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四川人常说的“土话”,其实都来自古代典籍
看到这个标题,你可能会怀疑人生:平时对四川话的印象,说好听点叫“接地气”,不好听就叫“土”、“俗”,居然还能和古代典籍挂上钩?
其实,有这种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四川话了解不够。虽然我们天天都在说四川话,但对于一些司空见惯的词语、用法,却未必能够刨根问底、追本溯源,所以也不知道很多四川人口中的“土话”,居然都来自古代典籍。
不信?下面我就举几个出自古代典籍的四川话常用词作为例子:
1. 宝器(出自《世说新语》)宝器,也写作“宝气”,虽然这是四川话中出镜率比较高的一个词,还衍生出了“哈宝儿”“宝筛筛”等用法,但我敢说没有几个人知道它的来历。
其实“宝器”的出处,翻开《世说新语》就能找到答案。在该书的《排调》篇里,有这么一个故事:“王公与朝士共饮酒,举琉璃碗谓伯仁曰:此碗腹殊空,谓之宝器,何邪?”刘孝标注:以戏周之无能。
请大家注意,在这个时候,“宝器”就有“傻且不自知”的意思了,和今天四川话里的“宝器”的意思基本一致。
2. 恍兮惚兮(出自《老子》)
听到“恍兮惚兮”这个词,是不是又想起了不小心做错了事被家长和老师的责骂声支配的恐怖?这个词确实是四川娃儿因粗心而挨训时经常听到的,有时候还被简化为“恍”——你这个娃儿硬是恍得很!
可能你以为恍兮惚兮是个四川土话,然而人家的出身很高贵的:出自《老子》(道德经)第21章。原文是: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是不是顿时觉得四川的家长和老师都是成语小天才,训个孩子都要引经据典的?其实人家老子说的“恍兮惚兮”原意是“迷离、难以捉摸”,用来形容“粗心大意”可以说是四川人的“活学活用”。
3.散眼子(出自《庄子》)四川话形容一个人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常说这个人是个“散眼子”。其实这个“散眼子”应该写成“散焉者”,原文出自《庄子·人间世》:“是万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纽也,伏戏、几蘧之所行终,而况散焉者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这就是万物的变化,是禹和舜所把握的要领,也是伏羲、几蘧始终遵循的道理,何况像我们这样闲散的人呢!””
这里的散焉者,是指一个人散淡闲逸、无拘无束的样子,体现了典型的“道家思维”,属于褒义词。至于为啥在四川话里变成了贬义词,这个就有待考证了。
4.心欠欠(出自《礼记》)
心欠欠,四川话中指遗憾、不满意的心态,比如“昨天专门去吃那家网红串串儿没吃成,今天还心欠欠的。”
心欠欠的正确写法应该是“心慊慊”,这个“慊”字出自《礼记·坊记》:“使民富不足以骄,贫不至于约,贵不慊于上。”郑玄注:“慊,恨不满之貌也。”和四川话“心欠欠”表达的意思完全一致。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有一篇《梦归赋》,里面有一句“心慊慊而莫违。”可见“心慊慊”这句“土话”也是入得了《全唐文》的。
5.雨飞飞儿(出自《诗经》)
雨飞飞儿,四川话中的“毛毛雨”的意思。这个词的也很古老,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诗经》里的名篇《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五代后蜀词人毛文锡的《醉花间》词里有这么一句:“昨天雨霏霏,临明寒一阵。”形容小雨绵绵的样子。
后来经过演变,四川话里的“雨霏霏”变成了名词,并且加上了四川人喜闻乐见的儿化音,成了今天我们说的“雨飞飞儿”。
6.占花儿(出自《荀子》)
四川人对那种没有自知之明,又爱出风头、爱表现的人,往往称之为“占花儿”,有时候也简称为“占”,比如“他这个人就是占得很”。
其实这个占应该写成“囋”,出自《荀子·劝学》,里面有一句是“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
问一而告二,就是别人问一件事要说两件事,很形象地表现出了爱出风头、哗众取宠的样子。
7.狗甲(出自《山海经注》)
四川人管搓澡叫什么?搓狗甲!“娃儿咧,各人去把身上的狗甲洗了!”
狗甲就是指身上的污垢,你可能觉得“狗甲”这两个字太粗俗了,不过如果我们换个读音一模一样的写法:“垢圿”,是不是顿时觉得文雅了许多?
