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吉日

腊月为什么叫腊月(为什么叫腊月)

腊月为什么叫腊月(为什么叫腊月)

为什么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

视频加载中...

进入农历十二月,年味越来越浓了。十二月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俗称岁尾,还有腊冬、残冬、腊月、冰月、余月等别称。其中,人们最熟知的别称当属“腊月”。为什么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腊月又有哪些习俗呢?快戳视频了解一下!(文静 陈婕)

“人怕腊月死,更怕腊月生”什么意思?腊月生人难道不好吗?

民间有句俗语叫“人怕腊月死,更怕腊月生”,非常直白的点明了有关生死的一些禁忌。

但是人总会有生老病死,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更没法挑选自己出生和离开的时间。所以这句俗语是怎么来的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前半句“人怕腊月死”。

腊月是一年当中最后的一个月份,起着一个承上启下,辞旧迎新的作用。所以从古至今,腊月在人们的眼里都是非常重要的月份。

在先秦时期,每到腊月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祭祀,先人们会在腊月举办一次打猎,把猎得的动物供奉给上天和祖先,感谢他们在过去的一年对自己的保佑,同时也企盼在新的一年能继续保佑大家。

在古代,生死是大事,尤其是死亡,死者要在家中停灵多日,还要大操大办,告慰死者。

这样一来,家里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要落在操办后事上,但是腊月的祭祀又不能耽误,两件事情一同忙碌,让人措手不及。所以“腊月死”会给家里人添非常多的麻烦。

再者,腊月结束马上就是新年了,过完新年就又长了一岁,又活了一年,每活一年都是一年的福气。若是在腊月里去世了,就意味着没有跨过这个年的福气,对于死者来说也是不太好的事情。

所以,“人怕腊月死”的深层意思是害怕自己成为没有福气的人,也害怕给他人带来很多的麻烦。

下面再来看看“更怕腊月生”。

“腊月生”就是指新生儿的降生,按理说,腊月过后是新年,正是一年当中最喜庆的时候,家中添丁也是喜事,双喜临门难道不应该格外高兴吗?

但其实不是,在古代,婴儿降生虽然是值得庆贺的事情,但是婴儿在腊月里出生却是非常让人担忧的事情。

因为古代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冬天有地暖有空调的,一点儿也不冷。古代没有这么多取暖设备,大户人家也是靠烧银炭取暖,更别说穷苦人家了。古代的冬天那么冷,保暖措施做不好的话,新生儿很容易被冻死。

而且再一个古代的医疗水平低下,要是新生儿出现什么问题,也没法及时的救过来,万一出了什么问题不仅没给家里添喜,还在靠近年关的时候给家里蒙上一层阴郁。

再一个就是从产妇出发,腊月正是忙碌的时候,这时候要是家里有新生儿降生,得有人照顾产妇和孩子,一下子家里少了两个劳动力,自然是忙不过来的,很可能过年就要手忙脚乱的过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已经没有这么多讲究了,生老病死、祸福旦夕都是命数,与其提前焦虑,倒不如坦然的接受。

为什么是柳州呢?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十年来,作为传统工业强国,“柳州模式”经受住了重大挑战。 其核心汽车产业正在加速向智能化转型升级。 在产业转型中,柳州变“酸”为绿,彻底改变了城市面貌。 面对新的经济趋势,柳州甚至依靠螺蛳粉的“网红”在行业中突围。 这座紫荆花飞舞的广西城市,将会谱写怎样的篇章?

如果走出机场第一口呼吸的就是酸笋的辛辣味,那么欢迎来到柳州。

这座面积不到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足500万的广西三线城市,这几年凭借出众的“上瘾”味道成为新的“网红”; 也从广西省会南宁刷新了自己。 外国游客的意识。

自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上映以来,一小碗螺蛳粉能拉动柳州多少产业经济?

