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时与小时,意思一样?可以随便用?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时间单位时、分、秒相关知识点,对时间单位有了比较细致的了解。
由于现在国际上把”小时“也称作”时“。所以,1小时=60分,1时=60分,两个都正确。
那是不是表示小时与时意思完全一样?两者可以随便用?
NO!
举例说明:
由于“时”既可以表示时间,又可以表示时刻。“时间”和“时刻”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很容易产生混淆,所以,在实际应用时间单位用“时”。
题①,睡觉时间是一个时间点,不是一个时间段。我们只能用“时”,不能用“小时”。
题④是一个时间段,我们可以用“小时”时,也可以用“时”。
温馨提示:“时”可以当“小时”用,“小时”不能当“时”用。
“小时”是表示中间经过的时间段,是一个历程;“时:指是一个时间点。
具体怎么用呢?
当列式计算时间的长短时,在得数的括号里写上时间的单位“时”。例如:超市营业时间:22-8=14(时),(此处可省略“小”字)。
在用语言表述时间的长短时,为避免“时间”和“时刻”这两个概念产生混淆,具体使用如下:
①.在“时”的前面加上一个“小”字。例如:超市营业时间12小时。
②.在用语言表示时刻时,一律不得出现“小时”字样。例如:公园每天早上7时30分开园(而非7小时30分)。
三年级数学:时与小时,意思一样?可以随便用?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时间单位时、分、秒相关知识点,对时间单位有了比较细致的了解。
由于现在国际上把”小时“也称作”时“。所以,1小时=60分,1时=60分,两个都正确。
那是不是表示小时与时意思完全一样?两者可以随便用?
NO!
举例说明:
由于“时”既可以表示时间,又可以表示时刻。“时间”和“时刻”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很容易产生混淆,所以,在实际应用时间单位用“时”。
题①,睡觉时间是一个时间点,不是一个时间段。我们只能用“时”,不能用“小时”。
题④是一个时间段,我们可以用“小时”时,也可以用“时”。
温馨提示:“时”可以当“小时”用,“小时”不能当“时”用。
“小时”是表示中间经过的时间段,是一个历程;“时:指是一个时间点。
具体怎么用呢?
当列式计算时间的长短时,在得数的括号里写上时间的单位“时”。例如:超市营业时间:22-8=14(时),(此处可省略“小”字)。
在用语言表述时间的长短时,为避免“时间”和“时刻”这两个概念产生混淆,具体使用如下:
①.在“时”的前面加上一个“小”字。例如:超市营业时间12小时。
②.在用语言表示时刻时,一律不得出现“小时”字样。例如:公园每天早上7时30分开园(而非7小时30分)。
每日一字——時
時【shí】,甲骨文、金文和古文的字形,都是以日和之组成的会意字。“日”,是太阳;“之”,是向上生出的意思。
春秋时金文的“時”字,更像是一个赤道式日晷的形象。篆文把“時”改成了以“寺”为声符的形声字。简化字改写成以日和寸组成的会意字“时”,表示一寸光阴一寸金。
《說文解字·日部》
時:四時也,从日寺聲。旹,古文時从之、日。
段玉裁注:本春、秋、冬、夏之稱,引伸之爲凡歲、月、日、刻之用。
“时”,本义是指太阳运行所造成时令和季节的变化,而不是指地球自转所造成的时刻变化。
文献选读
"
《釋名·釋天》:四時,四方各一時。時,期也。"四时,即春、夏、秋、冬四季。古人将一年中的四季与四方相对应,春对应东方,夏对应南方,秋对应西方,冬对应北方。每一时,都对应一定期限的一个时期。
《周易·賁卦·彖傳》: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
天文,即由星空所构成的天象图。地球自转一周为360度,每四分钟就要移动1度,每小时要移动15度。
地球同时又在绕太阳公转,一年360度,每个季节是90度,每个月30度,每天移动约1度。
通过对天象的观察,可以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到达地球运行轨道上的哪一个点,就可以预报历法和节气,指导民众按照农业的周期来及时播种,而不误农时。
这就是“观(天)象、授(农)时”。这是远古时代王权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尚書·堯典》:
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以殷仲春。······申命羲叔,宅南交。······以正仲夏。······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以殷仲秋。······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以正仲冬。······朞(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
"
羲、和四子,也许就是古时候东方的创世四神。
羲仲在东方,负责校正春分;
羲叔在南方,负责校正夏至;
和仲在西方,负责校正秋分;
和叔在北方,负责校正冬至。
这四个点,是用肉眼能够直接观测到的时间节点。
但是在东亚大陆普遍使用的并不是太阳历,而是阴阳合历。
年,是根据太阳的运行规律,一个回归年的长度是366天(准确说应是365 1/4天)。
月,是根据月亮圆缺的运行规律,一个周期是29天半,一年是354天,两者之间差了11~12天。
为了使阳历与阴历两者相合,就要插入闰月来进行调整。而使两者相合的关键,就是以两分两至来进行校正。
《禮記·月令》:
孟春之月,日在營室······仲春之月,日在奎。······季春之月,日在胃。······孟夏之月,日在畢。·······仲夏之月,日在東井。······季夏之月,日在柳。······孟秋之月,日在翼。······仲秋之月,日在角。······季秋之月,日在房。······孟冬之月,日在尾。······仲冬之月,日在斗。······季冬之月,日在婺女。
"
古人在对天象的观测时,把沿地平线一周的星空划分成二十八个不相等的区间,称作二十八星宿。
发现太阳每年运行的位置:
正月是在北宫的室宿,
二月是在西宫的奎宿,
三月是在西宫的胃宿;
四月是在西宫的毕宿,
五月是在南宫的井宿,
六月是在南宫的柳宿;
七月是在南宫的翼宿,
八月是在东宫的角宿,
九月是在东宫的房宿;
十月是在东宫的尾宿,
十一月是在北宫的斗宿,
十二月是在北宫的婺女宿。
《孟子·公孫丑下》: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天时,是指天气的变化。
地利,是指地形上的优劣。
人和,是指人心的相背。
成语典故
顺天应人
顺天,即顺乎天命;应人,即应乎民心。
这里说的是政权的合法性。
“
《周易·革卦·彖傳》:
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
”
顺时而动
欲成大事,就必须顺应天时。也就是要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顺应国家的政策导向,顺应经济形势的起落。否则就会劳而无功。
而荀子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思想:与其消极的等待天时,还不如积极的去顺应天时。
“
《禮記·禮器》:
故作大事,必順天時。
《文子·符言》:
治不順理而事不順時,治不順理則多責,事不順時則無功。
《荀子·天論》:
望時而待之,孰與應時而使之!
”
应时而变
因时制宜
【应时而变】是指当什么时令,就该做什么事情。时令变了,措施也应随之而改变。
【因时制宜】是指不同的时期应采取不同的措施。
所以凡事都应该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而采取不同的相应措施。
“
《淮南子·氾論訓》:
知法治所由生,則應時而變;不知法治之源,雖循古,終亂。
”匡时济世
匡,是纠正;济,是救助。纠正动荡不安的局势,拯救苦难之中的民众。
“《後漢書·荀淑傳》:平運則弘道以求志,陵夷則濡跡以匡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