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命理

夹子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甲子是什么意思)

夹子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甲子是什么意思)

“夹子音”走红网络,警示人们什么?

——本文系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哦~台北下了雪,你说那是保丽龙,耶诞夜的配色也不配黄绿红,叮叮当叮叮当....”近段时间,一首由抖音博主“聂可以”翻唱的《MC来了》走红网络,引起全网模仿。这首翻唱的RAP(说唱)由于演唱者的声音甜美、可爱、极具元气和软萌,被人们称之为“夹子音天花板”。

而这并非“夹子音”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此前,抖音博主“三十七度八”就曾在抖音发布过一条10秒短视频,通过夹杂着一种孩子般萌萌的,甜甜的声音,说自己买了一个小风车,掀起了“夹子音挑战”的热潮。

那么,夹子音到底是什么?乍一听,是一种可爱的萝莉音,类似于小孩子的音色和声调,略带着一种稚气。随着短视频传播的风靡和模仿创作,夹子音也被看作是一种做作的声音。发声者故意将自己的声音“夹起来”引人注意。如今,随着“聂可以”夹子音翻唱的走红,由此也衍生出了“有效夹子音”“钳子音”“方言版夹子音”等称号。

夹子音到底有多火?此次“聂可以”因通过夹子音翻唱歌曲,一个月涨粉180万,同时,其开设的数场抖音直播的观看人数也持续飙升,最高达128万。自此,抖音再次迎来夹子音模仿与挑战浪潮,相关话题的阅读量超40亿次。除了国内抖音博主模仿与挑战夹子音外,国外一众异国情侣也纷纷采用本土语言模仿夹子音进行“插科打诨”。在众多网友的追捧之下,夹子音的创作风格也愈发多元。电音版“夹语大全”“夹子音版鬼畜视频”等等通过二次创作的方式,让网络空间遍地都是夹子音。

夹子音的再次走红,可谓既让人直呼“救命”又让人头皮发麻。一些长相甜美,或者天生就是娃娃音以及萝莉音的女生用夹子音说话,比如“小脑斧”“大西几”等略带嗲音的话语,并伴随着酷拽说唱,不仅给人们营造出一种反差萌,而且听起来也不会十分做作且不适。这类声音让部分网友在想象空间中获得了一种恋爱的感觉,让人想听又不敢听,直呼“救命”。然而,当夹子音“破圈”,出现“人传人”迹象之后,一众男生尤其是那些在网络世界中将自己打造成健身达人这类“猛男”人设的一类人,也开始模仿夹子音说话,对着屏幕撒娇,直让人被迫戴上“痛苦面具”。伴随着一声声夹子音的走红,网友们纷纷表示:“最真实的反应是‘一天不听浑身难受,一听难受整天’且属于‘无差别攻击’。”

夹子音为什么会“火”?细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其一,声控时代,声音如同“流量密码”,乃流量变现的“利器”。根据CNNIC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的在线音频市场规模达131亿,已然进入了人均声控时代。声音也成为了与颜值一样具备变现能力的产物,以声音为卖点的陪玩、直播、带货等业务也随之水涨船高。例如,有媒体报道某陪玩APP每小时的收费能高达500元。如此强大的变现“超能力”,自然使得夹子音等特殊声音成为资本热捧的“香饽饽”。

其二,满足人们个性化的情感需求。对于大众来说,声音所带给人们感官和情感上的心理满足不亚于吃饱穿暖等所赋予的生理满足。可爱的夹子音、霸气的女王音、性感的气泡音、儒雅的公子音等等特质声音,总有一款适合自己,让人感觉身心愉悦,净化心灵。同时,这类带着温柔抒情、可爱甜美的嗲音,也一度让网友们仿佛身陷恋爱之中,直呼“网恋必备嗓音”。这类层出不穷的特质嗓音,让网友们在美妙“乐音”中放松了身心,也满足了情感需要。

然而,声音虽美,也不乏滤镜加持。夹子音能夹住嗓子,但不能夹杂“杂质”。随着夹子音等一众特殊嗓音的火爆,相关负面新闻也频频爆出。此前,网红“风小逸”就曾因塑造声音效果过了头被人举报,其账号也因涉嫌哗众取宠,无底线博人眼球被永久封禁。同时,比心等陪玩软件作为夹子音等特殊声音的“重灾区”,也由于涉黄,打色情擦边球被无限期下架。

