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八字

红沙日子的宜忌但宜搬家(红沙日子的宜忌)

红沙日子的宜忌但宜搬家(红沙日子的宜忌)

2023年吉阳区红沙社区开展“禁毒宣传进万家”-进企业宣传活动

为有效推进社区禁毒工作,积极主动将禁毒文化渗透到各个行业领域。2023年7月28日下午,红沙社区联合红沙海岸派出所、禁毒志愿者共同走进辖区中国邮政快递部开展“禁毒宣传进万家”-进企业宣传活动。

活动中,禁毒工作人员向邮政职工发放禁毒宣传折页,并以展示的仿真毒品模型进行讲解,用专业知识向围观人员普及禁毒基本常识、常见毒品种类和伪装毒品的区分,切实增强物流寄递从业人员的识毒、防毒、拒毒意识。民警就如何辨识毒品及如何杜绝毒品通过包裹、快件向外流通进行重点讲解,列举公安机关以往查获通过快递邮寄毒品的真实案例讲解藏匿毒品的方式,提醒从业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落实实名登记、验视检查、过机安检等制度,严禁各类禁寄、违禁物品的夹带和运输,若发现涉毒可疑物品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此次活动提升了物流寄递从业人员禁毒守法意识,强化了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助推物流寄递业健康发展,为创建无毒自贸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40 火星殖民?

“尘土飞扬的红沙地里留下了我最后一个脚印,今天我就要离开火星,要么死,要么生”

2015年上映的电影《火星救援》中,由马特·达蒙饰演的美国植物学专家马克·沃特尼依靠自己的知识,利用自制的肥料种植土豆,对手头的所有材料物尽其用,成功在火星这颗陌生的星球存活了一个月,坚持到地球的救援到来。

这部电影在当时获得了第19届好莱坞电影奖中的制片人奖,第73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影片奖。他再次将人们的目光对准火星,寄希望能在这颗星球上开拓一个新的“殖民地”。

这些人里面,就包括现在的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2020年,他披露了自己殖民火星时间表。在时间表中,马斯克表示,希望其公司能在2024年将人类送上这颗红色星球,到2050年建立起能够自给自足的火星城市。

而在近日,这个时间又提前了一些。美国当地时间3月28日,美国总统拜登计划2030年为NASA提供260亿美元预算,局长比尔·纳尔逊表示NASA将利用这笔资金继续开展阿尔忒弥斯计划,达成在2040年将人类送上火星的目标。

外星殖民 靠谱吗?

根据纳尔逊的说法,NASA将用76亿美元用于深空探索,47亿美元用于探索系统开发。阿尔忒弥斯计划致力于载人往返月球,建立长期、可持续的月球登陆及生存系统,并为NASA首次人类火星探险做好准备。他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将在月球学习到的生存及操作方法应用到太阳系中,我们计划让人类2040年踏上火星。”

火星作为地球的近邻,与地球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它们的自转周期和公转方式基本相同;有着几乎相同的昼夜更替和季节变化;其表面温度(大约在-133℃~ 27℃)在太阳系类地行星中与地球最为接近;地貌特征也与地球很像,有高山、平原和峡谷等多种地形;火星上还有大量水冰和干冰,被视为太阳系中第二个适宜人类生存的星球。于是火星上是否存在孕育生命的条件,以及火星是地球的过去还是地球的未来,成为火星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也就是说,研究火星对认识地球演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从工程实施角度来看,去火星相对更容易些。因此,在载人登月之后,火星成为人类登陆行星的首选目标。

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NASA的史都林格博士就有过经典回答:“通往火星的航行并不能直接提供食物解决饥荒问题。然而,它所带来的大量新技术和新方法可以用在火星项目之外,这将产生数倍于原始花费的收益。” 我们现在生活中的信息远程传递与操控、人工智能、全新的高品质节能环保产品等都是火星探测器技术带动科技水平提升的成果。随着火星探测任务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势必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全新的体验。

与此同时,根据至今为止的测量资料,火星上可能曾有过海洋,但是在地质历史上仅存在过一瞬间,这一分析让这颗红色星球上曾存在生命的观点受到挫折。这是美国宇航局(NASA)加州帕萨迪纳市喷气推进实验室的Tim Parker提出的一项新理论。在2016年3月他争论称,小行星连环撞击早期火星可能曾让水涌到该行星表面,至少暂时如此。

