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告诫:人生四种福报,“父母在”是首位,10句话要听进去
之前接触过一位百岁老人,老人没什么文化,但是一辈子与人和善,左邻右舍都尊重他。儿女成群,安享晚年。
即便年岁如此大了,依然耳聪目明,除了做饭,穿衣如厕都能自理,思维清晰,他喜欢在村口的一棵大树下乘凉,平时也爱和大家聊聊天。
因为他百岁的“名望”,很多人都来打探他的长寿秘诀,王爷爷总是笑呵呵的,挥挥手说“哪有什么秘方,不过是心情好罢了”。
大家又追着问,难道一点烦恼都没有?这时候王爷爷就会调皮地瞪大眼睛,反问道:“哪能一点没有呢?关键是家庭和睦。”
看到王爷爷终于吐露了心声,几个年轻人赶紧趁热打铁,追问下去。不料一向乐天的王爷爷却有些伤感,他说“人生有四种福报,我现在缺一福了。”
他接着感慨道,“如果四福都在就圆满了,可惜很多人不懂珍惜”。那么,人生的四种“福报”都是哪些呢?这10句话要听进去才行。
第一种:父母在有句话说的好,“父母在,人生尚有出处;父母无,人生只剩归途”。与父母的分别是不可避免的,父母不在了,感觉自己像孤儿一样。
父母仍在,孩子就是幸福的,不管多大年纪,始终是父母手心里的宝。累了、苦了、委屈了,总有一处港湾可以停靠,父母在,家在,心有归属,这是第一种福报。
告诫:
① 所以,父母在世的时候要懂得珍惜,多孝顺父母,少惹爸妈生气,自己能分担的早些独立,不让父母多操心。
② 那些“啃老族”也该醒悟了,自己年轻时把父母的付出和工资当“福利”,等父母年纪大了反倒认为是“负担”,成了白眼狼。
③ 不要觉得自己经济实力不够,或者没时间,就忽略了对父母的关心,不要等到失去的那天再后悔,“父母在”是首位,别丢了。
第二种:子女孝子女孝顺的,做父母的就有福报,辛苦一辈子了,能安享晚年,这才是最大的幸福。
而且孝顺这件事是有继承性的,如果你孝顺自己的父母,孩子有样学样,将来也不会亏待你;相反,自己都没做好,也不要指望着能享受这份“福报”。
告诫:
① 家风的传承很重要,父母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教会孩子孝道,孩子自然也会回报给父母这种爱。
② 李玫瑾教授曾说,如果想让孩子孝顺,第一步就是让他学习做家务。这样孩子才能体会到责任和义务,以及父母的不容易。
第三种:兄弟睦兄弟姐妹要和睦相处,那些为蝇头小利打破头,彼此倾轧的家族,不会有长远的发展。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相反,兄弟姐妹和睦相处的,能够彼此扶持,互相帮助,亲情更浓,发展会越来越好,这样父母在百年之后也安心了,妯娌好,兄弟亲,不得不说是人生的一种福报了。
告诫:
① 感恩父母,互相照应,弟妹尊敬哥哥,哥姐带头孝顺爸妈,每个成员做好自己的本分。
② 有能力的可以为家庭多做贡献,少些计较,也不要滋生寄生虫,能兼顾其他亲人的多照顾下,受到照顾的也要学会感恩。
③ 共同赡养父母,这是为人子女的底线,也是做人的底线了。
第四种:家和美夫妻相敬如宾,遇事有商有量,对上孝敬父母,对下亲近子女,和兄弟、妯娌相处和睦,身处这样的家庭,和和美美,夫妻恩爱,是家庭幸福的核心,此为第四种福报。
① 风雨同舟,不管家庭条件如何,夫妻同心,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日子就会越过越红火。
② 尊重和爱,爱是相互的,彼此能理解对方的苦衷,平等、尊重,两个人可以时不时地秀恩爱,体贴、关心彼此,带好孩子,这样的婚姻才能保鲜、幸福。
【糖果妈妈寄语】
其实百岁老人并没有什么长寿秘方,只是他对人情世故看得更通透,人生四种福报,“父母在”是首位,10句话要听进去!
【今日话题】
以上四种人生“福报”,你达到了几点呢?
