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姻缘

我与传统文化作文600字(我与传统文化作文)

我与传统文化作文600字(我与传统文化作文)

2022中考备考作文猜题(1)我爱中华传统文化(附范文6篇)

朋友,此栏目专为中考备考提供服务,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关注、转发、收藏。猜题及范文,陆续推送。

【作文题目】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异彩纷呈。有精美的民间工艺,有古老的民间艺术,有独特的风俗习惯,有众多的传统节日。

请以“我眼中的传统文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优秀范文】

1.我爱中华古诗词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虽没有诗意朦胧的月夜美丽,没有澎湃壮阔的大海壮观,没有巍峨耸立的高山雄伟,没有静谧的星空清净……但它的柔美,情意却让我陶醉!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如此的明亮,如此纯净;“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何等的细腻,何等的明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何等的哀愁,何等的壮阔.如果不是战争或是离别,如此美景怎不让人留恋忘返?

古诗,让我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欣赏到大江南北奇旎的风光!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把泰山的雄伟之状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多么壮阔的庐山瀑布呀,使人身临其境.“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我们的母亲河,是何等的宏伟壮观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一派春机盎然的景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夏天的展现.“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秋天的呈现.“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派冬天银装素裹的景韵.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朋友离别,友人潸然泪下,不禁想起这句诗.“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正如大作家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时间一转眼便消逝,我们要珍惜现在的黄金时期,莫让美好的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诗,无处不在.诗人生花的妙笔让我心醉其中,不禁想起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啊!

2.我爱中华古诗词

爱古诗,闻着书页上散发的淡淡墨香,聆听文字里发出的美妙声音,我便走进令人陶醉彩色画卷。

茵茵春草——

和煦的阳光照耀大地,春风拂过,混杂着清鲜泥土的气息。随手拈一本诗集,走出家门,感受春天的美好。此时,才发觉楼前草坪的小草破土而出,淡淡的绿色镶嵌在湿润的泥土中,似有似无,不禁想起“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好一幅诗化般的春景图,我陶醉其中,边感受春意的盎然边领略诗人的风采,流连忘返。

田田夏荷——

站在书柜前,取下一本诗集,捧在手中,轻轻掀起书的扉页,忘我地投入到阅读的行列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冥冥之中,仿佛置身于一片荷花中,绿色荷叶衬托着各色的荷花,让人眼花缭乱、暑气顿无。好一幅如诗如画的秋荷图,我陶醉其中。不用亲驻荷塘间,跳跃闪光的诗句已把我带到一个身临其境的境界,我流连其间。

凄凄秋雨——

漫步于落叶满地的小径上,手持一把花伞,踩着满地的落叶,那脆响与雨点打在小花伞上的细响交织在一起,发出令人心疼的声音。雨密密地斜织着,落叶也伴奏似地翩翩起舞,有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落叶覆盖住了我踩碎的破败的霜叶。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好一幅物景交融的秋雨图,我陶醉其中,偶然想起林黛玉垂泪葬花,建花冢,想起诗人的伤感,让我对秋天,多了一份忧愁。

皑皑白雪——

在南国,极少地区有大雪满天飞,雪花纷纷扬扬的场景,但,在诗人的表达中,我却体会到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意场面。

好一幅绝美绝伦的冬雪图,让我陶醉其中,与诗人共赏梨花开,共睹大雪飞。

我爱中华古诗词。

3.让我陶醉的古诗词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间,我已经从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成长为一名中学生了。在这十几年成长历程中,许多古诗词一直滋润着我的心灵,让我深深的陶醉其中了。于是,他们也成了伴随我的朋友和导师,成为打开我智慧之门的金钥匙。

在我蹒跚学步时,妈妈教我读骆宾王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虽然很短小,却激发了我学诗的浓厚兴趣。爸爸又教我诵读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从此,我走进了一个五彩缤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诗的世界,开始读懂了诗歌的韵味。

童年是美妙的,有了诗的陪伴,我的心中又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我懂得了要尊重劳动成果,爱惜每一粒粮食;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明白了母亲对儿女的牵肠挂肚,和儿女应该怎么回报父母;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让我领会到,人不仅有相聚的欢乐,还有离别的痛苦。

