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起名

典故取名字 男孩名字(典故取名)

典故取名字 男孩名字(典故取名)

26则才思敏捷,机智过人的神童典故,令人佩服之至!孩子应该多读

26则才思敏捷,机智过人的童子典故,令人佩服之至!#典故##机智##作文素材#

家长应该让孩子从小多读一读这些才智过人的神童典故,激发孩子的学习斗志,养成多思考、勤思考的习惯,才能达到遇事反应敏捷的能力,对将来的学习和参加工作以后都有很大的帮助。孩子应该多读

1【苏吉亚巧辨幼主】

在古代印度,有个叫苏吉亚的孩子,他非常聪明,没有人能够难住他。

这天,他受国王的邀请,来到王宫,要朝见国王。

今年才十一岁的幼主听说苏吉亚来到了王宫,就和自己的同伴商量道:

“等一会儿苏吉亚来了,用什么方法难住他才好呢?”

这些少年是为了给幼主作伴,他们是从众多的同龄的孩子中选拔上来

的,一共有四个,个个聪明非常。但是,这回面对的是全印度最聪明的孩子苏吉亚,他们一时没了主意。当孩子们个个绞尽脑汁想办法的时候,一个孩子突然高兴地说:“殿下,有好办法了!苏吉亚一直没有见过你,也未见过我们,所以,我们也打扮成和您一样,在这里站一排,苏吉亚再聪明也找不出殿下,就无法向您问候,那他非惊慌失措不可。”

幼主一听,拍掌叫好。大家都说这个主意妙。于是立即叫来侍女,叫她把四个少年打扮成和幼主一模一样,衣服就不用提了,连发型到鞋子也和幼主的装束全然一样。装扮完毕,板着面孔,和幼主并排站着,连侍女也很难找出哪个是幼主了。

于是幼主派人去请苏吉亚来。

在国王面前,在众多大臣们簇拥下,苏吉亚利用他那无穷的智慧,频繁地逗人们开怀地发笑。这时听说幼主殿下要召见,便离开了座席,跟着来人进入幼主的宫殿。

苏吉亚一进殿门就要拜见幼主,可是当他抬起头时,不禁大惊失色。殿堂里坐着五个穿戴完全一样的孩子,他不知道哪个是幼主。但他马上就镇静了下来,他知道幼主是在故意给他出难题。

苏吉亚哈哈大笑着,目光锐利地环视了大家的脸。

“嘿嘿嘿,你们诸位,想得倒是很妙啊!但是,可惜得很,有一个漏洞。瞧,偏偏在殿下的脸颊上沾上墨啦!”

听苏吉亚这么一说,大家不知不觉地回头看坐在正中间的幼主的脸。苏吉亚立即向那真正的幼主鞠了一躬,恭恭敬敬地问候道:“殿下?小民是苏吉亚,但愿您前程无量,今后请多关照!”

幼主很遗憾地眨巴着眼睛,再三抚摸着脸颊说:“是苏吉亚吗?不必多礼啦。不过,万没想到脸上沾了墨。”

苏吉亚忍着笑道:“殿下,那是我的策略。我一说殿下脸上沾了墨,其他人就会疑惑地看殿下的脸,所以我才那么说,果然不出所料,大家都看正中间的人的脸,于是我马上知道你是殿下了。”

大家忘记自己输了,异口同声地称赞苏吉亚的聪明和妙语。

2【童子一语惊四座】

公元前637年,楚成王为了在诸侯中争霸,准备发兵攻打宋国,要求令尹子文执行这项任务。

子文年事已高,自知力不从心,便向成王请求将自己的职务让给大夫成得臣担任。楚成王听从了尹子文意见,对成得臣进行了一番考察,认为他果然是位将才,便封他为令尹,并兼任中军元帅。

大臣们听到消息,纷纷前往子文府中,祝贺他为国家举荐了出众的人才。

子文也十分高兴,备了美酒款待大家。

除了大夫沩吕臣因病未到,满朝文武大臣都到齐了,子文府中真是一派欢腾。酒宴正在进行,忽报门外有位童子请求子文接见。子文命门人召他进来。

那童子进入府中,向大家举手鞠躬,然后在席间坐下,大饮犬啖,旁若无人。满座的人都感到惊异。有位认识这孩子的人悄悄告诉子文,说这是沩吕臣的儿子,今年才十三岁,名叫沩贾。

子文看这孩子非同一般,便上前问道:“我为国家推举了一位大将,全朝老臣都前来庆贺,只有你这小孩没有庆贺,这是为什么?”

沩贾说:“大家都认为此事值得庆贺,我却以为应该哀叹哩!”

子文怒道:“你说该哀叹,有什么根据?”

沩贾说:“我看成得臣的为人,他敢于接受重任,却缺乏当机立断的能力。他有很重的虚骄之气,能进不能退,可胜不可败,这样的人可以担任副职,但不能独当一面,若把国家的军政大权都委托给他,将来必定坏事。今天,因为推举一个人而败了一个国家,这样的事有什么值得庆贺的呢?假若他并没有败坏国家,那时再来庆贺,也不算晚吧?”

为了挽回当时的尴尬局面,左右的人上来劝说:“这孩子胡言乱语,不须计较。”

沩贾听了,大笑退席,满席的公卿大臣,都觉得没趣,也纷纷散去。

第二天,楚成王拜成得臣为大将,让他统率大军进攻宋国。宋成公一面派兵坚守,一面派使者去晋国向晋文公求救。

晋文公也有与楚成王争霸的雄心,这正是机会,便亲自统领三军,赶往宋国,与成得臣决战。楚成王得知消息,立刻告诫成得臣:晋国势力强盛,不是楚国能敌得过的,要成得臣退兵回国。可是成得臣全不把晋国放在眼里,他派人回报楚成王说:

“宋国都城早晚就可攻破,那时我会凯旋而回。如果遇上晋国军队,便跟他决一死战,若不能取胜,甘受军法处置。”

楚成王听了,心中不快,要使者叮嘱成得臣:切不可轻易与晋军作战。

但成得臣并不把楚成王的话放在心上。很快在城濮地方,楚军与晋军就大战起来。

两军交战不久,晋军大乱溃退,烟尘滚滚,楚军放心追赶。退了一阵,

晋军忽然立住了阵脚,一声炮响,一队战车冲了过来,驾车的马都用虎皮蒙着,楚军的马见了,以为是真虎,没命地四外狂奔,驾车人无法控制,楚军被杀得大败。

成得臣逃到连谷地方,清点残军,损失过半,悲痛至极,说:“我本来想为楚国扬威万里,不料中晋人诡计,贪功败绩,这个罪责是无法逃避的了!”

