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堂字开头的成语(尚字开头的成语)

堂字开头的成语(尚字开头的成语)

100个八字成语(附释义),读一遍,看看自己都知道吗?

在生活中会用这些八字的成语,到哪都有人夸你有学问:

1、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虚,没有的事。

本无其事,因传说的人多,就使人信以为真。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一个人把着关,一万个人也攻不开。

形容地势险要,便于防守。

3、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障,遮蔽。

比喻被眼下细小事物所蒙蔽,因而看不到事物的全貌、主流及本质。

4、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以,因为。

一方面因而高兴,一方面因而恐惧。

5、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形容死去活来。

6、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驷,古代一车所驾的四匹马,或四马拉的车。

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上。

表说出来的话就要算数。

7、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个浪头还没有平息,另一个浪头又起来了。

原比喻诗文写得波澜起伏。

后来也比喻一个麻烦问题没有解决,又出现新的麻烦问题。

8、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原指下棋时关键性的一步走错,以致全局都输了。

比喻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稍有不慎,处理不当,就会招致整个失败。

9、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形容一个人的言行,总有许多人监督着,如有错误决不能隐藏。

1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培植。

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是不容易的。

1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神通,各种神妙莫测的能力,比喻本领。

比喻在集体生活中各有各的办法或本领来完成共同的事业。

12、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刀俎,剁肉的刀和砧板。指宰割的工具。

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1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信,信用。可,可以,行。

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那怎么能行。

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圣贤。圣人或贤人,旧指智慧超群,才能出众的人;孰,谁。

一般人不是圣人或贤人,谁能没有过错呢?

15、三十六策,走为上计

原指无力对抗敌人,以逃跑为上计。

现多指摆脱困难处境。

16、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比喻学习或做事缺乏恒心,时常中断,不能坚持下去。

17、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18、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形容走投无路的窘困境地。

19、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形容两头没着落。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一千里的路程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而大逐渐积累的。

2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溃,溃决。被大水冲破堤防;蚁穴,蚂蚁洞。

千里的长堤,由于有小小的蚁洞而崩溃。

比喻小事或小处不注意,就会酿成大祸或造成严重损失。

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所不要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23、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天网,天道的网,指自然界的惩罚;恢恢,宽阔的样子。

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很稀疏,但决不放过一个坏人。

后形容坏人终于受到惩罚。

24、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木。

比喻没有基础、根源的事物。

2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焉,怎么。

不进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

比喻不冒危险,不经历最难最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重大的成就。

26、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不经历那件事,就不能增长关于那件事情的知识。

一般用于经过失败取得教训的场合。

27、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这种道理可以运用在各个领域,是事物的一种辨证发展规律。

28、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29、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甘居中游,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思想。

30、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象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一样永恒。

3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对同一问题,仁者看见它,说它是仁;智者看见它,说它是智。

比喻不同人有不同看法。

32、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晕,日月周围出现的光环;础,柱子底下的石墩。

月亮周围出现光环就要刮风,础石湿润了就要下雨。

比喻事故或事件发生前的征兆。

3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比喻工作的紧松和生活的劳逸要适当调节,有节奏地进行。

34、为虺弗摧,为蛇若何

虺,小蛇;摧,毁灭;若何,怎么办。

小蛇不打死,成了大蛇怎么办?

原来比喻要趁敌人羽翼未丰的时候,就把他消灭。

后泛指敌人要及时锄掉。

35、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渊,回旋的深水;丛,茂密的森林。

把鱼赶到深潭中,把鸟赶到树林里。

原来用来比喻反动统治者施行暴政,结果使百姓投奔别国。

现指有时有些人实行闭关主义,把一些可以争取的人赶到对方去了。

3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尺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比尺短,但与更短的相比就显得长。

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37、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比喻用对方论据来反驳对方。

38、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以,用;其,他的。昏昏,暗,模糊,糊涂;昭昭,明白。

