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高明之处,就在于一个“慎”字
作者:洞见·李思圆
人的品行如何,要看他最细微,最隐蔽,最不易被察觉处。
有一句话说,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其实不仅下棋如此,人生亦如此。
有时你或因不小心,说错了一句话,做错了一件事,动错了一个念头。
轻则损名折利,重则积错难返。
为人处事,要谨言慎行,守住口,护住心。
01
慎言,避灾。有句话说,祸从口出。
通常我们身体出问题,大体是因吃坏了东西。
但我们惹了祸,却多半由于言语不慎。
所以,但凡说出的话,都需反复斟酌。
能不说的,不说。不能说的,一字也不泄露。可说可不说的,最好沉默。
《旧唐书》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唐代功臣刘文静,曾经与李渊的宠臣裴寂不和。
有一次他和弟弟说道:“有一天会杀死裴寂的!”
其实他这不过是酒后失言,逞一时口舌之快。不料却被刘文静的一个姬妾听到,传到了李渊那里。
最终就因为这一句不该说的话,获罪被杀。
《曾国藩传》也有一则故事。
曾国藩在打下了太平天国后,雄踞东南,俨然拥有半壁江山。
这时,湘江名士王闿运来到曾府上,他一心寻找明主,想要做开国的功臣。
见面之后,他劝曾国藩,不要帮助朝廷,而是拥兵自重,趁机自立,并且要曾国藩,以韩信为前车之鉴。
曾国藩见王闿运说得滔滔不绝,却始终微笑不语。
只是用手指蘸着茶水在桌面上比划,只见桌面上写着一连串的“妄”字,此时王闿运才恍然大悟,自己差点犯了大忌。
在《周易》里有云: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你说出的每一句话,都代表着你的思想。
一旦你多言说错了话,无论是说者无心,还是听者有意,都易让自己惹祸上身。
据《说苑.敬慎》载,孔子在参观周王祭先祖的太庙时,看到台阶右侧立着一个铜铸的人,但嘴被扎了三道封条。
在这个铜人的背面刻着一行字:“古之慎言人也。”
这给孔子以极大的震动和启发,并以“三缄其口“教诲弟子。
古往今来,寡言保身的人,实有大智慧。
在与人交谈时,说话一定要深思熟虑后,切不可轻言妄语。
02
慎行,少悔。在《吕氏春秋》中有言:“行不可不孰,不孰,如赴深溪,虽悔无及。”
意思是,在行动之前,一定要多番考虑周全,如果莽撞行事,只会给自己带来遗憾和懊悔。
明朝首辅大臣徐溥,一生严于律己。
他在书桌上放了两个装豆子的瓶子,时刻提醒自己慎行。
每当自己做对一件事,就往瓶中投一粒黄豆,相反行为上有什么过失,就往另一个瓶子内投一粒黑豆。
这两瓶豆子时刻提醒他做事三思而后行,久而久之,黄豆越积越多,而黑豆的数量几乎没有变化。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做事前,能多方思忖,最终的“后果”,就不会在事后,去妄想那些不切实际的“如果”。
《三国演义》中,有两则故事。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为了报吴国夺荆州,关羽被杀的仇,准备即刻启程,率大军攻打吴国。
当时诸葛亮深谋远虑,劝他为全局着想,当下最重要的不是报私仇,而是为了江山社稷,先忍辱负重,联吴抗曹。
但刘备当时被怒气冲昏了头,他下旨说,以后谁敢阻止伐吴者,定斩不赦,群臣虽知此行凶吉少,但也不敢再劝谏。
果不其然,由于蜀兵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之入夏后,天气炎热,士气低落。
后来刘备为了避暑,在山林中安营扎寨,谁知吴国将领陆逊看准时机,火烧连营七百里,最终刘备战败,病死在白帝城。
建安五年,袁绍准备起兵攻打曹操。
当时,他手下的谋臣田丰曾劝阻他说,曹操善用兵,变化无穷,不能轻视,最好按兵不动,跟曹操打持久战和游击战。
但袁绍太急于求成,结果曹操抓住时机,突袭袁绍所布置在乌巢的粮仓,至使袁绍大军惨败于官渡之战。
有一句话说,冲动是魔鬼。
人一生的成败,得失与对错,并不在于一时的辉煌,一、两次意气用事,就可以让你功亏一篑。
所以,凡事三思而行,不可莽撞,不可冒失,不可轻率,如此方能不入困境。
03
慎独,安心。在《中庸》里有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一个人的品德如何,要看他在最细微,最隐蔽,最不易被察觉时的所言所行。
元朝的大学问家许衡,曾在盛夏时经过河阳,由于路途遥远,十分口渴,路上有一棵梨树,众人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梨来吃。
许衡独自端正地坐在树下,安然如常。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吃,许衡说:“不是自己拥有的却摘取它,不可以。”
那人说:“现在时局混乱,这棵梨树没有主人了。”
许衡说:“梨树没有主人,我的心难道也没有主人吗?”
