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作息表,比996还996,保证你看完不想做皇帝
标题: 揭秘清朝雍正皇帝的繁忙作息表,再也不想做皇帝了!
前言
毛主席曾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古人对皇帝的权利可谓羡慕不已。然而,最近流传于网络的一张清朝雍正皇帝的作息表却让人们对做皇帝的想法彻底改变。
究竟这张作息表是什么样的呢?为何古人都早睡早起?本文将一一道来。
一、为何古人都早睡早起
这张作息表中,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雍正皇帝竟然早上四点就起床了!那为什么古人都这么早就起床呢?
首先,古人总结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养生规律。不同的地位有不同的起床时间,王公贵族一般都是“鸡鸣而起”,因为他们需要早饭后准备上朝。在古代,早上起得早,晚上没有娱乐活动,大部分人都会早早休息。
此外,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晚上点不起灯,看不见东西,所以大多数人会在8点左右就入睡了。在北方的冬天,天黑得早,有些人甚至在5点左右就准备睡觉了。古人按照太阳的起落决定作息,根据光线的昏暗程度来确定时间。
二、清朝最勤政的皇帝
雍正可以说是清朝最勤劳的皇帝,除了在生日这天休息一天外,其他时间都在处理政务。虽然规定是晚上10点就要睡觉,但雍正几乎每天都加班到深夜,不眠不休地处理政务。
在雍正时期,三品以上的官员都可以给皇帝写奏折,而雍正时期有一千多人符合这个条件。虽然不是所有人每天都给皇帝递交奏折,但其中一半人给他递交奏折也有500多份。
雍正会认真查看每封臣子的奏折,并给予回复。甚至有一些大臣奏折中有错别字,雍正都会指出。据统计,雍正在位的13年里,平均每天要写一万多个字。
在雍正在位期间,我国取得了很多成就,尤其是他的改革之一——改变了“人丁税”。以前无论家庭是否富裕,成年男子都要交税。但雍正改变了这种做法,按土地多少来征税,国库迅速充实。
三、雍正皇帝的一天
每天凌晨4点,雍正在宫女太监的服侍下起床,然后穿好龙袍前往殿上进行早朝。大臣们比他更早起床,因为他们大半夜就要赶到午门集合,大臣们3点左右就到达。
早朝从早上5点左右开始,大臣们轮流上殿陈述国家大事,雍正会时不时附和几句。早朝持续了近3个小时,直到8点结束。
雍正接下来享用简单的早饭,通常只有粥、小菜和一些点心。皇帝的早饭也只吃一点点,因为古代有“菜不过三口”的规定,早饭的菜量非常少。
随后,皇帝会去给皇太后请安,大约半个小时左右。然后是学习时间,一般在9点开始。雍正的学习内容包括康熙留下的“十六条圣训”和前两代皇帝的起居规律。这是严肃的学习,任何人都不能打扰。学习时间也不长,大约半小时就结束了。
下午一点,雍正开始处理国家大事,如批阅奏折、接见大臣、颁布圣旨等。可以说皇帝的时间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另外,由于明令禁止“后宫干政”,在这个时候一般没有妃子去见皇帝。
大约到了中午12点左右,皇帝结束批阅奏折,可以休息一下并享用最后一顿正餐。在清朝,无论皇帝还是平民百姓一天只吃两顿饭,这顿已经算是晚饭了。雍正会吃丰盛一点,但仍然不及早饭多。此后,皇帝会午睡一会,大约到下午3点左右。
午睡后是皇帝的自由活动时间,持续3个小时,可以做任何自己喜欢的事情,如绘画、听戏、画像等等。
晚上6点会有一场加餐,一般都是汤水之类的简单饭食。但皇帝会享受特殊待遇,可以吃点心。吃完后,皇帝休息一下,阅览自己喜欢的书籍。
大约到了晚上8点,到了睡觉的时间。皇帝可以选择翻牌子与妃子同寝,或者一个人休息,完全取决于皇帝的心情。雍正经常加班到深夜,批阅奏折,才能赢得“清朝最勤勉的皇帝”之称。
结语
看完雍正皇帝的一天,再也不会有人想体验古代皇帝的生活了吧!他的早上枯燥乏味,一天基本上都是一个人。与古代帝王相比,我们真是轻松多了。
十二时辰
十二时辰是中国古代一天的时间划分方式,每个时辰为两个小时。它起源于古代天文观测和农业生产的需要,用于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安排。每个时辰都有不同的名称和象征意义:
1. 子时(子正):晚上11点至凌晨1点,代表夜深人静,万物休息,是新的一天的开始。
子时是指晚上11点至凌晨1点的时间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子时被认为是一天的开始,也是阳气逐渐转换为阴气的时刻。子时是人们进入睡眠的时间,也是万物开始休息的时刻。在一些民间传说和迷信中,子时被认为是鬼魂活动最为频繁的时刻,因此人们常常会避免在子时外出或做一些重要的决策。子时也是一些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中重要的时间点。
2. 丑时(丑正):凌晨1点至3点,代表人们还在沉睡中,大地仍然寂静。
