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姻缘

揠苗助长的寓意是什么意思(揠苗助长的寓意)

揠苗助长的寓意是什么意思(揠苗助长的寓意)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快的时代,都忘了揠苗助长的含义,欢迎关注!

曾有人这么说:成年后,时间的流速是变快的。而我却说:时间都去哪了。有时候我就在想,究竟是这个时代变快了,还是因为我们大家都太急了。恨不得一下子就冲到终点,我们急着长大、急着相爱、急着结婚、急着变老,就连看电影,都恨不得倍速跳转到结尾。我们习惯了匆忙的生活、匆忙的感受,却忘了慢下来,欣赏沿途的风景,忘了给受伤的自己疗伤......

我们真的太着急了,我们多么想要一个结果,但是我们追求的目的根本就不纯粹,我们根本没有享受这件事。

揠苗助长的典故,我们在孩提时代都常会听父母或老师提及,相信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脚踏实地成长,但随着岁月的流失,你是否还是初心依旧?也许大部分人都已经忘记了这个典故,忘记了曾经父母老师的谆谆教诲,而是一直忙于奔波生计,忙于加薪升职,忙于我们自己都不知道的生活节奏,就一个字快。

让我们大家彼此都慢下来吧,慢未尝不是人生的另一种态度,最重要的是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我们正抖音,快是一种生活节奏,而慢未尝不是人生的另一种态度。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赋能新课堂 ——《揠苗助长》教学案例

一、背景分析

《新课标》告诉我们:语文课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及学习评价方式变革。语文课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求知欲,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并且在课堂互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知识基础、认知过程、思维方式、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

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一线的老师,我一直尝试在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视角去解读文本,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高效理解文本并运用恰当的评价语言去激励学生,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更接地气更精彩。

二、案例描述

《揠苗助长》是二下课文《寓言二则》中第二则寓言,是一篇富有深刻寓意的课文。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认识能力,要理解文中的寓意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堂必须创设一种与学生生活体验直接联系的场景,让学生去体验、感悟,从而明理。我认为第一学段的学生学寓言应该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案例中我对教学的处理以及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体现了我对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珍视。

三、案例展示:

(一) 精导妙引,激活课堂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板书:揠苗助长)请大家查查字典,“揠”什么意思?  (生查字典) 

师:谁说一说“揠”什么意思? 

生1:“揠”是拔的意思。 

师:回答得真好!谁能把题目的意思说一说? 

 (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老师组织生生互评并给予指导性评价。)

生2:意思是拔苗帮助它生长。

师:回答得真好!掌声送给这位同学。同学们再看这题目,你会觉到奇怪吗?为什么?

生3:我感到奇怪,禾苗怎么可以通过“拔”而长高的? 

生4:生活中我还没有看到谁拔苗的。

(生充满好奇疑惑,师给予鼓励思考。)

师:那从题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5:是谁揠苗助长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呢? 

生6:是怎样揠苗助长的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我会关注学生在发言时的规则意识和交际修养,如有的学生不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我会走到旁边轻轻地提醒他安静,有的学生抢话也要及时阻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

师总结: 同学们说得棒极了!大家真是聪明,字典是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好伙伴,但不是每一个词语都要去麻烦它,我们可以联系课文内容,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去猜一猜,这样,我们理解词语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设计意图:由题引入,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发学生交流、探讨并及时给予针对性的评价指导,引出教学内容。

(二)创设情境,提升思维

  师:前天,同学们拔了很多杂草美化了学校的绿化带,你们一定很累,对吗?

  生:对。(然后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生1:我汗流浃背,回家直躺床上了。

  生3:哎,今天我的手还很酸痛。

  生4:我觉得力气都没了。

 (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

  师:是啊,拔草确实很累,课文中哪个词写出了你们的感受。

  生:筋疲力尽。

  师:“筋疲力尽”是什么样子的,谁能用动作表现出来?

  生争着要上台演,师指名演。

  生1:坐在椅子上,伸着腿,低着头,两手无力地垂着。

  (众生笑,并纷纷仿效……老师皆给予肯定和鼓励……)

师:中午,太阳火辣辣,可是,农夫心想:还有一大片禾苗要拔呢,拔呀拔,拔到汗水直流的时候,太阳落山了,种田人腰都直不起来了,手也酸得不行了,真是——(生齐说:筋疲力尽,师竖起大拇指。)

师:大家讨论一下:你觉得农夫傻吗?为什么?

学生自主合作交流,争相发言,小组内进行自评和互评,再推举小组代表发言。

小组代表总结发言:农夫辛苦拔禾苗,他巴不得一下午就完成了。却不知道禾苗都被他拔枯了,真是白费功夫。(板书:急于求成)

师:同学们总结得真棒!说明同学们真的经过认真的思考!

