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途、径、蹊、阡、陌是什么意思?它们又有什么不同?
道、路、途、径、蹊、阡、陌是什么意思?它们又有什么不同?
文‖衡东诗勤
从卫星地图上看我国交通路线,就像一张蜘蛛网,是纵横交错、通衢大道、四通八达;而乡村山野的路由原来的田间小道、羊肠小径、崎岖小道也变成了阡陌交通,小说中的主人公一般先是穷途末路,之后独辟蹊径取得了成功!
那这些词语中的道、路、途、径、蹊、阡、陌是什么意思?它们又有什么不同?
路、道这个词,正式出现时是宋代。路,是宋元行政区的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唐代中叶以后,“道”实际上已名存实亡,虽然其管辖下的许多地方都称道,但道体系的行政区划却混乱不堪。
宋代最高的行政区是“路”,“路”类似于唐代的“道”。“道”和“路”原本是监管区的性质,后来转变为行政区。唐宋时期是从7世纪初到13世纪末,这一时期达600多年。从《周礼·地官》的词义上说,“路”比“道”要宽。
明清时期也有“道”,不过这个“道”与唐代的“道”是截然不同,这个“道”是检察区域由御史管辖,比如:“江南道”、“道台”等。词义也有细微的区别:“道”可以指方式方法,也可以指行政区域,而“路”可以指种类等。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路”的三种解读:1、道路;2、车;3、宋元行政区域的域名。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道的十种解读:1.路;2.规律、道理;3.指道家,道教;4.主张,思想,学说;5.从、由;6.说、讲;7.(通假字,通“导”)引导;8.(通假字,通“导”)疏导;9.量词;10.古代行政区域名。
所以,古代的道、路是行政区和监察区的性质,与现代的道、路没有关联。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引申为方向、途径,后引申为道理、思想学说、主张等。而路引申于抽象意义,泛指思想,行为的方向,途径,又引申为种类方面。
古代的道、路我们基本上弄明白了是什么意思,那现代的道、路又是什么意思?还有途、径、蹊、阡、陌、街、巷、胡同、里弄我们又怎样去理解?下面我就一一来解答一下,如果不全面或不对,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一、路
是指可以通车的大路,大道,相当于古代的高速公路。而在所有道路中,路是最高等级的,可以容三轨及三轨以上的车辆。过去,各地的街道都是非常狭窄的,而新建或改造后的街道大多有十来米甚至十多米宽,就改称为“路”。这样,某某马路、某某路的名称在各地就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了。
二、道
和路的意思一样,也是可以通车的大路,只是比路的规格低一级,可以容二轨,即它是双车道。实际上也有例外,世界最早的高速公路是秦始皇修的秦直道,绵延七百公里,据说最宽处可以容六车通行。有的地方,如天津、东三省等地,则用“道”来称呼那里新建的城市道路。
三、途
途,也是路,《广韵》中解释:途,道也。《周礼·地官·遂人》中“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途也是可以通车的道路,是道路中规格最小的,只能容一轨,属于单车道。途有时候也会写成涂,古文中属通假字。
四、径
径,本义是陡直的山路、狭窄的道路、小路,古诗“远上寒山石径斜”,此“径”就是指陡直的山路;古诗“万径人踪灭”,此处径便指小路。径,是不能通车的小路,属于直而且近的小路,所以有“直径”、“捷径”、唯其直且近,才能达到捷的目标的说法。说文、字林中对径的解释:径,步道也,小道也。
五、蹊
蹊,是指多少代人在本没有路的山野间踩踏出来的小道。蹊,道也。和径一样,是无法通车的小路。就如鲁迅说的那样,“世上并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这里的路,实际上是蹊。《广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黄四娘家花满蹊”,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这些就更能说明蹊的含义。