丑时是指农历中的子时,即每天的23:00-01:0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丑时被认为是一天中的第二时辰,也是一天中的最后一个时辰。丑时的象征动物是牛。在中国农历的十二地支中,丑属于第二个地支。丑时被认为是阴阳交替的时刻,代表了夜晚的开始和新的一天的到来。在古代农村社会中,人们常常在丑时进行夜间的工作和活动,比如放牛、看守和巡逻等。根据传统迷信,丑时被认为是一个阴气较重的时刻,有些人可能会对丑时持有一些忌讳和避讳。例如,一些人可能会选择避免在丑时出行、进行重要的决策或者进行与财富相关的活动。总的来说,丑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了夜晚的开始和新的一天的到来。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时间观念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关注和遵循的时间段之一。
3. 寅时(寅正):凌晨3点至5点,代表黎明时分,万物开始苏醒,阳光即将升起。
寅时是农历中的一个时辰,通常是早上3点至5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每个时辰都有不同的吉凶吉祥,寅时被认为是阳气初生、阴气渐退的时刻,也是人们精力充沛的时间。在命理学中,寅时被认为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吉利的时辰,但对于其他人可能是不利的。因此,根据个人的八字命盘来确定是否适合在寅时进行特定的活动。
4. 卯时(卯正):早上5点至7点,代表太阳升起,人们开始起床,开始新的一天的工作。
卯时是指农历中的卯时,即每天的05:00-07:0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卯时被认为是一天中的第四时辰,也是一天中的早晨时段。卯时的象征动物是兔子。在中国农历的十二地支中,卯属于第四个地支。卯时被认为是阳气渐长、万物生长的时刻,代表了新的一天的开始和生机勃勃的气息。在古代农村社会中,人们常常在卯时进行早起、晨练和农活等活动。根据传统迷信,卯时被认为是一个吉利的时刻,有些人可能会选择在卯时进行重要的决策、开展新的计划或者进行与财富相关的活动。总的来说,卯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了新的一天的开始和生机勃勃的气息。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时间观念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关注和遵循的时间段之一。
5. 辰时(辰正):早上7点至9点,代表早晨的活跃时段,人们开始忙碌起来。
辰时是农历中的一个时辰,通常是早上7点至9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每个时辰都有不同的吉凶吉祥,辰时被认为是阳气渐长、阴气渐退的时刻,也是人们开始活动的时间。在命理学中,辰时被认为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吉利的时辰,但对于其他人可能是不利的。因此,根据个人的八字命盘来确定是否适合在辰时进行特定的活动。作为一个AI助手,我可以提供一些基本的信息,但请记住,命运是复杂而多变的,最好还是咨询专业的命理师或专家来解读个人的命盘。
6. 巳时(巳正):上午9点至11点,代表上午的高峰时段,人们工作和学习都相对集中。
巳时是指农历中的巳时,即每天的09:00-11:0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巳时被认为是一天中的第六时辰,也是上午时段的开始。巳时的象征动物是蛇。在中国农历的十二地支中,巳属于第六个地支。巳时被认为是阳气渐长、万物生长的时刻,代表了上午的开始和活力的充沛。在古代农村社会中,人们常常在巳时进行劳作和生产活动。根据传统迷信,巳时被认为是一个吉利的时刻,有些人可能会选择在巳时进行重要的决策、开展新的计划或者进行与财富相关的活动。总的来说,巳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了上午的开始和活力的充沛。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时间观念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关注和遵循的时间段之一。
7. 午时(午正):中午11点至下午1点,代表太阳高照,人们休息和用餐的时间。
午时是指农历中的午时,即每天的11:00-13:0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午时被认为是一天中的第七时辰,也是中午时段。午时的象征动物是马。在中国农历的十二地支中,午属于第七个地支。午时被认为是阳气最盛、万物生长达到巅峰的时刻,代表了正午时分的热烈和活力。在古代农村社会中,人们常常在午时休息、进食和补充体力。根据传统迷信,午时被认为是一个吉利的时刻,有些人可能会选择在午时进行重要的决策、开展新的计划或者进行与财富相关的活动。总的来说,午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了中午时分的热烈和活力。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时间观念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关注和遵循的时间段之一。
8. 未时(未正):下午1点至3点,代表午后的时段,人们开始恢复精力,继续工作或学习。
