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卫玠古尸容貌复原图片(卫玠古尸容貌复原图)

卫玠古尸容貌复原图片(卫玠古尸容貌复原图)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男和四大丑男分别是谁?现代四大美男呢?

古代比较公认的四大美男子是潘安,宋玉,兰陵王,卫玠。

这个榜单不知道谁排出来的,看榜单生存年代最晚的是兰陵王,他是南北朝时代北齐的王室成员兼大将军,由此看来这榜单的发榜日期肯定够早。

照片证据是没有的,也没有真实画作,所谓古尸复原也纯属扯淡。长得美不美,全看一张嘴。

“美如宋玉、貌似潘安”,这哥俩在古代美男排行榜上长期霸榜一二名,这句成语的流传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宋玉,战国时期楚国人,相传是宋国王室后裔,他留下的《登徒子好色赋》中的登徒子,算是一份文化遗产符号,但真实的登徒子除了跟他不太对付,人品方面还真经得起考验,人家娶了一个丑太太,相守终生,却无端被宋玉指认成好色之徒,实在是大大的冤枉。

潘安,以对妻子忠贞不渝和跟错人而著称,千不该万不该,他不该后来投奔贾南风一伙,被人家当枪使,成为御用文人,涉足王室斗争,后来跟随贾南风被赵王司马伦处死。

卫玠与潘安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也是西晋人,这位美少年死的最冤,据说他是因为出去游玩中途,被众多女性朋友包围起来,挤得水泄不通,惨受惊吓,回家没多久就挂掉了。

兰陵王是四大美男中武力最盛的一位,不光人长的美,还勇冠三军,但人家上阵时不屑于使美男计,也可能是怕引发笑场,他总是戴着一副面具头盔上阵杀敌。

古代四大丑男,网上的名单给出了这四位——晏婴、左思、包拯、刘墉。

晏婴、左思就不说什么了,人家包拯不就是脸有点黑嘛,大概其就是现在古天乐这个调调,严重怀疑这个名单的出台者三观不正,他爷爷八岁的时候被包黑子给铡了。

至于宰相刘罗锅,我们今天已经证实,这五个字除了“刘”字靠谱,人家既不是宰相,也不是罗锅,关于他个人的形象也缺乏记载,但既然能在乾隆面前晃来晃去几十年,至少说明辣不到乾隆的眼睛。

近代史上也有四大美男之说,他们是汪兆铭、张学良、梅兰芳、顾维钧。

这份名单同样不知出处,小六子能位居其中,至少说明这个名单出台于1931年之前。

现代四大美男,曰鲜肉、曰明星、曰伪娘、曰娘炮,有时候想想,嗐!这四个其实也都是一回事儿!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男子”:肤白、貌美、眼亮、有才

现今社会,受年轻女孩追捧的那些男性明星们,往往是一些唇红齿白体态纤细的"小鲜肉"。这种审美趋向,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出现过,不过那个时期追捧的“小鲜肉”不是明星,而是名士,不是出现舞台上,而是出现在朝堂上。

这些才貌俱佳的名士,面对动荡黑暗的社会环境,为了寻求政治安全,只好“熏衣剃面,傅粉施朱”,以阴柔之态表示自己胸无大志,从而在朝堂上出现了大批的"美男子”,也引领了整个社会对男性女性化的审美倾向。

下面介绍几位当时公认的”美男子”

“粉面”何晏

何晏(?—公元249年),东汉大将军何进之孙,既是曹操的养子,又是曹操的女婿。曾官至吏部尚书,且学问极高,是誉满天下的名士,既精儒学,又通玄学,为魏晋玄学的创始者之一。何晏一生经历了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个时代,死于司马懿发动的高平陵政变。

何晏平时爱穿女人衣服,天生肤白,不假外饰。《世说新语·容止》描述:“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 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说的是魏明帝疑心他脸上搽了一层厚厚的白粉,就在夏季最热的一天,赏赐他热汤面吃。不一会儿,他便大汗淋漓,只好用自己穿的红色官服擦汗。可他擦完汗后,脸色显得更白了。明帝这才相信他没有搽粉。后人把“傅粉何郎”作为典故,用来形容人面容白净漂亮。