因此,夹子音虽好,但莫要“贪音”。过度依赖夹子音等声音特效,装傻充愣,牟取私利,只会过犹不及。声音滤镜下的人设是虚无的,是一种“纸糊的人”。夹子音莫夹了真实的自己,不包不装,原生态的声音才是最美的“乐音”。

文/陈海明 (西南政法大学)

神话中的一个“甲子”,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这里面有大学问

#头条创作挑战赛#

我们大家在电视剧跟小说里肯定都听说过一个词语,那就是一个甲子,那么这一个甲子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接下来我就来为大家好好分析一下。

其实“甲子”,是由两个系统组成,甲是天干,子是地支,所以甲子,其实就是由天干地支组成的。

那么天干是什么呢?说起来也很简单,其实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这是以前古人用来记日的,第1天是甲日,第2天就是乙日,第3天是丙日,这样一来相当于是10天一循环,相信这是大家可以理解的。

好,接下来我们看地支,地支也很简单,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地支,这是以前古人用来记月的,第1个月就是子月,第2个月是丑月,第3个月是寅月,这样一来就是12个月一个循环,刚好就是一年,大家理解起来应该不难。

大家现在知道天干地支是什么了,那么我想请问大家,如果是记日的话,第11天应该怎么记载呢?又记成甲日吗?这样子肯定不行,万一你第1天借出去100元,第11天欠别人50元,结果都记成甲日,那你就要搞混。

同样的道理,月份也是一样,只拿12个地支来记载的话,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天干+地支的方法来记录日子,这样就不会出现重复的情况。

假设我们从第1个月的第1天开始,那么这一天就被记录为“甲子日”,这大家应该可以理解,就是取天干跟地支的第1位,第2天就取天干、地支的第2位,这一天就是“乙丑日”;第3天就取天干、地支的第3位,这一天是“丙寅日”。

我们都知道,天干有10个,地支有12个,所以两两匹配的话,最后还剩2个地支,那么怎么办呢?很简单,天干循环到甲,地支继续使用第11位,所以到了第11天,这一天叫作“甲戌”;到了第12天,天干取第2位,地支取第12位,这一天叫作“乙亥”。

当然了,天干+地支的记载方法肯定不可能永远不重复,每60次还是会重复一次,假如第1天是甲子日,那么下一个甲子日就是第60天以后,所以大家看到这里应该就懂了,神话里的一个甲子,指的其实就是60。

这种天干地支记载时间的方式可以用来记载年、月、日、时,这也就构成了我们的八字。

因为天干是记日,是太阳,是阳;地支是记月,是月亮,是阴,所以我们记载时间的历法也叫作“阴阳历”,也就是我们现在俗称的“农历”,民间的很多术数学问,诸如八字、风水等,都是采用的天干地支系统,所以懂了天干地支,你才能够进入古代术数的大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有什么玄机奥妙?

数字,是表示数目的文字、符号或数量,是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名词。

人类从最早用来计数的工具是手指和脚趾、小石子和豆粒和打绳结、刻画记数,到后来发展到刻画记数,乃至使用今天的文字数字。所以说数字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承载者,通过数字的内涵与外延,可以知悉古代先贤智者为我们留下的思维模式、哲学思想、宗教理念等宝贵的精神遗产。

其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南、二气、三阳、四喜、五福、六合、七星、八宝、九宫、十全十美

。他们都是什么意思,包括什么呢?

一南,南是南极寿星;二气,二气即两仪,一阴一阳;三阳,三阳即手足太阳、阳明、少阳经脉的总称;四喜,四喜是指:福、寿、禄、禧;五福,《书经》上所记载的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的终命;六合,古代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地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这叫“六合”;七星,七星是北斗七星,一天枢、二天璇、三天玑、四天权、五玉衡、六开阳、七摇光;八宝,佛教八件宝物是法轮、法螺、法伞、白盖、莲花、宝罐、双鱼、盘长;九宫,九宫是将天宫以井字划分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九个等份;十全十美,指非常完美,毫无缺陷,没有瑕疵。出自清·陈朗《雪月梅传》“贤侄出门也得放心,岂不是十全十美。”清朝乾隆皇帝自诩文治武功,福禄寿俱全,自称“十全老人”。今人常理解为“十全十美”。

