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吉日

亢怎么读姓氏怎么读音(亢怎么读姓氏怎么读)

亢怎么读姓氏怎么读音(亢怎么读姓氏怎么读)

百家姓姓氏图腾(34)亢、寇、邝、况、雷、劳、历、利、隆、楼

亢姓:

亢,本指人的颈部。亢为脖颈,其内有咽喉,其义为要害。

【起源】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齐国亢父邑,以封地为姓。春秋时期有个贵族受封于军事要地亢父(今山东济宁任城区南部),世称其为“亢父”。据传,亢父邑是古代东夷族部落的住地,有亢父山,因以为名,是最早的风姓古国之一。后代子孙以封地名为氏,形成了亢姓。

得姓始祖:亢父(春秋)

寇姓:

寇,其本义是“暴”,引申为强力、强制和霸道。甲骨文的寇字,上部是一个封闭的、高大的房屋,从“宀”,屋内右部有一个持有棍棒的手,似手正在伸向和殴打左边的一个人,从“人”、从“手”。这种在屋内打劫、引凶及抢掠的行为称为“寇”,寇有主动侵犯他人的意思。

【起源】1、西周初年,昆吾的裔孙忿生被周武王任为司寇(掌管刑狱及纠察的官),封苏国,都于温,其子孙以官为氏,为寇氏。2、西周卫国始祖姬封(即卫康叔),于周成王时任司寇,其支孙以官为氏。

得姓始祖:苏忿生

邝姓:

邝,主要用于姓。广的甲骨文字形下一个“黄”字,表示住人之屋很大。“邝人”定是会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建筑大房子的人。

【起源】出自古邝国,以国名为氏。古旷国,在今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一带,古称旷林,居人因以为氏。据代代口传,古旷国起源于五代古国之首,辖管江南东部一带,始祖流落他乡为不忘家国而以国为姓。

得姓始祖:炎帝

况姓:

况,同況。本义是寒冷的水。即水冷的程度。

【起源】1、出自姚姓。周朝初年,舜的后人烈公被封于况地(今山东省境内),他的后代子孙便以封地名“况”作为姓氏。2、出自三国时期有蜀国名人况长宁之后。3、出自由黄姓所改。明代苏州知府黄钟,要求恢复祖姓况氏。帝感其敬祖,允许他改姓。黄钟就成了况钟,后人就是况氏。

得姓始祖:况长宁之后(三国蜀汉)

雷姓:

雷,即雷电。

【起源】炎帝神农氏的9世孙方雷氏,因协助黄帝伐蚩尤有功,被黄帝封于方山(今河南嵩山一带,具体地说,当是位于河南省禹州市西北的嵩山余脉方山附近的方山镇),建立诸侯国,其子孙以国为氏,就是复姓方雷氏,后又分为两支,一支姓方,一支姓雷。

得姓始祖:方雷

劳姓:

劳,“劳动也”。劳的本义是用力过多,辛勤、劳苦。作为山名,同崂。

【起源】以山为氏的姓。在今天的山东省青岛市东面的海面上,有一个有名的风景胜地——崂山。崂山在古代的时候称为劳山。居住在崂山的人一直自为体系,一直到西汉时才开始与外界的人交往,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他们成为了汉王朝的百姓。汉王朝在这个时候赐他们为劳姓,世代相传。

得姓始祖:劳山人

历姓:

厉的本义是粗粝的磨刀石,旱石。在古代,制作工具是十分重要的职业。“厉”字,从房、从万,说明在大的屋子里,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加工“旱石”,或加工好的旱石有成千上万。

【起源】1、出自姜姓。周宣王姬静执政时,齐国君主姜无忌去世,谥号为“厉”,史称齐厉公。齐厉公的直庶子孙以谥号为姓。2、以封国名为姓氏。周朝时,有个诸侯国厉国(在湖北省随县西北厉山),春秋时,改名为随国。原厉国君主的后代支子以原国名为姓。

得姓始祖:齐厉公

利姓:

利,本义是锋利。甲骨文的利字像犁刚出土的形,可见“利”是“犁”之初文,利,阴阳相和,各得其宜。有和之义,引申有利落、迅猛、顺利、富饶等义。

【起源】老子李耳之祖李利贞之后,有利氏。李利贞,或作利正,或作利真,为商末纣王之大臣理征之子。

得姓始祖:利贞

隆姓:

隆,“丰大也”。本义是指丰大。也指“两边高,中间低”,如山谷,中央下而四边高,因高处名之“隆”。

【起源】1、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鲁国的隆邑(今山东泰安乡城),以居邑为氏。2、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夫丰隆,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称丰隆氏、雷师氏,后简为单姓隆氏。3、 源于姬姓。出自战国时期赵国大夫楚隆,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得姓始祖:楚隆、隆疆

楼姓:

楼,“高楼也。”,本来是指两层以上的楼房,早期的楼阁架木构成。从字义上,楼出于娄。

【起源】出自黄帝裔孙大禹之后娄衢(东楼公),于西周初被封于杞(今河南杞县),其支孙以楼为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娄氏、楼氏同宗同源。

得姓始祖:东楼公(西周夏少康后裔)

经常读错的125个字都在这,很多人连第一个都读不对

1、结束的“束”--shu 四声(同“树”),而不读——结“素”;

2、强劲的“劲”--jing 四声(同“净”),而不读——强“禁”;

3、召开的“召”--zhao 四声(同“照”),而不是——“招”开;

4、迁徙的“徙”--xi 三声(同“喜”),而不读——迁“稀”;

5、勉强的“强”--qiang 三声(同“抢”),而不读——勉“墙”;

6、粗犷的“犷”--guang 三声(同“广”),而不读——粗“矿”;

7、果实累累--(léi), 不读lěi

8、良莠不齐的“莠”--you三声(同“有”),而不读——良“又”不齐;

9、瑕不掩瑜的“瑜”--yu二声(同“鱼”),而不读——瑕不掩“玉”;

10、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的“筵”--yan二声(同“言”),而不读——天下没有不散的“厌”席。

11、禅让的“禅”——读shan(同“善”),佛教坐禅当读chan(同“蝉”);

12、自怨自艾的“艾”读作yi(四声);

13、呱呱坠地的“呱”--读gū(一声) ,不读guā

14、住宿的“宿”--读su(四声),不读xu

15、“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读xian(四声);

16、驾一叶之扁舟的“扁”--读作pian(一声);

17、博闻强识的“识”——“博闻强识”、“标识”的“识”同“志”,要读zhi,四声;

18、虚以委蛇的“蛇”--读作yí(二声);

19、殷红如血的“殷”--读作yan(一声);

20、亚洲的“亚”――正读第四声,误读第三声

21、洞穴的“穴”――正读第二声,误读第四声

22、室内的“室”――正读第四声,误读第三声

23、给予的“给”――(ji)三声

24、角色的“角”――(jue)二声

25、关卡的“卡”――(qia)三声

26、凹陷的“凹”――读ao(一声),不读yao(摇)

27、拗口的“拗”――在这里读(傲),不读执拗不过大腿的niu(牛,去声)

28、芭蕾的“蕾”――读lei(磊),不读lei(雷),花蕾、蓓蕾。

29、巷道的“巷”--读hàng,不读xiàng

30、白炽的“炽”――读chi(翅),不读zhi(织)。;炽热,炽盛的均读chi(翅)

31、暴殄天物 ――“殄”读tian(舔),灭绝。

32、蚌埠 ――“蚌”在这里读beng(蹦),不读蚌壳,鹬蚌相争的bang(棒)。

33、秘鲁 ――“秘”在这里读bi(必),不读秘密mi(觅)

33、贲临 ――“贲”在这里读bi(必),不读贲临ben(奔)

34、裨益 ――“裨”在这里读bi(必),不读裨益pi(皮)

35、鞭笞 ――“笞”读chi(吃),不读tai(台)

36、鞭挞 ――“挞”读ta(踏),不读da(达)

37、屏息 ――“屏”在这里读bing(丙),不读屏风,孔雀开屏的ping(平)

38、博闻强识 ――“识”在这里读zhi(志),不读识字shi(时)

39、不啻 ――“啻”读chi(翅),不读di(帝)

40、不卑不亢 ――“亢”读kang(抗),不读kang(康)

41、猜度――“度”在这里duo(夺),不读温度,气度,置之度外的du(肚)。以己度人,审时度势,度德量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度”君读duo(夺)

42、谄媚 ――“谄”chan(产),不读xian(陷)

43、忏悔 ――“忏”读chan(颤),不读qian(千)

44、徜徉―― changyang(肠羊),不读tangyang (躺样)