未时是指农历中的未时,即每天的13:00-15:0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未时被认为是一天中的第八时辰,也是下午时段的开始。未时的象征动物是羊。在中国农历的十二地支中,未属于第八个地支。未时被认为是阴气渐长、万物进入下午休憩的时刻,代表了下午的开始和人们休息放松的时光。在古代农村社会中,人们常常在未时进行午休、小憩和家务活动。根据传统迷信,未时被认为是一个吉利的时刻,有些人可能会选择在未时进行重要的决策、开展新的计划或者进行与财富相关的活动。总的来说,未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了下午的开始和休憩的时光。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时间观念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关注和遵循的时间段之一。
9. 申时(申正):下午3点至5点,代表下午的活动时段,人们继续工作或学习。
申时是指农历中的申时,即每天的15:00-17:0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申时被认为是一天中的第九时辰,也是下午时段的中期。申时的象征动物是猴。在中国农历的十二地支中,申属于第九个地支。申时被认为是阳气渐衰、万物进入傍晚的时刻,代表了下午时段的过渡和人们开始收尾的时光。在古代农村社会中,人们常常在申时进行收工、整理和准备晚餐等活动。根据传统迷信,申时被认为是一个吉利的时刻,有些人可能会选择在申时进行重要的决策、开展新的计划或者进行与财富相关的活动。总的来说,申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了下午时段的过渡和人们开始收尾的时光。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时间观念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关注和遵循的时间段之一。
10. 酉时(酉正):下午5点至7点,代表傍晚的时段,人们开始收工,准备晚餐。
酉时是指农历中的酉时,即每天的17:00-19:0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酉时被认为是一天中的第十时辰,也是傍晚时段的开始。酉时的象征动物是鸡。在中国农历的十二地支中,酉属于第十个地支。酉时被认为是阳气渐衰、万物进入傍晚的时刻,代表了傍晚时段的开始和人们准备晚餐的时光。在古代农村社会中,人们常常在酉时进行收工、整理和准备晚餐等活动。根据传统迷信,酉时被认为是一个吉利的时刻,有些人可能会选择在酉时进行重要的决策、开展新的计划或者进行与财富相关的活动。总的来说,酉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了傍晚时段的开始和人们准备晚餐的时光。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时间观念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关注和遵循的时间段之一。
11. 戌时(戌正):晚上7点至9点,代表晚上的开始,人们用餐和休息的时间。
戊时是指农历中的戊时,即每天的11:00-13:0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戊时被认为是一天中的第五时辰,也是午间时段的中期。戊时的象征动物是马。在中国农历的十二地支中,戊属于第五个地支。戊时被认为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刻,代表了正午时段的高峰和人们精力最旺盛的时光。在古代农村社会中,人们常常在戊时进行午餐、休息和进行一些轻松的活动。根据传统迷信,戊时被认为是一个吉利的时刻,有些人可能会选择在戊时进行重要的决策、开展新的计划或者进行与财富相关的活动。总的来说,戊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了正午时段的高峰和人们精力旺盛的时光。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时间观念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关注和遵循的时间段之一。
12. 亥时(亥正):晚上9点至11点,代表夜晚的时段,人们开始休息,准备入睡。
亥时是农历中的一个时辰,通常是晚上9点至11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每个时辰都有不同的吉凶吉祥,亥时被认为是阳气渐退、阴气渐长的时刻,也是人们休息的时间。在命理学中,亥时被认为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吉利的时辰,但对于其他人可能是不利的。因此,根据个人的八字命盘来确定是否适合在亥时进行特定的活动。
这种时辰的划分方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仍然有一定的影响,被用于命理学、风水学等方面的研究和运用。
这样睡觉的人,比别人提前衰老9个月!睡觉朝哪个方向睡最健康?你躺对了吗?
