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幢怎么读音(幅怎么读)

幢怎么读音(幅怎么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5课《玲玲的画》重点知识+图文解读

知识点

01

我会写

画huà(年画、画画、图画)

幅fú(一幅画、幅面、两幅)

评píng(评论、评语、评价)

奖jiǎng(奖状、奖励、评奖)

候hòu(气候、时候、候车)

报bào(报喜、报纸、报告)

另lìng(另外、另类、另一个)

及jí(及时、及格、来不及)

拿ná(拿到、拿起、拿主意)

并bìng(并列、并且、并不是)

02

我会认

玲líng( 小巧玲珑、 八面玲珑)

详xiáng(详细、端详、安详)

催cuī(催促、催办、催人)

啪pā(啪啦、啪的一声)

脏zāng(弄脏、很脏、脏了)

懒lǎn(懒惰、偷懒、懒人)

糟zāo(糟糕、糟了、糟蹋)

肯kěn(肯定、不肯、肯去)

03

多音字

兴xīng (兴奋)xíng (高兴)

参cān(参加)shēn(人参)

得dé(得到)de(好得很)děi(得亏)

04

近义词

满意——满足 收拾——整理 仔细——认真

05

反义词

高兴——难过 仔细——马虎

06

理解词语

满意:满足自己的愿望;符合自己的心意。

端详:仔细地看。

收拾:整理;停顿。

懒洋洋:没精打采的样子。

脑筋:指思考、记忆等能力。

07

句子解析

1.爸爸拿起画,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仔细”说明爸爸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

2.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说明玲玲在动脑筋思考。

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爸爸的话告诉我们,不能把一些没做好的事看成坏事,因为坏事也能转化成好事;另外,遇到做不好或做错事情的时候,一定不要放弃,要动脑筋想办法去弥补。

08

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玲玲的画写了一件什么事?

玲玲明天要去参加评奖的画,一不小心弄脏了。在爸爸的帮助下,玲玲在原本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

2.玲玲的心情先是得意,后来伤心,最后满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玲玲得意是因为对自己的画很满意;伤心是因为把画弄脏了,重新画有来不及;满意是因为在爸爸的启发下画了一只小花狗,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

3.你从爸爸的话中悟到了什么?

我从中感悟到坏事有可能会变成好事,所以我们遇到不好的事情时不能放弃,要动脑筋想办法。

09

课文主题

本文写了玲玲不小心把画弄脏后,在爸爸的指导下在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效果很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就能变成好事。

10

教材课后习题

朗读课文,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这3个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玲玲得意地端详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不小心水彩笔掉到纸上,把画弄脏了,她伤心地的哭了起来,在爸爸的启发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玲玲满意地笑了。

图文解读

“幢将”读音考

其实这不是一个新鲜的问题了,大概在差不多四年前,笔者第一次接触到北魏禁卫武官制度的时候,看到了“幢将”这个词,就下意识想百度一下。然后就看到了下面的样子:

上图是百度百科的说法。

上图是百度汉语的说法。

这个拼音标注,确实也符合一般人对于“幢”这个汉字的读音,毕竟在日常汉语使用中,“幢”这个字通常会作为高楼的量词,我一开始也是这么认为的,直到我翻了《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第12版里面“幢”字有两个读音,一个是“chuáng”,一个是“zhuàng”。其中,前者有两个释义:1.古代指旗子一样的东西。2.佛教的经幢。而后者的释义只有一个:量词,用于房子。

同样是《新华字典》第12版,“将”字也有两个读音,这两个读音其实普通人都很熟悉,一个是“jiāng”,释义有很多,不过除了第五个释义“带,领,扶助”之外,和军事似乎没有关系;另一个就是“jiàng”,两个含义,军衔名称和统率指挥。

看到这个释义,我不禁想到了“幢将”这个词本来的含义。经过一番研究,我认为,百度这里对“幢将”的释义有问题。然后我给北魏史大家张金龙老师去了一封邮件请教,得到了张老师的回应。我当时想把这段有趣的经历记录下来,然而,由于我太懒了,就一直没动笔,直到前几天,刚刚步入假期状态的笔者读到了一些关于文成帝《南巡碑》的东西,瞬间诗兴大发(bushi……瞬间有了炒冷饭的念头,于是终于打起精神,把这个四年前就该写下来的玩意儿,记录一下。

我们先来看看“幢”的最初含义吧,《汉书》卷76《韩延寿传》有一句“建幢棨,植羽葆”,注引晋灼曰:“幢,旌幢也;棨,戟也。”颜师古注曰:“幢,麾也。”《通典》卷36《职官十八·秩品一·魏官品》里面,第八品有金鼓、幢麾。这个是指在禁卫仪仗队中击金鼓持幢麾的低级武官。到了西晋时期,《中朝大驾卤簿》里面有“麾幢独揭”、“伞扇麾幢”等记载,应该是承袭了魏官品。

所以到了《魏书》卷51《韩茂传》有记载:“太宗曾亲征丁零翟猛,茂为中军执幢。时有风,诸军旌旗皆偃仆,茂于马上持幢,初不倾倒”,这里面的“幢”也是指的是“旌旗”的意思。北魏创立的“幢将”,应是来源于此,就是统帅君主身边持旗的将领才是。

那么根据上面《新华字典》的释义,“chuáng”对应的是“古代像旗子一样的东西”,那是不是可以认为“幢将”的“幢”,就应该念作“chuáng”为是呢?

