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卣是什么意思怎么读(卣是什么意思)

卣是什么意思怎么读(卣是什么意思)

青铜器盉、甗、簋、罍、卣、斝等都是什么东西,有何用途

2018年3月底,一件西周青铜器“虎蓥(音yíng)”现身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的网站,引起了国人的高度关注。虎蓥的出现,使商周青铜器再次进入小伙伴们的视线。

青铜是铜锡合金,具有熔点低、硬度大、可塑性强、耐磨、耐腐蚀、色泽光亮等特点,受到了古人的青睐。按《考工记》的要求:“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六齐”分为“钟鼎”、“斧斤”、“戈戟”、“大刃”、“削杀矢”等类别。

各个类别不同,铜锡合金的比例略有差异。例如“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

上图_ 虎蓥

上图_ 虎蓥

虎蓥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目前世界上仅存七件蓥器。虎蓥方唇束颈,折肩收腹,圜底三蹄。肩的一侧有伏虎管状流,另一侧有龙首鋬(音pàn),盖上有踞虎形装饰,盖内铸有“自作供蓥”铭文。

虎蓥兼具实用和祭祀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盛酒水,相当于今天的水壶。在祭祀时,又能用作礼器。

那么在商周时期常用的青铜器有哪些,它们有什么功能,又相当于现代的什么用具呢?

上图_ 青铜盉

上图_ 铜匜

盉、匜

其实,蓥和盉( 音hé )是同一件青铜器的不同名称。从字形上分析,“禾”说的是五谷,“皿”是指容器,表明盉是用来装酒的器皿。

王国维在《说盉》中,明确提出:\"盉乃和水于酒之器,所以节酒之厚薄者也。\"盉的造型通常园口深腹,上有盉盖,下有三足或四足。在盉身上,左有流,右有鋬。盉出现于商朝晚期,春秋战国时期,盉口变小,腹部扁圆,以蹄足兽流作为装饰。有的盉还设计了提梁。

在周朝时,盉和匜(音yí)是组合使用的。据《左传》有“奉匜沃盥”的记载,沃是指浇水,盥是洗手洗脸。简单来说,盉用来浇水的,匜就是给客人洗漱用的器皿。匜有造型椭长,前流后鋬,底有四足。

1975年2月,陕西岐山县出土了一件“青铜朕匜”,高20.5厘米,腹宽17.5厘米,腹深12厘米,重3.85公斤。器底和盖上有175个字的铭文,记载了历史上最早的民告官案件,还首次记录了法官受贿的情节,有“青铜法典”的美誉。

上图_ 商代妇好三联甗 (一种蒸锅)

青铜实用器,不止是盉和匜。甗(音yǎn)是商周时期的烹饪厨具,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是蒸煮食物的甗,底部是有穿孔的箅,下部是用来煮水的鬲(音gé)。沸腾的蒸汽通过箅孔,加热煮熟食物。甗和鬲的结合,类似于现代的蒸锅。

甗圆身直耳, 侈口束腰,器形厚重。鬲由三个中空的足组成,足间烧火加热。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的妇好墓中出土了三联甗,高68厘米、长103.7厘米、重138.2千克。三联甗采用一鬲三甗,可以同时蒸煮几种食物,与如今的多眼灶十分相似。

上图_ 簋 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

北京东直门外,有一条名为“簋(音guǐ)街”的小吃街。其实,簋,是古代盛放食物的器具。簋的造型多变,有圆型、方型或上圆下方的。早期的簋没有耳,后来才出现双耳、三耳或四耳簋。簋身多以兽纹装饰。

簋在商周时期具有特殊的地位。《周礼·地官·舍人》中有:“凡祭祀,共簠(音fǔ)簋。”在祭祀时,簋经常以偶数的方式和鼎搭配。而且对于簋的使用,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周朝规定:“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这项制度影响深远,“九鼎八簋”成为帝王权威的象征。

上图_ 青铜罍

《诗经·周南·卷耳》曰:“我姑酌彼金罍(音léi),维以不永怀。”其中的罍是一种盛酒的大型青铜器,形状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早期的罍多以方形为主,经过发展,周代出现了圆形罍。纹饰从繁缛变得素雅。

西汉梁孝王刘武酷爱收集古董。在众多珍藏中,他尤其钟爱一件青铜罍。刘武死前,立下遗嘱:“善保罍樽,无得以与人。”梁王的位子传到他的孙子刘襄手中,他的王后任氏专横霸道,贪得无厌,听说府库中有一只罍,价值连城,便向刘襄讨要。

刘襄宠溺任王后,视祖训为儿戏,不听祖母的劝阻,强行将罍送给了任王后。有人将祖孙争罍的事上报到朝廷。汉武帝经过朝议,认为梁王违背祖训,极为不孝,削去梁国八座城,并将祸首任王后斩首于市。

上图_ 青铜兽面纹提梁卣

和罍相似,卣(音yǒu)同样也是一件酒器,盛行于商朝和西周。卣口形椭圆,足部圈形,有顶盖和提梁,卣身周围装饰着精美的纹饰。卣在商朝时,多为椭圆,到了西周,以圆形为主,此外,还有用鸟兽形状做成的卣,最为奇特,颇受关注。