都说“睡眠好的人不显老”,睡眠不足对身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除了关注睡得饱、睡得好,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规律睡眠。你每天入睡的时间点固定吗?你周末会晚睡或者补觉吗?不少人忽视了规律睡眠的重要性。研究发现,与睡眠习惯稳定的人相比,不规律的睡眠或可使生物年龄衰老9个月。
这样睡觉提前衰老9个月
2023年8月发表在《睡眠健康》杂志的一项研究表示,保持稳定的睡眠习惯,有助于减缓生物衰老过程。与睡眠习惯稳定的人相比,入睡时间偏差较大、工作日和周末睡眠差异大的参与者生物年龄老了9个月。
研究分析了6052名成年参与者,平均年龄为50岁,记录了入睡时间、起床时间、持续时间、效率等参数,通过血液样本分析了参与者的生物年龄。然后,分析了睡眠模式与生物年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参与者平均每天睡眠持续时间差异为60分钟,周末平均睡眠时间多了78分钟。与保持稳定的睡眠习惯的人相比:
睡眠持续时间不稳定的参与者,生物年龄大0.63年,补觉较多的参与者,生物年龄大0.52年,入睡时间偏差较大的参与者,生物年龄大0.74年,工作日和周末睡眠差异大的参与者,生物年龄大0.77年。
这意味着,与睡眠习惯稳定的人相比,入睡时间偏差较大、工作日和周末睡眠差异大的参与者生物年龄老9个月。保持稳定的睡眠习惯,每天都保持差不多的入睡时间、起床时间,有助于减缓生物衰老过程。
睡觉的最佳姿势有哪些?
常见的睡姿有三种分别是:
仰卧、侧睡(左侧卧、右侧卧和蜷缩式睡)、趴着睡
仰睡
仰睡身体和床的接触面积最大,可以让头、脖子、脊椎保持舒适的姿势,缓解腰背疼痛,身体和大脑血液循环比较好。
此外,仰睡可以避免面部与床上用品相互接触和摩擦,有利于皮肤放松和清洁。
侧睡
可以防止咽部软组织和舌体后坠,减轻颈部和胸部脂肪组织对气道造成的压力。
趴着睡
身体和床的接触面积最大,呼吸会更加通畅,促进血液循环,但要配特殊的床,比如按摩床,这样可以让舌体受重力作用,往下坠,减少舌根阻塞气道。
除了睡觉姿势
床垫和枕头也很重要
合适的床垫和枕头是保障良好睡眠质量的关键。
01
床垫
对于腰椎有问题的人来说,床垫的软硬适中是十分重要的。腰椎包含 5 个椎体,相互之间通过椎间盘和韧带连接,在平卧时,腰椎的形状类似一座拱桥。如果床垫太硬,可能导致腰椎过度承受压力;如果床垫太软,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使腰椎过度弯曲。所以,床垫过软、过硬都可能加重腰部的压力,导致腰部疼痛,甚至可能导致慢性腰痛。
02
枕头
选择枕头也需要注意其与颈椎的关系。良好的枕头应该能够适应颈椎的生理曲度,提供适当的支撑。
平躺时,颈椎也需要保证舒适的曲度。如果枕头过高,会使颈椎过度屈曲;如果枕头过低,则可能使颈椎过度后仰。这些都可能改变颈椎的正常曲度,对颈椎结构造成压力,影响颈部血液循环,进而可能导致头痛、肩颈酸痛等问题。
此外,枕头高度也会影响呼吸,过高或过低的枕头都可能使呼吸道受到压迫,影响呼吸的顺畅。有个比较简单的方法,有时候我会选择用一个毛巾,卷成自己一个或一个半拳头的高度,垫在脖子后面,对于颈椎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曲度。
最后,睡眠是人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对我们的健康、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都有深远影响。对于睡姿,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但至少,我们可以从认识到这些问题开始,然后,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 约见名医