许多时刻,当一个人学会慎独,不是为了让别人赞扬,而是让自己无愧亦无咎。
清代有个叫叶存仁的官员。
从政30余年,甘于淡泊,从不苟取。
一次离任时,僚属们临别馈赠礼品。为避人耳目,特地夜里送来。
叶存仁见状将赠品原封退回,并赋诗一首相赠:
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
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还有这样一则故事。
晚清重臣的曾国藩,从未因为自己位高权重,谋取个人私欲。
他非常喜欢书法,在担任两广总督期间,有一个县令投其所好,送给他一本王羲之的书法。
这本书法是宋代淳化阁帖的祖本, 异常珍贵,价值连城。曾国藩爱不释手,但后来依旧原封不动地退还给了县令。
并说:“我年过五十,能看到这样的东西是我的福气,但不能留下。”并在当天日记中写下八个字:
“世间尤物, 不敢妄取。”
有史以来,无论是为官政要,抑或平民百姓,最无法过的,是自己的“良心关”;
最抵御不了的,是在名利诱惑下的思想松动;
最难恪守的,是为人处世始终如一的清白和坦荡。
做了亏心事,以为神不知鬼不觉;
违背了原则和底线,以为天不知地不知;
行得正,身不端,以为可以掩人耳目;
但最难欺骗过去的,其实就是自己。
慎独,并非为了得到好名声,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心安。
▽
人这一生,高明之处,就在于一个 “慎”字。
慎言,可避灾。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
慎行,可少悔。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慎独,可心安。多少心虚,皆因缺乏敬畏。
与朋友们共勉。
成年人深到骨子里的教养:慎
文/有书多小胖&悬悬 主播/云湾来源/有书(ID:youshucc) 最近,看到一则让人深思的新闻。广东一位租户退租,不仅欠了一个月房租,还留下了一屋子的垃圾。房东打开门,发现屋内凌乱不堪,散发出阵阵恶臭。崩溃不已的房东不得不自掏腰包,花费千余元请人打扫。新闻下面的一个热评很有意思:“知道为什么满屋子垃圾他还会住吗?有归属感。”生活中,有些人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可独处时却“放飞自我”。正如《礼记》中所说,君子之行,“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意思是说,从最隐蔽、最细微的言行上,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人生正是一场修炼身心的过程。慎于言,敏于行,才会有做人的豁达和清醒。人生在世,时刻谨记“四慎”,方能守好品德,幸得圆满。 慎独 《大学》有言:“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内心,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哪怕是在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慎独,是一场战胜自我的修行。不自欺的人,即便独处时,也能诚实对待自己的内心,严于律己,谨守正道。清代官员叶存仁身上发生过一个趣事。清朝乾隆年间,叶存仁先后在安徽、河南等地,做官三十多年。在任期间,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有一次,他从河南巡抚任上离任时,部属们派船送行。但船工借口船坏了,需要维修,迟迟没有启程。直到夜半时分,船才开始缓慢前行。夜色中,岸边另有一艘小船快速追来。叶存仁正觉奇怪,细看之下才发现,船上竟是跟随自己多年的师爷。师爷拱着手诚恳地说:“叶大人待我们恩重如山,实在无以为报,这是我们的一点儿心意,请叶大人无论如何也要收下。”叶存仁借着月光,看到船上几只沉重的大箱子,心里马上明白了。