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童话系列:儿童文化新国潮、民间童话
中国民间故事,曾经如风儿般在中国大地上流传,又渐渐消失于喧闹的城市间。但是,我们不会遗忘:
她扎根于多个民族,
汇聚了千百年来民间的想象力与灵气;
她孕育于中华大地,
以名山大川为骨塑造荡气回肠的歌谣;
她创作于千年之前,
却能够穿越时空给予当代人无尽力量。
“中国民间童话系列”绘本,正记录了这一切。
或许你为化为泡沫的小美人鱼哭泣过,但你是否知道在中国傈傈族,也有位含恨出嫁的“鱼姑娘”?或许你听说过驾驶黄金战车的波塞冬,但你可曾被蒙古英雄洪古尔和他忠诚的老友枣骝马之间的故事感动?还有,红衣小仙女充满智慧,善解人意,猎人果列、火童为了百姓安康无惧无畏……
如今,这些故事仍以最原本的姿态焕发生机,主人公们代表了勇敢、善良、勤劳、自强,他们是平凡人,也是英雄。
中国民间故事是流淌在国人血液中无尽的宝藏。由作家向华、中央美术学院绘本创作工作室共同创作、禹田文化传媒暖房子绘本馆出品的“中国民间童话系列”绘本。
以原汁原味的民间文学作为素材,用现代的眼光进行审视,理出脉络、搭建结构,并按照绘本创作的特点加以整理和改编。
细腻的笔触不仅还原明山秀水,还展现了各民族特色。
《中国民间童话系列》
(全10册)
适 龄 4岁+
编著:向华
绘:绘本创作工作室
这套《中国民间童话系列》,是鸟老师和中央美院绘本工作室的师生们多年时间进行各民族故事采风后,用原汁原味民间文学为素材,再完成新时代儿童视觉的重新审视,创作出适合孩子们阅读的,真正富有中国味、中国魂、中国之美的故事。
这套书编创了十个故事,它们看似分别来自十个不同的少数民族,而实际上,在中华大地上它们以各种变体传诵千百年,在尤有火塘和说书人的地域,得到最完整的保护。他们是——
”
《洪古尔》(蒙古族)
《壮锦》(壮族)
《火童》(哈尼族)
《两兄弟》(白族)
《鱼姑娘》(傈傈族)
《长发妹》(侗族)
《小狐狸》(鄂温克族)
《金头发》(彝族)
《十二王妃》(傣族)
《猎人果列》(苗族)
这十个古老故事里,孩子们会读到为了给族人换来水源,甘愿受到山神惩罚的长发妹;读到分家后天性善良、以德报怨的弟弟和自私自利、不顾手足之情的哥哥在山神那获得截然不同的经历;读到打量芦笙是个老实人,每天从水碗里变幻人形为他操持家务的鱼姑娘……
这些故事,就是伴随中华民族幼童摇篮的“天籁之声”。
它们在鲜明的人物特征和奇幻的冒险历程中,呈现的是中国民族最原生态的整体理解:对大自然的理解、对人性的理解、对正邪的理解等“中国母题”,还能沉浸在古老民族文化、建筑、风土人情之中,在阅读的过程完成对“自我”和“故里”的认同。
你是否也有深藏于心,
或热血或感人的民间故事?
你是否想看到未来的孩子们,
提起我们自己的英雄时自豪的样子?
你是否愿意分享出来,让中国的孩子看到,
我们也有不输于任何国家的本土民间童话?
这份中国宝藏,我们等你一起挖掘!
