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语化人心,佳文增景深
——2021-2022学年度第1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蓦然已是数九天
综素融合是拓展
曾经醪糟洒暑汗
半年打拼铸暖缘
北纬天气开始数九,岭南仍是繁花如春。再过几天学期收官在即,恰在防疫清零的关键时刻,学子们配合防疫自觉留宿减少流动安静自习的间隙,感受到窗外冷霾带来的骤降的温度,聆听到远处刷刷的飞驰的车喧和校园林木间飘出的鸟啭,在温柔的办公室灯光里意识到思考一下半年来的过往了。本学期是在抗疫警报声中开始的,国内外疫情反反复复,即便风景独好的中国,也是在小心翼翼中度过这个疫情多事之秋,以抗疫阶段性清零结束。这仿佛一个美丽的寓言,经历一波三折的故事,有一个皆大欢喜的惬意;又仿佛一场预演或预言:人们未来经历的都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在乎该在乎的,当真、认真、较真,一切都会朝着预期的地方发展,屡试不爽,颠扑不破。回顾本学期以来自己的语文教学,是在双减背景下开启了新一轮征程,在外界教育焦虑可能因史无前例的疫情肆虐而“过滤”人们的杂念而变得更理性正常,但浅尝辄止因遇到点风吹草动摇荡迷茫的不乏其例。但回顾一学期里,自己在抗疫口罩里保持着生态课堂的呼吸,在任务群课程的结构里升级了教学手段,在刷题、测试的泥潭里保持了语文老师起码的高蹈健步的人文节操,较为顺利地完成了以打造全景文化课堂为宗旨的学期教学任务。
春去秋来又一年
一、课堂首课抓精神:以人为本,何去何从,人言人行
刚接高一新生,我给学生们上的第一课就是我是中国人。然后以汉语言讲述我经历的儿时被父爱脚踢却懂父爱如山 、小学毕业时一曲《樱桃好吃树难栽》惊艳全班、参加工作火车站遇到讹诈智退瘪三的故事告诉学生,语文就是吃好人饭,讲好人话,做好人。再具体些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吃在中国,就是用我们的眼观、耳听从历史废墟尘埃里、当下纷纭缭乱里、未来扑朔迷离里博采人性之美,标本摒弃人性之恶,成人之美 ,逢人说项,雪中送炭。还列举现实中漏洞百出的个别发言、狗屁不通的狗血官样文章、骨子里颠倒黑白的恶毒攻讦,让人认识到语文的灵魂是什么。因此无论第一课的学科定调还是之后的常态课堂仅仅抓住语言表达、思想逻辑、美丽人性(文明)、应试的“苟且”。着眼于语文的内生活力课堂让语文课变得色彩缤纷而温情脉脉。课堂多了师生互动,多了对自我状态的关照和觉察,多了对当下与未来的走向的有益的探索碰撞。说白了语文就是说好中国话,写好中国字,撰好中国文,做好中国人,用行动、用纸笔讲好中国人的中国故事。——让学生对语文的认知非同之前。
早备学子驻心间
二、课前演讲博一粲:以史为鉴,以时为鉴,博取约观
本学期的第一册教材八个单元 ,加以本学期周周有活动,完成教学任务时间比较紧张。但是我和同学们商讨的课前三分钟演讲雷打不动。周一新闻时评,周二我见我说,周三史海钩沉,周四读书锐见,周五奇思妙想。透视历史与当下、现实文字,发掘文明价值,探讨人生真伪意义。可以谈天说地,不能言不及义。全班54位“大侠”,人人定时 ,定构思,脱稿,演讲时全程数据化采集,当下同学即兴评论,赠予美雅称号,而后老师点评。因为老师反复强调动员课前演讲机会难得, 你的状态就是作为中国人说中国话对自己和大家是否尊重、是否赢得班内国人称誉的一个参数,尽管有个别学生演讲制作了太多课件导致迁延拖堂、个别太关注了图片忽略了语言表达、个别同学扭捏嗫嚅而略显尴尬,但是大多数同学展示了朝气蓬勃、奔放有节和青年担当风采。在学生们踊跃点评后,老师即时点评强化,“暖心姐”“孝道哥”“文明姐”“骨气汉”等等雅号文化圈传递开了,成为调动氛围、思考、增加人文气息的一节课堂必备暖场。