那问题来了,“幢将”的“将”该如何解呢?《魏书》卷26《莫题传》:“多智有才用。初为幢将,领禁兵。”同书卷113《官氏志》:“幢将,员六人,主三郎卫士直宿禁中者,自侍中以下、中散以上皆统之。”根据上面两条史料,是不是可以认为,这个“将”应解释为“统领禁兵”呢?那它的读音,是不是应以“军衔名称和统率指挥”为释义的“jiàng”为是呢?

当然,可能还是有人会有疑问,就是为什么“幢将”的“将”不能按照“jiāng”这个读音的第五个释义“带,领,扶助”来看呢?首先,这个释义下,“将”是一个动词,没有名词的属性,所谓名词的“将军”,本意也是“带领军队的人”,“将”在此也是动词属性。而作为名词的“将”则只有“jiāng”个音。

说到这儿,笔者注意到了另一个材料,那就是敦煌研究院藏敦煌文书68号《职官花名册》,刊布者命名为《北魏禁军军官籍簿》,当然,这个文献被认为是北魏的禁军军官籍簿,疑点颇多,本文就不去纠结了,就单纯注意一下文书的内容吧。

这个文书里面有写“憧将赵绍伯”、“憧将赵**”、“憧将张归仁”等等,可以说虽然可能确实不是北魏的禁军军官名称,但至少这个名词,和北魏的幢将制度是有所关联的。然后我们看看“憧”这个字的读音。《新华字典》第12版里面只有一个:“chōng”。当然这个“憧”字和“幢”字是比较像的,而“chōng”这个读音和“chuáng”音似乎更像一些吧,相比于“zhuàng”而言。

如此看来,“幢将”也应该念作“chuáng jiàng”才对吧。

顺便我们再聊聊关于百度汉语里面引用的胡三省的注吧,《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七年》:“加散骑常侍、右卫将军,领内都幢将。” 胡三省注:“百人为幢,幢有帅, 柔然之法也。 魏幢将主三郎卫士、直宿禁中者,自侍中已下、中散已上皆统之。”

胡三省的注说,北魏的幢将制度来源于柔然,此说有误。《魏书》卷103《蠕蠕传》:“太祖遣材官将军和突袭黜弗、素古延诸部……北徙弱洛水,始立军法:千人为军,军置将一人;百人为幢,幢置帅一人……”再看同书卷2《太祖纪》天兴五年正月“戊子,材官将军和突破黜弗、素古延等诸部……”二者对比可知,柔然施行“百人为幢”的制度是在天兴五年(公元402年)正月后,前因《魏书》卷113《官氏志》,幢将制度的设立是在太祖登国元年(公元386年),明显早于柔然创立幢制。所以《魏书》卷103《蠕蠕传》有如下记载:“……今社仑学中国,立法置战陈,卒成边害。”可知其实幢将制度是柔然学北魏,而非北魏学柔然。

现在回到开头笔者致张金龙教授的信了,张教授是这么回复的:

估计可以定论了吧。

请教 | 海幢寺的“幢”怎么读?zhuàng、chuáng、táng?

海幢寺的“幢”——怎么读?

自从禅风雅意开展后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

已经被问了N多次

是海zhuàng寺?海táng寺?还是…?

而且,“幢”在粤语里又该发什么音呢?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甚至还有人为此争得面红耳赤?那么,这个“幢”字在这里,究竟该怎么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捋一捋。

“幢”在现代汉语中是个多音字,现代汉语里的“幢”有两个音,一是zhuàng,一是chuáng,分别对应不同的意思。

要想了解“海幢寺”的正确读音

就要理解“海幢”二字

海幢寺有一块清代石碑《鼎建海幢寺碑记》,里面提到:海幢寺的“海幢”二字是取佛经中“海幢比丘在昔能修习般若波罗蜜,入百万阿僧祇劫,了无障碍”之意。

《鼎建海幢寺碑记》残碑拓片 广州市海幢寺藏

在佛教中,“幢”为法器,有布质如旗帜以及石制如柱子两种。带有这两种含义的“幢”读音皆为chuáng。且有学者研究考证,“海幢比丘”的“幢”与佛教法器的“幢”意思一样。

所以海幢寺在现代汉语中应读↓

至于另一个读音:当“幢”为量词的时候,比如一幢楼房,用zhuàng↓

“幢”的粤语读音

生活在广州的小伙伴们,知不知道粤语的“海幢寺”又该怎么读呢?