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故事10个短篇
《龙井的传说》:龙井的传说源自于一个古老的村庄。有一天,一个名叫凤姑的美丽少女在山林间采摘草药时,无意间遇到了一条受伤的巨龙。善良的凤姑用草药治愈了巨龙的伤口,并带它回到了村子里。为了感谢凤姑,龙变成了一个英俊的青年,告诉她一个秘密:在山脚下的龙井泉眼里,每天清晨用那里的水浸泡茶叶,喝下后可以提神醒脑,祛病强身。凤姑把这个秘密告诉了村民们,自此以后,村庄的人们都开始用龙井泉水泡茶,这个习俗也流传至今。
《年兽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村子每年冬天都会被一只名叫“年”的怪兽袭击。村民们为了抵御年兽,每年冬天的最后一天,都会在家门口挂上红色的对联和鞭炮。一天,一个名叫春娃的聪明小孩发现,年兽害怕红色和鞭炮的声音。于是,他发明了一种方法:用红色的纸写上“年”字,然后点燃放在家门口。这个方法果然有效,年兽被吓跑了,村民们也因此可以过一个安稳的冬天。从那以后,每逢年底,人们都会用红色的纸写上“年”字,贴在门上,燃放鞭炮来驱赶年兽,这个习俗也一直延续到现代。
《月老的传说》:月老是一位智慧而神秘的老人,传说中他有一本神奇的书,名叫“天下情书”。在这本书上,记录了所有相爱的人的名字。只要将两个名字写在书上,他们就会被命运牵引在一起。所以,人们相信爱情是命中注定的,只要两个人真心相爱,他们的名字就会在“天下情书”上出现。
《灶王爷的传说》:灶王爷是厨房中的神祇,每年年底都会回到天庭向玉帝报告人间的情况。为了让他在天上多说人间的好话,人们会在腊月二十三日为他举行一个特别的仪式:供奉美食和甜瓜。灶王爷被人们认为是可以带来幸福和财富的神祇,因此人们对他非常尊敬。
《七夕的传说》: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传说中,七仙女和织女会在七夕之夜穿越银河与牛郎相会。每年的七夕之夜,人们都会抬头仰望星空,希望能够看到银河上的仙女们与牛郎相会时的美丽情景。为了让牛郎与织女的爱情能够永恒,人们还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的民间活动:如制作七巧板、献上鲜花等。
《金童玉女的传说》:金童玉女是传说中的两个孩子,他们纯净无邪、天真烂漫。金童出生时手里握着一块金色的玉符,长大后成为了医术高超的医生。玉女则生得美丽聪慧,擅长唱歌跳舞。他们两人相遇后一见钟情、心心相印。金童玉女的故事也成为了爱情的象征
《雷峰塔的传说》:白娘子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雷峰塔则是镇压白娘子的地方。这个故事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有一天,白娘子遇到了许仙并和他相爱了。然而,人妖之间的爱情是不被允许的。法海出现了并将白娘子镇压在雷峰塔下。白娘子的爱感动了所有的人
《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故事讲述了孟姜女为寻找丈夫范杞梁而来到长城所发生的事情的故事。她的丈夫被迫去修建长城并被埋在了长城下。孟姜女得知消息后哭倒长城十里有余据说她的泪水湿润了长城并让长城见证了她的坚定和执着后来人们用她的名字命名了一段长城名为孟姜女哭长城
《牛郎织女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放牛娃牛郎与天上的织女相恋并生育了一对儿女但被王母娘娘以银河为界分隔两岸每年七夕之夜才能相聚一次的民间传说因为他们的故事而使得七夕情人节在中国的传统中也被称为牛郎织女节
《白蛇传》:白娘子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爱情、忠诚和牺牲的传说她是一条善良的白蛇精为了报答许仙前世救命的恩情化为人形与他成婚不料法海却将她镇压在雷峰塔下白娘子的爱感动了所有人她的故事也成为了人们口耳相传的爱情传说之一
暑假书单: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中国童话50本
本文最早仅仅是为了研制一份小学生慢书单,后来从中把“童话”单独列表推荐,这样也是一个阅读台阶的需要---一二年级的学生正儿八经开始自己阅读童话了。后来发现,推广人、教师们对于本土童话的了解和喜爱比上个世纪有所不同,或许是大量的图画书、世界各国的儿童文学大量被引荐的缘故吧。有时候,就形成了一个小误区或者是盲区:我们也想给孩子看本土作品啊,可是没有啊!
