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康熙字典查字笔画(康熙字典查字)

康熙字典查字笔画(康熙字典查字)

“全息字典”正式上线:古今汉字任你查

“全息字典”:古今汉字任你查

快捷、权威、形象——准确查找一个难检字的相关信息再不用跑遍古籍阅览室,翻便“大部头”,只需轻点鼠标——登录汉字全息资源应用系统,点击现代通用字集,搜索要查找的字,不仅能够显示其现代字形、字音、字义信息,还可以查到该字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楷书的历史字形演变过程,从《说文》《尔雅》《方言》《释名》一直到《康熙字典》等历代辞书对该字的释义,及其在一些常用古籍文献中被使用的情况。

日前,国家语委重大基础资源建设项目“通用汉字全息数据库建设”的标志性成果“汉字全息资源应用系统”正式启动上线。该项目旨在运用现代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构建一个具有多维关联关系、科学系统、高效实用的汉字全息数据库。

“无论是初学汉字的小学生,还是研究汉字的学者,系统都可以提供相应的帮助。”项目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立军介绍,系统采用的多层级字集设计模式,包括常用字集、现代通用字集、古籍印刷通用字集、全字符集等。常用字集可以满足中小学基础教育领域的一般需要;现代通用字集可以满足社会文化领域一般汉字使用者的需要;古籍印刷通用字集面向具备一定古汉语知识、阅读一般古籍文献的用户;全字符集则可以满足汉字研究的专业人士需求,为专业研究提供支撑。

借助资源库,给汉字家族绘家谱

作为一名古文字爱好者和研究者,张华的书桌上摆满了各种字典、工具书——查找一个字在不同时期形、音、义的演变经常要翻阅多部“大部头”才能找到相对准确、权威的答案,而线上的一些汉字数据库很多又存在收录不全、权威性差等诸多问题。如今,“汉字全息资源应用系统”的正式上线可能让他再不用犯难——借助资源库,“古今汉字任你查”已不再是梦想。

本期上线的系统涵盖字符集4种,其中常用字集3500字,通用规范字8105字,古籍印刷字16490字,全字符集81722字;还有辞书20种,古籍文献60种,历代字形图415675个。其中包括大量的图形信息资源和文本信息资源,分别来自古文字拓片、文字编、规范字表、编码字符集、历代辞书、经典文献、中小学语文教材等,涵盖了古今各个时期文字的形、音、义、用、码五大方面的重要信息。

这一数据库,可以说是“海量”。如此庞大的信息量,是如何做到相互对应、关联的呢?

如果说建立数据库是给汉字家族绘制一张家谱,那么建立关联则是搞清谱系、辈分等关系。“首先是汉字属性的分解。构建一个具有多角度关系的汉字实用数据库,必须以汉字的属性作为基本的依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指出,团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总结汉字的属性,除形、音、义之外,还增加码、用两个部分。码是汉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用是汉字的使用,而且做了大量的属性细化研究,这样就有条件将笼统的汉字个体的资源库,改造为汉字的属性库,解决关联的多角度问题。

王宁解释:“其次是层次的确立,根据‘汉字效用递减率’,我们将汉字分为常用-通用-适用-罕用-无用5个层。第一、二层次涵盖36000字,以外的字只存记忆,不做深度开发,这样一方面可以在应用中扩大有用信息的使用度,另一方面将垃圾信息、无用信息退出关联,不干扰有效信息的集合和调用。”

“再次就是中介的寻求,我们继承传统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以《说文解字》的9353个小篆及其重文为中介来关联。古文字的确切识读,绝大部分是从《说文》开始的,这样就保证了不同形制、不同字体、不同时代汉字的最大限度关联。”王宁补充道,正是依靠《说文》小篆这些“核心家族成员”作联系,汉字家族内部不同族群的谱系才得以绘制在一起。

沟通古今,提供汉字准确属性信息

实现让通用规范汉字沟通古文字、繁体字,是该资源库的又一重要特征。据介绍,系统的主体字集是国家语委2013年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的8105个规范汉字及其关联字形。《通用规范汉字表》属于简化字系统,分为一级字表(即常用字表,3500字)、二级字表(3000字)、三级字表(1605字)。《通用规范汉字表》作为数据库子库的B库,直接和A库(传承字、繁体字和隶定字)关联,进而与小篆等古文字(C库)关联,从而实现了古今、简繁汉字的有效贯通。

如何保证对收录的每个汉字形、音、义解释的权威性?

