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合婚

阴阳家代表人物(阴阳家)

阴阳家代表人物(阴阳家)

先秦阴阳家,到底有多逆天?据说彻底参透了关于时空的奥秘

导读:他们是先秦时期最神秘的一个流派,传说能够洞悉天下兴亡的气运。

推演时空交替的变化,有人说他们是上古道家的一个分支。

也有人说,他们掌握了这个世界的至高规则 但是却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他们后来为何离奇地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我们今天要聊的就是先秦时期的阴阳家,阴阳家在诸子百家当中,的确是一个非常短命的流派。

只存在了短短100多年的时间,跟渊远流长的儒家与道家相比,简直不足一提。但是就在那100多年的时间里,这个学派的神秘与辉煌,却达到了一个让所有学派都望尘莫及的程度,整个战国末期,几乎就是他们的主场。

这个流派的人们无论走到哪个国家,都会被对方的君主奉为上宾,有些君王甚至不惜屈尊拜入他们的门下,成为阴阳学派的弟子。

而战国时期的阴阳家之所以能够如此平步青云,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阴阳与五行,这两种古老而又神秘的学术。

通过这两种学术,他们不仅可以预测一个人的吉凶祸福,甚至可以推演整个天下的兴衰更替。

预测神术——阴阳占卜

阴阳之术在古代中国绝对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甚至可以说是整个中华文明的源头,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伏羲时代。

后来经过上千年的流传与演变,终于开始在先秦阴阳家的手中大放异彩。

因为按照阴阳观念,整个世界的最初,其实就是由阴阳二气演变而来的。所谓阴阳二气,就好比是两种不同属性的能量。

一种被称作为阴,一种被称作为阳,这两种能量在一起相互交织融合,逐渐孕育出了世间万物。

在他们认为世界上的每一种事物的内部,其实都蕴含着阴阳两种属性,只不过有些事物内部的阳属性比较浓郁,有些事物内部的阴属性性比较厚重。

比如古时候的八卦,其实就是用来描述事物内部蕴含阴阳属性的比例图,其中一个长横代表着阳,两个短横代表着阴。

正是由于事物内部所蕴含的阴阳比例各不相同,所以就会表现出来各种各样的特性。不过这种比例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根据一定的规律变化消长。

比如阴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阳,阳也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变化为阴,而阴阳变化消长的过程,也就是一件事物不断发展的轨迹。

先秦时期的阴阳家正是根据这种规律,来对某些人和事进行预测。按照卦象的演变,推演未来即将发生的一切。

甚至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某件事物阴阳消长的规律,从而改变它发展运行的轨迹。但是在掌握了这种原理之后,先秦时期的阴阳家们却并没有就此满足。

而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又用五行术数的原理搭建了一套时空方位模型,专门用来推演整个天下的兴衰更替。

五行——时空法则

五行原本是指古代先民认知当中的五种基本事物,分别是金木水火土。

不过演变到后来,这五种基本事物又分别被阴阳家们,赋予了更为广泛的含义,让它们不再对应单一的事物,而是成为了某种能量属性的基本代称。

而且与此同时,还能够与阴阳消长的观念相互兼容,比如其中金就是指金属矿石一类,具有锋利刚硬的特性,在阴阳中属于少阳。

木就是指自然界中的植物,代表着生机与韧性,在阴阳中属于少阴,水是泛指一切具有流动性的阴寒之物,象征柔弱与无形,在阴阳中被划分为老阴。

而火则正好与水相对,泛指一切能够散发热量的阳刚之物,在阴阳中被划分为老阳。

至于最后的土,则是一种较为中和包容的属性,属于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在完成了这一系列基本操作之后,阴阳家又开始把时间与空间这两条维度,往这条理念中相互融合。

不仅把金木水火土这五种能量属性,分别对应到了东西南北中这五个方位之上,而且还按照一年四季的各种特性,与五行的能量属性,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其中东方为木代表着春天,南方为火代表夏天,西方为金代表秋天,北方为水象征冬天。

