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肖

艮卦详解事业(艮卦详解)

艮卦详解事业(艮卦详解)

易经详解第43篇—蛊卦是改革,由内自外的改革

蛊卦卦象

这一篇讲蛊卦。蛊卦的卦象是山风蛊,上面是艮卦,下面是巽卦。

病毒

《杂卦传》说:“蛊,则饬也”,“饬”就是整饬。一个东西要整饬,代表内部已经有腐坏。就像病毒一样,不好的风气也是会传染的,如果不及时整治,就会像“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一样,本来只是小问题,最终演变成了大问题。

随卦立足当下

随卦很轻松,没有包袱,完全按照当时的情况采取措施,永远立足当下。可是这样,也是有问题的,你得一直英明神武,每次采取的随时变化的措施都对才行。一旦不对,随又“无故”,故代表过去的东西,过去的东西随卦是不管的。错处一直不管就会形成积弊,所以蛊卦紧跟在随卦后面,他跟随卦又互为错卦。错卦代表这一问题的危机和转机。随卦造成的危机,要在蛊卦解决掉,才能更好的良性的往下走。易经知道,人不可能一直英明神武,这也是卦序上的“不言之象”。《序卦传》:

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

极富个人魅力的豫卦九四爻叱咤风云,吸引了好多人追随在他身边,追随他的人觉得前景一片光明。可实际的结果怎么样,在前面的豫卦和随卦里分析过,大概率是“不尽如人意”的,能成的不是没有,少,所以随卦需要随时调整。“以喜随人者必有事”,随卦“以喜随人”,随的这个人,不是豫卦九四,是说随卦发挥上卦兑卦和颜悦色的特性,愉悦地“系小子,失丈夫”或“系丈夫,失小子”,就是往前看,追随前面的对象,直到九五爻,上面没人了,就追随上六爻为代表的天理——周太王。“必有事”,是说,这个追随会产生新的问题、新的“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所以随卦后面是蛊卦。蛊卦元亨利贞缺了贞,“贞者,事之干也”。序卦传这句其实改成“故受之以蛊。蛊者,贞也。”也行,蛊卦就是要把缺的“贞”找回来。怎么找呢?找出积弊,革除掉,这个事情的主干——贞,就回来了。

改革

蛊卦是改革,由内自外的改革。将来还会讲到革卦,革卦是由外自内的改革,也叫革命。蛊卦是内部“变法”,这个商鞅干过、王安石干过、近代“戊戌变法”也干过。

“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事”可以替换成“贞”,“有贞而后可大”,按照序卦传的表述,这个改革显然是成功了,“贞”找回来了。所以蛊卦的下一卦临卦,也是“元亨利贞”四德俱全的卦,四德俱全当然“大”。“大”是坤卦的特性,是开放和包容。蛊卦的积弊革除之后,社会恢复正常,临卦以透明化的方式治理,把一切公开,都立在这里,大家都可以看,都可以提意见,所以临卦下一卦是观卦。临卦不像蛊卦,蛊卦是把内部腐坏的东西捂着,外面看不见。

六十四卦的卦序不是乱排的,有内在的深刻原理,这个在《序卦传》里能找到答案。好,看蛊卦卦辞。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商鞅变法之“徙木立信”——影视形象

蛊卦卦辞前面半句好懂,有“元亨利”,没有“贞”,“利涉大川”是说要用自己的能力把“贞”找回来,也有“利于把贞找回来”的意思——形势支持这么干,或者换句话说,形势支持进行改革。商鞅变法为什么成功,是因为秦孝公支持。王安石或戊戌变法为什么失败,是因为形势不支持。不过蛊卦的元亨,跟谦卦最原始的那个创造之力,是不一样的。蛊卦的元亨,是把贞找回来之后,贞下起元,恢复的。

爻辞的后半句“先甲三日,后甲三日”,高度抽象,这下麻烦了,说什么的都有,怎么解的都有,莫衷一是。有的还扯到二进制,在那算,扯了半天,不知道在讲什么,前后自己跟自己都对不上。我没能力统一这个说法,提供个人的一些思考,供大家参详。其实一点都不难,把握住大原则就好了,其他不会差多少。

六十甲子

先说“甲”这个字,“甲”,是十天干的第一位。古人用天干地支来做历法,表达年份、时令、时辰、以及生肖等等,那是一套复杂的方法论,这里只谈跟爻辞相关的部分。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是:子、丑、寅[yín]、卯[mǎo]、辰、巳[sì]、午、未、申、酉[yǒu]、戌、亥[hài]。历法上“六十年一个甲子”,怎么来的?其实就是,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两两相配,从甲子、乙丑、丙寅......一直到癸亥,共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这样周而复始,无穷无尽。这个如果一时弄不明白没关系,不影响,只需要知道“甲”代表一个新循环的开端就行了,这点跟“元”是类似的。贞下起元,就是天干地支轮到最后一个“癸亥”,马上又到新一个“甲子”了。

