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起名

黄鹤楼诗句最出名的(黄鹤楼诗句)

黄鹤楼诗句最出名的(黄鹤楼诗句)

关于黄鹤楼的七首诗词名作:气势恢宏,首首经典

古代文人多有登楼情结。登高望远,天地万物俱收入眼帘,心胸也一下子开阔起来。但是不同的人,因为境遇和情绪的不同,所得感受也因人而异。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武昌市蛇山山顶,临长江而建,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无数文人墨客在黄鹤楼留下诗篇,使黄鹤楼得以闻名海内外,享有盛誉。

其中,最有名气,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崔颢的这首《黄鹤楼》:

黄鹤楼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名字的由来,自古众说纷纭,不过从崔颢这首诗中意思来看,他也较为认同仙人驾鹤之说。这首诗是崔颢的成名之作,甚至有传闻说,李白路过黄鹤楼,看到这首诗,也自叹弗如,打消了题诗的念头,由此可见其分量。此诗写景恢弘大气,想象奇特,具有一种古今穿梭,时空交错的空灵美。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两首关于黄鹤楼的诗也不落下风,分别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乘船出蜀东下到达武昌,听闻孟浩然隐居在当地的鹿门山中,便欣然前往拜访,后来两人结为好友。得知孟浩然要去南下扬州,李白便约他走之前一起去黄鹤楼聚一聚。相会后,李白送走孟浩然,望着奔腾无际的长江和渐渐消失的船影,心情五味杂陈,或许不仅仅是留恋,更有对友人奔赴江南胜地的无限祝福。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而这首写到李白晚年被贬长沙,心情大变,由“西望长安不见家”可看出他是多么地期盼重回京城,重回老家!一个茕茕老人在黄鹤楼上,和友人举杯共饮,以遣愁思。忽然听到不知何处传来的笛子曲《梅花落》,那清远悠扬的笛音将李白带入了苦涩的回忆中,思乡之情愈发地浓厚,他仿佛看见江城五月,梅花纷飞飘落,一切那么地虚幻……“落梅花”一语双关,不仅写曲名,也写诗人眼前幻景,使思乡羁旅之苦涩表达得更为深沉。

同样是怀才不遇,姜夔的这首《翠楼吟》比李白要婉转许多:

翠楼吟·淳熙丙午冬 姜夔月冷龙沙,尘清虎落,今年汉初赐。新翻胡部曲,听毡幕元戎歌吹。层楼高峙,看槛曲萦红,檐牙飞翠。人姝丽,粉香吹下,夜寒风细。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但芳草萋萋千里。天涯情味,仗酒祓清愁,花消英气。西山外,晚来还卷,一帘秋霁。

武昌安远楼落成,词人和朋友去参加落成典礼,后写下了这首词。上阙暂搁置黄鹤楼不写,而着笔于胡地的苍茫之景。塞外风沙呼啸,城墙上轻尘落定,皇帝赏赐美酒歌舞以表庆贺。词人这才有机会听到元帅军帐中新唱的战地民歌。安远楼檐牙高啄,红槛翠雕,殊为精巧。那唱歌的姬女十分俏丽,身上散发阵阵芳香,夹杂着夜里的寒风悄悄吹来,多么地沁人心脾。下阙转入写情,友人心情畅快,只觉缺少共同游戏之人欢度时光,可词人就并非如此了!孤单地倚栏凝望许久,眼见天涯无际,芳草萋萋的旷丽无边,不禁生出愁情,想借酒浇愁,一排消极情绪。“花消英气”实际是写作者“消了英气”,抒发作者对命运前路的无奈喟叹。西山外,黄昏日落,秋雨后的天空依旧云卷云舒。到此,整首词的意境更加悠远,情味更浓。

爱国如岳飞,相比个人功名利禄,他更关心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下面的这首《满江红》也是其代表作: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岳飞登上岳阳楼,遥望中原大地,雾锁楼台,千村万郭浩渺无际。想当年,这里还是夜夜笙歌的繁华闹市,如今胡虏铁骑遍布郊外,战事一触即发。曾经,有多少士兵血染敌军剑刃,黎民百姓填平千沟万壑!岳飞泣叹之余,恨不得马上负剑请缨,率领劲旅铁骑,直捣胡贼,光复中原山河!等到胜利归来,再游汉阳城,那感觉可比驾鹤般爽快。“骑黄鹤”一句紧扣主题,道出作者想象收复河山之后的喜悦,寄托了作者美好的愿望。

