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姻缘

中国古代最帅的盔甲图片大全(中国古代最帅的盔甲图)

中国古代最帅的盔甲图片大全(中国古代最帅的盔甲图)

影响数百年铠甲设计,这件中国铠甲为何被认为是代表之作?

军事爱好者们都知道,人类的战争史经历了冷兵器时代、冷热兵器混用时代以及热兵器时代三个阶段。在漫长的冷兵器时代,面对着刀矛弓弩的杀伤,铠甲成为了士兵们最重要的保护神。在冷兵器作战中,批铠甲的士兵和无铠甲的士兵在存活率上简直是天壤之别。而今天我们要谈的,就是中国铠甲历史上的一款代表之作——明光铠。

秦皇陵兵马俑中的披甲战士方阵,代表着中国古代军队的形象

古代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很早就有了军队和战争,而铠甲作为战争的产物也很早就出现在了中国历史上。按《世本》的记载,夏朝的第七位国王帝杼在征伐善于射箭的东夷部落时,为了抵御对方的弓箭,用兽皮制作成了铠甲装备士兵。从这里开始,中国铠甲的历史拉开了序幕。在夏、商时代,中国的铠甲基本都是皮甲。制甲匠们用整块皮革裁剪成铠甲,采用背带形式,直接保护胸部,而四肢则为了方便格斗不戴甲。为了增强防御性能,在皮甲上面的要害部位还会加缀圆形青铜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倒是颇有些明光铠鼻祖的味道。这也反过来说明了,明光铠的设计思路其实早在古老的商代就已经出现了,其出发点就是强化保护人的前胸要害部位。

国外复原的商代武士盔甲,注意皮甲上的圆形青铜片

进西周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制甲工艺的改进,中国铠甲的形态发生了重大转变。铠甲工匠们发明了更加灵活、覆盖面更广的“组合甲”。所谓“组合甲”,就是把整块皮革裁剪成一块块小的甲片,然后再用皮条将其编串起来,组合成一副完整的铠甲。这样的铠甲,更加有利于人体在格斗时的运动,而且下摆可以加长,从而保护到下腹部,两肩也可以加上“披膊”,保护两臂。如此一来,防护面积大大增加,且披甲者运动更为灵活。从此以后,这种以甲片组合而来的铠甲形式就成为了中国铠甲的基本形制,从西周一直沿用到清代,历时近三千年而不衰。

西周铠甲复原图,可见甲片组合而成的铠甲形制取代了原先的整体铠甲形制

从西周、春秋、战国一直到秦、西汉,这近千年的时间里,中国铠甲一直是以皮甲为主。制甲的原料,以牛皮为主,也会有诸如象皮、鳄鱼皮、犀牛皮之类的比较少见的动物皮。但是,就在皮甲发展到顶峰的同时,中国的兵器发展也取得了飞跃。战国时期,中国冶铁匠们发明了鼓风炉,冶铁技术迅速提高,铁器的质量和产量都有了飞跃,铁制兵器开始取代昂贵的青铜兵器,逐渐成为主流的兵器。在强大的铁制兵器面前,原先的皮甲防护力已经显得捉襟见肘了,于是,新型的铁铠甲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从现有的考古情况看,大约在战国时期,已经开始出现了铁制的铠甲。到了西汉时期,随着冶铁规模的扩大和冶铁技术的提高,铁制铠甲终于取代了皮甲的主宰地位,成为了军队中铠甲的主流,皮甲退居次要地位。

根据出土汉代铁甲残片复原的汉代铁铠甲

铁制铠甲问世以后,依然是采取了以甲片编串成整副铠甲的模式。甲片的水平就直接决定了整副铠甲的防护能力。东汉后期,中国冶铁匠们发明了“百炼钢”,即通过对冶炼过的生铁反复捶打的方式,进一步去除杂质,形成质地十分坚硬的“百炼钢”。用这种“百炼钢”制成甲片,再制作成铠甲,防护力远远超过一般的铁铠甲。而且由于材质中的杂质比一般生铁少得多,所以甲片要比一般的生铁甲片更加光亮、平整。将领穿起这种铠甲,在太阳光下一照,浑身闪耀着光芒,所以这种铠甲就被称为“明光铠”。由于百炼钢的炼制十分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所以用百炼钢制成的明光铠成本也十分昂贵,不可能大规模装备军队,只能为少数高级将领所有。在曹植的《先帝赐臣铠表》中,就记载了“明光铠”这一铠甲的名字,说明这是曹操赐予属下高级将领的高级铠甲。

