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起名

拙见的意思是什么(拙的意思是什么)

拙见的意思是什么(拙的意思是什么)

顶级的智慧:做人求拙,做事求缺

作者:洞见onetong

大智若愚,大成若缺。

曾国藩出兵征讨太平军前,有人赠予他一把宝剑。

他的岳父见状送给他一首古剑铭:

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藏若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

曾国藩一生都谨记此话,即便后来功高位尊,也行事低调,处处藏锋。

他将自己的书房起名“求阙斋”,勉励自己做事当留余地,福不可享尽,势不可使尽。

最后,不仅自己得以善终,曾氏家族也兴旺了百年。

《道德经》有言:大智若愚,大成若缺。

人不求满,事不求全,方能安身立命。

01

做人求拙

北魏时期,有个司徒叫崔浩,深得皇帝拓跋熹的宠信,在朝中长期独揽大权。

公元438年,崔浩受命编写国史。

编纂完成后,令史闵湛、郗标建议崔浩将国史刻在石碑上,以彰显自己的功劳。

崔浩唯恐自己的才华被埋没,立即采纳了二人的建议,将先祖的事迹一五一十地刻在石碑上,还将石碑立在国都郊外神坛的东侧。

过往的鲜卑人看到后,纷纷向皇帝告状,惹得皇帝大怒。

最后崔浩不仅自己身首异处,还连累姻亲被满门抄斩。

李康在《运命论》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急于表现自己,恃才放旷,迟早会惹出事端。

懂得藏巧于拙,用晦则明,才能积蓄力量,行稳致远。

魏晋时期,东汉蔡邕的外孙羊祜,以博学多才,善于辩论而盛名于世。

身居高位,功名显赫的外戚,下场一般都很凄惨,但他却得以善终,过世后,晋武帝为表彰他的高尚德行,还下令为他风光大葬。

乱世之下,孙羊祜得以保全,皆因其守锋藏拙的处世智慧。

他虚怀若谷,没有半点贵族子弟奢侈骄横的恶习,即便面对王佑、贾充等一众官职较低的大臣也能以礼相待,从不因身份轻视他们。

他成事不专功,功成不自傲,晋武帝司马炎称帝后,念羊祜辅助有功,想封他为郡公,他固辞不受。

后来,晋武帝每次想给他加官晋爵,他都推辞说自己受之有愧,还主动举荐其他官员。

沈括的《笔梦杂谈》中有言:“有干将器,不露锋芒。”

聪明人应该像锋利的剑一样,将利刃封存在剑鞘之下,将锋芒隐藏在暗处。

做人低调收敛,韬光养晦,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周旋有术,处事有方。

02

做事求缺

明朝洪武年间,有人向朱元璋进贡了一个“九龙杯”。

在一次宴席上,他特意拿出了九龙杯和美酒,赐群臣每人一杯。

倒酒时,一些大臣将酒斟得满满的,却一滴都没有喝到。

反而那些只倒半杯的大臣,却尝到了美酒。

众人疑惑之时,朱元璋开口道:“这就是九龙杯的奥妙。圣人曰:谦招益,满招损,众爱卿今日一试其公道,以为如何?”

求缺者酒存,求满者酒尽,酒忌贪杯,天道忌盈。

任何事物都没有百分之百的圆满,若是强求过头,只会适得其反。

周国平曾写过一个故事。

一个马夫有一天收到任务,要把街巷的积雪转移到一个大涝坝。

当他驾着一辆四套马的大车,拉着满满一车积雪到达大坝时,他发现大涝坝岩壁分明,积雪洒落之处,非常明显。

为了使马车倒得更完美,不让大涝坝的边缘留下痕迹,马夫不断驱使马匹后退。

当车离坑边不到一米时,辕马感知到了危险,仰天嘶吼不愿后倒。

但马夫仍不停吆喝着,扯着辕马的辔头。

一时不察,马车外圈的车轮移动到了边沿。

马夫不以为意,仍攥紧缰绳使劲拉扯,结果马儿们脚下一歪,整个马车都向坑里倾斜。

此时,只能任由它向深渊栽翻下去,最后车损马亡,马夫后悔不已。

《菜根谭》有言:“君子宁居无不居有,宁处缺不处完。”

