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合婚

初四回娘家拜年可以吗(初四回娘家)

初四回娘家拜年可以吗(初四回娘家)

曾记否?老闵行过年风俗丨闵行情

沧海桑田,

老闵行的发展是上海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

与上海市文脉密切相连,

而近现代的海派文化也在这里生根发芽,

并得到彰显。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五季,我们邀请了文绮中学的青年才俊来诵读《“小上海”老闵行》。今天,你将听到的是《旧年风俗曾记否》节选。一起跟着声音,看看旧时过年期间有怎样的风俗……

刚守完岁,不多时鸡鸣报晓,新年到了,爆竹一声除旧,先先后后的鞭炮声响遍全镇。家家开始忙碌起来,敬天地神是第一件事,点香烛、供糕点,一家之主操持仪式,按辈分长幼一一拜过天地。有家祠门户还向祖宗叩头祭祀。小辈向尊长“拜年”后,仪式便结束了,孩童还可拿到一份预先准备好的“压岁钱”。

富裕门户以“八仙桌”为供台,前置一对点烛的“蜡台”和香炉;中为糕点、糖果、蜜饯等装于“和合盘”“七珍盒”内为供品;后置天地神像,也多以福、禄、寿三星图替代。

早点是甜食,一般是“糖圆子”。喝茶的人第一口先吃糖茶,也可放一枚橄榄称元宝,然后便可喝茶了。

吃罢早点,年长的祖辈守岁后体力不支,去睡觉了,穿着新衣服的孩童拿着压岁钱找同伴上街玩耍去。

大年初一禁忌的事很多:不扫地,不理发,不洗衣,不泼水,不串门走亲戚,不说脏话粗话。小孩说漏了嘴大人要说“百无禁忌”。

出门碰到熟人、邻居的礼貌语是“恭贺新禧”“新春吉祥”等。

春联在年前已贴好,也可在初一日贴。百姓门户人家只贴一张红纸便有节庆的气氛了。

商铺在初一不开张营业,但老闵行镇有一处却热闹非凡,这就是在东外滩(佛阁弄以东)的地方。这里聚集了吃、玩的商摊,一摊紧接一摊,有牛肉细粉汤、豆腐花、小笼包、汤包、汤团、馄饨、五香豆腐干、甜面酱豆腐串、冰糖葫芦、米花糖、芝麻糖、粽子糖、状元糕、绿豆糕、云片糕、五香豆等。

玩的有“套泥老爷头”“转台”“押头子”等。“套泥老爷头”是以小藤圈在一定距离外扔出套中即为奖品,距离越远奖品价值越高。“转台”是一个圆盘,中间立杆上有一根挂了针线的可旋转横杆,用手拨转后针停留处标有奖品项目,奖品价值大的园盘上格子越小,针落在上面的机会越少。“押头子”(股子)是押点数,押得对的得奖,也称“六门斗”。

商摊以东,还有露天说书的,略放几条长凳便可招揽听客了。说的大多是本滩的“说因故”书,说书先生手拿竹纤和钹,说说敲敲,在讲得有声有色的时候停顿下来收钱了,给多给少随意,不付钱的在旁边听也行。也有卖“梨膏糖”的,一手拿小汤锣,一手拿小竹板,唱了一段“小热昏”后推销梨膏糖,不停地唱不停地卖,顾客一波又一波。

从年初一至年初五,这里整日人头攒动,叫卖声、吆喝声不绝于耳。初六后各商铺开张营业,市场也就自行解散了。

老闵行镇商铺颇多,大年初一是不开张的,大商号或合伙的商号一般都有伙计、学徒,他们上午休息下午进行盘点结账,计算去年的收成。

年初二日,可以串门跑亲戚,见面时相互问候“恭贺新禧”,做生意的祝贺“恭喜发财”。家庭一些扫地、洗涮的禁忌事,这天起便可做了。

初三日,大户商家依旧早上点香烛敬天地,一般门户家便随意了。新出嫁的女儿,初三回娘家拜年,当天得回夫家。

初四这一日,街上多了许多“鱼担子”,都是鲜活的大鲤鱼,这是因为商家们迎接财神所必须用的,取于“有利、有余送元宝”的含义。这日的夜饭,老板全家、伙计徒工聚在一起吃“迎财神酒”。放台面中间的鱼是不可动筷的,表示吃剩有余的意思。

这席酒,最担心的还是伙计。酒巡过半,老板宣布留去,年成不佳,伙计被辞掉,但不论留去,红包人人一份,大家感谢老板说一番祝贺恭维话。

老闵行镇的各大花米行、毛猪行、竹木行、南货、棉布等商号,“接财神”要行隆重的仪式。供桌上菜肴丰盛,香烛用上品的。大鲤鱼用红丝绳吊了起来,鱼肚上斜贴一方红纸。也有商号在席中放“猪头三牲”,红纸贴于猪头中央。

在差不多时辰时大家一一拜过财神,待一交初五子时,爆竹声便响了起来,一年收成好坏,期待财神菩萨的保祐,从这一刻便开始了。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的日子,称“元夕日”或“元宵节”,是整个春节活动的高潮。“吃元宵”和“观灯会”是闵行镇二项重要的习俗。镇民把元宵分为实心的“圆子”和有馅的“汤团”二种。实心的做得较小,称“小圆子”,以糖、桂花、桂圆、蜜饯作佐料。汤团则甜咸荤素皆有,肉、菜肉、豆沙、芝麻沙为大多数,各家以喜好制作,一般为夜食元宵。

