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星座

嵇氏四弄是指(嵇氏四弄)

嵇氏四弄是指(嵇氏四弄)

长侧-嵇康琴曲

上篇我们听了嵇康的《长清》(长清-嵇康琴曲),本篇我们来聊聊“嵇氏四弄”具体的内容。隋炀帝把蔡氏五弄和嵇氏四弄合称九弄,蔡氏五弄,指的是东汉末年学者、琴家蔡邕创作的五支琴曲。

蔡氏五弄的曲名为《游春》《渌(lù)水》《幽居》《坐愁》《秋思》。《乐府诗集》引《琴书》说蔡邕去拜访鬼谷子,没见到鬼谷子,而受到鬼谷子所居处的山川风景的启发创作了五弄。史上闻名的鬼谷子是战国时代人,蔡邕是东汉末年人,相隔数百年。可能这个鬼谷子是蔡邕时代的人,不是历史闻名那位,也可能这位鬼谷子是长寿的神仙。蔡氏五弄是琴歌,但曲子和歌词今天都散亡了。

蔡邕是个儒家学者,蔡氏五弄和他的音乐理念一样,蔡邕希望琴曲能发挥儒家的精神,启迪混乱黑暗的社会思想。嵇康在自己议论古琴的《琴赋》里则认为,蔡氏五弄属于“谣俗”一类曲子,就是曲调接近流行乐,受大众欢迎那类。

嵇康-剧照

而嵇氏四弄的作者,在《神奇秘谱》《杏庄太音补遗》《藏春坞琴谱》等琴谱里说是蔡邕的作品。

《西麓堂琴统》的解题对嵇康的著作权有澄清,说:“《长淸》《短淸》《长侧》《短侧》,本嵇中散所作四弄也。后人讹之,以前为蔡中郞作,后为其女文姬之作。沿袭滋久,聋瞶莫回,甚可嘅叹,盖古今所传九弄,若《游春》《渌水》《幽居》《秋思》《坐愁》出于蔡邕,通此四弄,而成九弄数,故知其作于嵇康无疑。特为表之,以破千载之惑。”

就是说四弄确实是嵇康的作品,不是以前琴谱说的蔡邕或蔡邕的女儿蔡文姬的作品,五弄才是蔡邕的作品。

当代琴家顾梅羹先生曾以明代嘉靖年间的琴谱《西麓堂琴统》的版本打谱嵇氏四弄,琴谱收在他的《琴学备要》里,并有《嵇氏四弄几个问题的考证》一文。文中对四弄的作者考证更为详细。

据顾先生所引,在唐代杜佑《通典》就有“四弄”的称呼,同是唐代的《初学记》引《琴历》提到了四弄每首曲子的名字,但没有作者。到宋代陈旸的《乐书》里,把四弄的名字列出,并肯定是嵇康的作品。

韩琦-《清平乐》剧照

元代学者、琴家袁桷(jué)的文集《清容集》里,记录了蔡氏五弄和嵇氏四弄在宋末的流传,与南宋末年大琴家郭楚望有关。袁桷说这九弄都在北宋时著名的宰相韩琦(韩琦是宋仁宗时期的宰相,很有政绩,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就有他出场)收藏的古谱里。

到南宋,有个很有权力的大臣韩侂胄(tuō zhòu)是韩琦的曾孙,韩琦的琴谱由他收藏。另一个大臣张岩从韩侂胄那里得到了九弄的琴谱。大琴家郭楚望当时是张岩的门客,就把九弄拿来研究、整理。

袁桷还提到,蔡邕也有四弄,嵇康对四弄进行了补充修改,改得“其声无有雷同”,这相当于嵇康四弄是重新创作了。

顾先生认为,根据前人这些记载,四弄是蔡邕所作,嵇康修补,所以各家琴谱分别题他们的名字没有问题,袁桷的说法很靠谱。老汪很赞同顾先生的结论,并且认为嵇康的四弄基本属于他自己原创了。