“垢圿”是一个很古老的词,晋代郭璞在给《山海经》作注时就用了这个词:“钱来山出洗石,澡洗可以爽体去垢圿。”看到没,古代人也是要洗“狗甲”的。
8.归一(出自《老子注》)
“归一”在四川话里是指事情办理妥当的意思,比如“终于把这件事搞归一了。”
而“归一”是个道家常用词,出自晋代玄学大师王弼的《老子注》:“万物万形,其归一也。”是对《老子》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注释,意思是不管多么复杂的现象,都有一致的规律,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不是觉得很有道理?所以“归一”这个词,在后来的道家典籍里经常出现。
四川话里借用了这个词的原义,引申为“把事情办妥当、搞完善、整清爽”的意思,虽然用法不同,但内在的逻辑是一致的。
9. 刘前进(出自《西游记》)
成都一带的人骂人,以前喜欢用一个词“刘前进”(现在用得比较少了):“你娃儿硬是个刘前进哦!”但没多少人知道这个词的来历。
其实它源于一个典故“刘全进瓜”,小说《西游记》中就有这个故事。在《西游记》中发生于唐太宗游地府之后,唐太宗还阳后要信守诺言给阎王送南瓜去,正好这时有一个普通百姓刘全,因为和妻子李翠莲闹矛盾导致其自杀,撇下一双儿女日日啼哭,所以他情愿舍了性命去地府献瓜。刘全头顶南瓜自杀后到了阴间,十殿阎罗明白原委,查看生死簿发现他夫妻都有登仙之寿,就让鬼差送他们还阳。结局自然是皆大欢喜,刘全和借唐王御妹李玉英尸首还魂的妻子团聚,太宗也把玉英公主的财物赏给了他们。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颇广,后来还被改编为多种地方剧。
为什么“刘全进瓜”在四川话里演化成了“刘前进”?因为“瓜”在四川话里是骂人的话,所以说你是个“刘全进”就是说你“瓜”的意思,这是一种隐语的修辞手法。不过后来由于语音变化,“全进”变成了“前进”,也就很难看出它的来历了。
10.周吴郑王(出自《百家姓》)
四川人形容一个人穿着正式、打扮光鲜,一般会说“耶,今天还穿得周吴郑王喃!”当然,如果你把这个理解为发自内心的赞扬那就错了,因为这个词在四川话里一般含有调侃、戏谑的意思,是一种开玩笑的说法。
背过《百家姓》的人,都知道“周吴郑王”是该书的第二句。为啥这句话被拿来形容毫无关联的穿衣打扮?这是因为“周吴郑王”四个字中,有“周”和“郑”二字,谐音“周正”,加之“周吴郑王”这句话是《百家姓》前几句,一般人都听说过,所以被善恢谐的四川人拿来做为“周正”的替代。
另外还有一个词“乌焦巴弓”,也是百家姓的一句,但常被用为形容物体被烧得又焦又黑,和“周吴郑王”是一样的用法。
参考资料:
《四川方言词典》,作者:王文虎、张一舟、周家筠
《四川方言词语考释》,作者:蒋宗福
参考阅读:这些四川话常用字,大部分四川人都会说不会写
本文仅在头条号“巴蜀风物志”和同名公众号发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方言# #四川话#
弄懂刀郎新曲《翩翩》歌词,世人就解脱了!
刀郎的新歌《罗刹海市》点击量和播放量超出了天际,但是刀郎很多歌曲里面的歌词我们似懂非懂,因为里面用了很多的典故,就从这点来看,刀郎在沉寂的10多年里,是天天泡在图书馆里学习,我们只知道旋律比较美。为了弄懂歌词,我们要学习一番!
翩翩是《聊斋志异》里面的同名故事里的女主角,她是一位仙女。(后面附有这个故事的原文)
这个故事里的男主角叫罗子浮,十四岁的罗子浮进京赶考,被人带到了妓院,他喜欢一个妓女,留恋妓院半年没走,不但把钱花尽,还得了严重的花柳病,被赶出妓院,但是他还想在死之前回家。等到了临县却没有勇气回家,就这样一个人孤独的在外面艰难的度日,这时候他碰到了翩翩女仙。
翩翩让他洗个澡,罗子浮的脏病一下子变好了!
女神仙翩翩没有看不起罗子浮,而是和他一起度过了15个春秋,生了一个儿子。等到孩子14岁的时候,罗子浮要回家看看他的叔叔,因为他无父无母是叔叔把他养大的,翩翩没有阻止他尽孝,又给儿子娶了媳妇儿,让老公带着儿子媳妇儿到人间享受荣华富贵去了。因为他的儿子就有荣华富贵命。但是翩翩却没有跟他们走。
过了几年罗子浮想翩翩的时候回来再找她,落叶堆满了住处,只有山谷的风和悠悠的白云,再也找不到翩翩了。
翩翩说罗子浮凡心太重,成不了仙。现在我们来看一看他的另一首歌《翩翩》里的歌词,我们试着理解一下。
刀郎《翩翩》的歌词
歌曲的第一句“谁不是错过了四下报更的鼓声”
意思是很多人都要走向死亡,因为阎王让人四更死,不得留人到五更。黑白无常抓人的时候一定要在五更天亮前完成,所以听不到四更的报更的鼓声,那是因为人已经走了。
“总有人偷偷拨弄镜月的指针”“镜月”可能是神仙拿的掌管时间的像手表一样的东西,拨弄时针总有人想改变命运,无论是凡人或者是仙人,我们都会错过良辰美景。“镜月”也可以说成镜花水月。其实那只是暂时的美好,可望而不可及。
翩翩和罗子浮如诗般的梦幻生活,像镜中月水中花,一切都是假象一切都是虚幻,镜月时针拨动也不过是人间幻境的变换而已,让我们知道其实人生只不过是梦幻一场!好像红楼梦里的主题曲里: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只能看,终归是虚幻!