黄庭坚在诗中引用此典,以何晏比酴醾花:“肌肤冰雪薰沈水,百草千花莫比芳。露湿何郎试汤饼,日烘荀令炷炉香。”

“玉人”裴楷

裴楷(237年-291年),字叔则。曹魏及西晋时期大臣、名士,官至太子少师。裴楷出身著名世族“河东裴氏”,到唐朝时,这个家族出了17位宰相。

裴楷少年时已经很有名气,成年后气度高雅、玉树临风,与司马相如、宋玉、马援、王衍、张苍并提,誉为男中“六美”。

《世说新语.容止》形容:“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

说的是裴令公容貌英俊清朗、仪表出众,即使脱下礼帽,穿着粗陋的衣服,头发蓬松,都很美,时人说他是“玉人”。见到他的人说:“看见裴叔则,就像在玉山上行走,感到光彩照人。”

裴楷不但长的美,还很有智慧,特别是急智。《世说新语》记载:“晋武帝始登祚,探策得一。王者世数,系此多少,帝既不说,群臣失色,莫能有言者。侍中裴楷进曰:‘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帝说,群臣叹服。”

说的是司马炎登基的时候,用蓍草来占卜,他的帝位能够传承多少代,结果得到的数字却是一。这一结果让司马炎震怒不已,群臣更是恐慌,没有一人敢吱声。

此时,裴楷却开口了,他对司马炎说:“臣听说,上天得一,得到是清明;大地得一,得到的是安宁;侯王得一,则能成为天下的中心。”于是司马炎转怒为喜,群臣更是赞叹不已。

“掷果盈车”的潘安

潘安(公元247年-300年),本名潘岳。在文学上与陆机并称“潘江陆海”,是魏晋第一流的文学家。他所著的《悼亡诗》更成为中国文学史悼亡题材的开先河之作,历代被推为第一。永康元年(300年)赵王司马伦擅政期间,受到中书令孙秀诬陷,坐罪被杀。

潘安作为古代四大美男之首,体现的是唇红齿白的清秀、偏于柔美多愁的文才风流。

《世说新语·容止》描述:“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邀,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说的是潘安姿容美妙,神态优雅。他驾车出游洛阳城,妇女们投掷水果以表喜爱,水果可以装满车。左太冲长得难看,他效仿潘安游逛,妇女们就向他吐唾沫,他只好垂头丧气回来。

《世说新语·容止》还描述:“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从妇人夸到时人赞,潘安的貌美更有气质。

潘安俊美才高,对妻子也一往情深。他十二岁与妻子相识,两人青梅竹马、感情深厚。中年丧妻之后,潘岳悲痛不已,作《悼亡诗》三首。自此,悼亡诗专指悼念亡妻的诗。如此受欢迎的美男,在妻子去世后,竟然没有再娶,可谓至情至性。

“璧人”卫玠

卫玠(286年—312年),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曹魏尚书卫觊曾孙、太保卫瓘之孙。卫玠是魏晋之际继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清谈名士和玄学家,官至太子洗马。

卫玠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生得“花一般娇,粉一般嫩”。他常坐在白羊车上在洛阳的街上走,远远望去,就恰似白玉雕的塑像,时人称之“璧人”。

《世说新语·容止》描述:“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

说的时他到下都城游玩,却被无数艳丽女子争相围观,沿途几十里堵塞不通,使他一连几天都无法好好休息。到达下都城时,全城轰动,观容者络绎不绝。这个体质孱弱的美少年终于累极而病,一病而亡。

“玉手”王衍

王衍(256年-311年),西晋末年重臣,玄学清谈领袖,曾经担任过中书令、尚书令、司徒、司空与太尉等职 。永嘉五年(311年),东海王司马越去世,王衍奉其灵柩返回东海,途中为石勒所俘获,与西晋旧臣一同被活埋,年五十五。