水满则溢,日中则昃,月盈则亏,这是自然之道,亦是人生哲学。

正如一首打油诗所说:

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吐偏妍。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孔子在庙里祭祀的时候,看到一种欹器,类似于架着的罐子。

罐子中间是空的,往里面注水,水注入一半的时候,它是平的。

等水满了,欹器就会翻倒过来。

孔子看完之后,对弟子说:“物满则覆,为人处世,必须保持谦恭,切忌自满。”

做人藏锋,不骄不躁,才能走得长远;做事求缺,持满戒溢,才能不断精进。

点个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

成语典故:弄巧成拙

【弄巧成拙】

[释义]本想耍弄聪明,施用巧计,结果却做了蠢事或把事情弄槽。

[故事]北宋的宋徽宗是一位很有艺术鉴赏力的皇帝。他喜爱绘画艺术,经常到画院去欣赏画家们的新作,还常常指出作品的缺点,在他的倡导下,北宋的画家们养成了求新求实的画风,绘画事业十分兴旺。

当时有一位画家叫孙知微。手下有一批随他学画的学生。有一次,他应成都寿宁寺的请求画一幅《九曜图》,内容是水星菩萨和侍童。画的轮廓出来后,孙知微急于去赴约,便吩咐他的学生为画着色,说完就走了。

学生们得到老师的信任,十分高兴。他们准备着色时,突然发现画中侍童手中的瓶子是空的,都感到很奇怪。他们说:“老师平时画瓶子,总要画上一束美丽的鲜花,插入瓶申,怎么今日忘了呢?一定是老师走得匆忙,疏忽了。”于是,他们便在瓶中画上了一枝鲜艳怒放的莲花。

第二天,孙知微回来了。学生们满心欢喜地呈上着好了色的画,期待着老师的夸奖,哪知孙知微一看那支莲花,顿时变了脸色,他气恼地问:“是谁叫你们把莲花添上去的?”学生们答:“是我们自己呀!您看,添上莲花,不是更好看了吗?”孙知微差一点骂出来:“真是胡闹!”他克制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继续说:“你们这是弄巧成拙呵!你们不知道,《道经》上说,这水星菩萨的瓶子,是他用来镇妖伏水的宝贝,不会有也不应该有花儿草儿的。添上一枝莲花,它就不是宝贝,而是一只普通的花瓶了。你们的色虽然上得不错,可这幅画却毁掉了(弄巧成拙)。”学生们这才恍然大悟,十分后悔地低下了头。

(出自《宣和画谱》)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释义]宁愿做高贵的玉器被打碎,不愿做低贱的瓦器得以保全。比喻愿为正义而死,不愿屈辱苟活。

[故事]南北朝有个叫元景安的人,是魏国昭成王的五世孙,祖父、父亲都是朝廷的大官,他自己也被皇帝封为安西将军、通州刺史、镇西将军,得到朝廷的器重。

不久,魏孝帝元善见被高洋废掉,元氏政权被高氏政权所取代,建立了北齐,高洋当上了文宣帝。高洋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对元氏的旧臣大加剿围,元帝的许多近亲都被杀害。这时,十分惶恐的元景安,为了保全性命,竟然做出了阿谀逢迎的事情,他串连了几个人向高洋请求将自己的姓氏改成姓高,这是为了得到高洋的欢心。元景安的堂弟元景皓,听说了这件事,非常气愤,元景皓说:“怎么能抛弃本姓,随人家的姓呢?大丈夫宁做玉器被打碎,也不能做块泥瓦而得保全!”