王立军介绍,系统的处理方法是:选取历代具有代表性的辞书,并选择最优的版本作为搭建框架的基础素材,以此为基础建构数据之间的深度关联。选择的辞书包括从《尔雅》《说文》《释名》《方言》《广韵》《集韵》《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新华字典》和《通用规范汉字字典》等。在字形方面,简化字的部首采用2009年国家语委发布的《汉字部首表》,即201个主形部首和99个附形部首,非简化字采用214部首体系,来源于《康熙字典》。简化字和繁体字的笔画数属性参考《通用规范汉字字典》等。结构类型(六书)属性参考《说文解字》。字音方面,现代汉语拼音和注音字母主要参考《通用规范汉字字典》和民国时期《国语辞典》等;近代音来源于《中原音韵》;中古音来源于《广韵》。字义方面,常用义项来源于《通用规范汉字字典》,并给出历代辞书的释义内容。

多种属性的综合呈现,可以加深人们对每个汉字的理解。比如“既然”的“既”和“即使”的“即”,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混淆,但参考小篆字形就不会了——“既”是一个人背对着饭桌,表示吃完了,这个字就是表示已经发生了;而“即”是一个人正对着饭桌,靠近它,还没吃饭,所以是表示即将进行的。了解了这一层面,理解就加深了,也就很难出错了。

汉字不是一个个“孤零零”的符号,汉语文献正像躯体的血肉,丰富着汉字殿堂的内容。在每个字的“用例”一栏,系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传世文献作为古籍用例的来源,包括十三经、二十五史、二十二子等三大典籍系统,提取汉字在这些文献中的使用例句,供研究者参考使用。

多种检索,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与查字典类似,方便检索也是系统的一大特征。为方便使用者更便捷地输入需要检索的字,系统提供了单字、拼音、部首、部件、笔画等五种可输入的检索方式,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取适合自己的方式。除单字检索外,还可以满足综合检索、专书检索和历代字形检索。

“你看,‘典’字是两只手捧着书卷,这多么形象,对于文史研究者来说用于研究也太方便了,我现在就想拥有。”刚刚演示完动画,现场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兴奋地说。

“资源库可作为文字和文化爱好者提高文化知识和综合素养的学习平台,为传统文化爱好者提供权威的学习内容;可以作为基础教育及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教学平台,为学生学习、教师备课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而更好地服务我国基础教育;可作为文字学及相关专业领域专家学者的科研平台,为专家学者提供对数据资源进行深度挖掘的工具,弥补传统手工获取资源、联系资源方式的局限;可作为汉字类数字化产品的开发平台,为开发者提供海量的经过专业学术加工的可靠汉字属性资源。”王立军指出。(记者 周世祥 靳晓燕)

汉字辞书——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它是在明朝《字汇》、《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基本简介:

《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雯、史夔、周起渭、陈世儒、贾国维等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康熙字典》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收录汉字最多的古代字典。《康熙字典》是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重印至今不辍。

详细介绍:

查检:《康熙字典》采用部首检字和笔画检字方法。

可记歌诀:一二子中寻,三画问丑寅,四在卯辰巳,五午六未申,七酉八九戌,其余亥部存。或是“一二在子三丑寅,四卯辰巳五午寻,六在未申七在酉,八九在戌余亥存。”

如查“康”字。在部首索引中找“广(yan)”部,在“寅下”5页。除部首外,“隶”为8画,再到“寅集下”“广”部8画里查“康”字,在“寅下集”9页中可以查到。

笔画检字 用于难字查检,可依笔画检字表。如查“民”字,如果不知道其部首,可以查笔画检字表。“民”为5画,可以在5画中查到。“民”下注为“氏”部,再到“部首索引”中查到“氏”部。“氏”在“辰下”33页,再到“辰集下”氏部1画里查到“民”字。在“辰集下”34页中可以查到。