元朝作曲家张可久的这首《寨儿令》则是抒发作者历史兴亡和沧海桑田的感叹,原文如下:

寨儿令·次韵怀古 张可久写旧游,换新愁,玉箫寒酒醒江上楼。黄鹤矶头,白鹭汀洲,烟水共悠悠。人何在七国春秋,浪淘尽千古风流。隋堤犹翠柳,汉土自鸿沟。休!来往愧沙鸥。

江河万古长流,而七国春秋和风流人物早已烟消云散,化为尘埃,正所谓“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隋炀帝时大兴土木所建的沟渠和汉朝的大运河还似在眼前,那么地辉煌宏丽。算了吧,经过的沙鸥都为他们羞愧不已!作者所有的感情都浓缩在了最后一句,一个“休”字,似是评判历史,也像鞭策自我。“愧沙鸥”一句用拟人的手法,仿佛嬉笑怒骂,放到结尾处,收到意犹未尽的强烈艺术效果。

最后毛泽东的《菩萨蛮》压轴出场:

菩萨蛮·黄鹤楼 毛泽东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作者在词中写到了汇集九流的长江,江上一线飞架的京广铁路,烟云缭绕的龟山和蛇山,还有苍莽无际的江水,构成一副壮美的山河图画。而黄鹤楼或许正是图画的点睛之笔。而传说中的黄鹤如今在哪里呢?如今只剩来往的游客。站在楼上,思绪万千,特别是革命路途上的困难,都让作者焦虑不已。可那又怎样?!毛泽东挥毫写下“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将酒一饮而尽。他坚信,革命终将胜利,我们终将迎来新时代!正义的浪潮正如这滚滚不息的长江水,不是任何反革命分子能够抵挡的!

最精彩的6首“黄鹤楼”诗词排行榜,你读过其中几首?

中国四大名楼甚至所有的楼中,最有诗意的是哪一座?毫无疑问是黄鹤楼。

自古至今写黄鹤楼的诗词数不胜数,佳作如云,那其中最精彩的是哪6首?如何排名?本文即将揭晓谜底,分享最精彩的6首“黄鹤楼”诗和朋友们一起欣赏,为生活增添诗情画意。

第6名 南宋陆游的《黄鹤楼》

手把仙人绿玉枝,吾行忽及早秋期。

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

江汉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

平生最喜听长笛,裂石穿云何处吹?

从这首诗我们能看到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和《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的影子,此诗陆游写景抒情,感古伤今,抒发楼在人空、知己难求、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深切感慨。

全诗用语苍凉,自然流畅,蕴含作者厌倦官场,向往自由,渴望醉心于山水的归隐之情。

第5名 唐朝贾岛的《黄鹤楼》

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州城半出,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空使含情对落晖。

作者登高望远,触景生情,感古伤今,孤寂满怀,全篇用语率真,真挚感人。黄鹤远去,唯留青山依旧水长流,世事沧桑,今我登临,仙人何在?此诗中满是作者知己难寻的孤独感,这份孤独历经千年,流传至今。

第4名 近现代毛伟人的《菩萨蛮 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这首词写于1927年,是一首登高抒怀词。当时中国正处于多事之秋,变革处于低潮时期,但作者却满含乐观精神,坚定地认为前途是光明的,胜利是必然的。

此词表达出作者胸怀大志和对未来的热切期待,这种旷达和乐观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第3名 南宋岳飞的《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这是民族英雄岳飞的一首佳作,原本中原大地山河锦秀、人们安居乐业,而如今铁蹄践踏、荒烟城废、民不聊生,昔今形成鲜明对比,深刻地表达出作者对国事的担忧和对侵略者的憎恨,表达自己渴望上马杀敌、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志向。

这首《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和作者的另一首《满江红 怒发冲冠》一样,是饱含激情的爱国佳作,民族英雄的性格自然而然地弥漫在字里行间,令人佩服、赞叹。

第2名 唐朝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诗意满满,堪称送别诗的“压卷之作”之一,全诗情景交融,真情流露,作者和好友的友谊自然呈现,浑然无迹,不愧为送别诗的千古绝唱。

