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剑侠图》可悲之处:他一手成就了童林,也误了童林一生
《雍正剑侠图》是民国评书大师常杰淼创作的长篇侠义评书,其人物谱系非常复杂,故事也十分精彩。这部书虽然未能有《三侠五义》那样的影响力,但是在后来的诸多侠义评书中也算是佼佼者。评书大师单田芳根据《雍正剑侠图》改编而成的评书《童林传》脍炙人口,这部书也成为单田芳武侠类评书里的代表作之一。
相对于《白眉大侠》、《三侠剑》、《洪武剑侠图》、《侠侣情仇》等评书,《童林传》这部书其实是一部以悲剧收尾的作品。童林一出场就是一个朴实的庄稼汉,因为小伙子体格健壮是一把干活的能手,从而把家里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但是,年青的童林染上了耍钱的坏毛病,从而气坏了童老爹,最后童林因为误伤老父亲而逃门在外。经过这次内心惨痛的打击,童林改掉了这个坏毛病。童林在江西卧虎山奇遇高人学会一身高超的本领,在机缘巧合下成为了雍亲王胤禛的心腹,从而走上一条闯荡江湖与仕途拼搏之路。
但是,童林为胤禛卖命大半生,到头来却换得了一个走投无路的结局。其实,童林能成名一方面是他武功出众人品高义,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是有大靠山雍亲王的支持。童林一生有两次贵人相助,一次是在卧虎山雪地里被尚道明何道源两位世外高人所救并传授一身惊人的武艺,另一方面是童林在走投无路时遇到了雍亲王。雍亲王慧眼识英雄看出童林身怀绝艺为人忠厚老实听话,在童林身上花费了很大心思从而为其成为己用,以备将来夺皇位做准备。
其实,童林虽然被很多人称为大老擀,但是童林并不笨,相反童林是相当聪明的,只是他性格忠厚显得有点外憨内秀。童林和雍正之间其实是存在相互利用的关系,当然两人一开始在性格上也比较投缘,童林帮雍正招揽了很多侠剑客为其效力,而雍正在帮助童林规避官场的风险和斗江湖势力上也是倾力相助。
最终,童林成为江湖上赫赫有名的震八方紫面昆仑侠,雍亲王胤禛也从四皇子成为了雍正大帝。其实,可以说是雍正一手成就了童林。童林从学艺下山以后,其实做错了一件事,也作对了一件事。童林掌打铁背罗汉法禅,为以后引出无边的祸事,童林结交二侠侯杰,从而为他闯荡江湖结交震东侠侯廷和南北昆仑侠等英雄架起了桥梁。但是,如果没有雍亲王一路的保驾护航,童林怕是很难在官场畅通无阻也很难在江湖上扬名立万。
《雍正剑侠图》的可悲之处,就是在于雍正一手成就了童林,也亲手毁了童林,从而误了童林一生。雍亲王胤禛登基后,他深知道这些武林高手的厉害,所以想把通过童林结交的这些高手全部纳为己用。但是,这些侠客自由惯了不愿受到拘束,多数人不愿入仕为官,雍正便在庆功宴上对老少群侠下了狠手。
雍正其实是一个心思深沉的人,对于不能纳为己用的江湖势力,便让他们灰飞烟灭。而雍正也新网罗了一批新的武林高手,比如化地无形隐逸侠的甘凤池,还有他培养的血滴子诸多高手等,所以童林对雍正而言不再如以前那么重要,童林若不能俯首成为自己的鹰犬,雍正也会举起手里的屠刀。
最后,童林得知群侠和亲人都遇害便与雍正反目成仇,最后不得已出家为僧,最终远盾他乡成为一代武术大师,创立了无极门。童林在破剑山蓬莱岛时,他就被二圣张明志赵明真告诫过,最是无情帝王家,童林身在危局之中却不自知。这一点病太岁张芳的师父总门掌欧阳修也说到过,还托张芳把这番话带给童林,然而童林因为雍正的恩情和两人之间的感情,把这些话当成了耳边风。