凡言巧语话谪仙
三、悦读月读乐交流:我读我书,我思我业,我谈我思
必修课教学、常规作业是程式化、暂时的,但作为一个当代人更不用说文化人,养成阅读习惯应该是不关乎贫富却关乎幸福感、充实感一辈子的大事。我就是带着这份执着信念教育学生。语文课上有时你可以在老师课上走神、跑题,但你绝不可以停止甚至每天不至少读三五页书;你绝不可以上语文课时不听课,除了上课时你正抱着一本事后老师认可的书大快朵颐——我们约定了“人人悦读计划表”,提前列好当月读书规划目标书目,每个小组长督促,一个月左右进行一次阶段总结。然后就是隆重的全程录像的读书交流会。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分享月度悦读的成果,老师最后点评。回顾本学期以来,尽管有防疫工作、校园活动或考试数据外“卷”而下的“复习冲刺令”不断给读书活动带来不便,但还会如期在明天(12月27日)顺利完成第三轮次所教班“大侠们”悦读交流活动,《乡土中国》《红楼梦》《活着》《三体》……启智怡情增能,经典巨著里的掘金世界岂是仅仅课本规划所能涵盖,如饥似渴,似琢似磨,何为不乐!
书中沉浮扁舟泛
四、教学探索肯放手:借终为始,借读促写,激组争优
凡名校名师和有远见的教育工作者, 不仅仅看到教学任务中的知识传授,无不看到更重要的教学中的育人——教会学生的主动的、自主的学习以攫取成长动力和才干的能力。和一般的静态知识传递不同,这种能力是动态和终身的。可以说只有教会了学生能够自律、自主、持续懂得主动学习的老师才堪称恩师。我不是名师,我却愿尽愚拙以能成全一个家庭托付未来希望为己任,力争每一课堂、每一课间都能够让学生大有所得、大有长进,尤其是思考能力、主动学习习惯。以阅读规划、当堂速读促文字表达,多方设计小组课堂竞答、打卡背诵竞赛、小组展示比拼,抛弃了既往教学中动辄拿一篇文章一言堂式、全能上帝俯视式的肢解文本,代之以从整体入手、学生先读入手、询问入手共享艺术。现代文,我给目标,给指引,学生讲课文、讲思路;文言文,我给方向,指重点,学生归纳,讲翻译。对平时身边的对联书写、作文竞赛等文化参与活动也使拼老力动员参与,奖优罚懒……于是有争先恐后,获特等奖、一等奖、优胜奖;小组合作课堂的总结在评出优胜小组的最后,我往往来一个“今日说法”,于是有了“尘埃落定”少了迷茫。一个学期的探索,学生们最大的变化是胆子敢言了,善在人前表达了,文章通顺了,学业水平也渐入佳境。
思维导图我争先
天地悠悠,岁月荏苒。是日不凡,伟人华诞。此生感恩生华夏,来日不负站杏坛。尽管疫情在扰乱着我们的工作生活节奏,尽管国际国内风云给我们的情思搅动起一层层浮萍,但作为一个有大情怀目标小确幸视野的教坛语文科小卒,能够相对安静地怀着济世度人、奖掖后浪的深情完成了又一个平凡而不简单、普通而不乏雅趣的学期工作,从而让语文成为少年中国里中国少年饶有兴趣地体验汉语全景文化的魅力,真是三生有幸!暖语自化人,美文终启智。
人生若只如初见
青春地盘勇闯关
最是暖心驱冬寒
我深信,语文堆砌词藻像言不及义一样容易,但几乎读了几页书谁都可以拿语文学科说事或在语文佬前卖弄风骚的殊不知最朴素的道理:暖语化童心,佳文增景深,铁臂担道义,表达即做人。
是为盘点,也以此纪念心目中永远怀念的济世众生的新中国缔造者。……为了不负先辈们对美丽中国的擘画期待,来年教育沃土玉成新秀再尽绵薄力!