第二天,元景安把堂弟的这番话告诉了高洋,高洋立即将元景皓杀了,并且把他的家属遣送到彭城。元景安因此受到高洋的赏识,官越做越大,一直做到领军大将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句成语由“宁为玉碎,不能瓦全”变化而来。

(出自《北齐书·元景安》)

成语“勤能补拙”的故事

你知道成语“勤能补拙”的故事吗?勤:勤劳。能:可以。补:弥补。拙:笨拙。意思是勤劳能补笨拙。

这个成语出自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五言排律诗《偷闲走笔题二十四韵》:“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

公元825年,朝廷诏封白居易为苏州刺史。这年阳春三月,白居易乘船离开洛阳,经过千山万水,来到苏州。当地居民齐心整理市容,迎接新的地方官吏来临,这使得白居易感动不已。他对苏州早已神住,知道不少的名山胜水很值得游玩,但因到任后事情繁多,他无暇抽空散心,日以继夜埋首于政务中,甚至通宵不眠,也不以为意。

白居易以前有喝酒和听音乐的嗜好,但在这段日子里,他全都顾不上了,他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全部用到了公务上。后来,他在给朋友的一首诗中,谈到这一段时间的生活,其中有一句就是“补拙莫如勤”。说自己生来笨拙,怕担当不起苏州刺史这样的重任,除了用勤奋来弥补,没有其他办法。

白居易勤于政事,忙碌公务,使得他积劳成疾,染患眼疾。公元826年秋天,他辞官离开苏州返回洛阳。

白居易不贪图享乐,夜以继日埋首于政务治理苏州的典故,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巨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天资聪慧虽然重要紧,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有决心、有毅力,只要勤奋学习,付自比别人里多的努力,就会有收获。

听完这个故事,你对“勤能补拙”这个成语是不是有了更深的理解呢?快分享你的想法,让我们一起讨论吧!

(图片来自网络)

真正厉害的人,懂得修炼城府,不动声色地积蓄力量

作者:洞见ciyu

心计之深远者,都不会感情用事。

《孙子兵法》说:“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一言蔽之,打仗得让对方摸不着头脑,虚虚实实才能占据先机。

为人处事也是如此,落子博弈讲究棋无定式。

凡事显露在外,既让人看轻,又于事无益。

万事尽收于心胸,方显不动如山的英雄本色。

真正厉害的人,懂得修炼城府,不动声色地积蓄力量,静等时光绽放。

01

隐忍你的欲望

战国时期,名将王翦奉命统帅大军征讨楚国。

出征前,秦王来慰问王翦,询问他有没有什么要求。

没想到王翦很庸俗地说,希望秦王多赏赐点金银珠宝让他养老。

秦王听完哈哈大笑,爽快地答应了。

秦王走后,王翦的心腹不解,他们知道王翦不是贪财如命的人,但为何在秦王面前如此表现。

王翦解释道,是为了让秦王以为自己胸无大志,只图荣华富贵,不然功高盖主,怕是难以善终。

不轻易表露雄心,往往是世间的保全之道。

想当将军的士兵,只会不声不响地咬牙努力。

有鸿鹄之志的燕雀,只会缄默地一次次搏击长空。

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如果刘备大谈匡扶汉室的梦想,可能就有性命之虞。

正是因为刘备表现得唯唯诺诺,借惊雷来掩盖心思,才有了后面三分天下的局势。

一个人有远大抱负,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浅薄之人,只会夸夸其谈,而心胸似海的人,则会默默地脚踏实地。

与其四处鼓噪野心,不如悄悄地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

02

管好你的脾气

古语有云:“愚妄人怒气全发,智慧人忍气含怒。”

一个人如果被脾气拖拽着走,就落了下乘。

成熟者,能稳得住情绪,容人所不容,忍人所不忍。

林则徐幼时性情刚烈,其父林宾日写下“制怒”悬于林则徐的书房之内,并为其改名“则徐”,意思是要他控制脾气,处事舒缓。

为官之后,林则徐牢记父亲的教诲,重新亲自书写“制怒”二字牌匾,时时警策自己。

有一次,广东海关监督豫坤和洋人勾结破坏禁烟,林则徐知道后怒不可遏,把茶碗摔破。

当他一抬头,“制怒”二字映入眼帘,顿时沉住气。

第二天,他仍然若无其事地接待豫坤,经过巧妙周旋,终让豫坤乖乖地交出了修建虎门炮台的银两。

《教父》里说:“不假思索地释放怒火,是最危险的任性表现。”