“罂缶的酒瓶化来绮纨和楼阁”罂粟花美果实圆圆的肚子像一个酒瓶。这就说明有些人为打关系通人脉,天天留恋于酒桌之上,终于换得了穿的好住高楼享人间富贵的生活,“绮纨”就是绫罗绸缎的织品。
“绿芭蕉,红樱桃,孑然一身的过来人”
看上去有红有绿很漂亮,但是孑然一身就很悲哀。岁月不饶人。转眼已是天上人间,我们从一个诗里能够看出来:
宋代词人蒋捷在《一剪梅·舟过吴江》中说: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这是说的季节变化,有绿芭蕉,有红樱桃。但是时光总会容易把人抛,人生总有太多的来不及,一眨眼就是一天,一回头就是一年,一转身就是一辈子。相亲相爱的两个人。还没有好好的爱一场,转眼那个人就已西归或走远,徒留下孤身一人寂寞相思苦。
“未曾走到走到绝境路彼岸花不开,心酸只为长安远,倒卧在琼台”
人不经过辛苦,体现不了幸福的感觉,绝处才逢生。绝境路才能看到彼岸花开,两个相爱的人就像彼岸花,你望着我,我望着你,牛郎织女难相见。为了寻找爱人,不惜千里跋涉,但是成功太难了,最后累倒在琼台。
“长安”在这里是指目的地,或者是一个目标。
“琼台”:唐代诗人李白在《琼台》诗中说:
青衣约我游琼台,琪木花芳九叶开。
天风飘香不点地,千片万片绝尘埃
琼台是天上的瑶台,长途跋涉一路心酸也到不了目的地,最后累得倒在琼台。
“小心那流射的海市售卖开花仗”“流射”可以是流光溢彩的权利官场,“海市”欲望象海市蜃楼一样,虽虚无缥缈,但是美妙,引人遐想,使人如飞蛾扑火般去得到,但是虚无的东西怎么能抓到手呀,最后也会如天上的流星似的,烟消云散!“流射”也可以说是流言蜚语。四散开来的流言,会把人淹没在唾沫星子里。
“开花杖”:“杖”这里既指权利,地位,也就是权杖。也是权力的权杖,也是欲望的权杖。在权杖的指引下,有很多人为它痴谜,有人得了权势,有人失势,在这些官场斗来斗去中有多少人荣华富贵!有多少的白骨森森!
“小心”:是告诉人们你想得到的一切最终会被它吞噬,只有自己不被这一切心中的欲望恶念和魔道掌控或许可以平平安安。
“辽遥的天河呀,你看哪纷纷流淌的挽歌郎”
刀郎的意思是如果我说的上面的话你不信,请看看那历史长河中为此陪葬的很多人,就比如我,如河水一样连绵不绝……挽歌郎的意思,大家一看就明白是什么,世间做挽歌郎的人太多了!
既然是这样的难,那我们该怎么样过呢?
“蓝采和啊,醉酒当歌”也许借鉴了下面的一段词:
踏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桩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到碧落,暮见桑田生白波。
应该像蓝采和那一样放下一切,自由自在的生活。蓝采和是道教的典型人物,穿着破衣,拿着破碗,喝着酒,甚至光着脚,仍然过得逍遥自在。“世人都说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听听红楼梦里的好聊歌吧,都是在教人过好生活的。
“红颜易老,转眼桑田反清波!”
这里的红颜不单单是女性,所有的人都适用。时间之快,变化之大,让人始料未及。沧海桑田,不是人力所能决定的。变化之大,让人承受不了!
“她也曾是越过了银河万里的荒原”这里面的“她”指的就是聊斋中的翩翩,歌词又回到了《聊斋志异》里,作为女仙的翩翩,越过万里银河,找到了罗子浮”
“他也曾是划破了绚烂流落人间”
“他”是指聊斋里的罗子浮,他和翩翩在人间相遇,但是只经过短暂的幸福。两个人就各奔东西,再也不见!
“唯有那不眠的凭栏与情仇依舍”
翩翩和罗子浮相亲相爱,但是两个人一别难见,心中的思念,让人不眠,凭栏远望, 只有无尽的伤心和思念!
“是云摇是雨散都在同一个摇篮”
唐 宋之问 《至端州驿见题壁》诗:“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
云摇雨散各奔东西。颠簸流离再难相见。
“摇篮”也可以指大地,也可以指整个空间,包括凡人和神仙的所有场所。
“邯郸梦啊,古今同!”
唐 沈既济《枕中记》记载:卢生在邯郸客店中遇道士吕翁,用其所授瓷枕,睡梦中历数十年富贵荣华。及醒,店主炊黄粱未熟。后用"邯郸梦"喻虚幻之事。 一枕黄粱再现只是梦中虚幻。升官发财到最后就是一场虚幻!
“荣华易去,青山处处英雄冢”这句好理解,就是荣华富贵只是过眼烟云。四海征战,为生活为理想到处努力,在哪里去世都是一样的,青山处处埋忠骨。
刀郎在抒发着一种怎样情感!曾遇、幸福、隐忍、思念、痛苦、参透、释怀、放下!听完了歌,我们的身心也放松了,这首歌弥补了歌坛近30年的文化空缺!在欣赏音律的同时,有让人重温追溯历史文化的享受!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厚重和无限的内涵。
现在我们知道有四大名著,其实刚开始是准备的六大名著,包括《聊斋志异》和《金瓶梅》。经典就是经典。刀郎这一下子把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让我们重新再开始阅读《聊斋志异》给我们带来的不一样的新的认识!
