,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同盐城东台沿海经济区签署协议,建立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条子泥研究基地,开始针对条子泥湿地进行多学科系统研究工作,并参与条子泥湿地的管理工作。杨洪燕便是首批来到这里的特聘研究员。
杨洪燕告诉我,从事鸟类观测研究工作是非常辛苦的,但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大家都乐在其中。“条子泥湿地生态环境优越,是迁徙鸟类的理想栖息地,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好的观测点。沿海经济区管委会也为我们提供了实验室和办公场地,让大家的科研工作没有后顾之忧。”
勺嘴鹬在湿地觅食。
前不久,杨洪燕和团队成员在东台条子泥湿地监测到1560只小青脚鹬,其中在“720”高潮位候鸟栖息地发现有1450只,均创下历史新高。
孙家录的摄影作品。
同样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摄影师孙家录。原本住在东台市区的他退休后为了拍鸟搬到了湿地附近居住。作为条子泥湿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见证者,他坦言,这些年不仅飞来的鸟越来越多了,湿地的生态管理和保护工作也在持续精细化。他说自己的摄影生涯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随手拍。第二个阶段是专心从事生态摄影。如今他在坚持做一名生物多样性的维护者,在拍摄的过程中也会对不文明的行为加以劝导。
条子泥湿地大堤外,海浪涌来,正在滩涂觅食的鸟儿展翅腾起。
作为盐城黄海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条子泥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路上的关键枢纽。每年有超过10万只候鸟来此越冬,超过300万只候鸟在此过境停歇,具有极其重要的环境生态和物种保护意义。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后,条子泥湿地开展了一系列候鸟栖息地保护探索,为迁飞通道沿线22个国家和地区打样示范。
三
去盐城之前,这座城市对我很大一部分的吸引力来源于盐城东台的黄海国家森林公园。
盐城是一座没有山的城市,却在沿海缔造了拔地而起、垂直生长的绿色海洋。社交媒体上网友分享的视频一度激发了我想去打卡绿野仙踪的欲望。
当我在一个雨后的下午真正置身其间,才感受到那种强烈的震撼。入目是无尽的水杉林海,宛如人间秘境,丰富的负氧离子随着海风源源不断地送来,整个公园都是一座“大氧吧”。
黄海国家森林公园。
如今这里是全国沿海地区最大的平原森林,可公园管理方的相关负责人告诉我,曾经这里却是沿海盐碱荒滩。1965年东台林场在此建场,五十多年来一代代林工在盐碱滩涂上拓荒改碱、植树造林,将一片广袤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绿色海洋。
从卖树到卖风景,当地通过持之以恒的绿色修行探索出了“两山”的转化路径。2022年景区旅游综合收入超1.5亿元。荒滩绿了,风景美了,游客也越来越多。
我还去了毗邻黄海森林公园的一个名叫巴斗的小渔村,这里的村民世代以渔为生。
2010年,巴斗村响应政府的号召,实行了转产转业的政策,使农民“洗脚上岸”。村支书叶勇告诉我,当时巴斗村的传统渔业已经不能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必须要寻找一条新的富民的路子。
2013年村里组建了渔业专业合作社,将2400多公顷的海涂资源用于发展高涂渔业。全村120余家鱼塘鱼群成员,由村里承包经营,入股的渔民年年有分红,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2020年在周边黄海森林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地条子泥等旅游景区兴起的影响下,巴斗人发现了文旅融合发展转型升级的新机遇。
通过不断提升改造旅游景点,村里新建了游客中心、渔民之家、初心广场、巴斗泉驿站等设施,让古老的渔村融入了现代化的生活元素,整个村庄串联起了一条3公里长的旅游观光线。来村里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小小渔村早已名声在外。
行走在湿地旁、森林间,自由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我不禁感叹这里生态的美好。
四
高品质的生态环境,也支撑了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我感受到,盐城上下正在破除“苏南苏北”的地域概念,努力推动“小区域”融入全国发展的大格局。
实话说,在此次赴盐城调研前,我未曾想过这座低调的城市有着十分强劲的外向型经济活力。
盐城向东,隔海相望的地方便是韩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第一个韩资项目落户至今,盐城已吸引起亚、摩比斯、京信等近千家韩资企业。
我实地走访了位于盐城经开区的SK动力电池二期项目。这也是江苏省近年来最大的外资项目,随着SK动力电池二期项目的竣工投产,盐城基地已成为韩国SK on株式会社全球各地投资项目中产能发挥最快、营收增效最佳、生产经营最稳、投资回报最高的项目,成为中韩合作的现实典范。