下属们知道叶存仁平时不会收礼,特地选在了晚上。都以为夜深人静,无人知晓,叶存仁一定盛情难却。叶存仁看到下属们用心良苦,没忍心说他们,但坚决不肯收下赠礼。他让手下拿来笔墨,信手写道: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诗的最后一句说得很明白:不是害怕别人知道,而是害怕自己知道,做人重在慎独。曾国藩说:“慎独,则心安。”慎独,是一种人生境界。细微处,不逾矩;无人时,不越轨。在孤独时保持自我,修炼一颗安定的心。做事无愧于天地,做人无愧于内心。正如《格言联璧》中所说:“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以慎独之心,安定浮躁;以慎独之心,安放自我。不畏世间纷扰,尽力做好自己,方能遇见更广阔的天地。慎微 《明太祖宝训》有言:“不虑于微,始贻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意思是说,如果不考虑细小之事,往往会留下大的隐患;不防范微小之处,终会损害大的德行。做人,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见品德。把控细节,一丝不苟,才是智者的处事之道。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身上,发生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一日,欧阳修的一个朋友差家仆前来,恳请欧阳修撰文:将他建造房屋楼阁之事记录下来,镌刻在堂前。欧阳修得知朋友着急,便闭门谢客,着手写作。写完后当即递给了来人。仆人走后,欧阳修重读此文,发现“仕宦至将相,锦衣归故乡”这两句,意思太过直白,衔接不当,且吟诵起来短促无美感。欧阳修反复思索,决定加上一个“而”字:仕官而至将相,锦衣而归故乡。此时他才感觉达到了“语义通顺,意境深远”的效果。这时候,天已经黑了。欧阳修匆忙吩咐备马,派人去追赶。直到第二日傍晚,才赶上了朋友家的家仆,补齐了这两个字。快马追字,并非小题大做,而是深知唯有注重细微之处,才能修得更高的成就。欧阳修能被后人誉为“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离不开他严谨细致的创作态度。小事当慎,小节当拘。正视微小的不足,把控微小的细节,才是实现长远目标的根本基石。正如汉代哲学家王符所说:“慎微防萌,以断其邪。”滴墨之渍,可以浸染一泓清水;点滴之污,可以毁掉一生清白。细节,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凡事做到一丝不苟的人,也终将会独一无二。 慎守 与人相交,最勿失的是底线,最应守的是原则。正如鲁迅在《朝花夕拾》中说:“人生有时难免会陷入困境,但人的高贵在于,困境中依然保持操守,决不能放纵自我。”秉性正直,不随波逐流,坚守自己的品德和气节,是谓“慎守”。人生须臾几十载,保住了本性,才会有堂堂正正做人的姿态。中国画艺术大师齐白石,除了画技超群外,更是一位慎守的名士。1937年,日寇入侵北平。齐白石当即辞去教授之职,誓不与敌人合流。喜欢齐白石画作的日伪人员多次前来求画,都被这位70岁的老人断然拒绝。愤然闭门的他,甚至在门上贴出告示:“白石老人心病复作,停止见客。画不卖与官僚,窃恐不详。”即便如此,齐白石依然难逃纷至沓来的各种邀约。一次,中国留日同学会创办刊物,请齐白石作画留念。推脱不开的他,当即画了一幅《螃蟹图》:四只歪歪扭扭的螃蟹,刊登在首页的目录上方,并落款“横行到几时”的字样。日本人见刊后,气急败坏地直骂:“齐白石太顽固。”齐白石大义凛然地说:“齐璜中国人也,不去日本。你硬要齐璜,可以把齐璜的头拿去。”一身正气,不畏强权;沉浮于世,慎守底线。正如《庄子·渔父》中说:“谨修而身,慎守其真,还以物与人,则无所累矣。”守住内心的从容与淡定,方能领略最美的人生风景。 慎欲 世事繁杂,诱惑丛生。人的一生,一直都在与欲望作斗争。欲,本身不可怕,怕的是不知克制,不加管束。