2021年12月26日
开学第一天 这些新生名字又成“爆款”了
美好的暑假已经过去,迎来了又一年度的开学季,每到开学季往往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可以愉快地和新同学玩耍了,忧的是不知道这一次的新班级是否会存在同名的尴尬。借此我们就来聊聊当前重名率最高的名字,看看你是否被命中了。
随着各个学校陆续开学,很多关于“姓名撞车”的话题展开了。据悉湖南某高校,新生中一共有67个重名的同学,其中有5位叫“王亮”,叫“星宇”的同学居然有12位,其次叫李豪、李浩也很多。其他学校叫张杰、李响、刘涛的非常多,对于这些重名的同学而言,有缘分,也有尴尬。
中国姓氏排行前五的是“王”、“李”、“张”、“陈”、“刘”,所以像这种大姓的族群是最容易重名的,也是最难起名的,因此大姓的父母在起名的时候,要避开“烂大街”的字眼。
如最新统计的新生儿姓名户籍登记表中,使用最多的50个字:
梓、宇、子、涵、泽、雨、佳、浩、欣、轩
嘉、思、睿、晨、文、博、一、俊、宸、妍
怡、铭、诗、辰、语、熙、奕、然、诺、彤
萱、皓、琪、依、悦、沐、艺、馨、雅、航
鑫、豪、钰、梦、阳、家、瑞、桐、乐、若
这些字确实是寓意和字音都非常不错,可是再好的字眼也奈不过这么多人取呀,如果使用的人多了,那么看到这个字也会产生不好的反应,如果不是情有独钟,搭配得当,那么最好避开使用。
单名重名度最高的十个名字:
张伟、王伟、王芳、李伟、李娜
张敏、李静、王静、刘伟、张丽
双名重名度最高的十个名字:
秀英、欣怡、佳文、佳欣、俊杰
佳豪、可欣、一凡、静怡、雨涵
经过近年来重名最多的名字分析,发现中国家长最喜欢用这“三种方式”起名,也造就了中国重名度非常高。
1、追随大流,采用热门的名字
近5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的名字普遍都有一个共性,无论是那一代都存在,在60后70后的名字里大多是建国、国强、红英、秀英等名字,而在80后90后单名较多,采用伟、杰、敏、丽的非常多,如今的00后、10后名字中最常见的有梓轩、雨桐、梓豪、紫萱等。
2、不够重视,不注重涵义
都说文化决定一个人的眼界和格局,现代人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老一辈的人要高很多,但是现代父母却不太重视名字的地位,只是觉得好听、洋气、独特就好,而往往忽略了名字的涵义。
3、大姓配热门字或名字
要知道大姓,就是姓这个姓氏的人非常多,那么在起名的时候,就要了解大姓不能搭配一些热门字或者名字,尤其是在取单名的时候,是最需要注意的,毕竟大姓加上热门字,最容易产生重名,比如张敏、张明等。
那么要如何提升名字的辨识度,减少重名呢?
其实有些家长并不是故意要将自己的孩子取一个非常独特的名字的,他们在取名字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那么多,事后才被其他人所发现,所以这种事情也不能够怪他们,不过父母取名字这种事情的确应该事先想好,否则到时候可能就会闹出很多笑话。
父母在取名字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慎重,如果为了担心出错,可以在孩子还没出生的时候就把名字想好,男孩女孩的名字构想一个,到时候也都用得上,这样至少不会让孩子将来在社会上吃亏,也不会沦为别人的笑话。
女孩起名 带文字有解释的名字介绍
女孩起名 带文字有解释的名字介绍
带文字有解释的女孩名字【文倩】