原本,童林与奇剑坤元子于秀娘定了亲,如果童林早些看出雍正的真面目,也许他可能会有一个幸福圆满的结局。但是,童林对雍正的一腔热血却换来了猜疑、报复和追杀。童林的弟弟、父母都被雍正赶尽杀绝,童林结交的群侠好友也多数死在庆功楼,而童林的未婚妻于秀娘最后孤老终身。童林这一生误了很多人,也误了自己。当然,罪魁祸首就是曾一手成就他的雍正,这就是《雍正剑侠图》的可悲之处。
最后,补充一句,《雍正剑侠图》和《吕四娘刺雍正》都是民间传说的故事演义,并非历史上真正的人物的生凭写照。历史上的雍正大帝其实是一位兢兢业业的皇帝,文治武功颇有建树,没有他就不会有康乾盛世。故此,故事演义形象和历史形象不可混为一谈。
有多少人还记得他:震八方紫面昆仑侠童林童海川
老阳按:在我小的时候,都是听单田芳评书长大的,那时候最喜欢听的就是《童林传》,里面那个震八方紫面昆仑侠童林童海川让我记忆深刻,尤其是他的武器子母鸡爪鸳鸯双钺,让我小时候很好奇,后来知道八卦掌,董海川大师,原来童林就是改编的一个人物,今天就说说这2个人,童林是单田芳的长篇评书《雍正剑侠图》(又名《童林传》)中的主人公。童林,字海川。祖籍为京南霸州童家村,人称“镇八方紫面昆仑侠”。童林因斗纸牌误伤老父,后在江西卧虎山巧遇“四小名剑”中的尚道明与何道源,学得一身武功。协助朝廷钦差年羹尧平剑山蓬莱岛、灭万龙藏峰岛,粉碎了英王富昌及十四皇子允禵的反叛阴谋。多次救胤禛于危难之中,为其登基成为雍正皇帝立下汗马功劳。
他身高八尺有零,穿的是土黄布裤褂,白骨头钮子大襟,脚底下白布高桶的袜子,大掖搬尖的踢死牛豆包大洒鞋,外罩蓝布大褂又肥又大,剪子股的小辫,相对红紫的脸面,真是生出来的浓眉阔目,鼻直口方,大耳垂轮,真是人字的脖子,太阳穴凸着眼睛怒着,腮颚膨显着精神百倍。
他的武功很杂,有八卦柳叶棉丝磨身掌——又名八卦蟠龙掌,童林的二位恩师尚道明与何道源所创,从喜鹊身上演化出来。八法神钺——也是由尚道明与何道源所创,一招分八招,共计八八六十四式。三百八十四爻尽命连环掌——“四小名剑”根据八卦柳叶棉丝磨身掌共同研究而成。三百八十四爻尽命连环钺——“四小名剑”根据八法神钺共同研究而成。阳招八仙剑——在云南蜜蜂岭童林二次学艺,由其大师伯“太虚上人”庄道勤所授。阴招八仙剑——在于家庄童林换剑联姻,由其未婚妻“奇剑坤元子”于秀娘所授。地行剑——共七十二路,乃是贵州娄家家传绝艺,由“陆地飞仙”娄瑞奉家父“太乙剑客”娄镇之名千里传艺。他的兵器是子母鸡爪鸳鸯双钺——就如同护手钩,可没有那个钩。长约一尺二寸长,护手月牙,在月牙的护手上,一边一个尖子,在尖子底下,向着月牙,一边一个鸡爪钩。乃是一对,纯钢打造,利锐锋芒,此乃内家之兵刃。
人物原型编辑
真人名为董海川(1797年—1882年)生于清代嘉庆年间,原名董明魁,清朝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坞村人。一般认为是八卦掌拳术的创始人和主要传播者。
董氏家族世代居住在山西省洪洞县,董俊曾任龙虎卫上将军左副元帅之职,明朝初年迁居河北藁城,其后代子孙连续五代均为武将,到第六代董良辅奉旨迁居雄县开口村,第十一代董冀北及以上五代均任保定后卫镇抚使。第十五代董宪周幼读诗书,并请众多名师学武,“必尽其术而已”,“艺既成,威名震河朔”。董海川与董宪周长时期形影不离,经常往来雄县与文安之间,串学访友于名武场,这对于董海川过早步入武林,同时对董海川以后创编八卦掌奠定了基础。据文安文史资料和雄县县志记载得知,董海川家族中,许多人均为武将,“将帅门第,武功渊源,机因实非虚言”。董海川身材魁梧,臂长手大,膂力过人,擅长技击。少时家贫,自幼嗜武,年轻时因误伤人命,奔走他乡。相传在安徽九华山得遇“云盘老祖”传授其技,创立了八卦掌。