读小学后,古诗词更是我课余生活里的挚爱,好多诗都犹如一幅绝妙的山水画,给我展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反映出一望无际的大沙漠的雄浑壮阔景色:“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把江南春景的艳丽呈现在我的眼前。

伴随着成长的节拍,踏着青春的旋律,怀着成长的梦想,我进入了中学阶段。此时,我接触到更多的诗歌,每天诵读古诗词成了我的必须课。李白邀我去

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壮景;苏轼请我共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豁达和开朗;龚自珍吟咏“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告诉我什么是奉献……

读诗,的确是一个奇妙的过程,我想,不只是现在,将来,古诗词永远是我成长的良师益友。

4.古诗词,让我陶醉

唐诗是山,沉稳;宋词是水,灵动;元曲是流动的风景,让人陶醉。

看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多么恬淡的心境!“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是怎样惬意的潇洒!我多想走入这诗中,与诗人一起欣赏风光呀!刘禹锡果然不同凡响,就凭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易安笔下渗出的愁情惹得多少人泪水流下?“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游子的思念是多么的绵长!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王勃笔下,滕王阁竟是如此的迷人!看着文字中的画面,我深深陶醉。

听吧!杜甫对黑暗的控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李白对自然的唱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苏东坡对美好的祝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文天祥对生命的理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辛弃疾对理想的呐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执手相望,柳才子念叨着“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岳阳楼上,那是谁在诉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醉翁亭边,又是谁在与禽鸟、游人同乐?听着文字里的声音,我深深震撼!

徜徉在古诗词中吧!就像漫步一座美丽的花园,一草一木就是一段故事、一道风景。说风格,有婉约、豪放;论题材,有山水田园、边塞战争;话情怀,有忧国忧民、怀才不遇……

慢慢走,欣赏这美景,聆听千百年的故事。置身其中,诵读这名诗,好词,佳句,妙文,采撷那熠熠星光;对话古诗文大家,感受他们的不凡人生,品味那“吟安一个字,粘断数茎须”的妙处,体验出口成章的成就感……

古诗词,让我陶醉,我爱中华古诗词,我爱中华传统文化。

5.我爱中华传统文化

喧闹的锣声震得干枯的枝微微摆动,亮红色的炮纸和对联在莹白色的天地间闪烁,雨后微凉潮湿的空气在暗灰色的天空下弥漫,一轮皎洁的明月皓然嵌入疏星漆黑的夜空……这些洋溢着中国气息的节日具象,被我熟悉和铭记——

   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

  黑暗腐败的官僚政府,令刚正不阿的屈原深感羞愤绝望,怀着对昏庸君主的痛恨和无法救国的遗憾,他骄傲却无奈地对着汨罗江发出了生命中的最后一声叹息。人们为了纪念这位高洁傲岸的君子,自发地向江中投放的不仅仅是粽子,还有深深的敬重和缅怀。时光荏苒,日月如梭,随着端午节一直完好地保留下来的,还有那令人神往的历史。

   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

  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感慨“每逢佳节倍思亲”,深秋的重阳节却独自感受着“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寂寞;中秋节时我们“举杯邀明月”,品尝到的家人团聚的温暖,比月饼更香甜。节日是文化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着的表现,它正在让那些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染我们的心灵。那些悠久的传统文化,也像一坛封藏窖储了多年的佳酿,时光愈悠久,就愈能散发弥漫它丰郁的醉人香气。

   传统节日承载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四月早春的清明节,向来是我们为逝去的故人表达怀念与哀思的日子。可是你是否知道,弥漫着淡淡哀伤情愫的清明,原本是来纪念牺牲烈士的节日。沉默地伫立在烈士英灵的墓前,怀想着英雄们冲锋杀敌的景象,仿佛耳边还回响着激动人心的号角,仿佛眼前还燃烧着猎猎的战旗,拼凑成热血激昂的画面,基调鲜红。宁静缄默的表象下,是翻滚沸腾着的壮烈和激荡。我们深深地沉醉在英灵赐予的震撼中,愤怒的呐喊声遥远而真实。我们仿佛面对着先烈炽热而真减的灵魂,它铮铮地告诉我们,什么叫气节!