大户人家在客堂中挂上一或四盏灯的,多为“走马灯”“花兰灯”“荷花灯”等品种,也有在家门口挂红灯笼以添喜庆景象。

初一月半为进香日,不便走动的老年妇女在家中观音菩萨前上香念佛。年轻信徒去观音阁、清净庵拜佛或请庙姑问吉占个卜。

傍晚时分,一些人家“迎灶君”的奉祀开始了,考究一些的灶头,砌筑时已留有“神龛”,常年请着灶君老爷,没有神龛的可在灶头中间贴上“灶君图”。灶台上放置甜食之类如花生糖、芝麻糖、桔子、甘蔗和甜点,家主点香烛后按灶君图上文字念一遍:“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合掌三拜,待香烛燃尽也即祭毕。

老闵行镇向有元宵节观灯、赛灯的风俗。“灯会”是一项民间的文化活动,需要巨大的财力支撑。闵行凭着得天独厚的黄浦江码头经济形成的商业大户,是活动的主体。

灯会队伍在下午起便在闵行大操场(体育场)集中了,陆续从四周乡镇赶来的有马桥、北桥、塘湾、颛桥、塘南的队伍。

天黑时分队伍开始出发,行进路线为:进入北街向南至大街南端后折向前东街,再向南后沿浦江路进入沪闵路,向北折至新安路、新街后进入后东街,过后东街后沿横泾滩时队伍逐渐解散。

灯会队伍之长,观者之多在闵行镇上也称一个奇观。一般,灯会队伍行进至北街中段“一笑园”茶馆处便舞动起来了,这时,爆竹声、锣鼓声、叫好拍手声响彻云天,而在大操场等待出发的队伍还有一半呢。届时,街道两边站满了人,两层楼住户家的窗口人头挤挤,沿街商店里头也人满为患,远望一片人山人海,人头涌动。

穿着彩装、举着灯牌的是队伍的领头。灯牌中设举棒,上为方形箱,四面糊色纸,边有锯齿形彩色布番,左右两边加红丝吊穗和飘带。灯牌前书“灯会”两字,后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文字。

日前,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将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五季,我们邀请了文绮中学的青年才俊来诵读《“小上海”老闵行》。

“闵行为本邑首镇,地当水路之冲,户口殷阗,商业繁盛,距县治约六十里许。地产棉花多于粳稻。风俗素称朴实,近亦渐趋浮靡。水道有小轮,陆路有汽车,交通颇便。镇之西北有北桥镇,钟楼在焉。其西为马桥镇。而其北为颛桥镇。四镇统称为西南乡云。”

这是由上海著易堂出版于1927年的《上海乡土地理志》(李右之著)对闵行的描述。

书中的“闵行”指的是镇。1960年1月设立闵行区后,撤销了闵行镇建制,闵行镇这块地方被约定俗成称作“老闵行”了。1992年9月,原上海县和原闵行区“撤二建一”,建立了新的闵行区,但“老闵行”的称呼在当地民间依旧使用着,并泛指为整个江川路街道。

历史上的“老闵行”地区,古有秦皇驰道连通上海县署,为水陆要津,因地域之便,长期以来,这里商贸发达、街市繁华、人文荟萃、群贤毕出,一度在江南地区城镇中颇有影响力。

使老闵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是在解放以后。随着上海汽轮机厂、上海电机厂的建成,现代工业开始发展,这里建起了汽轮、电机两个工人新村。1958年起,大批工业企业迁来,老闵行成了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1959年建成以一号路(江川路)为主的10条城市道路,在主要道路两侧配置商业网点。以东风、红旗新村等处为中心,新建各类职工住宅25万平方米,学校、医院、邮政、银行、影院、菜场、公园等设施也开始有计划地逐步配套建成,昔日的经贸重镇终于蜕变成为一个现代化工业新城,著名的卫星城,形成最初的产城融合区域。

1980年代后,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江南古镇的街景在老闵行逐渐消失,但《闵行诗存》“序”中所描述的“舟车辐辏,人物昌丰;虽无临淄之十万家,已聚德星于五百里。”之历史记忆和人文信息,却有幸留存了下来,且引起越来越多文史研究者的重视和探索。

《“小上海”老闵行》试图寻觅老闵行的“老底子”,关注老闵行的历史发展变化。

9月起,第五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晚,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朗读:文绮中学 七(5)班 谢佳乐

编辑:汤婧娴

文字内容:明镜文化

如果您不想错过“今日闵行”,记得“星标”,并多点“赞”和“在看”,这样,每天新文章推送,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号列表里啦:)

大年初四,不忘这“6大传统,5大禁忌”,记住老传统,新年财运来

春节在我国是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也称“中国年”。年是中华文化的浓缩,从小年(腊月二十三算起)一直到正月十五,都是新年的范畴,而“过大年”是从大年三十算起,“春节”是从正月初一开始算起的。

年有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传统习俗,还有很多的禁忌,这些都被人们统称为“年俗”。因此在年的每一天里都有一些注意事项,什么该做,什么是禁忌,这些都是老一辈人为了图吉利,对美好生活的祈望和寄托情怀,虽然这些习俗因地域不同就会有所不同,但最终都表达的都是欢欢喜喜过大年。那么咱们一起来看看大年初四祖辈人总结的这“6大传统,5大禁忌”,记住老传统,新年财运来。

大年初四,6大传统

传统一:迎接灶神

大年初四,“迎接灶神”。老话说:“送神早,接神迟”,意思就是送神仪式一般要在早上进行,接神仪式要在下午进行,这里也说的是小年送灶神,年后初四才迎接灶王爷回家的讲究。