45、嗔怪 ――“嗔”读chen(抻),不读tian(填)

46、瞠目结舌 ――“瞠”读cheng(撑),不读tang(堂)

47、成绩 ――“绩”读ji(机),不读ji(记)。功绩,战绩,劳绩的“绩”均读ji(机)

48、踟躇 ――chi chu(池除),不读zhi zhu (知著)

49、粗糙―― “糙”读cao(操),不读zao(造)

50、粗犷 ――“犷”读guang(广),不读kuang(矿)

51、猝不及防 ――“猝”读cu(醋),不读cui(翠)

52、大腹便便 ――“便便”在这里读便宜的pian (骈),不读方便的bian (便)

53、胆怯 ――“怯”qie (切),不读que (却).怯懦,怯弱的”怯”均读qie (切)

54、堤岸 ――“堤”读di(低),不读ti (提),堤防 “堤”在这里读di(低),不读ti(题)

55、恫吓 ――dòng hè,不读tong xia (同下)

56、对峙――“峙”读zhi (志),si (寺)

57、阿谀――“阿”在这里读e (一声),不读阿哥,阿飞,阿拉伯的a (啊)

58、饿殍――“殍”读piao (三声),不读 fu (浮)

59、菲薄――“菲”fei (匪),不读芳菲的fei(非)

60、分袂――“袂”,袖子,mei (妹),不读fu(决).联袂而往的”袂”亦读mei (妹)

61、刚愎自用―― “愎”读bi (毕),不读fu (复)

62、高丽――“丽”在这里读li (离,二声),不读美丽的li (力)

63、蛤蜊――“蛤”读ge (隔),不读ga (嘎)

64、皈依 ――“皈”读gui (归),不读fan (贩)

65、诡谲――“谲”读jue (决),不读ju (桔)

66、颔首――“颔”读han (汉),不读han (含)

67、荷枪实弹――“荷”在这里读he (贺),不读荷花的he (何).负荷,荷重,何锄的”荷”均读he (贺)

68、呼天抢地――“抢”在这里读qiang (枪),不读抢劫的qiang (襁)

69、怙恶不悛――“怙”,依靠,坚持,读hu (户),不读gu (姑)\;”悛”,悔改,读quan (圈),不读jun (俊)

70、回溯――“溯”读su (素),不读suo (缩,去声)。 追溯,上溯的”溯”均读su (素)

71、戛然而止――“戛”读jia(颊,二声),不读ga (嘎)

72、校对――“校”在这里读jiao (叫),不读xiao(笑)。校样,校阅,校正的“校”均读jiao (叫)

73、酵母――“酵”jiao (叫),不读xiao (笑)。发酵。

74、劲敌――“劲”在这里读jing(净),不读干劲的jin(进)。劲旅,劲吹,强劲,刚劲,疾风知劲草的“劲”均读jing (净)

75、狙击――“狙”ju(拘),不读zu(阻)

76、角逐――“角”在这里读jue(决),不读角落,号角的jiao(脚)。角色,主角,配角,角斗,口角的“角”均读jue(决)。

77、倔强――“强”在这里读jiang(匠),不读坚强的qiang (墙)

78、龟裂――“龟”在这里读jun(军),不读乌龟的gui (归)