中心的方位为土,在季节上则对应着夏秋交替之际,那一个被命名为长夏的短暂时令,而他们之所以要建立起一套如此复杂的时空体系。

最终的目的,其实是为了通过对时间与空间的定义,来证明一种名为天人感应的玄妙理论。

所谓天人感应,也就是把整个宇宙时空比作一个整体,其中的每一段特定时空,都有属于自己的能量属性。

而生活在这段时空里的人,也必须根据这种能量属性的活动规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如果两者之间发生了冲突,那么就会导致自然界中的能量系统失去平衡,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变故。

比如《月令》这本书里就曾提到过:

如果春行夏令,就会导致雨水不够及时,草木过早凋萎,严重的话,甚至还会出现饥荒;

而如果春行秋令,就会导致暴风暴雨增多,荆棘杂草丛生,长此以往,恐有大疫发生。

这一套理念在常人看来或许非常的玄妙与复杂,然而在阴阳家的眼中,却只不过是对阴阳五行的初步运用而已。

因为他们真正想要搭建的理论体系,并非是以一年四季或者一年中的12个月来作为单位,而是以千百年的时间跨度,来作为最基本的参照物。

也就是说,他们不仅要把天人感应阴阳五行这一套理论框架,用来划分一年四季的时空属,而是要把数千年的时空长河,也按照阴阳五行的属性进行划分。

譬如在阴阳家看来 上古时期黄帝所处的年代,属于土德较盛的时期。

后来的夏朝,则属于五行当中的木属性由于木能克土,所以夏朝能够取代上古时期,开辟出一个崭新的时代

而在夏朝之后的商朝,又依照金能克木的属性,成功将其取而代之。

所以商朝在五行气运当中被定性为金,直到周朝时期,时空中的五行属性又变成了火 所以,周朝以火克金,从而推翻了商朝。

而针对于战国时期的局势,阴阳家又按照这种方法进行推演,做出了一种预言,说将来能够取代周朝统一天下的朝代,其属性必然是在五行当中能够与火相克的水。

后来秦始皇也正是受到了这种说法的影响,所以在建立秦朝之后,就把整个朝代的属性,按照阴阳五行的属性,定义成了水。

包括他自己的龙袍,也是以具有水属性的玄黑之色为主 然而,对于这样一种学术理论来说,自古以来也一直都是人们长期争论的一个话题 。

有人觉得这只是一种建立在虚无主义上的推演,本身就没有确切的依据。

但也有人觉得,也许是古人掌握了某种我们无法理解的规则和奥秘,让他们更加清晰地参透了这个世界的本质。

看清了万物发展轮回的真相 但是只可惜,这些秘密已经随着先秦阴阳家的没落消失,被彻底掩埋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古史中所记载的与阴阳家相关的300多卷著作,一部也没能流传下来 我们现在所能接触到的,只是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一些痕迹。

如今已经很难说清楚,阴阳家的离奇消失 到底是因为这个学派不够完善? 还是因为他们接触到了某些在当时被视为禁忌的领域。

结语

其实不管先秦时期的阴阳家究竟为何消亡? 也不管他们的理论是否有所依据,我想他们的初衷应该并不是为了把某种学说神秘化 而应该是为了拥有自己的思维理念。

解释这个世界的现象与本质 或许他们所搭建的那一套体系,在今天看来存在着诸多谬误

可是谁又能保证在千百年之后,我们如今所建立的这一套知识体系,会不会被后人推翻,或者否定呢?

所以说人类文明的发展,就是在不断地推翻与重建而我们长久以来一直所追寻的真理。

其实更像是一种自身与外界之间的寄托,我们需要一种模式与自己的认知相互匹配。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我们在这个孤独的宇宙中,感受到一丝来自于内心的安全感。

阴阳家的创始人是谁?