说完便拔剑自刎而死。

令尹子文听到成得臣兵败,叹息道:“果然不出所料!我的见识,反不如童子,怎不自羞!”吐血数升,卧床数日后身亡。

3【小陶澍出口不凡】

清代名人陶澍,从小才智过人,出口成章。

他跟父亲到湖南益阳毛栗坪学馆,一边读书,一边为东家放牛。

一天,陶澍放牛收工早了,东家出上联骂他:

“小子牵牛入户。”

小陶澍随即对道:“状元打马还乡。”东家从此再也不敢小看他了。

这天,陶澍梳着双髻到学堂上学。一个叫兰木春的僧人看到他这副模样,戏弄他道:“牛头喜得生龙角。”陶澍见他在讥笑自己,马上回敬了一句:“狗嘴何曾出象牙。”回到家后,掏澍对母亲说:“今后我不梳双髻了,别人光取笑我。”

过了数日,兰木春恰好路过学堂,见陶澍头发梳成了三岔,又戏弄道:

“三角如鼓架。”陶澍又对道:“一秃似擂槌。”兰木春惊叹陶澍的敏捷,告诉陶澍的老师说:“这孩子长大必定是国家栋梁”。

陶澍所在的学堂很破旧,一遇下雨天,教室里有的座位便漏雨。这天,

大雨滂沱,下个不停。陶澍与一个有钱人家的孩子为争坐不受水滴的座位,一直相持不下。

老师说:“不要争了,我有一句五字联,能对好的坐好位。”

于是念道:“细雨肩头滴。”那个有钱人家的孩子,一听目瞪口呆,顿时傻了眼。

陶澍却胸有成竹地应声道:“青云足下生。”老师于是把好座位让给了他。

有钱人家的孩子不服气,回家告诉了父亲,其父大怒,派人把陶澍叫来,气急败坏地喝道:“谁谓犬能欺得虎!”

陶澍见他依仗权势嘲笑自己,便鄙视地一笑,从容答道:“焉知鱼不化为龙?”

财主见陶澍出口不凡,从此再不敢小看他了。

4【童子一言定军心】

南宋宁宗时期,有位少年将军名叫赵葵。他在童年时代便一直跟随父亲赵方,在军营中成长。

赵方是位名将,担任京湖制置使,与入侵的金兵作战,常年转战于淮西一带。他作战勇猛,屡战屡胜,使金兵闻风丧胆。

赵葵十一二岁时就向将士们学习骑马射箭,练出一手好箭法,他立志要像父亲那样,杀敌立功,保卫国家。赵方因此很器重他。

每次有战斗警报,赵葵都跟随将士们一起上阵,与敌人进行死战。将官们唯恐失去了制置使心爱的儿子,遇到危险时都拚死保护他。赵葵不仅在实战中提高了自己的武艺,也与将士们结成了生死与共的亲密友谊。

一次,一场激烈的大战胜利结束后,赵方决定论功行赏,并慰劳参加战斗的官兵。赵葵得到消息非常高兴,就到各个兵营去玩耍,与大家共享胜利的欢乐。

这场大战赵葵也参加了,他当然先去与他一同战斗的一位军官营中,向他祝贺。他亲眼看到那位名叫王恩的军官勇猛冲入敌阵,用手中的长矛横扫金兵,将敌人杀得落花流水,他无疑会受到重赏的。

他一到军营,意外的是竟看不到一点欢乐的影子。王恩铁板着脸盯着赵葵一声不吭,士兵们也是个个愁眉不展,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不如意的事。

赵葵不解地问:“打了这么大的胜仗,为何不欢庆一番呢?”

王恩冷冷地说:“我们打了败仗,正在等待受罚呢!”

赵葵越加糊涂了,忙问:“我也参加作战的,谁说吃了败仗?”

王恩说:“既然作战取胜,别部都有奖赏,我们为什么没有呢?如此赏罚不明,令人失望,大家都在收拾行装,准备散伙了!”

赵葵发现事态严重,忙劝解说:“将军跟我父亲多年,一同出生入死,怎能为了一点误会就产生异心呢?”

王恩说:“明明不给奖赏,怎说误会,制置使不把我们放在眼里,才是实情!”

赵葵灵机一动,立刻接口说:“现在发的是朝廷的奖赏,制置使的赏赐正要另行颁发呢,怎说不是将军误会了?”

王恩忙问:“果真如此?”

赵葵说:“我亲耳听到父亲这样议论的。”

营内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赵葵回来后将这事告诉了父亲,并且表示了自己的意见。赵方发现确是自己的失误,十分焦急,但又想不出恰当的补救办法。

赵葵方才说:“孩子撒了个大谎,请求大人饶恕!”

他把“制置使另行赏赐”的话告诉父亲之后,赵方十分惊喜,又派人进行调查,不让一个该得奖的人遗漏。然后以制置使的名义,补充奖赏,鼓舞了军心。

赵方看到这么小的孩子能用一句话,就稳定了军心,很赞赏他的机警。

后来,赵葵和他的哥哥赵范,都成了父亲的得力部将,南宋著名的抗敌将领。

5【幼童巧答元帝问】

东晋元帝司马睿的儿子司马绍,自小聪明,深受元帝宠爱。

一次有使者从长安来拜见元帝,元帝让司马绍坐在自己膝上接待客人。

交谈之时,元帝突然向儿子发问:

“你说说看,是长安远呢还是太阳远?”

司马绍随口答道:“当然是太阳远。”

又问:“为什么太阳比长安远呢?”