迎接灶神,老一辈人认为正月初四是迎接灶神的日子,这天灶神会回到民间,清点各家人口,因此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好丰盛的饭菜、水果,守在家中,恭迎灶王爷的到来。

传统二:送火神

大年初四有送火神的传统习俗。在以前农村,年初四家家户户都会把玉米梗或是麦梗捆绑在木棍上,点燃后,从自己家中送到河流中,让其飘走,这就是送火神,希望新的一年里家中不遭火灾,四季平安。

传统三:接五路财神

民间传统习俗农历正月初四要接五路。大年初四诸神会由天界重临人间,其中就有主管世间财富的五路财神。生意人会在初五开市前,提前接请五路财神,以图吉利,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按说正月初五才是财神诞辰,商家为争利市,因此会在大年初四晚上,提前接请五路财神,这被称为“抢路头”,也称之为“接五路”。

传统四:扔穷日

大年初四是“扔穷日”,也是民俗中讲究的“扔穷”。初四这天把家中打扫干净,再把过年期间积累下来的垃圾,集中起来,预备“扔掉”,寓意赶跑穷神,希望来年能够富贵。

传统五:吃折罗‬

"吃折罗"是正月初四比较有特色的一种习俗。就是过年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很多食物,就容易导致许多的剩菜剩饭,为了避免浪费,祖辈们把这些剩菜剩饭做成一锅“大杂烩”,然后一家人围在一起“吃折罗”,祈求好运的降临。

传统六:羊日

正月初四又被称为“羊日”,这一天也象征着吉祥的“三阳开泰”。传说正月初四,女娲创造出了六畜之一“羊”,在《问礼俗》中记载:“正月初一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因此从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所以初四这天不能杀羊。而且在以前的大年初四,人们还会去“马神庙”烧香,马神庙供奉的有羊王、牛王、马王,祈求保佑人畜兴旺,三阳开泰,岁岁平安。

大年初四,5大禁忌

禁忌一:出远门

大年初四各路神仙会降临人间,民间习俗为“接神日”,忌出远门。在这天,其中灶王爷回归后要清点各家各户的人口,所以家人们不易出远门,要守在家中,恭迎灶神的回归。但是这天侄子是可以看望家姑的,这也是民俗所说的:“姑舅亲,辈辈亲”。

禁忌二:吵架

过年期间是最忌讳吵架、打架的,大年初四也不例外。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难免会发脾气,但是大年初四是各路神仙下凡的日子,要是大吼或是在家中吵闹,很是晦气,就会影响财神进家门的,因此大年初四禁忌吵架。

禁忌三:打碎器物

大年初四忌打碎器物。古时,人们是不允许在正月里摔碎东西的,怕影响一年的运势,认为是不吉利的。因此正月初四,也忌讳打碎器物,若是不小心打碎东西后赶快说“岁岁平安”,要是孩子打碎物品,不能恶语相加,要心平气和告知孩子以后要小心。

禁忌四:丧家拜年

在北方讲究守孝三年,忌丧家拜年。传统观念认为大喜碰到戴孝的,是很晦气的,如家中有过世老人,要守孝三年,忌过年期间给亲朋好友拜年,大家都是会理解的,而且还有在这三年中,家里是不能动工建房,认为很不吉利,会对后辈有影响。

禁忌五:在娘家过夜

新媳妇忌在娘家过夜。俗语说:“正月不空房”,以前,正月里最忌新媳妇在娘家过夜,认为会对娘家人不好。要是回娘家后,必须晚上赶回夫家,直到二月二(土地神诞辰)才方可解禁,才能在娘家过夜。

结语:以上这些就是大年初四的6大传统,5大禁忌,也都是祖辈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有个好的开始,家人平平安安,生活幸福,财运亨通。

#这就是年味儿#

#春节有哪些奇特习俗#

#红红火火过大年#

明日年初四,记得:1要拜,2要迎,吃3样,4不做,喜气洋洋一整年

#天南地北大拜年#“三羊开泰,四季发财”,这句俗语大家都耳熟能详,而这两句话的来历都跟大年初四有关,可见大年初四是一个多么喜庆的日子。

大年初四是春节假期的第五天,到了大年初四长假已经过去了一半多,这个时候不少打工族都已经开始收心,着手准备春节假期后的工作和学习。

大年初四是上班族和做生意的人特别看重的一个日子,因为这天按照传说是“羊的生日”,据传说女娲造人之前从初一开始到初六先造出了“六畜”,也就是“1鸡、2狗、3猪、4羊、5牛、6马”,羊从古至今都是人们特别喜欢的温驯的动物,所以大年初四这天也被称作“三羊开泰”的吉祥日子,大年初四也寓意一年有四季,因此年初四堪称“三羊开泰和四季发财”的好日子。

“百节年为首”,过年期间整个正月里的每个日子都有很多讲究和说法,而且越是正月的头几天讲究越多,所以有“腊月忌尾,正月忌头”的说法,到了年初四,记得:1要拜,2要迎,吃3样,4不做,喜气洋洋一整年。

明日年初四,记得“1要拜”

从大年三十除夕的晚上大家就开始拜年,除夕晚上是给自己的父母拜年,初一一般都是本家的亲戚和不错的朋友互相拜年,初二和初三是“回娘家”的日子,也就是去娘家那里拜年。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抵对门”,到了大年初四这一天,就是要给邻居拜年的日子,毕竟过年头几天忙活都是自家的事,这个时候就该给“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拜个年,以求得新一年邻里和睦温馨。

明日年初四,记得“2要迎”

