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0个“先”字头的成语
1. 先睹为快:以能先看到为快事。
2. 先发制人:先下手取得主动权,能制服对手。
3. 先公后私:先考虑公家,后考虑个人。指把公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4. 先见之明:能预见事物发展的眼力。
5. 先苦后甜:先吃苦,后享受。
6. 先礼后兵:在和别人办交涉时,先采取有礼貌的方式,如果行不通,再采用强硬手段。
7. 先难后获:先劳苦才会有收获。指努力进取,不计较个人得失。
8. 先驱蝼蚁:愿意自己先死,入土后为人驱赶蝼蚁。比喻效命于人,不惜先死。
9. 先人后己:遇事首先考虑别人的利益。
10. 先入为主:在接受了一种思想、说法或印象以后,就有了成见,不容易再实事求是地听取后来不同的意见。
11. 先声夺人:先造成声威以挫伤对方士气。
12. 先声后实:先造声势,挫折对方士气,然后再交战。
1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担忧在天下人之前,安乐享受在天下人之后。形容以天下为己任,关心人民疾苦。
14. 先我着鞭:催马加鞭,跑在我前头。比喻抢先一步。
15. 先下手为强:比别人先动手可以占取优势。
16. 先小人后君子:先考虑利害得失,不讲情面,照章办事,然后再讲礼貌。
17. 先意承志:事先揣摩尊长的心意,并按尊长的心意做事。指孝敬父母,或指迎合别人。
18. 先忧后乐:忧虑在天下人之先,安乐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也指事先操心焦虑,后来会得到安乐。
19. 先斩后奏:以前是指先处决罪犯,再报告皇帝。比喻先采取行动,再报告上级。
20. 先知先觉: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比一般人早的人。
每天学点成语 : 银钩虿尾
视频加载中...
【成语名字】: 银钩虿尾
【成语拼音】: yín gōu chài wěi
【成语注音】: 一ㄣˊ ㄍㄡ ㄔㄞˋ ㄨㄟˇ
【成语释义】: 比喻书法的钩、挑等笔画遒劲有力,有如银钩和蝎尾。一说虿尾指指蝎子的尾巴,能揵然上卷,写“乙”、“丁”、“亭”等字之末趯,须驻锋而后趯出,故遒劲有力。
【成语出处】: 南朝·齐·王僧虔《论书》:“(索靖)散骑常侍张芝姊之孙也,传芝草而形异,甚矜其书,名其字势曰‘银钩虿尾’。”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虿尾银钩
【反义词】: 无
【成语造句】:
前人评其书“遒竦”、“银钩虿尾”、“飘风息举,鸷鸟乍飞”。
【相关字成语】:
第一个字银的成语 : 包括火烛银花、火树银花、银钩虿尾、衣紫腰银等。
第二个字钩的成语 : 包括银钩虿尾、钩深致远、锯牙钩爪、铁画银钩等。
第三个字虿的成语 : 包括银钩虿尾等。
第四个字尾的成语 : 包括银钩虿尾、尾生丧身、年头月尾、倦尾赤色等。
【成语接龙】:
银钩虿尾→尾生抱柱→柱天踏地→地棘天荆→荆棘塞途→途途是道→道不拾遗→遗珥堕簪→簪星曳月→月落参横→横刀揭斧→斧破斨缺→缺口镊子→子夏悬鹑→鹑居鷇饮→饮泣吞声→声势浩大→大势所趋→趋时奉势→势穷力屈→屈蠖求伸→伸头探脑→脑满肠肥→肥头胖耳→耳提面命
15 个成语,洞见《道德经》智慧精髓
《道德经》只有短短五千言,却涵天盖地、尽说人道,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精辟,随便拿出一句都可以作为至理格言和人们的座右铭。而更为精华的则是其中那些老子独创的成语,可谓老子智慧的概要和精髓,从中完全可以洞见《道德经》的真谛。我们从这些成语中,再次精挑细选出最具人生智慧的15个。这15个成语,可以说字字都是真智慧,个个都是大境界,值得认真品读领悟。
1、自知之明
【成语出处】《道德经》第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成语含义】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有透彻的了解。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多用于指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
【智慧精髓】自知,就是要知道自己、了解自己。《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就很有自知之明,没有被旁人的吹捧搞昏了头脑,他说:“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自知之明来源于自我修养和自我慎独。一个严于自省和自律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但人要做到这一点,往往是比较难的,要求别人易,要求自己难。
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避己所短,扬己所长,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坐标进行准确定位。当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时,也正是进步的开始。