“链主”企业领跑,“链”上百花齐放。在盐城经开区,以SK动力电池项目为代表,汇聚了天津捷威、威蜂动力、珩创正极材料等20多家产业链企业。产业发展正呈现出串珠成链、压茬推进的良好态势。
SK动力电池盐城基地
一路牵手,亦如亲友。目前,盐城已成为江苏与韩国产业合作最密切、韩资企业最集聚的城市。已有超过1万名韩国朋友把盐城当成了工作生活的“第二故乡”。
而支撑起盐城7000多亿元经济体量的,是这座城市对未来产业发展的定力和对优质企业的盛情邀约。
“六年前,盐城市的相关领导便与我们进行了投资洽谈,希望招引我们落户。”通威太阳能盐城公司副总经理翟绪锦告诉我,盐城市有关部门多次走访企业总部,最终他们被盐城的诚意和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决心所打动,在盐城经开区投建了目前全球光伏组件单体规模最大的智慧工厂。
同样被吸引而来的还有中联即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互联网+即时配送服务、同城物流等多元化配送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中联即送是美团外卖、饿了么、麦当劳、肯德基等20多个品牌的头部合作商。
今年初,这家位于河南的企业顺利完成了全国总部整体迁移至中韩(盐城)产业园未来科技城。打动中联即送董事长宋一的是盐城独到的招商眼光、果断的投资决策和贴心的对接服务。
作为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盐城东方集团还通过专项资金投资该项目2亿元,成为了企业的主要股东之一,这更让企业坚定了在盐城的发展信心。
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也让盐城看到了全面起飞的历史机遇。
20世纪50年代,10多万名上海青年响应号召,来到盐城大丰开垦沪属上海农场,铸就了大丰与上海的深厚情谊。如今,在大丰境内307平方公里的上海农场是上海域外面积最大的“飞地”,至今仍被视为上海的米袋子、菜篮子、奶瓶子。
近些年,盐城不满足只做上海的“菜篮子”,开始通过合作园区的平台深化两地的产业协作。
2015年,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成立。如果说当年的上海农场是“飞地经济”的起点,那么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则是创新互动的“升级版”。这里是上海唯一市级层面与外地共建的开发区,不仅定位上海先进制造业的域外产能基地、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生产基地,还被纳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打造区域产业合作示范区。
深耕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江苏省提出支持盐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
这既是历史使命,也是这座城市的愿景和抱负:到2025年绿色产业、绿色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资源环境指标和生态环境人民满意度位于全省前列;到2030年,示范区绿色产业能级大幅跃升,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立健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率先实现,自然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绿色宜居的沿海城市特质更加鲜明,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
五
即将召开的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是盐城历史上承办规格最高的会议。
这次会议,将是全世界感知新时代中国魅力和盐城风采的重要窗口,也是推动盐城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重大机遇。
进入“后申遗时代”,盐城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从打造“720高潮位栖息地”国际样本,到荣膺“国际湿地城市”,从助力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申报到主办全球滨海论坛,盐城的努力还在继续。
最美海岸
吴其江主任告诉我,滨海区域是生产力发达、人口稠密、生物多样性受到严峻挑战的地区,滨海湿地受气候、潮汐和自然条件的动态变化影响比较大,这样的变化也呼吁保护目标和措施的改变。
“如果过度保护湿地也会带来其他问题。因此如何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比如构建一个鸟类友好型的种、养殖业的模式值得各方深入探讨。”吴其江期待在此次论坛上各方能充分贡献智慧,共同为全球湿地标注新起点。
既有与生俱来的“天然绿”,更有久久为功的“保护色”。滨海湿地保护“中国方案”中的“盐城样本”即将再次受到全球的关注。
河海交汇地,邂逅一座曼妙之城。
(作者系澎湃新闻“理解城市”专项写作计划项目组成员。)
“理解城市”项目是澎湃新闻2023年新春伊始推出的一个城市观察专项计划。我们不仅依靠数据去理解城市,我们更用心去理解它。您有任何建议或者意见,都可以给我们写邮件:chenlf@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