一,迎五路财神

大年除夕到初二可以说是春节长假的高潮部分,到了年初四也就到了春节长假即将收尾的时候,初五就是春假最后的一个高潮,而年初四则是初五的前奏。

初五是迎接福、禄、寿、喜、财五路财神的时候,但是本着请神要赶早不赶晚的原则,年初四的晚上大家就开始迫不及待的开始迎接,也就是在家里摆上寓意吉祥的供品,然后家人们一起和和睦睦的欢聚一堂,恭祝新的一年能够顺风顺水如意吉祥。

二,迎接灶王爷回归

灶王爷从腊月二十三上天述职,到了大年初四的晚上就该回归了,这个时候家里要做到窗明几净,还有就是家人一定都到齐,防止灶王爷返回清点人数少一人,那样会显得不吉利。

明日年初四,记得“吃3样”

一,过年菜

过年菜其实就是把家里过年期间制作的食物,以及年夜饭吃剩的菜肴按照一定的分类烩在一起,以前人们也管这叫“吃折箩”,表示勤俭节约不浪费,而且也有收纳“百财”的寓意。

推荐菜谱:过年菜烩白菜

1.洗净的大白菜把菜帮和菜叶部位分开,菜帮切成菱形块,菜叶切成段,锅中入油爆香葱姜蒜和一瓣八角,下入白菜帮煸炒出水分,然后下入白菜叶翻炒均匀。

2.白菜中烹入料酒和少许一品鲜酱油,把过年期间吃剩的油炸食物,比如丸子、炸肉和炸虾等入锅,跟白菜一起翻炒均匀后添汤。

3.锅中汤汁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至白菜软烂以后,下入盐和胡椒粉调味后即可出锅。

二,烙饼摊鸡蛋鸡蛋

“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盒子往家转,初四烙饼摊鸡蛋”,初四吃烙饼摊鸡蛋寓意圆圆满满和新的一年打个漂亮“翻身仗”,烙饼和摊鸡蛋都需要翻面。

推荐菜谱:烙饼摊鸡蛋

1.面粉中加入少量的盐,分次淋入开水,边淋边搅拌把面粉烫透,然后加入少许食用油,凉透后揉成略微硬一些的面团饧发一会。

2.取少许面粉放入碗中,烧热油浇在上面,搅拌均匀后形成油酥面。

3.饧好的面团揉匀下成剂子,擀成薄薄的饼胚,在上面刷上一层油酥,卷起来按扁后擀成薄饼。

4.电饼铛上下火180℃预热三分钟,然后在饼铛上刷上油,把擀好的饼入锅煎至两面金黄。

5.鸡蛋打入碗中,加入盐、料酒和胡椒粉搅拌均匀,把蛋液刷在烙的差不多的饼上,待蛋液凝固成熟后即可出锅,也可以用烙好的饼卷摊好的鸡蛋食用。

三,吃豆腐

豆腐有着“都有福”的寓意,到了年初四要迎接灶王爷和五路财神,因此这个时候豆腐即是供品,也是解腻的美味。

推荐菜谱:肥肠烧豆腐

1.卤熟的肥肠切成马耳朵块,豆腐切成跟肥肠大小差不多大的块,把肥肠和豆腐一起入锅焯水后捞出。

2.锅中入油爆香葱姜蒜和干辣椒,下入肥肠把油脂炒出来,烹入料酒和一品鲜酱油把肥肠炒上色。

3.锅中添汤没过肥肠,汤汁中加入少许白糖提鲜,烧开以后把豆腐块入锅。

4.锅中汤汁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至汤汁浓稠后加入盐和胡椒粉调味,分次淋入水淀粉使芡汁均匀的挂在豆腐上,撒入蒜末和点几滴香油即可出锅。

明日年初四,记得“4不做”

一,不在外过夜和过晚回家

大年初四是迎接灶王爷“回宫降吉祥”的日子,这天家里的常住人口都要聚齐,免得被查岗时得不到福气。

这虽然是一个传说,但是也寄托的人们假期即将结束,希望家人在一起好好团聚的美好心愿,因此年初四不是工作原因,还是尽量早回家,以及不在外过夜。

二,不在娘家过夜

过年期间各地的民俗讲究不同,有初二回娘家的,也有初三和初四回娘家拜年的,但是到了年初四就不要在娘家过夜了,因为年初四是接五路财神的日子,第二天大年初五是“破五”的日子,讲究和习俗更多,如果自己家里没人空房显然不合适。

三,不吃带馅的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掌柜的说官话”,以前的商家都比较重视年初四这天,因此会把伙计都召集到一起迎接财神和开张适宜,这个时候自然会请大家吃一顿饭。

如果掌柜的一改往日的严厉,而是来上一些感激的话语,然后夹上带馅的包子或饺子给伙计吃,那么这里面的寓意就是你可以离开了,年前不开除你是为了让你过个好年,给你带馅的饺子或包子吃,寓意就是你可以“带钱走了”。

所以到了年初四这天,特别爱吃饺子和包子的北方人,这天餐桌上也难见带馅的食物,大家就是为了即将开工图个好彩头。

四,不出远门

大年初四这天讲究是不出远门的,毕竟还在春节长假中,过了年初四还有两天的假期,尤其第二天就是破除禁忌的大年初五,所以初四这天还是多陪陪家人,毕竟这天出远门也很难办成事,因为大多数单位还没有开工还处于放假期间。

过年过得就是好心情,以及跟家人一起其乐融融的氛围,年初四是喜庆的日子,自然也要遵守一些讲究和习俗,虽然每个地方的年俗不同,但是大家共同的愿望都是能够喜气洋洋的开心一整年。

正月初二还是初三回娘家?看看山东各地都有哪些习俗

中国有很多年的过年习俗,有的就算随着时间流逝时代发展也不会变,那么初二的习俗你知道有哪些吗?