其二:

零——无极:在我国道家文化中,零代表无极,“无”是零和空的意思,“极”是无思无念的意思。零也代表代表圆满,无缺陷才能圆。零是根本,是本源,一切由本源生,一切从零开始。

一——无极生太极:太极,是天地未开、混沌未明之前的状态。老子《道德经》第42章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说文解字》:“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古人认为,“一”不仅是数的开始,是万物之始,而且是生成万物的元素,是世界的本源。

二——太极生两仪: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是什么?阴阳,天地,昼夜,男女,乾坤,动静,刚柔等等,万事万物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三——两仪生三才:三才:指天、地、人。《易经》:“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三字经》:\"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天地人,三才,在五格剖析法中位天格、地格、人格。讲人的内在运势,讲人类与天地的自然和谐,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数字三是很有讲究的。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土金;人有三宝:精气神。三是上中下;三是过去、现在和未来。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家级别最高的尊神是“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佛家级别最高的是三宝:佛、法、僧;我国儒家对三也是推崇备至,地位最高者称为三尊:君、亲、师。

四——两仪生四象:\"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最先出自伏羲的《易经》。什么是四象?即太阳、太阴、少阴、少阳。而又名少阳、老阳、少阴、老阴;从方位角度论,四象为东、南、西、北;从一年季节论,四象为春、夏、秋、冬;从人的名字论,四象为孟章、执名、监兵、陵光;从飞禽走兽论,四象为青龙、玄武、白虎、朱雀。

五——四象生五行:何谓五行?《尚书》解释说:“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战国末期,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们把五行与阴阳、日月星辰、乾坤八卦结合起来,进一步发展为五行学说,渗透于天文、历法、医学等各个领域,盛行于汉世,从此五行才变得神秘起来。大自然由这五种要素构成,这五种要素的兴衰,关乎大自然的变化,关乎宇宙万物的循环,影响到人的命运。这五种因素相生相克,相对立而存在,相制约而发展。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灵——天、地、人、神、鬼;五方——东、南、中、西、北;五色——青、赤、黄、白、黑;五时——春、夏、四季、秋、冬;五谷——稻、黍、稷、麦、菽;五味——酸、苦、甘、辛、咸;五气——风、热、湿、燥、寒;五音——角、徵、宫、商、羽;五蕴——色、受、想、行、识;五常——仁、义、礼、智、信;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义——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经——《易》、《尚书》、《诗》、《礼》、《春秋》。五福——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五帝:东方青帝、南方赤帝、中央黄帝、西方白帝和北方黑帝,即五位天帝。另有一种说法,是指上古时的五位帝王: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六——五行生六合:六合,一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即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二指古代用于记时、记月的十二地支,选择吉日良时,考虑“冲(不利)”或“合(有利)”。“合”指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称十二地支六合。

历来古代人们认为,“六”是个象征顺利的数字,也因为《易经》的坤卦有三个阴爻,重叠而成,是三个“六”组成的纯阴之卦。《坤传》:“坤道其顺乎。”《说卦传》;“坤,顺也。”坤卦代表了顺利,重叠的“六”也就代表了顺利,所谓“六六大顺”是也。

在中国数字文化中,“六”象征着吉祥如意、幸福、安康。中国自先泰以来就有崇尚“六”的传统观念,许多事物都用“六”这数字来概括。六部儒家经典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诸子六家:阴阳、儒、墨、名、法、道;周代兵书太公六韬: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和犬韬;古代把亲属关系归纳为“六亲”:父子、兄弟、从父兄弟、从祖兄弟、从曾祖兄弟、同族兄弟;六十年为一周期,称“六十甲子”;妇女怀孕称为“身怀六甲”;民间广泛流传“六六大顺”的吉语。

七——六合生七星:七星,可用于表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八宿中的天罡,即北斗星。

纵观中国传统文化,7这个数字是吉祥和吉利、尊贵博大的象征,它代表着古代自然科技与人文科学的一种结合。7其实是阴阳与五行之和,既是道家所谓的“道”或“气”也是儒家所谓的“和”的状态,都与“善”、“美”有着密切的联系。

