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星座

立春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立春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立春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立春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24节气-立春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现行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 干支纪元,以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义。

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在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时至立春,在我国的北回归线(黄赤交角)及其以南一带,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春”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入春天的前奏,万物尚未复苏,还处于万物闭藏的冬天。

历史渊源

 立春,为廿四节气之首,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在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 立春即春季的开始,时序进入春季。此时虽依然春寒料峭,但寒冬已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大自然生机勃发。所以古人重视立春,在古时有迎春之仪。

气象变化

立春时节,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从立春节气起,时序就进入春季了,在自然界以及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意味着万物复苏。立春,在自然界,最显著的特点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

立春时,中国的冬春分界线(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达10摄氏度以上算入春),在广西桂林到江西赣州一线。那一线以南地区,立春时有春的气息了,但中国93%的陆地面积上都还是冬,到黑龙江,往往是在谷雨立夏时入春。所谓立春,还只是一番“立意”。立春期间,气温开始趋于上升,日照、降雨开始趋于增多。但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出现了春天的前奏。

节令活动

迎春

立春即春季的开始,时序进入春季。此时虽依然春寒料峭,但寒冬已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大自然生机勃发。所以古人重视立春,有迎春之仪。 [33]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过去在每年的皇历上都有芒神、春牛图,以及“龟子报春”、“铜鼓驱疫”等,都是当时过立春节日的重要活动。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浙江地区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举。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太岁为值岁之神,坐守当年,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打牛等活动。。其他一些地区则贴"春风得意"等年画。广州地区则在立春前后,击鼓驱疫,祈求平安。

糊春牛

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传统的作法,由县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俗谓糊上红黄色的纸多,当年就“五谷丰收”;糊上黑色纸,当年收成不好。所以知县安排多用红黄纸,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后,举行开光点睛仪式,即设立香案,顶礼朝拜。

打春牛

打春牛,又称鞭春牛、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不同地区迎春牛均有其特点。迎春牛时,依次向春牛叩头。拜毕,百姓一拥而上,将春牛弄碎,抢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栏内。由此看出,鞭春牛还是一种繁殖巫术,即经过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栏内就可以促进牛的繁殖。

文学创作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唐]罗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唐]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立春》[唐]刘长卿

谁家二月煮新丝,一江黄鲫应不识。

明日倘或桃李晓,莫问老梅知不知。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题望苑驿》[唐]温庭筠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景阳寒井人难到,长乐晨钟鸟自知。

花影至今通博望,树名从此号相思。

分明十二楼前月,不向西陵照盛姬。

今日立春|有关立春的这些知识、诗句,快说给孩子听

立春,

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它意味着鸟语花香、万物生长。

立春,

万物复苏,生机渐显,

一年四季,自此开始。

制图 | 王荣佳

立春起源

SPRING

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古人对“立春”非常重视,一直把它当成节日来过。

“立春”一词,早在三千年前的周朝就已出现。据《礼记》记载,周朝时,每逢“立春”,周天子亲率公卿、诸侯、士大夫,在东郊举行迎春大典,然后赏赐群臣并施惠于民。

东汉以后,朝野出现“迎春”礼俗,如妇女“剪彩为燕”做头饰,贴“宜春”于门。唐宋时,“立春”之日,宰相以下群臣要入朝致贺。明清宫廷,无论“迎春”还是“鞭春”,礼仪均极为隆重。

春日游

杏花吹满头

立春三候

SPRING

按照二十四节气的排列顺序

立春是第一个节气

又叫“打春”

就是冬至数九后的第六个“九”开始

所以有“春打六九头”之说

“五九、六九隔河看柳”

此时节会看到微微的绿色

在古人眼中

立春的标志性物候有三

一候,东风解冻

和气娴袅的东风轻抚大地

波起轻摇绿,冻痕销水中

二候,蛰虫始振

冬眠的动物虽然没起床

但是睡醒了,想伸伸懒腰了

三候,鱼陟负冰

有的冰面开始融化,可以看到鱼了

可是水面上还有一些碎冰块

就感觉鱼游的时候像背着冰块一样

过了立春

人们能明显感觉到

气温回升,白昼长了

太阳暖了

当然,立春只是一个立意

之后的“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才是春天物候历程的缩影

而立春之日仍是乍暖还寒

立春习俗

SPRING

立春时“迎春”

也是一项有仪式感的习俗

旧俗立春前一日

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

沿街高喊:“春来了”

这就是传统的“报春”

立春时,民间有“咬春”的习俗

立春吃春饼

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

而“咬春”嚼萝卜,则取古人

“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农民耕田离不开牛

立春这一天

不少地方还要“打春牛”

又叫“鞭春牛”

历代封建统治者立春都要举行鞭春之礼

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

用土塑牛,内塞五谷

叩拜、打碎、抢土、拾粒

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

这种方式体现了

人们对五谷丰登的美好期盼

还有的地方

立春这一天有“穿新衣”的习俗

孩童佩“春娃”

妇女戴“春幡”

迎接一年好景

立春诗词

SPRING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罗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

近水游鱼迸冰出。

《减字木兰花•立春》

宋·苏轼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唐·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宋·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

梅破知春近。

夜阑风细得香迟,

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

飘到眉心住。

平生个里愿怀深,

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立春养生

SPRING

立春养生关键在于防病保健,特别是初春,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在预防措施中,首先要消灭传染源;二要常开窗,保持空气清新;三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防御能力。

春季是进行运动养生的最佳时机,体操、慢跑、散步、郊游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春季从事运动调养的人,抵抗力强,一天之中,清晨又是阳气始生之时,最适合运动。

穿衣宜“下厚上薄”,立春后,虽然气温开始上升,降雨开始增多,但立春只是春天的开始,特别是北方还将有一段时间冷暖不定,“倒春寒”经常来袭,因此更要注重保暖,固护阳气。

在养生上主要是护肝,在作息时间上,人们也应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早睡早起。

饮食要清淡,不要过度食用辛辣的食物,可以多选用百合、山药、莲子等食物。

春争日,夏争时

博大精深的古人智慧

从来没有远离我们的生活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时节里

愿你也能以温暖的视角凝望生活

找寻到生命中的“小美好”

让我们一起拥抱春光满怀希望地

迎接每一个生机勃勃的日子吧

文章综合整理自 | 新华网、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二十四节气(一):立春的由来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在2月34或5日又名岁首立春节正月节。感知纪年法以立为岁首节国为月首。

"立春"是依据黄道推算出来的,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时为立春节点,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立春表示着春天之开始,从此日一直到立夏这段期间都称为春季;元旦标志着新一年的开始而立春则是真正春天的开始也是古代所指的春节,而术数上立春亦是新一年的新开始。

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与立夏立秋立冬一样反映着一年四季的更替。此外还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新的一年之始。古人对岁首很重视立春要祭春神祭太岁、敬天法祖,由此便产生了辞旧布新、迎春祈福等一系列祭祝祈年文化活动。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相差悬殊,"立"的具体气候意义并不适用于全国各地,所对应的地域只是中国华南地区分界线在广西桂林到江西赣州一线立春时(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达10摄氏度以上算入春)。一线以南地区已有春的气息了,但中国93%的陆地面积上都还是冬,到黑龙江往往是在谷雨立夏时才入春。

"立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意义,立春是一个时间点也可以是一个时间段。中国传统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