习俗1 回娘家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这一天广东有个重要风俗就是“回娘家”,客家传统节日习俗正月初二已婚妇女转妹家“(回娘家)”,新姑丈(女婿)要“上门”。回娘家的妇女,都要携带鸡、娘酒等礼物。潮汕地区,正月初二、初三,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习俗2 吃开年饭

正月初二谓之“开年”,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带着三牲、糍粑、煎堆等礼品,走亲访友。韶关沙田一带杀生鸡开年,取生气十足的意思。在饮食习俗方面,正月初二这天的中午饭称“开年饭”,菜式多样,皆取吉祥寓意。鸡是少不了的,烧肉取“红皮赤壮”(身体健康)之意,炒饭取意“大显身手”;猪脷(舌)取“大利”之意,还有生菜,取意“生财”,蒜喻能写会算,葱喻聪明,韭喻长长久久等。芹喻勤劳刻苦。初七人日吃七样菜,上列几种均在其中。

习俗3 祭财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山东各地都有什么习俗?

年初二,回娘家。按习俗,嫁出去的女儿在初一这天不能回门,说回门会把娘家吃穷,只有在年初二以后才能回娘家。(这是过去,如今是吃!吃!吃!放肆吃!)在女婿拜年的日子,刚娶媳妇儿的你知道各地都有什么风俗吗?如何让父亲大人和母亲大人开心?

青岛

从腊月二十二晚上,嫁出去的青岛闺女就不能再进娘家门了,一直要等到正月初三,才能和女婿孩子一起回娘家。

过去都比较穷,讲究却特别多,闺女回娘家是必须中午前回家,太阳落山前走的,带的礼物也很讲究,年三十晚上祭奠用的鸡是必须带着的,但是娘家却往往不会留,因为鸡音同“饥”。

老丈人健在的,必须带酒,不管会喝不会喝都必须准备。

刚结婚的新女婿第一年上门,买的礼品有六斤肉、六斤鱼、六个馒头、六盒点心等总共六个六,凑起一个六六大顺。馒头是要头面的,鱼则以黄花鱼最高档,因其颜色发黄,特别吉祥。

娘家的准备也很有意思,年夜的饺子,至少是初二晚上“送年”的饺子,是要给女儿留一些回来吃的,因为以前当媳妇的在家里地位低,有吃不饱的可能,回娘家总要添补一下吧。

女婿一般是要吃六个荷包蛋的,在“鸡蛋就是好东西”的年代,六个荷包蛋就是对女婿的最高礼遇。

淄博

在淄博,大年初二是媳妇们回娘家的日子,这一天作为娘家人是不接待其他客人的。

媳妇们大年初二回娘家只是在女儿没有成亲之前。如果哪家媳妇的女儿已经成家,那么她们又会把这一天拿来招待自己的女儿、女婿。

而自己回娘家,只好改在大年初三或是其他日子了。

济南

大年太太一般不回娘家,姑爷无事很少去岳家,外孙辈也难得一见。如今趁新春正月过年,骨肉团圆,高高兴兴叙初二,是已嫁的姑娘——老济南称“姑太太”回娘家省视父母的日子。

姑爷陪妻子、孩子去岳家是一件很郑重的事,须先备下几样礼品。富裕之家可去泰康公司买上金华火腿、板鸭、桂圆、西凤酒等,普通人家多是买几盒糕点,外带两个鲜果篓子,也能拿出门去。

姑太太刚进二门,就有人喊:“姑爷来拜年啦!”正屋里的岳父、岳母赶快笑逐颜开地掀开棉门帘迎出来。兄弟、嫂子等也都出来了,四合院里顿时一片欢声笑语的寒暄。

姑太太先来到正房,在供着祖先牌位的八仙桌前叩头,向父母拜年,随之姑爷拜年。外孙辈更是磕头如捣蒜,给姥爷家的长辈一一拜年,当然,一包包红纸压岁钱和一把把糖果逗得孩子兴高采烈。

姑爷被尊为“贵客”,娘家要摆两三桌丰盛的筵宴款待,每桌都是鸡鱼肉肘,八个碟子四个碗。入席时姑爷要坐在上首位子上,由内兄内弟等人陪同,岳父只过来敬酒而不陪席。

枣庄

春节前几天,出了门子(结了婚)的闺女要跟丈夫回娘家送节礼。以前,经济条件差时,大多带些糖果、果子(点心)、猪肉、酒等礼品。礼品的数量必须是吉利的双数。

闺女一家当天返回时,娘家要回礼品。首先是粉条,取其拉拉扯扯不断亲的寓意。其次是粉皮,象征团团圆圆。还有花生,意为有儿有女花着生。还有,闺女带来礼品的一小部分也要给回回去。