  铭记着那些美丽的传统节日吧,当你站在圣诞树前欢快地唱歌时,请不要忘记,我们的民族拥有如此伟大而悠久的节日,它们才是我们民旅历史和文化真正的缩影,它们才是真正的精神财富!

6.我爱中华传统文化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则一位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以往与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她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黄香温席是在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唐朝贞观年间,西城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途中,白天鹅不谨飞走,使者只拔下几根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余吧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代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干为流传开来。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录它可以使我们的礼仪化发扬光大。

  传统礼仪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国人和海外人引来容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它,国人将迷失自我;没有它,中国便只剩下一个空壳。

纵观古今中外各国发展,世上没有一个民族失否定自身传统礼仪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认为自己的优秀的传统礼仪是过时的,有害的。而传来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是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地大声说:“我是中国人!”

朋友,此栏目专为中考备考提供服务,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关注、转发、收藏。猜题与范文,陆续推送。

“我与传统文化”话题作文升格写作指导

中考语文 作文专题复习(作文升格篇)

“我与传统文化”话题作文升格写作指导

文题展示:

提倡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与我们息息相关,请结合自身生活体验,以“我与传统文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人名校名;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点拨:

话题作文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作文命题形式,语文课本单元作文训练中就有很多话题作文训练,比如七年级上第三单元作文训练就有:请围绕“我的偶像”这个话题写作文。在中考中,话题作文也是常见的,所以我们要重视话题作文的训练。话题作文通常只提供写作的话题,要求作文内容要围绕这个话题来写。话题往往很空泛。我们一般同学写话题作文时,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拟题空洞,或者用话题来做题目,题目又空又大,中心很难突出。所以写话题作文首先就是拟好题,题目要尽可能缩小开口,把空泛的话题变得简单具体。可以在话题前面加上修饰语,或者在话题后面加上补充性的词语,让话题的开口尽可能缩小;最好另外拟题,让题目紧扣文章内容和话题;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在作文题目下加上简明的一句话作为题记,点明话题。

本题“我与传统文化”,强调了“我”的个人体验,要用第一人称叙事,写出我的认识体悟。选材可以从自我生活经历出发,写出自己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生活。这其实是非常有话说的,比如,我们的节日习俗、家族历史、乡土乡风等等。再比如,参观名胜古迹、阅读古代诗词、观看古典作品改编的影视剧……这些无不都和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从这些方面挖掘写作素材,拟出合适的题目,就不愁写不出漂亮的作文。

作文原文:

我与传统文化

(用话题做题目,拟题太空泛,此为话题作文写作大忌。)

笔、墨、纸、砚文房四宝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一幅壮锦静静地卧在墙上,望着对面墙上的一幅水墨画。这是一个充满着中华传统文化气息的书房。墙上的那幅水墨画是我画的。画上挺拔的墨竹,傲立的仙鹤,以及飘在湖面上的一叶小舟,都在向看客们展现我们中华水墨画那独特之美。我抬头看着那幅画,不禁回想起以往学画的经历——

那年妈妈送我去学国画,看着墙上(“墙上”一词表达不准确,可以替换成“画室里”,或者改成“画室的墙上”。)那些栩栩如生的写意画,大气磅礴的山水画,我欲发对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地也想让老师教自己画出像墙上那样的画。

那节课老师教我们画兰草,我在下面认真地听着,把画兰草的要领都牢牢记了下来。等到我画时,我迫不及待地提笔蘸墨,“刷刷刷”地画了起来。因为我觉得画兰草太简单了,于是我越画越快,下笔飞快(“越画越快”和“下笔飞快”语义重复,可将“下笔飞快”替换成“下笔如飞”。),不一会儿,很多根又矮又胖的“兰草”整齐的排列在纸上,像几个矮胖的小野草。看到自己的创作的第一幅水墨画,我十分得意,还伸脑袋去瞧别人的画作。

正巧,我旁边有位姐姐正在练习。只见她提笔蘸墨,然后在砚台上轻轻润笔,用笔轻轻点在纸上,摁,然后微微一压,向上一提,最后再来一个急收,笔尖挑尖,完成一根又细又长的兰草,就这样跃然纸上。(病句)紧接着姐姐又陆续画了第二根,第三根。她画的兰草长短各异,错落有致,浓墨和淡墨运用自如。画完后,她还用皴法画了一块石头。