司马绍解释说:“我时常看到长安有人到建康来,却不见有人从太阳来,由此可见,太阳比长安远得多。”

元帝大为惊异,使者也夸奖不已。

第二天,元帝大宴群臣,又叫儿子坐在身边。元帝为了显示儿子的聪明,就向他提出了同样的问题。没想到司马绍回答说:“当然是长安远。”

元帝大惊失色,以为这下子要当众出丑了。就急着责问道:

“为什么和昨天回答的不一样?”

司马绍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只要抬起头,就可以看到太阳;但是有谁在建康望得见长安的呢,这不是证明长安要比太阳远吗?”

这使得元帝更加惊奇。

6【王戎笑谈路边李子】

西晋武帝时的建威将军王戎,幼年时期就聪明过人。目光如闪电,能盯着太阳不闭眼睛,人们都感到惊奇。

他六岁时,跟随父亲——凉州刺史王浑到京都洛阳。一天到宣武场去看马戏,忽然铁笼中的一只斑斓猛虎狂怒起来,它张牙舞爪,大吼一声,如同雷鸣。人们都吓得魂不附体,四处逃散,只剩下王戎一人独自站在铁笼旁边,神色自若地欣赏着老虎的动作。

魏明帝曹叡在楼上看到这个场面,大为惊异,问他为什么如此大胆?王戎从容回答说:“它身在笼中,别看它张牙舞爪,其实与猫没有两样,有什么可怕的呢?”

一次王戎和一群小孩子到郊外游玩,正是李子成熟的季节。前面不远的大路边上有棵李树,枝头上挂满了紫色的大李子,非常诱人。

孩子们正走得口干,一见到李树,个个争先恐后,奔上前去,想采些李子解渴,只有王戎坐在路边休息,小伙伴们喊他过去,王戎摇头微笑着说:“别费神了,这李子是苦的!”

这话有谁肯信,但李树高大,孩子们年幼不会爬树,只得找些土块,使劲朝着枝头扔去。费了好大力气,总算打下一只。一个孩子扑上去抢着咬了一口,连忙吐掉,皱眉咧嘴,大喊上当,因为李子确实是苦的,无法入口。

小伙伴们都很奇怪,忙围住王戎问:“你也是第一次到这里来,怎么知道这棵树上的李子会是苦的呢?”

王戎笑着说:“这还用问么,树长在路边,整天人来人往假如这些李子是甜的,还轮得到我们吗?”

大家这才醒悟过来,个个佩服王戎的聪明。

7【神童巧对】

清朝中期,广东番禺(今广州)有个著名的书法家,名叫庄有恭。这庄有恭从小就聪明过人,他家附近便是镇粤将军的官署。据说他十一二岁时,一次与一群儿童放风筝,哪知一不小心,扯断了风筝线,那风筝便飘飘荡荡地掉进了将军署的内宅。其他儿童都傻了眼,呆呆地站在官署门外,连呼“可惜”,懊恼不已,却又束手无策,唯独庄有恭道:“既掉在将军署中,取出来就是了,有什么可懊恼的?”小伙伴们七嘴八舌地说:“将军的官署,平民百姓怎么进得去?”“即使混进去了,不被当成小偷,打个半死才怪呢。”

庄有恭自告奋勇地说:“好,那你们在这儿待着,看我进去取风筝。”说着,装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慢慢地凑近官署大门玩耍。守门人见是个小孩子,也没有在意。庄有恭突然跌入门内,直向内宅奔去。待守门人发觉时,庄有恭已在数十步外了,急得守门人连呼:“站住!”在后面紧紧地追赶。

镇粤将军正在客厅里与客人下象棋,听到呼声,连忙起身而出,拦住庄有恭,并将他带进客厅询问。庄有恭不慌不忙地说明了来意。镇粤将军见他眉清目秀,一副伶俐相,心中已有几分喜爱,却故意板起面孔,问了他一些家中情况。庄有恭对答如流,镇粤将军更加高兴,又问:“你有没有读过书?”

庄有恭答道:“正在读。”将军问:“那么,你会不会对对子?”庄有恭满不在乎地说:“对对子是小事一桩,有什么不会?”将军一听,暗想这小子好大的口气,于是不露声色地问:“你能对几个字的对子?”庄有恭道:“一个字的能对,一百个字的也能对。”将军哪里肯信,不满地说:“好,那我就出副对联让你对对,若对不出来,我可不饶你!”抬头看见客厅上悬挂着一幅《龙虎斗》彩图,便随口吟道:

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将军的意思当然很明白:你看堂上龙虎尚且不吟不啸,你这个无知小子,不知天高地厚,竟敢口出狂言,若对不出下联来,我可要好好教训你了!

哪知庄有恭略一思索,指着将军与客人下的象棋残局,答道:“就凭着这个棋局,便能对出将军的下联了。”然后朗声吟道:

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庄有恭的意思也很明白:你将军的棋艺并不高超。不过,输掉一局棋倒也罢了,若真的统兵打仗,碰上这车马炮卒均难运用的窘境,看你如何对付!

将军与客人听了,都大为叹赏。将军亲自捡起风筝,递给庄有恭,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孩子,果然聪明异常。好好用功读书吧,日后前途无量呀!”

8【曹冲称象】

东汉末年,东吴孙权用船运来一头大象,送给魏国公曹操。

曹操看到大象身形庞大,突发奇想,命大臣想办法称称大象的重量。大臣们都发愁了:那么大的称砣怎么找呢?

曹操的六岁儿子曹冲却说:“我有办法!只要把大象留在船上,然后在船的边缘上画一条线,记下船身入水的深度就可以了。”

接着,曹冲把大象牵到岸上,再往船上装石块,一直装到船侧的标志线贴着水面为止。最后,他把船上的石块搬下来过称,很快得出大象的重量。众人赞叹不已!

9【项橐智答孔子】

孔子听说年仅七岁的项橐绝顶聪明,便出题考他:“什么山上没石头?什么水里没鱼虾?什么门没门扇?什么车没车轮?什么牛不生小牛?什么马不生小马?什么刀没刀环?什么火没烟?什么人没妻子?什么女子没丈夫?什么季节白天短?什么季节白天长?什么树没树叶?什么城没官员?什么人没名字?”