【原文】翩翩 罗子浮,邠人,父母俱早世,八九岁依叔大业。业为国子左厢,富有金缯而无子,爱子浮若己出。十四岁为匪人诱去,作狭邪游,会有金陵娼侨寓郡中,生悦而惑之。娼返金陵,生窃从遁去。居娼家半年,床头金尽,大为姊妹行齿冷,然犹未遽绝之。无何,广疮溃臭,沾染床席,逐而出。丐于市,市人见辄遥避。自恐死异域,乞食西行,日三四十里,渐至邠界。又念败絮脓秽,无颜入里门,尚趑趄近邑间。 日就暮,欲趋山寺宿,遇一女子,容貌若仙,近问:“何适?”生以实告。女曰:“我出家人,居有山洞,可以下榻,颇不畏虎狼。”生喜从去。入深山中,见一洞府,入则门横溪水,石梁驾之。又数武,有石室二,光明彻照,无须灯烛。命生解悬鹑,浴于溪流,曰:“濯之,疮当愈。”又开幛拂褥促寝,曰:“请即眠,当为郎作裤。”乃取大叶类芭蕉,剪缀作衣,生卧视之。制无几时,折迭床头,曰:“晓取着之。”乃与对榻寝。生浴后,觉疮疡无苦,既醒摸之,则痂厚结矣。诘旦将兴,心疑蕉叶不可着,取而审视,则绿锦滑绝。少间具餐,女取山叶呼作饼,食之果饼;又剪作鸡、鱼烹之,皆如真者。室隅一罂贮佳酝,辄复取饮,少减,则以溪水灌益之。数日疮痂尽脱,就女求宿。女曰:“轻薄儿!甫能安身,便生妄想!”生云:“聊以报德。”遂同卧处,大相欢爱。绮绔。今夕聚首,皆当喜欢。为君行酒,劝君加餐。”既而花城去,与儿夫妇对室居。新妇孝,依依膝下,宛如所生。生又言归,女曰:“子有俗骨,终非仙品。儿亦富贵中人可携去,我不误儿生平。”新妇思别其母,花城已至。儿女恋恋,涕各满眶。两母慰之曰:“暂去,可复来。”翩翩乃剪叶为驴,令三人跨之以归。大业已归老林下,意侄已死,忽携佳孙美妇归,喜如获宝。入门,各视所衣悉蕉叶,破之,絮蒸蒸腾去,乃并易之。后生思翩翩,偕儿往探之,则黄叶满径,洞口路迷,零涕而返。 异史氏曰:“翩翩、花城,殆仙者耶?餐叶衣云何其怪也!然帏幄诽谑,狎寝生雏,亦复何殊于人世?山中十五载,虽无‘人民城郭’之异,而云迷洞口,无迹可寻,睹其景况,真刘、阮返棹时矣。”
临朐土话为什么把“有时候”说成“恍恍”?
(七十五)临朐土话为什么把“有时候”说成“恍恍”?
作者 赵元珉
在临朐,有一个方言笑话。说的是有个外地人来临朐租了一套平房。租户指着天井(院子)里的自来水龙头问房东:“这里的自来水正常吗?”房东说:“不是很正常。恍(huǎng)恍有、恍恍没有。”一天,租户打开水龙头发现没有水出来,就使劲地晃了又晃,仍然不出水。他找到房东问是怎么回事儿。房东说:“停水了。你无论怎么晃,也晃不出水来。我们临朐人说的‘恍恍有、恍恍没有',是‘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就是‘拿不准'的意思。”租户听着,一头雾水。
临朐人为什么把“有时候”说成“恍恍”呢?