我看着这位姐姐的画,又低头看了看自己那又矮又胖的“小野草”,不禁万分惭愧,换了张纸,重新认认真真地画了起来。这一次,我谨记要领,下笔收尖,遮挡关系,努力做到错落有致,修长飘逸。这一次,(这三个字多余,可删。)我终于画出了一幅让自己满意的画。而这张画和姐姐认真学习国画的态度也激励着我,在学习国画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无论是节日习俗,公益绘画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也是我们中国的宝藏,我们一定要守护好它,并让他发扬光大。“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让我与传统文化相伴。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我一直在路上。(结尾这一段的议论不得要领,显得很空泛,不能突出文章中心。)

问题探究:

作者写了自己学习国画的经历,从中获得的体验。选材没有任何问题,与作文题目“我与传统文化”非常切合。但是,本文直接用话题作题目,拟题太空泛,结尾的议论也和全文所写内容扣得不够紧密。行文中,有很多地方用词和表达不够准确严密。文章对“我与传统”文化这一中心突出还不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升格佳作:

学画记(题目简明具体,扣紧全文内容。)

我的书房里,笔、墨、纸、砚文房四宝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一幅壮锦静静地悬挂在墙上,望着对面墙上的一幅水墨画。

墙上的那幅水墨画是我画的。画上挺拔的墨竹,傲立的仙鹤,以及飘在湖面上的一叶小舟……我抬头看着那幅画,不禁回想起学画的经历——(开篇两段提到“我的书房”“我的画”,扣住了话题要求“我与传统文化”。)

那年妈妈送我去学国画。走进画室,看着墙上那些栩栩如生的写意画,大气磅礴的山水画,我一见钟情似的,对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地也想让老师教自己画出像墙上那样的画。

那节课老师教我们画兰草。老师认真地讲着,我在下面认真地听着,把画兰草的要领都牢牢记了下来。

老师讲完了,我们马不停蹄,提笔蘸墨,“刷刷刷”地画了起来。我觉得画兰草太简单了,于是下笔如飞,越画越快,不一会儿,很多根又矮又胖的“兰草”,像被割了头的肥韭菜,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纸上。看着自己轻而易举创作的第一幅水墨画,我十分得意,情不自禁伸脑袋去瞧身边别人的画作。

正巧,我旁边有位姐姐正在练习。只见她提笔蘸墨,凝神静气,在砚台上轻轻润笔,轻轻地在纸上,点,摁,然后微微一压,向上一提,最后再来一个急收,笔尖挑尖……一根又细又长的兰草瞬间跃然纸上。紧接着姐姐又陆续画了第二根,第三根。她画的兰草长短各异,错落有致,浓淡相宜,活灵活现。画完后,她还用皴法,在草边画了一块石头。

我看着这位姐姐的画,又低头看了看自己那又矮又胖的“半截韭菜”,不禁万分惭愧。

换了张纸,重新认认真真地画了起来。

这一次,我谨记要领,下笔,收尖,点压,遮挡,快拉,急收……努力做到错落有致,修长飘逸。我终于画出了一幅和身边的姐姐差不多,也让我自己非常满意的画。(本处记叙用词准确,描写生动,呼应上文对“姐姐”作画的描写。)

后来,我和这位姐姐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们一起交流,学画,每天都有很大收获。(用一句话补充,强调了“学画,每天都有很大收获”,扣住了话题“我与传统文化”。)几年学习国画,我了解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无论是节日习俗,工艺绘画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入进去,都有无限丰富的天地。(进一步深入,丰富文章内容,点明题旨“我与传统文化”。)

学画让我交到好朋友,获得新知识,开阔了眼界。

升格启示:

升格文首先替换了原文题目,缩小开口,紧扣内容。在写了学画最初的经历后,用适当的一两句话(文中“后来,……”和“几年学习国画,……”两小节),补充交代了学画的收获,扣住了传统文化这一主题。这些配合全文开头“书房”的描写,点明了“我与传统文化”的主题。升格文全文内容具体,主题明确,记事简明,结尾总结全文,结构条理清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百篇》:多维度呈现思想与语言文字之美