文字本义:指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文字;也指人类劳动人果的总结,如文化,文物;还有文华辞采、温和的意思,如文质彬彬,文静,文雅。倩字是指神态俏丽,漂亮,亭亭玉立的意思,与文字搭配非常好听,寓指炯炯有神、亭亭玉立、倾国倾城。
【文卿】
文字用作人名:意指文采,智慧,文静,文质彬彬之义。卿字是指谦虚,谦和,虚心的意思,与文字搭配非常有个性,寓指谦谦君子、谦虚敬慎、虚心好学。
【佳文】
佳字是指美丽出众,善良,吉祥的意思,文字寓指:学识渊博、文华辞采、文静内敛。与文字搭配唯美好听,寓指心地善良、天生丽质、如花似朵。
【慧文】
慧字是指聪明,灵秀,有智慧的意思,文字用作人名:意指文采,智慧,文静,文质彬彬之义。寓指:学识渊博、文华辞采、文静内敛。与文字搭配给人一种文静感,寓指冰雪聪明、敏而好学、秀外慧中。
女孩起名 带文字有解释的名字介绍
文字结尾的女孩名字冰文、凝文、凤文、卿文、双文、可文、
叶文、媛文、妍文、姝文、妃文、彤文、
玲文、芳文、佳文、宇文、雅文、婷文、
友文、雪文、晓文、英文、妮文、蕊文、
兰文、孜文、妮文、艳文、冰文、雯文、
霞文、珊文、香文、欣文、丝文、偲文、
雅文、小文、其文、缘文、枫文、晗文、
纯文、馨文、翊文、茗文、娜文、瑗文、
玫文、
女孩起名 带文字有解释的名字介绍
文字开头的女孩名字文冰、文茹、文玥、文霜、文萍、文婷、
文玟、文荔、文姝、文佳、文依、文倩、
文涵、文紊、文虹、文沁、文坷、文解、
文瞳、文华、文嫣、文夏、文兰、文亚、
文婉、文露、文娉、文薇、文淇、文姝、
文娜、文菡、文莹、文静、文仪、文伊、
文伊、文珊、文思、文妍、文慧、文一、
文艺、文姗、文琪、文馨、文丹、文丽、
文虹、
在中国生活九年还不会讲中文?李小鹏替老婆的解释实在没啥说服力
在中国营业的公众人物可以不讲中文吗?
最近总是看到李安琪的名字出现在大家的讨论里,而且基本上都是负面的声音。
李安琪就是李小鹏的妻子,大家应该都知道这对夫妇和他们的女儿奥莉,不用再赘述了。
李安琪之所以最近被大家diss,不是别的原因,就是她不讲中文。
夫妇俩最近上了综艺《甜蜜的行李》,李安琪基本上都在飙英文。
“I miss you so much”▼
“生命中有没有一样最重要的东西,你觉得少了它就活不下去了”
“you”▼
这次只能说是个契机,早在几年前,李安琪已经被质疑很多回在综艺上总说英文的事情。
因为事情闹得有点大,李小鹏昨天正式回应了这个事情。
李安琪的中文水平到底怎么样?她不会看不会写中文,可以听懂但是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
两人认识的时候,李安琪迁就自己讲中文,等到自己的英文水平越来越高,两人交流就是中英文夹杂。
自己在《天天向上》夸李安琪的中文不错?因为觉得她在那种环境长大能说成中文已经很不错。
明明做过《鲁豫有约》却不知道鲁豫的名字?因为他和安琪介绍过鲁豫就是中国的奥普拉。
李安琪在《极速前进》说大段中文?因为户外交流怎么自然怎么做,后台采访会花很长时间教她用中文表达。
都是为了给大家呈现好的状态,但是反而因为努力被误会,他觉得很不理解。
李小鹏转发采访,希望大家可以认真客观看完采访再做评判。
他的这波回应看起来挺真诚,但是网友并不买账,他的微博评论都很翻车:
希望李安琪可以学会中文以后再上中国节目,这是对观众和节目的尊重。
李安琪父母成年以后去的美国,加上她在中国生活这么多年,大家不相信她不会基本的中文会话。
先了解一下李安琪的家庭背景:
很多网友讲李安琪的英语表达都是极其基础的口语,所以她是初中移民到美国。
但是查证以后,她父亲李小平和母亲文佳是1986年退役到美国读书,两年以后在美国生下李安琪。
所以李安琪就是吃着牛排三明治、喝着咖啡可乐长大的ABC,海外华裔的身份毋庸置疑。
李安琪的父母都是在中国长大的中国人,她的中文水平有李小鹏说的那么差吗?