央视版《三国演义》中曹操所穿的铠甲是唐代式样的“明光铠”,东汉至三国时期出土的铠甲中并没有这种形制,这显然是不合史实的

历史发展到南北朝时期,一种新型的铠甲出现了。这种新型的铠甲,延续了东汉末期到三国时期“明光铠”的名字,但样式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铠甲在基本形制上依然是用单个的铁甲片串联起来组成铠甲,但在胸前和背后的位置上,却各出现了两个椭圆形的大型金属甲片,犹如在胸前背后挂着几面镜子一般。这种设计有两个好处,一是强化了胸前背后要害部位的防御能力,二是在阳光下时,胸前金属甲片能够发出反光,既能提升本方的士气,也能对敌方形成心理威慑。不过,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这种新型的明光铠产量依然较少,只能供少数精锐武士穿戴,主流的铠甲还是相对较为简单的两档铠。首个穿着明光铠作战并见于史书的人是北周时期的将领周祐,《北周书》记载:“祐时着明光铁铠,所向无前。敌人咸曰‘此是铁猛兽也 ’,皆遽避之。”可见,穿着明光铠对敌军的威慑力还是很强的。

出土的北魏武士陶俑,注意其胸前的两个椭圆形金属甲片

进入隋唐以后,随着中国封建社会步入兴盛期,生产力取得较大发展,封建经济繁荣,明光铠终于取代两档铠成为了中国铠甲的代表作。《唐六典》卷十六记载:“甲之制十有三:一曰明光甲,二曰光要甲,三曰细鳞甲,四曰山文甲,五曰鸟鎚甲,六曰白布甲,七曰阜绢甲,八曰布背甲,九曰步兵甲,十曰皮甲,十有一曰木甲,十有二曰锁子甲,十有三曰马甲。”其中,前五种都是铁甲,而明光铠位居首位,是唐人眼中毫无疑问的“大唐第一甲”。一副完整的唐代明光铠,应当由带有护耳和顿项的兜鍪、肩部的披膊、躯干部位的铁甲、胸部和背部的护心镜(即椭圆形或长方形的大型金属甲片)、保护腿部的腿裙组成。这种防护水平,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水平。而甲片的组合形式,也从过去主要靠结绳串联的模式编为鱼鳞甲、山纹甲等更高级、更精美的形式。这也标志着,中国古代铁铠甲从工艺水平到防护水平,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巅峰。精美华丽而又具有很高防护力的明光铠,无愧是中国古代铁铠甲的代表之作!

河北曲阳王处直墓出土的彩绘唐代武士塑像,其身上穿的就是经典款式的唐代明光铠,甲片采用了山纹甲和鱼鳞甲混用的形式

正是由于明光铠太有名了,而且外形上也十分霸气,以致于很多人在想象唐朝军队的形象时,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唐朝军队应该都穿着明光铠。其实,这只是一个不合史实的臆想而已。《太白阴经》记载,唐军一个“军”级单位,将士共一万二千五百人,其中“甲六分七千五百领”,就是说,唐军披甲率大约在60%。唐军总兵力大约在50-60万人,如果按60%的披甲率计算,那么至少需要30万领以上的铠甲。同时,武备库里还要准备一定数量的储备铠甲,以供补充。这样算下来,唐朝至少要有40万顶以上的铠甲存量。而明光铠无论从材质还是制作工艺上看,都极其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40万顶铠甲都是明光铠,那成本简直是个天文数字,即使是鼎盛的唐朝也无力负担。正是因为铁铠甲成本不菲,全部装备铁铠甲不现实,唐代才会在保留皮甲的同时又发明了木制铠甲乃至纸制铠甲。所以,唐军当中,明光铠不可能是铠甲的主力装备,而应该是属于少数精锐部队(例如拱卫皇帝的羽林军)和高级将领穿戴的高级装备。

唐长乐公主墓壁画中的唐代羽林军形象,他们都穿着明光铠

有意思的是,在唐代的壁画和雕塑中,明光铠除了少量出现在精锐军队和高级将领身上,大部分时候,明光铠居然是在各类宗教神话类题材中出现。在唐代的佛教造像中,有相当多的身着明光铠的形象,他们大多是护法天王、天庭神将之类的角色。这其中最有名的角色,就是各种佛教寺庙总不会缺少的四大天王。他们身穿明光铠的形象是如此深入人心,以致于在宋代明光铠消亡以后,工匠们在塑造四大天王像时,还是会忠实地照着明光铠的式样塑造天王们的身躯。直至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的各类四大天王塑像,他们依然穿着唐代式样的明光铠。明光铠本身已经从历史中消失了,但却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永远地融入了中国文化之中!