面对这一连串的怪问题,项橐不慌不忙答道:“土山没石头,井水没鱼虾,空门没门扇,风车没车轮,泥牛不生小牛,木马不生小马,砍柴刀没刀环,萤火虫的火没烟,神仙没妻子,仙女没丈夫,冬季白天短,夏季白天长,枯树没树叶,空城没官员,初生婴儿没名字。”小项橐对答如流,令孔子大为惊叹。

10【韩信分油】

两个商人想把大缸里的十斤油平均分开,但他们只有一个能装三斤油的葫芦,一个能装七斤油的油罐,很难把油平均分开。

韩信知道后,说:“这有何难!首先用葫芦装三次油倒进油罐里,因为油罐只能装七斤油,所以第三次实际上只把一斤油倒进油罐,葫芦里还留着两斤。

接着,将油罐里的七斤油全部倒回缸内,再把葫芦里的两斤油倒入油罐内,最后用葫芦在大缸里灌满三斤油倒入油罐子里。

这样,大缸和油罐子里不就都是五斤油了吗?”

韩信长大以后,成为了西汉初年一位智勇双全的杰出将领。

11【文彦博灌水取球】

文彦博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他自小聪明过人。

有一次,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草地上踢球,一不小心,球掉进一棵大树的树洞里去。小朋友尝试伸手进树洞取球,可是树洞太深,怎么也摸不到底。怎么办呢?同伴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都想不出办法来。

文彦博看着那黑漆漆的树洞想了一会儿,说:“我有个办法,可以试试!”他叫小朋友帮忙提来几桶水,把水一桶一桶往树洞里灌,不一会,水就把树洞给灌满了。真灵,皮球也忽悠悠地浮上来了!孩子们都高兴得拍起手来。

12【司马光破缸救友】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史学家。

在他六、七岁的时候,有一天他跟一班小朋友在后花园玩耍。有个小男孩爬高时,不小心掉进装满水的大水缸里。

小男孩在缸内不断挣扎,眼看就要淹死了。伙伴们见状急得乱成一团,只有司马光十分镇定。他想了想,就搬起一块大石头,用力砸向水缸。

“当”的一声,水缸破了。水流光后,小男孩得救了!

等到大人们闻声赶来,司马光已经帮助小男孩从水缸里爬出来。

13【王雱巧辨獐鹿】

王雱是北宋宰相王安石的儿子。

一次,朋友给王安石送来一只獐和一只鹿,五岁的王雱听到消息后,马上跑去观看。王安石的朋友很早就听闻王雱聪明过人,便有心考考他,于是问道:“你猜猜看,哪一只是獐,哪一只是鹿?”

王雱从来都没见过这两种动物,所以根本分不出哪只是獐,哪只是鹿。但他却没有被难住,巧妙地回答说:“我知道,站在獐旁边的是鹿,站在鹿旁边的是獐。”

才赋出众的神童

14【文姬六岁辨弦音】

蔡文姬是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自小就能诗善文,尤好琴瑟之音。

六岁那年,文姬缠着父亲要他教她弹琴,蔡邕于是先弹一曲。但由于弹奏时用力过猛,不小心把第一根弦弹断了,自己还没察觉,照弹不误。

文姬却马上听出说:“父亲,您弹断了第一根弦!”蔡邕吓了一跳,女儿从来都未学过弹琴,甚至连琴都未摸过,怎么就听得出他弹断了第一根弦呢?蔡邕继续弹着,故意把第四根弦弹断。

文姬又立刻辨出:“父亲,您又把第四根弦弹断了!”蔡邕这才相信,女儿的确无师自通,掌握了音律。

蔡文姬后来在父亲的指导下,琴艺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15【奇才李贺惊韩愈】

唐代诗人李贺在六、七岁的时候,就能吟诗作对。

当时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十分赞赏他的诗文,便亲自到李家去见李贺,并让他以自己来访为题,即席写一首诗。李贺想了想便挥笔疾书起来,不一会儿,就写成了一篇古体诗《高轩过》。韩愈一看,只见全诗流畅自然,极具文采,写出了韩愈出访的声势,赞扬了韩愈文学上的成就,还道出了诗人的远大志向。

韩愈十分欣赏李贺的才华,便征得李父的同意,带他回家,亲自教他写诗作文。李贺有了名师指点,才学更加突飞猛进,长大后更成了著名的诗人,有“诗鬼”之称。

16【神仙童子元嘉】

南北朝时有个叫元嘉的孩子,因为能在同一时间进行多件事情,被称为“神仙童子”。

元嘉曾做过这样的表演:双手同时拿着笔,左圆右方的画着,口中则一字不漏地背诵文章,同时也能准确无误地数着正在吃草的羊群数目。他的脑子也没有闲着,正构思着一首五言诗,并用脚夹着笔把这首五言诗工工整整地写在在地面的纸上。他同时做着这六件不同的事,每一件都完成得非常好,目睹者无不惊讶万分。

据说,元嘉是经过不断的苦练,才练出这种特殊本领的。

17【岳柱八岁知画】

岳柱是元代人,他从小博览群书,对许多问题有独到的见解。

有个叫何澄的画师,画了一幅《陶母断发图》。图意是说东晋贫穷清官陶侃的母亲,断发换钱买酒菜招待儿子的客人。

何澄把画拿去给人看,众人都称赞画得很好。年仅八岁的岳柱却大叫“失真!失真!”他指着画中陶母手腕上戴着的金镯说:“这金镯很值钱啊,陶母怎么不拿去换钱,而要剪掉珍贵的头发呢!”

