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吉日

吃团圆饭的由来20字(吃团圆饭的由来)

吃团圆饭的由来20字(吃团圆饭的由来)

春节吃什么传统食品 春节为什么要吃饺子

春节吃什么传统食品

农历春节可以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了,所以在这期间肯定少不了各式各样的美食,那下面就来看看过春节的时候应该吃些什么传统食物吧。

1、饺子

北京俗谚:“好吃不过饺子”,广受普通百姓的欢迎。饺子,又称“水饺”,因为形态微扁,在有些地方又被叫作“扁食”。多用皮包馅,通过水煮或煎、炸、蒸等方法加工成熟。饺子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每逢新春佳节,饺子就更是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

2、年糕

春节吃什么传统食品,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一些寓意吉祥的,比如年糕。全国各地几乎都用江米面和黍子黏面做成黏糕(也叫年糕),寓意“年年高”。春节吃的食物大部分是节前准备好的,北方人大多吃馒头。南方是头几天淘米,名叫万年粮米,意思是年年有余粮。年糕也是汉族过新年的必备食物。做年糕的谷物有多种,各地作法不尽相同。其中以江南的水磨黏糕最为着名。北方则吃白糕或黄米黏糕,西南少数民族习惯吃糯米粑粑。

3、元宵

正月十五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元宵在宋代时就很流行,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通常是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原料为馅,用糯米粉包裹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团圆圆、生活美满之意。

4、鱼

新年饮食都要取吉利的用语。 江南人家新年泡茶敬客,茶盘里或碗盖上放两只橄榄,称为“无宝茶”。新年吃饭,必有炒青菜,说吃了“亲亲热热”;必吃豆芽菜,因黄豆芽形似“如意”;每餐必食鱼头,但不能吃光,叫做“吃剩有鱼(余)”。

5、年夜饭

说到春节吃什么传统食品,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年夜饭了。年夜饭要吃得愈慢愈好,每样菜都要吃一口。有几道菜肴,因含有吉祥意味,在年夜饭中是不可少的,如:[长年菜](芥菜)要一根一根从头吃到尾,年首才能长长久久;[菜头]表示好彩头;[全鸡]象征全家福([鸡]与[家]谐音);吃[蚶]与[胖]谐音,取其发福之意;吃鱼丸、虾丸、肉丸,乃指[三元及第]之意(即状元、会元、解元)。餐桌上唯有鱼不能吃,表示[年年有余]之意。

春节为什么要吃饺子

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过年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按照古代的习俗,饺子是过年祭祀后食用的食品。过年时,讲究守岁时包,辞岁时吃,即到子时吃,此时为两年之交、迎新辞旧的时刻,具有特殊意义,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预示新的一年里交上好运。

年夜饭的由来

除夕晚上的家宴俗称年夜饭,也叫团圆饭。这时家庭成员要尽可能地齐全,许多远在外地的家庭成员也总要在年夜饭之前赶回家中,因此这顿年夜饭又称“团年”。

我国早在汉代就有除夕吃团圆饭的习俗。旧时,由于生活水平较低,平时做不到饮食丰厚,只有到了过年时才能改善一下,因此对年夜饭的质量和内容要求较高,饭菜要尽可能丰富,一是为了解馋,二是这种充实感预示着来年的丰衣足食。

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一家相聚,共进晚餐,一年一度的团年饭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过春节吃饺子大吉大利是取饺子的什么寓意 过年吃饺子的来历 古代人吃饺子吗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我们都会煮上一锅饺子,因为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那么这是取饺子的什么寓意呢?下面八宝网小编带来:蚂蚁庄园2月8日答案。

过春节吃饺子大吉大利是取饺子的什么寓意

正确答案:更岁交子

解析: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

按民间说法饺子正宗的吃的时间是在年三十晚上子时时刻,也就是大年三十半夜辞旧迎新之际吃饺子,代表”更岁交子”,所以饺子寓意着新旧交替,象征新的一年来到,旧的一年过去。

春节的时候,很多人会煮上一锅热腾腾的饺子与家人共享。饺子美味,家人团圆,一派祥和的景象。

过年吃饺子的来历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

饺子的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鲜美,形状独特,百食不厌。饺子的制作原料营养素种类齐全,蒸煮法保证营养较少流失,并且符合中国色香味饮食文化的涵。

古代人吃饺子吗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

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继续关注小编。

来源:八宝网

年夜饭的寓意和由来

1.寓意

辞旧迎新,家庭团圆。

年夜饭,又叫做团圆饭,是指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一起吃的那顿饭。在在除夕这天外出工作的人都会提前回家和家人团聚。中国人的年夜饭对一家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顿晚餐。一年一次的团圆饭不仅可以联络家人之间的感情,也寓意着吉祥、圆满和团圆。

2.由来

相传在太古时期,有一只非常凶猛的野兽,叫做年,它每隔365天就会出来祸害百姓,老百姓对此十分恐惧,但是人们也找到了它出来的规律,所以就在每年的除夕这天,人们就早早做好饭,关窗闭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全家人围在一起吃年夜饭,因为这顿饭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大家都做的非常丰盛,吃过饭后,谁也不敢睡觉,坐在一起闲聊壮胆。不吃年夜饭是熬不过年的。所以就逐渐形成了除夕吃年夜饭的习惯。