此诗不落窠臼,无离别时“愁绪”之老生常谈,反而轻松活泼、洒脱豁达、飘逸灵动,以景代情、情景交融,满是对好友的祝愿和对未来的期待,蕴含出作者爽朗、豪放、乐观的品格。

第1名 唐朝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黄鹤楼》佳作令李白低头,被严羽评为“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自然无愧于《黄鹤楼》诗词的“压卷之作”。

这是一首怀古思乡诗,全诗写景抒情俱佳,史今结合,真情满满,读来带给人无限诗意和美感,是后代名家竞相模仿的对象,是黄鹤楼这一景点最好的广告语。

史上最精彩的6首“黄鹤楼”诗分享完了,都是充满诗意的佳作,为黄鹤楼景点增光添彩,读来令人赞叹。

朋友们,欢迎品读好诗,你最欣赏哪首“黄鹤楼”诗?欢迎分享高见。

李白最经典的10首七言绝句,篇篇都是千古名篇

#头条创作挑战赛#

七言绝句是古诗中最重要的一种诗歌体裁,在这种诗歌体裁中,有两座高峰,一座是“七绝圣手”王昌龄,另一座就是诗仙李白。

今天就选李白最经典的十首七言绝句,跟大家分享。

一、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周总理书李白诗《峨眉山月歌》

这首诗是李白二十四岁离开蜀地时所写。这首诗最令人称奇的是,在短短的28个字中,李白连用了5个地名,足足占了十个字,却丝毫不影响他的情感表达。

首句写仰视之景,但见青山吐月,意境优美。

次句写俯视之景,月影入江,随江水流动。月影自然不会动,只有船动月影才会动,这句巧妙地点出的行船之事,写得空灵入妙。

三四句从流字展开,以三个地名写月下行船的情景,诗情流动。

全诗的情感,只在“思君”二字,却能让人感受到千里行船,千里思君的深情。李白将思念的情感,融入山川万物之中,使得情感更加醇厚深远。

山川日月,任李白自在挥洒,非天纵诗才不能为。

清人赵翼《瓯北诗话》中评:“李太白‘峨眉山月半轮秋’云云,四句中用五地名,毫不见堆垛之迹,此则浩气喷薄,如神龙行空,不可捉摸,非后人所能模仿也。”

二、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直北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钱松喦(1899—1985)画《望天门山》

这首词写于开元十三年(725)年夏秋之交,李白在游览完洞庭苍梧之后,乘船东下,过天门山,看到天门山壮丽的奇景,李白兴奋地写下了这首诗。

全诗围绕着一个“望”字来写。首句是远望,天门山竖立大江之中,截开大江,山与水相互角力,展现出大自然的恢宏壮美。

第二句写近观,船行至天门山脚下,奔腾的江水,因天门山的阻挡,席卷而回。

第三句写环视,大江两岸,青山相对而出,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运动是相对的,李白站在自己的视角下,青山由静变动,纷纷出迎他这位谪仙人。青山过眼,美景迭出。

最后一句写前瞻,船过天门山,江面变得宽阔,水流变得平缓,眼前红日,映照大江,红日之下,一片孤帆缓缓行来。

这首诗的前三句,如江天翻涌,写得气魄雄浑,最后一句却归于平缓,写得博大从容,能以从容之笔,收翻天巨浪,这正是此诗的妙处。

可以这么说,前三句是技巧,杰出的诗人都能做到,最后一句是境界,只有李白这样的人才写得出。

三、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同样写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李白出游金陵,初登庐山,写下此诗。

诗中写,诗人登上庐山北面的香庐峰,日照之下,香庐峰紫气缭绕,有如仙境。抬眼望去,庐山瀑布飞流而下,让诗人怀疑,这莫不是银河从九天落下来。

有人到了庐山,看到庐山瀑布,不过是三叠泉,于是便说李白骗了他。且不说,千年前的庐山,未必是现在这样,诗人写景,写的是胸中之景,眼前之景,不过是胸中万千气象的引子。

最后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多么宏大的景象,真是令人神思飞越,浮想联翩。李白最令人向往的,便是他胸中的气象。

四、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毛主席书李白诗《送孟浩然之广陵》

公元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后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写下此诗。

