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星座

哏是什么意思?(形容人的)(吧是什么意思)

哏是什么意思?(形容人的)(吧是什么意思)

没吃过这些连名字都不会念的美食,就不算去过山西晋城

那一次山西晋城的的旅行,其实要从一碗方便面说起。

还是在新疆的时候,有一天没吃晚饭,只能在酒店泡方便面吃。同行的朋友来自晋城,跟我说,他们那的方便面是当早餐的,叫做豫竹方便面,是晋城人的最爱。

百度了下,这豫竹方便面明明是河南焦作生产的,居然在晋城这么火,这是为什么?他说,方便面加牛肉丸,可好吃了。

于是那一碗吃不到的方便面,成了一个念想。那次我本可以从乌鲁木齐飞回上海,硬是改成乌鲁木齐飞郑州,再坐车去晋城,最后从晋城坐了六个小时多高铁回到苏州。

为了一碗方便面,也够折腾的!

晋城到那个早晨,我们开车去吃方便面,室外的小桌子小凳子在阳光下。没有游客,都是附近的当地人在吃早饭。

看了下标价,方便面牛肉丸8元,牛肉丸方便面6元,这是脑筋急转弯么?差2元差的是什么?

九月的晋城,一点儿也不热,很适合避暑。看着一大锅热气腾腾的牛肉丸子,顿时觉得饿了。

我不知道朋友点的是方便面牛肉丸,还是牛肉丸方便面,端上来是这样的!还有二个饼,在这里叫做“火烧”。

一筷子挑起来,还真是方便面。

这豫竹方便面在晋城火了几十年,全国独有。没有哪个地方的人早上起来吃这个东西。

据说90年代,在晋城,一碗几分钟就能搞定的方便面加荷包蛋,不光在家里,在街边的早餐摊广受欢迎。

这方便面,虽非晋城本土产品,但是每个在外的晋城人,都把豫竹当做本土产品看待。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河南方便面,竟然如此深远的影响到了一个地区的饮食记忆。

据说,这肉丸方便面在晋城的普及程度,不亚于上海的豆浆油条和北京的豆汁儿,最地道的吃法还得出自于这样的街边摊。

不过这牛肉丸真吃不出牛肉的味道来,方便面倒是不错,不是泡的,是煮的,口感不错。

晋城传统小吃老店:老三样,也是街边的一家小店,普通百姓常吃。过油肉,糖醋溜丸,木耳圪(ge)贝是老三样。都是我第一次吃,很有特色。

木耳圪(ge)贝里面,居然没见着木耳?咦,这不是凉粉么?木耳圪贝是晋城有上百年历史的传统名吃,是“十大碗”宴席中的头道菜。

原来此菜最关键的是要做粉坨,将绿豆粉、黑木耳、鸡蛋清和猪油加入凉水中,温火加热打粉坨。

粉坨打好后,切片放到碗里上蒸笼蒸15分钟出锅。出锅后,放上鸡蛋皮、浇上鸡汤,放上香菜即成。

口感非常清淡。

这是过油肉。咦,过油肉怎么长这样?

原来,这“过油肉”起源于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是山西省最著名的传统菜肴,号称“三晋一味”,“山西过油肉“还被评为山西十大经典名菜。

吃过油肉,要搭配刚出锅的大米饭一起吃。

至于糖醋溜丸,居然是酸甜的。味道怪怪的,吃不太惯。

这是一份清汤饸饹(hé le),饸饹是我国北方一种古老而别具风味的传统汤食面点。

你要是开车在晋城的路上,会发现遍地的是饸饹店。晋城人爱吃饸饹。清汤饸饹、酸菜饸饹、火锅饸饹,砂锅饸饹、杂酱饸饹……什么口味都有。

饸饹用饸饹床子(一种木制或铁制的有许多圆眼的工具),把面通过圆眼压出来,形成的小圆条。

我问朋友,你们平时在家吃什么?答:饸饹啊!

这个面点,名叫高平里圪抓。

“里圪抓”是泽州方言的译音,“圪”是方言间词,“里圪抓”意即往里抓,是其做法描述的称谓。

第一次吃里圪抓,里面有粉丝,油而不腻,别有风味。

山西人是离不开醋和一碗面的,记得我和朋友一起去巴尔干半岛,到了吃饭的中国餐馆,第一句话就是有没有面条。

这是一份炒刀削面:

在晋城的大(dai)阳古镇,我还吃了另外一种面,叫做馔(zhuan)面。大阳古镇真的很喜欢,人少安静,没有什么商业味儿,下一次我再单独分享。

馔面,是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大阳镇的一种流传很久的传统面食,只有在大阳镇可以吃到,别的地儿都没有。

第三批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范锁喜,在大阳古镇上开了一家老范馔面,刚好经过。

这里的花菜馔面,并非我们说的那种花菜。这里的花菜,是用豆角、蒜苔、海带、油豆腐、胡萝卜等材料切丝过水后,调制而成。

馔面,这种古老的技艺,大阳当地政府成功地把馔面申请为省级文化遗产。

大概是我饿了,这一大碗馔面,吃了个底朝天,真的很不错。如果你去晋城的大(dai)阳古镇,一定不要错过。

关于晋城,还有很多很多的回忆,待我慢慢道来。四天三晚的晋城,为了一碗方便面的旅行,有太多的惊喜。

此刻深夜,看着这些图片,想起夜晚在白马寺森林公园俯瞰那座城,想起匆匆告别的珏山和青莲寺。

不知道上一个中秋节,他是否去看过晋城四大名胜之一“珏山吐月”?

嗨,我是若有所思,你的分享和留言,是对我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