二、年夜饭可以吃什么

1.饺子

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中的,年夜饭吃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无法替代的重头大宴。饺子又叫做“娇耳,是新旧交替的含义,也是秉承上苍之意,是必须要吃的一道传统美食。吃饺子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此外,饺子的形状像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2.鸡

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上,鸡也是不可缺少的。除夕晚上吃年夜饭,在许多地方开饭时最先要吃的菜就是鸡,因为寓意吉利。年夜饭的餐桌上必须有一只鸡,因为吃鸡起家。在广州地区本地客家人拜神还要用鸡鹅做头生,都会选走地鸡,寓意生生猛猛。

还有不到二十天的时间就要过年了,过年在我们中国人心中的意义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人们早早的就会开始忙活,为过年做准备。关于年夜饭的寓意和由来,上面已经为大家介绍的很清楚了,年夜饭对我们来说也是一顿非常重要的饭,而且年夜饭非常的丰盛,每年的除夕晚上,全家人一起吃年夜饭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讲一讲俺家乡的民俗大观》——请“爷爷奶奶”,吃团圆饭

请“爷爷奶奶”

本文中的“爷爷奶奶”,全部指已过世的先人,人们把已过世的先人作为神明供奉,这不仅是对先人的敬重和思念,也是佛家轮回、报应等思想和儒家以孝为大等伦理观念在民间的影响。

家堂中的“爷爷奶奶”

除夕真是忙碌的一天,天蒙蒙亮,勤劳的父辈母辈,已早早的把贡品准备妥当,在太阳升起之前,大约在清晨五点至七点之间,父母会把房门,大门敞开,把我们这些小辈男丁从被窝里拎出来,迷迷糊糊地跟着出门请“爷爷奶奶”去,以示对过世老人的尊敬和思念。

请“爷爷奶奶”,都是家中男主人领着家中男丁,走在大街小巷,哪家的队伍大,男丁多,就意味着家族人丁兴旺,都会引来邻里乡亲的羡慕。家中长辈们常年农耕劳作被压弯的腰都会挺的直一些,头抬的高一些,脸上深深的皱纹也会舒展了些,我猜这或许也是我们家乡有些重男轻女的缘由吧。

庞大的请家堂队伍,寓意着人丁兴旺

请“爷爷奶奶”时要拿着几柱甚至一把燃着的香,还要拿着烧纸和鞭炮。

男主人一行朝着坟地的方向走去,走到离坟地较近的路旁,把几柱香插在路边,剩下的拿回家,然后跪在地上,焚烧火纸,并燃放鞭炮,意为让“爷爷奶奶”知晓并请他们回家。

焚纸、磕头,放鞭炮

放完鞭炮后,就领着“爷爷奶奶”回家,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在大门前放一根挡门棍,意为不能让“爷爷奶奶”走了。

大门前放挡门棍

进屋门后,要把拿回的香,按要求分别插在香炉,然后烧纸钱、放鞭炮。

“爷爷奶奶”,请回来,要吃团圆饭喽

旧时,物资匮乏,农村的生活水平比较低,孩子们都盼望着过年。无非是想吃点肉食,饱享口福,那时的团圆饭非常简单,大年三十吃顿肉菜,大年初一吃顿饺子。如今社会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吃团圆饭也很讲究,吃的东西也五花八门。

新社会,新生活,感谢党

团圆饭的那些“老讲究”

吃团圆饭要在正常前家常供吃,意为一家人团团圆圆,请先人们放心。

请来“爷爷奶奶”后,家人才能吃早饭。

早饭吃炒干豆腐、青菜,喝面条、吃馒头,但不能喝白粥(玉米粥,意为一年糊涂),也不能喝稀饭(意为一年日子过得穷)。

吃了早饭后,一家人开始拾掇午饭,午饭很丰盛,鸡、鸭、鱼、肉应有尽有。早些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一年不吃肉,过年吃个够”,所以年节由于吃食过度,得病的人较多。这几年,村中又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每天都吃肉,见肉就说够(意思是不想吃肉)”,年三十这顿团圆饭,一家人推杯换盏,其乐融融。

午饭后,女主人开始带着家人剁肉、整馅子、包饺子,另外还要擀些面条。

分工明确,包饺子主要是家中的女人们

晚饭较为简单,无非把中午吃不了的菜品再回回锅,爱喝酒的又拿起酒杯。不喝酒的则吃饺子、喝面条。饺子煮熟后全家人都不能动筷,就算孩子馋着想吃也得先忍着。第一碗饺子必须先敬“爷爷奶奶”和诸鬼神,即把饺子放到供桌上,然后焚香、烧纸、放鞭炮。烧纸时,家中主妇在跪在地上祈祷,祈祷语是“爷爷奶奶、众神仙都来这里请钱吧,保佑全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等等。家中如有专事需要祈求,祈祷语则因事而发,比如“保佑儿子娶一房好儿媳妇、求女儿考上大学、求婆婆早日康复”等等。在整个春节烧纸时,一般都重复同样的祈祷语。