“正月十六好日子,家家户户叫妮子。”到正月十六上午,家家出了门子的闺女便乖乖地在家等候娘家兄弟来请她回娘家,俗称“叫客”。

这里的“客”读“kei”,三声。这时候,女婿一般是不跟去娘家的。

闺女只带孩子回娘家小住几日。农历节二月二之前,再由丈夫去娘家叫回。闺女回娘家需要给父母长辈们磕头拜年。这种磕头的风俗延续至今。

东营

头年腊月十七、十八,新媳妇就回了娘家,婆家要打发人去请,把新媳妇请回来好好“伺候”,年前就不让再回娘家了。

正月初二闺女回娘家只为了拜年,拜完了年就要匆匆回家。

到了正月十六这天,是新媳妇新女婿最隆重的回娘家的日子。

潍坊

在潍坊,年初二放了鞭炮,谓“开市”,男女劳作不再禁忌,开始带上礼品走亲戚。

走亲戚旧时“初二姥姥初三姑,初四初五看丈母”,也有“初三姥姥初四姑,初五六里看丈母”之俗,现多为“初二初三先丈母,初四初五再看姑”。

实际上,潍坊城里出嫁女多数初二回娘家。

过去“进了腊月门,不进娘家门”的风俗,是说农村的出嫁女。

在城里,腊月二十三“小年”(辞灶)这天,出嫁的闺女一般不去娘家了,还被许多人沿袭着。

当然,年三十也有已经出嫁的闺女进娘家门的,另当别论。

从婆家临走前,尤其是新媳妇,婆婆要包上一个红包袱,这包袱媳妇是不得打开看的。

如果包袱里放上甜的东西,譬如甜点心,就说明婆婆对媳妇满意。

回娘家的闺女还要带上糖果和面条,糖果表示祝愿生活甜甜美美,面条是表示健康长寿的意思。

新媳妇回娘家,是要陪着丈夫去本家拜年的,所有的本家长辈都要拜,俗称“磕头”,至于是否真正磕头那就是另一回事了,陪着的人要带一块红毯子,是准备给姑爷磕头时铺在地上的,主要是姑爷的膝盖不能沾土。

新姑爷拜年膝盖沾土是不吉利的。

威海

闺女回娘家的当天中午一般吃饽饽,下午吃饺子。

初二媳妇带女婿(有孩子的话也带上,有多少带多少)回娘家,实际上女婿是主角,这次的名义叫“拜丈人”,住一宿就回。

礼品嘛,一般用包袱包四个饽饽和八个莲子带上,这两种面食,因为承载了“四平八稳”的寓意,所以特别重要,属于非带不可的。

此外,可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带点酒和桃酥等。

正月十六,女婿还要把媳妇送回娘家,这次是把媳妇放丈母娘家自己走人,这叫做“住妈家”。

在威海,闺女过年回娘家也有在初六进行的,为什么要选在初六呢?

还有一句俗语呢:“先看姑,后看舅,丈母娘最靠后。”尽管对女婿而言,丈母娘是最靠后的,但仍要选一个吉利的日子,陪着媳妇回娘家,所以就选择了既靠后又吉利的初六。

回娘家的时候,需要带一些礼物,这些礼物都是盛放在用细竹片编的箢子里。

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带的都是由闺女亲手蒸的大饽饽六个或者八个,饽饽上有用染料点的八个红点,预示着娘家来年发财的意思;条件好一点的家庭,还要缀上从商店买来的桃酥,一般为二斤,桃酥是专门孝敬老人的食品,用纸包装,上面压张红纸,预示着娘家来年红红火火。

初六的这天晚上,闺女和女婿是不能在娘家留宿的。可这回婆婆家的时间,也有讲究,不能太早,太早了,显得娘家招待不周到;也不能太晚,娘家人一定会在太阳下山前催着闺女和女婿回家,意思是头顶着太阳回家,一定能过好日子。

济宁

结婚第一年,小两口一定要在初二至初四回娘家,这叫“双拜节”。吃饭的时候新女婿要坐主宾,陪同的必须是同辈或者是小辈,长辈一般不能在场。吃饭时,不能上水饺,意思是捏了嘴不让说话。

另外,每年的正月十六都会有娘家的人(一般是侄子,没有侄子的就自己去)来叫,一块回娘家。

临沂

在临沂,如果要按正规的风俗,那就是正月十六才是出嫁的闺女回娘家的好日子。这之前也可以回去,但无论你回去多少次,到了正月十六这一天是非回不可的。

泰安

初二这天中午,招待新女婿的酒席很有讲究,不管多大年纪、多大辈分的人都要坐在下手,得让新女婿坐在正位子上。

席间上菜也有一定的程序,一般是先上些点心、糖果之类的六种小吃(也有上八种的,分为四干四鲜),简单吃点就正式上菜开席。当酒席进行到一半时才能端上整鱼这道菜,可只要鱼上了桌,就会有一个端着空盘子的人来到新姑爷面前为厨子讨红包。

送了红包后就轮到小舅子或是侄子辈的年轻人“献”酒了,这时新姑爷就可以根据献酒的人随时决定是否需要掏红包,一般是只给与妻子血缘关系比较近的小孩就行了。

莱芜

莱芜这里是正月初三回娘家,因为初二还没有送完家堂,作为出嫁的闺女是不能见家堂桌子的。

初三一大早,小两口就拿着早就准备好的六样礼上路了。

六样礼包括:一刀肉、两条鱼、两瓶酒、两条烟、两包茶叶、两包点心,缺一不可。所有的礼物都是双份的,回娘家后,娘家人要留或再带回也都是要双份的留或双份的带回,是不能拆双的。