杨绛:一个家庭最大的福报,是养出感恩的孩子
真正的家庭教育,重点不在教育而在环境。
钱钟书曾用一句话形容杨绛:
“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这对文坛伉俪的爱情,不仅有碧桃花下、新月如钩的浪漫,也融合了心有灵犀的默契与坚守。
夫妻二人对女儿钱瑗的培养,更是被称为人文教育的典范。
钱瑗继承了父母的才华,成为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开创了英语“文体学”,在专业领域颇有造诣。
钱媛小时候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
长大后,即使工作再忙,钱瑗总会赶回家,为睡眠浅妈妈缝制睡衣,为爱吃糖的爸爸剥好糖纸。
杨绛,钱钟书、女儿钱瑗
《诗经》中说:
“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一个家庭最大的福报,不是养出来的孩子有出息,而是有出息的孩子懂感恩。
01
中国式父母的悲哀:付出全部,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豆瓣有个讨论组,有个让所有父母感到心惊肉跳的名字:父母皆祸害。
他们有的人抱怨父母对自己的穷养,有些人觉得自己因父母太穷,令自己无法进入上层社会。
言语中对父母的怨恨,旁人看了都深觉寒心。
这就是中国式父母的悲哀:付出自己全部的心血,却培养出一个个不懂感恩的白眼狼。
多少家庭,都是父母咬牙扛起生活的重担,为孩子撑起一个雨淋不透、风吹不着的温室花园。
而孩子习惯了单方面接受和索取,心安理得的享受一切,丝毫不懂得珍惜。
究其原因,到底是为什么?
其实答案很简单:
好多父母往往只知道关心孩子吃饱穿暖,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却忘了教孩子感恩。
对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是根孩子是果。
果实出了问题,多半是根也有问题,孩子不懂感恩,往往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02
不懂感恩的孩子,再优秀也无用。一个孩子如果不懂得感恩,哪怕其他方面再优秀,对于家庭、对于社会也全无益处。
还记得那个留学生杀母的新闻吗?
一位母亲,含辛茹苦的供自己的孩子读书,出国学习。
这个男孩在国外留学五年,经常出入高档场所,每年光学费和生活费就需要差不多四十万,而母亲一个月只能赚七千多元。
当母亲无法再提供高额的生活费时,这个男孩居然在机场,拿刀刺向了自己的母亲。
后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个男孩平静地说,自己以为母亲在骗他,不愿意给他钱花,所以自己很气愤,一下子爆发了。
母亲无限制的爱和纵容,滋生的居然是恨和埋怨。
不知道感恩的孩子,父母为他付出的再多,在他眼里都是常态,一旦他眼里的常态被打破,就会心生怨恨。
莎士比亚在他的《李尔王》中写道:
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齿更能噬痛人心。
世上最可悲的,莫过于父母等着孩子感恩的时候,孩子却在等着父母道歉。
03
亲情不需要回报,但值得感恩。中国有句老话叫“养儿防老”。
但大部分的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出于本能,并不是寻求回报。
教育孩子感恩,也只是为了让他们知道,他们正享受着别人的付出,他们的生活因为别人的付出而幸福。
尼采说:“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
林则徐也说:“存心不好,风水无益;父母不敬,奉神无益。”
亲情不是单方面的爱与呵护,更该是双方的温暖与慰藉。
感恩之心,不是债务负担,而是催人向上的动力。
钱瑗十岁时,首次回到钱家老宅。
彼时钱家大大小小的孩子,全都聚集在院里玩耍,唯有钱瑗静静守在祖父身旁看书。
女孩儿靠在祖父床尾,一会儿为他掖掖被子,一会儿又去翻翻书页。
懂得感恩的孩子,会发自内心地关心和爱护身边的人,并竭尽所能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他的懂事和坚强,乐观和感恩,将会成为一生的财富。
04
感恩之心,源自于爱;爱是成全,更是放手。教会孩子感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感恩之心,最重要的,就是爱。
旧观念中,“打是亲骂是爱”,一言不合就责罚,其实是一种粗暴和懒惰。
后来又盛行“鼓励教育”,一切都按照孩子的意愿来,在衣食住行上无微不至,却对孩子的感情敷衍了事,也远远称不上是爱。
在教育孩子上,杨绛和钱钟书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1. 夫妻恩爱,润物无声。
钱钟书和杨绛伉俪情深,举案齐眉,女儿在两人的熏陶下,从小就会照顾人。