柳州市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柳州市仅有1家袋装螺蛳粉生产企业,全市螺蛳粉产值不足5亿。 到2021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已突破500亿,其中袋装螺蛳粉销售收入高达151.97亿元。 更重要的是,目前约有30万柳州人从事螺蛳粉相关产业。 生产工作。

柳州作为传统的老工业城市,也是一座轻重工业实力雄厚的城市。 自宋代以来,柳州就以产木闻名,而寓意“升官发财”的棺材生意也闻名于世。 新中国成立后,著名品牌“金喉咙”、“凉棉珍”诞生于此; 近年来,柳州也成为五菱传奇汽车的发源地。

如今,到过柳州的人无不赞叹这里生活的安逸、安逸。 “三河四河合一,将城托如锅”。 更何况,近十年来,柳州已从一座被工业拖累的“酸雨城”,摇身一变成为被誉为“百里画廊”的风景宝地。

今年5月,新兴网红城市淄博的管理者专程来到柳州,学习柳州成为“网红”、“长青”的历史经验。

作为老工业城市,新经济的特色美食也深受人们的喜爱。 淄博想向柳州学习的是:如何吸纳旅游流量,转化为持续的产业发展。

01.从一碗面条开始

第一次坐飞机来柳州的人,在柳州白莲机场降落前,常常会听到空姐温柔的声音反复强调:请不要打开遮阳帘——这是一个4D级军民合用机场,因为它是位于古白莲洞内。 因附近人类活动场所而得名。

柳州最早的“原住民”是选择河流为生的柳江人。 这里出土的柳江人头骨是迄今为止东亚地区发现的最早的晚期智人,也是壮族的祖先之一。

古时,柳州因星象“流苏”而得名。 柳宗元形容“江流如九回肠”的柳江,是这座城市的母亲河。

柳江南岸,矗立着一座形似马鞍的山峰,与玉峰山东西遥相呼应。 每当19点30分城市亮灯时,马鞍山山顶观景台的人群就会举起手机,拍下这座城市在眼前缓缓展开的画面。

▲(图片来源/城市边界)

如今,蜿蜒绕城而过的柳江,形成U字形,环绕柳北半岛,柳江大桥、文惠大桥左右驻扎,横跨江面。 当天空晴朗、阳光明媚时,高303米的“广西最早的摩天大楼”地王大厦、金嗓子群、五星级商务楼都清晰可见。

对于游客来说,柳州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也很大。 作为一座民族风情浓郁的城市,柳州少数民族占常住人口的50%以上。 漫步在市内著名的4A级景区龙潭公园,可以欣赏到傣寨、壮乡、瑶山、苗岭、侗寨傣寨等少数民族特色建筑。

推而广之,柳州的饮食口味文化也极其多元。 但显然,很多游客走出机场的第一顿饭一定是一碗咸鲜辣、调料丰富的螺蛳粉。

在这个国庆节,小红书开启了“去哪里人少旅游”的话题。 与排名靠前的5A景区相比,南昌、柳州、贵阳等城市的面条、螺蛳粉、牛肉面的数量上升至前三名。 大“显眼包”位居搜索前列,也被纳入不少“粉丝”的度假行程。

打开社交平台,美食博主会为来柳州的游客提供详细的攻略:哪家的面条咸香辣油;哪家的面条咸香辣油? 哪种面条更甜,汤底醇厚。 每家店都有自己独特的口味和烹饪方法。 经验丰富的当地食客会自信地告诉你:闭着眼睛选,楼下的都好吃。

近两年,“特种兵旅游”风潮再次掀起。 柳州对于年轻人来说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交通便利,物价不错,城市景点集中,以购物和美食为主的休闲活动也很适合那些不想付出太多努力的人。 掠夺者游客。

一位从北京飞到柳州的女孩告诉《都市圈》,辞职后,她只想找个地方“躺下”。 在酒店睡了一觉,她就去泡面、尝煲仔饭、吃牛杂,白天去公园、抽烟吸氧放松一下,晚上在人潮拥挤的喷泉广场散步,吃一碗炒菜。面条充满蒸汽。 “主题是随意并满足于现状。”

就连成为“一天七家餐厅粉丝”的美食博主也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就去尝试一两家热门餐厅,剩下的就看当地人去哪里吃饭了,也许偶尔去的店里味道更好。

毕竟,在柳州的住宅街上,十米之内几乎就有两家面馆——当然,隔壁也会有一家卖绿豆汤、冰豆腐和木薯汤的甜品店。

02、螺蛳粉带动的产业链

在柳州流行之前,螺蛳粉只是爱吃辣的小众特产。

2012年,柳州入选《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集,将酸笋这一等待时间酝酿的神奇调味品介绍给大众。 螺蛳粉也趁着这股“又酸又臭”的东风,随之走红。 脱掉。