南方网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百篇》系列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系列丛书由著名学者、语文教育专家任翔主编。

丛书重点围绕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价值、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三大内容展开,从经、史、子、集中筛选文质兼美的作品600余篇,多维度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之美与语言文字之美。本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精粹,涵盖了新时代国民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篇目,有利于推动阅读文化经典,提升全民传统文化素养。

作者介绍:

任翔,丛书主编,文学博士,哲学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要从事语文课程教材、传统文化教育和阅读教育的教学与研究。

部分内容试读:

前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基于课题研究和充分调研,我们整体编写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百篇”。本书旨在帮助国民特别是青少年通过有序、有效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知和领会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容美与语言形式美,提高传统文化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和践行能力。为切实推动全民阅读文化经典、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实现新时代美好生活奠定基础。

本书编写原则有三:一是坚持学习者视角。依据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语言文字演化和形成规律、传统文化创造性继承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编排学习内容,充分尊重读者的不同阅读习惯和接受水平。二是坚持经典性原则。系统梳理了百余年语文教材传统文化选篇及历史和思政教材的传统文化内容,分析了近年中高考试题的传统文化内容,调查了我国台湾地区和日本的传统文化课程设置及教学状况,吸收了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昭明文选》《乐府诗集》《古文观止》《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钞》和《唐诗三百首》等,以及近年出版的多种传统文化读物的优长。基于历史考察、现实需求和统计分析,选取了流传久远、影响深广和新时代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必读可读的603篇(首/章)作品。三是坚持学以致用精神。引导学习者随时随地反复研读领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于生活,融于工作,融于语言文字表达和做人做事,涵养文化气质,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从而成为一个真正的文化人、文明人。

本书重点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三大内容展开,突出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贵和尚中、家国情怀等主题。从经、史、子、集里选择文质兼美之作,注重选篇的思想性、审美性和可读性的统一,深入挖掘和阐发其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以期全面而准确地帮助读者领悟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真谛。选篇上起先秦,下迄民国,涵括诗歌、辞赋、故事、语录、杂记、尺牍、碑铭、序跋、诏奏、论辩、杂说、哀祭以及小说、戏曲等主要体裁,多角度、多维度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之美和语言文字之美,以护文明之火种,传永续之文脉。

本书是我国历代优秀诗文的荟萃,是新时代中国人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读篇目。本书力求体现整体系统、分层分级、可学可用,科学呈现传统文化学习梯度,按照读者的接受能力,依次分为启蒙级、初级、中级和高级四个层级,相当于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分别应达到的阅读水平,对应这四个层级,整体编写启蒙本、初级本、中级本和高级本,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体系。在总体设计上,以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为根本,以民族精神的薪火相传和爱国主义的牢固树立为核心,启发引领国民特别是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由知识层面学习向能力提高、智慧增长和修为养成逐步提升。通过本书的学习,国民特别是青少年可以了解经典篇目、熟知经典篇目、读懂经典篇目,具备基本的传统文化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和践行能力。

本书选篇大体依据经、史、子、集的编排方式,择取经、史、子、集中的精粹,由浅入深分类编排。经、史、子的选篇自成序列,集部选篇涵括文章和文学两大类,这些选篇,分则自成序列,合则互为一体。以期使读者通过系统学习,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经史子”编排。经、史、子的编排参考《三字经》记载的历代文人阅读经验,即由“孝经” (含《小学》)到“四书”再到“诸经”“诸子”最后到“诸史”的学习序列。使读者从中感知蕴含在选篇中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形成乐于奉献的良好风尚,做一个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的中国人。