80年前、80年代、18年前的中国童话
我一直说,童年的真善美不分东方西方,可我们之所以是自己的文化是不同的,我们可以哼唱着“滴嘟滴嘟”,但是我们不能没有“大头大头下雨不愁”;我们可以对希腊诸神如数家珍,甚至有人放言“北欧神话不可不读”“罗马神话也要读”,问题是我们是否同样地对待中华文化的诸位神仙,尤其是被革命毁了庙宇的土地爷、城隍们;我们也可以对东瀛的妖怪们津津乐道,是不是也给我们的山神鬼妖留点儿故事时间呢?
就有了我在#小学生慢书单#的100本推荐之余,扩大了数量,做几个分类书单,为大家推荐更多的本土儿童文学,希望这些精彩的经典的作品走进中国孩子。
先推荐40种跨越百年的中国经典童话。
在书单前,我也稍稍对中国童话的发展简单梳理一下。
简单说,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人的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童话文体的发展,经历过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到作家创作的过程。
百年童话的发展没想到中国的第一篇童话发表与110年;而且就是图画故事的模样---换句话说,也算是中国第一本近代图画书。而且,也是中国最早的分级读物。
1908年,孙毓修策划并主编“童话丛书”,第一本即《无猫国》,本事出自《泰西五十轶事》(美国作家鲍德温著),孙进行了再创作。故事为一孤儿贫穷,在富翁家打工,得其女儿好感,赠予压岁钱100元,孤儿苦于住处多鼠,便用此钱买了一只猫,鼠患遂绝。后富翁出洋贸易,孤儿请富翁将猫带到海外卖掉。富翁所到之国恰好闹鼠患,此猫大显身手。该国国王大喜,给予重赏。富人归来后,将赏金全给了孤儿,孤儿得以苦读,成为学者。
此书问世,轰动一时,茅盾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儿童文学。”受孙毓修的影响,茅盾创作了童话《寻快乐》与1918年出版,成了中国第一部本土原创童话。
此后几年,“童话丛书”共出了102册,按年龄分两集。低龄版每册5千字,适合七八岁儿童,只卖5分钱。大龄版每册1万字,适合十一二岁少年,只卖1角钱---这就具备了分级读物的主要特点。
“童话丛书”中有77册是孙毓修独力编写---其中多数是根据国外的儿童文学作品改编而成。孙毓修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代童话大王。茅盾为“童话丛书”撰写了28篇童话,其中1918年写的《寻快乐》,是我国现代创作的第一篇文学童话。
1922年,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创办了纯文学儿童周刊《儿童世界》和《小朋友》。需求和出版行业的发力推动了创作者更多的参与。
叶圣陶最初创作童话就是应郑振铎《儿童世界》的约稿而作,他的第一篇童话作品《小白船》发表在《儿童世界》第1卷第9期上。1922年,他共在该刊发表了19篇童话。这些童话1923年集成《稻草人》出版,是我国第一部本土原创童话集。
说到“本土原创”不得不大概讲讲中国童话的源头。因为“童话”一词出现较晚,就是前面提到的1918年以刊物、丛刊的方式全国发行的“童话丛书”。但要是依次来判断这种文学形式也随名词出现才出现、随着“儿童的发现”才出现,显然并不科学。
“童话”一词有说法是源自日本词汇,也有说法是孙毓修自创的词汇,无论如何在100年前能编辑出版“童话丛书”比争当一个词汇的“创始人”更重要。“童话丛书”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使用“童话”一词。周作人认为取自日语,从文献看,日语中“童话”早于中国一百余年,但也有学者认为,孙毓修不懂日语,此为他自造词。
周作人是童话早期倡导者,他对孙毓修“开山祖师”的地位极不认同。周对于童话的很多认识来自于日语文本,但日本学者新村彻认为:“真正意识到儿童,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读物是从1908年开始出现的,那就是孙毓修编、译、校,上海商务印书馆刊行的‘童话丛书’。”
