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肖

杨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范姓的来源和历史)

杨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范姓的来源和历史)

杨姓的历史起源和名人简介

周武王姬发的王后邑姜在怀孕的时候,曾梦见天帝对周武王说:我命令你生一个儿子,你给他取名字叫虞,我会把唐地给他。后来邑姜果然生了一个男孩,而且孩子的手心还写了一个“虞”字,于是就给孩子起名为虞。由于虞是武王的第三个儿子,因此他被称为“叔虞”。这个故事《左传》、《史记》均有记载。

西周王朝建立仅有三年,周武王就因病离世。叔虞的哥哥姬诵继位为周成王,由武王之弟周公旦摄政。后来成王与叔虞玩耍的时候,一本正经地将桐树叶剪成珪的样子,并说将叶子封给叔虞。史官记录了这件事情,并坚持认为“君无戏言”,请周成王封叔虞为侯。成王没有办法,就把刚灭掉的古唐国(尧帝后代)(今山西翼城附近)封给了叔虞。这就是“桐叶封唐”的典故。

唐叔虞死后,长子姬燮继位,后被周王改封为晋侯。晋国传至晋昭侯时期,国内分裂为主支晋侯“冀”和分支公族“曲沃”。经过六十多年的斗争,小宗曲沃武公攻破晋都冀城,取代大宗晋侯缗成为新的晋国国君。这就是“曲沃代翼”的历史。

曲沃武公统一晋国以后,改称为晋武公。晋武公曾封叔叔姬万于魏原,姬万的后代经过多年耕耘最终“三家分晋”建立韩国,其后代以国名韩取姓。此外,晋武公还封次子于杨地,其后代以国名杨取姓。因此,百家姓第十五韩姓和百家姓第十六杨姓的最早是同宗的,均出自姬姓(唐叔虞一脉)。

此外,姬姓杨氏还有另外两支起源。一是:周宣王姬静曾封长子父封于杨国(今山西洪洞附近),其后代便以国名杨为姓;二是:晋国羊舍氏本为晋国公族,羊舍肸是春秋时期与郑相子产和齐相晏婴齐名的政治家,他的儿子羊舍食我继承爵位后改姓为杨,即杨食我(杨石)。晋顷公时期,羊舌氏惨遭灭族,仅有杨食我的儿子杨道逃亡弘农华阴生活。后来,弘农杨氏发展成为杨姓主流,史称杨氏正宗。杨石的五世祖杨伯侨也被尊为杨姓得姓始祖。

据说:唐叔虞次子姬杼曾被周康王封为杨侯,他的后代也以杨为姓。不过该说法存疑,但是杨姓起源于姬姓是无疑的。

隋文帝杨坚

除去姬姓杨氏的主脉,杨姓还有另外几支起源:一是,古时候杨与扬不分,有部分扬姓也就以杨为姓;二是,杨坚建立隋朝以后,杨姓成为大一统王朝的国姓,皇帝赐名臣民姓杨;三是,少数民族改姓,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曾将鲜卑莫胡卢氏改为杨姓;再比如:氐族杨氏,曾在陇西仇池先后建立过五个地方政权;当然,杨姓也存在被冒姓、改姓等情况。

杨姓主要有:弘农堂,关西堂、四知堂等;杨姓在历史上免不了有忠奸贤愚之别!

杨朱: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战国初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杨朱学派的创始人。

杨雄(扬雄):也是杨伯侨之后。

他曾仿《论语》作《法言》,模仿《易经》作《太玄》;

他与司马相如、班固、张衡并列汉赋四大家,著有《甘泉赋》、《羽猎赋》等;

杨震: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东汉名臣,有“关西孔子杨伯起”之称。

杨广:隋炀帝。

历史上有名的暴君,隋二世而亡!

杨万里:南宋文学家。

开创诚斋体,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业:杨家将

杨家将的故事,妇孺皆知。

杨绛:钱钟书-最美的妻,最才的女。

翻译有《堂吉诃德》,散文集有《我们仨》。

書海泛舟,持续更新百家姓的知识,欢迎关注分享!

