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整把香图解在家(整把香烧香图解大全)

整把香图解在家(整把香烧香图解大全)

上香为何只用三根?这其中还有哪些禁忌?正确的上香方式少有人知

在我国民间,人们在从事各种祭祀活动时,其中必有一个上香的礼仪,而且这种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十分相似,人们都会烧三根香,插入香炉之中。只有很少情况下用一根香或两根香的。而且有关上香时禁忌和礼仪在我国也基本上相同,那么,上香为何只用三根?这其中还有哪些禁忌?正确的上香方式少有人知。

首先,小编来回答第一个问题,上香为何只用三根?这种规矩其实不是迷信,而是一种文化传承。而且在我国的不同地区,不同场合,甚至是不同历史时期,其说法也有所不同。在古代,人们上香只用三根是因为“三”代表数目很多,同时,三根香还代表了天、地、人三才,这也是古人认为烧香很有灵验的原因之一,因为三根香已经代表了天地人三界。

但是,在我国各个教派之间,三根香的寓义又有所不同。比如道家学派则认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三根香能代表整个宇宙。另外,道家学派还用这三根香分别代表他们的始祖: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但是在佛教中,其说法又不同了!那三根香代表着佛门的“戒、定、慧”,也可指代佛、法、僧。

所以说,这里面牵扯到一个人的文化信仰,但是,无论是哪种信仰,他们都认为三根香能代表着宇宙中的万事万物,让人通过虔诚地礼拜获得灵验和福报。所以,从古到今,凡是有什么重大祭祀活动时,人们都离不开烧香这种礼仪。那么,古人在上香时到底还有哪些禁忌呢?这里面的禁忌还真不少!

在我国民间,有关上香的禁忌,民间俗语就有很多。比如“右手不插香,左脚不踩罡”、“插香不插正,如同插一棍”等等,还有什么“不烧断头香”啊,“香不离寸”啊等等,这些都反映出我国民间上香的各种禁忌。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说,这些禁忌不过是一些封建迷信,有什么值得传承的吗?这你们就大错特错了!

这些禁忌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比如“右手不上香,左脚不踩罡”,就是因为我们平常上香时,必须从香炉的左边往右依次插上三根香(也就是从插香人的右边往左边插)如果我们用右手插香,香灰就很容易掉在自己手背上而灼伤自己的手,大家如若不信,可在生活中自己去体会。

而左脚不踩罡,则是因为我们平常走路时都习惯先动右脚,正如平常大家都习惯用右手做事一样;那么,“插香不插正,如同插根棍”,这又是什么讲究呢?这其实就是古人暗示给后人的一种礼仪氛围。诸位试想,在祭祀活动中,首先不是要求人们要庄严肃穆吗?一个人如果连香都插不正,那他的祭祀是否认真,便很让人怀疑了!

还有“不烧断头香”,并不是因为烧“断头香”便不灵验了,而是烧香时遇上“断头香”,证明这根香的质量就可能有问题,如果继续点燃它,还可能会出现熄灭的情况,这至少会影响祭祀的效果吧!谁还会为此而去节省一根香呢?而“香不离寸”,则是说人们在从事祭祀活动时,香炉的香烧到只剩下一寸时,就必须重新插上第二柱香。

这其实只是古人为了防止香烧完了影响人们的祭祀活动,而设置的一种规矩,其实早一点换或迟一点换都无所谓,也不是啥封建迷信。那么,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正确的上香方式究竟是怎样的呢?小编由于长年从事此种职业,下面就将自己的体会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在评论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根香烧燃后,用双手握住香,左手在前,右手在后,作揖时握香的手的高度上不过眉,下不过膝,然后用左手一根一根地从香炉左边依次往右插入香炉,插完后再对着香炉作揖。当然,在具体的祭祀中,有些场合还需要“三跪九叩”呢!这就又另当别论了。

明式家具不可缺少的点睛之笔——香几的形状及用途

自1985年掀起中国明式家具热,在全球古董艺术中心,家具人开始举办或大或小各种明式家具活动,如展览,研讨会,拍卖会等等

中国明式家具已成为世界各地私人收藏家和博物馆争相收藏的必备项目,此举将这项中国文化推展至更广阔的群众面前。

种种家具其中不可缺少的点睛之笔,就是香几花架。

香几

书室中香几之制有二,高则二尺八寸,几面或大理石,玛瑙石,木面等等,或四八角,或方,或梅花,或葵花,或圆,或漆或水磨。

做什么用呢?

或阁璞石,或置香橼盘,或置花插花,或置一炉焚香。

简单来说,就是放古玩,放花瓶,放香炉等等

是中式空间不可缺少的点睛之笔

在《列女传》插图【吕良子】中,就有方香几,用于置炉焚香。

四足无束腰小方香几,通体光素,四面齐平,冰盘下铲凿凹槽,四足接牙条沿边起线,造型简约,挺拔有力,2000年冬季,【嘉木堂】举办展览,同步出版的目录就用这款香几作为封面,意大利博士霍艾纳入收藏,更是在2004年,2005年借给德国科隆与慕尼黑当地的博物馆,艺术馆展出。

《锦笺记》插图【蜡书】中香几置放菖蒲盆栽。

图中香几用的是高束腰霸王秤,外翻马蹄长方香几,造型古朴,线条雄伟有力,腿足上截外露,与几面结合是标准高束腰的造法。

明代名将传略兵书《广百将传》中讲述,刘伯温进天书辅佐太祖的故事。

插图中有一个场面,这个场面是明代最高等级的宴席,在宫殿内举行,当时正中放的一个香几花架就十分相似插图中五足有束腰,三弯腿圆高香几。

这款北京杨耀教授就曾经收藏这款。

本款相机面径38.2厘米,高106厘米,是传世明代硬木制造最稀少的种类之一,面装独板活动式心板,方便焚香时更替上石或瓷板,束腰款面圆润饱满,五个椭圆形开光内浮雕凤鸟纹,上联带屋檐状冰盘的几面,下接台阶式的托腮,牙子与修长腿足顺势向外膨出。中部两边突出雕攀龙纹,然后向内婉然收缩,足端外卷成球终结,上翻花叶,足底又承以一木连坐的圆球,以榫卯插入带小足的托尼。此几造型甚有动力,充分表现明式家具如雕塑品的特征。

还有很多精美的造型,比如

小小一个香几就可以改变一个空间,呈现出中式空间特有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