因为袁桷说嵇康改四弄的声音“无有雷同”,而且嵇康在自己议论古琴的《琴赋》里认为蔡氏五弄属于“谣俗”一类曲子,与出于自然之声、能去除烦躁的《鹿鸣》《游弦》一类曲风不同。

嵇康的音乐论著能看出他对儒家音乐观念的批评,题为嵇康作的《玄默》《风入松》也显然是道家琴曲。嵇康应该更为认同出于自然之声的琴曲,所以他的四弄与蔡邕的琴曲风格应有显著区别,四弄冠以嵇氏的名义,是恰当的。

那么这四弄琴曲表达的内容是什么呢?《神奇秘谱》里解释《长清》《短清》说,这二曲取意于雪,表达一种像雪一样清洁无暇、超脱世俗的趣味。所以曲子的风格应该高古,意蕴悠长,有种寒潭之水的清澈、幽冷。人听这曲子,神思超脱、自由潇洒。《神奇秘谱》把二曲放在“霞外神品”部分,这显然是道家琴曲,由此反观,四弄不应是蔡邕的创作了。

《神奇秘谱》对于《长清》《短清》内涵的理解,为后来的琴谱继承,如《杏庄太音补遗》《藏春坞琴谱》。《神奇秘谱》还根据解题说的内容,给琴曲各段列了小标题,如“乾坤清气”“雪天清晓”“满头风雪”“冻云残雪”等等,也为后来琴谱沿用。

至于四弄的标题,顾梅羹先生考证说,秦汉时代的古调有清调、瑟调,其中瑟调又称侧调,所以四弄的清、侧,是秦汉时代的古老音乐在琴曲里的流传。

嵇康:千古风流,一人而已

他与阮籍齐名,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其个人风骨对后世的时代风气产生了巨大影响。

他的名字叫嵇康。

世人初识嵇康,皆因他天人之姿的容貌,而铭记并敬重这个名字却因嵇康这一生,不以色侍人、不恃才傲物、不谄媚权贵,如清风朗月般美好却偏偏隐入山林,一身风骨不染俗气。纵观嵇康的人生际遇,便可想象魏晋时期文人的清傲风骨。

1、始于颜值

既然说始于颜值,那么嵇康长得究竟有多帅呢?

在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晋书》中曾这样描述嵇康:“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要知道史书惜字如金,然而《晋书》中却用足足三十二字来形容嵇康的容貌,古往今来,唯嵇康一人。

除却史书记载,嵇康的友人也不吝啬笔墨去夸赞嵇康的容貌,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形容“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后来有人用“鹤立鸡群”来夸赞嵇康之子稽紹,“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竹林七贤中的另一人王戎只是淡淡回应:“君未见其父耳!”

不过最能证明嵇康有天人之姿还要当属嵇康的婚事。24岁那年,嵇康来到繁华的洛阳城,他的出现让整个洛阳女子为之疯狂,他出众的容貌让他成了无数洛阳女子的偶像,甚至惊动了皇家。曹操的孙女长乐亭公主因为爱慕嵇康的容貌,竟然主动要求下嫁无权无势仍是一介布衣的嵇康。最终,在最重视门第的魏晋,嵇康竟然真的迎娶了大魏皇室公主为妻,由此可见嵇康的外貌是何等超凡脱俗。

2、陷于才华

以色侍人不可恒久,若嵇康只是一个徒有其表的草包,那他不配被称为竹林七贤之一,更不会被后世人敬仰膜拜。

嵇康自幼聪颖、博览群书、广习诸艺,工诗善文,其作品风格清峻,反映出时代思想,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

嵇康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四言诗上,时人评论“《诗经》之后,四言诗大成者唯有两人,曹操与嵇康。”曹操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而嵇康所写的“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其意境之清幽怡然让东晋杰出画家顾恺之心思神往,每每作画皆要回味一二。

而嵇康为何被称为思想家则主要因其继承了老庄的养生思想。魏晋时期,时人推崇养生之道,各持己见:一说修道成仙长生不老,另说人生死由天不由人。嵇康解决了时人互不认可的矛盾局面,指出修仙一说虚无缥缈不可信,但只要导养得理,延年益寿却是可以达到的。