用他那些模糊的理解去使人明白。

现指自己糊里糊涂,却要指挥那些已懂事故的人。

39、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用瞪眼回答瞪眼,用嘴咬对付嘴咬。

比喻对方怎么来,就怎么反击。

40、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无法用话语具体地表达、传诵。

41、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四体,四肢。勤,劳作。

不参加劳作,分不清五谷。

形容脱离劳动,脱离群众。

4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患使人勤奋,因而得生;安乐使人怠惰,因而致死。

4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东隅,日出之处;桑榆,日将落时,余晖在桑榆之间,指日落处。

比喻在这边失败了,在那边得到胜利、收获。

44、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比喻做事不从根本上解决或缺乏通盘计划,只是就事论事,忙于应付。

45、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也不做陶器得到保全。

比喻宁愿为正义牺牲,也不愿苟全性命。

46、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牛后,牛肛门。

宁可小而洁,不愿大而臭。

旧时比喻宁可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摆布。

47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焉,哪里。

连皮都没有了,毛又长在哪里呢?

比喻基础没有了,建筑在此基础上的东西就无法存在。

48、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比喻害人的东西,人人痛恨。

49、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加,加以。

根据群众所提的意见和批评,检查自己。有缺点错误,就予以改正;没有缺点错误,就加以勉励自己。

50、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佛教用以比喻道行修养到极高境界。

后泛指以勉励人们不要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还要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5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比喻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百家,指学术上的各种派别;鸣,比喻发表意见。

百家争鸣,原来指我国战国时儒、道、墨、法、纵横、农、杂、阴阳、名(兵、小说)等各家,在政治上,学术上展开的各种争论。这里比喻科学上不同学派的自由争论。

52、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约一寸长,全身三十多个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僵:仆,倒。

原指马陆这种虫子死后仍不倒下,现用来比喻势力大的人或集团虽已失败,但其余威和影响依然存在(多含贬义)。

5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比喻事情的成败或好坏都由于同一个人。

54、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非但不能把事情办好,反而往往把事情搞糟。

也指办事不怀好意者。

55、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局者,下棋人;旁观者,观棋者。

后用以比喻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考虑得过多,看问题反而糊涂,旁观的人由于冷静、客观,却看得清楚。

56、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相近的声音,互相应和;相同的气味,互相融合。

比喻志趣相同的人自然结合在一起。

57、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庆父,春秋鲁庄公的弟弟,曾经一再制造鲁国内乱,先后杀掉两个国君。

不把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清除,国家就不得安宁。

58、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象听到他的声音,看到他本人一样。

比喻对人物刻画描写得栩栩如生。

59、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运用得巧妙,全在于善于动脑子,用心思考。

也指战争的胜败与指挥员能否根据实际情况,机动灵活地指挥有很大关系。

60、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克,攻下。

攻打城池,没有攻不下的;打仗没有不赢的。

百战百胜。

61、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来的就不善良,善良的就不来。

强调来人不怀好意,要提高警惕。

62、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计策手段,都有方法对付。

也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6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指环境对人有很大的影响。

6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文,文采。行,流传。

说话要是没有文采,就流传不远。

6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提意见的人只要出于善意,即使说得不正确,也是无罪;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所批评的错误,也足以引以为鉴戒。

66、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

说话的人不厌其烦地教诲,而听的人却不以为意。

67、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表示干脆的一句话说定,不再反悔。

68、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炼出来的,但颜色却比蓼蓝更深。

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69、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

70、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认为事情与自己无关,就把它高高地挂在一边不管。

71、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不是我们同族的人,他们的心一定同我们不一样(即不一条心)。

原指对异族的疑忌。

后也用以指责那种排斥异己的宗派活动。

72、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一召唤就来,一挥手就去。

指旧社会里役使别人,任意呼唤支配。

73、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只要是知道的,就没有不说;要说就没有一点保留。

74、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外表像金玉,内里却尽是破棉絮。

比喻虚有其表及外表好而实质坏的人或事。

75、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原为佛教劝人改恶从善的话,后用以比喻作恶的人决心悔改,不再为非作歹,就能成为好人。