古代科举揭榜

甲,除了是十天干的第一位,还表示一等的绩效。这个已经深入到中华文化里面了,一个人成绩好,叫甲等、古代科举的前三名,叫“三甲”。所以甲,几乎等同于“最”,最优秀的、最高档的、最极致的,就叫“甲”。

“三”和“七”都是变数

卦辞“先甲三日,后甲三日”,这是把“甲”当动词用了。意思是,改革、治病想要获得成功,就得先做最好的准备,还得有最完备的执行方案。先准备三天,再执行三天,加上启动的这一天,一共七天。这是复卦“七日来复”的概念。复卦在易经第二十四卦,这个卦从二十四节气来讲,代表惊蛰,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象。另外,“七”这个数字有特殊的含义,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到六这个位置非变不可,“七”就是下一卦——到下一卦,就是另一个局面了。蛊卦的下一卦是临卦,这也是卦辞的“不言之象”,按照“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的原则来“干[gàn]蛊”(干蛊,就是主事),就能获得成功、就能走到下一卦临卦。同时,“三”也代表极限,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到三,没有说四了,直接说三生万物”。

“戊戌变法”概念图

历史上很多变革失败的原因都是准备不充分,加上后劲不足导致的。比如戊戌变法,几个书生一没有军权、二没有得到当时真正的实权派的支持,拿着光绪帝的一纸行政命令就天真地以为可以一举扭转陈年积弊,哪这么容易。但凡内部变革,一定得经过周密完整的事前部署,把各种可能都考虑到;再加上事后应对变局、危局的能力,才可能成功。欲速则不达。

彖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这是分析蛊卦的卦象。“刚上而柔下”,易经“物以稀为贵”,上卦艮,艮卦只有一个阳爻,所以艮为阳、为刚;下卦巽,巽卦只有一个阴爻,所以巽为阴、为柔。艮卦在上巽卦在下,就是“刚上而柔下”的象。“而”有“能够”的意思,但在这里更多的是起到连接词的作用。“巽而止”,艮,止也,艮卦的卦义本来就是止,风遇到山的阻挡,就停下来了,吹不进去。这样一种现象,就叫“蛊”。

“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天下治”的概念,六十四卦里只在两个地方出现,一个是乾卦,一个是蛊卦。乾卦文言说“乾元用九,天下治也”。用九,就是“见群龙无首”,乾卦九五爻都“飞龙在天”了,还只是“上治”,不够资格谈“天下治”。可见“天下治”很难。蛊卦居然也出现了这个概念,为什么?首先得搞清楚“天下治”是什么,才能回答这个问题。“上治”靠的是英明神武的领导。“天下治”是权利下放之后的全民参与、全民改革、全民共治。

李世民——大乱后大治的贤主

蛊卦已经到了不改革不行的地步,在这样一个糟糕的环境里,居然有“天下治”的愿景。“治”从哪来呢?从乱中来。大乱后必有大治。以前面讲过的否卦举例,否卦最黑暗的是第三爻,“包羞”,藏污纳垢,遮蔽羞耻,整个社会宛如人间炼狱,可即使是这样,到上爻,不也“倾否”了吗,黑暗的一切都被倾覆掉了。紧跟在否卦后面的同人、大有、谦、豫、随卦,都不错,到蛊卦这是又需要革新了。为什么不能“天下治”呢?所谓“大治始于大乱”、所谓“末法兴大道”,辩证的来看,乱当然不好,可是要是不乱,哪有“大道施行”的机会呢?没有的。历史上每个治世,都是从乱世来的。

孔子像

“元亨而天下治”,蛊卦的元气还在,内部也还畅通,形势也支持改革,改革成功之后就有“天下治”的可能。不过我们也要注意一点,“天下治”是在乾卦文言传里出现的,乾卦卦辞里并没有。按照现在通常的说法,爻辞的作者是周文王或者周公,文言传的作者是孔子,他们不在同一个时代。乾卦可是创世之卦,某种程度上通过这两处“天下治”的微弱联系,表达的是孔子对蛊卦革弊出新的一种支持和期望。蛊卦这个“革出来的新”,不过是恢复了孔子认为的“本该如此”的“天下治”的样子。

“利涉大川,往有事也”,这句用白话文大致可以翻译,意思不会差太多:所谓的利涉大川,就是前去完成革弊出新的事业。

革弊出新

“往”跟“行”不一样,行不一定有目的,可能是随便走走。往,一定是知道自己要去哪,才会往往哪个方向去。往哪去呢?往“有事”的地方去。有什么事呢?有“革弊出新”这个事。有自己的明确主张,就叫“往有事”。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虽然前面已经分析过,这里还是要再强调一下,“三日”也好、“七日”也罢,表达的意思要做好“量变引起质变”的积累,不是掰着手指头在那数,提前准备了几天,事后推行了几天。革弊出新的事业,甚至可能不是一代人可以完成的,比如像秦国一统天下,从商鞅变法开始,历经了六代七君,一百多年才完成。