此前,2010年,柳州曾鼓励企业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开店。 但当时,螺蛳粉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2014年起,柳州顺势提出用产业化理念打造袋装方便螺蛳粉,将螺蛳粉从“现煮堂食”的特色小吃转变为便捷的即食小吃。

2015年初,柳州市政府召开“螺蛳粉产业发展大会”,首次提出了柳州螺蛳粉“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的发展理念,确定了螺蛳粉产业发展的方向。柳州螺蛳粉的袋装机械化生产。 道路。 为此还专门开辟了螺蛳粉产业园,让“小作坊”进驻“产业园”。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袋装螺蛳粉迎来了自己的“成功之年”——2020年,柳州螺蛳粉销售额翻倍,首次突破百亿元。 伴随着“囤货风”,人们在预制食品中寻找味蕾的安全感,而网上直播间和美食博主的开箱推荐又勾起了他们的贪婪和好奇心。

同年,螺蛳粉开始以“网红”标签走红全国。 李子柒螺蛳粉宣布在柳州建厂,肯德基推出鸡丝螺蛳粉,元气森林与好欢螺联名,李佳琦等头部直播间必有螺蛳粉上榜……甚至还有明星面包店喜欢螺蛳粉的工厂。 ,自主品牌。

螺蛳粉不仅仅是面条。 醇厚汤底中“臭”的发酵笋、香脆的木耳、香脆的花生、“神秘”的螺蛳,结合在一起,让这碗味道和心理上的满足双重满足。

在难以出门的日子里,一碗刺激味蕾、舒缓焦虑的螺蛳粉取代了老式的方便面和自热火锅,摆满了家庭的橱柜。 这两年,在螺蛳粉的起源上也迅速腾飞了行业。 发展。

2022年,柳州市指导各县区大力发展笋、豆、螺蛳、木耳等原料产业,确定20个柳州螺蛳粉原料生产示范基地,规模55.2万亩,带动农村人口20万多人年人均收入增加近万元。

仅去年一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就达600.7亿元,创造全产业链就业岗位超过30万个。 今年,新兴电商平台方便面前十品牌中,螺蛳粉占据了一半以上。

目前,柳州有预包装螺蛳粉生产企业111家,品牌300多个。 袋装螺蛳粉的创意和包容性也为更多美味提供了空间:臭辣版、咸蛋黄版、小龙虾版……

《2023年柳州螺蛳粉行业发展报告》显示,螺蛳粉主要消费地区与我国南方(华东、华南、华中)传统稻区高度重叠:广东、江苏、浙江两个渠道的消费均排名前三。 、北京也进入前十。

报告特别指出,“人口融合的地区口味耐受度更高,发展潜力更大”。

可以说,柳州的名字随着一碗螺蛳粉而传遍全国。

03.挑战“新模式”

除了近年来以螺蛳粉开辟新题材外,柳州作为典型的老工业中心,还拥有丰富的工业底蕴。

在柳州的大街小巷,色彩缤纷的“老头乐”承载着市民的出行需求,也支撑着这座城市引以自豪的“国车”品牌——五菱宏光。

除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外,柳州作为广西的工业中心,工业产值约占全省的1/4:金嗓子含片、两面针牙膏,以及全球轮式装载机销量第一的柳工集团,都是广西人。 知名品牌和骨干企业。

1928年,在今柳州市东南郊建立柳州机械厂。 广西第一辆汽车和第一架飞机都诞生在这里。

如今,作为中国四大汽车城之一,汽车产业已成为柳州第一支柱产业。 柳州也是全国唯一拥有一汽、东风、上汽、重汽四大汽车集团整车生产基地的城市。 柳州拥有汽车产业链规模以上零部件制造企业300多家。 据统计,中国每销售10辆汽车,就有1辆是柳州生产的。

2022年,柳州本土企业五菱宏光提出整合研发、工业、制造、服务生态产业链的战略规划,将柳州打造成为新能源之都。

▲(五菱宏光在柳州举办新年无人机灯光秀)