76、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有看见;尽管竖着耳朵听,但什么也没听到。

表示不重视或不注意。

77、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装作和平无事,实则想趁机害人。

78、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城门着火,人们到护城河打水救火。水干了,鱼也死了。

比喻无缘无故受到连累,或伤及无辜的人。

79、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相貌丑陋或神情卑劣,使人厌恶;语言干巴巴的,没有味道。

80、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故,根据。

立论有根据,讲得有理据。

8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点小火星,可以烧遍整个原野。

用来比喻有生命力的微小事物,发展前途非常广阔。

现在比喻革命力量或新生事物最初虽然微小或尚在萌芽时期,但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82、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比喻根据具体情况处理问题,办理事情。

8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比喻造什么因,就得什么果。

84、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人类本来都有一死,有的死得比泰山还重大,有的死比鸿毛还轻微。

85、重足而立、侧目而视

双脚并拢,不敢移动;斜着眼睛看,不敢正视。

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86、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顺从他的人能够昌盛地存在,违背他的人就得灭亡。

87、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精,仔细舂过的好米;脍,切细的鱼和肉。厌,通“餍”,满足。

形容对饮食很讲究。

88、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想要占有它,必先丢弃它。

89、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封建帝王和他的文臣武将,统治阶级的少爷小姐。

90、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开头时错了一点点,结果就造成很大的错误。

91、前人栽(种)树、后人乘凉

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

9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记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93、扁担没扎、两头打塌

打塌,滑落下来。

比喻本幻想一举两得,结果两头落空。

94、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原来形容人经过思考,突然想出办法。

现在用以说明人在脑子里运用概念以做出判断和推理的过程。

9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树李树不对人打招呼,树下自然走出一条小路。

比喻为人只要真诚、忠实,自然能打动人心。

96、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比喻世事变迁,现多比喻一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向其相反方面发展。

97、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比喻经常勤学苦练,以求工夫纯熟。

98、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就能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单听信一方面的话,自己就糊涂,事情就弄不清楚。

9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流动的水不会腐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

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到外物侵蚀,可经久不坏。

100、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声名极大的人,他的实际很难跟他的名声完全符合。

现常用以提醒人们要有自知之明,经常想到自己的弱点、缺点和错误。

图文均来自网络

「古建筑成语」登堂入室:古代住宅的“堂”与“室”

在上一期【古建筑成语】系列中,我们了解了中国庭院之美。本期,我们要来了解的是——“登堂入室”,也说“升堂入室”,谓登上厅堂,又进入内室。讲的是关于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

【原文】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孔子的弟子仲由,擅长弹瑟,一次他来到夫子门前,旁若无人的弹起瑟。夫子便训斥他:“仲由啊,你怎么跑到我这里来弹瑟啊!”

言外之意就是嫌弹得太难听了,夫子这句话让其他的弟子对子路产生了嫌弃之意。夫子及时引导弟子们:子路的学习可以算得上是登堂了,只是他还没有入室,还没有达到与我讨论的层次而已。

而那些对子路不敬的门人弟子,却还没有登堂!夫子告诫弟子们:学习要循序渐进,才能够登堂入室,达到更高的层次和境界

后来“登堂入室”一词,就被用来形容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达到高深的地步,也比喻学艺深得师传。后也形容唐突进入,指鲁莽不礼貌的行为。

古代的“堂”与“室”

古代正规住宅多为堂室结构,堂与室相连,建在同一个台基上,都在居室建筑的中轴线上。堂在前,室在后,然而由堂进入室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先登堂阶。