到了娘家,按照早先的规矩新女婿要给岳父母磕头,由岳父母给磕头钱。到家稍坐一会儿后,丈母娘就会赶紧下上两碗水饺给新女婿吃,名曰“点心”。

吃完“点心”后就开始坐大席了。

新女婿要坐上首,娘家要找上几个德高望重的长辈和能喝酒的来陪新女婿,以表示对亲家的尊重。

饭桌上菜要新女婿先吃第一口,别人才能吃,酒更是要喝足了,如果新女婿不胜酒量,那最好在回娘家之前就找个能喝酒的“代酒客”来,这样就不会在丈母娘家出笑话了。

酒足饭饱之后,太阳已经挂在西山角上,这时候新女婿就会郑重告别岳父母及亲戚朋友,请他们放心把女儿交给自己,然后就领着自己的媳妇回家了。

德州

在德州,年后闺女回娘家与女婿一起给丈母娘拜年是初四。娘家那头隆重地称其为:待女婿(或叫待新亲)。

到了娘家见了爹娘之后,闺女跟孩子们先给爹娘和姥爷姥娘磕头拜年;而女婿则要由岳父或者再老一辈的人们陪着喝酒吃饭。

等吃喝完毕,女婿才起身给岳父岳母磕头(有舅哥、舅嫂也得磕)拜年。虽然这时候岳父岳母等老人们也谦让着说“算了吧,算了吧”,但还是挺高兴地接受这个磕头大礼。

然后,女婿由岳父或者舅哥领着到附近的当家子或比较亲近的人家去给长辈拜年。闺女则自己到街坊邻居平常关系不错的人家拜年。

有自己媳妇的后辈小孩子,甭管给你磕不磕头,你这女婿也得给钱(这几年才叫“压岁钱”);不过有时候这钱由媳妇代付。

闺女来给爹娘拜年不许住下,据说是怕把娘家吃穷了。回来的时候,娘家回的礼物一定有枣糕,而且越大越好,象征着父母祝福闺女步步登高!

大年初三一大早,刚结婚的或已经有孩子的小两口便开始为走娘家的事儿精心准备着。

女的拾掇得漂漂亮亮,男的穿得整整齐齐,孩子也打扮得花枝招展,然后媳妇往往再三嘱咐丈夫和孩子在说话、行为等一些应该注意的礼节,一切完毕才带着礼物高高兴兴直奔目的地。

娘家人往往会站在门口笑眯眯地迎接闺女女婿一家人,笑纳礼物的同时有孩子的还要给一些压岁钱。

滨州

在滨州,回娘家大都是在正月初二,媳妇有丈夫陪着回娘家才算是体面的。

最隆重的回娘家是婚后第一次回娘家,这一次新姑爷登门,不亚于新媳妇出嫁。新姑爷一到家,没等进家门,丈人和丈母娘早就迎了出来,进了屋,姑爷就要给老人下跪磕头,不过这第一次磕头一般是不让磕的,丈人早就把他扶了起来。

然后姑爷送上四样礼,不外乎鸡鸭鱼肉,各拿双份,有好事成双的意思。

之后就入席吃饭,饭菜早就准备好了,姑爷坐上位,还请了家里的长辈作陪,向姑爷劝酒,第一杯一定要一口气喝完。

菏泽

在菏泽,春节回娘家都是在初二进行的。

第一次春节回娘家,带的礼物都是双数:或四件,或六件。

除之此外,还有一些小礼物要放在一个专门的礼盒里,这盒子是分着层的,每层都不能空。里面有糕点、馒头、挂面等,也有放上钱的。

不过娘家人一般不接礼盒里面的东西,这里的老规矩是“看一看,添一半”,如果你揭开了盒子,收下了礼物,不但每样礼物都要加倍回送,而且别人也会笑话你贪心。

这次回娘家,女婿比闺女位置要高得多,他是娘家的主宾,会坐在一个专门为他准备的大红椅子上。

每上一道菜,都要新女婿先拿筷子吃第一口,他不动筷子,任何人都不能动这道菜。

光吃菜可不行,还要喝酒,既然女婿是主角,喝酒自然是少不了的。

为了不至于喝醉丢人现眼,女婿会带两个代他喝酒的,在我们这里就称之为“扛笆斗的”,此人能说会道,而且酒量极好。

在酒场上,敬新女婿的酒多数由他们代喝了。

所有的菜上完以后,最后还要上糕点,这些糕点全是陪客带来的,是专门做的花样糕点。

上的糕点也同样需要新女婿先吃,每个陪客带来的点心都要上一遍,来多少陪客,这糕点就要上多少道。

每上一道糕点,就会有专人介绍这是哪家亲戚带来的,和女婿是什么关系。

新女婿如果各种糕点都尝一个的话,估计肚子会撑圆了,所以他只是动一下筷子,夹一个放在自己的盘子里,就算尝过了。

这一次回娘家,不能回去太早。吃过饭要陪老人聊聊天,听听岳父母的教诲,并且主动邀请二位老人和兄弟姐妹到自己家里做客,然后再告辞回家。

当然,这都是传统习俗,如今儿子女儿一个样,婆家娘家都是家,在娘家过年的大有人在,来留言说说你们家回娘家那些事吧~

[编辑: 刘晓明]

大年初四回娘家,大舅哥做32盘菜,晒朋友圈火了,网友:真幸福

大家好,转眼间今天就正月初四了,大家都说正月初二回娘家,我们家由于姑姑家女儿第一年结婚要回门,所以初二去了姑姑家过年,初三才和媳妇一起回的丈母娘家,媳妇有一个哥哥和三个姐姐,属于大家庭,加上大人小孩一共20多口人,每到过年过节总是特别热闹,在一般人家看来做饭都是一个大事,但庆幸的是大舅哥是做了20多年的老厨师,做的菜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味道好,今天大舅哥做了三桌子菜,三个桌子合在一起,就像吃流水线一样,足足有32个盘子,全家人围在一起,实在是太温馨了,今天我就简单给大家分享一下大舅哥做的美食。