但柳州在快速发展转型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自己的“心病”。

2017年以来,柳州工业总产值达到最高点5122.25亿元后逐渐下降。 到2020年,已降至4143.76亿元,缩水近千亿元。 2021年后产值再次反弹,达到4320.2亿元。

核心原因之一是柳州第一大支柱产业——汽车产业产值下降。

2017年,柳州汽车产量在攀升至253万辆的峰值后开始逐渐下降。 2020年将下降至170万辆。即使2021年止跌反弹,2021年汽车产量也将比2017年的峰值少近60万辆。

虽然不仅仅是柳州,几乎所有传统汽车产业重镇近年来都面临着受新能源产业冲击,产销规模和工业产值萎缩的问题。

然而,柳州尤其受到新能源汽车日益“体量”竞争的影响。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汽通用五菱销量同比下降14.9%,6月份单月降幅达到32.7%。 五菱曾经牢牢占据的下沉赛道已经变得拥挤,“神车”的光环也逐渐褪去。

2023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柳州经济总量虽然仍仅次于南宁,但位居广西第二位。 但从经济增速来看,柳州却排名倒数第三。 2022年,柳州成为广西唯一一个负增长的设区市,经济增速连续两年位居全区倒数第一。

04.工业城市的“自救”

为加快转型进程,近年来,柳州深化在新能源产业链布局,延伸产业链,拓展国内外市场,不再依赖单一整车厂、单一企业的波动。汽车工业。 柳州市政府进一步强调,要始终把实体经济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和命脉,坚定不移推动产业振兴。

为建设现代制造名城,柳州以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为示范龙头,加大对企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力度。

今年3月,柳工中原液压件智能工厂项目在柳州开工建设。 项目建成后,生产线自动化率将提高30%,产品制造周期将缩短50%。 去年12月10日,柳工挖掘机智能工厂也开工建设。 投产后,将提高产线自动化率60%,缩短产品交付周期30%。

去年11月,五菱纯电动精益智能制造工厂正式奠基。 改变了汽车行业传统的“刚性”、“系列化”装配生产方式,将成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智能制造新平台和产业链创新基地。 。

作为老牌重工企业,柳钢集团也正在通过5G移动边缘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赋能钢铁制造,打造智能5G透明工厂,据经济日报报道。

柳州智慧化的背后,是柳州环境治理的决心。

每年三四月,柳州的“市花”紫荆花的花瓣与粉色、白色、紫色的兰花交织在一起,飘落在全城。 慕名而来的摄影师们在街头举起镜头,试图捕捉柳州最美的样子——当年的酸雨就是这样控制的。 问题是留下的城市“遗产”。

如今,柳州是全国紫荆植物数量最多的城市,近30万株紫荆树遍布柳州全境。 柳州多山,云雾缭绕的山峰下,碧泉潺潺,石林点缀其间。 河边大桥的告示牌自豪地宣布:这里是一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2020年至2022年,柳州还荣获全国地级市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冠军。 被誉为“山水城市中工业最强、工业城市中山水最美”。

这样的绿水青山来之不易。 20世纪80、90年代,柳州依然烟尘弥漫,污水直排,空气中弥漫着二氧化硫的气味。 酸雨率最高达到98.5%,酸度接近醋。 柳州铁桥每年都需要进行一次全面的防锈处理。

从“风一吹,地面尘土飞扬,十有八九有酸雨”,到转变为地表水质最好的城市,柳州是如何摆脱“酸雨城市”的标签的?

柳州为了持续治理水域、控制污水排放,花了十几年的时间。 2020年,柳江市及其支流主要河流全面清除网箱养殖、漂浮房屋、持证渔船、“三无船”。 沙船目标。

如今,很多人都难以想象,这样一座以重工业为支柱的城市,居然还能维持“百里画廊”的美誉。 曾经充满污水的柳江,如今成为举办世界级水上运动比赛的宝库。

居民们甚至还有一个放松身心的好去处——最幸福的是那些热爱野泳的老人。

▲(图片来源/城市边界)

如今,年代感十足的“江滨游泳基地宣传牌”上的字迹早已模糊。 柳州江边还安装了两条新型不锈钢“游泳梯”扶手。 老人们脱掉衬衫,跳进清澈的河水中。 河对岸就是金碧辉煌的柳州风情港。

退休老姐妹在风雨桥上扬起优雅的丝带,“老年乐团”在侗寨广场奏乐,世界最大的升降漂浮音乐喷泉前,年轻男大学生摆摊唱歌,火热的音乐从拥挤的夜市飘出来。 伴随着炒菜的酸爽蒸汽,人们骑着电驴在街道、桥梁之间飞驰。

这就是柳州,一个崭新的柳州。

(作者|赵子坤,编辑|李源)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为什么把农历一月称为正月,而把农历十二月称之为腊月呢?