这首诗的前两句,从孟浩然的角度来写离别,孟浩然向西辞别李白,离开黄鹤楼,在烟雾缭绕繁花盛开的三月,东下扬州。

后两句从李白的视角来写离别,李白望着孟浩然的船离去,直到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

这首诗的前两句,被编选《唐诗三百首》的蘅塘退士孙洙评为“千古丽句”,李白用“烟花”这样美丽的字眼,将孟浩然的扬州之行渲染得风流艳丽,让人神往。

全诗写的情深而不伤,意厚而不悲,风流蕴藉,令人回味无穷。

五、清平调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情,沉香亭北倚栏干。

李白的这组七组,是描写美人的千古名篇。

天宝年间的一个春日,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中的沉香亭赏牡丹花,宫中伶人正准备表演歌舞助兴,唐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岂可用旧日乐词。”于是,唐玄宗召李白进宫献诗。

李白奉诏进宫, 在金花笺上写下了《清平调词三首》。

这三首七绝,将杨贵妃与牡丹花合写,牡丹花是大唐的国花,杨贵妃是大唐最美的女人,而李白,是大唐最浪漫的诗人,三绝合一,铸就了这首千古名篇。

第一首用想象来渲染杨贵妃与牡丹花的美,她们的美,让人仿佛置身仙境。

第二首则用反衬的手法来写杨贵妃与牡丹花,巫山神女只在神话传说之中,赵飞燕已经湮灭在历史之中,这些都是虚幻的美,这些当然都比不上现实中的杨玉环。

第三首诗写杨贵妃与牡丹花的美,让盛唐皇帝唐玄宗忘记了人生的苦恼。

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中说:“三章合花与人言之,风流旖旎,绝世丰神。”

六、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李白书法《上阳台贴》

这首诗是写友人对饮的美好体验。

今天的酒文化,已经沦落为一种交际中互相伤害的工具,失去了潇洒自在,狂放不羁的酒神精神。

李白在这首诗中,就像我们展现了喝酒的正确打开方式。

他们喝酒的地方,是繁花盛开的山中,在这样的环境中,远离世俗的纷扰,人生得到了最大的逍遥与快乐,他与友人自在饮酒,相契于心,一杯一杯又一杯地品味着美酒佳酿。

他们不会喝醉了还说我没醉,也不会用各种托词压对方饮酒,而是“我醉欲眠君且去”,明天想喝了,再抱着琴来,一边弹琴一边饮酒。

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友情,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人生态度呀!

七、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南宋画家梁楷画的《李白行吟图》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游览越中(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吴越金争霸的历史,写下这首诗。

诗的前三句写越王勾践争霸获胜时的意气风发,他得胜还朝,战士衣锦还乡,宫殿里宫女成群,貌美如花,那时,勾践是多么的春风得意。

最后一句一转,描写昔盛今衰的情景。那富丽堂皇的越王宫殿,如今已经成为了泥土,那些如花的宫女,也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如今越中大地,只有鹧鸪飞来飞去。

清代李锳、李兆元《诗法易简录》中评:“前三句极写其盛,末一句始用转笔以写其衰,格法奇矫。”

八、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毛主席书李白诗《赠汪伦》

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汪伦是泾川豪士,听说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说:“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至,结果汪伦告诉他:“‘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白大笑,款留数日。李白离开的时候,汪伦亲送,李白作《桃花潭》绝句一首相赠。

清代距唐代,已有千年,这样的诗话,自然不可信,但却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李白与汪伦的友情。

这首话最动人的地方,是李白用天然质朴的语言,写出了天然纯朴的友情。

李白乘船要走了,汪伦在岸上边走连唱歌相送,送别赠诗,很常见,但唱歌相送就不多见了,这放在现在,是要社死的,但放在唐朝,放在汪伦身上,却有一种让人感到纯朴动人。

而李白写深情,也不用缕心刻骨寻找惊奇之语,他随手拾掇,眼前的桃花潭水,便成了他表达情感的最佳载体。

这样大白话般的寻常口语,却让人感受到了深厚而纯朴的友情。

《此木轩论诗汇编》中评:“‘桃花潭水深千尺’,掩下句看是甚么?却云‘不及汪伦送我情’,何等气力,何等斤两,抵过多少长篇大章!又只是眼前口头语,何曾待安排雕鉥而出之?此所以为千秋绝调也。”

九、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七绝,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三月。