我们古代早就有了类似“灰姑娘”的故事---《叶限》,出自唐代段成式所著笔记小说《酉阳杂俎》中的,是一篇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灰姑娘”故事,比《格林童话》至少早了800年。晋代的志怪小说集《搜神后记》中的《白衣素女》就是民间流传的“田螺姑娘”故事的原型。类似安徒生《皇帝的新衣》那样的故事,在我国的典籍中也有类似的原型故事--汉魏六朝时《高僧传》里的故事《虚空细缕》,元代的陶宗仪《辍耕录》中的《寒号鸟》,明代马中锡《东田集》中的《中山狼传》,都可以说是完整的童话作品。甚至是《西游记》,也已被世界公认是中国古典长篇童话的杰作。
中国版的“灰姑娘”《叶限》讲的是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一个叫叶限的姑娘在自己的父亲去世后被后母、后妹欺凌。有一天她遇到一个披着头发的人送给她一个鱼骨头,鱼骨头埋在粪土里就可以满足叶限的任何愿望。当地举办节日聚会,叶限的后妈带着自己的女儿去参加聚会却不允许叶限去。于是在后妈走后,叶限求鱼骨要来漂亮的衣服前去参加聚会。她在中途跑丢了一只鞋子,被另个人捡到,卖到了陀汗国。陀汗国国王派人挨家搜寻可以穿上鞋子的人,找到了叶限,于是封叶限为妃。而恶毒的后母和她的亲生女儿也被乱石砸死了。
“童话丛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影响巨大,其中的《无猫国》、《大拇指》等作品哺育了一代作家。比如冰心说:“(10岁时)我的舅舅从上海买到的几本小书,如《无猫国》、《大拇指》等,其中我尤其喜欢《大拇指》……我还讲给弟弟们和小朋友们听,他们都很喜爱这个故事。”作家张天翼第一次在学校比赛中拿到的奖品即《无猫国》和《大拇指》,文学史家赵景深说自己平生读过的第一本书也是《无猫国》。
而冰心、张天翼、赵景深这三位后来都成了为儿童创作的奠基人。1923年,叶圣陶创作的《稻草人》出版,是中国第一本真正原创的童话,从此“给中国童话开出了一条自己的创作之路”。1932年发表的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为中国现代童话创作树立了一座丰碑。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童话创作跃入一个全新的时期,也是我国童话创作的又一个黄金时代。如方轶群的《萝卜回来了》、黄庆云的《奇异的红星》、陈伯吹的《一只想飞的猫》、葛翠琳的《野葡萄》、洪汛涛的《神笔马良》、贺宜的《鸡毛小不点儿》、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金近的《小鲤鱼跳龙门》、孙幼军的《小布头奇遇记》、包蕾的《猪八戒学本领》、严文井的《“下次开船”港》等都是享誉世界的名作。
10年期间受到整体环境影响,没有什么真正的童话出现。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童话创作和出版进入了第三个黄金时代。老作家枯木逢春,新作家初试啼声还出现了新时代的“童话大王”--郑渊洁不光凭着皮皮鲁和鲁西西、舒克和贝塔等童话故事成了知名度最高的童话作家,他还一个人创作编辑《童话大王》,发行量惊人。专门发表童话的儿童刊物越来越多,几乎每个省都有一个,为童话的繁荣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不仅满足了当时的儿童阅读需要,也催生了更多的童话作家。
而这个时代,也正是我童年开始的时代,我从1976年开始阅读童话,那个时候基本上都是以阅读本土原创为主,这些中国故事让我的童年幸福而充盈。
童话的发展大致介绍如下,值得小学生阅读的50本童话书单——
#童书慢书单# 虽然已经有10年经验了,现在“研制”一个新的书单是越来越难了,特别是#小学生书单# 更需要大量的时间去阅读去比较。这个书单从六月到现在近一个月,才算完成了小学生本土经典100本的选择,又延伸出经典童书书单。虽然这50本童书不到一半进入了100本,但是我们给5-8岁的孩子共读,并鼓励他们独立阅读,都是很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