18【徐稚救树】

徐稚是东汉末年人。一天,徐稚跟父亲去探望学者郭林宗,却见到郭林宗正指挥工人砍伐一棵长得很茂盛的松树。原来郭林宗看了一本关于风水学的书,书上说,四方的房屋像个口字,在院子里种树,就成了个困字,很不吉利,所以郭林宗要把树砍掉。徐稚听了说:“按您这个说法,四方的房子像个口字,那么口中有人就成了囚字,那住在屋里的人都成了囚犯了,这多不吉利啊!您这屋子不可以住人了!”郭林宗听了,想想也觉得自己砍树的做法太荒唐了,于是马上停止砍树,徐稚也因此“救”了一棵百年老树。

19【满腹经纶的“徐之才”】

徐之才是南北朝时期的学者,尤精通医术。

在八岁那年,他到名士周舍家里求教,周舍很喜欢这个聪明好学的孩子,上完课后,便留他在家吃饭。周家厨子煮的饭菜香极了,徐之才老实不客气,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周舍见了,便故意逗他说:“之才,我看你的心思并不在学问上,而是在餐桌上。”徐之才知道老师跟他开玩笑,便笑着说:“先生此言差矣。据我所知,作为一个圣人,心应该是虚的(虚心学习之意),而肚子则要充实,要不,怎么能称得上“满腹经纶”呢?”周舍一听,不禁哈哈大笑:“回答得好,果然是满腹经纶!”

见识过人的神童

20【老子年幼论祸福】

老子名叫李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他十来岁的时候便很有见识。当时楚国征服了宋国,声势浩大,李耳却说:“这不一定是件好事。楚国以前弱小,所以没有人注意,才得以休养生息,发展壮大。现在打了胜仗,树大招风,从此就不得安宁了。”

一年之后,发生了楚晋城濮之战,楚国惨败。人们记起李耳的话,都认为他有未卜先知的神力。周襄王要李耳传授其未卜先知的本领。李耳说:“我并非未卜先知。世间的事物,都有内在的规律;一切事物都是相辅相成,可以互相转化的,“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周襄王很佩服,就留李耳在朝中做官。

21【孟尝君以语启父】

孟尝君是齐国丞相田婴的儿子,本名叫田文,在五月初五出生。由于当地的风俗认为,这个日子出生的婴儿会对父亲不利,所以田婴就叫人把婴儿拿去扔掉。母亲不忍心,就偷偷把婴儿藏了起来抚养。

就在田文五岁生日那天,田婴发现了这个秘密,大发雷霆,命令卫士把田文杀掉。田文勇敢地问父亲:“为什么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就一定会对父母不利?”田婴说:“这是天命,天命不可违!”田文大胆的说:“既然人的命运受天支配,那么爹爹的命运又怎可能受儿子支配呢?”田婴听了无话可说,便就放过了田文,接着田文更乘势灵巧地劝谏父亲应善待谋士,以利国家福祉。

22【秦王政儿语惊震吕不韦】

吕不韦问嬴政:“你知道为什么这样热闹吗?”嬴政说:“当然啦,我是未来的国君嘛!”母亲赵姬插话:"你有今天,其实吕伯伯功不可没呢!"嬴政说:"将来我当了国君一定封他做大官。"

吕不韦有点忘形的说:"你真是我的好儿子!"嬴政一听斥道:"我是子楚(昭襄王)之子,为何说是你儿子?你犯了欺君之罪。"

吕不韦一愕,忙开玩笑掩饰:"你不会砍我的头吧?"嬴政说:"念你有功,可不杀头,以毒酒赐死吧。"吕不韦大惊,不敢再说下去。嬴政这才嬉笑说:"对不起,我说着玩罢了!"

23【房玄龄年幼识大局】

房玄龄生长于隋朝,当时隋文帝夺取天下不久,社会上一片繁华景象。一般人都认为隋王朝牢不可破,但小小年纪的房玄龄却能从表面的强盛看到其潜在的颓势,他对父亲说:“隋王朝根本没有造福人民,只是靠愚弄百姓来维护他们的统治,而且皇室兄弟不和,互相倾轧,将来矛盾定会激化,引发天下大乱!依我看,隋亡国的日子不远了。”父亲听了不禁大惊失色,吩咐儿子不要乱说。

不久,房玄龄的话便应验了。隋文帝被害,杨广即位,不久义军四起,天下大乱。隋王朝不堪一击,李渊父子趁机夺去了天下。

房玄龄后来做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宰相,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奇谋妙计的神童

24【康熙智擒鳌拜】

康熙八岁做皇帝时,辅政大臣鳌拜自恃功绩显赫,结党营私,没有把小康熙看在眼里。康熙很想除掉这个祸害,但鳌拜势力很大,武功也很厉害,一不小心就会弄巧反拙。

有一次,康熙跟索额图下象棋,看到棋盘上的小卒,深明过河小卒的厉害,于是心生一计,马上召集了几十名皇室少年,名为陪他练武,实为暗地训练一支捉「鳌」队伍。鳌拜虽然警惕,但以为这班孩子只是玩玩而已,没放在心上。待时机成熟后,康熙单独召见鳌拜,一见面,便严厉地宣布鳌拜的种种罪行,鳌拜正要发作,几十名少年从两边涌出,有的抱手,有的揽脚,任鳌拜有多厉害的武功也施展不出,就这样,鳌拜被捉住了。

25【诸葛亮妙计出庄】

诸葛亮小时候曾拜水镜先生为师。有一天,水镜先生对学生说:“从现在起到午时三刻,谁能得到我的允许走出水镜庄,谁就可以出师。”别的同学使尽办法,都未能说服老师让他们离开。诸葛亮走到老师面前说:“你故意出难题害我们,我不当你的学生了,快把三年来的学费还给我!”老师见诸葛亮如此无礼放肆,十分生气,马上命人把他赶出水镜庄。

诸葛亮一出庄子便大笑起来,他跑回学堂,跪在老师面前说:“我刚才是为了走出庄子,才出言不逊的,请老师罚我吧。”老师这才恍然大悟,马上转怒为笑,让他出师了。诸葛亮长大后更成为著名的谋略家。

26【甘罗十二岁为上卿】

甘罗,战国时楚国下蔡(今安徽颍上,生卒不详)人,战国时代著名大臣甘茂之孙,从小聪明过人,是著名的少年政治家。“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受家人的喜爱。小小年纪拜入秦国丞相吕不韦门下,做其才客。后为秦立功,12岁被秦王拜为上卿。