设计意图:尊重生活,尊重学生的想法,关注动态生成,及时对学生给予肯定评价和鼓励。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学得活泼生动。通过让学生回忆自己参加拔草的感受,再让学生演“筋疲力尽”水到渠成,唤醒生活场境在头脑中留下的表象,引发了学生与语言文本的对话,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实现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三)领悟寓意,拓展深化。

  师:刚才,我们在笑声中把"筋疲力尽"这个成语演活了,现在让我们也把课文演一演吧!

  生欢呼雀跃,迫不及待地在小组内分配角色,师巡视,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过后指定演得较好的小组上台表演。

  生1(农夫):捋起袖子做拔草动作,边做边说:“快快长啊。”

生2(农夫儿子):着急大喊:“天哪,秧苗都东倒西歪的,一定会枯死的!”

众生鼓掌欢笑,七嘴八舌地说开来……

(在交流中我会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认知,运用恰当的评价语言,如:你这样说更生动!不妨换一个词语来表达效果更好等及时引导鼓励学生。)

  师:“演得太传神了,农夫确实愚蠢。想一想,你在生活中还遇到哪些事像‘揠苗助长’的现象?”

  生静默了下来,二、三分钟后几只手陆续举了起来。

  生1:我前天看到一朵花还没完全开,我就用手去把花瓣掰开,第二天,那些花瓣掉了。

  生3:昨天考试,我急着把练习做好,结果错了好多题被老师批评了……

  师:举的例子很贴切,现在你们知道了做事不能……

  生1:不能太急!

  生2: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生4:做事要讲方法。

……

师:很好,从大家举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已经懂得《揠苗助长》的寓意了,老师为你们点赞!

设计意图:升华对寓意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在交流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向并用恰当的评价语言,及时鼓励学生,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在对寓意的理解中,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事物,促进学生心灵的健康、和谐发展。

四、案例反思: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善于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建设开放的语言学习空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这节课,我真为学生的发言感到振奋!也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道美丽的风景线,本着教—学—评一体化的主体意识,我没有按照“想当然”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我肯定了学生的见解,合理使用评价语言给予鼓励和引导,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精心创设的学习情境给了学生展翅腾飞的空间,科学恰当的评语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轻松表演中,他们的潜能得到释放,挖掘出了生活中许多类似“揠苗助长”的现象,受到了深刻的启发和教育。当然这节课我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生字的书写指导泛泛而过,朗读指导没有用提示语引导学生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和语调。总之,通过这节课,我想说,给学生一个空间,学生就能释放潜在的才能,我们应抛开一切杂念,践行新课标,精导妙引激活课堂,智点励评扬自信,促思维,让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地发展,教师的劳动也在课堂上熠熠闪光。

 

小学语文日积月累:20个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附练习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字数不多,言简意赅。

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植物或者其他事物。

很多成语也是来源于这些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南辕北辙、揠苗助长等等。

1.按图索骥

孙阳,春秋时期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相马专家,因此人们都管孙阳叫“伯乐”。孙阳根据自己的经验写了一本《相马经》,供人们参考。孙阳有个儿子,智力较差,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后,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他看到《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点是高脑门、大眼睛、大蹄子”,便拿着书,往外走,试试自己的眼力。走了不远,他看见一只癞蛤蟆,忙抓了回去告诉他父亲说:“自己找了匹好马,和你《相马经》上说的差不多,就是蹄子小了点”。伯乐看见了以后,哭笑不得,幽默的说:“你这马爱跳,没法骑啊”。

寓意:“按图索骥”这个成语一般既用来表示做事死板,机械,广泛用于贬义词,也比喻按照线索来寻找,这一种解释不含贬义。

2.掩耳盗铃

出自《吕氏春秋》原为“掩耳盗钟”,范氏灭亡了,有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又背不动,于是用锤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就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把钟抢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最终也被别人抓获了。

寓意: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最终便会自食其果。

3.杞人忧天

出自《列子 天瑞》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于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在别人的劝导之下,他又放下心,开心极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了。另外一个人物,开导杞人的热心人,他的解释虽然不科学,但是他关心他人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

寓意:该故事辛辣的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比喻不必要的或者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4.夜郎自大

出自《史记 西南夷列传》滇王同汉朝的使者说道:“汉朝和我国相比,哪个更大?”汉朝使者到达夜郎,夜郎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是因为道路不通的缘故,各自以为自己是一州之主,不知道汉朝的广大。

寓意: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的行为。

5.揠苗助长

出自《孟子 公孙丑上》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一棵的往上拔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禾苗都已经死了。

寓意: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6.邯郸学步

出自《庄子 秋水》战国时期,一个燕国人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很漂亮,便来到赵国学习邯郸人走路。没有学会,反而忘记了自己是怎么走路的,最后爬着回了燕国。