79、恪守――“恪”读ke (客),不读ge(各)。

80、莅临――“莅”读li (力),不wei(位)。

81、耄耋之年――“耄耋”读mao die (冒叠)。

82、面面相觑――“觑”读qu(去),不读xu (虚)。

83、谬论――“谬”读miu ,不读niu(拗),荒谬,谬误,大谬不然的“谬”,亦读miu。

84、南无―― nā mó,不读nan wu (男吴)。

85、胳臂--读bei(轻声),不读bì

86、剽悍 ――“剽”读piao (飘),不读biao (彪)。

87、鄱阳湖 ――“鄱”读po(婆),不读bo(勃)。

88、潜力―― “潜”读qian(前),不读qian(浅)。

89、倾轧 ――“轧”在这里读ya(亚),不读轧钢的zha(闸)。

90、请帖―― “帖”在这里读tie(铁),不读服帖,帖的tie(帖),也不读碑帖、习字帖、画帖的tie(餮)。

91、龋齿 ――“龋”读qu(取),不读yu(禹)。

92、冗长 ――“冗”读rong (荣,上声),不读chen(辰)。

93、妊娠 ――“娠”读shen (申),不读chen(辰)。

94、潸然泪下――“潸”读shan(山)。

95、商贾――“贾”在这里gu(古),不读姓贾的jia(甲)。

96、莘莘学子――“莘”读shen(申),不读xin (辛)。

97、狩猎 ――“狩”读shou(受),不读shou(守)。

98、塑料 ――“塑”读su(素),不读suo (所,去声)。雕塑,塑像,塑造的“塑”均读su(素)。

99、拓本――“拓”在这里读ta(踏),不读开拓的tuo(唾)。

100、唾手可得――“唾”读tuo(拓),不读chui (垂)。

101、吸吮――“吮”读shun (顺,上声),不读yun(允)。

102、相形见绌―― “绌”读chu (黜),不读zhuo(拙)。

103、心广体胖――“胖”在这里读pan(盘),不读肥胖的pang (旁,去声)。

104、星宿――“宿”在这里读xiu(秀),不读宿舍的su(素),如“二十八宿”。

105、噱头――“噱”读xue(学),不读ju (剧)。

106、循规蹈矩――“矩”读ju(举),不读ju(炬)。矩形,矩尺,规规矩矩的“矩”均读ju(举)。

107、兄弟阋墙―― “阋”读xi(隙),争吵,不读qian(钱)。

108、燕京 ――“燕”在这里读yan(烟),不读燕子的yan(艳)。

109、殷红 ――“殷”在这里读yan(烟),不读殷勤的yin(因)。

110、筵席―― “筵”读yan(严),不读yan(宴)。

111、赝品―― “赝”读yan(厌),不读ying(膺)。赝本,赝币,赝鼎的“赝”均读yan(雁)

112、一哄而散――“哄”在这里读起哄的hong(四声),不读哄堂大笑的hong(轰)。

113、一暴十寒――“暴’,晒,在这里读pu(铺),不读暴露的bao(抱)。

114、翌日――“翌”读yi(义),不读yu(羽)。

115、阴霾 ――“霾”读mai(埋),不读li(狸)。

116、游说 ――“说”在这里读shui(税),不读说话的shuo。

117、越俎代庖――“俎”读zu(祖),“庖”读pao(刨)。

118、针灸――“灸”读jiu(久),不读jiu(究)。

119、箴言――“箴”读zhen(真),不读shen(慎)。

120、症结――“症”在这里读zheng(争),不读病症的zheng(正)。

121、整饬――“饬”读chi(斥)。

122、肄业--读yì,不读sì

123、匕首―― “匕”读三声(比)

124、流水淙淙――读cóng,不读 zōng

125、胴体--读dòng,不读tōng

磨豆腐也能磨成全国首富?究竟是靠勤劳致富,还是天降横财

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

我们都会对富豪的发家史十分感兴趣,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致富,也有人凭借运气陡然而富。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清代的首富亢嗣鼎与他的家族,有人说他们是无意中挖到宝藏陡然而富,那事实究竟是怎样呢?

发家之谜,闯王宝藏

在清代的某年间,山西遭遇了罕见的自然灾害,粮食的收成很不好,许多家庭都口粮短缺,沦为了食不果腹的灾民,饿得啃树皮的大有人在。

此时,亢家的一家之主亢嗣鼎开仓放粮,将自己家中的余粮拿出来赈济灾民,每天送出的粮食能供上万灾民填饱肚子。当时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上面有苍天,下面有亢百万(亢嗣鼎),就算赶上三年大旱,亢家尚有存粮上万石。

那么,亢家如此厚实的家底从何而来?

据传,亢家发家的历史与闯王李自成的留存的宝藏有关,李自成进京后,在京城大肆搜刮,劫掠了大批金银财宝,他命令工匠把金银首饰都熔了,铸成金饼、银饼,打包由牲口往西安驮运。

在一些流传下来的说法中我们可以得知,李自成在逃亡的途中无法继续携带这些金饼、银饼,于是将这些金饼银饼都藏在了亢家的后院。亢家就这样被天降的横财砸中,从此开设票号,并且生意兴隆。

而关于李自成的宝藏还有另一个流传下来的说法,那就是李自成确实是在逃亡的途中埋藏了金饼、银饼,但金饼、银饼并不是藏在亢家,也没有被亢家发现。也就是说,亢家的发家史与李自成的宝藏无关。