“集部”编排。一是文章编排。文章学习循序渐进,启蒙级主要学习蒙学经典,重点学习声律与属对,培养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语感;初级主要学习杂记类文章,重点学习传统杂记类文章的文体结构、记叙方式及叙事、描写和抒情的技巧;中级主要学习传统实用类文章,重点学习实用类文章的文体结构、说明方式及说明、抒情和议论的技巧;高级主要学习传统论说类文章,重点学习论说类文章的文体结构、议论方式及议论、辩驳和解说的技巧。二是文学编排。文学学习整体系统,启蒙级主要学习浅易古诗词、神话故事、寓言故事和成语故事,初步了解传统节日、廿四节气及各类故事的基本知识和内容,体会汉语的音韵美和节律美;初级主要学习《诗经》、绝句律诗和笔记故事、历史故事、人物传记、山水游记及台阁名胜记,了解《诗经》、绝句律诗和杂记文的基本知识和内容,体会诗文的音律美和情感美;中级主要学习乐府(含古诗)、词曲和尺牍文、家书(含家训)、碑铭文、序跋文及古典小说,基本掌握乐府、词曲和实用文及古典小说的知识和内容,理解诗文的情感美和意境美;高级主要学习辞赋、古体诗和诏奏文、论辩文、杂说文、哀祭文、史传文及古典戏曲,掌握辞赋、古体诗和论说文及古典戏曲的知识和内容,把握诗文的意境美和哲理美。此外,各单元篇目除专门设计外,概以作者时代或成书先后为序。凡同一时代作者,按生卒年先后为序。如作者生卒年不详,则在题解里予以说明。另外,选篇以原篇目为题,如《报任安书》;若出自某书而原书未设置篇目,即以某书为题并注明选录情况,如《论语》二十九章。所选篇目全部出自权威版本。

本书以单元形式呈现,每本书设9个单元,共计36个单元,单元设置以文体为纲,以能力和素养为要,逐级螺旋上升。各单元均设计3个板块,分别为“导与引”“文与解”和“思与行”,这3个板块前后关联,形成一体。

导与引。以简约的文字概述本单元的文体知识、选篇情况、学习方法及通过本单元学习应达到的能力和素养的目标。文体知识,简要阐述单元文体的发展历程及变化特点;选篇情况,明示本单元选篇的类型、数量及特色,便于学习者了解;学习方法,根据本单元选篇体裁,提出适合本单元的学习方法,便于操作。希望通过本单元学习,实现预期的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

文与解。包括题解、选篇、注释和解读。题解,除启蒙本外,初级本、中级本和高级本均设有题解,简介作者生平、写作背景及篇题含义,力求要言不烦,言之有据,如在同一本书里出现多篇选文的同一作者,其生平简介安排在首次出现的题解里;选篇,精选历代流传的经典篇目,其中不少篇目曾入选百年中小学语文教材,已成为融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血脉里的文化基因;注释,解释字词句,标注疑难字及古今不同的读音,解释常用的文法、重要的句式和句子大意,包括历史典故、地理沿革、职官制度、

各种称谓、文学流派和现象、重要人物和事件等,力求简明准确;解读,在精心研读选篇、历史文献及历代名家解读基础上,根据本书编写要求,深入浅出地阐释选篇的主要内容、文体结构和写作特色,深入发掘选篇的思想内涵及时代价值,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接受。

思与行。为巩固提升单元学习效果,更好地体现知行合一理念,有效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目标,达到学以致用、学以成人的目的,本书在各单元后辟“思与行”栏目。具体涵括三个方面:一是记诵与积累。记诵与积累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读书方法,整理本单元的名言佳句、成语、典故、对联等,以启发引导学习者的兴趣,日积月累,集腋成裘,为其读书作文奠基。二是熟读与精思。传统教育非常讲究读书与思考,熟读以精思为基础,精思以熟读为凭依,两者相互为用,互为表里。在熟读本单元选篇的基础上,围绕本单元内容设计问题,引发读者深入思考,准确领悟中华文化的要旨。三是学习与践行。学习是基础和前提,践行是学习的重点和关键,要以学促行,以行达信,实现学、行、信三者有机融合,力图体现课题研究中凝练、总结而成的“学行信教育模式”。从本单元里择取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目标相契合的内容,特别是蕴含在选篇里的美德教育、劳动教育、审美教育、家庭教育等主题,以此设计问题,使学习者在日用而不觉中践行,养成自觉遵守学校守则、履行家庭义务、践行社会公德的习惯,从而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信守中国方式、信奉中国智慧、信仰中国精神。