恍恍。《汉语大词典》解释说是“蒙眬不清貌”、“心神不定貌”。例如,南朝·王琰《冥祥记》,“向来恍恍不知道路,请人示津。”唐·王度《古镜记》,“绩梦中许之。及晓,独居思之,恍恍发悸,即时西首秦路。”在这里,无论从释义还是从例句中,都不能看出“恍恍”有“有时候”的这层意思。
《道德经》(又名《老子》)第十四章《无状之状》中有句话,“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hū)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西汉《老子河上公注》对“是谓惚恍”的解释是,“一忽忽恍恍者,若存若亡,不可见之也。”由此可见,“恍恍”即“惚恍”。
看看“惚恍”是怎么解释的。
“惚”是“忽”的加旁分化字;《广韵》说,“惚,恍惚微妙不测的样子。”《汉语大词典》说,“隐约或游移而不可捉摸,不清晰。”
“恍”是形声字。“忄”表意,其古文字形体像心脏,表示心中恍惚;“光”表声,兼表光线晃动或过强过弱会使视觉模糊。本义是模糊不清。
“惚恍”。《汉语大词典》解释的义项有三:
①混沌不分;隐约不清。如唐·杨炯《李舍人山亭诗序》,“寥廓兮惚恍,似蓬岭之难行;深邃兮眇然,若桃源之失路。”
②迷迷糊糊。多指神志方面。如清·李渔《怜香伴·狂喜》,“都只为竞风流只恐人强,因此上心神惚恍,幻出这倾城模样。”
③游移不定。如明·宋濂《龙门子凝道记中·秋风枢》,“予欲下诣清泠之渊,以明月为馆,以文贝为堂,天吴九首,变幻惚恍,又不得而往也。”
再者,在《老子》第二十一章里有一句话,“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从中看出,“惚恍”和“恍惚”两个词似乎没多大区别。因“惚恍”是一个联绵词,我们可以试着把“惚恍”和“恍惚”两词的释义做一对照。
“恍惚”。在《汉语大词典》中,与“惚恍”对应的相关义项有:
①迷离,难以捉摸。明·王鏊《震泽长语•仙释》,“世有恍惚不可知者三:鬼神也,神仙也,善恶之报应也。”
②迷茫;心神不宁。唐·钟辂《前定录•袁孝叔》,“母尝得疾恍惚,逾月不痊。”
③倏忽,瞬息之间。《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帝忽悟其已死,叱之……恍惚不见,帝兀然不自知,惊悸移时。”
可以看出,以上列举的“惚恍”和“恍惚”对应的释义基本一致。
“恍惚”一词在《汉语辞海》的解释是,“模模糊糊,不易捉摸;隐隐约约,不可辨认”。这一解释与土话“恍恍”所表达的意思更为接近。
我们把对“惚恍”或“恍惚”释义中的几个关键词提出来,如“隐隐约约”“不易捉摸”“游移不定”等,足以归纳为现代口语中的“捉摸不透”“说不定”“不一定”“拿不准”的意思。这正是临朐土话“恍恍”所要表达的某种“不确定性”的词意。
凉湾野园认为,临朐土话“恍恍”源自“惚恍”或“恍惚”。那位房东说的“恍恍有、恍恍没有”,明确的表达就是:“拿不准,时有时无”。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本号)
一家之言 欢迎讨论
声明
本文是作者授权本号发布的原创作品
享有著作权
任何人不得抄袭、剽窃
违者将承担法律责任
四年级上语文第八单元知识点(附练习题及答案)
第八单元知识点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戎(róng) 竞 (jìng) 芜(wú) 绅(shēn)
磕(kē) 淌(tǎng) 凿(záo) 溉(gài)
桓(huán)
(2)难写的字
戎:注意与“戒”区分。
竞:下部是“兄”,注意与“竟”区分。
派:右部的下面不要写上“丶”。
(3)多音字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戎马 诸位 竞走 唯一 西门豹 魏国 派别
娶媳妇 淹没 坚硬 逼迫 浮起 旱灾 徒弟
提心吊胆 求饶 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 面如土色
一声不响 聚精会神
(2)近义词
取~拿 唯~只 荒芜~荒凉
人烟稀少~荒无人烟 漂亮~美丽
打扮~装扮 满意~满足 麻烦~烦琐
提心吊胆~惶惶不安 面如土色~大惊失色
灌溉~浇灌 请教~求教 满意~满足
拜见~拜访 理睬~理会 高明~高超
竟然~居然 一声不响~默默无言
近义词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近义词。(2)写出词语的近义词。
(3)反义词
问→答 多→少 苦→甜 荒芜→茂盛
人烟稀少→车水马龙 漂亮→丑陋
高明→拙劣 喜欢→讨厌
满意→不满 麻烦→方便 进步→后退
提心吊胆→心安理得
面如土色→面不改色 聚精会神→心不在焉
(4)词语归类
①形容人少的词语:人烟稀少
类似的词语:
三三两两 寥若晨星 凤毛麟角 寥寥无几
②含有数字的词语:百发百中
类似的词语:
十全十美 七上八下 三心二意
一心一意 九牛一毛
③形容神态的词语:面如土色
类似的词语:
大惊失色 垂头丧气 目瞪口呆
炯炯有神 神采奕奕
④出自历史故事的词语:
完璧归赵 围魏救赵 退避三舍 毛遂自荐
负荆请罪 纸上谈兵 一鼓作气 四面楚歌
约法三章 孺子可教 背水一战 破釜沉舟
手不释卷
⑤量词:
一条苇席 一条渠道 一个目标
一只虱子 一根牛尾毛
⑥动词:
架起巫婆 投进漳河 磕头求饶 报告消息
⑦修饰词:
漂亮的姑娘 聚精会神地盯着
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二、佳句积累
1.比喻句
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这句话把虱子比喻成车轮,形象地写出纪昌眼力练习的效果。
2.神态描写的句子
官绅们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
这句话是神态描写,写出了官绅们看到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后害怕的样子,十分生动。
3.一语双关的句子
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这句话一语双关,他是想去惩办巫婆和官绅,而且计划成竹在胸。
三、考试热点
1.《王戎不取道旁李》常以填空形式考查课文原文,会考查重点字词的解释,还会考查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
2.《西门豹治邺》会以课内阅读形式考查西门豹是怎样惩治巫婆与官绅的,以及西门豹的方法好在哪里。也会考查本课的语言描写。
3.《故事二则》会以填空的形式考查课文内容。
四、“1+X”阅读
推荐篇目 《黔驴技穷》
推荐理由 这是一篇很有意思而且含有深刻道理的文章。文章讲的是过去贵州(黔)没有驴,有人运来一头,一只老虎见了以为很神奇,躲在一旁偷看,驴叫了一声,大虎大惊,远远躲开。然而,老虎反复观察后觉得驴并没有特殊本领,于是不断冒犯它。驴非常恼怒,就去踢老虎。老虎知道了驴的底细,咬断了驴的喉管,吃了它。