家族历史
清朝咸丰年间,董海川流落京师,有传为隐姓埋名成为太监到王府当差。至于为何当太监,历来说法颇多。一说是为了躲避命案当了太监;一说是捻军或太平天国所派来当卧底等等不一而足。
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董海川至京师,初充清官宦官,旋因疾恶如仇,时露英气,引起同人猜疑而改隶肃亲王府。董初为散差太监,后升任七品首领职。肃王太监中有个叫全凯亭的,略解武技。一次偶然窥见董海川练习武技,慕董武功高深,跪求录为弟子。此后,董海川的拳技渐为人知,其术以绕圆走转为基本运动形式,区别于过去流传的拳术,武坛人士称之为“平日所未闻未睹者。”一些怀疑其术技击实用性的武技家,纷纷来与董海川较量。精于罗汉拳的尹福,擅长摔跤术的程廷华,善用连腿的史继栋,以大枪著称的刘德宽等少壮武豪,相继败在董海川手下。求为董门弟子。据董海川碑铭载:“十数武士围攻,手到皆疲”;“更有剑戟专家,特与公赛,公赤手空拳,夺其械,踏其足,赛者皆靡”;“尝游塞外,令数人各持利器,环而击之,先生四面迎拒,捷如旋风,观者群雄无不称为神勇。”董海川名声日隆,弟子口众。不数年,董海川始传的八卦掌,就流传到各地,在武坛形成一大流派。
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董海川因老辞职,游居弟子家,专事授徒。“游其门者,常数十百人”;“请艺者自通显以至士贾与达官等几及千人”。
学艺经过
一次,董海川来到辽宁,见一个道童在青石上练习穿掌,感到新奇,与之较量,竟败于小道童手下,于是拜童子之师毕澄道长为师,经过长期潜心研习,利用道家八卦图中的无极圈和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字(即八卦方位),从其变易之理中悟出了八卦掌。他善于吸取诸家之长,融会贯通,充实自己,他的技艺不断提高,臻于化境,成为八卦掌发展史上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董海川下山后,行侠仗义,锄强扶弱,作过许多除暴安良之事,被官府追捕,乃自宫为寺人。后来投奔京师肃王府,任司膳太监。一天王府大排筵席,大厅宾客如云,一般侍者无法行动,而董海川运用八卦掌步法,上菜,斟酒,在人群中耸容穿行,举座皆惊,人们这才知晓他身怀绝技。
由于董海川爱打抱不平,引起武林中某些人的忌妒,一天深夜,某拳师携带手枪悄悄来到他的居室窗前。刚刚举起手枪。董海川已从打坐之处一跃而起,一掌将对方击于数丈之外。
光绪八年,董海川无疾而终。
董海川在王府当差时,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才为人所知,一日,太极拳名师杨露蝉奉召在肃王府与府中拳师比武,连战连胜,最后竟将一拳师掷于园网之上。是时董海川手托菜盘由此经过,立即飞身上网救起拳师。董海川遂与杨露蝉相斗,双雄对峙,胜负难分。从此太极拳与八卦掌各立门户,桃李盈门,流传后世。董海川寿享高龄,监殁昏惘,仰卧床上,两手仍作换掌式,直至气绝。八卦掌流传国内外,迄今不衰。董氏传人层出不穷,其墓已迁至北京西郊,重修一新。
单田芳的《童林传》里这位大侠历史上确有其人,评书中结局有点惨