一般情况下,主人地位越高,堂基就越大,登堂的台阶就越高,但堂只是“男治外事”的地方,所以“登堂”比喻一般水平;而室则是主人起居的私密之地,非一般人能入,故“入室”比喻最高境界。

古代厅堂文化

中国古代的客厅,称为厅堂,一般是住宅中最为宽敞的空间,正对门庭、高大敞亮的建筑开间。

我国古代的厅堂集多种功能用途于一体,为家族活动的重要场所,举行供奉祖先、祭祀神灵、喜庆活动、会见宾朋、长幼教谕等多在厅堂中举行。

古代大户人家的厅堂,讲究严格有序,中规中矩,大致为对称式布局,以正厅中轴线为基准,采用成组成套的对称方式摆放。

家具、楹联、匾额、挂屏、书画屏条,都以中轴线形成两边对称布置,庄重、高贵,非常有气派,体现儒家中庸原则。

厅堂不仅具有实用功能,其陈设和装饰营造出的氛围,反映出主人的学识、气质、品位和修养。厅堂中的家具,早在宋代就有一定的陈设内容与格式,到明代后期逐渐形成了风格,并迅速流行起来。

在厅堂正中靠墙,设一扇屏风或悬挂屏、书画,前面设长案,案上陈设座屏、牌位、瓷器、石玩等,有的在案前设茶几或八仙桌,左右两边配扶手椅或太师椅与茶几,以右主、左宾或左上右下为序,皆以“序”来入座。

墙正中,挂中堂字画,这一定是按“皇、相、翰林、名人、格言”为序的匾额,是中国古代社会文明中的“序”和“礼”。墙两侧配上条幅,皆是名人字画,内容多为儒家治家修身格言。

堂中央两侧摆放对称的几和椅,是晚辈或下属的排列座式厅堂的两边放置较高的花几,用来摆放花瓶或花盆以作装饰。

一般而言,厅堂家具的摆放,是最能体现家庭精神境界和生活品位的焦点。可谓“添一笔则无章,少一笔则意寡”,只有相得益彰,方能起坐之间,自成天地。

古代卧室文化

卧室是人们休息和睡眠的主要场所,卧室家具可随意挪动,格局也不是很严格,方便、亲切为宜。

古人常常相信床会带给自己一生的运气,为此,古人几乎把所有象征吉祥、长寿和幸福祈愿的符号都附于床榻和卧室之内。

卧室中最重要的家具,当然是床,常见的红木床榻有:架子床、拔步床、和罗汉床,有的也搁一张美人榻,摆在光线好的地方以供小憩。

此外还要有红木梳妆台、月牙半桌、床头条案、琴桌琴凳、配茶几的皇宫椅和香几花几、衣架、箱笼等实用之物。

在卧室休息之余,还可以焚香梳妆,煮茶听琴,增加了许多意趣!在书房、斋所、侧厢、卧室这些独处或私秘所在,家具以古朴自然、闲适精巧为选,舒适惬意就好,式样丰富多彩。

卧室是休养生息之所,陈设不可纷杂,装饰不宜花俏,色彩宜清雅不可艳丽。那么,卧室是越大越好吗?

以清朝皇帝为例,北京故宫是他们主要的居住和办公场所。虽然它占地72万平方米、拥有房屋9000余间,然而皇帝的卧室也就十几平米。

据故宫的专家解释,皇帝卧室面积较小,真正的原因是为了保暖。因为在明清时期,北京冬季气温普遍低于零下10摄氏度,远比全球变暖后的北京寒冷。

此外,古代风水理论中,有这样一些话:“屋大人少,是凶屋”、“屋大人少切莫住”等等。意思是说房屋的大小必须和入住的人数成正比,不可一味的追求房屋大。

古人对家居第宅的布局及室内陈设,体现居住者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品位。

如今的我们,在重视物质需要的同时,应讲究精神需求,以提高我们的生活品味和文化情趣。

古建家园-古建中国吹响建筑文化集结号,开启建筑文化新纪元。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建筑产业链企业提供服务,打造一个全方位的建筑+互联网+文化的产业生态平台。古建、建筑行业相关原创内容,欢迎大家踊跃投稿(私信)。

100个八字成语(附释义),读一遍,看看自己都知道吗?