大年初一是新年的开始,这天凌晨在拜年之前,都要煮饺子先让“爷爷奶奶”和众神灵享用,然后焚香、放炮。

初一中午的饭菜又有些分化,有的单纯煮饺子,有的还和年三十中午一样享用鸡鸭鱼肉,然后再煮饺子。

但是供奉“爷爷奶奶”和诸神灵还是必须的,又要放炮、焚香、烧纸。

关于上供后为何放炮、焚香、烧纸的传统由来已久了,问老人这是怎么回事,都说不清楚。有人猜测,上供后放炮、焚香、烧纸是为了提醒“爷爷奶奶”和诸神灵都来享用供奉。总之,这些习俗都寄托着朴实的百姓对先人的敬重和思念,对新的一年里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

【声明:此外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有关图片、标注或引言来源于网络,若有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笔者,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请关注我,带您管窥冀东南区域的风俗民情。

后续将在本头条账号,持续为大家带来《讲一讲俺家乡的民俗大观》系列,包含守岁、拜早年、拜庙祈福等民俗趣事。

除夕来临:一顿团圆饭,一个团圆年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24日电(记者上官云)提起除夕,大家的脑海中会想到什么?一顿美味的饺子,吃罢年夜饭全家守岁的温馨,还是贴春联和窗花?

“爆竹声中辞旧岁,腊梅笑里迎春光。”其实,它的内涵远远不是一顿年夜饭那么简单。在民间,“过年”是个时间段,从小年甚至腊八节开始,人们准备年货,打扫房屋……忙忙碌碌迎接新年。除夕,是第一场“重头戏”。

资料图:农历除夕当天,北京地坛公园入口被大幅门神和大红灯笼等装饰一新。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除夕的传说与由来

除夕又叫大年夜、岁除、大晦日等等。大多数情况下,农历十二月有三十天,所以又称为大年三十、年三十;当十二月小月时,大年夜就变成了为廿九日,有些地区又会改称二九暝。

对除夕这个名字的含义,曾有许多人做过考证。按字面意思看,“除”字的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形象地说明旧年、新岁的交替。

人们传说,中国古代有一种叫“夕”的怪兽,特别凶猛,经常伤害人类。直到有一天,一个叫“年”的小孩告诉大家撵走夕兽的方法:它害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按照小孩教的办法,大家果然赶走了夕兽。为了表示庆贺,人们纷纷穿衣新戴新帽,到亲朋好友家里道贺。年赶走夕的这一天就被叫做“除夕”。

不过,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也是“除夕”由来的另外一种说法。

资料图:图为民众挑选春联。 吕明 摄

贴窗花、贴春联……年味也在这里面

除夕一大早,许多人家会早早起来,在大门口贴上春联。春联也叫春贴、桃符等等,文字工整、对偶,言简意赅地抒发对新年的期盼。

据说,过年贴春联的习俗起源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变得既精美又富有艺术感,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按使用场所分类,可分为框对、春条、斗方等。“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等等。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也就是窗花。同时,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有时候,还会把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气倒(到)了”。

另外,“福”字也可以被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等。

一顿年夜饭,一个团圆年

除夕这一天对中国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在除旧迎新之外,吃团圆饭、守岁是此时的习俗之一。

梁实秋也在文章里说,过年须要在家乡里才有味道,“羁旅凄凉,到了年下只有长吁短叹的份儿,还能有半点欢乐的心情?”

资料图:饺子。王昊阳 摄

过去,年夜饭的菜肴,有些在过年前几天就准备好了。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切菜、剁肉的声音与说笑声编织在一起,组成除夕一曲欢快的乐章。

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吃团圆饭,享受的既是美味佳肴,也是过年愉快的气氛。

一般来说,饭桌上会有火锅,象征着日子红红火火;有的地方则必定要吃鱼,“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寄托着“年年有余”的美好心愿。

旧日有这些禁忌,盼望顺利迎新年

为了表达除旧迎新的意思,过去除夕有很多的禁忌。比如,不能说鬼、死、杀等不吉利的字眼、忌打碎碗碟,忌恶声谩语,忌泼污水等。

资料图:辽宁省葫芦岛市民在家中与家人享受丰盛的年夜饭。中新社发于海洋 摄

尤其是在年夜饭时,如果有些茶果吃完了,要说“吃兴了”或“太多了”,而不是直接说“没有”……这些吉祥话是人们必做的“功课”,大人要教孩子说,否则新年不顺。

年夜饭开餐前,很多人家会先准备供品祭祀祖先。祖灵请来之后,供桌两旁的座位,任何人不得占用;当然更不能吵闹、骂人,否则就是不尊敬祖先。

如今,随着时光流逝,许多除夕的禁忌已经被打破了,年俗也在向着更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但唯一不变的,还是人们对家的眷恋:一年到头,全家大小共叙天伦,也是最难得的幸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