单田芳是一代评书大师,他播讲过的评书作品类型和数量都比较多,其中还是以长枪袍带书和侠义武侠书为主。而《隋唐演义》就是单田芳的家传之作,小时候的他就对这个故事如数家珍。其实,单田芳最初并不喜欢说评书,甚至还有通过上学读书改换门庭的打算,可人算不如天算,最终单田芳还是因为家中巨变而踏上了评书生涯来挑起家中重担。故而在单田芳的评书中的人物性格分明,单田芳在表演评书时,他不仅表情到位还有着爱憎分明的书生气。
很多人都知道单田芳在他那一代评书艺人圈里算是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他曾在大学的历史系进修过,所以他播讲的评书不仅分门别类还有着一丝中西交汇的特点。而单田芳除了个人创作了一些评书作品,同时也继承和改编了不少老艺人的评书名篇。比如,《三侠五义》、《三侠剑》、《十二金钱镖》、《童林传》等评书,在单田芳的精彩演绎迸发出了新的生命。
单田芳播讲的《童林传》就是改编自《雍正剑侠图》,曾看到有人点评单田芳的《童林传》时表示与原著有一定的差距。比如为了让童林和雍正的反目更加合理化,单田芳加入了一段“雍正为了测试童林是不是还和他一条心,而命童林去刺杀十四皇子胤禵”。童林被大侠吕留良规劝并点出了“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童林这才幡然悔悟调头赶回京谎称对方守卫严密无法下手,同时童林还要和雍正分道扬镳而请命归隐,这才引起雍正的毒酒害群侠也对童林痛下杀手。
其实,《雍正剑侠图》的原作者常杰淼在连载这部作品时,连载到“三月三亮镖会”左右就病危去世了,所以去探讨《童林传》是不是忠于原著的意义不大。相反,单田芳的《童林传》比较精彩,做到了“避轻就重”来突出精彩回目,不仅进度较快也让人听得让人拍手叫绝。
但是,单田芳的《童林传》也有很值得商榷的地方,那就是书中有一位大侠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就是评书中的化地无形隐逸侠的甘雨甘凤池。甘凤池曾帮着震八方紫面昆仑侠童林平山灭岛并创门立户,但是在单田芳的《童林传》中,雍正登基后甘凤池却晚节不保。甘凤池加入了血滴子与童林作对,在与童林交手时被童林用秋风落叶扫斩去了他的双腿,童林看在甘凤池的儿子霹雳狂风甘虎(拜童林为师)的情面上,留了他一条命。故此,在单田芳的书中甘凤池的结局有点惨。
而在多数的《雍正剑侠图》版本中,甘凤池并没有帮助雍正来助纣为虐,比如在王玥波版的《雍正剑侠图》里,甘凤池在雍正毒酒害群侠时是最先喝下的,并且以此来想向群侠证明这酒真的毒。另外,在张少佐的《神剑惊天刺雍正》里,甘凤池也是死在了庆功楼里。很多影视剧里,吕四娘在杀死雍正之前,历数了他戕害的群侠时,除了她的父亲吕留良之外,也点到东南西北四大侠、甘凤池、周浔等人。可见多是版本里甘凤池并没有变坏,似乎是成全了这位历史上的“江南大侠”。
历史上的甘凤池是一代大侠不假,甚至还有拳谱和武学流传于世,也在早年加入到反清的行列之中,但是很多史料上都指出他确实是晚节不保。他在被雍正的爪牙李卫生擒活拿后,甘凤池就彻底倒向了朝廷,并且还供出了反清联盟的盟单兰谱。由此而见,单田芳的《童林传》给甘凤池安排了一个晚节不保并且有点惨的结局,虽然有异于很多版本的《雍正剑侠图》,不过还是合情合理。当然,这只是三鱼的一家之言,如果你更好的观点,欢迎留言交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