在生活中会用这些八字的成语,到哪都有人夸你有学问:

1、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虚,没有的事。

本无其事,因传说的人多,就使人信以为真。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一个人把着关,一万个人也攻不开。

形容地势险要,便于防守。

3、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障,遮蔽。

比喻被眼下细小事物所蒙蔽,因而看不到事物的全貌、主流及本质。

4、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以,因为。

一方面因而高兴,一方面因而恐惧。

5、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形容死去活来。

6、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驷,古代一车所驾的四匹马,或四马拉的车。

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上。

表说出来的话就要算数。

7、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个浪头还没有平息,另一个浪头又起来了。

原比喻诗文写得波澜起伏。

后来也比喻一个麻烦问题没有解决,又出现新的麻烦问题。

8、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原指下棋时关键性的一步走错,以致全局都输了。

比喻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稍有不慎,处理不当,就会招致整个失败。

9、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形容一个人的言行,总有许多人监督着,如有错误决不能隐藏。

1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培植。

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是不容易的。

1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神通,各种神妙莫测的能力,比喻本领。

比喻在集体生活中各有各的办法或本领来完成共同的事业。

12、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刀俎,剁肉的刀和砧板。指宰割的工具。

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1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信,信用。可,可以,行。

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那怎么能行。

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圣贤。圣人或贤人,旧指智慧超群,才能出众的人;孰,谁。

一般人不是圣人或贤人,谁能没有过错呢?

15、三十六策,走为上计

原指无力对抗敌人,以逃跑为上计。

现多指摆脱困难处境。

16、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比喻学习或做事缺乏恒心,时常中断,不能坚持下去。

17、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18、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形容走投无路的窘困境地。

19、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形容两头没着落。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一千里的路程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而大逐渐积累的。

2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溃,溃决。被大水冲破堤防;蚁穴,蚂蚁洞。

千里的长堤,由于有小小的蚁洞而崩溃。

比喻小事或小处不注意,就会酿成大祸或造成严重损失。

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所不要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23、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天网,天道的网,指自然界的惩罚;恢恢,宽阔的样子。

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很稀疏,但决不放过一个坏人。

后形容坏人终于受到惩罚。

24、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木。

比喻没有基础、根源的事物。

2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焉,怎么。

不进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

比喻不冒危险,不经历最难最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重大的成就。

26、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不经历那件事,就不能增长关于那件事情的知识。

一般用于经过失败取得教训的场合。

27、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这种道理可以运用在各个领域,是事物的一种辨证发展规律。

28、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29、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甘居中游,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思想。

30、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象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一样永恒。

3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对同一问题,仁者看见它,说它是仁;智者看见它,说它是智。

比喻不同人有不同看法。

32、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晕,日月周围出现的光环;础,柱子底下的石墩。

月亮周围出现光环就要刮风,础石湿润了就要下雨。

比喻事故或事件发生前的征兆。

3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比喻工作的紧松和生活的劳逸要适当调节,有节奏地进行。

34、为虺弗摧,为蛇若何

虺,小蛇;摧,毁灭;若何,怎么办。

小蛇不打死,成了大蛇怎么办?