王衍神情明秀,风姿详雅,其肤色如白玉般白净晶莹。幼时被山涛称为“宁馨儿”。《世说新语·容止》描述:“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说他的肤色白如美玉,玄谈时手执白玉麈尾,手与白玉混为一色,被人称为“玉手”。

麈尾是玄谈的标志,而玄谈则是名士显示自己才华的方式。因此,美貌加上出众的清谈才能,意味着王衍在当时以多重的魅力为时人所欣赏。

“眼如点漆”的杜弘治

杜弘治(东晋时期,生卒年不详),名杜乂,别称神仙中人,成恭皇后之父,镇南将军杜预之孙、尚书左丞杜锡之子,袭封当阳侯爵位,早逝。

杜弘治长的风采俊秀,清高纯美。连“飘若游云,矫若惊龙”的书圣王羲之见到他,都忍不住赞叹:“肤若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人也”。说他的面容如凝脂一样白嫩,双眸如点漆一样黑亮,真是神仙一般的人物。

名臣桓彝将他与当代著名美男子卫玠并列,说“卫玠神清,杜乂形清”。

“男皇后”韩子高

韩子高(538年—567年),本名韩蛮子,官至南北朝陈朝右卫将军,文帝驾崩后,其弟陈顼废黜侄儿陈伯宗自立后,韩子高却被诬陷“谋反”被杀,年仅30岁。

韩子高家世寒微,侯景之乱时,寄居于建康(今江苏南京)。侯景之乱平定后,16岁时与时任吴兴太守、后为陈文帝的陈蒨相遇,因容貌美丽如同妇人,被陈蒨一眼相中,一直跟随左右,并建立了无数功勋,被封为右为将军。

虽然表面上两人是君臣关系,但实际上却是亲密的恋人。 史书上这样记载“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被后人称为“男皇后”。

韩子高受宠的原因除了其能领略陈文帝的心意之外,主要是因为他绝美的容貌,考古人员通过技术将韩子高的容貌复原后,惊喜的发现其容貌复原图惊为天人,难怪陈文帝一生宠幸不移。

综上可以总结出魏晋南北朝时期,认定“美男子”的四项标准。

第一个标准是“肤白”

俗话说“一白遮百丑”。“粉面”何晏、“玉人”裴楷、“璧人”卫玠、“玉手”王衍等等,都是因为皮肤白暂、洁白如玉被人称美。而且这种白是天生的,而不是涂粉假扮的。

白和玉是联系一起的,玉和君子又有着紧密的关系。《礼记·玉藻》说:“古之君子必佩玉。”玉是君子的象征。因此,肤白间接地意味着君子,也意味着能够得到他人的赏识和认可,所以才有玉人、玉山、玉树等词来形容名士。

第二个标准是“貌美”

俗话说貌美如潘安,潘安作为古代四大美男之首,他的容貌应该是貌美的典范,体现的是唇红齿白的清秀、柔美多愁的文才风流。

貌美首先要得到妇人们的认可。潘安年轻时“妙有姿容”,带着弹弓出洛阳,一路上妇人都拉着手将他包围。

然后要得到时人的认可,潘安与夏侯湛同行,时人称之“连璧”,从妇人夸到时人赞,潘安的貌美更有气质。

就像“裴令公有俊容仪”,裴楷的貌美已经到了不需要冠冕来修饰的境界。

第三个标准是“眼亮”

《世说新语·容止》有一篇描叙,貌美的裴楷有一次生病了,很是萎靡,晋惠帝就派王衍去看望。裴楷听说王衍来了就勉强翻身过来,即使这样病重的状态,裴楷的眼神还是非常犀利,王衍出来后对人说:“(裴楷)双眸闪闪若岩下电。”可以想象如果是健康的话,裴楷的眼神会有多亮。

同样以眼神出名的还有杜弘治。高傲的王羲之都赞叹他说:“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在这里,杜弘治眼睛的黑亮和皮肤的白皙并提。