年仅十二,却能洞察时局,利用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解决了丞相吕不韦所解决不了的问题,使秦国不费一兵一卒便得到了赵国五个城池。甘罗少年有为,十二岁成为秦国上卿,主要不是靠他的天才,除了他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的能力外,也与当时的客观环境有关。

少年羽化成仙,唐朝李世明征讨南方诸势力时,于洞庭湖遇海盗偷袭,恰遇风浪大作,乌云密布,舰船将倾,甘罗突然显灵,如一轮明月,拨云见天,平复风浪,驱逐海盗救李世明与危难,李世明问神灵何方神仙,甘罗答曰:秦时上卿甘罗,李世民遂拜甘罗为月白将军,登基后复敕封月白将军。

「康乐斋典故溯源」 前度刘郎

【康乐斋典故溯源】 前度刘郎











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



“前度刘郎” 这一典故,就出自刘禹锡这首诗。 

刘禹锡,唐代有名的文学家、诗人,字梦得,洛阳 (今河南洛阳) 人,贞元年间进仕,官至监察御史、屯田员外郎、礼部侍郎、尚书等职,曾得罪权贵一度由京官被贬为连州、荆州、朗州司马,《新唐书》有传。 

刘禹锡作这首诗,不仅是即景即兴之作,也是他自己就当时的遭遇有感而发。



据唐•孟棨《本事诗》及《新唐书•刘禹锡传》中记载,刘在朝为官,因得罪权贵却几度外谪,有次被贬为朗州司马。在未贬为朗州司马之前,玄都观 (隋唐时道观名,原名通道观,后改为玄都观,在长安县崇宁坊,见《长安志》) 里没有桃树。被贬朗州司马、十年后被征回,玄都观里是满院桃树。他来观里时正值春天桃花盛开,满院桃花,他触景生情,作了首咏桃花的诗,借咏桃之事以发泄心中不平。不料因此又得罪权贵,再被贬连州刺史。十四年后才被征调回京,回来后重游玄都观,那知满观桃树却一株无存,不禁满怀惆怅,于是写了这首诗以自遣。 

现将《本事诗》原文录于此:

刘尚书 (尚书,京官名,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自屯田员外郎 (唐代官名,隶工部,为四司之一,掌天下屯田及文武官之职及公廨田) 迁朗州司马 (军府中官名,在将军之下,综理一府事物。唐代一般用来安置排贬之官,无实权),凡十年后征还。方春,作《赠看花诸君子》诗,曰:‘紫陌 (京城道路) 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其诗一出,传于都 (京城) 下,有素嫉其名者白于执政 (当权人物),又诬其有怨愤,他日见时宰 (当朝宰相),与坐,慰问甚厚,既辞,即曰:‘近日新诗未免为累,奈何?’不数日,出 (调离京城) 于连州刺史。其自叙云:‘贞元二十一年春,余为屯田员外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至荆州又贬为朗州司马。居十年,诏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植仙桃满观,盛如红霞,遂有前篇,以纪一时之事,旋又出牧 (指贬离京城外出做地方官)。于今十四年,始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株,唯兔葵、燕麦动摇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再游,时太和 (唐文宗李昂的年号) 二年三月也,诗曰:(略,即前诗)。

“前度刘郎今又来” 是这首诗中的尾句,也是全诗的主句,是千古流传的名句。“前度刘郎” 作为一个语典的形式,便这样产生了,在后世诗文中广泛运用,多用作咏写桃花的典实,也借指去而复来的人,艳情诗文中多借指与曾经相爱的女子重续旧好的男子。诗句中“刘郎”本为刘禹锡其人的自称,由于这句是咏写桃花的千古名句,故后世径以 “刘郎” 为桃花的代称。 

王国维《人间词话》十:“沈伯时《乐府指迷》云: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说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 意思是说,在作文作诗之时凡是遇到有关桃花的命名,不能直接点明桃花,应该用 “红雨” 或 “刘郎” 这两个名词来婉转地称呼它。

“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一诗句,是诗人按自己的文思而顺理成章,可谓水到渠成,朴实自然,犹如飞来之笔,妙自天成。 

然 “刘郎” 虽是刘禹锡本人的自称,但细细一推敲,却不这么简单,刘在这儿是在借用,他很隐晦地巧妙地借用了一个典故,即古时刘晨重返天台山寻仙的典实。作者笔下的 “刘郎”,就是指刘晨,作者在这儿只不过是以刘晨自况。 

刘晨重返天台山寻仙的典故,最早见载晋•干宝《搜神记》,南朝•宋•刘义庆的《幽明录》亦载及。相传晋代刘晨、阮肇二人入天台山採药,迷路,遇二仙女搭救,并与她们在天台山山洞里共住了半年之久做了夫妇,半年之后刘、阮二人思念家乡便回家,却不料家乡已过去了几百年,物是人非,于是二人又重返天台山寻找二仙女,也成了仙。 

现将《搜神记》原文录于此。

明抄本《太平御览》卷六一引《搜神记》:“刘晨、阮肇入天台山 (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北,为道教七十二洞之一) 採药,远不得返,经十三日,饥,遥望山上有桃树,子熟,遂跻险援葛至其下。噉数枚,饥止体充,欲下山,以杯取水,见芜菁叶流下,甚鲜妍。复有一杯流下,有胡麻饭焉。乃相谓曰:‘此近人矣’。 遂渡山,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色甚美,见二人持杯,便笑曰:‘刘阮二郎捉向杯来’。刘、阮惊,二女遂忻然如旧相识,曰:‘来何晚耶?’ 因邀还家,东南二壁,各有绛罗帐,帐角悬铃,上有金银交错,各有数侍婢使命。其馔有胡麻饭、山羊脯、牛肉,甚美。食毕行酒,俄有群女持桃子,笑曰:‘贺汝婿来’。酒酣作乐,夜后各就一帐宿,婉态姝绝。至十日求还,苦留半年。气候草木,常是春时,百鸟啼鸣,更思还乡,最思甚苦,女遂相送,指示归路。乡邑零落,已十世矣。” 