阅读方法 阅读本篇文章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思考文章蕴含的深刻道理,读完后把道理进行归纳总结。
第八单元各课知识点
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我会写组词
戎:róng(戎机、戎装、戎马)
尝:cháng(未尝、何尝、尝试)
诸:zhū(诸位、诸君、诸侯)
竞:jìng(竞争、竞赛、竞技)
唯:wéi(唯一、唯恐、唯独)
二、多音字
看:kàn(看见)kān(看护)
折:zhē(折腾)zhé(打折)shé(折本)
三、理解诗意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意思:王戎七岁的时候,和一些小朋友们一道玩耍。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意思: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意思:王戎告诉小朋友如果李树长在路边而且长满树的话,那肯定是很苦的李子。
取之信然。
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四、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讲了王戎和小朋友看到路边树上有很多李子,其他孩子争相摘李子,王戎却认为李子必然是苦的。
2.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尝试着用小古文说一说!
捉迷藏、爬山、打陀螺、玩老鹰捉小鸡、捉蝴蝶、 跳绳、抓蛐蛐儿、爬树……
3.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凡事都要多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不犯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
4.王戎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因为王戎根据“道边”“多子折枝”事先判断出李子是苦的。
启示:首先要善于观察,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且有丰富的想象力;其次观察事物时要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课文主题
本文讲了王戎和其他孩子在路边看到李树上有很多李子,其他孩子争着跑过去摘李子,王戎却认为这必是苦李,结果不出王戎所料的故事。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王戎观察仔细,准确推理判断的赞赏之情。
第26课《西门豹治邺》一、我会写组词
豹:bào(花豹、猎豹、金钱豹)
派:pài(派系、派别、派头)
娶:qǔ(娶妻、迎娶、嫁娶)
媳:xí(儿媳、媳妇、弟媳)
妇:fù(妇人、妇孺、少妇)
淹:yān(淹没、淹博、淹埋)
逼:bī(逼迫、逼真、紧逼)
浮:fú(浮力、浮沉、浮萍)
旱:hàn(旱灾、旱井、旱船)
徒:tú(徒手、徒步、徒然)
扔:rēng(扔球、扔砖、扔垃圾)
饶:ráo(丰饶、饶命、求饶)
骗:piàn(欺骗、骗钱、诈骗)
灌:guàn(灌溉、引水灌田)
溉:gài(灌溉、浇溉、溉田)
二、我会认组词
巫:wū(巫婆、女巫、巫蛊之祸)
绅:shēn(绅士、官绅、土豪劣绅)
吊:diào(吊兰、吊车、提心吊胆)
淌:tǎng(流淌、淌血、淌水)
凿:záo(开凿、凿墙、凿井)
三、多音字
分:fēn (分离)fèn(成分)
提:tí(提取)dī(提防)
打:dǎ(打扮)dá(一打)
四、近义词
管理一一管制 荒芜一一荒凉 旱灾一一干旱
打扮一一装扮 急忙一一仓促 求饶一一告饶
面如土色一一大惊失色人烟稀少一一荒无人烟
五、反义词
荒芜一一繁华 官绅一一布衣 人烟稀少一一车水马龙
急忙一一悠闲 满意一一失望 面如土色一一面不改色
六、理解词语
管理:负责某项工作使顺利进行。
荒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人烟稀少:指人家或住户非常少。烟,指炊烟。
打扮:使容貌和衣着好看;装饰。
急忙:急速匆忙。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本文形容官绅非常害怕的样子。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
求饶:请求饶恕。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地里。
七、句子解析
1.老大爷说:“都是河神娶媳妇给闹的。”
一个“闹” 字反映了“河神娶媳妇” 的危害之大,也表明了当地人对此事的无可奈何。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当地百姓很迷信,对河神娶媳妇的事并没有怀疑。
2.有钱的人家花点儿钱就过去了,没钱的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女孩被他们拉走。
“眼睁睁”一词写出了当地老百姓在迷信思想的蒙蔽下和巫婆、官绅的欺压下的无奈处境。
3.西门豹说: “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这句话是反语。实际上是说河神不灵。西门豹表面上假装相信,实际上已经识破了巫婆和官绅愚弄百姓、骗取钱财的把戏。
4.巫婆在河里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
“等了一会儿”并不是西门豹真的要等巫婆从漳河里出来,而是为了吓唬官绅,也给老百姓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明白巫婆和官绅是在骗人。西门豹以巫婆久去不归、麻烦官绅的头子去催一催为借口,将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
5.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面如土色” “头都磕破了” 是对官绅们的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了官绅们在骗局被拆穿后极度恐慌的丑态。表明西门豹彻底制服了这些官绅。
八、问题归纳
1.西门豹用什么办法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
西门豹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办法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也使其他官绅受到了相应的惩戒。
2.从“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可以看出什么?