为提高本书的审美品质,特精选中国绘画、书法等不同门类的162幅艺术作品作为插图,其中启蒙本52幅,初级本40幅,中级本34幅,高级本36幅。所选插图涵盖了不同题材,既有表现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又有表达思想观念的山水画,还有托物寄情的花鸟画,皆为中国绘画史上的杰作,代表了中国绘画艺术的高峰。而所选书法作品涵盖了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形式,均有极高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表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追求。这些作品原作多数收藏于海内外著名的博物馆、美术馆,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本书用此作插图,与所选名篇佳作相互映衬,既能调动读者的阅读激情,又能帮助读者通过插图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诗文背后蕴含的深邃意旨,激活其生命力、影响力和感召力,开辟守正创新的新境界。

本书不但内容整体编排,封面也整体设计。四本书象征一年四季和人生四个阶段。四季颜色分别对应四本书。启蒙本用象征春季万物萌生的草绿色,初级本用象征夏季热烈奔放的朱红色,中级本用象征秋季沉稳大气的金黄色,高级本用象征冬天辽阔浑厚的月白色。春兰、夏竹、秋菊、冬梅是中国四季植物的代表,也是中国人普遍认同的文化人格的象征,表现了中国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深切感悟。春夏秋冬与梅兰竹菊交相辉映,四本书,四个季节,伴随人生四个阶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演绎为人生的一篇和美乐章。

任翔

2023年元旦于北京师范大学

2024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69)中华优秀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来源: 高中语文学习站

(2023秋·广东湛江·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门类繁多,传承至今,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作为青年人,自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联系起来,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激发其内在活力,这是时代的责任和使命。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具体事件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第二部分,说的是青年人要肩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自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联系起来,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激发其内在活力。可见,本次作文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思考,引导当代中学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提炼、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者。指令段中“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重点要写出“你”的联想和思考,要写出个人独特的思考和感受,适合写成议论文。

第二个指令是“联系具体事件”,所以考生写作时不能泛泛而谈,要找到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事例进行写作。如樊锦诗担起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责任,视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唐代前期和中期洞窟的分期断代。改革开放以来,她更是坚持改革创新,带领团队致力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积极开展文物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先进保护理念和保护技术,构建“数字敦煌”,开创了敦煌莫高窟开放管理新模式,有效地缓解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放的矛盾。又如河南卫视跨平台、新媒体和全媒体传播的《唐宫夜宴》和《洛神水赋》成为爆款,深受年轻人的喜欢,这是高科技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碰撞的结果,真正火“出圈”的是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年轻人对传承、发展、阐释传统文化的又一次有益探索……论述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当前某些空喊口号,只注重形式忽视文化内涵的做法提出批评。最后论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责任在青年。

【参考立意】

1.新时代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责任在肩,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我。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重生。

【优秀范文】

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我们知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应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担当民族复兴大责。为此,我想向大家发出号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深入挖掘,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各类学说在文化激荡中大放光彩;汉朝独尊儒术,奠定儒学正统地位;明清时期儒学结合时代特征发展创新……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由此,我们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弘扬中创新。

推陈出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只有将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髓予以展示、创新,才能推动文化兴盛。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技艺,陶瓷微雕技术近乎失传。而王艺文却利用现代科技将其继承下来,一个人撑起了一项国家非遗项目。正是因为有着推陈出新的精神,王艺文最终将一项文化技艺继承并发展了下来。“伙计们,抄家伙!”一首融合现代摇滚和传统华阴老腔元素的《给你一点颜色》被谭维维唱响,迅速问鼎热搜榜。她在歌中唱出了陕北人民的豪迈质朴,唱出了黄土高原的厚重积淀,唱出了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创新文化传承方式,让传统文化在现代舞台上复活,散发出诱人的光芒。这一切都启示我们,面对优秀传统文化,要在创新中弘扬。

面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舞台,才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当下,我们应通过“一带一路”等渠道将具有世界意义的优秀传统文化提炼并展示出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为世界文明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她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对于我们而言,“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今天,我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材要严,开掘要深,剔除糟粕,吸收精华,承继本质,涵养精髓,改造转化,创新发展,延续血脉,开拓前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民族复兴大责,以实际行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这艘巨轮行稳致远,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