眼睛亮就可以知人,而具有知人的能力才有可能称为圣贤。《春秋繁露·五行五事》指出:“三曰视……视曰明,明者知贤不肖者,分明黑白也。”眼神的美,其实是以“智”为美。

第四个标准是“有才”

这些“美男子”,除了貌美,都特别有才,都是当时的名士。他们既能当官,又有学问。如“粉面”何晏曾官至吏部尚书,且学问极高,是誉流天下的名士,既精儒学,又通玄学,为魏晋玄学的创始者之一。

第一美男子潘安,在文学上与陆机并称“潘江陆海”,是魏晋第一流文学家,所著的《悼亡诗》更成为中国文学史悼亡题材的开先河之作。

参照这样的标准,现今的“小鲜肉”还算“美男子”吗?现代社会还能出现这样的“美男子”吗?

古代奇闻|西晋大帅哥卫玠身体太弱,27岁时竟被粉丝围观“看死”

卫玠。 资料图

  西晋末年北方越来越乱,逃往南方的北方大族也越来越多。在奔流不息的人群中,有一个大帅哥引人注目,虽然脸色苍白,却优雅脱俗。他走到一个城市,立即万人空巷,大家争着拥挤观看。他就是天生有忧郁气质的帅哥卫玠。

  长得帅又有才华

  卫玠,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他和潘岳都是古代有名的美男子。他的爷爷是卫瓘,晋惠帝时位至太保;他的父亲叫卫恒,是著名书法家。所以他是生于官宦世家。

  他5岁时就有明星相,卫瓘夸赞不已,但又叹息说:只是我年纪大了,看不到他长大成人的那一天。

  卫玠皮肤白皙,晶莹剔透,如白玉雕的塑像。他和潘岳一样,坐着羊车到街市上去,路过的人都觉得他太帅了,以为是玉人,争着挤着观看他。

  他不仅金玉其外,而且有一肚子的学问。

  他好谈玄理,是继魏晋王弼、何晏之后的又一个清谈大家。可惜他体弱多病,母亲王氏常常不让他多说话,担心他劳累。遇到有好日子,亲友请他偶尔说几句,听到以后无不赞叹,都认为他说到了精微之处。

  一般都说有才的人必有脾气。但卫玠不同,他经常能换位思考,说人无完人,要多站在别人角度考虑问题,多宽恕别人;如果有人顶撞,只要不是故意冒犯为难,就不要争吵,要原谅他。

  所以卫玠的一生,始终性情淡泊,看不到喜怒容颜。

  他的岳父是个大才子

  卫玠名气太大,自然引起名流注意。其中一个人抢了先机,把女儿嫁给了他,就是乐广。乐广的另一个女儿嫁的是成都王司马颖。

  乐广也是个大名士,担任过吏部尚书等高级官职。我们小时候读过一则故事“杯弓蛇影”。说一次主人招待朋友,朋友喝完酒回家后就病了,原来他怀疑杯中有蛇。主人也感到奇怪,经过他实地考证,杯中蛇只是墙壁上挂着一张弓的倒影,朋友听到后心情豁然开朗,病就好了。这个主人就是乐广。

  与乐广有关的还有一个典故叫“潘文乐旨”。乐广擅长清谈,但是不擅长写文章。他有一次请潘岳替他写奏章。潘岳说:可以啊,不过我要先知道您的意图。

  乐广口述说了二百多句。潘岳把他的话重新编排一番,便成了一篇名作。当时的人都说:如果乐广不借重潘岳的文辞,潘岳不根据乐广的意思,就无法写成这样优美的文章了。

  这个成语故事就是说:每个人擅长的领域不同,找到合适的人相互协作,就会取得巨大成就。

  另一个典故叫“刻画无盐,唐突西施”。东晋大名士庾亮曾对另一名士周顗说:大家都拿你和乐氏并列。

  周顗问:哪个乐氏?指的是乐毅吗?