怒而决断,怒而行事,往往会铸成大错。

小事生烟,大事冒火,也容易使人鄙夷。

凡事都能波澜不惊,才有不怒自威之势,才能对事情徐而图之。

懂得收放自如地控制情绪,这是我们斡旋于复杂世事的圆润智慧。

03

收敛你的锋芒

曾国藩认为官场有“四忌”,其中一个就是“傲狠妄为者败”。

有一次,道光皇帝给他升了官,曾国藩没有恃宠而骄,还特地叮嘱弟弟:

“不要因为有点学问就恃才傲物。常存敬畏之心,才是惜福之道。”

为官数十载,曾国藩深知水满则溢,人满则败的道理。

按清朝官制来说,当升为正三品时,蓝呢轿可换为绿呢轿,增加两个护轿人,并配备引路人和护卫。

曾国藩虽然贵为三品大员,却不喜欢大摇大摆,仍乘蓝呢轿。

凭借这样的低调内敛,曾国藩一路官至两江总督。

杨慎在《韬晦术》书里说: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拔乎众,祸必及之,此古今不变之理也。”

太过锋芒毕露,容易把自身置于众矢之的。

所谓:“君子之才,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懂得藏锋守拙,才是安身立命的长久之道。

04

收起你的委屈

强者扛责任,弱者常抱怨。

若不如意就诉委屈,生活目之所及都是一片阴霾,别人只会远而疏之。

若一味地怨天尤人,只会让自己习惯于诿责他人,对问题的解决于事无补。

在人生成长路上,终究百般滋味自己尝,千种苦楚自己扛。

雷军在年度演讲时谈到一件事。

小米公司上市后,一度跌到新股发行价一半以下。

投资者把雷军叫过来,从产品到管理把他像小学生一样训了一个多小时。

作为董事长的雷军,非常憋屈。

但他没有抱怨,也没有诉苦,而是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先是抄底小米股票,又在营销、研发技术上下功夫,之后小米股价一路高涨。

就如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一书里讲:

“我仍然认为向人诉苦不过是徒劳,与其如此,不如默默承受。”

与人共事相处,被误会是常态,遇到磕碰也难以避免。

在我们的工作中,领导不清楚来龙去脉,会错怪你不够尽心尽责;

同事会把失误甩锅你,让你白白挨骂。

客户可能鸡蛋里挑骨头,处处为难你。

但生活终究是自己的生活,经受的委屈,自己咽下;遇到的坎儿,自己去越。

弱者怨天尤人地诉委屈,强者处之泰然地扛下来。

05

藏起你的好恶

我们身边围绕着形形色色的人,一些人总会让人心生反感。

意气用事的人,不加掩饰地摆脸色给对方。

成熟持重的人,则不会以自己的喜好行事。

刘邦揭竿而起反秦,与他同县的雍齿追随。

可雍齿素来轻视刘邦,在刘邦领兵外出打仗的时候,献出丰邑投靠了魏国。

刘邦对他可是恨之入骨。

可是当刘邦平天下的时候,并没有杀他以泄心头之恨。

为了顾全大局,收服人心,故意封雍齿为列侯。

将士们见刘邦如此仁心地厚待手下,都心悦诚服地拥戴他。

有大局观者,心胸藏有乾坤,好恶不言于表。

明朝时,严嵩一手遮天,徐玠心中虽然不喜,却假意顺从。

即使严嵩的儿子严世藩多次对他无礼,他也不见愠色。

这样的老于世故,让徐玠与严嵩相安无事地同朝十几年。

等到徐玠成为首辅,严嵩被勒令退休后,徐玠仍然示以好意。

他明白,皇帝朝令夕改,指不定严嵩何时又东山再起。

文化学者马未都曾说:“能跟讨厌的人共事,才叫有本事。”

人来人往,我们没法决定与谁共事,却能决定以什么态度相处。

眼界宽阔点,不要局限于一时的爱憎里。

格局大一点,懂得去考虑更长远的得失。

心计之深远者,都不会感情用事,而是全盘考虑,深思熟虑。

《鬼谷子》所说:“圣人之道,在隐与匿。”

为人之道亦在于此。

修炼城府,并不是去勾心斗角,而是为了给自己披上铠甲,更好地与这个世界交手。

点个赞吧,往后余生,愿我们知世故而不世故,历沧桑而不失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