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姻缘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讲究(正月十五元宵节习俗)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讲究(正月十五元宵节习俗)

正月十五元宵节,5大习俗要了解,莫忘传统,一年家和万事兴

  正月十五元宵节,它也叫上元节,老话说的好“过完元宵,才算过完年“,所以元宵节在我国也是一个比较重要且传统节日。

  以前元宵节我们都会提前买上孔明灯,在元宵节这一天和自己家人,点上孔明灯,在上面写上自己美好的愿望,放上天空,天上就像布满了星星一样,很多闪闪的亮点。在这一天大家都知道要吃汤圆,但是还有很多元宵节的习俗你们知道吗?

  正月十五元宵节,老传统的5大习俗要了解,全家热热闹闹过元宵

  习俗一、闹花灯

  在民间有些地区还有挂灯、打灯、观灯的习俗,比如四川自贡在正月十五前后都会摆设灯会,供大家欣赏娱乐,那里的灯光品种繁多、制作精巧、外观引人注目。

  习俗二、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一项非常传统民俗的文娱活动形式,自古流传至今。每逢正月十五,各个街道公园都会挂上不同的灯谜,有的猜中了还会有对应的小奖品。

  这些灯笼上的灯谜能启迪智慧迎合节日氛围,渐渐地猜灯谜也成为了公司年后开工团建的一项热闹活动。

  习俗三、火把节

  在元宵节这一天,小时候在乡间,老人们都会在田野里点燃一堆草垛,可以驱赶害虫,祈祷来年获得好的收成。

  习俗四、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民间优秀的艺术行为,场面非常地壮观,这项习俗在南方地区像广东福建等等非常流行。

  一般有三人组成,一人当狮子头,两个人在后面当狮子身体,前后相互配合,真的犹如一只生龙活虎的大狮子。

  习俗五、吃元宵

  还记得小时候,每到正月十四的晚上,一家人都会围坐在一起奶奶和妈妈用糯米粉和开水调匀,做成白白圆圆的汤圆。也可以用黑芝麻打成芝麻碎用白砂糖调匀,做成甜的馅儿。

  最开始元宵叫做“浮元子“,也就是元宝的意思,也寓意着一家人来年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北方是“滚“元宵,南方是”包“汤圆,这两种做法不同口感也有些许差异。

  下面就给大家推荐一个方法,不用糯米就可以做成圆子,色香味俱全。

  推荐菜谱:紫气东来

  准备食材:紫薯、炼乳、芹菜、橙汁、淀粉

  制作方式:

  1、 将紫薯清洗干净,削去表皮,切成薄片;

  2、 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水开将紫薯上锅蒸至软烂,然后倒在一个大碗里面,加入适当的炼乳,如果没有炼乳的可以加白砂糖;

  3、 然后将紫薯泥搓成一个个的小圆球,在盘子里摆上芹菜做成葡萄叶子;

  4、 将紫色的圆子摆成葡萄的样子;

  5、 准备一个碗,里面加入橙汁和淀粉,搅拌均匀,倒入锅中煮成黄色的粘稠溶液,浇在紫薯圆子上面。

  元宵节不管生在何处,都要吃上圆子,寓意一年家和万事兴,全家团团圆圆,生活美好!

  (丹丹)

画说民俗|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梁武帝笃信佛教,其宫中正月十五大张灯火。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有赏花灯、吃汤圆、吃元宵、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正月十五吃元宵,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寓意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把谜语写在纸条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编绘|杨仕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