“十二时辰”简史
点击进入“文艺星青年”>>
在引发观剧热潮的《长安十二时辰》中,导演在片头巧妙地利用日晷指示时间,既突出了剧中主题,又渲染了紧张气氛。大家对这日晷所指示的“十二时辰”有多少了解呢?
青年君今天给各位梳理中国古代的“时间简史”,全文约2700字,可能需要花费您60个“弹指”、或1200个“瞬倾”、或24000个“刹那”的时间阅读。
《长安十二时辰》第一集片头
十二时辰制
在我国古代,基于日月运行以及人类的生活习俗和生产活动规律划分的分段计时制度,是沿用历史最悠久的古代计时法。
分段计时制度下,人们最为熟悉的“十二时辰制”大约产生于汉武帝太初改历以后,由当时参加改历的天文学家首先提出。
十二时辰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将历法上的12月名称应用到天文方位上。北方为子位,南方为午位,东方为卯位,西方为酉位,一昼夜太阳运行12个方位回到原处,这样便产生了太阳位于一个辰位为一个时辰的概念,一昼夜为12个时辰,人们便可以用太阳在天空所处的方位来确定时间。
这套计时方法为人们所接受并沿用下来,《汉书·翼奉传》中载有元帝初元元年“日加申”,意为太阳位于申的时刻,后又进一步简化为“午时”等,用十二地支单独命名。此外,人们还用“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这样更加形象的别称,分别对应子时、丑时、寅时等十二时辰。
百刻制
十二时辰制是依据太阳的方位或出没状况来判断的,在阴天或者雨天就让人难以判断时间。于是人们又发明了漏刻,用来记载时间。
漏刻的使用方法大致是这样的:将一昼夜分为100刻,夏至白天60刻,夜晚40刻;冬至白天40刻,夜晚60刻;春分、秋分昼夜平分。当白天开始时,将漏壶装满了水,在水面上漂浮着一根带有刻度的箭。随着壶水的下漏,浮箭便逐渐下沉,从壶口读出各个时刻箭上的刻数以报时。
漏刻单独计时曾经使用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将百刻分为十二等分,每一个时辰为八大刻加1/6刻,每刻约14分24秒,这1/6又称为小刻,古人就是用这种办法使二者统一起来。作出这个规定以后,人们在计算时间时,就统一用某时某刻来表示。
到了清代初期,清政府正式规定一日为96刻钟,一个时辰分为八刻,一刻为15分钟。至此,沿用千余年的百刻制“寿终正寝”,“一刻”钟终于由14分24秒成了今日的15分钟。
更点制
再来说一下“更”。中国古代五更记时开始很早,《汉旧仪》就有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的记载。虽然出现年代较早,但是明确见诸历法者,一般以唐代初期《戊寅元历》为开端。
在李淳风的《麟德历》中,给出了计算更点的规定:甲夜为初更或一更,乙夜二更、丙夜三更、丁夜四更、戊夜五更。一更(初更)指戌时,即晚上七点到九点;二更指亥时,即晚上九点到十一点;三更指子时,即晚上十一点到第二天一点;四更指丑时,即第二天一点到第二天三点;五更指寅时,即第二天三点到第二天五点。
计时工具
有了计时标准,古人都发明了哪些计时器呢?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里的日晷。新华社记者 朱祥 摄
在《长安十二时辰》片头里出现的日晷可以说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历史最悠久的计时工具。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