原来比喻要趁敌人羽翼未丰的时候,就把他消灭。

后泛指敌人要及时锄掉。

35、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渊,回旋的深水;丛,茂密的森林。

把鱼赶到深潭中,把鸟赶到树林里。

原来用来比喻反动统治者施行暴政,结果使百姓投奔别国。

现指有时有些人实行闭关主义,把一些可以争取的人赶到对方去了。

3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尺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比尺短,但与更短的相比就显得长。

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37、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比喻用对方论据来反驳对方。

38、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以,用;其,他的。昏昏,暗,模糊,糊涂;昭昭,明白。

用他那些模糊的理解去使人明白。

现指自己糊里糊涂,却要指挥那些已懂事故的人。

39、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用瞪眼回答瞪眼,用嘴咬对付嘴咬。

比喻对方怎么来,就怎么反击。

40、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无法用话语具体地表达、传诵。

41、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四体,四肢。勤,劳作。

不参加劳作,分不清五谷。

形容脱离劳动,脱离群众。

4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患使人勤奋,因而得生;安乐使人怠惰,因而致死。

4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东隅,日出之处;桑榆,日将落时,余晖在桑榆之间,指日落处。

比喻在这边失败了,在那边得到胜利、收获。

44、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比喻做事不从根本上解决或缺乏通盘计划,只是就事论事,忙于应付。

45、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也不做陶器得到保全。

比喻宁愿为正义牺牲,也不愿苟全性命。

46、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牛后,牛肛门。

宁可小而洁,不愿大而臭。

旧时比喻宁可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摆布。

47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焉,哪里。

连皮都没有了,毛又长在哪里呢?

比喻基础没有了,建筑在此基础上的东西就无法存在。

48、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比喻害人的东西,人人痛恨。

49、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加,加以。

根据群众所提的意见和批评,检查自己。有缺点错误,就予以改正;没有缺点错误,就加以勉励自己。

50、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佛教用以比喻道行修养到极高境界。

后泛指以勉励人们不要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还要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5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比喻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百家,指学术上的各种派别;鸣,比喻发表意见。

百家争鸣,原来指我国战国时儒、道、墨、法、纵横、农、杂、阴阳、名(兵、小说)等各家,在政治上,学术上展开的各种争论。这里比喻科学上不同学派的自由争论。

52、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约一寸长,全身三十多个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僵:仆,倒。

原指马陆这种虫子死后仍不倒下,现用来比喻势力大的人或集团虽已失败,但其余威和影响依然存在(多含贬义)。

5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比喻事情的成败或好坏都由于同一个人。

54、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非但不能把事情办好,反而往往把事情搞糟。

也指办事不怀好意者。

55、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局者,下棋人;旁观者,观棋者。

后用以比喻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考虑得过多,看问题反而糊涂,旁观的人由于冷静、客观,却看得清楚。

56、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相近的声音,互相应和;相同的气味,互相融合。

比喻志趣相同的人自然结合在一起。

57、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庆父,春秋鲁庄公的弟弟,曾经一再制造鲁国内乱,先后杀掉两个国君。

不把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清除,国家就不得安宁。

58、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象听到他的声音,看到他本人一样。

比喻对人物刻画描写得栩栩如生。

59、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运用得巧妙,全在于善于动脑子,用心思考。

也指战争的胜败与指挥员能否根据实际情况,机动灵活地指挥有很大关系。

60、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克,攻下。

攻打城池,没有攻不下的;打仗没有不赢的。

百战百胜。

61、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来的就不善良,善良的就不来。

强调来人不怀好意,要提高警惕。

62、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计策手段,都有方法对付。

也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6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指环境对人有很大的影响。

6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文,文采。行,流传。

说话要是没有文采,就流传不远。

6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提意见的人只要出于善意,即使说得不正确,也是无罪;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所批评的错误,也足以引以为鉴戒。

66、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

说话的人不厌其烦地教诲,而听的人却不以为意。

67、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表示干脆的一句话说定,不再反悔。

68、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炼出来的,但颜色却比蓼蓝更深。

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69、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

70、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认为事情与自己无关,就把它高高地挂在一边不管。

71、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不是我们同族的人,他们的心一定同我们不一样(即不一条心)。