2、慎终如始
【成语出处】《道德经》第64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成语含义】谨慎地做到最终,就像开始时一样,就不会有失败和差错。指始终要谨慎从事。
【智慧精髓】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为人处事不能善始善终,原因一般可以归结于两个方面。首先,虎头蛇尾,开端和过程都很重视、谨慎,而到结尾处却放松了警惕和要求;其次,急于求成,开头和过程都很认真,眼看将要大功告成,杂念、欲望、贪念便起来了,患得患失,最终前功尽弃。
“慎终如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既要严于律己,老老实实地将该做的事情做到最后,又要“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始终保持平和、“虚静”的心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成功三要素:勤奋、坚持加心态。
3、和光同尘
【成语出处】《道德经》第56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成语含义】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平和处世方法。
【智慧精髓】和光同尘,就是要含敛光耀,混同尘世,不要标新立异,不要过分张扬自己的特殊之处,融入社会,融入周围的环境。要不在前也不在后,这样就能远离纷争和耻辱。
“和光同尘”既是对外的处世,也是对内的修身。大凡有道之君子,或德行高洁之士,必有一股清高之气,不愿与人和同,于是流于狂狷。狂者过之,狷者有所不及。
道家圣人处世,要的则是虽然怀和氏之璧,但是外面看过去却十分朴实,穿着普通的衣服。以及“光而不耀”,虽然有光芒,但是却不会那么耀眼,不会过于招摇。这既是处世远祸的智慧,其实又何尝不是修行的一种境界呢?
4、知雄守雌
【成语出处】《道德经》第28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成语含义】知刚守柔,比喻胸有主见而与人无争。
【智慧精髓】知雄守雌,是最为恰切、稳妥地对全面情况进行把握。老子不仅提倡“守雌”,关键更在于“知雄”。“知雄”不是仗势欺人或“得理不让人”,而是知己知彼,对症下药;“守雌”不是被动地“任人欺凌”,而是处后、守柔、含藏、内敛。假装不知,实际上清楚;假装不行动,实际上是因还不能行动,或需要待机而动。这才是真正的知雄守雌。
5、多藏厚亡
【成语出处】《道德经》第44章: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成语含义】指积聚很多财物而不能周济别人,引起众人的怨恨,最后会损失更大。
【智慧精髓】在老子看来,寻求声誉、财物与顾全性命是相对不相容的。过于爱名利必定要付出很大的消耗,越大的积藏必遭受越大的损失。多藏,就是指对物质生活的过度追求。一个片面追求物质好处的人,一定会采用各种手腕来满足自己的愿望,因不义而落入不利的因果,必将招致反噬。
“多藏必厚亡”,并不仅仅指物资方面的损失,也指人的精力、人格、品德方面的损失。贪求私欲者往往被财欲、物欲、色欲、权欲等迷住心窍,攫求无已,终至纵欲成灾。
6、祸福相依
【成语出处】《道德经》第58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成语含义】祸能够生福,而福也能够生祸。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智慧精髓】祸能生福的原因,是当一个人处在危险或灾难的时刻,很认真地想求平安,并且能够深入地体会求得平安的道理,尤其是他能够心存畏惧恭敬,谨慎自己的言行。
而福能生祸的原因,就是当人在居安的时候,不能够思危,而且还放纵自己奢侈逸乐的念头,言行举止骄傲懈怠,尤其多有处事轻率、态度傲慢,甚至欺侮别人的情形发生。
“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祸福会在不知不觉中增减变化,没有智慧的人,是不容易觉察到的。
7、天道好还
【成语出处】《道德经》第30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成语含义】指天可主持公道,善恶终有报应。
【智慧精髓】有一句非常流行的网络语: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这就是天道好还。事物发展到非常强力的状态之后,势必逆反,因为物极必反,所以不管不顾地将强力推行到底,一定是“不道”的行为,这种“不道”的行为就一定会很快衰亡、灭亡。
暴力必然引来暴力,只有用柔性的策略才能化解暴力。不要用暴力去解决问题,对人要做到仁至义尽,不要逞强好胜,取得了成功不要居功自傲。不要做过头之事,要有一份仁慈的心,以人为本,以和为贵。
8、知足不辱
【成语出处】《道德经》第44章: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成语含义】懂得满足,才不会遭受屈辱。表示不要贪心。
【智慧精髓】老子所说的知足,不是满足现状,不是固步自封,也不是对烦恼的麻木和对矛盾的逃避,而是承认人的时间、精力、智慧和机遇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满足所有的欲望,也不可能达到完美的境界。