优点:《康熙字典》依据明朝《字汇》《正字通》两书加以增订。对两书错误之处,《康熙字典》还做过一番“辨疑订讹”的工夫。《康熙字典》有这样三个优点:

一、收字相当丰富,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是我国字数最多的一部字典(直到一九一五年《中华大字典》出版,达四万八千余字,才超过了它)。

二、它以二百一十四个部首分类,并注有反切注音、出处、及参考等,差不多把每一个字的不同音切和不同意义都列举进去,可以供使用者检阅。

三、除了僻字僻义以外,它又差不多在每字每义下,都举了例子;这些例子又几乎全都是引用了“始见”的古书。

缺点:

该字典的缺点有二:一是全书反切和训释罗列现象,漫无标准,作者很少提出自己的见解,不利于初学者使用;二是其中疏漏和错误实多,王引之《康熙字典考证》12卷,纠正其讹误2588条,这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错误。

作者介绍:

陈廷敬(1638—1712),原名陈敬,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山人,清代泽州府阳城(现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皇城村)人,入仕五十三年。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历任经宴讲官、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陈廷敬生平好学,诗、文、乐极备。他的诗风格“清雅醇厚”,很得康熙皇帝的赞赏。

张玉书(1642~1711) 字素存,号润甫,江苏丹徒(今江苏镇江)人。生于明思宗崇祯十五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五十年,年七十岁。张九徵次子,长兄为张玉裁。自幼刻苦读书,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精春秋三传,深邃於史学。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侍讲学士。二十三年(1684)授刑部尚书,调兵部尚书。二十九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康熙三十五年(1696),随皇帝征噶尔丹叛乱。历官凡五十年,为太平宰相二十年。久任机务,直亮清勤,朝廷倚以为重。康熙十八年(1679)主持修《明史》,先後出任《平定朔漠方略》、《佩文韵府》(1704—1711)、《康熙字典》的总裁官。他数度勘视河工,支持靳辅主持治河工程。康熙四十九年(1710),告病辞官,仍慰留在朝,康熙五十年(1711),以七十岁高龄随康熙至热河,病死塞外,諡文贞。玉书工作古文辞,称一代大手笔。著有文贞集十二卷,《清史列传》行于世。

相关介绍

版本:《康熙字典》的版本非常多,有康熙内府刻本,也就是所说的武英殿版本。包括有两种纸本:开化纸和太史连纸两种。康熙内府刻本多是内廷赏赐用的,装订非常豪华,民间很少见到。此外还有道光七年的内府重刊本、其他木刻本,以及清末出现的石印本、铅印本、影印本。清末上海同文书局增篆石印本是发行量最大、最流行的一种版本。康熙四十九年,康熙召集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位学者,开始了《康熙字典》的编撰工作,在六年的时间里,他们对传统字书进行了大规模的集中整理,并于康熙五十五年完成编辑工作。《康熙字典》吸收了历代字书编纂的经验,全书共分为十二集,从子集到亥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分别排列214个部首。总共收录了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字。内容引用了古代诗文以追溯字源,同时还注明了历代的用法以佐证其变迁。《康熙字典》问世后,社会影响巨大。它的文字、音义、书证被广泛引用,它的体例也成为了后世出版字书的蓝本。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参考文献之一,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康熙字典》作为我国古代字书的集大成者具有以下特点:收字多,字之别体、俗写均录,字体似而音义异者编为“疑似”,另列“备考”、“补正”;注音最全面,搜罗字音完备,凡是韵书所载依序排列;释义求古,义例多为原始出处。这些优点极大方便了经复古思想浓郁的封建士子,故而被誉为“体例精密,考证赅洽,诚字学之源薮,艺苑之津梁”(王引之语)。虽然它也有缺点,自清王引之至今,代有研究补正者,且嗣后在其基础上出现了《汉语大字典》、《中文大字典》,但是由于编纂目的不同,《康熙字典》注重“古”而后继者服务于“今”,故时至今日《康熙字典》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阅读古籍、整理古文献、从事古文化研究的重要参考书,尤其是在俗文学研究如敦煌学领域,它是手头必备之书(郝春文语)。《康熙字典》自问世以来,版本众多,据不完全统计有100多种,现择其要者简述如下:

康熙五十五年武英殿本,以地支分十二集,每集三卷,冠以“总目”、“检字”、“辨似”、“考异”,尾附“补遗”、“备考”。部首及每部之字以笔画为序,字单占二行,释文双行。每字之下先列《唐韵》、《广韵》、《集韵》、《古今韵会举要》、《洪武正韵》等书音切,次训义,广征典籍例句、字书释义例句,有所考证则附于后,次列别音别义、异读异体。凡一字所出现的形体、意义均条理清楚,“每子毕载古体……改从隶书……兼载重文、别体、俗书、讹字……皆缀于后……凡古籍所载,务使包括无遗”(《四库提要》)。后世之本皆出于此,即使道光武英殿本出现后它仍是最流行的本子。如四库本、《字典汇编》本所据之同文书局本。需要说明的是,《康熙字典》原无篆书,篆书为后世刊行者所加。

(二)四十二卷,道光十一年武英殿本,王引之校改本。道光七年率90余人校《康熙字典》,改正字头,订正引文,历时五载,更正2588处,并挖改原版重新印行。同时王氏将校勘文字辑为《字典考证》十二册。正是由于《字典考证》单行本的出现,加之国人尊古轻今好远忽近,或许出于慎重,此校改本影响甚小。需要说明的是,《康熙字典》原无篆书,篆书为后世刊行者所加。

(三)四十三卷本,即康熙五十五年武英殿本+《字典考证》。出于上述原因,有意吸收道光殿本的人们采取了这种简单而保险的做法。最为流行的也是影响最大的中华书局本即属于此系统。

(四)道光殿本影印本+《字典考证》+《康熙字典考异正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代重新发现了道光殿本,比较了道光殿本所做更改与《字典考证》之异同,发现二者有所不同,并认真研读了日本渡部温的《康熙字典考异正误》,于1996年推出《王引之校改本<康熙字典>》,此本以善本(王氏家藏本)为底本,保持原貌,字头据许铉校本《说文解字》列篆文,页前加部首目录,后附四角号码索引。

(五)道光殿本标点整理本。以道光殿本为基础,参校别本,将原书备考、补遗移至正文,新旧字体并用,释文、义例用新体,列《新旧字形体对照举例表》,全书标点,加注拼音,繁体横排,篆文同上古本。有四角号码索引。汉语大字典出版社,2002。

(六)《〈康熙字典〉通解》,道光殿本为底本,作了校勘,吸纳《字典考证》、《康熙字典考异正误》、黄云眉《康熙字典引书证误》等人成果入正文,以今音注音,简化字,横排标点,部首检字法作了处理,删去《字母切韵要法》等四种,篆文出楷篆对照表列于后。时代文艺出版社,1997。

(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简化字、横排版,1997。

(八)现代检索注音对照,中国档案珍藏版,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

(九)康熙字典,中华书局,2004-6-1 。

(十)康熙字典(上下卷,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10-1 。

(十一)《康熙字典》修订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4-1。

(十二)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 ,以道光王引至定本《康熙字典》为底本,参校别本,重新横版排出版。全书逐句加标点,主要使用逗号、句号、冒号、书名号等。原书无篆文,现据徐铉校本《说文解字》,将现规范小篆赋予正文字头之后。书末新编四角号码索引,收入原书正文、补遗、备考中全部头字,以便于检索。

现代:

现代制作的电子版。现在的《康熙字典》电子版目前有3种。上海书同文康熙字典(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北京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0年)台湾汉珍、北京中易。