原指对异族的疑忌。

后也用以指责那种排斥异己的宗派活动。

72、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一召唤就来,一挥手就去。

指旧社会里役使别人,任意呼唤支配。

73、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只要是知道的,就没有不说;要说就没有一点保留。

74、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外表像金玉,内里却尽是破棉絮。

比喻虚有其表及外表好而实质坏的人或事。

75、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原为佛教劝人改恶从善的话,后用以比喻作恶的人决心悔改,不再为非作歹,就能成为好人。

76、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有看见;尽管竖着耳朵听,但什么也没听到。

表示不重视或不注意。

77、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装作和平无事,实则想趁机害人。

78、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城门着火,人们到护城河打水救火。水干了,鱼也死了。

比喻无缘无故受到连累,或伤及无辜的人。

79、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相貌丑陋或神情卑劣,使人厌恶;语言干巴巴的,没有味道。

80、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故,根据。

立论有根据,讲得有理据。

8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点小火星,可以烧遍整个原野。

用来比喻有生命力的微小事物,发展前途非常广阔。

现在比喻革命力量或新生事物最初虽然微小或尚在萌芽时期,但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82、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比喻根据具体情况处理问题,办理事情。

8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比喻造什么因,就得什么果。

84、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人类本来都有一死,有的死得比泰山还重大,有的死比鸿毛还轻微。

85、重足而立、侧目而视

双脚并拢,不敢移动;斜着眼睛看,不敢正视。

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86、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顺从他的人能够昌盛地存在,违背他的人就得灭亡。

87、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精,仔细舂过的好米;脍,切细的鱼和肉。厌,通“餍”,满足。

形容对饮食很讲究。

88、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想要占有它,必先丢弃它。

89、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封建帝王和他的文臣武将,统治阶级的少爷小姐。

90、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开头时错了一点点,结果就造成很大的错误。

91、前人栽(种)树、后人乘凉

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

9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记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93、扁担没扎、两头打塌

打塌,滑落下来。

比喻本幻想一举两得,结果两头落空。

94、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原来形容人经过思考,突然想出办法。

现在用以说明人在脑子里运用概念以做出判断和推理的过程。

9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树李树不对人打招呼,树下自然走出一条小路。

比喻为人只要真诚、忠实,自然能打动人心。

96、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比喻世事变迁,现多比喻一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向其相反方面发展。

97、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比喻经常勤学苦练,以求工夫纯熟。

98、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就能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单听信一方面的话,自己就糊涂,事情就弄不清楚。

9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流动的水不会腐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

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到外物侵蚀,可经久不坏。

100、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声名极大的人,他的实际很难跟他的名声完全符合。

现常用以提醒人们要有自知之明,经常想到自己的弱点、缺点和错误。

图文均来自网络

20个成语,20个历史名人,记住一半,出口成章很轻松

中学时,语文老师总是让我们多读成语。

许多成语是历史人物事迹总结,里面藏着丰富的人生启示。

诗词君总结了10个与历史人数有关的成语,如果你能背下一半,出口成章不再难。

01

班门弄斧——鲁班

【人物】鲁班:人称公输盘、惯称“鲁班” 。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古代著名的工匠。

【释义】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出处】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02

图穷匕见——荆轲

【人物】荆轲:战国刺客,燕国太子丹派他刺杀秦始皇。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03

髀肉复生——刘备

【人物】刘备:三国里蜀国的缔造者,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释义】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04

破釜沉舟——项羽

【人物】项羽: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

【释义】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决不后退。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05

望梅止渴——曹操

【人物】曹操:三国时魏国的奠基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释义】眼望梅林,流出口水而解渴,比喻从不切实际的空想中来宽慰自己。

【出处】《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06

牛衣对泣——王章

【人物】王章:西汉大臣,曾任京兆尹。

【释义】睡在牛衣(牛畜御寒遮雨之覆盖物)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章传》:初,章为渚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通“诀”,分别),涕泣。后章仕宦历位,及为京兆,欲上封事,妻又止之曰:人当知足,独不念牛衣中涕泣时耶?”