嵇康所著《养生论》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论,是为奠基之作,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养生看法,主张“形神兼养,重在养神”,对后世的养生大家如陶弘景、孙思邈等人影响良多。

除了文学家、思想家,嵇康还有一个重要的头衔,是音乐家。《晋书》说嵇康:“精于笛,妙于琴,善于音律。”嵇康的音乐作品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作“嵇氏四弄”,与蔡邕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隋炀帝曾将弹奏“九弄”作为取仕条件,可见嵇康的音乐成就之高。

3、忠于人品

然嵇康最令世人折服之处在于他的为人处世之道:内不愧心,外不负俗,交不为利,仕不谋禄,逍遥山水间,从此世俗与我两边。但也正是这样真挚、直白、甚至锋利的处世之道将嵇康引向了死亡的地狱。嵇康之死,将魏晋文人之风骨体现到了极致,成为历史长河中一段壮烈又潇洒的传奇。

嵇康不喜阴暗污浊的官场,司马昭掌权后招他当幕僚,嵇康不假思索的拒绝,隐没山林之中。他的好友山涛卸任尚书吏部郎时,推荐嵇康代替自己,嵇康竟写下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他在文中写到:“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

嵇康性格直率,没有一点圆滑世故的影子,随心而言随性所为,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当时的朝堂上,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小皇帝曹髦被弑杀后,司马昭颠倒黑白,说是诛杀了叛逆,满朝文武皆不敢忤逆他,陪他战战兢兢的演戏。唯有嵇康一人特立独行,以一片虚伪至极的附和声中写出《与山巨源绝交书》这样的文章,借与好友山涛绝交的名义,表达绝不出仕的决心,至此司马昭却再难容嵇康。

正好此时嵇康的好友吕安的妻子徐氏被吕安的兄长吕巽迷奸。吕安愤恨之下,欲状告吕巽。嵇康与吕巽、吕安兄弟均有交往,故劝吕安不要揭发家丑,以保全门第清誉。但吕巽害怕报复,于是先发制人,反而诬告吕安不孝,使得吕安被官府收捕。嵇康非常愤怒,出面为吕安作证,因而触怒了司马昭。此时,与嵇康素有恩怨的钟会,趁机向司马昭进言陷害嵇康。司马昭一怒之下,下令处死嵇康与。

嵇康对己恬静无欲,对友仗义相助,对官不屈不媚,这样的人品当真是令人敬佩。

4、终成绝响

嵇康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朝廷赦免他,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任教,他们的这些要求并没有被同意。临刑前,嵇康依旧神色不变,如同平常一般。他看了看太阳的影子,知道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兄长嵇喜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从前袁孝尼想要跟我学习《广陵散》,我每每吝惜而固守不教授他,《广陵散》现在要失传了。”语毕,从容就戮。

嵇康赴刑之场景,被史书永久地保存了下来,那日洛阳东市刑场人山人海,嵇康在生命的最后时光,未曾悲戚,未曾抱怨一句命运不公,只是轻抚古琴,于是,千万人中琴音鸣动,流传至今不曾消散。

可嵇康去了,魏晋之后,再无一人有他这样洒脱淡泊气节,有他这样的生死从容风骨,一个时代过去了,天下再无广陵止息。就像嵇康在这世间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广陵散自此绝矣”,人世间也再没有出现过这样一位才华无双、缥缈若仙、高洁磊落、疏狂不羁、至情至性的男子。

许多年后,诗人白居易感慨道:“斯人死已久,其事皆昭彰。是非不由己,祸患安可防。使我千载后,涕泗满衣裳。”

嵇康,一个心中有琴有酒、有诗有友、有天地、有万物却无一丝虚伪卑劣的男子,他如一颗星子划过天际,惊起万丈光芒。隐居山林,他活得潇洒,面对司马集团的迫害,他没有屈服,死也要有不朽的魂。

千古风流,一人而已!

嵇康当得起如此评价,值得我们永记!