古代的天文学家认为,宇宙有7大行星;《皇帝内经》中说,女性的生命周期数是7,每7年体现一次大变化,此所谓男八女七;人体有七窍,感情有七情;诗歌有七言、七绝、七律;音乐符号有七个,大可以组成美妙的曲调。道家说,人有七魄;佛教也有佛祖打坐七七四十九天成佛的说法。

八——四象生八卦:《易经》所说的卦,是宇宙间的现象,是我们肉眼可以看见的现象。宇宙间共有八个基本的大现象,而宇宙间的万有、万事、万物皆依这八个现象而变化,这就是八卦法则的起源。八卦是古代汉民族的基本哲学概念,是古代的阴阳学说。所谓八卦就是八个卦相,八卦是由太昊伏羲氏画出的。伏羲氏在天水卦台山始画八卦,一画开天。八卦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用“一”代表阳,用“- -”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组成八种不同形式,叫做八卦。根据史料记载,八卦的形成源于河图和洛书。是中国道家文化的深奥概念,其深邃的哲理可以解释自然、社会现象。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

从古时候流传下来的文学智慧中,大多褒义词语也含有“八”这数字,体现出古人对它情有独钟,好比说“才高八斗”用来形容生活中有才干的人、善于交际的人则是“八面玲珑”;以前有功名显赫背景的人都会坐上“八抬大轿”,以彰显其“八面威风”的风范。

九——八卦生九宫:九宫,是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将天宫以井字划分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九个等份,在晚间从地上观天的七曜与星宿移动,可知方向及季节等资讯。

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的极数,是多用九这一数字来附会帝王,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也多与九有关。帝王之位称“九五”。帝王称“九五之尊’”。

大禹治水,后来称王,建立了夏朝,在全国划分为徐州、冀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等九个州;青铜器有“九鼎”,皇帝周围要设“九卿”;朝廷命宫设“九品中正”,京师置九门;紫禁城的房屋九千九百九十间半;天安门城楼面阔九间,深九间;佛堂供物重量,不是八九七十二斤,就是九九八十一斤。中国紫禁城及皇家园林、行宫的大门,装饰甲“九路钉”,每扇门的门钉纵横各九个,共81个钉。器物也多以“九”为名。如:“九龙杯”、“九龙壁”、“九桃壶”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还谐音“久”,有长长久久的意思。民间以“九”作为最高境界,100多岁的老人总是说自己九十九岁,以期望活的更长久。

十——九宫生十方——归零:我国道教有三界十方之说。三界者有:以时间分为:无极界、太极界、与现世界;以空间分为:天界、地界、与水界:以道境分为:欲界、色界、与无色界。皆称为“三界”也。十方是指: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东北方、东南方、西南方、西北方、上方、下方,为十方天也。佛家也讲十方,也是指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东北方、东南方、西南方、西北方、上方、下方。说的是十方世界,每一方都有无量无边的佛国世界。世间一切僧,称为十方僧;世间一切佛,称为十方佛。

一元是开始,十方是圆满。在中国文化中,由于10是十进制的第一个进位后的数字,表示达到顶点。

所以有有十全十美含义,代表圆满的意思。“十”在中国文化和生活里,是一个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都很高的数字。“十拿九稳”:比喻非常有把握;“十全十美”:各方面都非常完美,毫无缺陷;“十步芳草”: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一元之数,万物开泰。在中国的传统的道教文化中,从0123456789这9个数字里,都暗含着一定的玄机和深奥的道理。既相互依赖,又各得其妙。

话说“天干地支”的来历:一年 不等于 一岁

我们现代人都把“年”和“岁”当做同一个意思,老百姓都习惯说:过一年就长一岁。

其实这是个误解,十二个月这个单位叫“岁”,岁月无情,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都是这个“岁”。

农历十二个月,是按照月亮绕地球一周计算,月圆月缺一个轮回就是一个月,再结合地球绕太阳一周,春夏秋冬轮回一次,十二个月,大约360天一周期叫“岁”,这个历法遵从自然规律,在古代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

可是这个历法非常复杂,必须观察太阳月亮运转规律,积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资料,最后才制定出这个历法,这个时候已经是高度文明了,大约产生于夏朝时期。因此农历又叫“夏历”,这也叫“岁月计时法”。

“日历”出现之前,人们也要计算日期,判定人的大小,那时候没有日历,人们如何计算日期呢?