六、阡,陌
阡、陌,泛指田间小路,《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阡陌的区别又在于“阡”是指南北方向的田埂,“陌”是指东西方向的田埂。《说文新附》中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常见阡陌纵横等阡陌连用。所以有个词儿叫“陌生”,原意为不识道路,后引申为与人不熟悉之意。
七、街
本义是指较为通达的道路,特指城邑中宽阔的道路,又泛指道路;后转指集市,两边都是商户的道路。
八、巷
本义是指古代宫廷中的小道,一般泛指狭长的小街道,有时也泛指州闾,矿山所用的小隧道也称为“巷道”。
九、胡同
胡同一词起源于元代,当时把6步宽、约9.3米长的道路叫胡同,12步宽的叫小街,24步宽的叫大街。明、清时期,道路宽度的规定已不那么严格,宽于9.3米者也有称作胡同的,但多数胡同都比较狭窄。
根据道路通达情况,胡同分为死胡同和活胡同。前者只有一个开口,末端深入居民区,并且在其内部中断;而后者则沟通两条或者更多的主干街道。胡同,是北京,苏州的一大特色。但苏州称为“巷弄”。
十、里弄
里弄,也叫“胡同”、“巷弄”、“巷”,是指城镇或乡村里主要街道之间的、比较小的街道,一直通向居民区的内部。它是沟通当地交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国的道路布局基本上是遵照“东西为街,南北为路”的原则。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唐代长安城的“街坊”,横平竖直、方向清晰。但是也不是绝对的,很多地方受到地理因素等限制,无法建设笔直走向的大路。
写于湘南千年水乡古镇大浦
2023.7.31.17∶45
宝宝起名:起个动静结合的好名字,每个都好听又别致
每一个姓都是一个点,将一个点牵连成一个平面,就能构造成最简单的画面。而动词的点缀,可以盘活静景,让画面变得更加生动。因此,小编就列举一些带有动词的好名字,每一个都绘声绘色,浑然天成。
柳垂青
柳垂青,唐朝,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垂青就是描绘的经典画面,柔嫩青翠的柳条如同细雨般纷纷垂落。简单三字,以动写静,既描绘了姿态,又渲染了色彩,垂青,垂青,自在眷顾。
江容岸
江容岸,江是自由的象征,是浩荡,是汹涌,是桀骜不驯;岸是规矩的象征,是桎梏,是枷锁,是山河牢笼。江容岸就是自由与规矩的拉扯,是动与静的结合,没有堤岸,就没有方向,更缺失了力量。江容岸是一个整体的视角,既站在了此边,又站在了彼岸。
杨鸣秋
杨鸣秋,鸣秋二字,动静相宜。其有两种解释。其一,就是秋风袭来,树叶哗哗作响。其二,就是密林疏叶之中,传来动物争鸣之声。其意,在于另一种生机勃勃。同时秋季,本是一个萧瑟与凋零的意象,往往承载得离别的情绪。鸣字,渲染的则是一种截然相反的热闹之感。
于采莲
于采莲,这个名字的关键在于相关因素。于和鱼之间的谐音,鱼和湖之间的联系,湖和莲之间的牵连。“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同时,于采莲也是动静结合的佳名,给人呈现出一幅鱼儿嬉戏荷塘的欢快之景。
曹向晓
曹向晓,这是个乐观向上,东方将晓的名字。向晓就是清晨,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罗隐《早行》中写道,“无端戍鼓催前去,别却青山向晓时。”
田鹿蹊
田鹿蹊,此名的话,乃是意境演绎的名字。田和蹊,一为田地,一为田埂,或者田间小路。而田鹿蹊,是说,白鹿于阡陌之间自由穿行,乃是一幅极为祥瑞的画面。并且,一动一静,一人文一自然,和谐统一。
叶凝霜
叶凝霜,此名的话,是一个古典风格的名字。《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有云,“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凝霜,即凝结成霜,通过“凝”这一动词的运用,让这个名字变得独特又富含诗意。
王听忆
王听忆,此名的话,出自林一龙的《山中听风》谡谡听忆远,复在窗户间。听忆这个名字自带小清新属性,也寓意着宝宝将来善解人意,会用心去交流,与亲朋好友之间非常的好相处,也是会懂得知恩图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