根据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广州音字典》,“幢”在粤语里有三个读音,分别是 cong4(粤语音床),zong6(粤语音状)和tong4(粤语音唐)。

cong4(粤语音床)对应佛教的法器“幢”;zong6(粤语音状)对应量词“幢”;

《广州音字典》 饶秉才编

2003 广东人民出版社

当读“海幢寺”以及“海幢公园”的时候,为tong4(粤语音唐)↓

这个粤语读音在一些外文资料里也可以得到佐证:

比如展览里的广彩罗汉图文盘,纹盘底部有墨笔书“Canton in Hoi Tong Temple”字样:

广彩罗汉图纹盘

广州市海幢寺藏

还有,由德国人舒乐采用现代测量技术测绘、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发行的《广东省城内外全图(河南附)》,其中标示海幢寺为“Hoi Tong Monastery”。

《广东省城内外全图(河南附)》海幢寺部分

图片源自沈晓鸣《海幢寺读音考》

海幢寺在英文里的不同名称

18世纪末,海幢寺曾两次作为两广总督接见外国使团的场所,后来又成为官方指定外商游玩之地。由此,海幢寺经常出现在外销画和外国人的记录当中。在那些文献里,除去上文提到的“Hoi Tong”, “海幢寺”还有其他不同的英文名称。

名称一:

Temple of Honam (Honan)

Honam(Honan),就是广州的“河南”,指珠江以南地区,即今天海珠区一带。明末屈大均《广东新语》说,广州南岸江水四环的大洲称为“河南”。

广东省城内外全图(河南附) 广州市国家档案馆

在外国人的记载中,用Temple of Honam(Honan)或Honam(Honan)Temple来称呼海幢寺很常见。

英国《伦敦时事画报》1858年12月11日刊登海幢寺住持就任仪式,上面写着“AT THE TEMPLE OF HONAM”。

英国《伦敦时事画报》1858年12月11日

刊登海幢寺住持就任仪式

广州市海幢寺藏

英国约翰·汤姆逊(John Thomson)的《中国与中国人影像》(Illustrations of China and its people)这本书里,是“Honam Temple”。

英文版《中国与中国人影像》

【英】约翰•汤姆逊 1874

出版社:Sampson Low, Marston, Low, and Searle

名称二:

Ocean Banner Monastery

曾任广州沙面天主教堂主持牧师的英国人约翰·亨利·格雷(John Henry Gray)写过一本《广州七天》(Walks in the City of Canton),里面第三章分别用Hai-Chwang-sze/Ocean Banner Monastery/Honam Temple 来称呼海幢寺。

英文版《广州七天》

【英】约翰·亨利·格雷 1875

出版社:De Souza & Co

名称三:

Sea Screen/Sea—screen Temple

美国人亨特(William C. Hunter)所著的《旧中国杂记》中曾提到海幢寺,称其为“The Sea Screen Temple”。

英文版《旧中国杂记》目录

【美】亨特 1911

出版社:Kelly and Walsh, Limited

香港艺术馆收藏了一幅由法国画家奥古斯特·波塞尔(Auguste Borget)所画的海幢寺,他们网站英文翻译也使用:Sea-screen Temple。

图片源自香港艺术馆官方网站

福利来啦——

文末小讨论

海幢寺收藏有一幅19世纪的版画,下方写着“Landing Place and Entrance to the Temple of Honan, Canton”(海幢寺码头和入口)。

19世纪海幢寺码头画 广州市海幢寺藏

此图最早见于英国建筑师、艺术家托马斯· 阿罗姆(Thomas Allom)和历史学家乔治· 赖特(G.N.Wright)1842 年合作出版的《中国:那个古老帝国的风景、建筑与社会习俗》(China, In a Series of Views : Displaying the Scenery, Architecture, and Social Habits, of That Ancient Empire),被放置在介绍海幢寺的部分。

由于该书出版后影响颇大,此图还被印制成版画广为流传,并被后世许多图书采用,长期以来后世都认为此图描绘内容的确为“海幢寺码头和入口”。

但是,托马斯· 阿罗姆并未到过中国,也没到过海幢寺,其绘画是根据前人作品二次创作而成。从画面上的建筑风格来看,所画更像是道教而非佛教的庙宇,且与同时期其他描绘海幢寺海山门的外销画相比,差异也非常明显。

故有专家认为,此图所描绘的可能并不是“海幢寺码头和入口”。

1796年西班牙人阿格特订制海幢寺外销画册中的海山门

广州市海幢寺藏

海幢寺及海珠砲台 约1850 香港艺术馆藏品

供稿丨展览策划小组

编辑丨展览策划小组 宣传推广工作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