安史之乱时,李白隐居庐山,永王李璘慕李白大名,再三邀请他入幕,李白怀着报国之心,成为了李璘的幕僚,没想到李璘发动叛乱,才入幕十天的李白受到牵连,被流放夜郞。

乾元二年春天,李白行至奉节白帝城,赦令传来,他惊喜交回,立即返身下江陵,并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在这首诗中,李白没有用一个字来写他的心情,但我们读起来,能很自然地感受到他那轻快愉悦的心情,山川万物,在他的笔下,显现出明快动人的色彩。

明人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白帝至江陵,春水盛时,行舟朝发夕至,云飞鸟逝,不是过也。太白述之为韵语,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此诗最妙之处,还在第三句,如果一味写快,全诗便失之流滑,而第三句引入猿声,使全诗有了一个顿挫,走处仍留、急语仍缓,使得全诗生动有味。

《唐风怀》中评:“境之所到,笔即追之,有声有情,腕疑神助,此真天才也。”

十、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椀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最后一首,选了最能展现李白形象的《客中行》,明代凌宏宪《唐诗广选》就评价此诗说:“太白真自传其神。”

李白是诗仙,也是酒仙,这首诗,李白通过诗与酒,来传达了他的人生态度。

诗中写兰陵美酒散发着郁金香的芬香,它在玉碗中闪动着琥珀般的清光,面对这样的美酒,只愿一醉,醉到不知身在他乡。

这首诗最让人感动是的最后一句,“不知何处是他乡”,这时不止是写身体上的漂泊,还是写心灵上的漂泊。

哲学上有著名的三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

中国古人对这三个问题回答是,人是这个世界的客人。《古诗十九首》中有云:“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苏轼有词云:“人生如逆旅,我亦虽行人。”

作为这个世界的客人,每个人都想寻找安身立身之所。

但李白却说:“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这个世界有这么多美好的事物,有美酒,有大好山河,我沉醉其间,又何必是追寻,何处是故乡,何处才可以安身立命呢?

李白是诗仙,是酒仙,但他不是脱离凡尘的仙人,而是沉醉于山川日月,美酒佳肴,懂得欣赏这世界的美好事物的红尘仙人。

相关书籍:

八年级上册语文:《黄鹤楼》赏析题汇编

《黄鹤楼》赏析题汇编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说说本诗的大意。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碧绿的芳草覆盖着鹦鹉洲。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2.“此地空余黄鹤楼 ”和 “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 ”,强调空间上的虚无。 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重在写景,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二个 “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重在抒情,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分析:这是一道炼字题。首先要解释并指出活用或修辞,然后代入句中描述,第三步体会写景效果和表达感情效果。“此地空余黄鹤楼 ”中一个“空”字 ,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是空间上的空荡荡。诗人面对历史陈迹,不免浮想联翩,“已乘”和“空余”,“昔人”和“此地”,两相映衬,凝成了古今变化、物是人非的巨大感慨,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白云千载空悠悠”中的“空”是“千载”如此,强调的是时间上的。诗人登上古楼,只见碧空浩渺,白云悠悠。这样空茫的境界不免又使仕途坎坷的诗人产生人世彷徨的无限惆怅。道出了“人去楼空”,唯有悠悠的白云千载依旧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幻无常的感慨。

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一联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慨。

4.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寂寞、惆怅。

5.崔颢《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6. 表达游子凭楼吊古、悲苦思乡情怀的诗句是: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本诗写景名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8.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现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9.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第四联。

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奔涌的大河,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眼前的树木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念也就油然而生。尾联情景水乳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分析:这是赏析诗歌的艺术技巧。诗歌的技巧主要有四个方面:描写方面、修辞方面、表现手法、抒情技巧。情和景的关系主要有:触景生情、借景抒情、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赏析思路是,先找出景,再看情。如果先有景,后有情,定是触景生情,比如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由眼前的“树木”“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景中有情的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比如尾联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景和情相反的,是以景衬情。

10.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 )

B. 五六句写昔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

C.诗的七八句写出了诗人悲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 )

D.传说崔颢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头。”( )

A√ B× C× D×

11.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和颔联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C.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独空寂之情。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B 解析:“芳草萋萋鹦鹉洲”并不是“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而是长势茂盛。

12.诗歌的一、二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一、二两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13.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B.后四句为实写之景。

1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崔颢.