 

图片与内容无关

 

阴阳家:

  阴阳家是盛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的一种哲学流派,齐国人邹衍是其代表人物,也是创始人。阴阳家的学问被称为“阴阳说”,其核心内容是“阴阳五行”,阴阳学说是汉民族最重要的哲学思维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称阴阳家的学问“深观阴阳消息,而作迂怪之变。”《吕氏春秋》则直接受到邹衍学说的影响。

  阴阳家思想将自古以来的数术思想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并进一步发展,建构了规模宏大的宇宙图式,尝试解说自然现象的成因及其变化法则。华夏民族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律学和医药学,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代表人物:邹衍

  邹衍,齐国人。生卒年不详,据推断大约生于公元前324年, 死于公元前250年,活了70余岁。与公孙龙是同时代人。中国战国时期哲学家,阴阳家的代表人物。他继承了古代阴阳五行说,提出”五行相胜”的理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是为“五行相生”;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是为”五行相胜”。他用这一理论解释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变化。

  邹衍还提出了天下分为“大九州”的地理学说,成为中国古代具有“海洋开放型地球观”的第一人。

  邹衍开创战国时期阴阳家学派,其主要思想是“五德始终说”和“大九州说” 。他把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五行说附会到社会的变动和王朝的兴替上,提出“五德始终”的历史观。在对宇宙的空间认识方面,邹衍创立了“大九州”说。齐地濒海,这启发了他对宇宙空间广阔性的联想。他的思想宏大不经,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因此有“谈天衍”的美誉。

  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不仅在当时受到重视,而且对后世的学术和政治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就学术而言,董仲舒将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与儒学相结合,开汉代儒学阴阳五行化的先河。就政治而言,五德终始说作为一种改朝换代的理论工具,受到历代新王朝建立者的信奉。

  《史记·卷七十四》说邹衍著有“十余万言”。《汉书·艺文志第十》阴阳家著录《邹子》四十九篇,《邹子终始》五十六篇,也都亡佚。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学派之一--阴阳家

阴阳家是盛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的一种哲学流派,齐国人邹衍是其创始人,阴阳家的学问被称为“阴阳说”,其核心内容是“阴阳五行”,阴阳学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哲学思维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称阴阳家的学问“深观阴阳消息,而作迂怪之变。”《吕氏春秋》、《淮南子》、《春秋繁露》则直接受到邹衍学说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

阴阳家思想将自古以来的数术思想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并进一步发展,建构了规模宏大的宇宙图式,尝试解说自然现象的成因及其变化法则。

阴阳家出于道家。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驺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于身,施及黎庶矣。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先序今以上至黄帝,学者所共术,大并世盛衰,因载其禨(礻几)祥度制,推而远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其术皆此类也。”邹衍是战国中期稷下学派的一个重要代表,他的学说伪托黄帝,说明邹学即战国中期的黄学。但这里的邹学显然为汉人所伪托,因为司马迁说其“先序今以上至黄帝”, “今以上”是指汉武帝。不过,其主要理论“阴阳”、“五德终始”说确属黄学思想 。

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具体来讲,又叫“五德相胜”说。对此, 《吕氏春秋·应同》记载较详:“凡帝王(者) 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虫寅大蝼,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曰‘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水,汤曰‘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气胜’,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见水气胜,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事则水。……黄帝曰:‘芒芒昧昧,因天之威,与元同气 。’”

与邹衍的“五德终始”说相并,还有一种“五色帝”说,即——白帝、赤帝、黑帝、黄帝等传说。1972年山东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兵法·黄帝伐赤帝》对此有所谈及:“孙子曰:‘[ 黄帝南伐赤帝至于□□( 这里的“ □”均为原简缺字, 下同。——引者) ] ,战於反山之原,右阴,顺术,背冲,大灭有之。[ □年]休民, □,赦罪。东伐□帝,至於襄平,战於平□,右阴,顺术,背冲,大灭有之。[ □年]休民, □,赦罪。北伐黑帝,至于武隧,[战于□□,右阴,顺术,背冲,大灭有之。□年休民, □,赦罪。]西伐白帝,至于武刚,战于[ □□,右阴,顺术,背冲,大灭有]之。’”这里的“五色帝”说也属黄学思想。汉武帝封禅时,曾在“泰山下祠五帝,各如其方,黄帝并赤帝所,有司侍祠焉。”

