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有不愉快?这3个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一个富贵之家,就算没有受到外部的冲击,时间一久,也会从内部烂起。所以,一穷就会乖。
「曾仕强每日箴言」
|全文共2200字,深度阅读需9分钟,受益终生|
歌曲《国家》中有句歌词: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社会最基本的构成单位是家庭。
家庭成员之间,有非常浓厚的亲情。这种亲情,这种血缘关系,我们称之为血浓于水。
一家人,就应该和乐美满,相互照顾,同时要相亲相爱。
可是,现在有很多家庭,都是破镜难重圆,最后完全破裂,甚至兄弟手足阋墙。
更有甚者,还有父子成仇,相互敌视的情况发生。
这是什么道理?
其实《易经》家人卦后面的睽卦就解释了这一现象,无论对于家庭,还是社会中出现的矛盾冲突,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1
你心中没有我,我心中没有你,就叫外人
睽卦《杂卦传》一开始就说:睽,外也。
可见,它跟家人卦是相对的。因为,“家人,内也”。家人卦是说家庭内部的事情,内部的事情是很好沟通的。
中国人受到刺激时会说,你把我当作外人!他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表明彼此之间已经不那么和睦,甚至在重大问题上已经不能同心,已经开始背道而驰了。
你心中没有我,我心中没有你,这就叫外人。
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我们就是一家人。因为我们的心是一致的,并不是说一家人非得同姓不可。
可是,现在很多人,表面上是一致的,而实际上却貌合神离。
睽卦的卦形就很有意思,它的上卦是离卦,下卦是兑卦。
离就是火,火炎上。因为火的性质是向上走的。而泽是水,水润下,它往下流。
一个往上,一个往下,可见它们两个没有交集,完全是背道而驰,各自分离,所以叫做睽。
因此,睽卦的重点不在于告诉我们,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睽卦的重点只在四个字,叫做化睽为合。
一个家庭出现裂隙了,要想办法赶紧把它重新聚合起来。
2
心地不光明,相互背离,就会不愉快
睽卦的《彖辞》说: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说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
睽卦上卦离是火动而上,下卦泽是泽动而下。她们一个是中女,一个是少女,同住在一个地方,所以叫二女同居。
“其志不同行”;就是两个人志向不一样,而且行为也不相同。
“说而丽乎明”,“说”在这里应该念“悦”,明就是离卦,丽就是附着。快乐是附着在光明面上。只要大家心地光明,就会愉快。
那现在为什么不愉快?就是心地不光明了,主要还是大家的心已经背离了。
表面看起来很好,见了面可能还拥抱、寒暄。但是,拥抱不代表真情,寒暄也不代表热情,这是人类很可悲的地方。
“柔进而上行”,是指六五爻。
六五爻有两个很明显的优点:一是非常温柔;二是协调能力很强。而不是说它很有魄力,很了不起,高高在上。
六五爻不会用这种刚强的方式来处理事情,而是用柔和的手段来调和各种矛盾。所以,它能够稳居君位,同时整个团体也很团结,很了不起。
“得中而应乎刚”,六五是不当位的,可是它得中,因为它处在上卦的中位。“刚”就是九二爻。六五爻和九二爻相应,这就是很好的现象。
那为什么特别强调是“小事吉”呢?
就是说,六五用柔不用刚,这样才能够成大事,才能够没有后遗症,才能够给大家带来很吉祥的情境。
“天地睽而其事同也”,天和地是分离的,可是它们所做的事情是完全一样的,都是为了让万物得以生生不息。
如果天不尊地不卑,两个压在一起,那万物怎么生长?