“终则有始,天行也”,乱之终,就是治之始。有终就有始,这是天道运行的规律。“贞下启元”就叫“天行也”,“甲子循环”也叫“天行也”。这是强调顺应规律,改革才能成功。《阴符经》开篇就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翻译过来大概意思是,观察天道运行的规律,观察出来之后,按照规律做就好了,其他没了,遵守这一条规则就行。古文真是很有魅力,这个很让现代人汗颜。就比如我现在整理的这个系列内容,到完结至少得几十万字。不算《易传》,易的原本只有几千个字,最后我估计,几十万字都不一定能讲透这几千个字。

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落山风

小畜卦“风行天上”,观卦“风行地上”,涣卦“风行水上”,这三个卦的风,都没有阻碍,都叫“行”。蛊卦,山下有风,风遇到山被阻挡住了,所以说“有”。“行”是在外,“有”是在内。内有郁结,抒放不出来,时间长了会“自内生蛊”,就是这么一个象,这就叫“蛊”。蛊卦的象,还有个说法,叫“落山风”。风吹到山里,吹得人睁不开眼,地上腐败的树叶、虫草,都被吹起来搅在一起了,可是因为有山的阻挡,吹不出去,反而把原来没腐败的地方都沾上了腐坏的东西,都感染上了。山风蛊,就是这么一副画面。

母体怀胎

君子是指看到了这种现象,了解了其中蕴藏的规则,并找到了应对的办法,知道怎么做的人。怎么做呢?“以振民育德”。这个跟蒙卦的象传很像,蒙卦是“君子以果行育德”,果断行动,孕育德性。“育”是母体怀胎的象。卵生动物怀胎是“孚”——用母体的温度孵出来,胎生动物怀胎是“育”——通过母体的胎门生出来。母体生产的时候,胎位要正,如果不正,就会难产,所以在生产前就要想办法把不正的扶正,这是其一。其二,“育”的过程是很辛苦的,需要给胎儿保持足够的营养、需要极大的耐心、还需要时间的等待,急不得。“育德”就是像母体怀胎一样孕育德性,孕育的对象是民众。君子孕民众。

《觉醒年代》影视剧照

“振民”,“民”当然指基层民众了,核心在“振”这个字。2021年,央视出了一部很火的现象级电视剧,叫《觉醒年代》,我看了至少两遍。里边陈独秀从日本回国之后提出一个很鲜明的观点:二十年不谈政治,先把民众的思想启蒙了再说。他认为,民众如果不觉醒,谈什么都没用,听不懂、理解不了。这个观点,跟“振民”很像。很容易理解,比如你去跟一个对一件事情没有丝毫概念认知的人大谈所谓“真理”,是没有意义的,这个用通俗的话讲,叫“夏虫不可语冰”。意思是,夏季的一种虫子的生命周期只有夏天这几个月,你跟它说冰是什么东西,它是不知道的、想象不出来,因为它的生命周期从来没有经过冬天,而冰只在冬天才有。

“振民育德”书法

“振民育德”,笼统来说,就是振奋民众的思想——以孕育生命的方式来振,要有耐心,最终达到振民的结果。老实说,挺难的,可能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一样,照前面举的秦一统天下的例子,甚至需要几代人才能够实现。大象传的这个说法,跟卦辞、彖传、完全统一,就是说,在蛊卦里,没有捷径可走,规规矩矩地按照“七日来复”的原则履行,才可以渡过眼前这个局面。蛊卦的下一卦是临卦,临卦“君临天下”,形势又是一片大好。好,临卦先不多说,下一篇分析蛊卦六爻,再下一篇来谈临卦。

歪解易经——情感八卦 五十二、艮卦

五十二、艮卦

艮为山(艮卦)动静适时,中下卦。

这个卦是同卦(下艮上艮)相叠。艮为山,二山相重,喻静止。它和震卦相反。**过后,必然出现低潮,进入事物的相对静止阶段。静止如山,宜止则止,宜行则行。行止即动和静,都不可失机,应恰到好处,动静得宜,适可而止。

《艮》卦谈的乃是如何抑止自己言行的卦。也即是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说则说,不当说则不说,一切必须审慎抑止为是。