2022年10月20日

《百家姓》之——范姓来历

范姓在历史上也是名人辈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春秋时期的范蠡和北宋的范仲淹了。

奚之后是范姓,这是一个大姓了。范姓的起源主要有三个:

第一,出自祁姓,是帝尧陶唐氏的后裔刘累之后,以封邑为名。因为刘累有一个封国在范,后来这一支就姓范了。

第二,出自楚国。楚国有一个地方叫范,有一座山也叫范山,所以那边的居民后来就以范为姓,这是一支。

第三支,兄弟民族血统。姓范的有非常大的一支是出自西南夷,就是西南地区过去的兄弟民族。这一支在晋朝末期有一个林邑王,叫范文,他

应该是用了汉姓,这一支后来成为越南范氏的主要来源。另外,满族、鄂温克族里也有改姓为范姓的。

得姓始祖

士会(约前660年-前583年)即范武子,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士蒍之孙。祁姓,士氏,名会,字季,因封于随,称随会;封于范,又称范会;以大宗本家氏号,又为士会。官至正卿中军将,范姓得姓始祖。他执政时以教民劝化为务,使晋国之盗皆逃于秦国。

先秦时期,范姓活动的地区主要在山西、河南和湖北地区。秦汉时,范姓已经分布到、河北、山东、江苏等长江以北地区,随后进入江南地区。唐安史之乱时,有河内人范坤举家十八口迁杭州,又迁南京,再迁福建宁化黄竹迳,是为范姓入闽始祖。唐代宰相范履冰(汝南范滂后裔)为唐代范姓的最高官,其六世孙范隋在唐懿宗时调任浙江丽水县丞,后因战乱不得北归,遂定居苏州吴县。 宋时,入闽的范姓有移居广东 海阳县、嘉应、梅州、大埔、长乐、陆丰、饶平等地,此期范隋的后裔出了范仲淹,范仲淹去世后葬河南府洛阳县尹樊里万安山下(今河南伊川县彭婆乡许营村北),其子孙因守墓之故居洛阳。随着金兵南下和蒙古兵南侵,范仲淹裔孙大举外迁避难,有嫡孙范正国开基江西临川,明时有其十四代孙范昌期从苏州回中原主祠。

宋朝时期,范姓大约有6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9%,为宋朝第二十一大姓。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河北、河南、江苏,这四省范姓大约占范姓总人口的57%,其次分布于山东、山西、湖北、江西、陕西,这五省的范姓又集中了31%。四川为范姓第一大省,居住了范姓总人口的20%。全国形成了四川、冀豫、苏鲁三大块范姓人口聚集中心。

明朝时期,范姓大约有4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7%,为明朝第五十二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范姓人口增长是负值,600年中范姓人口净减少了26万。面对战乱和屠杀,受害群体首先应是主体在北方的人群,范姓是北方地区的姓氏,自然遭到严重的冲击。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福建,这三省范姓大约占范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山西、江西、山东,这三省的范姓又集中了25%。浙江省的范姓人口约占范姓总人口的20%,为范姓第一大省。全国范姓中心由北、由西向东南漂移,形成了浙苏闽赣的范姓人口聚集中心。

范姓在历史上的名人太多了。最有名的大概是两个:范蠡和范仲淹。这两个人很有名,但是不等于他们两个人的事大家都知道。

郡望

南阳郡

高平郡

钱塘郡

敦煌郡

汝南郡

河内郡

山阳郡

外黄县

堂号

南阳堂、高平堂、钱塘堂、敦煌堂、汝南堂、河内堂、山阳堂、外黄堂,都是以望立堂。

此外还有后乐堂、芝本堂、鸡黍堂、永思堂、崇本堂、敦本堂、积善堂、忠恕堂、经义堂、逵道堂。

有一个词叫“狡兔死,走狗烹”就是关于范蠡的,这个典故大家都知道。下面讲一个“三聚三散”的故事,也能给我们些启迪。

春秋的时候,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掉吴国,报了大仇。越国复兴以后,勾践封范蠡为上将军。范蠡很聪明,他看出越王勾践这个人可以共患难,

不能共富贵。有的朋友可以共富贵,不能共患难,吃吃喝喝有钱花的时候,都是好哥们儿,一旦穷了,拜拜,这种人不少。还有一种“极品”,是可以

共患难但不能共富贵的。患难的时候大家都是好哥们儿,发展好了以后不行,这种比较少。而勾践正是这种人。所以范蠡辞书一封,放弃高官厚禄,

带着少量的珠宝乘舟远行了。民间传说他是带着西施跑的,真实与否不知道。这是“一聚一散”,“上将军”之类的名利奖赏都是浮云,他把这些浮云都散了,赶紧跑了。

范蠡走了以后,还写了一封信,留给了文仲,信上就留下了那句很有名的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