“男女睽其志通也”,男人有男人的体态,女人有女人的性情,他们不相同,可是他们的情义是相通的,我们把它叫做异性相吸。
“万物睽而其事类也”,就是说万物的品种都不一样,物种各不相同,但是它们的要求、它们的功能其实是很相似的。
所以,结论才说“睽之时用大矣哉”。在什么时候,就要做什么事情。
在睽的时代,要想真正有一番作为,就必须求同存异,用柔的方法,从共同的地方入手,使大家重新聚合在一起。
3
彼此看不顺眼,家就开始破败散架
《序卦传》说: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
这里,用了一个“穷”字,就说明已经走投无路了。
为什么不说家道富必乖?因为一个富裕的家庭,兄弟之间是舍不得分家的。
大家在一起,就算有时候某个人偷一点财产据为己有,大家也会见怪不怪,不会追究,毕竟财产很多,不必为了一点小财而斤斤计较。
可是,再富裕的家庭,也会慢慢变穷。
中国人常常讲,富不过三代。能够长久保持富贵,是不大可能的。
一个富贵之家,就算没有受到外部的冲击,时间一久,也会从内部烂起。所以,一穷就会乖。
“乖”,就是彼此都看不顺眼。所谓众目睽睽,就是惊讶地睁大了眼睛。为什么会惊讶?就是因为这不符合常态。
只要一家当中每个人的眼睛都开始瞪得大大的时候,这个家就开始破败,开始要散架了。
外贼好防,家贼难防。大家可以想一下,朋友打击你的力道强,还是兄弟伤害你的力道强?当然是兄弟了。
在外人看来,弟弟说哥哥的坏话,多半是真的。如果是邻居讲的,大家可能还会半信半疑,认为邻居造谣生事。
“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就是乖离,就是背道,就是离散,就是心里头产生了距离,而且越拉越远。
睽卦的大象传说: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它就在告诉我们,不要接受这种现象。
相反地,一旦看到睽象,就要赶快想办法磨合,要化睽为合。这才是睽卦的真正意思。
总之,事物虽然睽,但是它们必有共同之处,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叫交集。
只要将心比心,各取所需,还是可以求大同而存小异的。
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从容易、简易的方面着手,这是化睽为合的一种合理的方法。
把难谈的事情放在一边,用柔和的手法来处理那些相对容易的事情,则可以获得成功。
柔能克刚,手段合理,不要太过分,徐徐地去转移化解问题,这才是合睽的要领。
无论对于人与人之间,家庭内部,社会冲突,都能起到重要启示。
本文策划:贾欧
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汇编
《说文解字》第647课:成语“睽违已久”的“睽”是什么意思?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目”部的四个汉字:“[目祭]、睹、眔、睽”。在现代汉语中,“睹”是次常用字,收录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睽”是通用字,收录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因此,本课的重点汉字是“睹”和“睽”。只关注标题中问题的朋友,可以直接跳到第四个字阅读。四个字的详情如下:
1、[目祭](GB字库已没有这个字,只能描述字形)。读qì。《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目祭],察也。从目,祭声。”形声字。本义是察;视。
(视察工地)
钱坫《说文斠铨》:“[目察],‘察其所安’字。”《广雅·释诂一》:“[目祭],视也。”
本义之外,[目祭]还指斜视。《集韵·霁韵》:“[目祭],衺视。”
[目祭]的小篆写法如图:
([目祭]的小篆写法)
2、睹。读dǔ。《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睹 ,见也。从目,者声。覩,古文从见。”形声字。本义是见;看见。《玉篇·目部》:“睹,见也。”
(看见)
《礼记·中庸》:“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所以君子在人所不见之处,特别警惕小心。《红楼梦》第九十九回:“贾母等一则怕他招受寒暑,二则恐他睹景伤情。”
本义之外,睹还有其他用法:
(1)观察。《吕氏春秋·召类》:“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默往睹之。”赵简子要攻打卫国,派史默去卫国观察动静。《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关)兴睹之良久,无破敌之策,回寨与张苞、马岱商议。”
(2)了解。《淮南子·人间训》:“见本而知末,观指而睹归。”看到事物的本原就能推知事物的未来,看到事物的指向就能了解事物的归宿。
此外,睹还是姓氏。《万姓统谱·麌韵》:“睹,见《姓苑》”
(睹的小篆写法)
3、眔。读dà。《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眔,目所及也。从目,从隶省。”许慎认为是会意字。本义是目光触及到某事物。
但实际上,眔是象形字。看一下字形演变:
(眔的字形演变)
眔在甲骨文已经出现,描绘眼睛下面有泪水。实际上就是眼泪落泪的样子。郭沫若《金文丛考》认为眔实际上就是“涕”的古字。
(眔的本义是流泪的样子)
所以,我们认为,眔字的解释,许慎之说不确。
眔的小篆写法如图:
(眔的小篆写法)
4、睽。读音有二个:
(一)kuí。《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睽,目不相聽也。从目,癸声。”形声字。本义是两眼不能集中视线同视一物。姚文田、严可均《说文校议》:“聽当作视。”桂馥《说文义证》:“李焘本、《易·睽卦》释文、《增韵》、《洪武正韵》并作‘目不相视也。’”可以看一下字形演变:
(睽的字形演变)
金文中,睽是两只眼睛下视,却不能把目光集中在一点上(分散在四个点),后“目目”合并为“目”,癸字在右,于是合成“睽”的后世字形。因此,睽的本义是两眼目光不能集中视力于一点。
本义之外,“睽”还有其他用法:
(1)乖离;别离;差错;违背。这是“睽”的引申义。《庄子·天运》:“三皇之知,上悖日月之明,下睽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成玄英疏:“睽,离也。”陆德明释文:“睽,乖也。”三皇的心智就只是,对上而言遮掩了日月的光明,对下而言违背了山川的精粹,就中而言毁坏了四时的推移。
唐代颜师古《汉书叙例》:“匡正睽违,激扬郁滞。”匡正那些行为乖离和差错的,激扬那些思想保守,不肯进步的。这里出了“睽违”这个词,后经发展,成为成语“睽违已久”,常出现在旧式尺牍之中,意思是事情从发生到现在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了。用在书信中,指指双方不见面已经好长时间了,其实如果用白话文表达,大致就是“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
(2)“睽睽”。指众目注视。韩愈《郓州溪堂诗并序》:“公私扫地赤立,新旧不相保持,万目睽睽,公于此时能安以治之。”这里也发展出一个成语“众目睽睽”,意思是众人都睁大眼睛看着。指在众人的注视之下。
(3)目少精。《玉篇·目部》:“睽,目少精也。”唐代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一:“睽,《广苍》:‘目少精也。’”
(4)六十四卦之一。兑下离上。《字汇·目部》:“睽,又卦名。”《易·睽》:“睽,小事吉。”孔传:“睽,卦名。”
(睽卦)
(5)反目。怒目而视貌。《六书故·人三》:“睽,反目也。”柳宗元《贞符》:“交焉而争,睽焉而斗。”
(6)春秋时楚国地名。《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睽。”杜预注:“睽,楚邑。”
(二)jì。读音出自《集韵》。
“睽睢”。张目貌。《集韵·至韵》:“睽,睽睢,张目貌。”就是睁大眼睛去看。
(睁大眼睛看)
睽的小篆写法如图:
(睽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647,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周易》释义——《睽》
“睽”,瞪着眼看。
《睽》,上火下泽,火泽睽,火在泽中烧,违背常理。
《睽》卦,上卦与下卦看到的完全不一样(初九与九四睽、六二与六五睽、六三与上九睽),所以说是“偏见”。
卦如其名,《睽》卦到处都是偏见。
《睽》,瞪着眼睛看、看到的全是偏见。
《睽》卦释义:
初九: “悔亡 丧马勿逐 自复 见恶人 无咎”
爻辞直译:马丢了,正在难受。突然看见一个人骑着我的马,这个恶人,竟然偷我的马。有这种看法也算不上错。
爻辞释义:不要相信你的眼睛,眼睛会有偏见。会不会是这个人正在骑着你的马找马的主人呢?他这么做是错的吗?