07

东窗事发——秦桧

【人物】秦桧:字会之,南宋初年宰相、奸臣,主和派、投降派的代表人物。

【释义】比喻不可告人的秘密已彻底败露。

【出处】元·刘一清《钱塘遗事·东窗事发》:方士如言而往,果见桧与万俟俱荷铁枷,备受诸苦。桧曰:“可烦传与夫人,东窗事发矣!”

08

东山再起——谢安

【人物】谢安:东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 、名士,太常谢裒第三子、镇西将军谢尚堂弟。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出处】《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09

一饭千金——韩信

【人物】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后世以此称之“汉初三杰”,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10

奇货可居——吕不韦

【人物】吕不韦: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

【释义】指把稀有的货物储存起来,等待高价卖出去。后比喻拿某种专长或独占的东西作为资本,等待时机,以捞取名利地位。

【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子楚,秦诸庶孼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11

小鸟依人——褚遂良

【人物】褚遂良:唐朝宰相、政治家、书法家,弘文馆学士褚亮之子。

【释义】原义是像小鸟依偎着人一样;比喻依附权贵,也泛指在窘困的情况下依附于人;后多用来形容女孩子或者小孩子娇小可爱的样子

【出处】《旧唐书·长孙无忌传》:禇遂良学问稍长,性亦坚正,既写忠诚,甚亲附于朕,譬如飞鸟依人,自加怜爱。

12

狗尾续貂——司马伦

【人物】司马伦:西晋宗室、大臣,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幼弟。母为柏夫人,“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

【释义】古代官员以貂尾为冠饰,晋代封官太滥,貂尾不足,以狗尾替貂;比喻用次品续在珍品之后,多用于形容续写的文学作品不如原来的好。

【出处】唐·房玄龄《晋书·赵王伦传》:“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

13

口蜜腹剑——李林甫

【人物】李林甫:唐朝宗室,曾任宰相十九年,大权独揽。

【释义】形容嘴上说得很甜美,而内心险恶、处处想陷害人。

【出处】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啗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14

断齑画粥——范仲淹

【人物】范仲淹: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释义】形容虽贫苦但努力学习。

【出处】释文莹《湘山野录》:范仲淹少贫,读书长白山僧舍,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两块,断齑数十茎啖之,如此者三年。

15

出人头地——苏轼

【人物】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释义】出人头地指高人一等,超出一般人;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比其他人优秀。

【出处】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16

两袖清风——于谦

【人物】于谦:明朝大臣、民族英雄、军事家、政治家。

【释义】两袖清风原指两袖迎风而起,飘飘扬扬的姿态。后多用于比喻做官的时候非常清廉,除衣袖中的清风之外,别无所有。

【出处】明·于谦《入京诗》:“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17

瘦羊博士——甄宇

【人物】甄宇:字长文。东汉初年,拜为博士,又迁太子少傅,卒于官。

【释义】指能克己让人的人。

【出处】李贤注引《东观汉记》:“建武中每腊,诏书赐博士一羊。羊有大小肥瘦。时博士祭酒议,欲杀羊分肉,……宇因先自取其最瘦者,由是不复有争讼。”

18

程门立雪——杨时

【人物】杨时:北宋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

【释义】指学生恭敬求教,比喻尊师重教,虔诚求学。

【出处】宋·程颢、程颐《二程全书·遗书十二》:“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

19

一字之师——郑谷

【人物】郑谷:唐朝末期著名诗人。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

【释义】改正别人诗文中的一个字,使诗文增色,而被称为老师。

【出处】宋·陶岳《五代史补》:“齐己作《早梅》诗,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之句,郑谷改‘数枝’为‘一枝’,齐己下拜,时人称郑谷为一字师。”

20

投笔从戎——班超

【人物】 班超:字仲升。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

【释义】指扔掉笔去参军;比喻文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来源:古典文学与诗词

编辑:倪杰(实习生)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