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说勾践脖子又细又长,嘴长得像鹰嘴。

这种长相,按过去面相学来说,就是不能交朋友的。补充一点,还有一种面相叫“狼顾之相”,那就更可怕了。咱们人的头只能向后扭90度,再往

后扭你就得练体操了。但是狼厉害,它可以扭180度,跑着跑着,头可以扭过去看后边的形势。有“狼顾之相”的人也是不能交朋友的,这是古人

的说法。范蠡就发现,勾践这个人不能共享乐,所以他就劝文仲:“你也快点离开吧。”文仲把这话放在了心上,称病不朝,但终究没有离去,他觉得

自己没有野心,勾践不会那么绝情吧?结果后来有一天,勾践送过来一把剑,告诉文仲,这把剑是好剑。什么剑呢?是吴国的宰相伍子胥用来自杀的那

把剑。狠吧?文仲多聪明,一听就明白了:叫我自杀?文仲就问:“大王您这是为什么啊?我没有要造反啊,您何必要逼我自杀呢?”大家知道勾践

怎么说的吗?勾践说:“你曾经对我讲过,你有七套战略,可以灭亡别的国家,我只用了你其中的三个战略,就把吴国给灭掉了。请问你还剩下的四个战

略准备对付谁呀?”这话也太厉害了,文仲就只有自杀了。这是和范蠡“一聚一散”有关联的故事,在这里顺便讲一下。

范蠡辞去上将军职务到了齐国,改换姓名住在海边,干吗呀?种地煮盐。

范蠡是很厉害的人,这样没过几年,又变成巨富了,很有钱。齐国人一看,这个人太有才了,就请他做了宰相。范蠡说:“居家则至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

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我在家待着当老百姓吧,我发财;当官吧,又当上了承相。作为布衣,可是登峰造极了。这可不大吉利,月满则亏,过了

头就要往下降了。所以范蠡归还相印,把家产分给了乡邻。所以叫“二聚二散”。

第三次是怎么回事呢?范蠡到了定陶这个地方,又发财了,后人由此叫他陶朱公。过去有一副对联,上联是“经营不让陶朱富”,做生意赚得比

陶朱公还厉害.下联是“货值何妨子贡贤”,做生意但也可以或者应该像子贡一样贤明。孔子曾说子贡“亿则屡中”,子贡如果在今天炒股票,那肯定

是最狠的,他的判断,一判一个准。所以,孔子门下弟子数子贡最有钱。定陶这个地方是一个交通要道,范蠡太厉害了,他干什么都能成,想不发

财都难,他本来已经不想赚钱了,但是憋不住手痒,就进行长途贩运,说句不好听的叫投机倒把,又赚了大钱,累计万万。这个时候,范蠡的次子

因为杀人被楚国给关起来了。范蠡说:“杀人偿命,天理如此,但是我的儿子,不应该死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公开处决。于是范蠡就派小儿子携带巨额

资金,到楚国去疏通。范蠡的大儿子不干了,说:“为什么不让我去呢?为什么叫我弟弟去呢?那别人就会说我对弟弟不好,说我不悌。”但范蠡就是

不让他去,这个大儿子就以自杀相威胁,范蠡只好让他去了。大儿子走了以后,范蠡就说:“完了,我第二个儿子一定会曝尸于野。”旁边人问为什么,

他说:“我为什么派小儿子去?因为小儿子懂得散的道理,你要花钱去賠偿受害人,请求他们的原谅。”古代的法律不像今天,今天杀了人是公诉案件,

不是你私人想了就能了的,国家要管的。过去如果被害人的家属不要你偿命了,政府也就未必管了。“可我这个大儿子只懂得聚的道理,只进不出的,

你知道吗?完了,二儿子的命保不住了。”果然,二儿子的命最终丢了。经此打击,范蠡又ー次把钱财散尽了。

这就是“三聚三散”,它其实是提醒咱们今天的人,要懂得“聚散”的道理,懂得“舍”和“得”的关系。这个故事是很有道理的。

范氏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一一范仲淹。范仲淹成名以后的事情咱们就不说了,说说他成名之前吧。过去形容贫寒出身、刻苦读书,最后学