① 悔:心里难受。
亡:马丢失了。
悔亡:马丢失了,心里正难受。
② 丧:丢失、失去。
③ 自复:自己回来。
④ 无咎:不是错,没有过错。
九二:
爻辞为:“遇主于巷 无咎”
爻辞直译:在巷子里遇到了主人,不算是过错。
爻辞释义:本来很正常一件事,发生的地点不合适(在巷子中),偏见就产生了。
① 主:商、周时期是奴隶社会,所以有“主人”一说。
六三:
爻辞为:“见舆曳 其牛掣 其人天且劓 无初有终”
爻辞直译:看见一架牛车在晃,拉车的牛在用反劲。驾车的人额头刺字、鼻子被割掉。无初有终。
爻辞释义:
本来很正常的一件事,做事的人给人的印象不好、或者做事的人以前犯过错(受过酷刑),就给这个人、这件事下了不好的评判,这就叫做“无初有终”。
① 舆:车。
② 曳(ye四声):拖、拉,摇晃。
③ 掣(che四声):拖、拉。
④ 天:在额头上刺字的刑罚。
⑤ 劓:(yi四声):割掉鼻子的酷刑。
九四: (看到的是初九)
爻辞为:睽孤 遇元夫 交孚 厉 无咎
爻辞直译:看到了片面,遇到了本来的主人,诚心交流,危险,不是过错。
爻辞释义:意识到了对方的片面想法,遇到了本来的主人(初九),要真诚的交流,很危险,没过错。
爻辞释义:一个人心里已经有了偏见(初九认为九四偷了自己的马),就算你做的事是为他好(九四在找马的失主),他也认为你是恶人。要真诚的与他交流,这才能说做的没错。
① 孤:孤独、孤单。这里指的是想法片面、不足。
② 睽孤:看到了别人/自己的片面。
⑤ 交:交集、交流。这里是交流、感受的意思。
⑥ 有孚:真诚、用心、心性、真心真意。
⑦ 厉:危险、困难、艰难。
六五:(睽的是九二)
爻辞为:“悔亡 厥宗噬肤 往 何咎”
爻辞直译:后悔少一些,同一派系的人在吃肉,往前走吧,何咎。
爻辞释义:(说的是九二)他在巷子里能干什么?就算他多占了点利益,能有什么,不就是多吃了点肉吗?生活还要继续往前走,没有什么、不要过多在意。
① 悔亡:后悔少一些、心里难受少一些、先悔后坦然、后悔消失。
② 厥:其。
③ 宗:派系、宗族。
④ 噬肤:吃肉。
⑥ 往:走下去,往前走,发展到下去。
上九:(睽的是六三)
爻辞为:“睽孤 见豕负涂 载鬼一车 先张之弧 后说之弧 匪寇 婚媾 往 遇雨则吉”
爻辞直译:看的片面。看到满身泥水的大猪拉着一辆车,车上载着好多鬼。张弓要射它们,瞄准了又放下了弓,不是强盗、是婚姻嫁娶的。往前走,遇到下雨(冲刷掉他们身上的泥水),就好了。
爻辞释义:不要相信眼睛,有时候我们的眼睛只是看到了表面(猪身上有泥水),要追寻其内在的本质(匪寇、婚姻嫁娶)。
③ 张:张弓。
④ 孤:弓箭。
⑤ 说:通“脱”。意思是放下弓箭。
⑥ 寇:强盗、坏人。
⑦ 婚媾(gou四声):婚姻、嫁娶。
⑧ 往:走下去,往前走,发展到下去。
《睽》卦卦辞:
卦辞为:“小事吉 ”
卦辞释义:人怀有偏见,看不到事物的本质,做不了大事、只能做些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