  庾亮说:是乐广啊。

  周顗说:怎么竟美化无盐来亵渎西施呢?(“何乃刻画无盐,以唐突西子也?”)

  这句话意思就是拿丑的和美的比较,冒犯与贬低了美的。因为乐广也长于清谈,当时的人都认为“岳父像冰一般清明,女婿像玉一样光润”。(“妇公冰清,女婿玉润”)

  卫玠的粉丝众多

  卫玠的粉丝众多,都是当时的名流。

  第一个是骠骑将军王济,是卫玠的舅舅。王济爱好弓马,勇力超人,但同时又才华横溢,风姿英爽,长得极帅,善于谈论《易经》、《老子》、《庄子》等。因为他文武双全,被晋武帝司马炎选为女婿。他性格豪爽,生活奢侈,当时洛阳土地昂贵,王济买了块地做射击场,并且用钱辅地。

  这样一个牛逼的土豪,在卫玠面前都抬不起头来。每次见到卫玠,就叹息说珠玉在旁,自惭形秽。又说,和卫玠一同出游,就像有光亮的珠子在身边,光彩照人。

  第二个是王氏大族的王澄,王衍的弟弟,名望相当高,很少推崇别人。每当听到卫玠的言论,就叹息倾倒。这就是“卫玠谈道,王澄倾倒”俗语的由来。

  第三个是征南将军山简,大名士山涛的儿子。北方大乱,卫玠南下时,先在襄阳见到山简。山简大为叹服,因为卫玠的妻子乐氏很早去世,山简把女儿嫁给卫玠。

  卫玠和谢鲲相见恨晚

  第四个是谢氏大族的谢鲲,他是谢安的伯父。谢鲲为人放达,不修边幅,也是大名人。

  他邻居的女儿长得相当漂亮,谢鲲跑过去轻薄她,女孩气得不行,把梭投他,谢鲲两颗牙齿被折断。谢鲲却不以为意,还得意洋洋地说:这并不影响我高声唱歌。这是“投梭折齿”的典故,讽刺那些轻薄女子反被痛扁的男人。

  晋明帝还是太子的时候,一次问谢鲲:人们都把你和庾亮相比,你自己怎么看?

  谢鲲说:要论礼仪端庄,我不如庾亮;如论一丘一壑,我要超过他。

  丘指山丘,壑指山沟,一丘一壑引申为寄情山水。这是成语“一丘一壑”的由来。

  卫玠离开襄阳后,进入豫章(今江西南昌),当时大将军王敦镇守豫章,谢鲲任他的长史。由于长夜清谈,王敦便邀来谢鲲。谢鲲和卫玠一见面,相见恨晚,再也不理会王敦,两人一直谈到第二天早晨,王敦整夜插不上嘴。

  但王敦并不生气,后来对谢鲲说:过去王弼的谈吐像金声,卫玠言谈就像玉振了,何晏如果还在,一定会倾倒。

  卫玠被人“看”死

  卫玠很有预见性,他已就看出王敦恐怕不是国家的忠臣,将来可能谋反。于是离开豫章,来到建邺(今南京)。卫玠最大的问题是身体不好,从小体弱多病。很小的时候,他问乐广:人为什么会做梦?

  乐广说:是因为心有所思。卫玠说:但有的事情身体也没有接触过,也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出现在梦里呢?

  乐广和他解释半天,但卫玠并没有找到答案,就整天想这个问题,想得生了病。他在豫章和谢鲲谈了一夜后,非常疲惫,病情加重。

  312年,他到了建邺后,全城的人听说他的姿容,纷纷走到大街上一睹他的风采,人山人海。结果卫玠行走得相当缓慢,走了很久才到了王导府邸。王导对他也是倾慕不已,又和他聊天。卫玠终于顶不住了,病越来越重,不久去世,年仅27岁。当时的人都说“看杀卫玠”。

  卫玠死后葬在南昌。谢鲲放声痛哭,别人问他为何如此悲伤,谢鲲回答说栋梁断了,因而悲哀。扬子晚报 记者 杨民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