业有成、光祖耀宗的人,经常用四个字,叫“断齑画粥”,说你要立断齑画粥之志。这说的就是范仲淹。

范仲淹小时候生活清贫,父亲很早就去世,母亲改嫁了。说到这儿我要说句题外话。其实一直到宋朝,中国古代女性都是可以改嫁的。历史上

李清照就曾改嫁过,王安石还劝过儿媳妇跟自己的儿子离婚呢,说给儿媳妇再找一个好人家。所谓的妇女一失节就没法活了,那是后来的事,至少

直到宋朝时还不是这样的。范仲淹的母亲改嫁后,范仲淹就到庙里去学习。他没有钱,每天用两升小米熬粥,小米不是黏糊糊的嘛,熬完了以后搁一夜,

凝固了,范仲淹就拿根筷子把这块粥画成四块,这就是“画粥”。什么叫“断齑”呢?齑就是咸菜。范仲淹带一小块咸菜,两刀切成四块,每一顿吃一块小

米粥,就一块咸菜。如此苦读,后来终于成为了不起的人物。当然,今天咱们的孩子,这么辛苦的不太多了,但是这种精神还是值得称道的。

范姓在今天的中国姓氏排名中位居第51位,人口大概46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73%。

范氏家谱大全(共139册)

一、范氏来得姓历史

范氏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姓氏,据《姓氏考略》记载,范氏有八个来源。

1. 姬姓出身:最早的范氏始祖是周武王的后裔。据《姓氏考略》记载,周武王的第五个儿子叔虞,封于范邑(今河南省内黄县范城),后代以封地为姓,称为范氏。

2. 有虞氏出身:另一说法则认为范氏源于有虞氏,传说中的有虞氏始祖是有虞氏,他的后代有获封于范邑的,子孙以封地为姓,称为范氏。

另外八个来源分别是出自姜姓、赢姓、嬴姓、鲁姓、陈姓、郑姓和赵姓。

二、范氏名人及其事迹

范氏家族中涌现出众多杰出人物,他们在各个时期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此,我们选取五位范氏名人,简要介绍其相关事迹。

1. 范仲淹(范文正公,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以清廉自持、忠诚敬业而著称,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臣。他提倡“士为知己者死”,倡导忠诚于国家的精神。范仲淹的散文、诗词等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中《岳阳楼记》尤为脍炙人口。

2. 范成大(唐代将领):范成大是唐代著名的将领,曾协助唐玄宗平定安史之乱。他勇敢善战,战功显赫,为唐朝恢复国家安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3. 范增(257-178 BC),字子均,秦末汉初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是西楚霸王项羽的重要谋士,曾劝项羽分封诸侯,以抗衡刘邦。他在楚汉战争中多次献计,如巧用美人计挫败韩信,建议焚烧阿房宫以示不与秦和亲等。他对项羽忠心耿耿,最后与项羽同殉国。

4. 范文澜(民国时期教育家、历史学家):范文澜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和历史学家,曾任北京大学校长。他的学术成就丰富,主张“教育为国本”,为我国近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5. 范蠡(536-447 BC),字去疾,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商人。他曾辅佐越王勾践兴越灭吴,建立了强大的越国。他善于用兵,曾率领越军击败吴军,并俘虏了吴王夫差。他还是一位富有的商人,擅长经营贸易,拥有巨大的财富。他在越国称霸后,隐居太湖,并将财产分给穷人。

三、家谱的作用

家谱在中国人心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它不仅是家族传统的传承载体,更是一部记录家族历史、家风家训的家族宪章。家谱对于维系家族关系、弘扬家族文化、繁衍后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1. 家谱帮助家族成员了解自己的起源和家族渊源,增强家族凝聚力。

2. 家谱记录家族的家风家训,对后人起到教育和传承作用。

3. 家谱是家族文化的载体,有助于传承家族的优良传统和文化。

4. 家谱有助于家族成员在遗产继承、亲属关系等方面的处理,避免家族纷争。

范氏家谱是范氏后裔的重要文化遗产,它记录了范氏的源流、分支、世系、人物等信息,是研究范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家谱在中国人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族谱系的记载,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家谱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祖先和家族历史,增强自己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

家谱也可以促进家族间的交流和团结,维护家族的荣誉和利益。家谱还可以激励人们学习先辈的优秀品德和事迹,发扬光大家族的传统和风格。

四、范氏家谱大全下载地址获取方式

范氏家谱大全下载地址已准备好,共139册,只需关注本号,欢迎索取。范氏家谱大全包含详细的范氏家族历史、家风家训、家族名人等内容,是范氏家族宝贵的传世之宝。

本号将为您提供更多有关范氏和其他姓氏的历史文化知识,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