从“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可以看出这个地方很穷,为下文西门豹调查贫穷的原因作铺垫。
3.我们来讨论讨论:西门豹用了什么方法惩治巫婆和官绅?他的办法妙在哪里?
西门豹假装说新娘不漂亮,让巫婆到河伯那里说一声,改天送个漂亮的,把巫婆投到了漳河里。过了一会儿,说要官绅头子去催催,又把他投了进去。西门豹的办法妙在既制服了官绅们,又破除迷信,教育了老百姓。
巧妙之一:借老大爷的口,让巫婆和官绅知道“他也相信有河伯”,以免打草惊蛇,也为他能根除祸害、广泛地教育老百姓打下基础。
巧妙之二:安排周密。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这样一来,可以用姑娘不漂亮、河伯不满意为理由救下姑娘。
巧妙之三:不动声色。西门豹假装客气。
巧妙之四:假戏真做。西门豹以巫婆久久不归、麻烦官绅头子催一催为借口,将官绅头子投进漳河。
巧妙之五:讲究策略,区别对待。西门豹胸有成竹、不露声色地实施了惩治恶人、教育百姓、破除迷信的预定计划,表现了他的过人的智存慧和谋略。
4.西门豹知道了巫婆和官绅的骗局,为什么不直接把他们抓起来,而是去参加河神的婚礼呢?
因为当时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清巫婆、官绅的真面目,西门豹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广大老百姓在河神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进而觉醒。这也为以后兴修水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惩治邪恶、破除迷信是件不容易的事,西门购是怎样把这件难事办好的呢?
(1)取信于民,适时赶到
西门豹假戏真做,在给河神娶媳妇时做戏,真是占天时、得地利、有人和。
(2)巧救新娘,严惩首恶。
西门豹惩治首恶不但行动果断,而且胸有成竹,可见其过人的智慧和谋略。
(3)惩治官绅,唤醒民众
西门豹的智慧和谋略,还体现在有区别地惩治一般官绅与首恶。那些官绅“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实际上是不打自招。他借官绅的表现揭露给河神娶媳妇的真相,达到了教育老百姓的目的。
九、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摸清底细。
第二部分(第10-15自然段):惩治巫婆和官绅。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兴修水利。
十、课文主题
本文讲的是西门豹在邺巧施妙计,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
十一、教材课后习题
1.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简要复述课文。
(摸清底细)→(惩治巫婆和官绅)→兴修水利
战国时期,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邺县。到邺县后,他发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西门豹找到一位老大爷打听,才知道原因。这个地方夏天雨水少,年年干旱,而且这里的巫婆和官绅以给河神娶媳妇为借口骗取老百姓的钱财,使得有女孩的人家差不多都逃到外地去了。到了河神娶亲那天,西门豹来到现场,先是借口新娘不漂亮让巫婆去报信,把巫婆投进了河里。过了一会儿又让官绅头子去催巫婆,把他也投进河里。过了很久,西门豹又让那些官绅下河去催,官绅们吓得面如土色,跪地求饶。这一下,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利用迷信骗钱害人。后来,西门豹发动百姓开凿渠道,引漳河水灌溉田地,百姓年年获得好收成。
2.找出第10~14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说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办法好在哪里。
句子:①西门豹带着卫士,真的来了。②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③西门豹一看,女孩……他叫卫士架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④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又叫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⑤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⑥西门豹回过头来……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⑦西门豹说:“好吧……你们都回去吧。”
这种办法好在:(1)安排周密。(2)不动声色。(3)假戏真做。(4)讲究策略,区别对待。在这一连串的过程中,西门豹胸有成竹、不露声色地实施了惩治恶人、破除迷信、教育百姓的预定计划,表现了他过人的智慧和谋略。
第27课《故事二则》一、我会认组词
拜:bài(拜见、跪拜、拜年)
侯:hóu(王侯、侯门、王侯将相)
肤:fū(皮肤、肤色、肤浅)
剂:jì(药剂、剂量、一剂药)
髓:suǐ(骨髓、精髓、深入骨髓)
纪:jǐ(姓纪、纪律、纪晓岚)
标:biāo(标准、标枪、标签)
二、多音字
教:jiāo (教学)jiào (教室)
拜:拜bài(拜见)bái(拜拜)
骨:gǔ(花骨朵)gū(骨头)
纪:jì(世纪)jǐ(姓纪)
三、近义词
拜见一一拜访 喜欢一一喜爱 高明一一高超
严重一一严厉 连忙一一急忙 应该一一应当
进步一一提高 百发百中一一百步穿杨
四、反义词
喜欢一一讨厌 高明一一低劣 严重一一轻微
满意一一失望 模糊一一清楚 进步一一退步
五、理解词语
一声不响:指不发出一点声音。
无能为力: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
拜见:敬辞,拜会;会见(从客人方面说)。
骨髓:骨头里的像脂肪的物质。
百发百中:每次都命中目标,形容射箭或射击非常准。
聚精会神: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竟然:表示出乎意料。
六、句子解析
1.扁鹊在蔡桓侯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儿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扁鹊只是“站了一会儿”就能发现蔡桓侯的病情,表现了扁鹊的医术很高明。
2.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死死盯住织布机的踏板。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锋利的锥尖要刺到眼角了,他的眼睛也不眨一下。
动作描写写出了纪昌练习时的认真和刻苦。“两年以后”则说明了纪昌练习“盯住目标”的时间很长。
3.他用一根牛尾毛拴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每天”“聚精会神”“盯着”这些词语表现了纪昌的坚持不懈的意志。
4.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百发百中”表现了纪昌射箭本领的高超,同时从侧面表现了飞卫是一个“射箭能手”。
七、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两件什么事情?