在流传下来的各种版本说法中,尽管李自成藏宝的地点和发现宝藏的人不尽相同,但是这些说法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李自成的宝藏藏在山西地区,这是没有疑问的。

空穴来风,疑点重重

清代的亢家作为当时的八大晋商之首,坐拥几千万的资产,其余七大晋商每家也不过百万,亢家将其余七家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八大晋商的财产加起来甚至比清朝国库里的银两还多,说他们是富可敌国一点也不夸张。

而带领亢家走到如此巅峰高度的正是亢嗣鼎,亢嗣鼎出生于明朝末年,逝世于清朝康熙年间。据《临汾县志》记载,亢嗣鼎是一个尊老爱幼、上进好学、热心助人的君子。但是,还有一些传言说亢嗣鼎其实是个视钱如命、为富不仁的小人。

当然,第二种说法显然可信程度更低,毕竟亢嗣鼎曾拿出家中的余粮赈济灾民,视钱如命、为富不仁的人可做不出这样的事。亢嗣鼎这个人应该是十分慷慨、善良的,否则,百姓们也不会将亢百万比作是苍天了。

亢嗣鼎在灾年开仓放粮、赈济灾民,那他肯定不会是一个小气的人,而亢家的产业在他的手中蒸蒸日上,也说明了亢嗣鼎不可能是个为富不仁的人,试想,一个不仁的商人是怎能在商战中频繁取胜呢?一个不仁的人怎能守得住万贯家财?

亢嗣鼎以及亢家的发家史很可能与所谓李自成的宝藏没有关系。

如果这笔宝藏真的落到了亢嗣鼎手中,那他也无法凭借这笔宝藏发家致富,因为李自成去世后,他的老部下并没有停止战斗,而且李自成的军费严重短缺,不太可能再藏了一笔这么大的宝藏,还任由它被外人发掘。

如果亢嗣鼎不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家,而是直接发现了这笔宝藏,那么他在并不具备任何才能维持富裕,最后也会把家产败光,一夜暴富的人是走不长久的。

自食其力,发家致富

这样来看,亢家的发家史来源于靠自己打拼更加合理一些。亢家祖籍为山东,在明代因为家乡灾荒逃难来到山西。他们靠着祖传的磨豆腐的技艺谋生,后来磨豆腐的生意越来越好,亢家购置房产、地产,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

而这个版本的说法显然可信程度更高,一个人通过努力白手起家逐步成为全国的首富,这是非常鼓舞人心且接近事实发展规律的。

从历史上来看,亢家从事盐销售业务。众所周知,自古以来,盐就一直由政府严格控制。除非获得许可,否则不得私自卖盐的。正是由于得到了允可,亢家才能从盐中获利。后来,他们在盐池附近的平阳又开拓了贩卖粮食的业务。后来,他们又涉足了典当和其他行业。

根据史料记载,亢家祖上是大盐商。清代实行食盐专卖制度,只有官府批准的盐商才能从事贩卖食盐的活动。得到贩盐许可的商人,往往能够从中获取巨大的利润。

曾经在全国的盐商中有着“南安北亢”的说法,南安指的是当时的盐务总商安家,他可是两淮盐商中有头有脸的领袖,亢氏与安氏齐名,由此便可以看出安家在全国盐商中的地位。

也许,流传下来亢嗣鼎凭借李自成的宝藏陡然而富的故事满足了一些人的好奇心,毕竟谁都会做不劳而获的梦,这也显示了百姓心中存在的朴素想法,认为陡然而富这种小概率事件更容易落到别人头上。其实,在亢嗣鼎做出开仓放粮、赈济灾民的举动后,他的高尚品格就已经显露了出来。

所以,与其说是亢家侥幸得到了宝藏,不如说是亢嗣鼎的善举感动上天,所以才赐予亢家亨通的财运。

现如今的亢家庄已经没有了亢姓人居住,甚至,一点亢家在这里生活过的迹象也没有,没有亢家的坟墓也没有亢氏祠堂。

倒是村里人说,在盖房子的时候,曾经刨出来过一些石人、石马、石羊,雕刻得十分精美,想来可能是富贵人家的殉葬品。

结语

我们听过许许多多靠运气一夜暴富的故事,但亢家发家的经历告诉我们: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

与其幻想一夜暴富,不如像亢家一样踏踏实实地奋斗,一定能取得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