关于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的水资源,科学家们发现火星内部存在庞大的水资源,酷似巨型“地下水库”,在某些地方的水资源储量甚至与地球内部相当。这个发现可能颠覆了之前科学家对火星的研究,因为科学家曾经估计火星内部的水资源相当贫乏。火星内部的大量“水资源”应该如何渗透进入火星表面的呢。研究人员认为火山是一个主要通道,可以将内部的“水资源”转移到火星表面。科学家研究了两颗火星陨石,它们形成于火星的地幔中,其位于火星地壳下方。这些陨石之所以能在大约250万年前坠落到地球上,是因为火星曾经发生过一次猛烈的撞击事件。

专家们认为,相较于太阳系的其他行星,如果要开展人类的第一次太空殖民行动,火星是现在最好的目标之一。

群雄逐“星”

人类想要成功殖民火星,首先就要解决交通工具的问题。

然而,与《火星救援》的情况不同,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人类曾踏足火星的土地。现在火星上来自地球的,只有各国发射的无人探测器。

令人担忧的是,由于火星和地球的最近距离约为5500万公里,最远距离则超过4亿公里。科学家们估计一次往返火星的旅程需要四百到四百五十天。这趟旅途不仅漫长,而且危险,因为在外太空的微重力环境下,即便是经过长期训练的宇航员,长期生活在这种状态下也会造成肌肉萎缩,心肺变弱,骨骼系统结构崩溃,迅速老化。这也正是为什么,国际空间站宇航员最多6个月就要进行一次轮值原因。

其次,目前还没有在火星上长时间活动所能穿戴的衣物。阿波罗登月任务期间,宇航员在太空舱外每次也只能呆两个小时。火星大气密度只有地球1%,宇航服可以抵挡低压和寒冷,挡不住太空中宇宙辐射和太阳风粒子。

此外,火星殖民还需建立建立一个巨大火星基地,为殖民者提供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服务。如果运输物资,如何改造当地土壤和空气环境让其能够适宜居住。种种问题都在考验着地球上的人类。

不过,即便种种困难摆在眼前,各国依然显露出对火星的野心。2020年7月,阿联酋、中国、美国的火星探测器相继发射。今年,包括中国“天问一号”在内的两个探测器已经成功着陆火星。

据悉,在这三个探测器中,中国的火星探测任务是有史以来最为复杂的。因为中国要一次性实现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巡视”三大任务。“祝融号”已成功登陆火星表面,即将开展的任务便是“巡视”,即对火星的地表、地面、地下以及天气状况进行长期、全方位考察。而“祝融号”火星车登陆的位置,位于火星表面最大的平原,即乌托邦平原。“祝融号”的雷达可检测到火星地表下100米的状况,它将一边行驶一边检测火星是否存在着水冰。

当然,对火星的渴望不仅限于三个国家。自1960年前苏联发射第一个火星探测器以来,全球各国纷纷开展探测火星活动,但真正成功在火星着陆的探测器并不多。据公开资料显示,在“祝融号”之前,共有9个探测器成功在火星着陆并开展任务,而它们都属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而俄罗斯方面,俄罗斯曾经提出了几项将人类送上火星的方案——从前苏联于 1975 年提出的发射六名宇航员在火星上生活 900 天的方案,到俄罗斯 2002 年提出的在2015年送人类上火星目的,最近的是俄罗斯政府2018 年的另一个公告,目的是 2019 年登陆这颗红色星球。

现在,大部分探测器已经无法运转。目前在火星地表工作的火星车有美国的“毅力号”“好奇号”,以及中国的“祝融号”。美国“洞察号”着陆器也正在火星地表工作,但它无法移动,其使用钻头在火星上钻出孔洞进行火星内部的热状态考察,以此了解火星的地质活动。

不管怎么说,人类要想征服火星,还需要投入更多的毅力和坚持。就像《火星救援》里所言:“那是太空,它不会迁就你的,在某个时候,一切都会变得越来越糟糕,当一切越来越糟时,你只能坚强的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