B.诗的首联借传说落笔,“空余”二字,令人心生遐思.

c.颔联中“空悠悠”的“空”字写的是黄鹤楼.

D.这首诗的前四句与后四句相互映衬又联成一体,烘托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愁绪,使全诗波澜起伏而又一气贯通。

15.诗篇开头写仙人跨鹤而归,本属虚无,诗中却以无作有,这对表达作者的感慨有什么作用?

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却是崔颢精心构思的,“黄鹤”二字再三出现,因其气势奔腾直下,读者并不感觉它重叠滞碍。

16.律诗格律的大忌是:在相近的诗句里某一字词重叠出现。为什么我们读崔诗时对“黄鹤”三次出现却不觉拗口?

这样写,就是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

17.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空”字表现了鹤去楼空,诗人怅然有所失的心情。

B.“黄鹤”两句表达了白云悠悠,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

C.叠音词“历历”“萋萋”细腻地描写了凄凉稀疏的河岸景色。

D.“日暮”两句以黄昏水雾江烟的景色映衬诗人复杂的情感。

1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借憧憬与现实的反差,抒发诗人寂寥怅惘的感情。

B.颔联借历史上的传说,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C.颈联用叠词描画江上美景,抒发诗人对黄鹤楼的神往。

D.尾联以缠绵的乡愁收篇,抒发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情怀。

19.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传说落笔,在今昔变化中凸显眼前黄鹤楼的美好。

B.颔联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也表达了对黄鹤归来的期盼。

C.颈联写登楼远眺,运用叠词突出了想象之景的美丽、可亲。

D.尾联写日暮时长江烟波浩渺,烘托出诗人越来越浓的思乡之情。

20.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前四句表达了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遗憾。

B.首联见昔人乘鹤远去之景,表达对仙去楼空的感慨。

C.颈联运用对偶的手法,表达了对故乡的追忆与憧憬。

D.这首诗后四句描写日景晚景,由此触发了思乡之情。

21.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从楼的命名写起,借神话传说生发开去。

B.颔联承接传说,抒发岁月不再、世事茫茫之慨。

C.颈联写眼前美好的景色,传达诗人内心喜悦之情。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乡之情。

22.下列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在仙人乘鹤的传说中表明了临江而建的特点。

B.颔联通过近景写出了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

C.颈联描摹了凄美动人的江上景色,令人无比伤感。

D.尾联流露出烟波江上日暮怀归的真切情感。

2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昔人”是指多年前在黄鹤楼告别诗人的老朋友。

B.“晴川”、“汉阳”、“鹦鹉洲”都是指地名。

C.诗人先仰观,再俯瞰,登楼所见之景气象阔大。

D.暮色中的“乡关”之景唤起了诗人内心无尽的惆怅。

24.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仙人驾鹤而去的传说入笔,营造了神秘、优美而空灵的意境。

B.诗歌从“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多个角度描绘了登黄鹤楼所见的景色。

C.颈联“萋萋”句实写眼前之景物,描绘了一个凄切、伤感的画面。

D.诗歌描写了登临黄鹤楼远眺的所见所思,抒发了漂泊的伤感与乡愁。

25.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借传说入笔,为抒发游子愁情作铺垫。

B. 颔联描绘登楼远望,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

C.颈联描绘美景,表现诗人四海为家的豁达。

D.尾联表现缠绵的乡愁,同时和开头相照应。

2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两联充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烘托黄鹤楼高耸的雄姿。

B. 诗句中多处运用叠音词,使诗作富于清朗和谐的音乐美。

C. 颈联描绘了晴日,汉水对岸的景物隐约可辨、凄美动人。

D.诗作以“愁”字收篇,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之情。

27.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28.请简要分析诗人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

示例一:从文章结构看,诗的前四句由传说落笔,表现世事茫茫之慨,后四句笔锋一转,展现晴川草树,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示例二:从表达技巧看,本诗意境壮阔,采用黄鹤、汉阳树、鹦鹉洲、烟波等营造意境,抒发了作者愁而不怨的思乡之情。

示例三:从文体特征看,本诗是一首典型的七言律诗,首、颔、颈、尾联起承转合。首联巧妙用典铺垫,颔联紧承物是人非,鹤去楼空,颈联书写眼前胜景,尾联展现鸟归巢,船归航,游子要归乡)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