佛教“四大天王”从唐代到今天一直是身穿明光铠的形象

参考文献:《唐六典》、《太白阴经》、《唐代墓室壁画研究》、《中国军事史(第一卷)》、《中国兵器史稿》、《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

古代历朝主要盔甲一览,帅气逼人,想给自己来一套

冷兵器时代,盔甲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胜负走向,得益于古代的能工巧匠,盔甲不仅设计实用,还极具有观赏性,集防御与美观于一体,今天小女子就带大家一起来欣赏历朝具备代表性的盔甲吧。

先秦时期的甲胄

商青铜头盔

商青铜头盔

商周时期,青铜冶炼技术成熟,出现了以青铜为原料制作的头盔,但青铜极其珍贵,只有贵族才能佩戴青铜头盔,而且重量不是一般人可以接受。

至秦朝,发展军事,尤注重士兵的防御,所以秦朝士兵普遍装备皮甲,虽然没有秦朝盔甲出土,但是出土了一套秦朝石制盔甲陪葬品。

秦朝石胄

上面这种盔甲出土于秦朝墓中,主要以青灰色岩溶性石灰石为材料,经过打磨后用青铜丝线串系加固。可以猜测秦朝士兵作战时所穿的盔甲类似于此种,当然制作原材料是皮,成本低,易制作,特别是将头部全部包裹,具备较高的防御能力,而且穿戴更加舒适,成为秦国广泛应用的盔甲。

汉朝玄甲

汉朝时,铁器得到普遍使用,这时候盔甲多以铁甲出现,又称为玄甲。玄甲里面用麻布、皮革缝制,使穿戴更加舒适。外面用规则的小铁片串联而成,密密麻麻,极具防御能力。

三国两晋南北朝铁胄

曹植在其《先帝赐臣铠表》中记述到:“先帝赐臣铠,黑光、明光各一具,两当铠一领,环锁铠一领,马铠一领,今世以升平,兵革无事,乞悉以付铠曹。”给我们提供了汉之后盔甲信息,有黑光铠、明光铠、两当铠、环锁铠等。

南北朝明光甲陶俑

百花齐放的隋唐盔甲

唐明光铠

隋唐时期,承袭南北朝的盔甲样式,又在其基础上发展衍生,造就了历史上铠甲最辉煌的时代。据《唐六典》记载,当时的盔甲有明光、光耀、细鳞、山文、乌锤、白布、皂绢、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锁子、马甲等十三种。其中明光、光耀、锁子、山文、乌锤、细鳞甲是铁甲,后三种是以铠甲甲片的式样来命名的。皮甲、木甲、白布、皂绢、布背,则是以制造材料命名。在铠甲中,仍以明光甲使用最普遍。

宋代盔甲

史书上的宋朝给我们的形象是羸弱不堪,其实宋朝的经济在整个古代社会处于前列,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着宋朝盔甲的华丽,小女子觉得,如果唐代的盔甲是大气,那么宋朝的盔甲就是精美。

宋朝由于强敌环伺,对于军队的作战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为了对付游牧民族的弓箭,宋朝制作了历史上最重的铠甲——步人甲。几乎覆盖了身体所有部位,面对金军的铁浮屠也可一较高下。

元朝盔甲

元代起于蒙古游牧民族,为了保持强大的机动性,元代对铠甲的重量有严格的控制,不能够太重,具备一定的防御能力即可。所以元代以柳叶甲为主,铁罗圈围护,就是为了保持强大的奇袭能力。

明代盔甲

万历头盔

明代初期,盔甲还是和前朝一样,以铁甲为主,至明后期,由于火器有了较大发展,所以明代盔甲对于防御作了进一步改进,以棉胆为底,“将钣金铁片以札甲形式连缀其上,或者直接将铁网包覆于棉胆之外”,这样制作出来的布面甲,对火器都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被誉为历史上防御能力第一的古代盔甲。

清朝盔甲

清朝盔甲发挥自身游牧民族的特点,在明代布面甲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设计出了八旗铠甲。

当然,在历朝历代,由于军种的不同,铠甲也不尽相同,小女子只是带大家粗略地看下各朝主要的盔甲样式。你觉得哪个朝代的盔甲最好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喜欢,请关注小女子,多多支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