寓意: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还把自己原来的本事弄丢了。

7.刻舟求剑

出自《吕氏春秋》楚国有个人过江,不小心把剑掉在了水里,他在船帮上剑落水的地方刻上记号,等船停下,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宝剑,结果自然是找不到。

寓意:比喻拘泥于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者办法。

8.杯弓蛇影

出自《晋书 乐广传》乐广在河南做官,曾经有一个特别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也没来看他,乐广就问朋友为什么不来的原因。朋友回答说:“前些日子到你家做客,承蒙你给我喝酒,但我端起酒杯,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恶心,不喝吧,对朋友不尊敬,喝了以后,就得了重病。”乐广想到可能是墙上挂着的那只弓,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杯中的影子就是弓了。于是乐广再次邀请朋友喝酒,还是在原来的地方。乐广问朋友“看见了什么?”朋友回答:“跟上次一样,有一条蛇”。于是乐广就告诉了他其中的原因,朋友心情豁然开朗,病也就好了。

寓意: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9.郑人买履

出自《韩非子》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就事先量了自己脚的尺寸,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上,却忘了带上尺码。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他再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早已经散了,最终也没有买到鞋子。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鞋子?”他回答到:“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寓意: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知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10.守株待兔

出自《韩非子 五蠹》传说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子上死了,他便放下手中的农具在那里等待,希望能再次得到撞死的兔子,导致兔子也没有得到,庄稼也荒芜了。

寓意:比喻不主动的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11.滥竽充数

出自《韩非子》齐宣王命令人们吹竽的时候,必三百人,有一位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吹竽队里充数。齐宣王死了以后,齐缗王继位,喜欢听人单独演奏,南郭先生就逃跑了。

寓意: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占着位置,或者指拿次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有时候也用于自谦。

12.亡羊补牢

出自《战国策》从前,有一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发现少了一只羊,原来羊圈有个窟窿,夜间,狼就把羊叼走了。邻居劝告说:“赶紧修一修羊圈吧。”他说:“羊都丢了,修羊圈有什么用?”第二天,他去放羊的时候,发现羊又少了一只。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紧把羊圈修好了。从此,再也没有发生过羊被狼叼走的事情了。

寓意: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到损失。

13.南辕北辙

出自《战国策》讲述了一个人想要乘车去楚国,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最后,只能是离楚国越来越远了。

寓意: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的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14.画蛇添足

出自《战国策》楚国有一个人请人喝酒,酒少人多,大家约定: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好,谁喝酒。一个人最先画好了,左手拿过酒准备喝,同时用右手为蛇画脚,并说:“我还能给蛇画脚呢!”脚还没有画完,另一个人已经把蛇画好,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给他添上脚了呢?”于是,拿过酒,一饮而尽。

寓意:比喻做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

15.自相矛盾

出自《韩非子》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有一天,他来到集市上,准备卖他的矛和盾。于是,他举起了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他。”紧接着,又夸起了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锋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这时候,有位老人走了过来问道:“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寓意:比喻说话办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16.叶公好龙

出自《新序》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居室里的装饰都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的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已经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惊恐万状。

寓意:比喻自称爱好某些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喜欢,甚至是害怕。辛辣的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作风。

17.买椟还珠

出自《韩非子》有一个在郑国卖珠宝的楚国人。他用名贵的木头雕刻了一只装珍珠用的匣子,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里面的珍珠还给了他。

寓意:买了放珍珠用的盒子,却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18.智子疑邻

出自《韩非子 说难》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的儿子说:“如果不去修筑它,一定会有盗贼进来。”他们邻居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富人的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财物,这家人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是邻居家的老人偷的。

寓意:这则寓言通常拿来做交浅不能言深的世故教训。告诉我们,听别人的意见要选择正确的,而不要看提意见的人跟自己的关系,对人不可以持偏见。

19.截竿入城

出自《笑林》鲁国有个人,拿着长竿子准备进城,起初,竖着拿,不能进城;横着拿,也不能进城。他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了。不久,有个老人到这里说:“我虽然不是什么圣贤,只不过见到的事情多了,你为什么不把长竿从中间截断后再进城呢?”于是那个鲁国人就按照老者的说法把长竿截断了。

寓意:做事不会思考,死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

20.东施效颦

出自《庄子》从前西施因心口疼而皱着眉头在邻里之间行走,邻居一个丑女叫东施看见了,认为皱着眉头很美,回去以后也在邻里之间皱着眉头,捂着胸口。邻里的有钱人看见了,紧闭家门而不出;贫穷的人看见了,远远的跑开了。东施只知道皱着眉头好看,却不知道皱着眉头好看的原因。

寓意: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辞,表示自己的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