所以,人的要求和行为应该把握好度,适可而止,不要超越可能与应该的范围。如果一味贪求得不到或无须得到的东西,无休止地奔波忙碌,不仅活得痛苦,还有可能导致全盘皆输。
9、知止不殆
【成语出处】《道德经》第44章: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成语含义】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遭遇危险。
【智慧精髓】知止需要智慧,要知道何时应该停止、何地必须停止,否则就会过犹不及,出现危险。
现代生活中,有人坦然面对人生,懂得知止不殆,因而终生如意。也有一些人生性耿直,不会转弯,不知知止不殆,虽然才华横溢,却常常遭人嫉妒,往往无辜受敌。也有一些人,炫耀富贵,喜欢显摆,结果招来祸患。
人的一生中,经常听到的教导和鼓励是“不断进取,奋斗不止”,很少有人劝告人们“结合实际,适可而止”。进是勇气,是方向;止是智慧,也是一种方向。汉张良就是因为懂得审时度势,在刘邦为帝后主动请辞,只求封留侯,才保全了性命。相反,自负的韩信不知何时该止,才最终落得个“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
10、大巧若拙
【成语出处】《道德经》第45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成语含义】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像笨拙。
【智慧精髓】 看上去能力特强的人,不一定是最强的;看上去特满的,不一定是最充实的;看上去特别正直的,不一定是最正直的;看上去技巧最多的,不一定是最聪明的;看上去最能说的,不一定是口才最好的。事实就是如此,否则“深藏不露”、“真人不露相”这些说法就不会那么深入人心。金庸武侠小说里很多角色都是如此,越牛的人,越不显山露水;而且越厉害的功夫,也都越显得笨拙;比如神一般的扫地僧,比如独孤求败的重剑无锋。
一力破十会,一白遮百丑。高手之所以若拙,是因为他们实力足够强大,所以才有底气。需要技巧么?需要。但在实力面前,技巧的作用就显得非常渺小了。老老实实积累自己的实力,比什么都重要。
11、被褐怀玉
【成语出处】《道德经》第70章: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成语含义】身上披的是粗布衣服,胸前却揣着宝玉。比喻怀抱大才而深藏不露,或出身贫寒而怀有真才实学。
【智慧精髓】一个人的真实价值,终归还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体现,时间不会蚀去珍宝的光华,而只会把它打磨得更加璀璨。
因此,真正的智者和圣人不会介意世俗外物,更没有兴趣用自身的宝物换取浮名。我就在这里,不管你承认,或者不承认。圣人是寂寞的,因为他能够体味到生命中那挥之不去的孤独,并且在坚守当中完成价值的沉淀。
平庸的人往往会在随波逐流中沉沦和迷失,我们很难有勇气为了保有那一份真实自我,而去抵抗寂寞蚀骨的滋味,因而也就没有机会去领略圣人的境界。
12、见素抱朴
【成语出处】《道德经》第19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成语含义】现其本真,守其纯朴。表示不为外物所牵。
【智慧精髓】明末崇祯年间,有个人画了一幅画,画上一棵松树,松树下面一块大石,大石之上,摆着一个棋盘,棋盘上面几颗疏疏落落的棋子,除此之外,别无他物,意境深远。
后来有个人拿着这幅画,去请当时的高僧苍雪大师题字。苍雪大师一看,马上提起笔来写下:松下无人一局残,空山松子落棋盘。神仙更有神仙着,毕竟输赢下不完。
世事变化不尽,输赢没个尽头,神仙尚且如此,所以就应该选择“见素抱朴”的心态,面对复杂,始终守持单纯和淡然的心态,存心淳朴,将欲望和恩怨都看得轻一些。问题和困难来了,先别急着解决,缓缓神,静观其变,或许就会悄然而退,总比苦思攻破之法或执意迎难而让人轻松。这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智慧。
13、虚怀若谷
【成语出处】《道德经》第15章: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成语含义】胸怀像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智慧精髓】《易经》六十四卦中唯一六爻全吉的卦,正是谦卦。所以《菜根谭》中有语: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意思是说,古来建立功业成就功勋的全都是谦虚圆融的人士,那些执拗固执、骄傲自满的人往往与成功无缘。文王谦虚,渭河之滨访太公,最终成就周朝八百年的基业;刘备谦虚,三顾茅庐请卧龙,最终天下三分一分归刘。
谦虚的人懂得怎样尊敬别人,包容别人。做人如果太骄傲太自满,物极必反,盛极而衰,最终灾祸临头,只能悔之晚矣。山谷因为胸怀空阔而罗纳万物,万物生长其间,不受排斥,不受拘禁,自由生长;同时,山谷间的万物也装饰和点缀了山谷,使山谷变得郁郁葱葱,生机勃发。所谓谦虚礼让、敬人敬己,就是这个道理。
14、大器晚成
【成语出处】《道德经》第41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成语含义】原指大的材料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后指能担当大事的人要经过长期锻炼,成名往往较晚。