俗话说:“欲不可纵,纵必成灾。”欲望如烈马,若是信马由缰,再难将其拉回。难以遏制的欲望,会像一把火,烧毁无尽的奢望,也会断送原本的幸福。明朝官员曹鼎的故事,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当时,曹鼎任泰和典史,相当于现在的警察。在一次围捕盗贼的时候,曹鼎抓到了一个女贼。由于离县衙路途遥远,曹鼎便和女贼夜宿在一座庙中。女贼本就颇有几分姿色,加上想要逃跑,于是千方百计地以色相来引诱曹鼎。曹鼎为了提醒自己,写下“曹鼎不可”四个字贴在墙上,以随时提醒自己不要失去控制。过了一会儿,曹鼎想:荒郊野外的,不会有人知晓。他便把纸撕下来,打算破门而入。刚到门口,曹鼎又感到不妥:这是因私欲废公法的行为,断不能做。于是,又退回来把纸贴上。就这样,贴了撕,撕了贴,折腾了一晚上。最终,曹鼎克服了内心的欲望,圆满完成了任务。慎欲,不是一时一刻的隐忍,而应该是天长地久的警醒。《荀子·正名》中有云:“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意思是说,欲望虽然难以去除,但可以对它加以节制。人生漫长,诱惑无处不在。与其选择追逐无穷的欲望,不如拥有知足常乐的心态,享受当下的一切。心有知足常乐事,方是人生好时节。 《老子》中有云:“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做人若始终如一,以慎律己,人生便无败事可言。人生进退,就在一个“慎”字。“四慎”,是做人的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本色。独处时慎独,做事时慎微,为人要慎守,诱惑前慎欲,才能驻守清本、行走天地。余生,愿你做个恪守己心的人,时时磨炼心性,不断提升自我,度过一个丰盈而美好的人生。点个“在看”,与大家共勉。懂,是世界上最温情的语言
懂,比爱更重要
爱,不一定懂
可懂你的人,不需多说
只一个微笑一声问候
便风轻云淡,踏实心安
懂,是世界上最温情的语言。
它是岁月的一种感动,如湖水知道月的冰冷,月的柔美;
它是心灵的一种呵护,如微风掠过琴弦,是心的共鸣,心的深刻;
它是生命的一道风景,如花摇曳在风雨中,却盛开在心间。
所谓\"懂你\"的人,并不是指对你的信息了如指掌,而是当所有人都以为你快乐的时候,只有他知道你笑容背后的感伤与坚强!
徐志摩说:
我懂你,像懂自己一样深刻。
简短的话语,却包含了万千。因为深有体会,所以知你的负累,懂你的苦衷;因为感同身受,所以心疼你的真诚,珍惜你的感情。
这世界会有一个人,懂你的言外之意,懂你的欲言又止。
汪国真说:
一种友情,当你需要的时候,会默默来到你身边,他的眼睛和心能读懂你,更会用手挽起你单薄的臂弯。
因为有人懂,情怀可以诉说,痛苦可以解脱;
因为有人懂,孤单时有人相陪,无助时有人安慰。
所谓\"聊得来\"的深层含义其实是:读懂你的内心,听懂你的说话,与你的见识同步,配得上你的好,并能互相给予慰藉、理解和力量。
爱到深处,是无言;情到浓时,是眷恋。
时间会告诉我们,简单的喜欢,最长远;平凡中的陪伴,最心安;懂你的人,最温暖。
懂得风起的日子,淡看落花;懂得雪舞的时节,举杯邀月。
懂,是通往心里的桥梁,引起共鸣。
因为懂得,所以包容;因为懂得,所以心同。
懂得,让心与心没有距离,让生命彼此疼惜;
懂得,是生命中最美好的相通,最深刻的感动。
世界上最温暖的事,莫过于有人懂有人疼。
更多美文:
【本期编辑:杨君君】
学生理解词语要讲方法,资深教师支招,家长:真好用
各科的学习都是要讲究方法的,有方法就能让你的学习事半功倍,尤其我们语文学科的学习,语文学习方法非常多,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个最实用的学习方法,如何利用这些方法来理解词语,分析词语。
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这个方法都非常好用。杜du老师之前指导过不少学生,即使很难的词语,通过这些方法也能轻松地理解,家长都表示这些方法很好用!