第一件事是扁鹊四次请求给蔡桓侯治病,蔡桓侯不听,后来,蔡桓侯病死了。
第二件事是纪昌学射箭的故事。
2.扁鹊既然是名医,可蔡桓侯为什么会死了呢?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蔡桓侯不相信自己有病,不相信扁鹊说的话,所以他拒绝医治,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拖成了大病,无药可医。故事以蔡桓侯的悲惨结局警示人们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3.练眼力与学射箭有什么关系呢?
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
4.《纪昌学射》这个故事有什么启示?
这个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的道理,从另一角度看,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名师的指点对学习结果也非常重要。
八、课文主题
《扁鹊治病》写扁鹊拜见蔡桓侯,屡次指出蔡桓侯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侯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非常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拖成了大病,无药可医。故事以蔡桓侯的悲惨结局警示人们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纪昌学射》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基本功入手的道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名师的指点对学习也非常重要。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一、1.zh ù ū ēn uān iàn ìng á
(1)巫 硬 (2)硬
(3)砖 骗(4)诸 绅 砖
2.(1)豹子 (2)娶媳妇 淹死
(3)竞争 唯一 (4)逼迫
3.示例:茂盛 漂亮 拴住 盯住 锋利 极小 报告 开凿
4.(1)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神还真灵啊。下一回河神娶媳妇,请告诉他一声,他也去送送新娘。
(2)示例:那个歹徒被警察带上囚车时,双手发抖,面如土色,几乎迈不开步了。
(3)示例:我走进教室,打开书包,拿出书认真读起来。
(4)西门豹难道没有惩治巫婆和官绅吗?
二、5.示例: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诸葛亮。他聪明机智,遇事镇定。面对困难他总会想出各种计策去化解,而且他对刘备也是忠心耿耿。
三、6.(1)④③①⑤②
(2)①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②三 皮肤 皮肉 肠胃 骨髓
四、(一)7.示例:笑嘻嘻 乐呵呵
8.(1)邺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2)找了位老大爷来,问他是怎么回事。
9.(2)√
10.有女孩的人家差不多都逃到外地去了,所以人口越来越少,这地方也越来越穷。
(二)11.盏 块 本 场
12.捉了许多萤火虫放在口袋里,借助萤火虫发出的光看书。 在雪地里看书。
13.示例: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
五、14.思路点拨:补充的内容应该突出人物的某个特点,如:好学、懂事、助人为乐、聪明、勤俭……抓住特点,通过一件事来体现人物的这个特点。 例文略。
参考答案
一、C
二、嫁娶 淹没 浮沉 诸侯 竞争 求饶 唯独
干旱
三、讠 12C√ 彳 7B√ 石 7B√
四、1.请示 2.请求 3.请教
4.奇异 5.奇怪 6.神奇
五、1.虱子被他吊在窗口。
2.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
3.看见路旁李树上有许多李子,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众小孩儿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4.姑娘不是做了河伯的媳妇,而是被河水淹死了。
六、1.①惩治骗财害人的官绅和巫婆
②开凿渠道,让庄稼得到灌溉
2.扁鹊见蔡桓侯身体有病,几次好心提醒都遭到拒绝。后来扁鹊跑到秦国去了,蔡桓侯也因病去世了 医术高超 讳疾忌医
3.示例:明眸皓齿 浓眉大眼
心急如焚 胆战心惊 提心吊胆
七、1.胆 惊 措 色 天 网
2.巫婆和官绅头子 B
3.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4.老百姓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感想:西门豹真是聪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巫婆和官绅头子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使人们能安居乐业。
八、1.测 呵 恍 眺 腔 翩
2.提高 真切
3.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提升了伯牙的情趣,使他心旷神怡,浮想联翩,产生了创作激情,于是他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谱写成了《高山流水》。
4.真正目的是让伯牙积累生活体会,在大自然中体会艺术。
5.示例:最好的老师就是大自然,我们要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
九、思路点拨:这是一篇写人的习作。中心词“敬佩”让我们在选材时有明确的方向。人物受人敬佩,肯定是精神品质方面很突出: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善良勤劳、虚心求学……都是受人尊敬令人敬佩的。具体写的时候要选择突出人物形象的典型事例来写,以与写事的文章区分开来。 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