民国时期,盗墓活动屡禁不止,猖獗一时。此时,一件以猛虎抱人为造型的卣出土了。经虚有其名的文物专家鉴定,将其定名为“猛虎食人卣”,并认为这件青铜器是不祥之物。几经辗转,猛虎食人卣出现在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馆,被认为是日本最重要的两件青铜器之一。民国文物“专家”认为的不祥之物,却在他国成为国宝,真是对国人极大的讽刺。

上图_ 饕餮纹斝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妙宝请宝玉、宝衩、黛宝三人喝茶,给宝衩的杯子上有“瓟斝(音páo jiǎ)”的铭文。斝,有三足一鋬,侈口宽身,口沿有两根柱,器身以圆形和方形为主。斝是用来盛酒或温酒的器具,后来成为一种茶具。作为礼器时,斝常与觚、爵组合使用。

《说文.斗部》中解释:“斝,玉爵也。夏曰盏,殷曰斝,周曰爵。”据记载,商汤起兵,击败夏桀后,规定将斝作为御用酒杯,而诸侯只能用角饮酒。《周礼》明确规定:“尊者献以爵,卑者献以散。”这表明斝不再是国君专用的酒器,地位有所降低。

上图_ 叔牝方彝

商周时期种类繁多,用途很广。制作上普通采用范畴法、失蜡法和浑铸法等方法,铸造了数量巨大、造型精美的青铜器。由此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冶炼技艺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了。

文:计白当黑

参考文献:《考工记》《说盉》《左传》《周礼·地官·舍人》《诗经·周南·卷耳》《说文.斗部》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女人尜尜是什么意思?“尜”字怎么读?

尜,读(gá),一种中国民间传统的儿童玩具,流传甚广。两头尖,中间大。也叫“尜儿”、“尜尜”。亦可作形容词:像尜尜的。如“尜尜枣”、“尜尜汤”(用玉米面等做的食品)

尜尜的玩法:一人用一根木棍敲击尜尜的尖头部,使尜尜弹起,然后舞动木棍迅速将尜尜打向远处,另一个人去捡起这个尜尜往回扔。

尜尜和我们熟知的陀螺很相似。不同的是陀螺是倒圆锥形,玩法是用鞭子抽。

那么女人尜尜是什么意思呢?

“女人尜尜”是一种方言用语,流行于四川等地,意为“女人们”或“女孩子们”。指的是女性的柔弱、温柔、慈爱的特质。它源于古代的一首诗歌,描述女子的柔弱、温柔、慈爱,像小小的尜尜一样,比喻女性的温柔、柔弱、慈爱。

“尜尜”在网络上的用法有很多种,其中常见的是用来形容女性。例如,“这个女孩子真尜尜”,意思是这个女孩子很漂亮。另外,“尜尜”也可以用来表达对女性的称赞和赞美,比如“这个尜尜真是可爱极了”。

而“尜尜”这个词语在江苏、浙江等地方使用时,通常是年纪比自己大的女性或者是自己的姐姐、妹妹之间使用。

除此之外,“尜尜”这个词语也可以用于表示尊敬。在某些地方,人们会用尜尜来称呼比自己年纪大的女性,以示尊敬。

除了“尜尜”之外,还有一些与之相关的网络流行语。比如,“尜尜圈”指的是女性之间的社交圈子;“尜尜节”则是指女性节日,类似于“情人节”“妇女节”等;“尜尜族”指的是爱美的女性群体。

由尜尜想到的童年玩具,你玩过几个?

1、陀螺

陀螺是中国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之一,也作陀罗,闽南语称作“干乐”,河北吴桥地区被称为bo。贵州等地方言称为géluō。河南濮阳地区叫delou,焦作一带方言称为皮老尖。北京地区叫“焊尖”。

形状上半部分为圆形,下方尖锐。从前多用木头制成,现代多为塑料或铁制。玩时可用绳子缠绕,用力抽绳,使直立旋转。或利用发条的弹力旋转。

2、弹弓

弹弓 ,七八十年代开始流行。

弹弓一般由弓架、皮筋、皮兜三部分组成,一般用树木的枝桠制作,呈“丫”字形,上两头系上皮筋,皮筋中段系上一包裹弹丸的皮块。这一玩具带有一定的危险性,玩不好就可能变成“凶器”。

3、竹蜻蜓

竹蜻蜓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竹柄。二是“翅膀”。玩时,双手一搓,然后手一松,竹蜻蜓就会飞上天空,旋转一会儿后,才会落下来。

它是中国古代一个很精妙的小发明,这种简单而神奇的玩具,曾令西方传教士惊叹不已,将其称为“中国螺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德国人根据“竹蜻蜓”的形状和原理发明了直升机的螺旋桨。

4、悠悠球

悠悠球,也俗称溜溜球。通常由一个球体和一个细绳组成,球体可以是塑料、金属或橡胶等材料制成,细绳则用来牵引球体。球体内部通常会装有一个轴承和一些重量块,以便增加转动稳定性和旋转时间。

悠悠球是一个充满乐趣和技巧的玩具,它不仅适合小孩子,成年人也可以玩。玩悠悠球可以锻炼自己的协调能力、反应能力、手眼协调和空间感知能力。它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帮助缓解焦虑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