在此之前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干支”就是“天干地支”,这个“干”就是江河干流的“干”,“支”就是“江河支流”的“支”。

“天干”就是日出日落,一天又一天,这是时间的“主干”,“日出日落”由老天决定的,所以叫“天干”。

我们今天用几月几号来区别,在没有日历的时候,人们又怎么办呢?古人就创造了十个符号: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用这十个字来标识一天又一天的区别,例如今天是“甲日”,明天是“乙日”,后天是“丙日”,依次往后排。

甲日、乙日、丙日、丁日、戊日、己日、庚日、辛日、壬日、癸日

等十天排满后再重新开始又一轮,又是:甲日,乙日,丙日……。

远古社会是部落贵族统治,管理庶民奴隶,可能在第七天“庚日”那天休息放假,所以这“十天”轮回就叫“一庚”。

各种时间划分都论“庚”,“十天”是“一庚”,几个十天就是“几庚”,“庚”是最早的时间单位,因此古代人问人多大了,就问:您贵庚了。

除此之外,在一天之中也要有时间划分,原始社会也有工作安排,在一天之内不同的时间段,要做不同的工作,古代没有今天二十四小时划分。

于是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段,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个字为符号来标识,分别为:子时,丑时,寅时,……,等等来标识一天内的时间划分。

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在一天之中时间划分是时间支流,只是由地上的人决定的,因此叫“地支”。

由于古代人们大都没文化,想要让普通人记住十二个时辰的名称比较困难,于是选取了十二种动物,分别代表一个时辰,于是就有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等等。

要记住“子时”“寅时”“戌时”比较困难,那就换成“老鼠时”,“老虎时”,“狗时”,这就非常容易了,即使没文化的人也能分清时间点。

当然这十二种动物的安排也不是胡乱设置,在某个时辰内,哪种动物比较活跃,就用它来表示,例如子时(23点至1点),这时老鼠最活跃,就用老鼠表示子时。

戌时(19点至21点),狗开始看家,因此用狗表示。其他也都是如此。

“天干计时法”是中国最古老的计时方法,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一轮回,这样粗放式划分也会出现问题。

因为每十天就会出现一个“甲日”“乙日”“丙日”,……,循环周期太短,时间一长很容易混淆。

比如,你记录“甲日”做了什么事,十天后又出现一个“甲日”,“十天之中”自然环境并没有明显变化,在原始社会没有纸,没有笔,甚至连甲骨文也没出现之前,全凭脑子记,经常会记错。

这件事究竟是前一个“甲日”还是后一个“甲日”?如果经常出错就会闹出很多矛盾,破坏生产秩序。

于是古人又想出一个办法,把“天干”十个符号,和“地支”十二个符号,结合起来使用,用两个字标识“一天”。

这就变成了“甲子日”,“乙丑日”,“丙寅日”,到了第十一天是“甲戌日”,虽然有“甲”,但是“甲子日”和“甲戌日”并不重复,可以继续往后排。

因为“十”和“十二”的最小公倍数是“六十”,这就形成了“六十天”一轮回,每六十天才出现一个甲子日,这个循环周期就很长了,如此一来就不会再记错日子。

六十天就是现在说“两个月”,自然环境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3月1日是甲子日,那下一个甲子日已经到了4月30日。

虽然都是“甲子日”,可前一个“甲子日”是初春,后一个“甲子日”是初夏,这两个日子肯定不会混淆。

这“六十天”轮回叫“一年”,“十天”为“一庚”,“六十天”为一年,这是中国人最古老的计时方法,所以人的大小都叫“年龄”,或者问“您贵庚了?”