2004年,李小平文佳夫妇曾经带着李安琪上过采访节目。
当时15岁的李安琪可以流利地用中文进行自我介绍和表达。
李安琪和李小鹏也是差不多在这个时间认识的:
李小鹏为了追求李安琪,从零开始学习英语这个事情,大家应该有所耳闻。
所以两人刚认识的时候,都是李安琪在说中文没错▼
李小鹏在《天天向上》也讲过两人相识以后用中文交流,因为李安琪的中文也不错
(李小鹏在前文采访里表示这个说法有夸张)
2012年的时候,两人参加《鲁豫有约》,李安琪也是用中文对答。
“开始习惯北京了吗”
“慢慢习惯了 i like here”
“安琪你在美国生完她 你坐月子 你知道什么叫坐月子吗”
“我坐了 美国人不坐 但是我爸妈跟小鹏爸妈一定(坚持)要坐 所以坐了”
到了2014年,夫妇俩参加综艺《极速前进》,李安琪说过大段中文内容。
(李小鹏在前文采访里表示是导演和自己教她怎么表达)
但是同年《非常静距离》开始,李安琪就没有怎么说中文,李小鹏在旁边负责翻译。
“i thougt you are a coach”
“她以为我是教练”
“no i don't know why”
“她说不知道为什么”
李静问她被李小鹏追求的时候是什么想法:
“i know you like me and i know you are such a nice guy but i was too young so i wasn't interested”
然后李小鹏在边上翻译一遍▼
同年再上《鲁豫有约》,鲁豫用普通话提问,李安琪已经基本上都用英文回答。
最后鲁豫也用英文提问了▼
2015年《爸爸回来了2》,有个场景是她和朋友在家里做饭。
李安琪用英文介绍自己在做什么,朋友用中文问“你在说什么”,她用中文回复“我在说我们在做什么东西。”
她在节目里安慰奥莉用的也是中文▼
最近夫妇俩上的综艺《甜蜜的行李》,李安琪也有对着镜头的大段中文独白。
网友翻出了她的国外采访,她自己讲普通话的程度其实是可以和别人交流。
就是这个采访,李安琪讲自己上了中国的奥普拉脱口秀(鲁豫有约),但是却不知道中国奥普拉的真实姓名。
“不管她是什么名字,我不知道她什么名字”▼
然后不喜欢北京,比较喜欢香港,因为有西方元素而且可以说英语。
所以即使按照李小鹏的说法,《天天向上》是鼓励说法,《极速前进》是他教她用中文表达。
但是李安琪本身绝对有中文基础,日常交流没有问题,“i don't know why“完全可以讲“我不知道为什么”。
也是没有想到中文还是英文这件事情可以掰扯这么久,引起这么大的讨论。
李小鹏讲语言只是沟通工具,大家有太多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做,不比盲目跟风,比夫妇俩还要焦虑语言问题。
其实我们讨论的真的是沟通工具吗?应该是态度问题。
尤其是其他多国语言环境长大的人都很努力去讲中文:
《花样爷爷》里的诺一不由自主说起法语,安娜立刻叫他说中文。
《爸爸去哪儿》Jasper也是讲英文,陈小春立刻提醒他要讲中文。
韩国友人秋瓷炫来中国前完全不会中文,后来演戏直接讲中文台词。
加拿大的夏克立也是努力用中文发微博▼
《中国有嘻哈》的时候,欧阳靖的中文真的不行,但是他已经有学习中文的课程。
你说是为了比赛也好,为了融入国内市场也罢,至少他的表现让观众看到了诚意。
现在欧阳靖已经能在《青春有你》和张艺兴换班主持了▼
即使是李胜利,为了拉皮条事业也努力学习掌握中日英三门外语,他的中文是可以讲单口相声的水平。
当然,综艺节目没有白纸黑字规定嘉宾必须要说中文,李安琪作为ABC,确实从小生活在英文的环境里。
可是她在中国生活了九年,本身中文水平也足够交流,如果面对家人朋友什么语言都行,然而她上的是中国综艺,主要观众也是讲中文的中国人,很多看电视的老百姓就是听不懂你在讲什么,这时候自顾自讲英文,未免就有点自我了。
想要在中国挣钱,还是尊重一下中国观众吧。
Today的news就write到这里 当然还是hope大家都学好English
(版权归橘子娱乐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