推荐:宝钗和湘云:一个深沉,一个天真,反倒成了一对好姐妹

文/谭汝为

(一组绵竹木板年画)

【作者简介】谭汝为,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教授,从事汉语词汇学、修辞学、民俗语言学和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主要著述《古典诗歌的修辞和语言问题》《词语修辞与文化》《人间词话·人间词校注》等。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一)为什么把农历一月称为“正月”?

“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里来是新春”……

为什么把农历一月称为“正月”,这个“正(zhēng)”表示什么意思呢?

在我国上古时期,每年以哪个月为第一个月,各朝代都不尽相同。据说,夏朝把一月作为每年第一个月,而商朝、周朝、秦朝却分别把十二月、十一月、十月作为每年的第一个月。这些朝代每更改月份次序,都把更改后的第一个月称作“正月”。

所谓“正”就是改正的意思。据此可推知:“正月”的“正”应读为“zhèng”。

周朝时,国家大事都安排在每年开头的正月处理,所以“正月”又名“政月”。秦始皇(嬴政)正月出生,取名为“政”。他觉得“正月”的“正(zhèng)”和自己名字同音犯忌,就下令把“正月”的zhèng改读为zhēng。后来,正月也称“新正zhēng”,正月初一称为“正zhēng旦”。这种读法一直沿用至今。

(二)为什么把农历十二月称之为“腊月”呢?

汉朝应劭《风俗通义》载:“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又载:“阴历十二月也,以是月腊祭百神,故谓之腊月。”意思是:阴历十二月,在这农闲的岁末,打猎获取禽兽,以祭祀祖宗和神灵,辞旧迎新,所以称为“腊月”。

古人非常重视祭祀,认为祭祀乃是“国之大事”。把岁终祀祖先、祭众神的祭奠仪式称为“腊”。商朝时,每年春夏秋冬四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其中冬祀规模浩大,礼仪隆重。后将冬祀称为“腊祭”,就是在腊月合祭众神。

古时年终十二月属于“祭祀之月”,这个月份以祭祀为中心内容。究其形成原因:一、年岁交替,须祭祖祀神;二、天寒农闲,劳力充裕;三、野兽冬眠,狩猎良机。

古代历法,把阴历十二月称为“腊月”,把举行冬祭这天称为“腊日”。最初“腊日”并不固定,可灵活掌握。到了汉朝,规定冬至后第三个戍日为“腊日”,祭祀诸神。在旧时,腊月也是食品加工的上好时机。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动物类食品,一律称为“腊味”,如腊鱼、腊肉、腊鸡、腊鸭、腊肠等。

(本文图片/二三里)

相关阅读:

那些年,那些习俗(2):除夕干什么?正月初有什么禁忌?

腊月二十三,祭灶习俗

N年之后,谁当农民?

中国人把农历十二月叫腊月始于何时?十二月初八为何要喝腊八粥?

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简单了解一下中国文字系统的发展演变过程。

中国最早成系统建制的文字体系叫甲骨文,甲骨文大规模出土是在1928年的安阳殷墟,中国现在专门有一个甲骨文研究院,其行政级别是正部级,与文化部同级。甲骨文是公元前13世纪商朝中期的文化遗存,其研究历史已经超过了100年,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吴其昌等就是早期著名的甲骨文研究专家。

王国维是早期的甲骨文研究专家之一

研究者从16万多片甲骨之中研究发现有4000多个字,100多年下来,初步认定了2500多个字,但甲骨文之中并没有“腊”字。中国文字的发展脉络,是从商朝甲骨文→周朝金文→春秋战国大篆→李斯小篆→程邈隶书→两汉楷书→魏晋草书、行书发展演变而来。