“干支”计时法产生于原始社会早期,当时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它的缺点也逐渐凸显出来。

“干支计时法”只是机械的把日期划分为六十天“一年”,跟大自然春夏秋冬,四季转换没有任何关系。

同样是一年,有的是冬天。有的是春天,还有的是夏天。“年”的变化跟自然气候规律完全脱节,无法服务于农业生产。

中国自古就是农耕经济,春天播种,秋天收获,夏季穿单衣,冬季穿棉衣,人们必须要掌握季节变化规律,“干支计时法”无法满足这些需求。

于是古人又开始观察太阳月亮各种星星的运转规律,古人发现月亮圆缺变化很有规律,于是把月亮30天圆缺一轮回,定为“一个月”。

太阳临近头顶时,就是炎热季节,当太阳偏向南方时就是寒冷季节,再结合星星变化,将太阳运转一轮回分为二十四个节气,约合十二个月,这一个周期叫“一岁”。

这个周期循环顺应自然规律,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复出现,每逢初一肯定没月亮,每逢十五必然月亮圆满。

“立春”以后开始温暖,“立夏”非常炎热,“立秋”以后粮食收获,“立冬”以后严寒必然会来临。人们按照规律安排农业生产,极大方便了人民生活。这就是“岁月计时法”。

由于“岁月计时法”顺应自然规律,方便农业耕作,极大促进了农业生产,人们完全接受了这种历法,以六十天为一年的“干支计时法”慢慢被废弃了。

但是“年”的称呼却继续流传,人们后来就把“一岁”也叫“一年”,年和岁逐渐混为一体,就形成了今天的:一年十二个月360天的概念。

今天说的“年”实际都是“岁”,和最早的年完全不同。

因此我们看原始社会很夸张,经常出现某人活了300年,500年,实际300年就是“五十岁”,500年也就是83岁。

据说彭祖活了八百年,很多人感觉这就是神话,实际这个八百年就是八百个“六十天”,折合今天130岁,“八百年”可能是个虚数。

所以彭祖就是个百岁老人,在远古时代能活一百多岁虽然很罕见,但是也肯定真实存在过。

还有大禹治水十三年没回家,其实这“十三年”就是十三个“六十天”,现在说就是两年多。

在大禹生活的时代,人平均年纪才二三十岁,如果按今天说的“十三年”,那就是半辈子。

大禹不可能半辈子不回家,在大禹生活的时代,“十二个月”一岁这个历法可能还没有出现呢。

由于“年”和“岁”概念完全不同,在古代典籍中很多地方叫“岁”,比如《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说)吾起兵至今八岁矣。

《汉书》:(苏)武留匈奴,凡十九岁。

宋朝时给西夏辽国定期送物品叫“岁币”。直到清朝统计财政叫“岁入”“岁出”。

因此在历史学研究中,凡涉及远古时代的历史,一定要把“年”和“岁”分清楚,千万不能混为一谈。

年是年,岁是岁,“一年”是六十天,“一岁”是“十二个月约360天”,二者不能通用。

因为一天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两个小时,这个分段也太粗放,随着时代进步,要求时间越来越精细。

于是古人又把一天十二个时辰分为六十刻,也用“甲子”“乙丑”“丙寅”等六十个符号标识,平均每个时辰为五刻钟,每刻合今天的24分钟。古代处决犯人大都选在午时三刻,就是现在的中午12点12分。

因为古代没有今天2010年,2012年这种排列,为了区别年份,人们又把“甲子”“乙丑”“丙寅”等这六十个符号用来纪年,于是又出现了“甲子年”,“乙丑年”“丙寅年”等等。

六十年轮回一甲子,只要活到六十岁,你肯定会经历一个甲子年,所以人们习惯把六十岁叫做“花甲之年”。

古代老百姓没文化,很难记住什么“甲子年”,“乙丑年”之类,于是又用“地支”十二种符号所对应的动物来表示,例如,凡带“子”的年份都是“鼠年”,带“丑”的都是“牛年”,每十二年一个轮回。

这样没文化的人只需要记住自己属什么,就可以推算出年龄大小,极大方便了群众生活。

古人还把每个月也用“甲子”“乙丑”“丙寅”等等,这六十个符号来标识,循环往复。一个人出生时间:年,月,日,时,每个都是“两个字”,加起来正好“八个字”。

比如一个人可能出生于:“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丁卯”时,古代把这叫做“生辰八字”。算命先生经常用到,可没什么科学依据。

~~~~~~~~~~~~~~~~~~~~~

原创作品 侵权必究 作者:徐保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