书同文《康熙字典》电子版所用底本系中华书局本(同文书局石印本,并附王引之的《字典考证》)。它为读者提供了中、日、简、繁、异等汉字关联代换检索技术,帮助事先并不知道字典中确切文字的读者,只要输入自己熟悉的中国汉字或日本汉字,或繁体,或简体,或异体,甚至旧字、讹字,均可检索到字典中的文字条目。其次,可以单字查询,也可按部首、笔画、笔顺查询,也可按拼音、注音查询。电子版除提供原《康熙》中文字条目信息外,还提供汉字的部首、部首外笔画数、总笔画数、笔顺笔形、拼音、注音、Unicode、GBK、Big5编码等属性信息。同时还提供文字的标准普通话发音。

汉珍公司为与四库全书电子版制作单位合作,在2001年推出繁体《康熙字典电子版》,《康熙字典》电子版本套光盘是根据同文书局出版的石印版《康熙字典》为底本制作而成,并附王引之的《字典考证》于后。汉珍公司在古籍数字化中,以亲和性的检索界面,搭配BIG5、GBK与Unicode各文字内码相互对照,并提供单字、部首、笔画、笔顺、注音、拼音等多元化的检索字段查询。

中易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康熙字典》,全部字头字及释义可实现任意检索,并提供图文对照的电子字典。电子全文检索版《康熙字典》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在Windows平台上将汉字数量由27,484字扩充为70,195字企业版中附带的《中易汉神e》软件,提供符合ISO/IEC 10646: 2003(同Unicode 4.0)国际标准编码的包括7万个汉字的曲线字库,字形优美,与Windows系统中的“宋体”皆为中易产品,风格一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文检索可将47,000个字头字单独查检出来,同时还带有该字的释义和各种属性。也可输入任意字、词,很快便可在字头字及释义中检索出相关信息。6种检字方法,不学即会配备6种检字方法。其中的康熙部首检字、笔画数检字和康熙序检字,采用鼠标操作,不用学习,即会使用。其他还备有拼音、注音和适于快速输入的《郑码》输入法。释文可简、繁体字相互切换释义使用简化字,加标点断句。若需要阅读繁体字,轻点一键,即刻转换为繁体字,方便台湾、香港、澳门和其他海外读者的需要。全部文字可在MS-Office粘贴使用可将需摘录的字头字或释义内容进行拷贝(只限于企业版),然后粘贴到微软的Office应用程序中进行天衣无缝的再编辑。这是图像扫描电子版的《康熙字典》所做不到的。与原《康熙字典》扫描图像相对照读者在阅读字头字及释文时,只需轻点一键,即可将原木刻本《康熙字典》相对应的扫描图像调出来对照,对学术研究很有帮助。字头字标注多重属性,便于学习和查用字头字属性中,除北师大版本中原标注的拼音、注音等,中易又加注了该字的ISO/IEC(Unicode)国际标准编码、郑码编码等多种属性。

修订:

《康熙字典》完成后,仅在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修订过一次,由清代著名学者王引之奉旨校勘,共订正了书中错误2588条。

在《康熙字典》面世的近300年中,仅有日本学者渡部温和我国著名学者王力对其发表过勘校专著,共进行了万余条校勘。

2008年4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完成《康熙字典》300年来的第二次修订,以王引之校订本为底本,在渡部温和王力两学者的校勘基础上,利用Unicode国际标准中的58000个字符,在字形方面首次对《康熙字典》中13000多个字头进行了共计两万多项增补和修订,并针对其原有的47043个字头,逐字进行了异体字的字际关联工作,使这部修订版同时可作为异体字字典使用。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康熙字典》修订版共收录汉字57557个,比《汉语大字典》多收录约3000字。此外,原书中数千个有音无义或有义无音的字,通过此次修订校勘首次得到解释或注音。与修订同步进行了《康熙字典》数字化,使用适合现代人阅读的横排方式,对每个字除保留传统反切法注音外还标注了现代汉语拼音,并在文中加入标点以消除缺乏句读带来的阅读障碍。通过数据光盘,读者只需输入简体字,就能准确检索到该字的古字以及它出现在《康熙字典》原书中的位置,方便了研究者使用。

补充:

1716年成书的《康熙字典》是历代字书的集大成之作,可以满足读者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