作者:白昼之梦

嵇姓汉字演变过程和嵇氏起源荀卿庠整理

一、文字演变

二、姓氏读音

拼音: jī

注音: ㄐㄧ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山

简体部首: 山

嵇的部首笔画: 3

总笔画: 12

笔 顺: 撇横竖撇捺横撇折捺竖折竖

五笔86:TDNM

五笔98:TDNM

UniCode:U+5D47

四角号码:23972

仓颉:HDIUU

GBK编码:EFFA

规范汉字编号: 5200

山名。参见“嵇山”。

姓。

〈名〉

山名。嵇山 [Ji Mountain]。在安徽省宿县以西、亳县以东

三、姓氏起源

源流一,源于姒姓。出自夏朝君主少康之子季杼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上古时期,会稽(今浙江绍兴)曾是大禹召集天下诸侯开会的地方,是当时一个重要的政治文化重地,大禹逝世后就埋葬在会稽山,他的后代在会稽山上建立了宗庙。

夏朝君主少康即位后,将其子季杼封于会稽,专门主持禹帝的祭祀活动,其后裔子孙遂以先祖的封邑名称为姓氏,称会稽氏。

到了汉朝初年,会稽氏族人迁到豫州南部谯郡嵇山(今安徽亳州蒙城一带),遂指地改为嵇氏。此后,会稽氏的后裔就以“嵇”作为姓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二,据《魏书·官氏志》上记载,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复姓统稽氏、纥奚氏,迁徙定居中原后,改为汉姓嵇,遂成嵇氏。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跋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魏书·官氏志》上记载,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族拓跋部中的统稽氏、纥奚氏部落,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入主中原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的过程中,皆改为汉字单姓为嵇氏,世代相传至今。

四、得姓始祖

季杼。嵇姓是禹的后代。根据《元和姓纂》所记载,大约在4100年以前,夏禹死后,葬在会稽山,夏帝少康继位后,又将庶子季杼封在会稽,主持禹的祭祀,季杼的子孙称为会稽氏。到了西汉初年,会稽氏迁往谯郡的嵇山,即安徽省亳州,就以嵇山的“嵇”作为姓,称嵇氏。另一种说法,根据《文帝叙录》上的记载,嵇康本姓奚,会稽人,由会稽迁谯郡铚县(今安徽省宿县西),取会稽的“稽”字上半部,去“日”加“山”为“嵇”,而称嵇氏。二则虽稍有出入,然嵇源于稽则一。故嵇氏后裔尊季杼为嵇姓的得姓始祖。

五、人口分布

嵇氏人口总数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的前三百位,但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一百九十四位门阀。

今安徽的安庆市、江苏省的苏州市、昆山市、扬州市、建湖县、南京市、吴江县、淮安市、淮阴市涟水县、无锡市、盐城市射阳县、滨海县、连云港市灌南县、金湖县、阜宁市、涟水县、高邮市、响水县、镇江市,上海市,北京市,重庆市,天津市,黑龙江省的满洲里,山东省的潍坊市、莱阳市、日照市莒县、高密市、青岛市,江西省的丰城市、东乡县,浙江省的宁波市、杭州市、衢州市、湖州市德清县、温州市、瑞安县,广东省的韶关市、新丰县,陕西省的西安市未央区,岐山县,辽宁省的大连市、沈阳市,湖北省的武汉市、咸宁市、宜昌市、京山县,河南省的灵宝县、卫辉市,台湾省,安徽省的安庆市、滁州市,山西省的晋城,河北省的衡水市、唐山市、承德市、石家庄市、冀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富川县、桂林市荔蒲县,吉林省的长春市,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甘肃省的庆阳市等地,均有嵇氏族人分布。

六、家谱文献

嵇氏宗谱: 八卷,首一卷:[无锡],(清)嵇尔霖等纂修,清光绪33年(1907), 木活字本,江苏, 无锡,始祖:嵇本; 始迁祖:[清]嵇廷用; 名人:[清]嵇曾筠,一世祖本,世居常熟东塘墅之芙蓉庄。始迁祖廷用,本之子,明清之际徙无锡。清吏部尚书嵇曾筠即出此族。卷首序、墓记、祠堂记,卷一恩纶、碑记、诰命,卷二至六系图、世表,卷七、八传记、墓志、诗序。有清袁枚、陆楣、王龙光、秦松龄、范时崇等人文。