腊字从肉,从昔。昔,往日的、旧时的。肉与昔联合起来表示陈旧的肉。本义:陈肉,干肉。

腊字引申有两层意思:

①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② 冬天(多在腊月)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肉。

“腊”字最早出现在周朝金文之中

肉在古代绝对是稀缺精贵之物,是奢侈品,一般人平常是极难吃到的。自己家里养个猪或羊,在过年的时候杀掉,卖一部分,余下的可以风干、 晒干,制成干肉,这个干肉不新鲜了,是往日的、旧时的,这种肉就叫做“腊”。

古代没有冰箱、冰柜,肉在天热的时候可不好保存,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防腐剂。 “冬至前后,灌肠腌肉。”冬至后立春前,是制作腊味的高峰期,据说冬至后所做的腊味放一年都不会坏。而农历十二月刚好是寒冷的岁末,临近春节。虽然中国人平时过日子节省,但也有张有弛,过年的时候可以奢侈一把。多种因素导致农历十二月杀猪羊、制腊肉成为了一种习俗,农历十二月也就顺理成章地被称为是腊月了。

腊月风干制腊肉

中国人把农历十二月叫腊月始于何时?

相传在上古夏朝时,人们于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而十二月叫腊月。腊肉,就是因在冬天将肉类以盐渍经风干或熏干制成而得名。但从文字考证和文献记载来看,早期的陶器文字和甲骨文之中都没有“腊”字,“腊”始于夏缺乏足够的证据。

“腊”字最早出现在周朝金文之中。周朝的《周礼》、《周易》中已有关于“肉甫”和“腊味”的记载。当时,朝廷有专管臣民纳贡肉脯的机构和官吏。在民间,学生也用成束干肉赠给老师作为学费或聘礼,这种干肉称为“束修”。因此,有充分证据表明,中国人把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至少是始于周朝。

孔子收学生的束修就是腊肉

古代拜师要敬献拜师礼,老师才会收你做学生,束修即腊肉就是常用的拜师礼。

《礼记·少仪》说:

“其以乘酒壶、束修,一犬赐人或献人。”

孔子有教无类,学生要拜师,只要敬献十条干肉即腊肉就行了。

《论语·述而》子曰: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孔子收束修为拜师礼

十二月初八为何要喝腊八粥呢?

《礼记·郊特牲》说,蜡祭是:

“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飨,从食,从乡,乡亦声。本义:乡人相聚宴饮。

中国古代的腊祭

腊祭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祀仪式。古人逢腊月就要围猎,以捕获的禽兽作“牺牲”祭祖庆丰。后来这种习俗发展到了国家层位,至少从周朝开始,天子在农历每年的十二月要用干物进行腊祭,敬献神灵。

腊祭包括两个方面:

①祭祀

祭祀是祀八谷星神,用干物敬献,表示庆丰收之意。干物称腊,八是八谷星神,故称腊八。在时间上,腊祭又是在农历每年的腊月初八日进行的。腊月初八日亦称腊八。

腊八粥

②祷祝

祷祝是腊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内容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确保农业丰收。祷祝在腊月初八进行,称为腊八祝,祝与粥同音,于是就于每年的腊月初八日,将蔬果干物搅和在一起,煮熟成粥,敬献农神,以表示庆丰收之意,并进行祷祝。

用腊八粥来谐音腊八祝的意思,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其含义是用干物——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即煮粥,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以此来敬献农神,进行祷祝,祈求保佑,以庆丰收。祭祀、祷祝结束了,腊八粥当然不能浪费了,乡人相聚喝腊八粥,宴饮狂欢!

关键词:腊八粥 历史 孔子 束修 甲骨文 汉字演变 腊肉

大哉!元气、阴阳、五行!

美哉!华夏族群原生文明!

深层挖掘,传播正向能量;

以文明道,再生华夏人文!

版权声明

本文为自由文化学者郭文喜的原创作品,版权归郭文喜所有。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部分内容和图片取自于网络媒体,特此感谢!本文还有部分图片来源于“东方IC”,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东方IC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请关注作者专著《中国根基:通向文化大国之路》。

作者邮箱:

13371757799@163.com

自由文化学者

郭文喜

2018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