另外一种古老的计时工具是圭表。作为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圭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叫作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作圭。圭表测定正午的日影长度以定节令,定回归年或阳历年。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国所测定的回归年数值的准确度居世界第一。
日晷和圭表都是用太阳的影子计算时间的,一旦遇到阴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于是一种白天黑夜都能计时的水钟便应运而生,这就是上文提到的漏刻。漏刻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
水运仪象台
北宋苏颂、韩公廉等人还发明了水运仪象台。水运仪象台是一个类似于天文台的装置,高约12米,宽7米,上下分三层;上层是浑天仪(天体测量之用),中层是浑象仪(天体运行演示),下层是司辰(自动报时器),全程用水力推动,可精确报时。英国的科技史学家李约瑟曾表示,这是欧洲天文钟的祖先。
大明殿灯漏。中新社发 翟羽佳 摄
至元明之时,计时工具摆脱了天文仪器的结构形式,得到了突破性的新发展。元代科学家郭守敬曾创制了大明殿灯漏,采用机械结构,并增添盘、针来指示时间,其机械的先进性便明显地显示出来,时间性益见准确。大明灯漏是利用水力驱动,通过齿轮系及相当复杂的凸轮机构,带动木偶进行“一刻鸣钟、二刻鼓、三钲、四铙”的自动报时器。
值得一提的是,用燃香计时的方法在古代亦不少见。大的盘香几公尺长,可以燃烧几个月。如在盘香的特定位置上再装上几个金属球,盘香下面放一个金属盘,当燃烧到某一特定的部位时,金属球落在金属盘里,发出清脆的响声,这就构成了“火闹钟”。
据宋代学者薛季宣著书记载,12世纪中叶在中国曾流行“香篆钟”。在《狄仁杰断案传奇》中,也记述了唐代宫廷内用香篆钟计时的情形:香篆钟为梅花形黄铜盘子,盘内有梅花五瓣,每瓣梅花各缭绕一圈盘香,焚熏后,根据盘香的烧没程度来计时,时人谓之“五孕祥云”。
燃香计时法延续时间很长,一直到元代,郭守敬还制造过莲花漏等燃香计时的工具。但这种方法的计时精度确实有限,因为燃烧速度总是取决于燃烧条件(环境干湿、风力大小等),至于制造成完全相同的蜡烛、盘香更是不可能的事,而且火钟还需要人们定期看管。所以用燃香来计时,局限性仍然太大。
题外话:“刹那”是多久?
在文章的最后,青年君想用很短的时间和大家稍微唠一唠“很短的时间”——刹那。
刹那是古印度佛教术语,也是时间度量单位,表示一念之间的极短时间,随佛教传入中国。据《摩诃僧祇律》记载:“须臾者,二十念名一瞬顷,二十瞬名一弹指,二十弹指名一罗豫,二十罗豫名一须臾。日极长时有十八须臾,夜极短时有十二须臾;夜极长时有十八须臾,日极短时有十二须臾。”
一日一夜有30个须臾,600个罗豫,1.2万个弹指,24万个“瞬间”,480万个“刹那”。据此推算——
“须臾”是48分钟
“罗豫”是2分24秒
“弹指”是7.2秒
“瞬顷”是0.36秒
“刹那”是0.018秒
我国古代形成的完整的计时方法和计时制度,是古人在探索时间计量方式上取得的进步、是智慧的结晶。当然,无论如何度量时间,一天就只有24小时。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只要我们能善用时间,就永远不愁时间不够用。忘掉今天的人,也终将被明天忘掉。
本文为人民网文娱部官方微信号“文艺星青年”(wenyixingqingnian)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