浙江湖州府城嵇氏宗谱: 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浙江湖州],(清)嵇显曾等纂修,清光绪21年(1895), 木活字本,浙江, 湖州,始迁祖:[宋]嵇颖; 先祖:[清]嵇永张,始祖颖,北宋末迁吴兴练水里。始迁祖永张,颖十七世孙,清康乾间再迁湖州城跳谷桥河下。卷首序、诰命、像赞、墓图、源流,卷一、二世系图,卷三至八世表,卷末迁徙录、夭殇录、拾遗录、备录。

七、郡望堂号

郡望

河南郡:秦朝时名为三川郡。汉高祖二年(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一直延续至今。

谯郡:亦称谯国、谯郡。东汉建安年间,将沛郡分出一部分设置了谯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亳州),仍隶属豫州刺史国部所辖之沛郡,其时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之间的一带地区。三国时期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的灵璧县、蒙城县、太和县、鹿邑县、永城县间一带地区。嵇氏望族居于谯郡,就是安徽省亳州一带。

堂号

河南堂:以望立堂。

谯国堂:以望立堂。

广陵堂:嵇康被司马氏所杀,临刑这天,嵇康要来一架古琴,调好后,开始弹《广陵散》,霎时间,刑场上一片安静,琴曲昂扬激越,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悠长,萦回低啭。弹毕,嵇康长叹一声:“过去袁孝尼要跟我学《广陵散》,我总是不肯教他,从此《广陵散》绝矣!”后人因称广陵堂。

竹林堂:南宋嵇安为源的一脉。

宋遗堂:资料有待补充。

八、字辈排行

济南市嵇氏字辈:绍中,从中,文中,春尾,永中,昌尾,宗中,世中,守中,业尾,长中,新中,龙尾,祥中,俊中,峰尾,茂中,伟尾,宏中,昆尾,雄中,涛尾,志中,强尾,贤中,良尾,兴中,旺尾, 

青岛市嵇氏字辈:春旭泽民强昌广志振文章;

临沂市嵇氏字辈:春松竹茂盛昌普明庆成章全宗 

济宁市嵇氏字辈:学兴玉德传纪广 

菏泽市嵇氏字辈:伦孝友道 

烟台市嵇氏字辈:才成尚达 

淄博市嵇氏字辈:云龙守之(志)鸿启兆 

泰安市嵇氏字辈:纯达绍(如汝)先(宪)美立正凯而康 

潍坊市嵇氏字辈:芝(伟)才成尚达业(月) 

日照市嵇氏字辈:超维仁兆

九、姓氏名人

嵇发,汉代以博戏发财的大富翁(《汉书·货殖列传》)

嵇康,会稽人,后徙迁谯郡(今安徽省宿县西南)铚县,三国时期魏国名士,“竹林七贤”之一,也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博学多闻,有奇才,崇尚老庄,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工诗文,善鼓琴,精乐理。他善于写四言诗,风格清峻,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戌、沛人刘伶友善,游于竹林,称“竹林七贤”。后遭钟会诬陷,为司马昭所杀,年40。著有《养生论》、《幽愤诗》、《琴赋》、《声无哀乐论》等。后人辑本,以鲁迅辑校的《嵇康集》为最详备。他还擅长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嵇康在古琴曲上的成就也很高,他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与东汉蔡邕创作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是我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隋炀帝曾把弹奏《九弄》作为取士的条件之一,可见其影响之大,成就之高。嵇康的儿子嵇绍在“八王之乱”时,为了保护晋惠王而被杀,鲜血溅到了惠王的身上,典故“嵇侍中血”就是出自此事。

嵇喜,字公穆。治书侍御史嵇昭之子,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的兄长。史书称“有当世才”(《晋书·嵇康传》),然不为清流所重,阮籍曾对之以青白眼(《晋书·阮籍传》)。魏时举秀才,后为卫将军司马攸之司马,为齐王一派重要幕僚。晋时历江夏太守、徐州刺史、扬州刺史、太仆、宗正。