据《幽明录》记载,刘、阮二人从天台山返回家乡后,家乡已过七代了,物是人非,到晋太元 (西晋孝帝司马曜在位时所用年号) 八年那年他俩又重返天台山寻找二仙女,有语云:“传闻上世入山,迷不得归。到晋太元八年,忽复去 (再去天台山),不知何所。” 

刘禹锡之所以暗借 “刘晨” 自况,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这个原因不仅是刘晨有重返天台山寻仙之事,正中 “今又来” 之意;另一个原因是 “刘晨” 正好与他同姓,因称之刘郎,进一步暗指自己。

称刘晨为“刘郎”,不仅仅是刘禹锡称之,而历代诗文多称之。常为女子所爱之如意郎君的代称,如唐•白居易《酬刘和州戏赠》诗:“不似刘郎无景行,长抛春恨在天台。” 唐•司空图《游仙诗》诗:“刘郎相约事难谐,雨散云飞自此乖。” 宋•苏轼《鹧鸪天•陈公密侍儿素娘》词:“娇眼后,舞时腰,刘郎几度魂欲销。” 明•史鉴《小重山•赠妓》词:“翠襦金缕绣鸳鸯,红泪湿,肠断为刘郎。”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三出:“只愿扇儿寄去的速,师父装束得早,三月三刘郎到了,携手儿下妆楼。” 





另外还有个主要原因,是天台山的 “桃花”。在《搜神记》文中有 “遥望山上有桃树” “俄有群女持桃子” 的这一线索的提供,说明天台二女所居之地多桃树,是一个充满桃花的世界。而充满桃花的世界,古时最有名的要数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诗》并记一文中的武陵溪桃花源,于是人们就干脆将武陵溪桃花源来称天台山二仙女所居之地。早在刘禹锡前王之涣作有《惆怅诗》诗十首,第十首中就有 “晨肇重来路已迷,碧桃花谢武陵溪” 的诗句,就说明了刘、阮入天台遇仙女的地方是武陵溪。可见这种说法早在刘禹锡前就开始流传了,后来的五代、宋人典籍中多有记载,不妨将这些记载录于此: 

五代•王松年《仙苑珠编》卷上:“刘晨、阮肇,剡县 (即今浙江嵊县。《幽明录》:‘汉明帝永平五年,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取谷皮。’ 王氏所记,当本此) 人也,采药于天姥岭,迷入桃源洞,遇诸仙,经半年后却归,已见七世孙子。”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二《台州•〈景物〉上》:“桃源,在郡圃,守黄畲植桃百馀,盖仿刘阮故事。”又《绍兴府•〈景物〉上》:“桃源,在嵊山 (今浙江省嵊县新昌县之间) 县南三里,《旧经》云:‘刘、阮剡县人,入天台山,此其地也’。 林槩《越中》诗所谓 ‘桃花源静客忘归’ 是也。” 





如此种种,可见天台二女住天台山武陵溪桃源丶周围是充满桃花的世界之说由来已久,这样刘、阮二人重返天台山桃源寻二仙女,也有重来寻找天台桃花之事,其事正好与刘禹锡 “今又来” 赏玄都观桃花之事相吻合。这样刘信手将这个典故拈来运用到诗作中,既切实自然,又合情合理!









七大易经故事:善能积福,德能改命

1.见微知著

商朝纣王即位后不久,吃饭必用象牙筷子。

大臣箕子看到后,对人说:“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土瓦器,而要配犀角雕的碗和白玉杯;有了玉杯,其中肯定不能盛菜汤豆羹,而要盛山珍海味才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愿再穿粗衣葛服,而要穿锦绣的衣服;也不愿再住茅屋陋室,而要乘华贵的车子,住高屋大厦。这样下去,商国境内的物品将不能满足他的欲望,还要去征掠远方各国的珍奇异宝。长此以往,国家就危险了。”

果然,纣王的贪欲越来越大,最后亡国自焚。

《易经》里说,“知几,其神乎”,“几”的意思是事物的细微变化,能够知“几”的是神人。

从事物的细节可以推测出未来的发展变化,见微知著,这就是“知几”,而知“几”的背后,是哲人对天地人心的精确把握。

2.画地为牢

据说是周文王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上,两两相重,得到六十四卦,并且用来占卜。

传说在周文王的治理下,人民安居乐业,要是有犯罪的,只需要在空地上画一个圆圈,把犯人圈在里面不用管,这就是“画地为牢”。

犯人没有敢逃跑的,判多长时间就呆在“牢”里多长时间,因为文王算卦算得特别准,只要是被他圈住的人,一算就知道去了哪里,捉回来会加重惩罚。

能够“画地为牢”,是因为人的自律或者畏惧,所以约束人的身,不如约束人的心,攻心为上!

3.群蛆食体

隋朝末年,天下群雄并起,当时李渊为太原留守,李世民和刘文静一起劝李渊造反。李渊虽然答应,但是心里不安。

起兵的前天夜里,李渊梦见自己掉到了床下,浑身上下被虫蛆所啃食,心中十分厌恶。

第二天,李世民和刘文静劝他去找智满禅师圆梦,于是李渊便来到安乐寺,向禅师询问吉凶。

早就被李世民和刘文静买通的禅师说:“这梦说明你一定可以得到天下,因为床下即陛下,群蛆食体,就是说众生全要依靠你一个人而活。”

李渊大喜,立刻下令起兵。

心理暗示有强大的力量,圆梦是这样,占卜也是如此。古代是没有心理咨询这种职业的,算卦的术士就部分充当了心理咨询师的作用。

4.红马黑马

袁天罡、李淳风是著名的易经大师,二人是师兄弟,都是唐太宗的国师。

一天,二人跟随唐太宗出游,在河边看见一红一黑两匹马下水。

唐太宗就问:“你们说说看,应该是哪匹马先从水中起来?”