一、白灼大虾

白灼大虾是一道传统的名菜,水煮虾主要为了保留大虾的原汁原味,吃起来鲜嫩入味又营养,很多人都以为白灼大虾直接凉水下锅,等煮熟就可以直接蘸料汁吃了,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白灼大虾里面的学问还是很多的,白灼大虾的要点是把虾烫熟而不是煮熟。

大虾一定不要开背,开背肉容易发柴,我们可以用牙签将虾线从关节中挑出来,锅中加入水,能没过大虾就可以,放入葱和姜片,倒入少量的料酒去腥,水烧开之后放入大虾,加入少量的盐增加底味,等虾身全部成嫩红色的时候就可以捞出来了,时间长容易把虾肉煮老,大虾捞出之后直接放在冰水中过凉,虾肉瞬间变凉,可以让虾肉更有弹性,捞出来控水就可以直接蘸料汁开吃了,一口下肚,鲜嫩Q弹,越嚼越香,大舅哥弄了整整四盘都不够吃的。

二、炸小鱼

媳妇娘家村里面有条河,大舅哥从河中捞了足足一桶的小鱼,大舅哥说,这种野生的小鱼,可是你们在城里面花钱都买不到的美味,吃了一口,焦香酥脆,连鱼刺都是酥的,内脏已经完全去除,真的是一口一个啊。

小鱼先将腮和内脏去掉,然后清洗干净放入盆中,加入葱和姜片,放入少量的料酒,适量的盐,腌制半个小时,然后外面拍上一层薄薄的面粉,如果是面糊的话也只能是薄薄的一层面糊,太厚的话小鱼里面是炸不透的,锅中放油,先将小鱼炸至变黄,然后捞出来,将油温烧到七成热,将鱼复炸一遍,这样不会让小鱼出现外焦里生的状况,等将小鱼炸至焦黄就可以捞出来,准备开吃了。

三、芝麻球

芝麻球可谓是丈母娘家每年必备的美食,因为小孩子比较多,都喜欢吃甜食,所以每年大舅哥都会做很多的芝麻球,大鱼大肉中加上这一个小零食,真的是非常抢手,我每次都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从小朋友手中抢到一个来吃,外酥里嫩,芝麻的香味,加上枣泥的香甜,真的是特别的美味,只可惜大舅哥做的太少了。

盆中倒入适量的糯米粉和白糖,用温水搅拌成面团,将枣泥搓成小一点的面团,然后取适量的糯米粉搓成面团,用手按扁成饼,将枣泥放进去收口,揉搓成圆球,然后圆球上沾一圈清水,放入提前准备好的芝麻中滚一圈,芝麻球坯子就做好了,锅中倒入适量油,油温五成热放入麻球,中间用筷子慢慢的搅动防止粘连,等麻团飘起来呈金黄色就可以捞出开吃了。

四、酱素鸭

酱素鸭是我们这边的特产,在外面一般很少见到,酱香软烂,加上葱丝和香油凉拌一下,真的比大鱼大肉都好吃,将豆皮裹起来,差不多和鸡蛋卷一样的大小,然后放入提前准备的鸭汤中煮,煮至软烂就可以了,放凉之后切成细丝,然后配上葱丝和香油,就变成了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

其他的菜也是特别好吃,有牛肉,飘香鸡,牛蹄筋,猪耳朵等等,在大舅哥20年厨艺的加工下,每道菜都鲜香入味,32盘菜都进行了光盘行动,大家过年去丈母娘家大舅哥都准备了什么特色菜?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谢谢您的支持。

大年初四回娘家

陪俺家美女老板回娘家

因为初二初三需要在单位值班,回娘家的时间,就定在了大年初四,(本地习俗,春节走回娘家,父母健在的一定要双日子去)美女老板提前和妹妹联系好了,回娘家一趟,她们姐妹也能聚聚。#回娘家#

从县城家里到牡丹区家里,有50公里的路程,从单位到县城也有50公里,早起一切准备就绪,八点交班就开始出发。

到了家里,先去老家看看父母,赶到小区楼上,拿了准备好的礼品,出发时已经上午10点了,因为孩子遗传性的晕车,50公里的路上,大小美女两个人都是在睡觉。

虽说距离远,但由于家庭条件限制,每次走亲戚,美女老板都没给家里买太多礼物,我一再强调下,今年准备10箱礼物,(本地习俗,春节闺女回娘家,叔叔大伯家也要带礼物串门走动。)这次还给孩子姥爷带了一个大一点的电视机,先把电视机接上。

家里老人看到孩子们都来了,都是非常高兴,二妹家不能喝酒,今天我要陪着孩子姥爷喝一点了。把车调好头,今天回家要让老板当司机了。

因为今天初四,没有到破五(本地风俗,破五才能干活[呲牙])不想动手,想着过几天再挂墙上,老板说,等你下次来,估计都要收麦子了,赶快开始吧,要不又要麻烦别人了。酒足饭饱开始干活了,先用电锤打孔,通过找平后,用螺丝固定好电视架,挂上电视机。

完工,我收拾工具,二妹夫整理桌面卫生。今天喝点酒,干活不知道有没有仔细,固定螺丝有点细,没有大垫片,剪了个铁皮饮料罐,打孔,充当垫片,不知道能不能撑到我下一次来,希望这几天电视不要掉下来,下次来一定带个大垫片。

完工了,继续聊天,今年没有催着老板早点回去。因为喝酒不能开车,坐等老板回家,老家客厅屋里没按空调,冷的实在是受不了,三点多,终于决定要回家了,下次来一定把空调给他们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