【智慧精髓】担当大事的人的确要经过长期磨练,最著名的便是姜子牙,72岁才出山辅助文王武王父子完成灭商立周大业。有年少成名者,除了天赋高,也往往因为他们所做的事还不够大。
成功是日趋丰盈、等待蓄势后的绚丽震撼。唐代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司马迁写《史记》用了18年,曹雪芹写红楼“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先贤的智慧不是体现在顷刻间闪现的灵感与笔下流淌的华丽,而是他们的谦逊与艰苦,以及对于知识虔诚而持久的吸纳。他们等待骨骼的完整、血肉的丰满,他们等待时机。
朱自清说:“我要一步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成功没有捷径。用拼搏的血汗与顽强的韧性换来的成果,才是历久弥香。
15、知足常乐
【成语出处】《道德经》第46章: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成语含义】知道满足,就能长久快乐。
【智慧精髓】知足常乐不是安于现状、故步自封,这样的满足所带来的快乐也是不能长久的。老子要告诉我们的,是警惕无止尽的欲望,以及追逐欲望所可能带来的祸患。如何应对呢?那就是“知足”。
当然,无论知足还是不知足,都不能改变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处境,所以由“知足”带来的“常乐”就不是现实上的,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对名与利的超越。要达到这种境界,我们就要知道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的目的,了解自己的能力,把握自己的机遇。不是自己的别想的太多,是自己的要从容享受,以此来平复自己不切实际的妄想。
烦恼多与“不知足”有关,知足也许不能改变现状,却能消除烦恼,而这不正是人无论追求什么,都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吗?如此才能获得长久的平安、富足和快乐。用一个“淡”字观照世间千情百态,才能懂得动静相宜、取舍有法的道理。
◎本文转载自“儒风大家”,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个危字一个人头上写了一个勇字是什么成语:临危不惧
疯狂猜成语2一个危字一个人头上写了一个勇字是什么成语?这是一款考验玩家智力的休闲类游戏,也是一款老少皆宜的游戏。
一个危字一个人头上写了一个勇字是什么成语
这幅图中看见有一个危字,旁边一个勇士一点都不怕危,就能联想到成语临危不惧(如图所示)。
小成语,大智慧,《道德经》里的成语,每日一读一悟(77)
开心成语之旅,继续从《道德经》这部鸿篇巨制中的成语着手,每天选一个小成语,以点及面,以小博大,由浅入深,深入领会这部经典的高妙玄策,感悟老子文化和哲学思想的精髓,以此提升自己的道德情操,哲学思想和处世之道。
第77则:微妙玄通。
释义:微妙:精微奥妙。精微深奥而灵通的道理。
出处:《道德经》第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本章原文: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宁,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本章译文:古时善于行“道”的人,见解微妙而且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正因为他深藏不露无法了解,所以只好勉强来将他描述:他们小心谨慎,就像冬天涉水过河;警觉戒备,就像居于强邻的包围之中;庄重严肃,像做宾客一样;融合温暖,就像正在消融的冰雪;醇厚质朴,就像没有雕琢过的原木;旷远豁达,就像空旷的山谷一样;浑厚宽容,就像浑浊的江河一样。空旷浩渺,就像大海一样。奔腾呼啸,好像永不停息。谁能在动荡中静止下来,在安静中慢慢变得澄清?谁能在安定中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保持上述道的要义的人,不求圆满。正因为不求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
近义词: 等
反义词: 等
成语接龙>微妙玄通>通风报信>信以为真>真真假假>假戏真做>做人做事>事不过三>三生有幸>幸灾乐祸>祸不单行>行舟如风>风风火火>火急火燎>燎原之势>势如破竹>竹报平安>安之若素>素昧平生>生龙活虎>虎落平阳>阳春白雪>雪牖萤窗>窗明几净>净盘将军>军令如山>山摇地动>动辄得咎>咎由自取>取信于民>民不聊生>生不逢时>时过境迁>迁客骚人>人尽其才>才高八斗>斗转星移>移风易俗>俗不伤雅>雅量高致>致远恐泥>泥牛入海>海纳百川>川流不息>息事宁人>人各有志>志大才疏>疏财仗义>义愤填膺>等。
“微”字开头成语 :微妙玄通、微不足道(录)、微察秋毫、微服私行、微服出巡、微乎其微、微言大义、微名薄利、微时故剑,等。
本章书法赏析:赵孟頫小楷
感悟:
微妙玄通不可识,
悟道之人音容稀。
濯身浊流心愈静,
悠悠生气永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