袁天罡起了一卦,是离卦,离为火,火是红色,所以他断定红马先起来。

李淳风却说:“不对,应该是黑马先起来。”

结果是黑马先起来。唐太宗很疑惑,李淳风解释说:“火未起,烟先发,起火之前要先冒烟,烟是黑色的,所以是黑马先起来。”

其实,易经的道理,就是自然事物的道理,并不神秘,所谓的“易经大师”,无非是通达人情,熟悉物理。

5.神机妙算

元朝时有一个道士,自称“神机妙算”。

一天,三个读书人结伴去京城赶考,临行前去找道士,算一算能否考中。

只见道士掐指一算后,伸出一根指头。

三人好奇地问:“这是什么意思?”道士说:“此乃天机,不可道破,到时就知道了。”

三人走后,道士的徒弟忍不住问:“师父,刚才那三人,究竟谁能考中呢?”

道士说:“此中奥妙,不要轻易告诉外人。一根指头,如果中一个,那就对了;中两个,表示一个不中,也对;中三个,就是一齐中;三个都落榜,表示一个也不中。不管任何一种结果,答案不是都显示在这里头了吗?”

能够自圆其说的解释,不一定是正确的,这是防止被“洗脑”要注意的。

6.牛角触死

有一个富家子弟,算卦的术士对他说:“某一日,你要被牛角触死!”

富家子弟觉得他说的很荒诞,但是又怕真的应验,于是随着日子临近,就足不出户,甚至搬到楼上,严加防范。

到了那一天下午,富家子弟独自在阁楼上,觉得闷了就打开窗户,趴在窗台上远望,心想过了下午就没事了吧!

这时候,他突然觉得耳朵痒,于是顺手取下发簪,掏耳朵,这时候一阵大风吹来,窗户猛得关上,撞到他的发簪,发簪竟然直穿脑髓,他一命呜呼!

原来发簪是牛角做的。

这个故事被用来说明劫数难逃,命中注定。在相信命运的人看来,命具有必然的、不变的本质,命之所以是“命”,正因为它不会因为人力的介入而有任何的改变。

7.德能改命

明朝正德初年,苏州有一个王姓商人,三十多岁了,还没有孩子。

他的一个精通算命的姑父,也在苏州。有一天,当这位姑父看到王某,说王某很快就会有大灾难。

王某一向佩服姑父的神算,听他这样说,立刻收拾一下,回安徽老家,走到半路上,因为河水暴涨,无法行船,只好暂时住在客栈里。

一天傍晚,他到江边散步,看到一个少妇抱着小孩投江自尽,王某立刻对江中的众渔夫大喊:“谁能救这个女人和小孩的,我给他二十两银子!”

少妇和孩子被救了上来,经过询问,原来少妇家里非常贫穷,养了一头猪,本打算卖掉来付房租的,但是买主上门的时候,丈夫出去了,少妇做主将猪卖了,没想到,收的却是假银子,一时想不开就要轻生。

王某听了,心里非常不忍,又拿出两倍于猪价的银子送给她。少妇回家后,将经过告诉丈夫。丈夫怀疑她说谎,拉着她去找王某。

到了客栈,王某已经关门睡觉了,丈夫让少妇上前敲门。

王某在房里问:“什么人?”少妇说:“我是投江的妇人,特地来向您道谢!”

王某一听,严肃的说:“孤男寡女,在这样的深夜不宜相见,你若有心谢我,明天早上和你丈夫一起来也不迟!”

少妇的丈夫听了,连忙说道:“我们夫妇一起来了。”王某听说他们夫妇同来,才穿衣起床。

刚打开门,就听到室内“轰”的一声,回头一看,原来客房的土墙,因为连日下雨而倒塌,而将他的床铺压得粉碎。

王某大惊,如果不是及时起床,他早就没命了。

王某不但躲过了这次劫难,以后的生活也很顺利,有十一个儿子,无病无灾活到九十六岁。

古人认为“人的命,天注定”,同时也认为“善能积福,德能改命”,所谓“人心是最大的风水,善良是最好的风水”。

公司起名 出自诗词中的公司名字赏析

  现在有不少著名的品牌名字都是出自诗词,比如清扬,倩碧等等知名品牌。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这些品牌的名字吧。

  公司起名 出自诗词中的公司名字赏析

  倩碧

  这个名字出自晚清词人况周颐所写的一句诗词:芳菲节,倩碧云捧出。倩碧作为一个化妆品牌深受现在年轻人的喜爱。倩碧二字用在女孩身上都十分合适,倩代表着美好的姿态,美好的样子。碧代表的是一种美丽的玉石。

  百度

  “众里寻他千百度”这也是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诗词。百度这个名字正是出自这一句诗词。使用古诗词作为品牌名字,再给人好听感觉的同时也在发扬着中华古典文化。从古诗词里取出来的名字也非常的好记。

公司起名 出自诗词中的公司名字赏析

  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描写了美好的自然风光,“见”即看见、望见。目前环境污染问题是很严重的,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时不时还会有一阵的雾霾天气,能见度极低,不经意间望见美好自然风光是很难的事情了。用“见南山”为环保科技公司命名,表达了公司致力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希望能有一个美好的自然环境。

  玉楼宴

  “金屋妆成娇侍夜 玉楼宴罢醉和春。”“玉楼”为典故名,指华丽的楼房,也指仙人的居所。“宴”即宴会,与人聚在一起喝酒吃饭。一场宴席菜色虽然不能确定的,但一定是少不了酒喝的。用“玉楼宴”作为酒水公司名字,能清楚的展示其主要业务,也表示公司酒水味道极好,品质上乘。

  秋娘渡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秋娘”在《琵琶行》中指同行女伶,用以突出琵琶女的美貌,该词后被用来指聪明有才华的女人。原句中的“妒”字为嫉妒之意,寓意不是很好,于是选用其谐音字。“渡”字就很有禅意,是帮助他人之意,美妆产品能使人更加美丽,帮助改善容貌,用该字很合适。用“秋娘渡”为名,表示用该公司的产品能化出令人羡慕的妆容,变得美丽,突出产品质量之好。

  凌波步

  “体迅飞鸟,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出自曹植的《洛神赋》,描写了洛水之神的步态美,后便用“凌波微步”来形容女子步履轻盈。“步”有脚步、步行之意,步行时自然是需要穿鞋的,该字很容易让人分辨出公司是干什么的。以“凌波步”为名,说明生产的鞋子走路很舒服,显得人很轻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