每逢钱钟书去外地出差,从不嘱咐杨绛照顾好女儿。
他只嘱咐阿瑗好好照顾妈妈,而钱瑗也总是很负责地答应下来。
每逢爸爸因病请假,钱瑗又跑去安慰爸爸:
“提勒提勒耳朵,胡噜胡噜毛,我们的爸爸吓不着。”
如果夫妻俩以儿女为中心活着,就会一味的溺爱和娇惯;
如果夫妻关系恶劣,家庭氛围剑拔弩张,孩子的心理也会有阴影。
相反,如果夫妻二人相亲相爱,孩子也会学习大人模样,学会爱和陪伴,自然懂得感恩。
2. 以身作则,潜移默化。
杨绛曾经说过:“榜样作用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
他们对女儿的教育,从不训示,而是潜移默化的渗透。
两人爱看书,女儿见了,便照模照样的来读,渐渐入道。
钱钟书也从来摆不出父亲的威严,他比女儿还调皮。
每天睡觉,他都会把女儿的玩具、镜子、文具藏进被窝里,设置陷阱,让女儿上钩。二人乐此不疲。
和孩子在一起,不必太过严苛。
让孩子玩着学,孩子心中没有隔膜,快乐成长的同时,心中充满温暖。
当然就会温暖地回馈父母,和这个世界。
3. 适当放手,学会独立。
钱瑗小时候,有不懂的英文,便去问父亲。
钱钟书并不教她,而是鼓励她自己去查找,有时候为了查一个释义,甚至要翻看5、6本英文字典。
夫妻两人从不大包大揽,也就养成了钱瑗独立的性格。
杨绛曾在散文集《我们仨》中写道:
“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
现在许多父母负重前行,刻意留给孩子一片岁月静好。
但责任与感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父母只有学会适当放手,才能让孩子学会自己飞翔。
05
一个家庭最大的福报,是养出感恩的孩子。1997年岁暮,钱瑗写了一首打油诗,给妈妈杨绛拜年:
牛儿不吃草,想把娘恩报。
愿采忘忧花,藉此谢娘生。
此时的钱瑗正在重病,已经不能进食,这首诗写成没多久,她就去世了。
她最后留给人世间的,是对父母的爱与感恩。
毕淑敏说:
“天下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一定让他从力所能及的时候,开始爱你和周围的人。
这绝非成人的自私,而是为孩子一世着想的远见。”
所谓教会孩子“感恩”,并不是耳提命面的告诉孩子家长有多不容易,要孩子长大之后孝顺。
而是教会孩子爱的能力,学会爱自己,学会爱父母,学会爱生活。
告诉孩子,生活不容易。
告诉孩子,父母不图你报恩,但希望你懂得感恩。
这不是父母的自私,而是对孩子未来生活的远见。
愿天下父母,都能被子女温柔以待。
来源:微信公众号“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
编辑:倪杰(实习生)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师父说:万事不顺皆是因为这七个字
万事不顺皆因七个字:业障重福报不够。解决了,你的一切问题:事业财运不顺、家庭不和睦、子女不听话成绩不好、身体不好、修行证悟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当人现有的福分不足时,一点小事也会镇不住,也就是会产生忧愁、斗争、烦躁、悲伤、绝望、怨恨、指责等情绪。某段时间没有福报,即使拥有很多很富有,也感受不到快乐。
积福报消业障
佛说福报大的人,好比大海,一江污水流进大海,海不会被一江水转污,相反能把它转清,让自己更强大。
不用抱怨事业不顺、家庭不合……消除一切问题的方法,就是增长福报。如果业障够小,福报够大,你就会事事如意,心想事成。福报升上去了,生活自然会好。
积福德开智慧
福报不够,就像一根小芦苇,业风一吹,就东倒西歪。福报够大,就像一座山脉,业风吹也不动。福大量大,心量扩大了,就会积极豁达,顺遂无碍。
有人说:我不求福报,只求开智慧。但是福报求不到,智慧开不了。因为智慧是从福报转化而来,只有福报足够深厚,才能将福报转化为殊胜智慧,开启富足生活。
师父说:万事不顺皆是因为这七个字
万事不顺皆因七个字:业障重福报不够。解决了,你的一切问题:事业财运不顺、家庭不和睦、子女不听话成绩不好、身体不好、修行证悟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当人现有的福分不足时,一点小事也会镇不住,也就是会产生忧愁、斗争、烦躁、悲伤、绝望、怨恨、指责等情绪。某段时间没有福报,即使拥有很多很富有,也感受不到快乐。
积福报消业障
佛说福报大的人,好比大海,一江污水流进大海,海不会被一江水转污,相反能把它转清,让自己更强大。
不用抱怨事业不顺、家庭不合……消除一切问题的方法,就是增长福报。如果业障够小,福报够大,你就会事事如意,心想事成。福报升上去了,生活自然会好。
积福德开智慧
福报不够,就像一根小芦苇,业风一吹,就东倒西歪。福报够大,就像一座山脉,业风吹也不动。福大量大,心量扩大了,就会积极豁达,顺遂无碍。
有人说:我不求福报,只求开智慧。但是福报求不到,智慧开不了。因为智慧是从福报转化而来,只有福报足够深厚,才能将福报转化为殊胜智慧,开启富足生活。