又, 《淮南子·览冥训》载:“昔者黄帝治天下,而力牧、太山稽辅之,以治日月之行律,治阴阳之气,节四时之度,正律历之数,别男女,异雌雄,明上下,等贵贱,使强不掩弱,众不暴寡,人民保命而不夭,岁时孰而不凶,百官正而无私,上下调而无尤,法令明而不暗,辅佐公而不阿,田者不侵畔,渔者不争隈。道不拾遗,市不豫贾,城郭不关,邑无盗贼,鄙旅之人相让以财,狗彘吐菽粟于路,而无仇争之心。于是日月精明,星辰不失其行,风雨时节,五谷登孰,虎狼不妄噬,鸷鸟不塾搏,凤皇翔于庭,麒麟游于郊,青龙进驾,飞黄伏皂,诸北、儋耳之国,莫不献其贡职。”这是关于黄帝用“正律历”以治民的传说。关于“正律历”说,汉初统治者也一直在实行, 《史记·张丞相列传》载,文帝时张苍以明此被升为丞相:“张苍为计相时,绪正律历。以高祖十月始至霸上,因故秦时本以十月为岁首,弗革。推五德之运,以为汉当水德之时,尚黑如故。……至于为丞相,卒就之。”

此外,《汉书·郊祀志》还载:武帝“封禅”时,一些学者认为,古者“封禅七十二王,唯黄帝得上泰山封”;“汉帝亦当上封(禅),[上]封(禅) 则能仙登天矣。黄帝万诸侯,而神灵之封君七千”;“中国华山、首山、太室山、泰山、东莱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黄帝且战且学仙,患百姓非其道,乃断斩非鬼神者。百余岁然后得与神通。黄帝郊雍上帝,宿三月。鬼臾区号大鸿,死葬雍,故鸿冢是也。其後黄帝接万灵明庭。”这是汉初与黄帝有关的“封禅”和对黄帝的偶像崇拜。

由此可见,先秦至汉初的黄学,除《黄帝四经》外,至少还应包括“阴阳”、“五德终始”、“五德相胜”、“五色帝”、“正律历”、“封禅”说,和对黄帝其人的信仰等 。

五行

《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古人认为,宇宙万物就是由这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它也是关于宇宙社会属性及其变化规律的范畴系统。五行的“行”字,有“运行”之意,故五行中包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便是变动运转的观念,也就是"相生"与"相克"。

五行学说并非言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物质本身,而是指五种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它以天人相应为指导思想,以五行为中心,以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结构的五季,人体结构的五脏为基本间架,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按其属性进行归纳。凡即具有生发,柔和特性者统属于木;具有阳热,上炎特性者统属于火;具有长养,发育特性者统属于土;具有清静,收杀特性者统属于金;具有寒冷,滋润,就下,闭藏特性者统属于水。将人体的一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事物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联系人体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用以说明人体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附表一张,可见文末。

阴阳思想作为抽象概念,主要源于《老子》、《文子》、《黄帝四经》、《列子》、《庄子》、《易传》是百家思想的发源之地,地球到今天才被世人看到,上古时期的先哲们脑海里只有天地,阴阳,昼夜,四季,晴明,地球的另外一面是对立的,对立的结果则必有阴阳,我为阴则对立为阳,我为阳则对立为阴,寻找道的过程就是寻找人类起源的过程。

在自然观上,利用《老子》经传的阴阳观念,提出了宇宙演化论;又从《尚书·禹贡》的"九州划分"进而提出"大九州"说,九州只是整个宇宙世界的一部分,认为中国为赤县神州,内有小九州,外则为"大九州"之一(胡适曾在其《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中,大为赞叹阴阳家的这一地理观念);在历史观上,则把《尚书·洪范》的五行观改造为"五德终始"(下面还会谈到)说,认为历代王朝的更替兴衰均由五行所主运;在政治伦理上,亦"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同时强调"因阴阳之大顺",包含若干天文、历法、气象和地理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