情感的纠葛如何破解,这是情感过程中的一个难题,尤其是情人间的关系。

情人做久了,不仅男人,女人也会变得肆无忌惮,仿佛两人之间的距离没有了,就意味着什么都是应该的了,这种想法恰恰是对情人关系的一种不负责任。

女人们一旦做了情人,总是不能摆脱一个怪圈--时常怀疑男人是否还会继续爱自己,本着这样一种心态的表现是疑神疑鬼,所有的敏感全部用在对监视男人的问题上,却很少注意从自身挖掘对男人的吸引力的不断提升的问题上,更多的是对男人这种物种的过于信赖,吃老本。仿佛认为一旦爱了,一切都会一成不变,或者把变化的根源总是全部迁怒到男人身上,结论是:男人都不是好东西。

事实上,女人的问题在于忽略了情人本身的存在性质,没有家庭依附或其他硬性条件的情人关系,从来都是不稳定的,爱情的性质决定了爱情的时段性,感情是情绪的,更是条件的。双向的审美愉悦构筑感情,双向的精神慰籍形成感情,抑或是双向的经济利益补益感情,感情不是空中楼阁。

性是感情的合理补充,但不是决定性的。性本身必须具有一定的新奇感和刺激性,没有永久的性愉悦,男人女人都如此。

因此,综合的效果决定了情人感情的不确定性。即如此,聪明的女人总是讲自己置于相对灵活的情感位置上,不死死的依赖女人,保持自己相对的独立性。甚至不排斥扩大自己的交往领域,建立更多的情感依附的铺垫,以防万一。

一旦男人发生的变化,女人避免痛苦的方式自然是高屋建瓴的抽离原有的交往氛围,不做无谓的挣扎,挣扎没有任何意义,只能是突增烦恼,感情问题,一点发生了变化,不可能恢复原初,这是真理。

可是,遗憾的是女人们总是不能科学的认识这个问题,总是在补救的旋涡里用尽精力,非要将感情消失殆尽的时候,才知道彻底分手,不如退一步保持友情,因为走近是缘,珍惜的应该是过程。

爱情就是过程。

女人们不是傻,是固执。

因此,不怨男人,女人们往往没有自知之明--将爱情看得太局限了。

男女之间,知己与情人的区别在于,知己是男女之间并不完全涉及感情与心关系的朋友,而情人自然是以相爱为前提,两者相同的是都不涉及婚姻,而前者在交往上更加磊落和轻松。后者比较幸福和欢愉。

知己转为情人,似乎缺少了一见钟情的激情,而情人转为知己,难道在于如何承受激情的减弱的失落感。

两情相依,重要的是不弃不离,感情是深埋于心的。

缘份是不容易的。

这里涉及一个重要的概念:智慧,智慧是理智之光。

只有知性的女人和性情的男人,才能打造这样的美好情结,克服私欲,让情感深沉出一种艺术的美感。

不是不可能,就怕做不到。

原因是,心界狭小,缺乏自信。

女人的自信尤为重要。

男人更尊重自信的女人。所以,做了情人的女人,一旦发现做情人的弊病与苦恼,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是必须的,想象自己爱的男人,等于想象自己。

来日方长。

其实,生活中的诸多的男女间的分手,包括婚姻,往往是对对方要求过多,退一步海阔天空。

退什么?退回自己的底线,以无待有!

只要有爱,就有未来。

因此,情人一旦做了朋友,比朋友更多的是信任和相知,想着对方曾经的诸种好,感恩与曾经,曾经变得弥足珍贵了。

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情绪,但却有永恒不变的情感,但就是信任,而不是依赖。

分手的情人,因为彼此有过了一段美好的心路过程,必然是刻骨铭心的。即或分手,留在心底的东西是不会磨灭的,真正的情人,是永恒的情人。

即如此,为什么要分开?分开是相爱的一种。

也许,有人会以为这是悖论,时间的关系我不能展开说明了。

只说,珍惜情缘,是小心翼翼的呵护,分开也是呵护的一种。

只有这种才能再续情缘,而爱更加深浓和牢靠。

当然,不分手的情人心中有这样一种情结的时候才懂得珍惜。

对于那些并不珍惜的人,以上的指导将失去了意义。

经典的爱情,是可以留存一生的。

日子是平淡的,平淡中体味淡淡的愁绪和浓浓的快乐,品缀自己独享的情思。

这就是爱情!

所有的雕饰都是夸张,一念间的怦然心动才是存在。人生,没有快乐的日子的乏味的,但是快乐并不等于幸福,幸福是一种快感,是一种与现实无关的体味,它是属于精神的。它是个体的感受,源于独自的敏感,拥有它,世界会变得狭小,心灵会舒展成无限。

凡是来自外界的苦恼,只有爱情是一种解药,由脆弱和坚强组成,爱情不是诗,只是一种怜惜,不懂得怜惜和嫉妒的情绪,便没有惆怅,惆怅是爱情最绚烂的一抹。犹如轻轻的灼伤。爱情发生在两个独立的个体,惆怅是同时的,这是爱情的最好段位:相爱。相爱的时候,不为了爱情,只为了感动中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