一、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
词语出现在句子中,句子是在段落里,段落是在文章中,那么,我们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这个句子的前后,或者联系上一句,下一句,这样就能猜测出这个词语的意思。
下面举例来说一说,在一个句子中联系上下来理解词语的方法。
八路军隐蔽在山里,敌人很难发现。
学生不知道“隐蔽”的意思,或者这个题目中让孩子解释词语“隐蔽”,那我们接下来应该怎样做呢?
我们把这个句子读完以后,关注一下后面的文字“敌人很难发现”,“很难发现”是因为八路军在山里躲起来了,藏起来了。所以隐蔽的意思就是躲藏。
二、替换同义词
如果你想知道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把这个词语去掉,只留句子中其他的内容。
比如还是这个句子,我们要保留的是:八路军( )在山里,敌人很难发现。
同学们现在读读这个句子,你觉得里面填一个什么样的词语,符合这个语境呢?
是的,八路军(躲藏)在山里,敌人很难发现;八路军(隐藏)在山里,敌人很难发现;八路军(躲避)在山里,敌人很难发现。
那我们就是把“隐蔽”这个词语替换成了躲藏,隐藏,躲避。是不是就知道了隐蔽这个词的意思呢?对,从中挑出两个词语解释它就可以了。
再举个例子吧,“去还是不去?小明拿不定主意,感到很烦恼。”
请同学们解释烦恼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我们就用到这种方法,用同义词来替换。
去还是不去?小明拿不定主意,感到很( )。
空里可以填:闹心,烦闷,苦恼。
填完这个词语,我们再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觉得这个句子是没有问题的,句子的前后没有矛盾。我们就可以选择其中一、两个词语来解释它。
三、拆词重组法
拆词重组,就是要理解哪个词语,可以把这个词语拆开,把每个字分别组成词语来解释。
这样的方法也是比较常用的,举个例子吧,还是第一句话“八路军隐蔽在山里,很难被发现”。
把“隐蔽”这个词语拆开,变成“隐”和“蔽”,并分别组成词语(隐藏,隐身)(遮蔽,蔽日遮天)。
再把这几个词语带回到这个句子中,检查一下,如果句子通顺且意思完整,就没有什么问题。
例句:去还是不去?小明拿不定主意,感到很烦恼。
把“烦恼”这个词拆开,可以组词:厌烦,苦恼。
四、用代入去理解词语
要想把课文学好,把词语理解好,我们可以用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无论在理解词语中,还是理解课文内容中都是很好用的,就是把自身代入进去,我们变成故事中的人物或者故事中的部分情节,事物等。
学习语文要有代入感,理解词语同样很重要,下面还是举例来说一下,怎样用代入的方法去理解词语。
例句:去还是不去?小明拿不定主意,感到很烦恼。
同学们,下面我们就把自己代入到这个句子中,我们想是自己的事儿发生了,去还是不去,我拿不定主意,感到很烦恼。
快想想,在生活当中,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事情,去还是不去?还拿不定主意?
比如:我这次成绩考得不太好,爸爸妈妈知道后已经批评我了,本来打算周末去爷爷奶奶家玩儿的,可是一想到自己没考好这件事儿,我就很犹豫,去还是不去呢,真是拿不定主意,去了之后,我怕看到爷爷奶奶失望的神情,也害怕爷爷奶奶会说我。
你想到这件事以后,你就会分析自己当时的心理,心里的状态是很烦恼的、很厌烦的,,犹豫不决的、苦恼的、痛苦的、郁闷的……
想到的这些心情的词语,可以带到这个句子中去替换试一试,如果觉得句子通顺,没有语病,这个词语的意思你已经解释明白了。
上面的这些方法都是比较好用的,随着。年级的升高,句子的深奥,我们联系上下文的时候,可能还会是整段话里面找答案去解释,或者是前后段里面找答案去解释词语。
再难一些,我们也可以自己去试着概括内容去解释词语,想知道自己词语解释得是否准确?我们还需要一个工具书,就是《现代汉语词典》,这个工具书可以帮助我们查找词语的意思,当然在考试中,解答问题是不可以用的哟。
支持原创作者,请一键送三联,谢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