嵇绍(253-304),字延祖,嵇康之子。生于魏嘉平五年。后为晋朝大臣,官至侍中,因舍身保卫晋惠帝而身亡。其父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

嵇含(262-306),字君道,自号亳丘子,西晋时期的文学家及植物学家,嵇康的侄孙。生于魏景元四年,卒于晋惠帝末年,年四十四岁。举秀才,除郎中,曾任征西参军、骠骑记室督、尚书郎等职位。在永兴元年(304年)为范阳王邀请任职中郎,累官襄城太守。后依镇南将军刘弘于襄阳,好荐达贤才,弘待以上宾礼。陈敏作乱时,被荐为广州刺史。刘弘死后,嵇含留领荆州。嵇含素与司马郭劢有隙,司马郭劢乘夜杀害了嵇含。嵇含的著名作品不多,包括了三首五言诗《登高》、《悦晴》、《伉俪》。虽然《隋书·经籍志》录有《嵇含集》10卷,但已佚失。永兴元年(304年)著有《南方草木状》一书。

嵇颖,字公实,宋代应天府宋城人。天圣年间(1023-1031)进士,时王曾、张知白相继任南京留守,见颖谨厚笃学,乃谓子弟曰:“若曹(你们)师表也。”官至翰林学士。

嵇安(1189-1262)字宽济,江苏涟水人,南宋沿海巡检使。

嵇家祖籍为宋代谯郡(今安微毫县)嵇山人。嵇安的五世远祖 嵇弘政,曾任宋朝提点京东刑狱、兵部郎中等职,谥号庄肃。曾祖嵇克仁,进士出身,曾任宋朝朝议大夫、知集贤院、兼太常寺丞事。祖 父嵇大成,进士登第,曾任宋朝监察御吏、镇南军副节度使、龙虎卫上将军。年老退休时,经过涟水,爱涟水土俗民情,畏北方战乱频 仍,遂于涟东择地定居。

父亲嵇迪,清高文雅,隐居不仕,积德乡里。嵇安字宽济,身材魁伟,勇敢尚武,精于骑射。时值南宋末年,天下 大乱,兵匪为灾。嵇安聚集义旅,构筑堡栅,护卫乡井。南宋诏授其为承节郎,任制将沿海巡检使,统领义兵。外御**,内抚民众,兴修水利,奖励农耕,赈济流民,声望著于乡里。

南宋景定三年(元中 统三年,1262年)嵇安病逝。其子嵇厚,曾任元朝镇国上将军、河东道、山西道宣慰使(署治济南)。

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十一月二十日,嵇厚将其父嵇安灵 柩葬在涟东长乐乡逢原。三十年,恭请奉训大夫国子司业商琥撰写 碑文,集贤侍讲学士奉政大夫宋渤书写及题额,益都路莒州沂水县安平乡石工雕刻碑文、翁仲(石人)及其它祭器,于三十一年(1294 年)十一月竖立嵇安墓前。后嵇厚去世,亦葬于其父嵇安墓侧(见 《康熙安东县志》:"嵇安墓、嵇宣慰墓,俱去治东五十里,在太平乡逢村浦北。'') 嵇安父子之墓及墓前巨碑、最质、翁仲、祭器等,至清雍正初年仍然俱在,但不知于何时加上封土,成为一个大封土堆,想来亦是其后人所为。

嵇璜(1711-1794),字尚佐,晚号拙修,江南无锡县(今江苏省无锡市)人。清朝水利专家。嵇曾筠之子,父子皆长于治河。雍正八年进士,历官乾隆间南河、东河河道总督、工部尚书,晚年加太子太保,为上书房总师傅,以治河有功著称。

以上资料为荀卿庠在网络收集整理,为宣传国学蒙学教材识字为主,了解家族历史为辅,更多资料、更多姓氏在收集中,欢迎建议与留言……

-----------------------------------

和-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

贝-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

金-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

范-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

皮-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

常-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